武大数院培养方案样本

合集下载

武汉大学计算机学院培养方案

武汉大学计算机学院培养方案

计算机学院Computer School武汉大学计算机学院前身可追溯到1978年由原武汉大学建立的计算机科学系,是全国最早建立的计算机科学系之一。

武汉大学计算机学院现有四个系:计算机科学系、计算机工程系、计算机应用系、信息安全系,一个实验中心,三个研究所:计算机软件研究所、计算机应用研究所、计算机网络研究所;三个本科专业: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信息安全专业,物联网工程专业;八个硕士点:计算机系统结构,计算机软件与理论,计算机应用技术,信息安全,软件工程,数字影视技术,通信与信息系统,模式识别与智能系统。

六个博士点:计算机系统结构,计算机软件与理论,计算机应用技术,信息安全,软件工程,通信与信息系统。

有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一级学科博士授权点,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博士后科研流动站。

计算机软件与理论是国家重点学科,计算机应用技术是湖北省重点学科。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信息安全两个本科专业是国家特色专业,实验中心是湖北省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学院学科构架完整、科研平台齐全,包括有软件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多媒体软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国家信息安全产品测评认证中心互操作性测评中心、国家Linux技术培训与推广中心、湖北省多媒体网络通信工程重点实验室、空天信息安全与可信计算教育部重点实验室(B类)等科学研究基地。

学院现有专任教师199人,其中教授50人,副教授89人。

雄厚的师资力量、先进的教学设施,使武汉大学计算机学院在智能计算、信息安全、软件工程、多媒体技术、网络与分布处理、生物信息、建模与仿真、安防数字化智能化等方向的研究具有较强的科研和教学力量。

Undergraduate Education Plan of Wuhan University709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本科人才培养方案一、专业代码、名称专业代码:080901专业名称:计算机科学与技术(Computer Science and Technology)二、专业培养目标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旨在培养具有良好的素质,系统地掌握本专业的基础理论、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受过科学研究与实际应用的初步训练、能够从事计算机软件、硬件、网络与通信、应用技术等领域的研究、应用、开发、管理等方面的专门人才。

武大数院培养方案

武大数院培养方案

武大数院培养方案
武大数院(武汉大学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的培养方案如下:
1. 公共基础课程:包括数学、物理、化学等基础科学课程,以及计算机基础、电子技术等相关课程,奠定基础知识。

2. 专业课程:包括数据结构、算法、编程语言、数据库、操作系统、计算机网络等计算机科学与技术领域的核心课程,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

3. 选修课程:学生可以根据个人兴趣和职业需求选择相关的选修课程,如人工智能、大数据、网络安全等课程。

4. 实践项目:学生需要参与实践项目,如软件开发、系统设计等,锻炼实际操作能力。

5. 实习:学生需要进行实习,深入实际工作环境,学习与实践结合。

6. 毕业设计:学生需要完成毕业设计,独立完成一个实际项目,展示综合能力。

除了课程培养方案外,数院还提供多个国际合作交流项目,如与美国、加拿大等国家的大学进行学术交流与合作。

此外,数院还设有多个科研实验室,学生可以参与科研项目,提升科研能力。

总的来说,数院的培养方案旨在培养学生扎实的数学、计算机基础知识和技能,同时注重实践和创新能力的培养,为学生的职业发展和学术研究提供基础。

空间信息与数字技术 专业本科人才培养方案20070315(已查找)

空间信息与数字技术 专业本科人才培养方案20070315(已查找)

国际软件学院International School of Software武汉大学国际软件学院是教育部、国家计委首批批准成立的国家示范性软件学院,是为了适应我国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的要求和软件产业发展对人才的迫切需要而建立的,旨在为我国软件产业发展带来新的推动力,支持国家“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的战略部署,培养复合型、实用型、国际化的高层次软件人才。

学院按国际通行办学模式组织教学活动,实施社会化的管理。

学院有专兼职教师127人,其中两院院士3人,80%以上教师具有博士学位和国外学习或工作经历。

学院现有两个设备一流的实验室,配有HP服务器、600台微机,装有IBM、Microsoft、Oracle等公司的全套正版软件,拥有投影仪、实物投影仪、摄录仪、扫描仪等先进设施,专线接入长城宽带网和校园网,设备与网络对学生全天免费开放。

依托学校的办学优势,学院走软件工程教育国际化的道路,聘请了美国、加拿大、日本等著名大学和Microsoft、IBM、Rational等公司的著名软件教授、专家在本院授课、讲座,主要专业课直接使用国际上优秀原版教材和实行双语教学。

学院现已在美国、欧洲、日本建立教学实习基地,与爱尔兰都柏林城市大学、美国西北理工大学大学等签署了联合培养协议,为本院40%的本科毕业生到国外继续深造,为全脱产研究生和部分在职研究生到国外实习奠定了基础。

学院引进了美国IBM公司DB2、Websphere,Microsoft 公司MCSD、MCDBA、MCSE,SUN公司Java,Oracle公司OCP、DBA,Cisco公司CCNA、CCNP等认证课程供学生选修并计入学分,鼓励学生在获得学位的同时,获得世界一流软件公司的认证资格。

国际软件学院空间信息与数字技术专业本科人才培养方案一、专业代码、名称二、专业代码:080903W专业名称:空间信息与数字技术(Spatial-Informatics & Digitalized Technology, 简称SDT)三、专业培养目标本专业面向国民经济各行业和领域数字化建设的需要,培养具有扎实软件工程基础与复合知识结构,掌握大型数字工程设计和管理能力,能够对环境、人文、社会、经济等各类信息进行数字化的处理、网络化的传输、可视化的表达、智能化的决策的厚基础、宽口径、高素质、强能力的“创造”、“创新”、“创业”交叉复合型人才。

大数据学院培养方案

大数据学院培养方案

大数据学院培养方案一、引言大数据时代的到来,给社会带来了巨大的变革和挑战。

为了满足行业对大数据人才的需求,大数据学院设计了一套全面而灵活的培养方案,旨在培养具备扎实的理论基础和丰富的实践经验的大数据专业人才。

二、专业设置大数据学院设有以下专业:1.大数据技术与应用:培养学生具备大数据处理、分析及应用开发的能力。

2.数据科学与人工智能:培养学生具备数据挖掘、机器学习、人工智能等领域的专业知识和技能。

3.数据管理与决策:培养学生具备数据管理、决策系统开发及数据分析等方面的专业能力。

三、培养目标大数据学院的培养目标如下:1.掌握大数据技术:学生应具备扎实的计算机基础和大数据技术的理论知识,掌握大数据处理、分析和应用开发的方法和工具。

2.具备数据分析能力:学生应具备丰富的数据分析经验,能够运用统计学和机器学习等方法对大数据进行分析和提取价值信息。

3.熟悉数据管理:学生应了解和掌握数据库技术、数据仓库和数据挖掘等数据管理的基本理论和技术。

4.具备跨学科知识:学生应具备跨学科的知识背景,熟悉经济学、管理学、社会学等相关领域的基本概念和方法。

5.能够团队合作:学生应具备良好的团队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能够与他人合作解决实际问题。

四、培养方案大数据学院的培养方案由核心课程和选修课程组成,旨在全面培养学生的专业素养和综合能力。

1. 核心课程大数据学院的核心课程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个方面:•大数据处理与分析:涵盖大数据技术的基本概念和原理,包括分布式存储与计算、数据挖掘和机器学习等内容。

•数据仓库与数据挖掘:介绍数据仓库的概念和设计,以及数据挖掘的基本算法和应用。

•数据管理与决策支持系统:探讨数据管理的方法和技术,以及决策支持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统计学与数据分析:学习统计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并运用统计学知识进行数据分析和建模。

2. 选修课程大数据学院提供丰富的选修课程,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发展需求选择相应的课程,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个方向:•人工智能与机器学习:介绍人工智能和机器学习的基本理论和方法,以及相关应用案例。

武汉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一级学科攻读硕士学位培养方案

武汉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一级学科攻读硕士学位培养方案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一级学科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一、培养目标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计算机科学与技术领域的专门人才。

要求学生较好地学习与掌握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品德良好;掌握坚实的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门知识,比较熟练地掌握和运用一门外语,具有较宽的知识面,了解当前国内外本学科最新前沿,具有从事基础性、理论性科学研究和教学工作的能力,能够在本学科领域做出创造性的成果;身心健康。

二、研究方向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一级学科包含计算机系统结构、计算机软件与理论、计算机应用技术、信息安全、安防应急信息技术和虚拟现实与仿真工程6个二级学科、专业。

1.计算机系统结构专业1)新型计算机体系结构主要研究新型计算机的体系结构,包括量子计算机、光计算机、生物计算机的体系结构、高效能计算机系统等。

2)并行与分布式计算主要研究并行与分布计算机系统的总体结构、并行与分布程序设计语言及算法、并行与分布系统模拟的方法与技术、多核CPU计算、基于GPU的高性能计算及程序设计、多平台的并行计算及多处理器程序设计、云计算等。

3)大规模信息存储技术主要研究分布式存储、存储局域网(SAN)、IP存储、面向对象存储、集群存储、海量数据存储系统等。

4)嵌入式系统主要研究嵌入式系统设计、嵌入式操作系统、嵌入式人机交互系统、嵌入式通信技术、嵌入式分布并行计算、嵌入式多媒体系统、嵌入式系统低功耗设计及应用等。

5)计算机网络技术主要研究后IP网络基础理论、各类无线传输技术,高速交换与路由的理论与技术和多媒体通信技术等;计算机网络的工程化问题,尤其是大规模网络,包括网络需求、规划与设计、网络服务器设计与管理、网络管理和维护等。

6)物联网系统主要研究各传感网、物联网等新型网络的工作机理、组网技术,包括物联网体系结构、异构网络协同、大规模终端防碰撞接入、实时数据搜素引擎、物联网相关协议与标准、超高频远距离高移动性RFID、智能卡、专用传感器技术、网络检测设备等。

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本科人才培养方案

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本科人才培养方案
3.英语等级考试达到学校毕业相关要求,能够阅读本专业的外文图书资料,具有一定 的听、说和外语写作能力;
4.掌握数学科学的基本理论知识和方法,具备扎实宽广的数学理论基础,受到严格的 科学思维训练,具有较强的逻辑推理能力、空间想象能力及分析和解决问题的初步能力;
5.掌握先进的教学理论和教学方法,具有较强的语言表达能力和管理能力,具备在中 等学校进行数学教学的实际工作能力;
环节 集中实践教学环节 1 0 0
3 1.5 3.5 0.5 0 1 0 1 12 8
17 8.1% 23 11.0%
合计
开设总学分
209.5 100.0%
-3-
课课 程程 类性 别质
六、课程计划表
课程名称 Course Name

学时分配

Proportion
学 学 学 of Course
期分 时
6.具有应用数学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特别是建立数学模型的初步能力。能熟 练使用常用计算机语言及一些数学软件,具有编写简单的应用程序的能力;
7.了解数学科学的历史以及某些新发展和应用前景,具有较好的数学文化修养和素质。
三、主要课程
数学分析、高等代数、几何学、概率论、常微分方程、抽象代数、数理统计、复变函数、 实变函数、拓扑学等。
本专业专任教师中有博士生导师十余人,硕士生导师二十余人,约百分之九十的教师具 有博士学位,拥有“楚天学者”特聘教授、“楚天学者”讲座教授、国家级专家和省级专家、 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与省政府特殊津贴享受者和湖北大学“琴园学者”特聘教授。
专业编号:110411 专业代码:070101
一、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具有良好的数学基础和数学思维能力,牢固掌握数学与应用数学的基本理 论、方法和技能,具备从事数学教学和教育研究的能力,受到严格的科学研究初步训练,具 有应用数学知识和相关软件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专门人才。

武大计算机学院信息安全专业研究生培养方案

武大计算机学院信息安全专业研究生培养方案

武大计算机学院信息安全专业研究生培养方案信息安全专业研究生培养方案一、培养目标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计算机科学与技术领域的专门人才。

要求学生较好地学习与掌握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品德良好;掌握坚实的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门知识,比较熟练地掌握和运用一门外语,具有较宽的知识面,了解当前国内外本学科最新前沿,具有从事基础性、理论性科学研究和教学工作的能力,能够在本学科领域做出创造性的成果;并且身心健康。

二、研究方向1)密码学技术主要研究分组密码、序列密码、公钥密码、演化密码、量子和DNA密码、认证、数字签名、密码芯片、智能卡、安全协议、密码应用技术等。

2)网络安全技术主要研究防火墙技术、入侵保护技术、虚拟专网技术、网络容侵、可信网络、网络信息获取技术、网络安全测试与评估、网络安全事件应急响应、访问控制、网络故障诊断等。

3)可信计算主要研究可信计算安全体系、可信计算平台技术、可信计算环境的构造与测评技术以及基于可信计算的应用安全技术等。

4)信息系统安全主要研究信息系统物理安全、安全测评方法和技术、软件可靠性技术、恶意软件分析方法与检测技术、操作系统安全、数据库系统安全、可信性度量方法与技术、取证技术、验证码安全技术等。

研究电子商务安全分析和设计方法、电子政务安全分析和设计方法、嵌入式系统安全技术、云计算安全技术和物联网信息安全等。

5)内容安全主要研究信息隐藏方法、数字水印与数字版权管理技术、隐秘通信与隐写分析技术、基于内容的过滤和识别技术、舆情分析、媒体内容加密与取证技术和隐私保护技术等。

6)空天信息安全主要研究多源空间信息共享技术、航天信息服务链技术、空天信息加密插件技术、空天信息处理与仿真技术、遥感影像降解密处理技术、空天信息数字水印技术等。

三、学习年限3年。

四、课程设置及学分分配(见本专业硕士研究生课程计划表)五、应修满的学分总数应修满的学分总数:30.0 ,其中学位课程21.0学分六、学位论文1.论文选题:应密切结合学科发展与国家经济和社会建设的需要,要求具有一定的理论创新与应用价值,并经导师审核同意。

培养方案的模板-武汉大学数学与统计学院

培养方案的模板-武汉大学数学与统计学院

0252应用统计硕士(M.A.S——Master of Applied Statistics)非全日制应用统计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培养单位:数学与统计学院(201)一、培养目标主要为政府部门、大中型企业、咨询和研究机构培养高层次、应用型统计专门人才。

基本要求如下:1、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具有良好的政治素质和职业道德。

2、掌握统计学基本理论和方法,并熟练应用统计分析软件,具备从事统计数据收集、整理、存储、分析、预测和应用的基本技能。

3、能够独立从事实际领域的应用统计工作。

4、掌握一门外语的实际运用。

5、身心健康。

二、领域简介应用统计以概率论为理论基础,研究背景涉及社会科学领域、工程科学领域以及众多自然科学领域等,是实用性很强的学科专业。

应用统计的主要任务是研究如何有效地搜集、整理和分析有随机性的数据,对相关问题进行统计推断并作出预测,为决策行动提供依据和建议。

主要内容既包括适用于很多领域的一般统计学方法,比如数据的收集和整理、统计描述、假设检验、方差分析、相关与回归分析等,也包括某些特定领域的专用统计方法,比如时间序列分析、试验设计、误差理论和分析等。

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统计分析方法与技术的应用日益重要,科学技术对统计方法的依赖亦愈来愈强。

统计学与其他学科的紧密结合将产生新的边缘学科,许多学科的发展将依赖于统计理论与技术的应用。

应用统计相关领域有:社会发展与评价、持续发展与环境保护、资源保护与利用、电子商务、保险精算、金融业数据库建设与风险管理、宏观经济监测与预测、政府统计数据收集与质量保证、分子生物学中的统计方法、高科技农业研究中的统计方法、生物制药技术中的统计方法、流行病规律研究与探索的统计方法、人类染色体工程研究中的统计方法、质量与可靠性工程等。

统计学是定性与定量研究的有力工具,统计方法在这些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三、培养对象与学习年限具有国民教育序列大学本科学历( 或本科同等学力) 人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武大数院培养方案
武汉大学数学与统计学院
本科生培养方案 Autumn
(School of Mathematics and Statistics)
数学与统计学院是武汉大学历史最悠久的单位之一。

1893年武汉大学前身自强学堂创办时就有“算术门”。

19 组建武昌高等师范学校后一年成立了数学物理部。

1922年由当时的四部改为八系时定名为数学系。

1998年3月改名为数学科学学院,1999年4月改名为数学与计算机科学学院,元月,四校合并后的新武汉大学将原四校数学相关学科合并重组成立了武汉大学数学与统计学院。

该院现设基础数学系、应用数学系、信息与计算科学系、概率与统计科学系及数学研究所等教学科研机构。

现有3个本科专业:数学与应用数学、信息与计算科学、统计学,并设有国家理科基础科学研究与教学人才培养基地数学基地班。

该院拥有国家数学一级学科博士点。

6个二级学科具有博士和硕士学位授予权:基础数学、概率统计、应用数学、计算数学、运筹学与控制论。

现有教师114人,其中教授36人(博导28人),副教授52人。

一百多年来,陈建功、肖君绛、李华宗、汤澡真、吴大任等一批知名数学家曾在此从事教学和科研工作。

曾昭安、李国平、张远达、余家荣、路见可、齐民友等著名数学家长期在该院工作,为该院的建设和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在良好的育人环境中,经过几代人的不懈努力,培养出了一大批国内外知名数学家和数学人才,其中包括丁夏畦、王梓坤、陈希孺、沈绪榜、张明
高等中国科学院院士和中国工程院院士。

该院教师在偏微分方程、多复分析及复几何、函数论、泛函分析、微分几何与几何分析、代数几何、动力系统、数论与密码、调和分析与小波理论、偏微分方程数值解、数值代数、最优控制、最优化理论、随机分析、大偏差理论、金融数学、生物信息学等领域开展了大量的教学科研工作,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数学与统计学院国家理科基础科学研究与教学人才培养基地(数
学基地班)
本科人才培养方案
一、专业代码:0701 专业名称:数学基地班(Mathematics)
二、专业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掌握数学科学的基本理论与基本方法,具备运用数学知识、使用计算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受到科学研究的初步训练,能在科技、教育和经济部门从事研究、教学工作或在生产经营及管理部门从事实际应用、开发研究和管理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

三、专业特色和培养要求
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数学和应用数学的基本理论、基本方
法,受到数学模型、计算机和数学软件方面的基本训练,具有较好的科学素养,初步具备科学研究、教学、解决实际问题及开发软件等方面的基本能力。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1.具有扎实的数学基础,受到严格的科学思维训练,初步掌握数学科学的思想方法;
2.具有应用数学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特别是建立数学模型的初步能力,了解某一应用领域的基本知识;
3.能熟练使用计算机(包括常见语言、工具及一些数学软件),具有编写简单应用程序的能力;
4.了解数学科学的某些新发展和应用前景;
5.有较强的语言表示能力,掌握资料查询、文献检索及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获取相关信息的基本方法,具有一定的科学研究和教学能力。

四、学制和学分要求:学制:4年学分:150学分
五、学位授予:理学学士学位
六、专业主干(核心)课程
学科基础课:数学分析,高等代数与解析几何,抽象代数,实变函数,常微分方程,泛函分析,复变函数,广义函数与偏微分方程,概率论,拓扑学,数值分析(1),微分几何。

其它主干课程:微分流形,代数拓扑,交换代数,调和分析,数学模型,数学实验,大学物理,计算机基础等,数值分析(2),C语言,以及根据应用方向选择的基本课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