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大学培养方案_哲基

合集下载

武汉大学计算机学院培养方案

武汉大学计算机学院培养方案

计算机学院Computer School武汉大学计算机学院前身可追溯到1978年由原武汉大学建立的计算机科学系,是全国最早建立的计算机科学系之一。

武汉大学计算机学院现有四个系:计算机科学系、计算机工程系、计算机应用系、信息安全系,一个实验中心,三个研究所:计算机软件研究所、计算机应用研究所、计算机网络研究所;三个本科专业: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信息安全专业,物联网工程专业;八个硕士点:计算机系统结构,计算机软件与理论,计算机应用技术,信息安全,软件工程,数字影视技术,通信与信息系统,模式识别与智能系统。

六个博士点:计算机系统结构,计算机软件与理论,计算机应用技术,信息安全,软件工程,通信与信息系统。

有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一级学科博士授权点,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博士后科研流动站。

计算机软件与理论是国家重点学科,计算机应用技术是湖北省重点学科。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信息安全两个本科专业是国家特色专业,实验中心是湖北省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学院学科构架完整、科研平台齐全,包括有软件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多媒体软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国家信息安全产品测评认证中心互操作性测评中心、国家Linux技术培训与推广中心、湖北省多媒体网络通信工程重点实验室、空天信息安全与可信计算教育部重点实验室(B类)等科学研究基地。

学院现有专任教师199人,其中教授50人,副教授89人。

雄厚的师资力量、先进的教学设施,使武汉大学计算机学院在智能计算、信息安全、软件工程、多媒体技术、网络与分布处理、生物信息、建模与仿真、安防数字化智能化等方向的研究具有较强的科研和教学力量。

Undergraduate Education Plan of Wuhan University709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本科人才培养方案一、专业代码、名称专业代码:080901专业名称:计算机科学与技术(Computer Science and Technology)二、专业培养目标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旨在培养具有良好的素质,系统地掌握本专业的基础理论、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受过科学研究与实际应用的初步训练、能够从事计算机软件、硬件、网络与通信、应用技术等领域的研究、应用、开发、管理等方面的专门人才。

武汉大学培养方案_哲基

武汉大学培养方案_哲基

武汉大学培养方案_哲基哲学学院武汉大学哲学学院创建于1922年。

始建时的名称为武昌高等师范学校教育哲学系,后来用过的名称依次为武昌大学哲学教育学系、武昌中山大学哲学系、国立武汉大学哲学教育学系和武汉大学哲学系。

1952年全国院系调整时,武汉大学哲学系曾一度并入北京大学哲学系,1956年由著名哲学家、武汉大学前校长李达同志主持重建,1996年成立武汉大学哲学学院,1999年并入武汉大学人文科学学院,2003年恢复为武汉大学哲学学院。

学院现设有哲学系、宗教学系、心理学系、美学与艺术史系(筹)等4个系,有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哲学、外国哲学、美学、科技哲学、逻辑学、伦理学、宗教学、心理学等9个教研室,有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哲学、外国哲学、美学、科技哲学、逻辑学、伦理学、宗教学等8个研究所,并有1个心理学实验室和1个图书分馆。

学院为哲学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单位、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和国家文科基础学科(哲学)科学研究和人才培养基地。

所属学科中,马克思主义哲学为国家重点学科,中国哲学和外国哲学为湖北省重点学科。

学院与历史学院、文学院联合成立的“中国传统文化研究中心”为国家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并有“中西比较哲学研究中心”、“基督宗教与西方宗教文化研究中心”等2个校级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

学院现有教职工74人,含专任教师60人、行政资料人员14人。

专任教师中有教授32人、副教授15人、讲师13人。

学院有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哲学、外国哲学、美学、科技哲学、逻辑学、伦理学、宗教学等8个博士点;有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哲学、外国哲学、美学、科技哲学、逻辑学、伦理学、宗教学、心理学等9个硕士点;设有国家文科基础学科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基地哲学、宗教学、比较哲学国际,国学试验班及心理学等5个本科专业(其中,国学试验班为哲学学院与文学院、历史学院联合开办专业)。

国家文科基础学科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基地哲学专业本科人才培养方案一、专业代码、名称专业代码:010101专业名称:哲学二、专业培养目标哲学专业辅修与双学位培养方案。

武大数院培养方案

武大数院培养方案

武大数院培养方案
武大数院(武汉大学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的培养方案如下:
1. 公共基础课程:包括数学、物理、化学等基础科学课程,以及计算机基础、电子技术等相关课程,奠定基础知识。

2. 专业课程:包括数据结构、算法、编程语言、数据库、操作系统、计算机网络等计算机科学与技术领域的核心课程,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

3. 选修课程:学生可以根据个人兴趣和职业需求选择相关的选修课程,如人工智能、大数据、网络安全等课程。

4. 实践项目:学生需要参与实践项目,如软件开发、系统设计等,锻炼实际操作能力。

5. 实习:学生需要进行实习,深入实际工作环境,学习与实践结合。

6. 毕业设计:学生需要完成毕业设计,独立完成一个实际项目,展示综合能力。

除了课程培养方案外,数院还提供多个国际合作交流项目,如与美国、加拿大等国家的大学进行学术交流与合作。

此外,数院还设有多个科研实验室,学生可以参与科研项目,提升科研能力。

总的来说,数院的培养方案旨在培养学生扎实的数学、计算机基础知识和技能,同时注重实践和创新能力的培养,为学生的职业发展和学术研究提供基础。

武汉大学研究生生培养方案

武汉大学研究生生培养方案

图书馆学专业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一、培养目标坚持德智体全面发展,培养具有高度社会主义觉悟,能从事图书馆学和编辑出版学教学与研究,并担负图书馆、信息资源管理、知识管理、编辑出版发行及其他信息管理和咨询工作的高层次、宽口径、复合型专业人才。

具体要求是:1、较好地掌握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拥护党的基本路线,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遵纪守法,具有较强的事业心和责任感,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和科学修养,热爱祖国,愿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服务。

2、刻苦学习,学风端正,能够遵守科学研究标准;能够坚实掌握本学科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业知识,具有独立从事科学研究、教学工作或专门技术工作的能力,成为宽口径,复合型专业人才。

3、掌握一门外国语,并能运用外国语比较熟练地阅读本专业的文献资料。

4、能够坚持体育锻炼,保持身心健康。

二、研究方向1、图书馆学基础理论与图书馆科学管理主要内容有:图书馆学原理、知识及知识增长、读者调查分析、读者阅读研究、比较图书馆学、图书和图书馆史、图书馆科学管理、图书馆公关实务、社区图书馆等。

2、现代目录学研究主要内容有:目录学基础理论、目录学史、书目情报服务、书目控制、互联网目录学,未来目录学发展等。

3、知识组织研究主要内容有:分类检索语言、主题检索语言、分类主题一体化词表、检索语言电脑化、自然语言检索、文献编目标准化、电脑编目、DC元数据、网络信息组织、知识组织前沿问题等。

4、信息管理自动化研究主要内容有:信息管理自动化系统的原理与方法、信息管理自动化系统的分析、信息管理自动系统的设计、自动化信息管理系统的发展方向等。

5、信息咨询研究主要内容有:信息咨询业管理模式研究、信息市场与服务模式研究、信息用户研究、信息咨询与信息源研究、涉外信息咨询研究等。

6、文献与出版研究主要内容有:文献理论、文献史、文献整理、文献编辑、文献出版、文献传播等。

7、信息资源与知识产权管理主要内容:信息资源原理、国家信息政策、信息安全、知识产权理论、知识产权管理等。

武汉大学研究生生培养方案

武汉大学研究生生培养方案

图书馆学专业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一、培养目标坚持德智体全面发展,培养具有高度社会主义觉悟,能从事图书馆学和编辑出版学教学与研究,并担负图书馆、信息资源管理、知识管理、编辑出版发行及其他信息管理和咨询工作的高层次、宽口径、复合型专业人才。

具体要求是:1、较好地掌握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拥护党的基本路线,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遵纪守法,具有较强的事业心和责任感,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和科学修养,热爱祖国,愿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服务。

2、刻苦学习,学风端正,能够遵守科学研究规范;能够坚实掌握本学科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业知识,具有独立从事科学研究、教学工作或专门技术工作的能力,成为宽口径,复合型专业人才。

3、掌握一门外国语,并能运用外国语比较熟练地阅读本专业的文献资料。

4、能够坚持体育锻炼,保持身心健康。

二、研究方向1、图书馆学基础理论与图书馆科学管理主要内容有:图书馆学原理、知识及知识增长、读者调查分析、读者阅读研究、比较图书馆学、图书和图书馆史、图书馆科学管理、图书馆公关实务、社区图书馆等。

2、现代目录学研究主要内容有:目录学基础理论、目录学史、书目情报服务、书目控制、互联网目录学,未来目录学发展等。

3、知识组织研究主要内容有:分类检索语言、主题检索语言、分类主题一体化词表、检索语言计算机化、自然语言检索、文献编目标准化、计算机编目、DC元数据、网络信息组织、知识组织前沿问题等。

4、信息管理自动化研究主要内容有:信息管理自动化系统的原理与方法、信息管理自动化系统的分析、信息管理自动系统的设计、自动化信息管理系统的发展方向等。

5、信息咨询研究主要内容有:信息咨询业管理模式研究、信息市场与服务模式研究、信息用户研究、信息咨询与信息源研究、涉外信息咨询研究等。

6、文献与出版研究主要内容有:文献理论、文献史、文献整理、文献编辑、文献出版、文献传播等。

7、信息资源与知识产权管理主要内容:信息资源原理、国家信息政策、信息安全、知识产权理论、知识产权管理等。

药学一级学科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武汉大学药学院

药学一级学科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武汉大学药学院

药学一级学科攻读硕士学位硕士培养方案一、培养目旳1.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 坚持四项基本原则 , 拥护改革开放政策, 政治素质、业务素质、综合素质高旳复合型人才。

2.培养具有本专业基础理论知识, 掌握现代化学合成药物和天然药物提取、中西药物新剂型、合成新工艺和手性技术旳研究措施, 能掌握本专业国内外发展动态及前沿, 具有分析问题、处理复杂疑难问题旳能力, 能独立从事科学研究、本专业旳教学任务。

3、纯熟掌握一门外语, 并能用外语阅读本专业文献资料, 具有一定旳外语写作和口语能力。

二、研究方向1.药物化学药物设计、合成及技术开发;手性技术与药物合成研究;天然药物化学及先导化合物研究以及新药旳发现与开发。

针对危害人类健康旳重大疾病(病毒感染性疾病、恶性肿瘤、心脑血管疾病等)旳新靶点, 运用化学合成中旳新措施、新技术(例如定向合成, 组合合成、生物合成、半合成), 以内源性或天然活性先导化合物为模板, 开展药物旳分子设计、合成与活性筛选研究。

借助计算机辅助药物设计, 将药物筛选旳过程在计算机上模拟, 对化合物也许旳活性作出预测, 进而对比较有也许成为药物旳化合物进行有针对性旳实体筛选。

在此基础上积累与建设化合物库, 包括虚拟化合物库旳建设与搜集。

掌握天然药物化学基本技能, 包括有效部位和有效成分旳分离和构造分析, 在功能筛选基础上进行构造改造, 优化与先导化合物旳发现。

2.微生物与生化药学生物药物包括生物技术药物和天然生物药物, 是世界各国现代医药产业发展旳重点领域之一。

本研究方向重要波及蛋白药物、糖类药物、核酸药物等现代生物药物旳研究与开发, 研究手段包括基因工程、蛋白质工程、细胞工程、化学生物学等现代生物学与现代化学措施与技术, 详细研究方向重要包括生物技术药物设计关键技术、新型成药基因与成药蛋白旳鉴定、基因工程药物旳研究与开发、糖类药物旳研究与开发、规模化细胞培养技术、天然生物药物旳部分合成、老式生物药物(如中药)旳现代化研究等。

武汉大学本科人才培养方案

武汉大学本科人才培养方案

武汉大学本科人才培养方案武汉大学本科人才培养方案一、专业代码、名称专业代码:110203专业名称:会计学(含注册会计师专门化方向)(Accounting)二、专业培养目标本专业直接面向社会、面向市场,培养具备管理、经济、法律和会计学等方面的知识和能力,具有创造、创新和创业精神,能在企事业单位、金融单位及政府部门从事会计实务以及教学、科研方面工作的会计和审计领域的高级专门人才。

三、专业特色和培养要求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会计、审计和工商管理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注重会计学方法与技巧方面的训练,培养分析和解决会计问题的基本能力,本专业特别注重培养学生的外语能力、计算机运用能力和数理分析能力,要求学生具有较宽广的知识面。

学生应在本科学习过程中获得以下的知识和能力:(1)掌握管理学、经济学和会计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2)掌握会计学的定性、定量分析方法;(3)具有较强的语言与文字表达、人际沟通、信息获取能力及分析和解决会计问题的基本能力;(4)熟悉国内外与会计相关的方针、政策和法规以及国际会计惯例与规则;(5)了解本学科的理论前沿和发展动态,具备较高的专业英语水平;(6)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搜集的基本方法,具有初步研究和实际工作能力。

四、学制和学分要求学制:四年。

学分要求:学生在校期间应修满140 学分,其中,必修课76 学分,毕业论文和毕业实习8学分,选修课56学分(含通识教育 12 学分)。

五、学位授予符合条件者,授予管理学学士学位。

六、专业主干(核心)课程管理学、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管理信息系统、统计学、市场营销、经济法、计量经济学、会计学原理、财务管理、中级财务会计、成本与管理会计、审计学、高级财务会计和电算化会计等。

七、双语教学(中英文)课程1、会计学(Accounting)2、财务管理(Financial Management)八、专业主要实验1、计算机基础、foxpro数据库应用、会计学、财务管理、统计学、管理信息系统等课程安排上机练习和实习;2、电算化会计分析与软件应用。

武汉大学七年制培养方案

武汉大学七年制培养方案

临床医学院临床医学专业(七年制)本科人才培养方案一、专业代码、名称专业代码:110301专业名称:临床医学(七年制)Clinical Medicine二、专业培养目标实行七年一贯、本硕融通、加强基础、注重素质、整体优化、面向临床的培养方式。

培养具有良好思想品德和高尚的职业道德,广泛的人文、社会科学知识,厚实的理化和生物学基础理论,掌握医学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和系统的临床医学理论知识,富有创新、创造、创业精神,具有较大的发展潜力,适应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达到临床医学专业硕士学位水平的临床医师。

三、专业特色和培养要求道德、态度目标1.以人为本,具有优良的社会公德和职业道德,具有爱国主义和集体主义精神,愿为医学科学事业发展贡献力量。

2.关爱病人,尊重病人人格,保护病人隐私;坚持以预防疾病发生、减轻和驱除患者的病痛为己任,认识到提供临终关怀的道德责任。

3.充分认识医患沟通与交流的重要性,并积极与病人及病人家属进行交流,使其充分理解和配合诊疗计划的制订与实施。

4.树立成本效益观念,注重合理用药,选择合理的诊疗方案,充分掌握公平有效分配和合理使用有限资源的原则,充分利用可用资源达到康复的最大效益。

5.树立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注意培养敏锐的观察、客观的记录和科学的分析能力。

6.具有创新精神和敢于怀疑、敢于分析批判的精神,具有为新知识产生、新技能的发现作出贡献的意识。

7. 始终将病人及社会的健康利益作为自己的职业责任。

8.尊重同仁,增强团队意识。

9.树立依法行医的观念,学会用法律保护病人和自身的利益。

知识目标1.熟悉国家卫生工作方针、政策和医师法、教师法、高等教育法。

2.具有较广泛的人文、社会科学知识,较宽厚的自然科学基础,掌握生物科学、行为科学和社会科学的有关知识和方法,并能用于指导未来的学习和医学实践。

3.掌握生命各阶段的人体的正常结构和功能,正常的心理状态。

4.熟练掌握人体各阶段常见病、多发病(包括精神疾病)的发病原因、发病机理、临床表现、诊断及防治原则;认识到环境因素、社会因素及行为心理因素对疾病形成与发展的影响,认识到预防疾病的重要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哲学学院
武汉大学哲学学院创建于1922年。

始建时的名称为武昌高等师范学校教育哲学系,后来用过的名称依次为武昌大学哲学教育学系、武昌中山大学哲学系、国立武汉大学哲学教育学系和武汉大学哲学系。

1952年全国院系调整时,武汉大学哲学系曾一度并入北京大学哲学系,1956年由著名哲学家、武汉大学前校长李达同志主持重建,1996年成立武汉大学哲学学院,1999年并入武汉大学人文科学学院,2003年恢复为武汉大学哲学学院。

学院现设有哲学系、宗教学系、心理学系、美学与艺术史系(筹)等4个系,有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哲学、外国哲学、美学、科技哲学、逻辑学、伦理学、宗教学、心理学等9个教研室,有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哲学、外国哲学、美学、科技哲学、逻辑学、伦理学、宗教学等8个研究所,并有1个心理学实验室和1个图书分馆。

学院为哲学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单位、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和国家文科基础学科(哲学)科学研究和人才培养基地。

所属学科中,马克思主义哲学为国家重点学科,中国哲学和外国哲学为湖北省重点学科。

学院与历史学院、文学院联合成立的“中国传统文化研究中心”为国家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并有“中西比较哲学研究中心”、“基督宗教与西方宗教文化研究中心”等2个校级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

学院现有教职工74人,含专任教师60人、行政资料人员14人。

专任教师中有教授32人、副教授15人、讲师13人。

学院有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哲学、外国哲学、美学、科技哲学、逻辑学、伦理学、宗教学等8个博士点;有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哲学、外国哲学、美学、科技哲学、逻辑学、伦理学、宗教学、心理学等9个硕士点;设有国家文科基础学科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基地哲学、宗教学、比较哲学国际,国学试验班及心理学等5个本科专业(其中,国学试验班为哲学学院与文学院、历史学院联合开办专业)。

国家文科基础学科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基地
哲学专业本科人才培养方案
一、专业代码、名称
专业代码:010101
专业名称:哲学
二、专业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各方面全面发展,基础扎实、知识面宽、能力强、素质高、富有创新精神的哲学人才。

学生毕业后可进入研究生阶段学习,也可直接从事教学、科研、行政管理、理论宣传、新闻出版、社会服务等方面的工作。

三、专业特色和培养要求
本专业是国家人文科学基础学科科学研究和人才培养基地班,具有雄厚的教学和科研实力。

要求学生通过四年的学习,系统地掌握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哲学、外国哲学和其他方面的哲学专业基础知识,具备人文科学、社会科学、自然科学的有关知识,学会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观点和方法分析各种理论和现实问题,具有相应的哲学理论思维能力、研究能力、创新能力、口头与文字表达能力及社会活动能力,较熟练地掌握一门外语,具有计算机基础知识和较强的操作应用能力,品德优良,身体健康。

四、学制和学分要求
学制:四年
学分要求:不少于140学分
五、学位授予
授予哲学学士学位。

六、专业主干(核心)课程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西方哲学、中国哲学、哲学概论、马克思主义哲学原著选读、西方哲学原著选读、中国哲学原著选读、马克思主义哲学史、伦理学、美学、科学技术哲学。

七、主要实验和实践性教学要求
学生须参加为期3周的社会调查和为期2周的毕业实习,并按规定完成毕业论文。

八、毕业生条件及其他必要的说明
达到本专业的培养目标及相关要求,修满本专业规定的学分,毕业论文合格,准予毕业。

哲学专业(基地班)教学计划表
哲学专业辅修与双学位培养方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