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近代史纲要 (2)
《中国近代史纲要》第二讲外国资本—帝国主义对中国的入侵与中国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

直到1920年,我国全部产业资本约值 25.79亿元,全国人均只有5.8元,其中外 国在华资本又占了13.3亿元,本国的产业 资本不过12.49元,人均只有2.8元。
直到1949年,我国近代工业在工农业 总产值中所占比重也仅为17%。
政治上(前面已经论述)
“帝国主义侵略中国,反对中国独立, 反对中国发展资本主义的历史,就是中国 的近代史。历来中国革命的失败,都是被 帝国主义绞杀的,无数革命的先烈,为此 而抱终天之恨。” ——毛泽东
“帝国主义列强侵入中国的目的,决 不是要把封建的中国变成资本主义的中 国。帝国主义列强的目的和这相反,它 们是要把中国变成它们的半殖民地和殖 民地。”——毛泽东
“美国对华政策的总目的一直是使中国处在 这样的状态:要使它衰弱到唯命是听,强 壮到能执行命令。”
——1942年,乔治·泰勒
帝国主义侵略中国的客观效果
“资产阶级在它不到100年的阶级统 治中所创造的生产力,比过去一切世纪所 创造的全部生产力还要多、还要大。” ——马克思
资本的本性就
是追逐利润的最 大化——寻求更 便宜的原料产地、 更广阔的商品销 售市场、更廉价 的劳动力市场、 更赚钱的投资场 所。
“资本主义如果 不经常扩大其统治 范围,如果不开发 新的地方、并把非 资本主义的古老国 家卷入世界经济的 旋涡中去,它就不 能存在和发展
价)
英国对印度的殖民所带来的影响
英国殖民者给印度人民所带来的,并不是文明 和福祉,而是极其深重的灾难。因为“当我们把目 光从资产阶级文明的故乡转向殖民地的时候,资产 阶级文明的极端伪善和它的野蛮本性就赤裸裸地呈 现在我们面前,它在故乡还装出一副体面的样子, 而在殖民地它就丝毫不加掩饰了。”
——《瓦德西拳乱笔记》
第二章中国近代史纲要各章节答案

第二章对国家出路的早期探索一、单项选择题:1、太平天国农民战争的领导人是(B )。
A、林则徐B、洪秀全C、李鸿章D、康有为2、发动太平天国农民起义的宗教组织是( C )。
A、白莲教B、基督教C、拜上帝教D、天地会3、太平天国农民战争历时( B )。
A、10年B、14年C、18年D、20年4、最能体现太平天国社会理想和农民起义特色的文件是( B )。
A、《海国图志》B、《天朝田亩制度》C、《资政新篇》D、《救亡决论》5、太平天国运动面临的以往农民运动从未遭遇的新情况是( C )。
A、领导阶层的迅速腐化B、流动作战没有固定根据地C、中外反动势力的联合绞杀D、没有正确的指导思想6、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比较系统的发展资本主义的方案是(C )。
A、《海国图志》B、《天朝田亩制度》C、《资政新篇》D、《救亡决论》7、洋务运动发端于(B )。
A、19世纪40年代B、19世纪60年代C、19世纪80年代D、20世纪20年代8、洋务派代表的社会阶层是( A )。
A、地主阶级B、官僚资产阶级C、民族资产阶级D、农民阶级9、19世纪60年代后,洋务派开展洋务运动的指导思想是( B )。
A、师夷长技以制夷B、中学为体,西学为用C、自强、求富D、托古改制10、洋务派最先兴办的是(B)。
A、民用工业B、军事工业C、新式学堂D、新式军队11、洋务派创办的民用企业大多数采用( C )。
A、官办B、商办C、官督商办D、官商合办12、戊戌维新运动是一次( A )。
A、资产阶级改良运动B、资产阶级革命运动C、地主阶级改良运动D、地主阶级革命运动13、戊戌维新运动的核心领导人是( A )。
A、康有为B、梁启超C、谭嗣同D、严复14、1895年,康有为组织发动了( B )。
A、金田起义B、公车上书C、百日维新D、广州起义15、戊戌维新运动的高潮是( C )。
A、金田起义B、公车上书C、百日维新D、广州起义16、百日维新发生于( B )时期。
近代史纲要复习资料 (2)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关于考试的说明:1、考试形式:闭卷。
2、考试的题型及分数分布:单选(10分)、多选(10分)、判断题10分,材料题(13分)简答题(32分)和论述题(25分)。
3、考试范围:第1—8章包括每编的综述部分,简答主要是从每章后面的思考题里出。
上编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前夜综述风云变幻的八十年1、为什么说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起点?2、近代中国的主要矛盾、社会性质及其基本特征。
3、如何理解近代中国的两大任务及其相互关系?第一章反对外国侵略的斗争1、清政府被迫签订的不平等条约:《南京条约》(1842年),《天津条约》(1858年,台湾、汉口、九江、南京、镇江等被辟为开放口岸),《辛丑条约》(赔款最多,赔款额高达4.5亿两白银,本息合计近10亿两之巨)、《马关条约》(将中国领土台湾及其附属岛屿割让给日本)等。
2、资本-帝国主义的入侵给中国带来了什么?3、中国近代史上人民群众的反侵略斗争:三元里人民的抗英斗争(中国人民第一次大规模的反侵略武装斗争)、太平天国农民战争、刘永福率领的黑旗军抗击日本侵略的斗争、义和团运动等等。
4、帝国主义列强不能灭亡和瓜分中国的原因。
帝国主义列强之间的矛盾和相互制约最根本原因是中华民族进行的不屈不挠的反侵略斗争5、中国近代历次反侵略斗争失败的原因和教训。
6、中国反侵略战争的失败,从反面教育了中国人民,促进了民族意识的觉醒。
林则徐是近代中国睁眼看世界的第一人;魏源提出了“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
19世纪70年代以后,郑观应、王韬等人不仅主张学习西方的科学技术,同时也要求吸纳西方的政治、经济学说。
这些主张具有重要的思想启蒙的意义。
第二章对国家出路的早期探索1、天平天国颁布的两个重要文件:一个是以土地分配制度为核心的社会改革纲领—《天朝田亩制度》;另一个是太平天国后期由洪仁玕提出的带有鲜明资本主义色彩的改革与建设方案—《资政新篇》,这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比较系统的发展资本主义的方案。
中国近代史纲要第二章

第二, 天朝田亩制度》 第二,《天朝田亩制度》力图将自给自 足的自然经济理想化、固定化, 足的自然经济理想化、固定化,并反映了一种 天下皆一式”的绝对平均主义的思想。 “天下皆一式”的绝对平均主义的思想。制度 所设计的社会, 所设计的社会,还是一个平均的自给自足的小 农社会。 农社会。
资政新篇》 (三)《资政新篇》的内容及评价
(2)以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 以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 等人为代表的汉族地方实力派 即所谓清王朝的“四大中兴名臣” (即所谓清王朝的“四大中兴名臣”)
2、洋务派的指导思想 、
“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中学为体
所谓“中学” 特指“ 所谓“中学”,特指“中国的文武制 也就是封建制度; 西学” 度”,也就是封建制度;“西学”特指西方 的船坚炮利和其它先进科学技术, 的船坚炮利和其它先进科学技术,主要的是 所谓“长技”。 所谓“长技” “中体西用”可以简要概括为:以中国 中体西用”可以简要概括为: 封建制度作为根本,利用西方“长技” 封建制度作为根本,利用西方“长技”,为 维护和巩固封建制度服务。 维护和巩固封建制度服务。即“以中国伦常 名教为原本,辅以诸国富强之术” 名教为原本,辅以诸国富强之术”。 •
太平天国天王府模型
建立政权:
1853年 定都南京,改名为天京。 1853年,定都南京,改名为天京。
封王: 封王:
前期: 前期:5 东王: 西王: 东王:杨秀清 西王:萧朝贵 南王: 北王: 南王:冯云山 北王:韦昌辉 翼王:石达开。 翼王:石达开。 后期: 后期:8 干王:洪仁玕 英王: 干王:洪仁玕 英王:陈玉成 忠王: 遵王: 忠王:李秀成 遵王:赖文光 扶王: 启王: 扶王:陈德才 启王:梁成富 文王:蓝朝柱 燕王:秦日纲 文王: 燕王:
自考中国近代史纲要第二章练习题

第二章对国家出路的早期探索第一节农民群众斗争风暴的起落一、单选题1、在第一次鸦片战争后,中国爆发的一场伟大的农民战争是A. 三元里人民抗英斗争B.太平天国运动C. 台湾高山族人民抗日斗争D. 义和团运动2、洪秀全领导发动金田起义并建号太平天国是在A. 1851年1月B. 1853年3月C. 1856年9月D. 1864年6月3、洪秀全在1851年领导发动的中国历史上空前规模的农民运动是A. 天地会运动B.太平天国运动C. 捻军运动D. 义和团运动4、太平天国农民战争爆发的标志是A. 金田起义B. 小刀会起义C. 惠州起义D. 黄花岗起义5、最能体现太平天国社会理想和农民战争特点的纲领性文件是A. 《资政新篇》B. 《原道觉世训》C. 《十款天条》D.《天朝田亩制度》6、太平天国在1853年定都天京后颁布了一系列的政策和措施,其中最重要的是A. 《原道觉世训》B. 《十款天条》C.《天朝田亩制度》D.《资政新篇》7、太平天国在《天朝田亩制度》中提出的社会改革方案是A.以解决土地问题为中心B. 以发展资本主义为中心C. 以反对封建的等级制度为中心D. 以废除儒学的纲常伦理为中心8、太平天国在后期提出的带有鲜明资本主义色彩的改革方案是A. 《原道觉世训》B. 《十款天条》C. 《天朝田亩制度》D.《资政新篇》9、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具有资本主义色彩的改革方案是A. 《海国图志》B. 《盛世危言》C. 《天朝田亩制度》D.《资政新篇》10、在太平天国运动后期,提出《资政新篇》这一统筹全局方案的是A. 洪秀全B. 杨秀清C.洪仁玕D. 李秀成11、在太平天国后期,洪仁玕提出的在《资政新篇》是A. 以解决土地问题为中心B.以发展资本主义为中心C. 以反对封建的等级制度为中心D. 以废除儒学的纲常伦理为中心12、标志太平天国由盛到衰转折点的历史事件是A. 长沙战役B. 北伐失利C.天京事变D. 安庆失守13、太平天国失败的根本原因是A.缺乏先进阶级的领导B. 没有科学理论的指导C. 无法长期保持领导集团的团结D. 不能正确对待传统文化二、多选题1、在1951年金田起义前,洪秀全写作了为太平天国农民战争提供思想基础的A.《原道救世歌》B.《原道醒世训》C.《原道觉世训》D. 《天朝田亩制度》2、太平天国农民战争在早期的主要领导人除洪秀全外还包括A.杨秀清B.冯云山C.韦昌辉D.石达开3、太平天国在定都天京后颁布的主要文件是A. 《原道觉世训》B. 《十款天条》C.《天朝田亩制度》D.《资政新篇》4、太平天国领导人希望通过《天朝田亩制度》方案建立的理想社会是A.有田同耕,有饭同食B.有衣同穿,有钱同使C.无处不均匀,无人不饱暖D. 无处不平等,无人不欢乐5、1956年天京事变后,洪秀全为挽救危局而提拔的年轻将领包括A. 石达开B. 韦昌辉C.陈玉成D.李秀成6、太平天国失败的原因包括A.缺乏先进阶级的领导B.缺乏科学理论的指导C.缺乏对外国列强侵华的理性认识D.缺乏对列强侵华野心的足够警惕三、简答题1、《天朝田亩制度》的性质和主要内容。
中国近代史纲要 第二章PPT课件

10
西征
1853年3月,太平天国定都天京后,为夺取皖、赣,进 图湘、鄂,控制安庆、九江等军事要地,屏蔽天京,决定 在北伐的同时发动西征。6月3日,太平天国命夏官副丞相 赖汉英等率军二三万、战船千余艘,开始由天京朔江西征。 6月10日占领长江北岸重镇安庆,赖汉英率万余将士继续西 进,连克沿江诸镇,进围南昌。攻城三月不克,撤围北上。 石祥祯、韦俊西援,克九江,败清兵于田家镇,乘胜二克 汉阳、汉口。之后,胡以晃、曾天养从安庆出兵,北占集 贤关、桐城、舒城。1854年1月,克庐州(今合肥),清巡 抚江忠源败亡。2月,石祥祯、韦俊、曾天养再度西进,在 堵城大败清湖广总督吴文镕,三占汉阳。复分兵为三:曾 天养经略鄂北,韦俊渡江围武昌,石祥祯夺取湖南。
3、钟相、杨么:等贵贱,均贫富 (中国历史上第 一次提出“等贵贱”的口号 )
14
4、李自成:均田免粮 (李自成起义在中国历史中 有着深远的影响。“均田免粮”的口号已触及到封 建土地所有制,标志着当时农民起义达到了一个新 的水平 ) 5、太平天国:有田同耕,有饭同食,有钱同使,无 处不均匀,无人不饱暖 (这个口号继承了先前“等 贵贱,均贫富”的具体内容,又用基督教的形式为 人们描绘了一个理想世界的蓝图,确实是进步了 )
从金田起义 到定都天京
4
5
攻占武昌
北伐 建都天京
西征
永安建制
金田起义
6
金田起义
在1851年1月11日洪秀全生日这一天,拜上帝 会众在金田村「恭祝万寿」起义,建号太平天国, 颁军纪五条:
遵条令; 别男行女行; 秋毫莫犯; 公心和傩; 同心合 力,不得临阵退缩。 全体将士蓄发易服,头裹红巾,13日东出大湟江口, 开始了轰轰烈烈规模空前的太平天国农民战争。 因金田起义发生在广西,故有大量壮族人民参 加了金田起义
中国近代史纲要-第二章-试题集

一、基本概念和判断解1、金田起义:1851年1月,洪秀全率领拜上帝教教众在广西省桂平县金田村发动起义,建号太平天国。
2、永安封王:1851年3月,洪秀全在东乡宣布称天王。
后永安建制封五王:封杨秀清为东王,萧朝贵为西王,冯云山为南王,韦昌辉为北王,石达开为翼王,所封诸王皆受东王节制。
3、定都天京:1853年3月,太平军攻克南京,改名天京,定为太平天国首都。
4、天京事变:1856年9月,发生了天京事变,东王杨秀清、北王韦昌辉先后被杀,翼王石达开率部出走后败亡。
5、《天朝田亩制度》:1853年颁布,是天平天国的纲领性文件和社会改革方案。
6、《资政新篇》:1859年颁布,洪仁玕拟定的带有资本色彩的改革与建设方案,但为涉及农民的土地问题,缺乏实施的阶级基础和社会条件。
7、太平天国农民运动失败的根本原因:1864年失败。
失败的根本原因是农民阶级的阶级局限性,换言之,缺乏先进的阶级的领导。
8、洋务派及综理洋务的中央机构:奕是首领,还有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等。
1861年成立的总理各国事务衙门。
9、洋务派举办洋务事业的目标:“求强”“求富”。
10、洋务派举办洋务军事工业目的:直接目的是镇压国内农民起义,同时有抵御外国侵略的目的。
11、举办洋务事业的指导思想:最早由冯桂芬概括出来: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12、洋务派举办的民用企业的形式和性质:形式:官办、官督商办(采用最多的形式)、官商合办。
性质:基本上属于资本主义性质的近代企业。
13、洋务运动失败的标志:中日甲午战争中北洋水师的全军覆没。
14、资产阶级维新派的主要代表人物:康有为(旗手)、梁启超、谭嗣同、严复等。
15、“公车上书”:1895年,康有为等在京赶考的举人(由各省派公车送京赶考)向皇帝上书,要求拒绝与日本议和并变法。
16、宣传变法的理论文章:康有为《新学伪经考》、《孔子改制考》等著作;梁启超《变法通义》,谭嗣同写了《仁学》,严复在翻译赫胥黎的《天演论》等 .17、宣传组织变法的著名“三会三报三学堂”:强学会、南学会、保国会。
近代史纲要 第二章对国家出路的早期探索

太平天国农民战争爆发的原因
1、清政府腐败的封建统治和沉重的剥削,导致
国内阶级矛盾的激化,这是太平天国运动爆发的 根本原因。 • 2、外国资本主义的侵略,给中国人民带来新的灾 难。
• 3、自然灾害严重。
(二)太平天国农民战争的经过
• • • • 分析以下几个问题: 1、太平天国为什么用宗教作为发动农民的工具? 2、太平天国是怎样由盛转衰的? 3、从太平天国农民战争的失败看中外反动势力对 太平天国的联合绞杀。
马克思:“除了改朝换代以外,他们没有给自己提出任 何任务”。 “给予民众的惊慌比给予老统治者们的惊 慌还要厉害,他们的全部使命,好像仅仅是用丑恶万状 的破坏与停滞对立”。 “显然,太平天国就是中国人 的幻想所描绘的那个魔鬼的化身”,“这类魔鬼是停滞 的社会生活的产物”。
— —《中国纪事》,1862年6月
汉阳铁厂(1890,张)等。
开平矿务局
汉阳铁厂
2、洋务派的主要活动
• (3)建立新式海陆军 • 1875年筹建北洋水师,1885年设立海 军衙门; 1884年建成北洋水师、南洋水师、福 建水师三支海军。
• 致 远 舰 将 士 合 影
当年的亚洲第一,世 界第四的北洋舰队!
福建水师的旗舰“扬武”号
江南制造总局
金陵机器局
福州船政局制造的“建安舰”
天津机器局
2、洋务派的主要活动
• (2)兴办民用工业以求富
如轮船招商局(1872,李),上海机器织布 局(1879,李),兰州制呢局 (1878,左), 开平矿务局(1877,李),天津电报总局 (1880,李),唐山胥格庄铁路(1881,李),
早期探索之一:
太平天国农民战争
第一节
农民群众斗争风暴的起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复习思考题(2011年大校)
1.近代中华民族的两大历史任务及其相互关系。
2.近代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特点及其主要矛盾。
3.资本-帝国主义对近代中国进行军事侵略、经济掠夺、政治控制和文化渗透的具体表现。
4.太平天国农民起义的经过、主要纲领、失败原因及其意义。
5.洋务运动的指导思想、主要内容、失败原因及其意义。
6.戊戌维新思想家宣传维新主张的具体行动,运动的失败原因及其意义。
7.维新派与守旧派论战的主要内容及其影响。
8.孙中山三民主义政纲的内容和局限性。
9.革命派与改良派辩论的主要内容及其意义。
10.南京临时政府的性质。
11.辛亥革命失败的原因、教训及其意义。
12.辛亥革命失败后,以孙中山为首的革命党人进行了哪些挽救共和的努力。
13.近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面临的困境及其主要特点。
14.如何理解近代中国的三种建国方案、两个中国之命运?为什么说资产阶级共和国方案在中国是行不通的?
15.五四前新文化运动的概况、性质、主要内容及其局限性。
16.五四运动爆发的背景及其历史特点。
17.中国共产党的早期组织成立以后,着重进行了哪些方面的工作,具体情况如何。
18.大革命失败的原因、意义以及共产党对大革命的贡献。
19.大革命失败后,国民党政府是怎样实行一党专政的军事独裁统治的?
20.八七会议的时间地点内容与意义。
21.大革命失败后共产党领导的三大起义及其意义。
22.大革命失败后,中共党内先后发生了几次左倾错误,其根源是什么。
23.王明左倾错误的主要表现。
24.了解大革命失败后,共产党对中国革命道路的探索。
25.中国共产党成立的时间、地点、意义以及党的“一大”的主要代表。
26.遵义会议的内容及意义。
27.九一八事变以后,中国共产党在局部地区领导的抗日武装斗争。
28.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形成以前,国民党内爱国官兵要求抗战的具体体现。
29.了解抗日战争开始后,国共共赴国难,全民族同仇敌忾奋起抗战的史实。
30.正确评价国民党正面战场的抗战。
31.中国共产党持久抗战的理论及共产党在抗日战争中的中流砥柱作用。
32.抗日战争胜利的意义、原因及其基本经验。
33.解放战争时期国民党对民主党派的迫害以及民主党派与中共的合作。
34.七届二中全会的时间、地点、主要内容及其意义。
35.解放战争的主要进程。
36.中国革命胜利的基本经验。
37.新中国成立的历史意义。
38.新中国成立初期,中国共产党及人民政府面临哪些严重困难?面对这些困难,党和政府着重进行了哪些方面的工作。
39.新中国成立以来所取得了哪些历史性成就。
40.新民主主义社会的建立及其特点。
41.过渡时期总路线的内容、主要特点以及实行社会主义改造的国内外条件。
42. 三大改造完成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