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必读文言文
小学生文言文必读

小学生文言文必读1、刻舟求剑楚人有涉江者,其剑自舟中坠于水,遽契其舟曰:'是吾剑之所从坠。
'舟止,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
舟已行矣,而剑不行,求剑若此,不亦惑乎?(《吕氏春秋·察今》)2、三字经节选人之初,性本善。
性相近,习相远。
苟不教,性乃迁。
教之道,贵以专。
昔孟母,择邻处。
子不学,断机杼。
窦燕山,有义方。
教五子,名俱扬。
养不教,父之过。
教不严,师之惰。
子不学,非所宜。
幼不学,老何为。
玉不琢,不成器。
人不学,不知义。
为人子,方少时。
亲师友,习礼仪。
香九龄,能温席。
孝于亲,所当执。
融四岁,能让梨。
弟于长,宜先知。
首孝悌,次见闻。
知某数,识某文。
一而十,十而百。
百而千,千而万。
3、曹冲称象曹冲生五六岁,智意所及,有若成人之智。
时孙权曾致巨象,太祖欲知其斤重,访之群下,咸莫能出其理。
冲曰:“置象大船之上,而刻其水痕所至,称物以载之,则校可知矣。
”太祖悦,即施行焉。
4、田忌赛马忌数与齐诸公子驰逐重射。
孙子见其马足不甚相远,马有上、中、下辈。
于是孙子谓田忌曰:“君弟重射,臣能令君胜。
”田忌信然之,与王及诸公子逐射千金。
及临质,孙子曰:“今以君之下驷与彼上驷,取君上驷与彼中驷,取君中驷与彼下驷。
”既驰三辈毕,而田忌一不胜而再胜,卒得王千金。
于是忌进孙子于威王。
威王问兵法,遂以为师。
5晏子使楚晏子使楚。
楚人以晏子短,为小门于大门之侧而延晏子。
晏子不入,曰:“使狗国者,从狗门入。
今臣使楚,不当从此门入。
”傧者更道,从大门入。
见楚王。
王曰:“齐无人耶,使子为使?”晏子对曰:“齐之临淄三百闾,张袂成阴,挥汗成雨,比肩继踵而在,何为无人!”王曰:“然则何为使子?”晏子对曰:“齐命使,各有所主。
其贤者使使贤主,不肖者使使不肖主。
婴最不肖,故宜使楚矣!”6当机立断渑池道中,有车载瓦瓮,塞于路。
属天寒,冰雪峻滑,进退不得。
日向暮,官私客旅群队,铃铎数千,罗拥在后,无可奈何。
有客刘颇者,扬鞭而至,问曰:“车中瓮值几钱?”答曰:“七八千。
小学必背文言文60篇.

1.1、黄琬巧对黄琬幼而慧。
祖父琼,为魏郡太守。
建和元年正月日食。
京师不见而琼以状闻。
太后诏问所食多少。
琼思其对而未知所况。
琬年七岁,在旁,曰:“何不言日食之余如月之初?”琼大惊,即以其言应诏,而深奇爱之。
【注释】①建和:汉桓帝年号。
建和元年为公元147年。
②京师不见:京城里看不到那次日食的情况。
【文化常识】“太后”及其他。
自从秦朝起,天子称“皇帝”,皇帝的妻子称“皇后”。
“太后”(或皇太后)指皇帝的母亲(周朝诸侯王的母亲也称“太后”),皇帝的父亲称“太上皇”。
皇帝的祖母称“太皇太后”,皇帝的祖父叫“太上太皇”。
“太”有至高至大的意思,因此皇帝的医生叫“太医”,皇帝的老师叫“太师”,皇帝的祖庙叫“太庙”。
【思考与练习】1、解释:①诏②奇2、翻译:①琼思其对而未知所况;②即以其言应诏3、选择:“琼以状闻”有以下理解,哪一项是不正确的?①黄琼因此听说了这情况;②黄琼把这情况报告皇上;③黄琼把这情况让皇上听到。
4、理解:黄琬说的日食后的样子到底是怎样的?2.2、神童庄有恭粤中庄有恭,幼有神童之誉。
家邻镇粤将军署,时为放风筝之戏,适落于将军署之内宅,庄直入索取。
诸役以其神格非凡,遽诘之曰:“童子何来?”庄以实对。
将军曰:“汝曾读书否?曾属对否?”庄曰:“对,小事耳,何难之有!”将军曰:“能对几字?”庄曰:“一字能字,一百字亦能之。
”将军以其方之大而夸也,因指厅事所张画幅而命之对曰“旧画一堂,龙不吟,虎不啸,花不闻香鸟不叫,见此小子可笑可笑。
”庄曰:“即此间一局棋,便可对矣。
”应声云:“残棋半局,车无轮,马无鞍,炮无烟火卒无粮,喝声将军提防提防。
”【注释】①粤中:今广东番禺市。
②庄有恭:清朝人,官至刑部尚书。
③神格:神条与气质。
④曾属对否:曾经学过对对子吗?⑤厅事:指大堂。
⑥火卒:军中伙夫。
【文化常识】象棋。
围棋与象棋是中国的两大棋类活动。
多数专家认为,先有围棋后有象棋。
“象棋”一词最早出现在《楚辞·招魂》中,自秦汉至唐初,象棋中只有将、车、马、卒四个兵种。
小学生经典必背文言文大全

【导语】学习⽂⾔⽂可以了解历史,学习古代⽂化,欣赏古代⽂学,研究古代⽂明。
下⾯是分享的⼩学⽣经典必背⽂⾔⽂⼤全。
欢迎阅读参考!【篇⼀】⼩学⽣经典必背⽂⾔⽂ 两⼩⼉辩⽇ 先秦:佚名 孔⼦东游,见两⼩⼉辩⽃,问其故。
(辩⽃⼀作:辩⽇) ⼀⼉⽈:“我以⽇始出时去⼈近,⽽⽇中时远也。
” ⼀⼉⽈:“我以⽇初出远,⽽⽇中时近也。
” ⼀⼉⽈:“⽇初出⼤如车盖,及⽇中则如盘盂,此不为远者⼩⽽近者⼤乎?” ⼀⼉⽈:“⽇初出沧沧凉凉,及其⽇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远者凉乎?” 孔⼦不能决也。
两⼩⼉笑⽈:“孰为汝多知乎?” 译⽂ 孔⼦向东游历,见到两个⼩孩在争辩,就问他们在争辩的原因。
⼀个⼩孩⼦说:“我认为太阳刚刚升起的时候距离⼈近,⽽正午的时候距离⼈远。
” 另⼀个⼩孩⼦认为太阳刚刚升起的时候距离⼈⽐较远,⽽正午的时候距离⼈⽐较近。
⼀个⼩孩⼉说:“太阳刚出时像车的车盖⼀样⼤,到了中午时就如同盘⼦⼀般⼩了,这不是远⼩近⼤的道理吗?” 另⼀个⼩孩⼉说:“太阳刚出来时凉爽,到了中午的时候热得如同把⼿伸进热⽔中,这不是近的就感觉热,⽽远就觉得凉的道理吗?” 孔⼦听了之后不能判断他们俩谁对谁错。
两个⼩孩⼦笑着对孔⼦说:“是谁说你智慧多呢?”【篇⼆】⼩学⽣经典必背⽂⾔⽂ 学弈 先秦:孟⼦ 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
使弈秋诲⼆⼈弈,其⼀⼈专⼼致志,惟弈秋之为听;⼀⼈虽听之,⼀⼼以为有鸿鹄将⾄,思援⼸缴⽽射之。
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
为是其智弗若与?⽈:⾮然也。
译⽂ 弈秋是全国最擅长下棋的⼈。
让弈秋教导两个⼈下棋,其中⼀⼈专⼼致志的学习,只听弈秋的教导;另⼀个⼈虽然也在听弈秋的教导,却⼀⼼以为有⼤雁(或是天鹅)要飞来,想要拉⼸箭将它射下来。
虽然他们⼆⼈⼀起学习下棋,但后者的棋艺不如前者好。
难道是因为他的智⼒⽐别⼈差吗?说:不是这样的。
【篇三】⼩学⽣经典必背⽂⾔⽂ 王戎不取道旁李 宋代:佚名 王戎七岁,尝与诸⼩⼉游。
看道边李树多⼦折枝,诸⼉竞⾛取之,唯戎不动。
小学生必学文言文

小学生必学文言文作为语文学习的重要部分,文言文是小学生必须学习的内容之一。
文言文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小学生来说,了解文言文的基本知识,对于提升汉语语言的认知能力、文学水平、阅读能力都有着重要的意义。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为小学生呈现出2000个小学生必学的文言文。
一、古文启蒙篇1.《论语》: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
2.《大学》: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3.《中庸》:至诚之道可以前行,诚之者,中立之始也。
4.《孟子》:人之初,性本善。
5.《左传》: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6.《史记》: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7.《尚书》:明德惟馨,光业所基。
8.《诗经》:悠悠我心,烦而不寐。
9.《楚辞》: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
二、经史子集篇1.《易经》:君子升于阳,夫人归于阴。
2.《周易》:夫天地者,万物之逆旅也。
3.《书经》: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
4.《春秋》:三家者,天下之大贼也。
5.《春秋左传》:天生德于予,不能自完也。
6.《史记》: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
7.《淮南子》:忧人之忧,乐人之乐,与人为善,与人相亲。
8.《孔子家语》:学习不求意气,成败自负。
9.《新唐书》:诗渊已成,史地俱备。
三、诗词典籍篇1.《唐诗三百首》: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
2.《宋词选辑》: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3.《古诗十九首》: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4.《三字经》: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
5.《百家姓》:赵钱孙李,周吴郑王。
6.《庄子》: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
7.《红楼梦》:庭有枇杷树,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今已亭亭如盖矣。
8.《西游记》:此间山水郁郁,人烟稠稠,与须弥山相似。
9.《水浒传》:大刀向左,弯弓射右。
四、成语典故篇1.龙马精神:形容人物精神矍铄,意志坚强,精力充沛,气概非凡。
2.骑虎难下:比喻进退两难,处境十分为难。
小学生必背经典文言文十篇

1、爱莲说【作者】周敦颐【朝代】宋【原文】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晋陶渊明独爱菊。
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
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译文】水上、陆地上各种草本木本的花,值得喜爱的非常多。
晋代的陶渊明唯独喜爱菊花。
从李氏唐朝以来,世人大多喜爱牡丹。
我唯独喜爱莲花从积存的淤泥中长出却不被污染,经过清水的洗涤却不显得妖艳。
(它的茎)中间贯通外形挺直,不生蔓,也不长枝。
香气传播更加清香,笔直洁净地竖立在水中。
(人们)可以远远地观赏(莲),而不可轻易地玩弄它啊。
我认为菊花,是花中的隐士;牡丹,是花中的富贵者;莲花,是花中的君子。
唉!对于菊花的喜爱,在陶渊明以后很少听到了。
对于莲花的喜爱,和我一样的还有谁?(对于)牡丹的喜爱,人数当然就很多了!【赏析】这篇文章可明显分为二部分:前一部分对莲花高洁的形象极尽铺排描绘之能事;第二部分则揭示了莲花的比喻义,分评三花,并以莲自况,抒发了作者内心深沉的慨叹。
作者起笔说:“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选用“可爱”二字,包罗群芳,表明托物寄兴,并不刻意求工,极见其立言斟酌之妙。
接着叙说“晋陶渊明独爱菊”。
陶渊明不肯为五斗米折腰,解绶归隐后,饮酒赋诗,安享“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田园逸趣。
“独爱菊”,显示渊明雅致芬芳,傲然物外的性格,而且更加明确了题意:陶渊明可以爱菊抒怀,我怎不可独爱莲呢?继写“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写了唐人,特别是统治阶层“甚爱牡丹”的好尚,这几句像是重复,但实为加深语意也,而且此句入文,让对比感更为强烈,为其求莲之高洁铺下了引子。
大意是周敦颐本人独爱莲与晋陶渊明的爱菊避世不同,为保持一份高洁,宁愿终老南山。
他要在尘世中当个出淤泥而不染的君子。
这种在污世保持清白与独自避世求真的心态,与众人皆羡富贵(牡丹)的从众心态是有着思想境界上本质的区别的。
小学生必读文言文40篇

学
文
生
言
必
文
读
曹冲生五六岁,智意所及,有若成人之智。时孙权曾致(zhì)
巨象,太祖欲知其斤重,访之群下,咸(xián)莫能出其理。冲
曹 冲 称
曰:“置(zhì)象大船之上,而刻其水痕所至(zhì),称物以 载(zài)之,则校(jiào)可知矣(yǐ)。”太祖悦,即施(shī) 行焉(yān)。
望梅止渴
魏武行役(yì),失汲(jí)道,军皆(jiē)渴,乃令曰: “ 前有大梅林,饶(ráo)子,甘酸可以解渴。”士卒闻 之,口皆出水,乘此得及前源。 【注释】:
① 役:打仗 ②失:丧失,失掉,没 ③ 汲:水源 ④ 军:喻指全军 ⑤ 乃:就 ⑥饶:富足,多 ⑦ 饶子: 果实结得多 ⑧闻: 听说 ⑨ 乘:利用 ⑩及:到了 ⑾ 源: 水源 【译文】:
①假:假借,凭借。②求 :寻求,寻找。 ③子:你。 无:没有人。 ④长:同“掌”,掌管。⑤ 然:对的,正确的。 ⑥遂:于是。 ⑦走: 逃跑。⑧畏:害怕。 【译文】:老虎寻找各种野兽吃掉他们,抓到(一只)狐狸。狐狸 说:“您不敢吃我!天帝派遣我来做各种野兽的首领,现在你吃掉 我,是违背天帝的命令。你认为我的(话)不诚实,我在你前面行 走,你跟随在我后面,观看各种野兽看见我有敢不逃跑的吗?”老 虎认为(狐狸的话)是有道理的,所以就和它(一起)走。野兽看 见它们都逃跑了。老虎不知道野兽是害怕自己而逃跑的,认为(它 们)是害怕狐狸。 【寓意明才智 ②致:送给 ③ 群下:部下,下属 ④ 咸:
都、全部 ⑤ 校:考察,衡量 ⑥太祖悦,即施行焉 :太祖(曹操)
很高兴,马上照这个办法做了。
曹冲五六岁的时候,聪明才智所达到的程度,像成人一样。有
一次,孙权送来了一头巨象,太祖想知道这象的重量,问过属下, 都没有提出有效的办法。曹冲说:“把象赶到大船上,在水面所 达到的地方做上记号,再用其他东西代替大象,然后称一下这些 东西就知道大象的重量了。”太祖听了很高兴,马上照这个办法 做了。
小学生必读的10篇文言文

小学生必读的10篇文言文1论语十则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悦,不亦君子乎?”(《学而》)2、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为政》)3、子曰:“学而不思则闰;思而不学则殆。
”(《为政》)4、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为政》)5、子贡问曰:“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
”(《公冶长》)6、子曰:“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述而》)7、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述而》)8、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雍也》)9、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子罕》)10、子曰:“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
”(《卫灵公》)2木兰诗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
不闻机杼声,惟闻女叹息。
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女亦无所思,女亦无所忆。
昨夜见军帖,可汗大点兵。
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
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
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
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
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
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
旦辞黄河去,暮至黑山头。
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
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
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
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归来见天子,天子坐明堂。
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
可汗问所欲,木兰不用尚书郎,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
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阿姊闻妹来,当户理红妆;小弟闻姊来,磨刀霍霍向猪羊。
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
脱我战时袍,著我旧时裳。
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
出门看火伴,火伴皆惊忙。
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
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3兰亭集序永和九年,岁在癸丑,暮春之初,会于会(kuài)稽山阴之兰亭,修禊(xì)事也。
小学生必背经典文言文十篇

1、爱莲说【朝代】宋【原文】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晋陶渊明独爱菊。
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
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译文】水上、陆地上各种草本木本的花,值得喜爱的非常多。
晋代的陶渊明唯独喜爱菊花。
从李氏唐朝以来,世人大多喜爱牡丹。
我唯独喜爱莲花从积存的淤泥中长出却不被污染,经过清水的洗涤却不显得妖艳。
(它的茎)中间贯通外形挺直,不生蔓,也不长枝。
香气传播更加清香,笔直洁净地竖立在水中。
(人们)可以远远地观赏(莲),而不可轻易地玩弄它啊。
我认为菊花,是花中的隐士;牡丹,是花中的富贵者;莲花,是花中的君子。
唉!对于菊花的喜爱,在陶渊明以后很少听到了。
对于莲花的喜爱,和我一样的还有谁?(对于)牡丹的喜爱,人数当然就很多了!【】这篇文章可明显分为二部分:前一部分对莲花高洁的形象极尽铺排描绘之能事;第二部分则揭示了莲花的比喻义,分评三花,并以莲自况,抒发了作者内心深沉的慨叹。
作者起笔说:“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选用“可爱”二字,包罗群芳,表明托物寄兴,并不刻意求工,极见其立言斟酌之妙。
接着叙说“晋独爱菊”。
陶渊明不肯为五斗米折腰,解绶归隐后,饮酒赋,安享“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田园逸趣。
“独爱菊”,显示渊明雅致芬芳,傲然物外的性格,而且更加明确了题意:陶渊明可以爱菊抒怀,我怎不可独爱莲呢?继写“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写了唐人,特别是统治阶层“甚爱牡丹”的好尚,这几句像是重复,但实为加深语意也,而且此句入文,让对比感更为强烈,为其求莲之高洁铺下了引子。
大意是本人独爱莲与晋陶渊明的爱菊避世不同,为保持一份高洁,宁愿终老南山。
他要在尘世中当个出淤泥而不染的君子。
这种在污世保持清白与独自避世求真的心态,与众人皆羡富贵(牡丹)的从众心态是有着思想境界上本质的区别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生必读文言文孟子 《学弈》原文与译文原文 译文弈秋,通国之善弈也。
使弈秋诲二人弈,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
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
为是其智弗若与?吾曰:非然也。
弈秋是全国最会下棋的人。
(有人)让弈秋教两个人学习下棋,其中一个人学下棋时专心致志,只听弈秋的教导;而另一个人虽然在听着弈秋的教导,可是他心里一直认为天鹅会从头顶飞过,想拿弓箭去射它。
虽然他同前一个人在一起学习,学习的成果却不如前面的人。
能说这是他的聪明才智不如前一个人吗?我说:不是这样的。
刘禹锡 《陋室铭》原文与译文原文 译文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斯是陋室①,惟吾德馨②。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谈笑有鸿儒③,往来无白丁④。
可以调素琴⑤,阅金经⑥。
无丝竹之乱耳⑦,无案牍之劳形⑧。
南阳⑨诸葛庐,西蜀子云⑩亭。
孔子云:何陋之有?⑾ 山不在于高,有仙人(居住)就有名;水不一定要深,有龙(居住)就有灵气了。
这是间简陋的房子,只是因为我(住屋的人)的品德高尚就不感到简陋罢了。
苔痕碧绿,长到阶上,草色青葱,映入帘里。
与我谈笑的都是博学的人,往来的没有不懂学问的人。
可以弹奏素朴的古琴,阅读佛经。
没有(嘈杂的)音乐扰乱双耳,没有官府公文劳累身心。
(它好比)南阳诸葛亮的草庐,西蜀扬子云的玄亭。
孔子说:有什么简陋的呢?注释:(1)斯、是:均为指示代词斯,这。
陋室:陈设简单而狭小的房屋。
(2)名:出名(3)灵:灵验(4)惟、馨:惟,同介词“以”,起强调作用。
馨,香气,古代常用来形容人的高尚品德。
吾,我。
(5)鸿儒:这里泛指博学之士。
鸿,大.儒,旧指读书人。
(6)白丁:未得功名的平民。
这里借指没有什么学问之人。
(7)素琴:不加雕绘装饰的琴。
素:不加装饰的(8)金经:即《金刚经》(《金刚般若经》或《金刚般若波罗蜜经》的略称),唐代《金刚经》流传甚广。
这里泛指佛经。
(9)丝竹:弦乐、管乐,这里指的是奏乐的声音。
此处泛指乐器。
乱耳,使听力紊乱。
(10)案牍,劳形:官府人员日常处理的文件。
劳形,使身体劳累.形,形体、身体。
(11)南阳:地名,今湖北省襄阳县西。
诸葛亮在出山之前,曾在南阳庐中隐居躬耕。
(12)子云:汉代的扬子云(也作“杨子云”)(前53—18)的字。
他是西蜀(今四川省成都市)人,其住所称“扬子宅”,据传他在扬子宅中写成《太玄经》,故又称“草玄堂”。
文中子云亭即指其住所。
川中尚有纪念他的子云山、子云城。
(13)何陋之有:之,表宾语提前。
全句意为“有何陋语见《论语·子罕》:"子欲居九夷,或曰;…陋,如之何?‟子曰:…君子居之,何陋之有?‟"孔子认为,九夷虽然简陋,但是有君子住在那里,就不简陋了。
此处引用孔子的话证“陋室”说明“有德者居之,则陋室不陋。
”与前文“斯是陋室,惟吾德馨”遥相呼应。
把个"陋"字彻底翻了过来,达到"不陋"的最完美的境界,这是全文的点睛之笔。
突出表明了作者高洁做岸的情操和安贫乐道的情趣。
范仲淹《岳阳楼记》原文与译文原文 译文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
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
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
属予作文以记之。
宋仁宗庆历四年春天,滕子京降职到岳州做知州。
到了第二年,政事顺利,百姓和乐,许多荒废了的事业都兴办起来了。
于是重新修建岳阳楼,扩大它旧时的规模,在楼上雕刻唐代和当今贤士名人的诗词歌赋。
他嘱托我写一篇文章来记述这件事。
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
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
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前人之述备矣。
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我看那岳阳的好景色,全在一座洞庭湖上。
包含着远方的山脉,吞吐着长江的流水;浩浩荡荡,宽阔无边;早晨湖面上撒满日光,傍晚又是一片昏暗,景象的变化无穷无尽。
这就是岳阳楼的雄伟景象。
前人的记述很详尽了。
既然这样,那么北面通向巫峡,南面直到潇水和湘江,降职远调的人和诗人,大多在这里聚会,看了自然景物而触发的感情,怎能不有所不同呢?若夫淫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曜,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
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像那连绵细雨纷纷而下的时候,一整月都不放晴,阴冷的风怒吼着,浑浊的波浪冲向天空;太阳和星星隐藏了光辉,山岳隐没了形迹;商人和游人不能通行,桅杆倒下、船桨折断;傍晚天色昏暗,只听得见老虎的怒吼、猿猴的悲啼。
在这时登上这座楼,就会产生离开国都怀念家乡,担心谗言、惧怕讥讽的心情,满眼看去都是萧条冷落的景象,感伤到了极点,悲伤极了。
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
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不久夕阳落到西山上,人的影子散乱一地,是太守回去,宾客跟从啊。
树林茂密阴蔽,到处的叫声,是游人走后鸟儿在欢唱啊。
然而鸟儿(只)知道山林的乐趣,却不知道游人的乐趣;游人知道跟着太守游玩的乐趣,却不知道太守是以游人的快乐为快乐。
醉了能够同大家一起欢乐,醒来能够用文章记述着乐事的人,是太守啊。
太守是谁?就是庐陵人欧阳修啊。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是进亦忧,退亦忧。
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
噫!微斯人,唉!我曾经探求古代品德高尚的人的思想感情,或许不同于以上两种心情,是什么原因呢?不因为外物的好坏和自己的得失而或喜或悲,在朝廷里做高官就为百姓担忧;不在朝廷上做官就为君主担忧。
这样看来是在朝廷做官也担忧,吾谁与归?不在朝廷做官也担忧。
既然这样,那么什么时候才快乐呢?那一定要说:“在天下人忧愁之前先忧愁,在天下人快乐之后才快乐”吧。
唉!如果没有这种人,我同谁一道呢?时六年九月十五日。
写于庆历六年九月十五日(1046年)。
注释:1谪:封建王朝官吏降职或远调。
守:指做州郡的长官。
巴陵:郡名,即岳州,治所在现在湖南岳阳。
越明年:到了第二年。
(就是庆历五年,1045)越:超过,过了。
政通人和:政事顺利,百姓和乐。
通:顺利。
和:和乐。
具:通“俱”,全,皆。
乃:于是。
增:扩大。
制:规模。
属:通“嘱”,嘱托。
作文:写文章。
记:记叙。
2胜状:胜景,好景色。
衔:包含。
吞:吞吐。
浩浩汤汤(shāng):水波浩荡的样子。
横无际涯:宽阔无边。
横:广远。
际涯:边。
( 际涯的区别: 际专指陆地边界; 涯专指水的边界) 朝晖夕阴:或早或晚(一天里)阴晴多变化。
晖:日光。
气象:景象。
万千:千变万化。
大观:雄伟景象。
前人之述备矣:前人的记述很详尽了。
备:详尽。
然则:虽然如此,那么。
南极潇湘:南面直到潇水、湘水。
潇水是湘水的支流,湘水流入洞庭湖。
极:尽。
迁客:谪迁的人,指降职远调的人。
骚人:诗人。
战国时屈原作《离骚》,因此后人也称诗人为骚人。
会:聚集。
览物之情,得无异乎:看了自然景物而触发的感情,怎能不有所不同呢?览:看。
异:不同3若夫:用在一段话的开头以引起下文。
下文的“至若”同此。
“若夫”近似“像那”,“至若”近似“至于”。
淫雨:连绵的雨。
霏霏:雨(或雪)繁密的样子。
开:放晴。
阴:阴冷。
浊:浑浊。
排空:冲向天空。
日星隐曜:太阳和星星隐藏起光辉。
曜:光辉岳:高大的山。
山岳潜形:山岳隐没了形体。
潜:隐没。
行:通行。
樯倾楫摧:桅杆倒下,船桨断折。
樯:桅杆。
楫:桨。
倾:倒下。
薄暮冥冥:傍晚天色昏暗。
薄:迫近。
斯:这。
则:就。
有:产生。
去国怀乡:离开国都,怀念家乡。
去:离开。
国:国都。
忧谗畏讥:担心(人家)说坏话,惧怕(人家)批评指责。
畏:害怕。
谗:说坏话。
讥:批评指责。
萧然:萧条冷落的样子。
感:感慨。
4春和:春风和煦。
景:日光。
波澜不惊:湖面平静,没有惊涛骇浪。
惊:这里有“起”、“动”的意思。
上下天光,一碧万顷:天色湖光相接,一片碧绿,广阔无际。
万顷:极言其广。
沙鸥:沙洲上的鸥鸟。
翔集:时而飞翔,时而停歇。
集:鸟停息在树上。
锦鳞:美丽的鱼。
芷:一种香草。
汀:小洲。
岸芷汀兰:岸上的小草,小洲上的野花。
郁郁:形容草木茂盛。
而或:有时。
长烟一空:大片烟雾完全消散。
一:全。
皓月千里:皎洁的月光一泻千里。
浮光跃金:波动的光闪着金色。
这里描写月光照耀下的水波。
静影沉璧:静静的月影像沉入水中的玉璧。
这是写无风时水中的月影。
璧:圆形的玉。
何极:哪有穷尽。
旷:开阔。
怡:愉快。
宠辱偕忘:光荣和屈辱一并忘了。
宠:荣耀。
偕:一起。
临:迎着。
把酒临风:端酒当着风,就是在清风吹拂中端起酒来喝。
把:持,执。
洋洋:高兴得意的样子。
5尝:曾经。
求:探求。
古仁人:古时品德高尚的人。
心:思想感情。
或异二者之为:或许不同于(以上)两种心情。
或:近于“或许”“也许”的意思,表委婉口气。
异:不同于。
为:这里指心理活动(即两种心情)。
以:因为。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不因外物(好坏)和自己(得失)而或喜或悲。
居庙堂之高:处在高高的庙堂上,意思是在朝廷上做官。
下文的“进”即指“居庙堂之高”。
庙:宗庙。
堂:殿堂。
庙堂:指在朝廷。
处江湖之远:处在僻远的江湖间,意思是不在朝廷上做官。
下文的“退”,即指“处江湖之远”。
是:这样。
然则:既然如此,那么……其必:一定。
先:在……之前。
后:在……之后。
微斯人,吾谁与归:(如果)没有这种人,我同谁一道呢?微:没有。
斯人:这样的人。
谁与归:就是“与谁归”。
归:归依。
欧阳修 《醉翁亭记》原文及译文原文 环滁皆山也。
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
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láng yá)也。
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chán chán),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
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
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
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
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zhé)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
醉翁之意不在酒,而在乎山水之间也。
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译文滁州城的四面都是山。
它西南方向的山峦,树林和山谷尤其优美,远远看去树木茂盛、幽深秀丽的,是琅琊山啊。
沿着山路走六七里,渐渐地听到潺潺的水声并看到一股水流从两个山间飞淌下来的,是酿泉啊。
山势回环,道路弯转,有一个亭子四角翘起像鸟张开翅膀一样坐落在泉水边的,是醉翁亭啊。
造亭子的人是谁?是山里的和尚智仙啊。
给它起名的是谁?是太守用自己的别号称它的。
太守和宾客来这里饮酒,喝得少也总是醉,同时年龄又最大,所以给自己起了个别号叫“醉翁”。
醉翁的心意不在酒上,而在山光水色中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