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淋的中西医结合诊疗方案

合集下载

石淋,腹痛,癃闭诊疗方案

石淋,腹痛,癃闭诊疗方案

淋证1.病名:石淋(肾结石+膀胱结石)2.概念:一侧腰腹疼痛难忍,伴有尿中夹沙石,排尿涩痛,少腹拒急,或排尿中断3.病因病机:湿热蕴结下焦,肾与膀胱气化不利,炼液为湿,经络阻滞,而成本病4.诊疗方案1.内治:1.热淋小便频数短涩,灼热刺痛,溺色黄赤,少腹拘急胀痛,或有寒热,口苦,呕恶或有腹痛拒按,或有大便秘结,苔黄腻,脉滑数治发:清热利湿通淋方药:八正散加减常用药:瞿麦萹蓄车前子滑石大黄黄柏蒲公英紫花地丁萆薢2石淋尿中夹沙石,排尿涩痛或排尿时突然中断,尿道窘迫疼痛,少腹拘急,往往突发,一侧腰腹绞痛,绞痛难忍,甚则牵及外阴,尿中带血,舌红,苔薄黄,脉弦或带数治法:清热利湿,排石通淋方药:石韦散加减常用药:瞿麦萹蓄通草滑石金钱草海金沙鸡内金石韦穿山甲虎杖王不留行牛膝青皮乌药沉香3血淋小便热涩刺痛,尿色深红或夹有血块疼痛满急加剧,或见心烦舌尖红苔黄脉滑数治法:清热通淋凉血止血方药:小蓟饮子加减常用药:小蓟生地黄白茅根旱莲草木通生草梢山栀滑石当归蒲黄土大黄三七马鞭草2.外治1.针灸穴位:以止痛利尿,(针灸关元,肾俞,足三里等)2.解痉止痛3.中药灌肠(大黄30g 芒硝30g 枳实10g 厚朴10g) (围手术期的处理)4.手术治疗(1.体外冲击波碎石.2.经皮肾镜钬激光碎石3.膀胱镜钬激光碎石)疗效评价(一)评价标准临床治愈:1.临床症状基本消失;2.X线或者B超发现结石消失,肾、输尿管梗阻解除;3.血、尿常规正常。

显效:1.临床症状明显改善;2.X线或者B超发现结石下移或变小,积水改善;3.血、尿常规可正常或异常。

无效:1.临床症状无改善;2.X线或者B超复查结石同前梗阻无改善;3.血、尿常规异常腹痛(输尿管结石)1.病名:腹痛(输尿管结石)2.概念:以一侧或两侧少腹疼痛,呕吐,尿频,尿急,排尿涩痛,少腹拒急。

3. 病因病机:外感湿热或饮食不洁,脾湿健运,湿热内生,炼液为湿,经络阻滞,而成本病4.诊疗方案1.内治:1. 湿热蕴结症症候:腰痛或者小腹部痛或者尿流突然中断,尿频、尿急、尿痛,小便混赤,或者为血尿:口干欲饮、舌红、苔黄腻、脉弦数治法:清热利湿、通淋排石推荐方药:三金排石汤加减。

石淋(肾、输尿管结石)中医诊疗常规

石淋(肾、输尿管结石)中医诊疗常规

石淋(肾、输尿管结石)中医诊疗常规石淋是由湿热久蕴,煎熬尿液成石,阻滞肾系。

多见于泌尿系结石。

一、诊断﹙一﹚疾病诊断1.中医诊断主要症状:发作时腰腹绞痛,小便涩痛频急、排尿中断、血尿。

次要症状:面色苍白,冷汗,恶心呕吐,发热恶寒等。

2.西医诊断(1)发作时腰腹绞痛,痛及前阴,面色苍白,冷汗,恶心呕吐。

可伴有发热恶寒,小便涩痛频急.或有排尿中断。

(2)肉眼可见血尿,或小便有砂石排出。

(3)尿常规检查有红细胞.(4)肾系B超检查,或x线腹部平片、肾盂造影等可明确结石部位。

必要时作膀胱镱逆行造影。

﹙二﹚证候诊断(1)下焦湿热:腰腹绞痛,小便涩痛.尿中带血,或排尿中断.解时刺痛难忍,大便干结。

舌苔黄腻。

脉弦或数。

(2)下焦瘀滞:腰痛发胀,少腹刺痛,尿中夹血块或尿色暗红.解时不畅。

舌质紫暗或有瘀斑.脉细涩。

(3)肾气亏虚:腰腹隐痛,排尿无力.少腹坠胀.神倦乏力,甚则颜面虚浮,畏寒肢冷。

舌体淡胖.脉沉细弱。

(4)肾阴亏虚:头晕目眩,耳鸣,心烦咽燥,腰酸膝软。

舌红苫少,脉细数。

二、治疗方案﹙一﹚一般处理:了解病史,详细检查,症状明显的急性病人,先给对症治疗;慢性或症状不重者可适当活动,但要劳逸结合,以免过劳加重或复发。

饮食宜清淡,禁辛辣、厚昧、烟酒、咖啡、浓茶等生热、助湿及刺激性食品,应大量饮水,以通利冲洗尿路,多食西瓜、葫芦等果菜。

治疗期间禁行房事。

﹙二﹚辨证论治(1)下焦湿热;基本治法为清热利湿,通淋排石;汤药选用八正散加减。

(2)下焦瘀滞:基本治法为行气化瘀,排石通淋。

汤药选用沉香散合血府逐瘀汤加减。

(3)肾气亏虚:基本治法为补肾健脾,温阳溶石。

汤药选用济生肾气丸加减。

.(4)肾阴亏虚:基本治法为:滋阴补肾,通淋排石。

汤药选用知柏地黄汤合石苇散加减。

﹙三﹚康复指导石淋临床治愈后.要加强卫生教育及体育锻炼。

妇女应注意会阴部卫生,妊娠、经期更应防止毒邪污染。

应太量饮水,最好饮用离子水,维持每日尿量在2500m1以上,每次排尿要彻底排空,排尿后立即重复排尿有助尿液彻底排出。

石淋的中西医结合诊疗方案

石淋的中西医结合诊疗方案

石淋的中西医结合诊疗方案石淋指因湿热之邪蕴结下焦,煎熬尿浊杂质,结为砂石,停阻于肾系.以腰痛,尿血或尿出砂石,或经检查发现结石为特征的结石类疾病。

本病相当于西医学所说尿路结石。

【病因病机】湿热下注,煎熬尿浊杂质,结为砂石,淤积水道,而为石淋。

积于下则膀胱气化失司,尿出不利,甚则欲出不能,窘迫难受,痛引少腹;影响肾脏司小便之职,郁结不得下泄,气血滞涩,不通则痛,由肾而痛掣膀胱、阴部;损伤脉络则为尿血。

病久伤及正气,或为肾气不足,或为肾阴亏虚,然砂石未去,而为虚实夹杂之证。

石淋迁延不愈,有时可导致肾积水,甚至肾衰。

【诊断要点】1.男多于女,多见于中青年。

2.发作时腰腹绞痛,痛及前阴,面色苍白,冷汗,恶心呕吐。

发作常持续几个小时,但也有几分钟即缓解者。

或表现为尿频、尿急和排尿终末性疼痛。

或排尿时突然中断而剧痛并放射至会阴或阴头,改变体位又能继续排尿。

3.肉眼可见血尿,或小便有砂石排出。

4.小便常规检查有红细胞。

5.作肾系B 型超声波检查,或X 线腹部平片、肾盂造影,可明确结石部位。

必要时作膀胱镜检和逆行造影。

【类病鉴别】1.肾痨:有其他部位的痨病史,多有低热、盗汗等症,X 线检查可资鉴别。

2.肾癌: 40 岁以上出现无痛性血尿,应高度警惕,肾脏B 型超声波、肾断层扫描、肾功能造影检查有助于鉴别。

3.其他砂石梗阻出现腰腹绞痛时,尚应与肠痈、胰瘅、胆石等进行疾病鉴别。

一、非手术疗法【分证论治】1.下焦湿热证证候:腰腹疼痛,小便涩痛,尿中带血,或排尿中断,排尿时刺痛难忍,大便干结,舌红,苔黄腻,脉弦或数。

治法与主方:清利下焦湿热。

石韦散(石韦瞿麦木通前仁滑石灯心甘草大黄桅子)。

优化:常加金钱草、海金砂、鸡内金;腰腹痛甚,加芍药、甘草。

2.下焦瘀滞证证候:腰部作胀、疼痛,少腹刺痛,尿中夹血块或尿色暗红,排尿不畅,舌质紫暗或有斑点,脉细涩。

治法与主方:化瘀通络。

少腹逐瘀汤(小茴香干姜延胡索没药川芎官桂赤芍五灵脂蒲黄当归)。

中医药怎样治疗石淋

中医药怎样治疗石淋

中医药怎样治疗石淋*导读:服排石药应注意多饮水、勤活动服药期间应大量饮水,每日2000~3000毫升,尽可能使尿量达到每日2000毫升以上。

这样可稀释尿液,减少尿盐沉淀,有利于结石排出。

要鼓励自己多跳、多跑,常做体操,促使结石移动、下降,以利自行排出。

……肾结石、输尿管结石和膀胱结石统属中医“石淋”范畴。

中医多以清利湿热、通淋排石为治疗大法,常用方为石韦散加味,药如:石韦12克、冬葵子12克、瞿麦12克、滑石12克、车前子15克、金钱草15克、海金沙12克、鸡内金12克、芍药12克、甘草6克。

若尿中带血加小蓟、生地、藕节以凉血止血。

目前有多种溶石排石汤剂及成药,但均应在医生指导下合理选用。

尿结石患者应用中药治疗,尚须注意以下几点:把握中药排石疗法的适应症运用排石疗法的条件是:(1)结石直径小于1。

0厘米,形状规则,表面光滑,并且与肾盂肾盏无黏连而游离于腔内者;(2)泌尿道无明显畸形、狭窄和感染;(3)无严重肾积水,肾功能尚好者;(4)青壮年体质好,能配合大量饮水及参加有利排石的体育活动。

只有充分了解用排石药的条件,患者才能对多种治疗手段作出最佳的自我选择。

服排石药应注意多饮水、勤活动服药期间应大量饮水,每日2000~3000毫升,尽可能使尿量达到每日2000毫升以上。

这样可稀释尿液,减少尿盐沉淀,有利于结石排出。

要鼓励自己多跳、多跑,常做体操,促使结石移动、下降,以利自行排出。

治疗期间不可忽视饮食宜忌尿结石病人的饮食原则倾向于低动物蛋白、高维生素的素食。

对结石合并痛风者应限制肉类,忌食动物内脏,每日蛋白质摄入量以不超过90克为宜;少食菠菜、香菇、菜花,多进食水果。

尿液的碱化在尿酸结石的预防和治疗中有重要意义,宜选食碱性蔬菜和水果,使尿液PH值保持在6。

2~6。

5的范围内。

高钙尿性结石用低钙食物作为预防和治疗方法,可减少发病和防止复发。

有报道,每日服用10~24克脱脂米糠,连服4周~2个月,并把钙摄入量限制在每天700毫克以内,可利用米糠中含植酸的磷酸盐与钙相结合,使钙的摄入减少。

石淋的中西医结合诊疗方案

石淋的中西医结合诊疗方案

石淋的中西医结合诊疗方案中西医结合诊疗方案是一种综合运用中医和西医理论和技术的医疗方法,可以更全面地分析和治疗疾病。

石淋是一种以尿道疼痛和尿液淋点过少为特征的疾病,常见于男性。

以下是一种中西医结合的诊疗方案,旨在帮助患者缓解症状并改善生活质量。

中医诊断:根据中医理论,石淋多与肾气虚、湿热下注、心火亢盛等因素有关。

1.肾气虚型:主要表现为尿道灼痛、小便疼痛、尿液淋点细且头尾遇冷则疼痛加重等症状。

舌苔薄白,脉弱。

2.湿热下注型:主要表现为尿道灼痛、淋液火辣、时有尿道口出现红肿疼痛等症状。

舌质黄腻,苔黄腻,脉滑数。

3.心火亢盛型:主要表现为尿频、口燥咽干、舌红少苔等症状。

舌质红,苔少,脉弦数。

西医诊断:石淋多见于尿道炎、尿路感染等病情。

根据患者病情,医生还可以做进一步的检查,如尿液常规、尿细菌培养等,以了解病情和判断疾病的具体类型和严重程度。

治疗方案:中医治疗方案:1.肾气虚型治疗:-补益肾气:可选用补肾中药,如养阴补肾丸、金匮肾气丸等,同时可配合行气活血的药物,如川芎、丹参等。

-避免寒冷:患者平时应注意保暖,避免受寒。

-注意饮食调理:可以适量食用温补食物,如鳖甲、羊肉等,避免生冷、辛辣刺激性食物。

2.湿热下注型治疗:-清热利湿:可以选用清热利湿的中药,如龙胆草、石膏等,并加强排尿。

可酌情选用消炎药物。

-饮食调理:避免辛辣、油腻、烟酒等刺激性食物,增加新鲜水果和蔬菜的摄入。

3.心火亢盛型治疗:-清心安神:可选用清热泻火的中药,如青蒿、栀子等,并加强心理调节。

可酌情选用安神药物。

-饮食调理:避免辛辣、刺激性食物,增加水分摄入。

西医治疗方案:1.抗感染治疗:如尿路感染,可选用适当的消炎药物,如抗生素,根据细菌培养的结果选择敏感药物治疗。

2.病因治疗:如有尿道炎,可选用消炎药物进行治疗,并加强个人卫生。

综合治疗:以上中西医治疗方案可以根据患者具体情况进行综合治疗,以强调病因和病症相结合的治疗方法。

在配合中西医治疗的同时,患者还应注意饮食调理、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避免过度劳累,以维持身体的健康状态。

普外科中医优势病种石淋病诊疗方案

普外科中医优势病种石淋病诊疗方案

普外科中医优势病种石淋病诊疗方案(泌尿系结石)一、概述泌尿系结石大多数来源于肾脏。

常见以下部位:1.输尿管肾盂连接部;2.输尿管跨越髂血管处;3.女性输尿管经过子宫阔韧带的基底部,男性输精管跨越输尿管处;4.输尿管膀胱壁段包括膀胱开口处。

结石多发于中年,男性较女性为高;结石的病因尚不十分清楚;输尿管结石引起的病理生理改变,主要是造成尿流的梗阻;较小的结石容易通过输尿管,较大或表面毛糙的结石,易嵌顿于输尿管狭窄部位致严重梗阻,损害肾功能。

严重的双输尿管结石甚至引起肾功能衰竭;泌尿系结石属于中医学的“石淋”范畴。

中医病名:石淋病;西医诊断:泌尿系结石。

二、诊断【西医诊断标准】1.有明确的腰部或下腹部突发性疼痛,甚至出现肾绞痛,疼痛沿输尿管路径向会阴部或大腿内侧放射。

2.有肉眼或镜下血尿,可伴有尿频尿急尿痛及排尿时尿线中断现象。

3.经B超腹部平片或静脉肾盂造影检查可确诊。

4.逆行肾盂造影:能显示输尿管结石部位、大小和梗阻程度。

【中医辨证分型】1.下焦湿热:临床表现:腰腹绞痛,小便涩痛,尿中带血或排尿中断,解时刺痛难忍,大便干结,舌苔黄腻,脉弦或数。

辩证分析:患者多因饮食所伤,平日多食肥甘厚味,或饮食不节,损伤脾胃,湿热内生,蕴积下焦,尿液受其煎熬,日积月累,尿中杂质结聚成核,小者如砂,大者为石2.肾气亏虚:临床表现:腰腹隐痛,排尿无力,少腹坠胀,神倦乏力,甚则颜面虚浮,畏寒肢冷,舌体淡胖,脉沉细弱。

辩证分析:肾脏主水,与膀胱相表里。

尿液之生成、排泄与通利,全赖肾之固约,膀胱之气化。

患者年老肾虚,或房劳过度,或久病伤,致肾膀胱气化不利,尿液通利失常,久则杂质结聚成砂石三、治疗方法1.西医治疗原则(1)药物保守治疗:黄体酮及其他解痉止痛药物如阿托品、654-2、哌替啶、间苯三酚、消炎痛、维生素、维生素K3等。

(2)体外冲击波碎石。

(3)手术治疗:腔内激光碎石、开腹或腹腔镜取石。

(4)少食含高草酸饮食,如菠菜、竹笋及豆制品等;平时养成多饮水习惯。

石淋临床路径

石淋临床路径

石淋临床路径一、石淋中医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合用对象中医诊断:石淋(湿热下注)西医诊断:尿石症(包含肾结石、输尿管结石、膀胱结石、尿道结石等)(二)诊断依照1.疾病诊断(1)中医诊断:缘患者饮食不洁,嗜食肥甘辛辣之品,伤害脾胃,酿生湿热,下注膀胱,膀胱湿热蕴结,或下阴不洁,外感湿热之邪,侵入膀胱,膀胱湿热蕴结,气化失司,水道不利,而发为本病。

(2)西医诊断:临床以小便排出砂石,或小便晦涩窘况痛苦,或排尿忽然中止,腰腹部绞痛,或伴血尿、急性尿潴留、恶心呕吐、膀胱刺激征等。

在体查上,可有肾区叩击痛或输尿管循行区压痛。

尿惯例检查常有红细胞, B 超、腹平片、 CT等辅助检查有助判断。

2.证候诊断(1)、湿热下注:忽然发病,小便排出砂石或小便晦涩窘况痛苦,或排尿忽然中止,或尿中带血,腰腹绞痛,或伴见发热、恶心、呕吐,舌红,苔黄腻,脉滑数。

(2)、气滞血瘀:腰腹胀痛,小腹胀满或痛苦,小便不畅或尿血,面色黧黑或萎黄不华,肌肤甲错,胁肋胀痛,口苦咽干,舌有瘀点,苔薄白,脉沉涩。

(3)、脾肾亏虚:腰背痛苦,小腹坠胀,时欲小便而不得出,排尿无力,面无人色,精神疲倦,气短声低,纳呆便溏,舌淡苔白,脉纤弱无力。

(三)诊治方案的选择1、诊断明确,第一诊断为“石淋” (尿石症:包含肾结石、输尿管结石、膀胱结石、尿道结石等。

)2、患者适归并接受中医治疗。

(四)标准治疗时间:急性期后坚持治疗 3 个月以上,以稳固疗效,防备复发。

(五)进入临床路径标准1、第一诊断一定切合“石淋” (尿石症:包含肾结石、输尿管结石、膀胱结石、尿道结石等。

)2、当患者同时拥有其余疾病,但不需特别办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行时,能够进入本路径。

3、以下任一状况下不进入本路径:(1)归并居心、脑、肝、肾和造血系统等严重原发疾病或有继发的心、脑、肝、肾和造血系统等严重伤害者;(2)归并肿瘤或严重传染性疾病者;(3)患者有精神病、严重神经症者。

中医内科指导:淋证-石淋

中医内科指导:淋证-石淋

治法:清热利尿,通淋排石。

方药:石韦散。

方中石韦、冬葵子、瞿麦、滑石、车前子清热利尿,通淋排石。

可加金钱草、海金沙、鸡内金等以加强排石消坚的作用。

若腰腹绞痛者,可加芍药、甘草以缓急止痛;若见尿中带血,可加小蓟、生地、藕节以凉血止血;尿中有血条血块者,加川牛膝、赤芍、血竭以活血祛瘀;若兼有发热,可加蒲公英、黄柏、大黄以清热泻火。

石淋日久,虚实并见,当标本兼治,气血亏虚者,宜二神散合八珍汤;阴液耗伤者,宜六味地黄丸合石韦散;肾阳不足者,宜金匮肾气丸合石韦散。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石淋的中西医结合诊疗方案
石淋指因湿热之邪蕴结下焦,煎熬尿浊杂质,结为砂石,停阻于肾系.以腰痛,尿血或尿出砂石,或经检查发现结石为特征的结石类疾病。

本病相当于西医学所说尿路结石。

【病因病机】
湿热下注,煎熬尿浊杂质,结为砂石,淤积水道,而为石淋。

积于下则膀胱气化失司,尿出不利,甚则欲出不能,窘迫难受,痛引少腹;影响肾脏司小便之职,郁结不得下泄,气血滞涩,不通则痛,由肾而痛掣膀胱、阴部;损伤脉络则为尿血。

病久伤及正气,或为肾气不足,或为肾阴亏虚,然砂石未去,而为虚实夹杂之证。

石淋迁延不愈,有时可导致肾积水,甚至肾衰。

【诊断要点】
1.男多于女,多见于中青年。

2.发作时腰腹绞痛,痛及前阴,面色苍白,冷汗,恶心呕吐。

发作常持续几个小时,但也有几分钟即缓解者。

或表现为尿频、
尿急和排尿终末性疼痛。

或排尿时突然中断而剧痛并放射至会阴或阴头,改变体位又能继续排尿。

3.肉眼可见血尿,或小便有砂石排出。

4.小便常规检查有红细胞。

5.作肾系B 型超声波检查,或X 线腹部平片、肾盂造影,可明确结石部位。

必要时作膀胱镜检和逆行造影。

【类病鉴别】
1.肾痨:有其他部位的痨病史,多有低热、盗汗等症,X 线检查可资鉴别。

2.肾癌: 40 岁以上出现无痛性血尿,应高度警惕,肾脏B 型超声波、肾断层扫描、肾功能造影检查有助于鉴别。

3.其他砂石梗阻出现腰腹绞痛时,尚应与肠痈、胰瘅、胆石等进行疾病鉴别。

一、非手术疗法
【分证论治】
1.下焦湿热证
证候:腰腹疼痛,小便涩痛,尿中带血,或排尿中断,排尿时刺痛难忍,大便干结,舌红,苔黄腻,脉弦或数。

治法与主方:清利下焦湿热。

石韦散(石韦瞿麦木通前仁滑石灯心甘草大黄桅子)。

优化:常加金钱草、海金砂、鸡内金;腰腹痛甚,加芍药、甘草。

2.下焦瘀滞证
证候:腰部作胀、疼痛,少腹刺痛,尿中夹血块或尿色暗红,排尿不畅,舌质紫暗或有斑点,脉细涩。

治法与主方:化瘀通络。

少腹逐瘀汤(小茴香干姜延胡索没药川芎官桂赤芍五灵脂蒲黄当归)。

优化:常加金钱草、海金砂、川楝子、牛膝;兼郁热者,去干姜、官桂。

3.肾气亏虚证
证候:腰腹隐痛,排尿无力,少腹坠胀,神倦乏力,甚或颜面虚浮,畏寒肢冷,舌体淡胖,脉沉细无力。

治法与主方:补益肾气。

济生肾气丸(熟地山药山茱萸茯苓泽泻丹皮附子肉桂前仁牛膝)。

优化:常加金钱草、海金砂;气虚明显者,加黄芪、人参。

4.肾阴亏虚证
证候:头晕,耳鸣,心烦,咽燥,腰酸膝软,尿短黄而不畅,舌红,苔少,脉细数。

治法与主方:滋补肾阴。

左归丸(熟地山药山茱萸枸杞冤丝子鹿角胶龟板胶川牛膝)。

优化:常加金钱草、海金砂、鸡内金;阴虚火旺者,去鹿角胶,加黄柏、旱莲草.
[特色疗法]
1.针灸疗法:
(1)缓解腰腹绞痛:肾俞、关元、阳关、足三里为主穴,中极、三阴交、腰俞为配穴.强刺激。

(2)促进排石:三阴交为主穴,配肾俞、命门、归来、昆仑、天枢等穴。

强刺激10-15 分钟,每日1 次。

(3)耳压疗法:取肾、膀胱、输尿管、三焦、外生殖器等,用王不留行籽贴压,每日按揉5 次,每次30 分钟,3 日换药1 次。

按揉前多饮水,适当增加活动。

2 .电针:
取穴:肾俞或膀胱俞(阴极),关元或水道(阳极)。

方法:取病侧上下两个穴位,进针得气后用可调波,强度宜由弱转强至患者能耐受为度,持续20 -- 30 分钟,每日1 -- 2 次。

3 .水针:
取穴:同体针穴位。

方法:取1 -- 2 穴,用10 %葡萄糖注射液5 -- 10 毫升,进针得气后注入,每日1 --2 次。

4.体位、叩打、运动疗法及挤压疗法位于下肾盏的结石,即使较小也不易排出,此时需调整体位(半卧位)配合肾区叩打,每日3 次,每次3 --5 分钟,以促使结石进入肾盂,而利于排出。

位于中肾盏的结石,应采取健侧卧位,叩击以助结石移至肾盂内。

当结石进入肾盂,应增强运动如跳绳、跑步、登山、打球等促使结石下移。

当结石降至输尿管下口处,长期停滞不动时,可在排尿后采取直肠腹部双合诊,将结石向下内方推挤.对已婚妇女,可经阴道腹部双合诊推挤法。

若突感结石消失,则表明结石已进入膀胱。

5.经验方:运用软坚散结,活血化瘀,结合温肾益气,清热利湿等治则,用鳖甲30克,夏枯草15克,生苡仁30克,白芷15克,海金砂15克,滑石30克,苍术9克,金钱草60克。

优化法:有梗阻、肾功能不佳者,酌加王不留行、防已、黄芪、黄精等;如肾石体积不大,为促使其向下移动酌加三棱、莪术、
皂刺、山甲、乳香、没药、枳壳、厚朴、牛膝等;对尿酸结石加青皮、陈皮,重用金钱草以调节pH值。

6.结石初发,体质壮实,且结石直径<lomm ,表面光滑者,可采用总攻疗法,包括中西药、针灸及活动等综合运用。

二、手术疗法
(一)适应证
1 .肾结石:①结石横径大于1 厘米,肾绞痛反复发作,估计不能从尿路排出或溶解;②结石合并严重梗阻,感染;③急性梗阻性无尿;④无功能的脓肾。

2 .输尿管结石:①结石横径大于1 厘米;②结石表面粗糙或呈多角形,经中西医结合排石治疗较长时间,结石位置无变动;③结石所致较严重尿路梗阻或感染;④绞痛或大量血尿反复发作者。

3 .膀胱石:①结石横径大于2 厘米;②膀胧憩室内结石。

(二)手术方式:
①肾盂切开取石术;②肾窦内肾孟切开取石术;③肾部分
切除术;④肾
切除术;⑥肾实质切开取石术;⑥输尿管切开取石术;⑦膀胱切开取石术;⑧膀胱碎石术;⑨尿道切开取石术;⑩经皮肾镜碎石术;⑾输尿管镜取石术;⑿经尿道输尿管镜膀胱碎石取石术。

【调护】
1.大量饮水,每天饮水量300OmL 以上,使尿量保持在2000mL以上。

为了保持夜间尿量,睡前饮水,睡眠中起床排尿后再饮水。

根据结石成分或血、尿有关成分的分析,调整摄入的食物种类。

2.肾绞痛时,肌内注射度冷丁和异丙嗪,或阿托品合吗啡。

肾区局部热敷可减轻疼痛.心痛定含舌下有明显止痛效果。

3.应注意情志调护,增强病人战胜疾病的信心。

4.饮食宜清淡,多吃蔬菜、水果、多饮开水。

忌辛辣食品,忌烟酒等。

石淋患者应少食菠菜、草莓、土豆、蛋类、及动物内脏等钙、磷含量高的食物。

5.观察小便的量、色、次数以了解病情的轻重,注意有无异物排出。

[难点分析]
一定要严格掌握手术适应症,不需手术的绝不手术,能中绝
不西,既不增加病人多余负担,也不延误病人病情。

[疗效评价]
中西医结合治疗石淋302例,非手术治疗242例,微创手术治疗58例,肾切除术治疗2例,有效率100%,治愈率62.25%,显效率37.74%。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