泌尿系结石的中医辨证治疗

合集下载

中医药治疗泌尿系结石近况

中医药治疗泌尿系结石近况
: 1 ,结石位于输尿管下段最多 ,约 占 5 0 %~6 0 %。输尿 管结石之上尿流均能引起 扩张积水或梗阻 ,并危及患肾 , 严重时可使肾功能逐渐丧失 。膀 胱结石可 分为原发性 和 继发性两种 ,主要发生 于男性 。原发性膀 胱结石多 由营 养不 良所致 ,现在 除了一 些边 远 山区多 发于 婴幼 儿外 ,
已不多见 。继发性 膀胱结石 主要继发 于 良性前列腺 增生 症 ,随着寿命 的延长 此病也逐渐增 多 。另外结石容 易发
亮[ 2 ] 、李茂玲_ 9 等均认 为本病 系多食辛 热肥 甘之 品 ,或
嗜酒太过 ,酿成湿热 ,下注 膀胱 ,发而 为淋 。若 湿热 蕴 积 ,膀胱气化不利 ,尿液受 其煎熬 , 日积 月 累,尿 中杂 质结 为砂石 ,则为 之石 淋。郝俊 卿 。 。 认 为本病乃湿 热于 气血交 阻,壅塞水 道 ,通 降失利 ,络脉 不通 ,则可 发生 绞痛。 1 . 2 气滞血 瘀论 刘 爱真I 1 认 为本病多 为气滞 血瘀 而
泌尿系结石是泌尿系统 的常见 疾病之一 ,包 括 肾结 石 、输尿管结石和 膀胱结石 。泌尿 系结 石多数原 发于 肾 脏和膀胱 ,输尿管 结石往往继 发于 肾结石 ,尿道 结石往 往是膀胱内结石 随尿流 冲出进而梗 阻所致 。肾结 石在泌 尿系统结石中 占居首位 ,在我 国南方沿海省发病率较高 , 男性多于女性 ,多发生于 2 0  ̄5 0岁年龄段 ,结石 的位 置 常见 于肾盂 内,约 占 8 0 %。肾结 石指发生于 肾盏 、肾盂 及 肾盂与输 尿管 连接部 的结 石 。多数 位 于 肾盂 肾盏 内, 肾实质结石少见 。输尿管 结石绝大 多数来源 于肾脏 ,包

中 医药治疗泌尿 系结 石近况
董 秀焕 高尚社
第 2 0 1 l 3 卷 年 第 1 1 月 期 ・ 总 上 第 半 1 5 月 3 期 刊

中医药治疗泌尿系结石

中医药治疗泌尿系结石

维普资讯
中华 临床 医学 卫 生杂志 ,2 0 年 4月 ,第 5卷 ,第 4期 07
6 7
减轻 。二诊于原方加黄芪、桂枝、继服 6剂后 ,复
药 6剂后 ,腹、腰痛减轻。二诊于原方加琥珀、青 皮 、自茅根继服 5剂后排 出 0 c . mX08m 大结石 1 6 . c
2 . 2所谓 “ 排”即排除, 通过清利通淋, 活血化淤等 使结石 因势利导 ,顺 利排 出体外 。
法 ,消 除炎症 ,清 除砂 石的成 因,阻止结 石增大 , 促使结石 的排 除。常 用药物有 :金钱草 、冬葵 子、 白茅根、车前子、石韦、扃蓄 、 瞿麦等。所谓 “ 溶” ,
即散结化石 ,通过软坚 散结 ,通淤消坚之法 ,促使
变化 。 2 治疗方法
排、溶二法相伍使 用。其排能使 炎来自 吸收 ,减少炎 性组 织增 生,增加尿 液对结石 的冲刷作 用 ,使输尿 管扩张 ,蠕动增加 。溶可使结石 的构 成成分发生变
21所以 , . 对于石淋的治疗 , 若仅拘泥于湿热一 方面 , 单用传统的清热通淋排石之法 尚欠不足 , 笔者遵 内 经 “ 结者 散之 ,坚者 削之 ,客者 除之 ”之意 ,以 为治疗石淋则 以清 利通 淋为主 ,化淤散 结为变法 ,
维普资讯
Ch n o ma i ia e ii e Hv in . rl2 0 b . iaJ u l Cl c l of n M d cn  ̄e eAD i 0 7 V l N 5

经验 与教训 ・
中医药治疗泌尿系结石
刘鹤 童 李长林
脉细弦滑 。先拟排 ,溶 二法配合治之 ,药 用 :穿山
甲、王不留行 、金钱草、海金沙 ,鸡内金、冬葵子 、 威灵仙、车前子、石韦 、泽泻、丹参、扃蓄、瞿麦、

中西医结合治疗泌尿系结石的探讨

中西医结合治疗泌尿系结石的探讨

泌尿 系结 石 是临 床 常见 急症 之 一 , 中医 “ 淋 ”“ 淋 ” 属 石 、砂 范 尿 ; 痛风患者的嘌呤代谢形成痛风性结石; 恶性肿瘤、 白血病患者 畴 。多见 于青壮 年 。临床 表现 以腰 腹疼 痛 、 血尿 为 主 , 泌尿 系 由于细胞无限增殖和破坏 , 嘌呤代谢增强 , 合并 使 尿中尿酸显著增高 , 2 1 。 感 染可见 小便 频数 短涩 、 滴沥 刺痛 、 出未 尽 。 欲 患者 多 以阵发性 绞 形 成结 石[ 痛 就诊 。 23 _饮食 因素 : 动物 蛋 白摄 人 过多 , 菜和 膳食 纤 维摄人 过少 是 高 蔬 1 泌尿 系结石 的流行 病学 肾结 石发病 率 高的 一个 重要 原 因【 高 动物 蛋 白的摄人 导致尿钙 、 1 】 。 泌尿 系结 石 的发病 有一 定 的地 域 性 。多 发 于热带 、 热带 地 尿酸 水平增 加 , 橼 酸盐 水 平减 少 , 进尿 结石 形成 ; 物内脏 含 亚 枸 促 动 区。 在我 国 , 方各 省 的发病率 明显 高于北 方 各省 。 南 结石 发病 年龄 较多 嘌呤 , 了 尿酸 的排 泄量 , 水 化合 物摄 人过 多 , 进肠 道 增加 碳 促 为 2— O , 3 ~ O 患者 占多数 , 女 发病 比例 为 31 55 岁 以 O4 岁 男 :。贫 困 钙 的吸 收 , 加 了草 酸 的吸 收, 中致 石物 含量 增 加 ; 酒 使尿 酸 增 尿 饮 地 区以下 尿路 结 石 多见 , 要 为 膀胱 结 石 ; 裕地 区 以上 尿路 结 排泄 增加 并使 尿量 减少 , 叶 中草 酸含量 高 。 主 富 茶 石为 主【 ” 。 2 尿 路感染 与 异 物梗 阻 :泌 尿 系感染 时 能产 生尿 素酶 的细 菌将 . 4 2 病 因 尿 素分 解 为氨 和 二 氧化 碳 , 水 合成 氢 氧 化 铵 , 尿 p 氨 增加 H值 , 尿 呈 尿 2 环 境 因素 : 与 亚 热带 地 区气 温高 、 . 1 热带 湿度 大 , 人体 丢 失 水分 中的镁 和 磷酸 根 结合 形 成 磷 酸镁 铵 , 饱 和析 出 , 中钙 与磷 酸 过多 , 高度 浓 缩发 生尿 盐 沉淀 , 致 结 石发 生 1 尿液 导 2 1 。热带 及 亚热 根结 合形 成磷 灰石 , 出并 与 尿 素产 生 的二 氧化碳 结合 形成磷 酸 析 带地 区夏 季 日照 时 间长 , 体 内维 生 素 D形 成 旺 盛 , 人 最终 转 变 为 磷 灰石1 3 ] 种异 物滞 留于 尿 路 内可发 生结 石或诱 发结 石 。 。各 . 5中医认识 : 食不 当 , 饮 恣食 膏 粱厚 味 , 辛辣 炙 I肥甘 酒热 之品 , 博 12一 羟维 生 素 D 1 5 ( H)D ]促 进 肠 道 吸 收使 尿 中钙盐 2 ,5二 [, 一O 2 3, 2 损 伤脾 胃之气 , 失健 运 , 热火 毒 内生 。因湿性 趋下 “ 于湿者 脾 湿 伤 增加 , 使尿结 石 的发病 率增 加 _ 1 】 。 下 先受 之” 湿 热 下注 下 焦 尿 液受 其 煎 熬 , 中杂质 结 为砂 石 , , 尿 称 2 . 2内在 因素 2 .遗传 因素与代 谢异 常 : 表 明黑 人尿 石症 的 发病率 要 比其 为 石淋 。石 淋 不愈 , 热耗 伤 正气 , 老 久病 体 衰 以及 房室 不节 、 .1 2 统计 湿 年 他人 种低 , 这与黑 人尿 钙 、 尿磷 水平 低 , 中黏 蛋 白少有关 【 有 些 房 劳 过 度 , 导 致 脾 肾两 虚 , 中气 下 陷 肾元 不 固 , 便 淋 漓不 尿 1 】 。 可 则 小 遗传 病如 胱氨 酸尿 症 的尿 石症 发 病 率则 明 显增 加 口 0 石 症 已, 。3%尿 结石不能排出 ; 肝气郁结 , 恼怒伤肝, 气滞不畅气郁化火或火 患者 家族 中有患 尿路 结石 史 。 酸 、 、 草 钙 磷代 谢异 常 在尿石 症形 成 郁 下焦 , 响膀胱 气化 , 少腹 作胀 , 便艰 涩而 痛 , 沥不尽 。 影 则 小 余 病 在 膀胱 和 肾 , 与肝 、 两脏 有 关 。病 机 主要 是湿 热蕴 结下 焦 , 致 脾 导 中占有重要 地位 , 是 钙代 谢异 常 。 尤其 2 .后 天性 疾病 : .2 2 甲亢 、 动综 合 征 、 质 醇症 骨 髓 病 、 制 皮 溶骨 性 多 膀 胱 气化 不 利 ; 延 日久 , 郁 伤 阴 , 遏 阳气 或 阴 伤及 气 , 若病 热 湿 可 发 性骨 癌 等疾 病可 使 骨 质脱 钙 引起 高血 钙 及 高尿 钙 ;肠 大 部 切 导 致脾 肾两虚 , 病 症 由实转 虚 或见 虚实 夹杂 则 。 除 、 吻合 短路 及慢性 消 化道 疾 病 引起 草酸 吸 收��

中西医结合治疗泌尿系结石58例

中西医结合治疗泌尿系结石58例
3 服 汤 药 1 mi 予 双 氢 克 尿 塞 5 mg 口服 。 . 5 n后 0
般 资 料
4 .针 刺 肾俞 、 胱俞 、 元 、 道 。中强 刺激 , 泻 膀 关 水 用 法 , 留针 , 日 1 。 不 每 次
病例 选择 : 有病 例 均 具 有 下 列 3个 条 件 : 典型 所 ①
3m 者 。 c
例, 肾结 石伴 输 尿管 结 石 5例 。对 照 组 肾 结 石 8例 , 输
尿 管结石 1 6例 , 肾结 石 伴输 尿 管结石 4例 。 中医辨证 分 型 : 治疗 组偏 湿 热 型 6例 , 血瘀 型 1 偏 5
例 , 肾虚 型 9例 。对 照组偏 湿 热 型 8例 , 血 瘀 型 1 偏 偏 2
5 抗 感 染和 解痉 : 合 并 明 显 的 泌 尿 系感 染 、 中 . 对 加 药后 无 效 者 , 可再 加 用 抗 生 素 , 8例 中有 1 加 用不 5 3例
同 的抗 生 素 。在 排 石 过 程 中 , 合 应 用 解 痉 剂 , 托 品 配 阿 05 . mg皮下 注 射 。 对 照 组仅 以 口服 中药 排 石 汤为 主 , 药 同治疗 组 。 方
每 日 1剂 。加减 : 并 尿 路 感 染 者 加 黄 柏 ; 眼血 尿 者 合 肉
加小 蓟 、 白茅 根 ; 疼痛 难 忍 者 加 三七 、 灵仙 ; 石 活 动 威 结 期, 金钱 草 、 金 沙 用量加 倍 。结 石静 止 期 , 海 肾虚 征象 较
愈1 5例 , 效 1 例 , 效 4例 , 有 效率 8 . ; 照 有 1 无 总 67 对 组2 8例 , 效 6例 , 效 9例 , 效 1 显 有 无 3腰腹 痛 向下 腹 部 、 腿 内侧 、 阴 部 放 射 ;③ 肋 脊 角 大 会

中西医结合治疗泌尿系结石35例

中西医结合治疗泌尿系结石35例

疼 痛 。沙石 较小 时可 随尿 排 出 , 有小 便 艰 涩 , 或 出现尿
频 、 急 、 痛 等 。如 果 结 石 久 留 不 下 , 情 迁 延 日久 , 尿 尿 病 则 会 使 湿 热 留恋 不 去 。 所 以 有 反 复 发 作 的 小 便 短 涩 刺
痛 , 轻时 重 , 腹拘 急不 舒 。湿热耗 伤 肾阴 , 时 小 则会 出现
例 , 效 8例 , 效 2例 , 有 效 率 为 9 . 。 与 对 照 有 无 总 43 组 比较 , 异 有 显 著 性 ( 0 0 ) 差 P< . 5 。
讨 论
般 资 料
本组 6 4例 , 0例 为 门诊 病 人 ,4例 为住 院病 人 。 2 4
治 疗组 3 5例 , 2 例 , 1 男 3 女 2例 ; 龄 9 6 岁 , 均 3 年 ~ 6 平 7
[ ] 俊 同 . 巾 两 医 结 合 眼 科 学 .北 京 : 国 中 医 药 出 版 社 , 1段 中
2 O11: 7 2 8.
消滞 。湿性 早期 加 生 蒲 黄 、 芥 炭 以止 血 。诸 药 合 用 , 荆 以补 肾 、 气健 脾治 其 本 , 血 活 血、 络 消滞 治 其 标 。 益 止 通
同时具有 扩 张外周 血 管 , 加 血 流量 , 善 眼部 血 液循 增 改 环 , 本 兼 治 而 达 到 抗 衰 老 、 善 微 循 环 之 功 效 。 经 临 标 改
《 治准绳 》 证 中认 为本 病 “ 神 劳 , 血 少 , 元 气 有 有 有 弱 , 元精 亏 而 昏渺 者” 有 。我们 临床 根据 肝 肾不 足 , m 精 亏虚 , 饮食 不节 , 失健 运 , 思竭 视 等 发 病 机理 , 脾 劳 白拟 中药 方 中枸 杞子 、 参 、 人 白术 、 五昧 子 、 茺蔚子 补 肾益气 ,

桃核承气汤治泌尿系结石

桃核承气汤治泌尿系结石

,
常 伴呕

较为 成 人 易 出 血
采 用 中 草药 治 疗 小
1一 3
,




。 ,
低热 (
二 )
大便 秘结 等症 湿热 蕴 结型
,
舌质红

,
脉弦 或涩
5
,

,
一 般起
, ,
,
一 般 服药

齐 g见 效
,

病 较缓
痛 见 小腹 及 腰 部 隐痛
,
小便 淋 沥

例如
男孩
8 岁
患儿 6 岁 起 经常 流
石 症 取 得 了 较 为 满 意 的 效果 现 报道 如 下 一

体 温 均在
、 、
39

0 4

C
之间



:
文持

输液
,

激素

抗菌素
,
解热
B
一 般 资料
:
本 文 无 选 择 地 总结 了 应
,
药 镇静药 治 疗 均 无 疗 效 病 员 又 反 复 经
型超声波
,
用 桃 核 承 气 汤 加减 治疗 的 尿 石 症 4 1 例 门诊患者 肾 孟 造影
出率 为 7 6

6肠
:
总 效率
为9 2
, 。
.
9


,
以 利 于 有效 成分 的 浸 出
0
`
讨 论 与体 会
近儿 年 来
较多 学 者
笔 者认 为

泌尿系结石的中医辨证论治

泌尿系结石的中医辨证论治

泌尿系结石的中医辨证论治作者:王豪来源:《家庭医学》2016年第05期泌尿系结石是泌尿系统的常见病,包括肾结石、输尿管结石、膀胱结石与尿道结石,以疼痛(腰痛、腹痛、排尿时痛甚)、血尿、尿中有砂石排出史、排尿困难等为主要临床表现,属于祖国医学的“石淋”“砂淋”“血淋”的范畴。

本病男女均可发病,发病率有明显的地区差异,近30年来发病率明显增多。

病因多为饮食不节与湿热下注,病位在肾与膀胱。

本病病机为湿热蕴结下焦、煎熬津液,聚而成石。

结石初起,多为湿热蕴结;久则肾阴亏虚,虚火内灼。

故治疗以清热化湿、利尿通淋为大法,视其兼证不同,酌以选方加减。

气滞血瘀、疼痛剧烈者重用行气活血之剂枳金汤枳壳、石韦、萹蓄、瞿麦、牛膝、生地各15克,金钱草、车前草各30克,木香、王不留行各10克。

血尿时加白茅根30克,合并感染加蒲公英30克。

水煎内服,每日1剂。

【功用药理】行气活血破瘀,清热化湿通淋。

枳壳行气开郁,金钱草清热化湿、利尿通淋为主药;车前草、石韦、萹蓄、瞿麦清热解毒、排石利尿为辅药;木香、王不留行、牛膝行气活血破瘀,引石下行;生地防止利尿伤阴。

现代药理研究发现,枳壳、木香水煎剂能增强平滑肌舒缩功能,缓解痉挛;牛膝有扩张血和利尿作用;白茅根能止血利尿,蒲公英可清热解毒防治感染。

全方能增加肾血流量,加强平滑肌舒缩功能,抗感染,减少局部充血水肿,达到解痉、消炎、利尿、推动结石下行。

化瘀消石汤桃仁、王不留行、生大黄、鸡内金各10克,牛膝、海金沙、滑石各15克(布包),乳香、没药、甘草各6克,砂仁20克,金钱草30克。

水煎分2次温服,服药后多饮开水,适当跳跃活动。

【功用药理】清热利湿,化瘀消石。

桃仁、乳没、鸡内金化瘀散结、消蚀沙石;大黄、王不留行、牛膝通利泻下,引药下行,因势利尿,以利结石排出,一消一排,是治标之道;金钱草、砂仁、海金沙、滑石、甘草消热化湿,利尿通淋,是对因治疗,乃治本之道。

如此则标本兼顾,双管齐下,切中病机。

中医治疗泌尿系结石

中医治疗泌尿系结石

中医治疗泌尿系结石缘起“尿石病相似于中医的石淋”,这几乎是一种共识,我也长期附和此说。

上世纪80年代末,著名中医何绍奇先生(已故)主编《现代中医内科学》一书,一反惯例,全部采用西医病名,并命我写“泌尿系结石”一节。

我遍查古今文献,结合自己治尿石病之得失,方确知西医的尿石病不能与中医的石淋画等号。

有人说:读书是走别人的思想路线,写作是走自己的思想路线。

又有人说:要弄懂一个问题,就得写一篇文章。

信哉!近年来,运用补肾法治愈尿石病的临床报道,虽非“屡见不鲜”,亦非“凤毛麟角”。

这无疑是在通淋排石和活血化瘀的基础上,鉴古察今且另辟蹊径,因而具有独特的临床实用价值。

然迄未获得足够的理解和重视,堪称一桩憾事。

逝者如斯,何须“对号入座”近代中医治疗尿石病,首先继承和借鉴的,自然是古代医家治疗石(砂)淋的临床经验。

这本来是顺理成章而无可厚非的。

但若唯事鉴古而疏于察今,则难免于“对号入座”或对不上号也欣然入座之嫌。

补肾法之长期“马放南山”,可能导源于此。

唐代以前的医家便已观察到,石淋作为淋证之一,除了具备淋证的一般性症状——小便频数,淋沥涩痛,痛引少腹及脐中之外,尚具有一种特异性症状——尿出砂石。

如汉·张仲景便观察到“小便如粟状”;《中藏经》的作者则不仅观察到“小便中下如砂石”,并将其发病归结为“虚伤真气,邪热渐深,积聚而成砂”,且形象地譬喻为“如水煮盐,火大水少,盐渐成石”。

至于形成结的“虚”与“热”,隋·巢元方认定为“肾虚而膀胱热”。

至此,石淋之主要病位与基本病机便已“一锤定音”。

千载以来,并无异议。

既然如此,石淋的基本治法就应当是补肾之虚,清膀胱之热。

然而首载于唐代《千金要方》与《外台秘要》中的治疗石淋的方药,却约皆为清热利湿,通淋排石之品。

如此遂开石淋之病机同治法及方药互相脱节的先河。

后世宗之者众,亦不太顾念肾虚,而将清热利湿、通淋排石奉为治疗石淋的基本法则。

当然,“江山代有才人出”,其间变化因心,超凡脱俗者亦不乏其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泌尿系结石的中医辨证治疗
【关键词】泌尿系结石中医辨证治疗
泌尿系结石是临床常见疾病,泌尿系的各个部位,如肾、肾盂、输尿管、膀胱及尿道等都有可能生成结石,临床多出现腰腹痛,急性发作时易出现血尿、肾绞痛、肾区叩痛,或输尿管行经区域压痛,属于中医的“石淋”、“腰痛”、“血淋”等范畴。

目前西医对泌尿结石症的治疗尚无十分有效的办法,而中医治疗却取得了不错的疗效,本人所在医院地处山区,常见此病多发于青壮年。

本人运用汤药排石为许多病人解除了痛苦,总有效率在70%左右。

现将临床中医辨治本病的方法浅述如下:
1 病因病机
1.1 湿热蕴结,注于下焦尿液受其煎熬,尿中杂质结为砂石。

此种湿热蕴结所致的结石在临床上主要表现为突发小腹胀满、尿频、尿急、尿痛、舌红苔白、脉弦滑,西医认为多为下尿路结石或结石合并感染,中医主要治法为清热利湿,通淋排石。

1.2 脾肾亏虚脾虚则中气下陷肾虚则下元不固,影响水湿输布,膀胱气化而成石,临床主要表现为腰酸坠胀,精神困惫,舌淡、脉沉弱,西医认为多为病情持久、肾积水、肾功能受损者,中医主要治法为健脾益肾,扶正排石。

1.3 气滞血瘀尿流不畅,尿液滞留,杂质沉积,结为砂石。

临床主要表现为腰肋隐痛或酸胀、局部有压痛、叩击痛、舌质暗、苔薄白、脉涩,中医主要治法为理气活血化瘀,通淋排石。

2 辨证治疗
2.1 清热利湿排石湿热蕴结下焦,煎熬津液成石,如《巢氏病源》记载:“石淋者,有如砂石,膀胱蓄热而成,正如汤瓶久在水中,底结白碱也”。

清热利湿排石适用于湿热型患者,有腰部或少腹部疼痛持续,恶心呕吐,发热,有尿频、尿急、尿痛,小便短数不畅,灼热刺痛,或有血尿、脓尿,舌苔黄腻,脉滑数或
濡数。

治以清热利湿、通淋排石。

方用八正散加减。

常用药物有车前子、萹蓄草、凤尾草、瞿麦、大黄、黄柏、泽泻、金钱草、生山栀等。

血尿者,加大小蓟、地榆。

2.2 补益肾气消石结石虽为湿热之邪为患,治当清热利湿,排石通淋,但勿忘肾虚,当辨其标本缓急,且须顾及脾胃。

补益肾气是治疗肾结石的重要方法。

肾结石的形成主要是肾虚湿热蕴结所致,正如《诸病源候论·淋病诸候》所说:“石淋者,淋而出石也。

肾主水,水结则化为石,故肾客沙石。

肾虚为热所乘,热则成淋”。

其中肾虚是引起肾结石的关键所在。

由于阴液亏损,气化不足,无力排出结石所致。

因肾虚气化不利,尿液排泄不畅,瘀滞于体内,湿热煎熬尿液,结为砂石,故补益肾气是治疗肾结石的重要方法。

肾结石临床表现为病史长,反复发作。

患者尿频淋漓,腰疼酸软,神疲乏力,面色萎黄,口淡无味,食欲不振,可有水肿。

舌胖苔白腻,脉沉缓或沉细。

治疗则应以补益肾气、育阴化气为法,效果满意。

方由猪茯苓、泽泻、白芍、生地、阿胶各,川柏、知母、枳壳,琥珀末(冲服),茯苓,小茴香、升麻各组成。

2.3 活血化瘀排石尿路结石非独湿热为患,且有瘀血阻滞。

其尿路结石病程较长,临床上出现肾绞痛、血尿之时,并非结石形成之时,而是瘀积日久乃成,临床症状以肾绞痛、血尿为主,患者多表现为腰痛反复发作,痛有定处,小便赤涩不畅,小腹胀满疼痛。

舌质紫暗,或有瘀斑,脉涩。

湿热瘀阻不通则痛,石动络损血溢则尿血,这说明尿路结石有瘀血存在,因此通淋排石,活血化瘀也是治疗泌尿系结石的基本法则之一。

通淋化瘀排石汤中,金钱草、海金砂、内金、车前子、扁蓄、瞿麦、石苇可通淋排石利水,清下焦湿热;虎杖清热利湿,又可活血定痛,与金钱草等配合可治尿路结石;赤芍、丹参活血化瘀,与三七、茅根配合应用化瘀止血定痛;王不留行走而不守,善行血脉,活血又行水,独擅其长;牛膝性善下行引药直达病所,气行则血行,佐枳实以助血行之力;甘草调合诸药,共奏清热利湿,通淋排石,活血化瘀,止血定痛之功。

同时配合大量饮水、跳跃运动使平滑肌松弛,尿量增多,冲移结石,又可稀释尿液中的盐类,减少和防止结石的增加,间接地发挥排石作用。

3 典型病例
患者李某,男,35岁。

2007年8月23日初诊,自述近两个月来腰腹疼痛,未服药物治疗,本日下午突觉左侧腰部胀痛加重,痛甚时呈绞痛,伴尿频尿急尿痛,舌质红,苔薄黄,脉弦滑略数。

X线摄片及肾盂造影显示:左肾多发性结石。

位于左肾盂和肾盏内,大小不等,结石直径最大为3cm,最小为0.2cm。

西医诊断为左肾多发性结石,中医诊断为石淋,证属湿热下注。

治以清热利湿,通淋排石。

方药:金钱草30g、海金沙20g、鸡内金15g、车前子15g、滑石20g、生甘草6g、赤芍15g、茯苓20g、石苇12g、桃仁10g、红花6g、炒枳实12g、蒲公英20g。

每日一剂,连服10付后,腰腹胀痛,尿频急等症明显缓解。

服药同时
配合多饮水及跳跃、登高等垂直运动,经辨证加减治疗1月后,行X线及B超检查,结石较前缩小并减少,服药期间肾绞痛未见发作。

4 讨论
运用中医药治疗泌尿系结石,只要方药与病证相合,就能获得肯定的疗效,关键在于辨证方法切中病机。

本病以肾虚为本,热、滞、瘀为标。

急性发作期多为实证,其病机为湿热蕴结下焦,膀胱气化失司,日久使有形之物聚结而为砂石,阻于尿路,阻碍气血正常运行,气滞血瘀,不通则痛,临床以小便短涩、滴沥刺痛、欲出未尽,或小便突然中断、小腹拘急,或痛引腰腹为主症。

治以益气活血,化瘀止痛,清热利湿,调滞行瘀排石等。

总之,中医中药治疗泌尿系结石能为患者带来裨益,对减轻症状、消除结石、改善肾功能均有积极的治疗作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