泌尿系结石中医药治疗体会
泌尿系统结石治疗经验总结

泌尿系统结石治疗经验总结泌尿系统结石包括肾结石、输尿管结石、膀胱结石、尿道结石。
临床表现可见腰腹绞痛、血尿,或伴有尿频、尿急、尿痛等泌尿系统梗阻和感染的症状。
肾结石急性期,即有症状期,是临床最多见的类型。
治疗时湿热阴虚用猪苓汤,实寒用大黄附子汤,气虚用补中益气汤,肾虚用八味肾气丸或煨肾丸。
各证型均可再加三金排石汤。
若疼痛剧烈、腹肌紧张者,可再合芍药甘草汤。
出血的再加白茅根、三七等活血止血凉血药。
肾结石慢性期消石可用硝石矾石散,以大麦粥汁冲服,同时可再配入鸡内金、海金沙、金钱草等排石通淋药。
1.猪苓汤。
《门纯德中医临证要录》中说:“猪苓汤主治水热互结,小便不利。
症见发热,口渴欲饮,或见心烦不寐,或兼咳嗽、呕恶、下利者。
”书中附有病案如下。
“贾某,男,44岁。
右侧输尿管上中部有一直径约0.5cm大小结石,患者后腰肾区疼痛,经常发作。
诊见心烦低热,口渴能饮,脉细数。
以猪苓汤煎汤送服化石丹半月后,疼痛次数减少,后坚持服药3月余,诸症悉除。
”“戈某,男,9岁。
腹痛,小便不利,食差,消瘦,手足心热,诊为尿路结石。
余以猪苓15g、泽泻12g、茯苓12g、滑石6g、阿胶9g、远志6g、白茅根158、金钱草12g、生甘草3g,4剂,隔日1剂,水煎服,尿量大增,尿出大小石头四五块,又处以轻剂归脾汤与上方轮服,小儿用成人量,其效如神。
”我曾治疗3例泌尿系统结石。
第一例是一侧肾和另一侧输尿管结石,第二例是双侧肾盂均有结石,第三例是输尿管结石,在输尿管上三分之一处。
我用的方子基本上以猪苓汤为底方,此方治疗接近肾盂部的炎症、结石,表现为尿频、尿急、尿痛、尿红状。
如果血尿严重,就加凉血止血的药物。
疼痛重,就加清热解毒药物,以解决泌尿系统感染问题,此外,这两例患者方中都加远志6g,远志治疗尿痛效果好。
任某,男,小便疼痛,血尿,面色潮红,手心发热,脉搏滑数,尿频,尿急,尿痛,特别是尿红,化验红细胞满视野。
我先用了八正散、小蓟饮子,无效,后处以猪苓汤加石韦10g、海金沙10g、瞿麦10g、白茅根30g,此外因肉眼血尿很明显,还加了三七粉3g。
运用中医药治疗泌尿系结石论文

运用中医药治疗泌尿系结石的体会【中图分类号】r691.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783(2012)04-0000-00泌尿系结石是指肾脏、输尿管、膀胱及尿道结石。
属于祖国医学的“石淋”、“砂淋”、“血淋”、“腰痛”、“血尿”等范畴。
临床多表现为腹痛或腰痛如绞,牵引小腹、外阴,小便赤涩不畅,窘迫难解,如结石损伤血络则尿血。
其形成原因大都认为与肝脾肾三脏有关,多因过食辛辣甘肥之物,或饮酒过度或情志郁结,气滞血瘀,或长期从事户外劳动饮水量少等而致肾与膀胱气化功能不调,湿热蕴结,煎熬尿液,日积月累,尿中杂质逐渐凝结为砂石。
影响结石的因素除与结石大小、形状、位置有关外,与尿路本身是否畸形、狭窄、粘连关系结石在肾或输尿管中长期停留,使结石停留部位的管壁粘连、嵌顿,导致尿液引流不畅出现尿液淤积,逐渐形成输尿管积水或肾积水,甚至引起肾功能损害。
由于结石造成局部充血、水肿、炎症以及纤维组织增生,且病程较长又附合中医的“久病入络为於”之说。
正如《丹溪心法·淋》所云,“淋有五,皆属乎热”;《诸病源候论·淋病诸侯》,“诸淋者,由肾虚而膀胱热故也”;又云,“石淋者,淋而出石也,肾主水,水结则化为石,故肾客砂石,肾虚,为热所乘。
”故在辩证上有虚实之殊。
实证多为湿热蕴结或气滞血瘀;治则清利行气化瘀;虚证多责之于肾阴虚、肾阳虚抑或阴阳两虚,治则温补肾气,滋阴利湿。
根据结石位置的不同可分为肾结石、输尿管结石、膀胱结石及尿道结石等。
虽然体外震冲碎石技术在临床上已广泛应用,使尿结石患者在治疗方法上有更多的选择,但消除残余结石和防止结石复发,仍是临床治疗泌尿系结石所面临的.中医药给予了针对性治疗,停于肾脏者,侧重益肾利尿化石;停于输尿管者,侧重于利尿通淋排石;停于膀胱者,侧重于化气利水,利尿排石;结石滞留日久,则注重益气补肾,化瘀排石。
近年来,笔者共诊治泌尿系结石300例,其中男性204例,女性96例,年龄为16~80岁之间。
中医药防治泌尿系结石的几点体会

中医药防治泌尿系结石的几点体会缘起“尿石病相似于中医的石淋”,这几乎是一种共识,我也长期附和此说。
上世纪80年代末,著名中医何绍奇先生(已故)主编《现代中医内科学》一书,一反惯例,全部采用西医病名,并命我写“泌尿系结石”一节。
我遍查古今文献,结合自己治尿石病之得失,方确知西医的尿石病不能与中医的石淋画等号。
有人说:读书是走别人的思想路线,写作是走自己的思想路线。
又有人说:要弄懂一个问题,就得写一篇文章。
信哉!近年来,运用补肾法治愈尿石病的临床报道,虽非“屡见不鲜”,亦非“凤毛麟角”。
这无疑是在通淋排石和活血化瘀的基础上,鉴古察今且另辟蹊径,因而具有独特的临床实用价值。
然迄未获得足够的理解和重视,堪称一桩憾事。
逝者如斯,何须“对号入座”近代中医治疗尿石病,首先继承和借鉴的,自然是古代医家治疗石(砂)淋的临床经验。
这本来是顺理成章而无可厚非的。
但若唯事鉴古而疏于察今,则难免于“对号入座”或对不上号也欣然入座之嫌。
补肾法之长期“马放南山”,可能导源于此。
唐代以前的医家便已观察到,石淋作为淋证之一,除了具备淋证的一般性症状——小便频数,淋沥涩痛,痛引少腹及脐中之外,尚具有一种特异性症状——尿出砂石。
如汉·张仲景便观察到“小便如粟状”;《中藏经》的作者则不仅观察到“小便中下如砂石”,并将其发病归结为“虚伤真气,邪热渐深,积聚而成砂”,且形象地譬喻为“如水煮盐,火大水少,盐渐成石”。
至于形成结的“虚”与“热”,隋·巢元方认定为“肾虚而膀胱热”。
至此,石淋之主要病位与基本病机便已“一锤定音”。
千载以来,并无异议。
既然如此,石淋的基本治法就应当是补肾之虚,清膀胱之热。
然而首载于唐代《千金要方》与《外台秘要》中的治疗石淋的方药,却约皆为清热利湿,通淋排石之品。
如此遂开石淋之病机同治法及方药互相脱节的先河。
后世宗之者众,亦不太顾念肾虚,而将清热利湿、通淋排石奉为治疗石淋的基本法则。
当然,“江山代有才人出”,其间变化因心,超凡脱俗者亦不乏其人。
中西医结合治疗尿路结石经验

中西医结合治疗尿路结石经验发表时间:2016-01-27T11:41:47.220Z 来源:《健康世界》2015年11期供稿作者:宋荣飙[导读] 云南安宁市金方街道望湖社区卫生服务站本人长期在基屋医疗单位工作,接触病患较多,通过学习和师友交流总结经验,积累下一些心得体会。
若能为更多患者解除痛苦,是我的心愿。
由于学有所限视野狭窄,若有谬误,敬请广大师友指正。
云南安宁市金方街道望湖社区卫生服务站云南昆明 650302尿路结石,是临床常见病多发病,近年来可能是因为环境污染的原因,患病率呈愈来愈高趋势。
因为肾脏本身感觉比较迟钝,临床上相当多的人有尿路结石,但无异常感觉,也无痛感。
直到出现肉眼血尿,去医院检查治疗时才发现;或者因为结石生长部位组织炎性肿胀和嵌顿于输尿管某段,发生剧烈疼痛即平常俗称的“肾绞痛”,才发现结石。
本人长期在基屋医疗单位工作,接触病患较多,通过学习和师友交流总结经验,积累下一些心得体会。
若能为更多患者解除痛苦,是我的心愿。
由于学有所限视野狭窄,若有谬误,敬请广大师友指正。
一、西医药常规治疗当患者左侧或右侧腹部突发性剧烈疼痛,身体不能直立甚至满地打滚,牵掣小腹部或腰部,可能伴有小便不利、肉眼血尿。
基本可以确定为“尿路结石”。
止痛方法:疼痛剧烈者,可肌注“杜冷丁”;不那么剧烈者可用“黄体酮”20毫克混合654-Ⅱ10毫克肌注;一边臀部肌注“杜冷丁”另一边臀部肌注“黄体酮654-混合液”效果更好。
患者多伴尿路感染,成年人可静脉输入氨苄西林4克到5克,或环丙沙星0.4克(18岁以下患者忌用),血尿者可静脉输入止血敏0.5克混入止血芳酸0.3克。
当患者疼痛停止,应当作进一步检查,可作B超、尿路造影、CT等,以确定有无结石、大小和部位。
若结石直径小于0.5㎝,可以服用中药汤剂(或化石排石药物)效果好。
若结石直径在0.5㎝以上,建议还是先服中药化石排石,让“长在”肾盂上的结石变小排出(或大块分成小块),直径小于0.5㎝的结石可排出,直径大于0.5㎝的结石,一般嵌顿于输尿管上段狭窄处,可震波碎石或用内窥镜碎石取石。
中西医结合治疗泌尿系结石39例临床体会

中西医结合治疗泌尿系结石39例临床体会作者:杨祖杨生智来源:《健康必读·下旬刊》2011年第12期【中图分类号】R6541 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83(2011)12-0238-01作者自2005~2011年用中西医结合总攻疗法治疗泌尿系结石39例,疗效满意,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共治疗39例,其中,男性29例,女性10例。
年龄23~55岁。
病程最短半天,最长8年。
全部经血、尿常规、B超等检查,确诊为泌尿系结石,其中,肾结石28例(单侧23例,双侧5例),输尿管结石11例。
初发病例9例,反复发作性病例30例。
结石0.6~0.8厘米13例,0.6厘米以下26例。
全部病人血压正常,营养良好,无明显内脏器质性病变。
2 治疗方法每日7::00、7:30、8:00各饮水500毫升,8:30饮中药排石汤200毫升,9:00口服双氢克尿塞片75毫克,9:30肌注阿托品0.5豪克,10:00针刺肾俞、膀胱、三阴交、关元等穴,10:30肾区热敷,11:00做跳跃等活动。
排石汤药物:金钱草、海金沙、鸡内金、石苇、瞿麦、车前子、王不留行、三棱、莪术、蒲公英、牛膝、若有血尿加白茅根、旱莲草,便秘加大黄,气虚加黄芪、党参,腰酸痛加白勺、玄胡。
半月为一个疗程.3 治疗结果治疗一个疗程后判定结果:治愈(结石排出,肾积水消失,无症状及阳性体征,B超、X 线摄片结石消失)20例,有效(症状改善,肾积水减轻,B超、X线摄片结石缩小或部位下移者)12例,无效(症状无改善,B超、X线摄片结石无变化)7例,总有效率为82%,无效7例转上级医院治疗。
4 讨论泌尿系结石属中医学石淋、砂淋、血淋等范畴,多数患者腰腹疼痛,有尿路刺激等症状,结石的形成与湿热、气虚、气滞、血瘀、肾虚等因素有关,其主要病机为下焦湿热,尿液煎熬成石。
目前现代医学有体外碎石及外科手术治疗,但由于其副作用及禁忌症,许多患者不愿意接受,临床上一些较小结石我们通过中西医结合治疗仞能去得较好的疗效。
中西医治疗泌尿系小结石的护理体会

中西医治疗泌尿系小结石的护理体会目的探究中西医结合治疗泌尿系结石的护理效果。
方法对我院2014年5月至2015年2月接收的泌尿系小结石(直径>1.0cm)64例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按治疗方式不同分为2组,每组32例,对照组应用单纯西医治疗,观察组应用中西医结合治疗加护理干预。
观察对比两组患者临床疗效。
结果观察组治疗护理后临床疗效为96.88%,对照组治疗后临床疗效为81.25%,组间数据比较,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在泌尿结石患者中应用中西医结合治疗加护理,有利于结石的成功排出,临床疗效显著,值得应用。
标签:泌尿系结石;中西医;护理体会泌尿系统疾病中常见且多发的疾病之一便是泌尿系结石,其包括膀胱结石、肾结石、输尿管结石与尿路结石等,一般发病率男性多于女性,复发机率较高。
现对64例泌尿系结石患者治疗与护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取得较好成果,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对我院2014年5月至2015年2月接收的泌尿系结石64例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按治疗方式不同分为2组,对照组(n=32)其中男性患者22例,女性10例,年龄32~68岁,平均年龄(43.52±1.36)岁,病程0.2~5年,平均病程(1.3±0.6)年,其中肾结石6例,输尿管结石16例,膀胱结石2例,肾合并输尿管结石8例;观察组(n=32)其中男性患者23例,女性9例,年龄31~66岁,平均年龄(42.62±1.66)岁,病程0.3~5年,平均病程(1.4±0.5)年,其中肾结石7例,输尿管结石15例,膀胱结石3例,肾合并输尿管结石7例;患者均通过彩超或B超检查被明确诊断。
两组患者基线资料无明显差异,具有可比性(p>0.05)。
1.2治疗方法对照组:西医治疗方法对照组进行解痉、镇痛、抗感染、利尿等常规药物治疗,具体方案为:山莨菪碱10mg,肌注,Bid,双氢克尿塞,口服,25-50mg,Bid,疼痛不能耐受者,及时给予哌替啶50-100mg,肌注,阿托品50mg ,肌注;伴尿路感染者加用氧氟沙星或头孢类抗生索。
中药治疗尿石症48例临床体会

中药治疗尿石症48例临床体会利用中医辨证论治的原则,中药治疗尿石症48例,辨证分为湿热蕴结、肝肾阴虚、气虚血瘀、肝肾阳虚四型。
治愈36例,排石率75%,治疗上强调以肾虚为核心仔细辨证,采取攻补兼施,并讨论了它的治疗作用。
标签:尿石症/中医药疗法尿石症是临床泌尿外科常见的一种以发病急剧、症状严重为特点的疾病,属中医的淋证范围。
目前西医的治疗以西医保守疗法(扩管解痉、止痛等对症处理)、经皮肾、输尿管取石,膀胱镜取石、手术疗法、体外震波碎石疗法,但均因其存在疗效不佳、设备昂贵、操作技术高、适应证选择严格等缺陷,不可能完全代替中医药治疗。
到目前为止,中药治疗尿石症仍是一个行之有效、副作用低的重要疗法,笔者在临床上,根据中医辨证分型。
以中药对泌尿系结石48例进行治疗观察,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48例患者中,住院18例,30例门诊患者,其中男31例,女17例,年龄最小20岁,最大69岁,年龄20~40岁占89%。
发病时间1年以内者32例,1~3年11例,3年以上5例。
1.2 诊断依据全部病例均具有不同程度的典型的一侧或双侧肾区绞痛、血尿、尿频、尿急、尿痛等泌尿系症状,并全部通过B超检查而确诊,大部分病例经腹部平片、泌尿系造影检查,提示有阳性结石症,全部病例均无明显肾功能损害与尿道畸形等其他泌尿系疾患[1]。
1.3 辨证分型分以下4型,①湿热蕴结型:起病急剧,突发一侧腰痛、小腹拘急、尿频、尿黄、尿急、尿痛、或有血尿,有时伴有畏寒发热、恶心呕吐、汗出、面色苍白、大便秘结、舌红、苔黄腻、脉弦滑。
本组30例。
②肝肾阴虚型:结石反复发作,时轻时重,腰部小腹拘急作痛,偶见血尿,伴见口干、尿急、尿频、尿痛,舌红少苔,脉细数。
本组共8例。
③气虚血淤型:病程较长,腹部及小腹部刺痛或顿痛、尿频、尿急、尿痛。
白尿或有或无,或伴有肾盂积水,舌紫暗有淤点苔白腻,脉细涩。
本组共8例。
④肝肾阳虚型:结石迁延不愈,精神疲乏,腰膝酸软,隐痛,四肢乏力,面色白光白,小腹坠胀拘急,食欲不振,肢冷便少,夜尿多,血尿或有或无,伴头晕、少气懒言、舌淡白、苔薄白、脉沉细或沉迟。
中医辨证治疗泌尿系结石临床分析

中医辨证治疗泌尿系结石临床分析作者:于井波来源:《中国实用医药》2009年第15期尿路结石是指泌尿系统结石形成,阻塞输尿管的一种常见病。
临床以肾绞痛和血尿为主证,并常引起尿路梗阻和继发性感染,在后期亦可发生肾功能不全。
本病男性发病率高。
最常见的年龄为20——50岁。
对于本病运用中医辨证施治,效果比较满意,现将临证治疗体会总结如下: 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50例,年龄14~61岁,平均42岁;其中20岁以下13例,20~40岁24例,50岁以上者13例;男性26例,女性24例。
病程:病程最短1d,最长7年,平均为3年,其中1~4年占绝大多数,为33例。
1.2诊断依据临床症状:腰痛19例,尿痛31例,肉眼血尿44例。
B超检查或/及泌尿系统造影:发现结石及积水。
其中治疗组结石最大为1.2cm×0.9cm。
对照组结石最大为1.1cm×1.2cm。
实验室检查:全部病例尿检均可见红细胞。
1.3中医辨证治疗组:湿热下注型27例,气滞血瘀型12例,肾气不足型11例。
2治疗方法用鱼葵方:鱼脑石30g,天葵30g,火硝30g,鳖甲30g。
湿热下注型加滑石12g,栀子15g;气滞血瘀型加青皮15g,陈皮15g,桃仁10g,红花10g;肾气不足型加黄芪30g,党参30g,杜仲10g。
用水1000ml浸泡30min后煎煮30min,取汁600rnl,分4次口服,10d为1疗程。
合并感染者配合抗感染治疗。
3治疗结果3.1疗效标准临床症状消失,B超检查或/及泌尿系统造影发现结石消失为治愈;临床症状消失,结石明显缩小或数量减少为显效;临床症状缓解或明显改善,但结石无明显变化为无效[1]。
3.2结果治愈28例,显效18例,无效4例。
4病例1患者:胡柏杨,男,38岁,诊断:尿路结石患者于2004年2月突发左腰部剧痛,伴有尿频、尿急,恶寒发热。
3个月后到我院诊治,X线腹部平片证实左侧输尿管结石,位于第3腰椎之下缘处,约0.3cm×0.3cm大,化验结果:血白细胞计数10.8×109/L,分类:中性粒细胞80%,小便常规检查:尿液呈酸性,红细胞0~1视野,蛋白少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重,医不以为意,反予“总攻”疗法, 致肾衰竭而死。
中囡社区医师2014年第30@第8期
79
万方数据
论著・社区中医药
久病之人,肾中积水中度及以上 者,必须要求病人全面检查内脏功能, 血尿常规,肝、肾、心功检查必备,以 防万一。结石横径>lcm,长径>2cm; 尿路有明显狭窄或畸形;结石与尿路黏 膜严重粘连,患者有肾功能损害者,应 选择手术治疗。如患者侧肾积水严重, 保守治疗时间长虽无肾功能损害,亦应 选择手术治疗。 选方用药体会 治法采用益气健肾调肝贯彻始终, 注重气机周流,不舍一因,详辨为治来 选药。 益气:以补益中气、注重脾胃升降 为主,选黄芪、四君子汤。如为久治病 人辨证为中虚失运、脾胃升降逆乱者以 补中益气汤合黄芪建中汤。吾有一常用 之法:1周中服结石药5天综用香砂六君 汤2天;或用资生丸成药lo#0:,2次/ 日,如此循环为治。用意有二:一脾胃 为体内气血升降枢细。今人常饥饱无 常,日损中气不自知,临床最多见脾胃 气虚之人故需时时顾护之;同时可复逆 乱之气血;二防结石方诸药损伤脾胃。 健肾:以填补肾精为主,选杜仲、 续断、冬葵予;偏肾阳虚者选巴戟天、 仙灵脾;畏寒甚者加桂枝、附片;偏肾 阴虚者选生熟地、麦冬、女贞子、旱莲 草。吾之体会以填补肾精为主:①因今 且易伤阴化火。选香附、郁金疏肝理 气;当归、白芍柔肝阴养肝血,白芍合 甘草能有缓急止痛和扩张输尿管之能; 当归润肠通便,剧烈疼痛者通大便后可缓 急止痛;且肠道通畅有利于水道通畅。冬 葵予不仅通淋排石,尤善通肝之滞。 气机周流:要使体内气机循环流动 无碍,组方时就要注意升降并用、动静 结合。结石方中清热利尿药药力趋下, 虽有黄芪补中益气,仍需专药提升,吾 常用桔梗、升麻、柴胡。中含升降气机 法(桔梗、升麻之升配枳壳、牛膝之降)。 如中焦气滞、食、饮阻滞明显者以桔梗 配枳壳、木香(可重用20。309)。吾常用 槟榔代枳壳,岂能行气消胀、逐水下
综上所述,结石乃气血水代谢失常
致。内因:肾之气化减弱、肝之疏泄异 常、脾失健运;下焦湿热煎熬是直接因
代谢。而今之人常熬夜、多纵欲;精神 压力大,过度思虑,饥饱无常(早餐不 吃、中餐应付、晚餐及夜宵暴饮暴食)已 成为常态,使得肾阴或阳亏,肝气郁结 化伤阴,中气亏虚食饮积滞于中焦,人 体气机不能正常循环流动。气机阻滞一血 行不畅、水津升降失常—瘀阻血脉、痰饮
consistent;Kidney
Tea;Qi Penang
病因病机及治疗体会 最初认为因过食肥甘、嗜酒无度等
人皆云:本地饮用水水质过硬所致。泌 尿系结石是体内水液中所挟的各种代谢 废物在肾系不能正常气化,随尿顺利排 出而停留蓄积成石。无论是尿中渣滓, 死精败血或“浊阴难化之物”,终归是在 水液中,如能正常气化随之顺畅而出,不
痰,“能下十二经之水…‘破散瘀痰”。
活血化瘀:祝谌予先生的四级分法 选药。常选用桃仁、王不留行、地龙、 丹参、五灵脂。地龙还能缓解平滑肌痉 挛、扩张输尿管。五灵脂人血分专主心 腹诸痛。效不佳则选三棱、莪术;又不 效如正气不虚则选炮假珠、制乳没。其 中牛膝必用,补益肝肾活血化瘀,引药 下引。 溶石化石法:常用2个方:①每日 肾茶609煮水当茶饮并嚼服核桃仁60。 lOOg;②每日肾茶609炒车前子(研末) 30~459,鸡内金(研末冲服)309,琥珀末 (冲Jll/)109,同时仍每日嚼服核桃仁60— 1009。笔者试用多种化石方,不外芒
CHJNIzSE COMMUNf丁丫DOCTORS
加减:①止痛:一般选延胡索15~ 209;如绞痛剧烈者用台乌369、白芍 369、炙甘草159,如患者体质好,还可 加重地龙用量。②血尿:轻者大、小蓟 各159;重者白茅根60~1009,先煎取汁 代水煮诸药(煮法仿张锡纯先生)。如有血 块,加重琥珀用量,并加少许制乳没, 因三药均有明显的护膜生肌功效。且有 近贤指出,止血最根本的方法就是化 瘀。③感染:轻者地榆、槐花;重者红
CHJNESE COMMUNf丁丫DOCTORS
论著・社区中医药
泌尿系结石中医药治疗体会
李茎茎 665000解放军第六十二医院门诊部中医科(云南省) doi:10.39690.issn.1007—614x.2014.8.50 摘要泌尿系结石为临床较为常见泌尿系统疾病,近年发病率呈上升趋势,本文就中医方面的一些治疗体会做一简 单介绍,以期望能对临床工作有所帮助。 关键词 水液代谢异常益气健肾调肝贯彻始终 肾茶芪槟威五四金汤
a
offYurman Province),
Urinary atones
are
more common ellnical urinary system diseases,the incidence is rising in recent years,this paper
can
brief introduction
内生一气机更加阻滞。在此恶性循环的基 础上,加之湿热煎熬渐蓄积而成石。而
此有瘀阻之明证。张景岳“夫人多痰。
悉由中虚而然,盖痰即水也”。明确指出 痰的实质是不能被利用的病理性的水。
素,气滞、血瘀、水停是重要推手。据此 得出治疗之法:益气健肾调肝贯彻始终, 注重气帆周流,不舍一因,详辨为治。 久治之病人经详细辨证后,确认以
肾阴阳亏虚或中气亏虚为主。可径直补 肾、补益中气为治,不可以有结石而再 重用通淋结石、活血化瘀之品或可以干
《血证论》:“血积既久,亦能化为痰 水”。由此可见痰瘀常交织互化而为病。 结石正符合此病机。验之张琪先生亦有 相同认识,并提出临证时“破瘀治血贯
彻始终。”此阶段临证自组方以三金八正
合桃仁、王不留行、威灵仙等,疗效明
大把新鲜肾茶(五估计超过100曲,单味煮
水让病人服下,不到1小时往往痛止。
后学用之,得出肯定的功效有:①清热
利尿;②止痛;③溶石排石。但用量须 大并未见不良反应,值得临床重视。 基础方:选马继松先生经验方加减 而成,亦名“芪槟威五四金汤”。生黄芪 30一459,金钱革60—909,海金砂20一 309,鸡内金30~459,郁金159,槟榔 159,威灵仙159,炒五灵脂10一159,冬 葵予309,石韦309,牛膝309,王不留 行159,地龙159,桂枝10.159,白芍 18~369,当归15—209,桔梗15~209, 炙甘草lO~159。
后认识到结石及实质性物体。一旦
发现有结石,即意味着在某一局部有一
实质病理产物瘀阻于其处,进而可阻碍 水道、瘀滞经络。其临床表现中有固定
不移且拒按的绞痛或刺痛,辨证当为有
间、育膜胸脾、五系经隧间隙,均是三
焦组成部分。血管内外,其气血津液精 五类物质流通之路。五类流动物质摄 纳、生化、贮调、疏泄、唯此是赖…… 肝主疏泄,涉足气血津液精五类流动物 质,即是据此言也”。
求阴,则阴得阳升而泉源不竭。③因实
际I临床中不少肾虚治,多有阴血耗伤;且结石终需由尿带 出或于其中,故常如增液汤,生地或熟 地20—309,麦冬20~309,玄参209,既 清金利水养阴增液,同时玄参还有软坚 散瘀、溶石排石之功。临证只要下焦湿 阻不严重,阴得阳升而泉源不竭。三因 实际临床中不少肾虚患者阴虚、阳虚颇 难凿分。桂枝通阳化气行水,且入血分 恒通经络,经方中用治太阳蓄水证、太 阳蓄血证已是明验。附子温壮命门之 火,且通行十二经“走而不守”最能化 浊阴水饮。经辨证湿热不重即伍入。 调肝:肝体阴而用阳,疏肝理气必
On
some aspects of the treatment of Chinese medicine to expect
be helpful for clinical work. fifty-four impregnable
Key words
Abnormal water
metabolism;Qi Jianshen Tiaogan
显增加。
结石形成一尿泄不畅一气机阻滞一水道越发
壅塞一结石逐渐沉积增大一气滞加重。由
脆不用。即使尿检有红细胞、白细胞、
尿蛋白。否则可引起脏腑功能衰竭。吾 曾见1例病人辨证属肾阴阳俱亏虚已
临床中约40%的结石病患。无明显 临床表现或自觉症状,每经由例常体检
时发现,且经上法治疗预后多易复发。
此可看出,气滞、血瘀、痰凝、结石互 为因果的恶性循环中,气滞是最主要因 素。在此病中,气滞主要关乎肾阳气
藤、生大黄粉(冲服)。④肾积水:除水应
重行气利水、温阳化气行水。选香附 159,炒车前子(研末)20—309;热象不重 者加台乌15~189。 案例 例1:患者,男,54岁,农民, 1998年11月14日初诊。左下腹痛1年, 再发加重1周。患者1年来左下腹部刺、 胀、酸痛反复发作,每因饮食过于辛辣 或饮酒后加重;无腰、肋痛,无尿频急 痛,疼痛发作时无恶心,小便未见异 常。平素便秘4—5天1行。在镇卫生院 以“慢性结肠炎”治疗,未作任何检 查,有效但反复发作。l周前因饮酒后疼 痛加重,伴尿频、偶有刺痛,为求确诊 来院。现症:左下腹刺、胀痛,无腰、 肋放射痛,无恶心呕吐,尿黄、不频 急、偶有刺痛感,大便已7天未行,口 干苦。查:腹平软,左下腹沿结肠走向 可触及一条索状物,压痛;左中、下输 尿管点压痛,肾区叩击痛(_)。B超:左 输尿中段结石影(1.3cm×0.7cm),左肾轻 度积水。尿RT:BLD(+)。舌红苔黄腻,
脉弦有力。拟诊:①左输尿管结石;②
慢性结肠炎。并向病人解释清楚为二病 合病,现以结石之证为急,先治疗结 石,待痛止再行结肠检查及治疗。金钱 草909,海金砂209,鸡内金369,郁金 189,石韦309。滑石209,冬葵予209, 桃仁209,王不留行159,赤芍159,牛 膝309,黄柏159,地榆159,生大黄粉 (另包冲1]lt)109,当归209,麻仁369,延
Treatment of urinary stones “Jinxing
People's Liberation Army sixty second hospital outpaaent department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665000 Abstract ma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