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龄问题教案教学设计
四年级《年龄问题》奥数教案

备课教员:第七讲年龄问题一、教学目标: 1. 再次认识年龄问题。
2. 掌握年龄问题中的三个数量关系。
3. 掌握画线段图法解决年龄问题。
二、教学重点:可借助线段图理解题意,分析题中的数量关系,结合和差倍问题的解题方法,灵活解题。
三、教学难点:抓住“年龄差不变”是解答年龄问题的关键。
四、教学准备:PPT五、教学过程:第一课时(40分钟)一、外星游记(5分钟)同学们:老师在上课前将给你们讲一个小故事,有一天灰太狼与喜洋洋在一起讨论他们的年龄,喜羊羊说:“我今年17岁了,你呢?”灰太狼得意洋洋的说:“哈哈!我比你大2岁呢!”喜羊羊很不服气地说:“有什么好得意的呢,再过2年我和你就同岁了。
”讨论:喜羊羊这样说正确吗?(由学生的回答引出今天的课题,板书:年龄问题)二、星海遨游(30分钟)(一)星海遨游1(10分钟)爸爸今年42岁,女儿今年10岁,几年前爸爸的年龄是女儿的5倍?师:要求几年前爸爸的年龄是女儿的5倍,首先应求什么?生:那时女儿的年龄是多少?师:爸爸的年龄是女儿的5倍,女儿的年龄是1倍,爸爸比女儿多多少倍?生:5-1=4倍师:爸爸比女儿多多少岁?生:爸爸比女儿的年龄多42-10=32(岁)。
师:女儿当时的年龄为多少?生:(42-10)÷(5-1)=8(岁)师:爸爸那时多少岁?生:32+2=40(岁)。
师:几年前爸爸的年龄是女儿的5倍?生:10-8=2(年)前。
板书:(42-10)÷(5-1)=32÷4=8(岁)10-8=2(年)答:2年前爸爸的年龄是女儿的5倍。
(一)星海历练1(5分钟)爷爷今年72岁,孙子今年12岁,几年后爷爷的年龄是孙子的5倍?几年前爷爷的年龄是孙子的13倍?分析:爷爷和孙子的年龄差是72-12=60(岁),若干年后这个年龄差相当于孙子年龄的5-1=4倍,所以孙子的年龄是60÷4=15(岁),经过的时间是15-12=3(年),同理,几年前,这个年龄差相当于孙子年龄的13-1=12倍,所以孙子的年龄是60÷12=5(岁),经过的时间是12-5=7(年)。
《年龄问题教案》

《年龄问题教案》第一章:年龄问题基础1.1 学习目标:理解年龄问题的基本概念和特点掌握基本的年龄问题计算方法1.2 教学内容:介绍年龄问题的定义和常见类型解释年龄问题的计算方法,如年龄差、年龄和等通过实例演示如何解决简单的年龄问题1.3 教学活动:通过引入实际例子,引起学生对年龄问题的兴趣引导学生思考年龄问题的特点和解决方法让学生通过小组讨论和合作解决一些简单的年龄问题1.4 作业:第二章:年龄问题的扩展2.1 学习目标:掌握年龄问题的扩展概念和计算方法能够解决更复杂的年龄问题2.2 教学内容:介绍年龄问题的扩展概念,如复合年龄问题、周期年龄问题等解释年龄问题的扩展计算方法,如递推法、迭代法等通过实例演示如何解决复杂的年龄问题引导学生回顾上一章所学的年龄问题基本概念和计算方法通过实际例子,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年龄问题的扩展概念和计算方法让学生通过小组讨论和合作解决一些复杂的年龄问题2.4 作业:第三章:年龄问题的应用3.1 学习目标:能够将年龄问题应用到实际情境中培养学生的实际问题解决能力3.2 教学内容:介绍年龄问题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如人口统计、经济发展等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将年龄问题应用到实际情境中通过实例演示如何解决实际问题3.3 教学活动:引导学生回顾前两章所学的年龄问题基本概念和计算方法通过实际例子,引导学生了解年龄问题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让学生通过小组讨论和合作解决一些实际问题3.4 作业:第四章:年龄问题的策略4.1 学习目标:掌握解决年龄问题的策略和方法培养学生的解题策略和思维能力介绍解决年龄问题的常见策略和方法,如画图法、方程法等引导学生思考如何选择合适的策略和方法解决年龄问题通过实例演示如何解决年龄问题4.3 教学活动:引导学生回顾前几章所学的年龄问题基本概念和计算方法通过实际例子,引导学生了解和掌握解决年龄问题的策略和方法让学生通过小组讨论和合作解决一些年龄问题4.4 作业:第五章:年龄问题的评估5.1 学习目标:能够对年龄问题解决过程进行评估和反思培养学生的评估和反思能力5.2 教学内容:介绍如何对年龄问题解决过程进行评估和反思,如检查解题步骤、检查答案等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评估和反思年龄问题解决过程通过实例演示如何评估和反思年龄问题解决过程5.3 教学活动:引导学生回顾前几章所学的年龄问题基本概念和计算方法通过实际例子,引导学生了解如何评估和反思年龄问题解决过程让学生通过小组讨论和合作解决一些年龄问题,并进行评估和反思5.4 作业:让学生独立解决一些给定的年龄问题,并进行评估和反思第六章:年龄问题的综合应用6.1 学习目标:能够综合运用年龄问题解决方法解决复杂问题培养学生的综合分析和问题解决能力6.2 教学内容:介绍如何综合运用年龄问题解决方法解决复杂问题通过实例演示如何解决综合年龄问题6.3 教学活动:引导学生回顾前五章所学的年龄问题基本概念和计算方法通过实际例子,引导学生了解如何综合运用年龄问题解决方法让学生通过小组讨论和合作解决一些综合年龄问题6.4 作业:第七章:年龄问题的拓展训练7.1 学习目标:能够解决更具有挑战性的年龄问题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7.2 教学内容:介绍更具挑战性的年龄问题,如年龄问题的优化、年龄问题的转化等通过实例演示如何解决更具挑战性的年龄问题7.3 教学活动:引导学生回顾前六章所学的年龄问题基本概念和计算方法通过实际例子,引导学生了解如何解决更具挑战性的年龄问题让学生通过小组讨论和合作解决一些更具挑战性的年龄问题7.4 作业:第八章:年龄问题的实际案例分析8.1 学习目标:能够分析并解决实际年龄问题案例培养学生的实际问题分析和解决能力8.2 教学内容:分析实际年龄问题案例,如人口增长、老龄化问题等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解决实际年龄问题案例8.3 教学活动:引导学生回顾前七章所学的年龄问题基本概念和计算方法通过实际案例,引导学生了解如何分析并解决实际年龄问题让学生通过小组讨论和合作解决一些实际年龄问题案例8.4 作业:第九章:年龄问题的策略和技巧9.1 学习目标:掌握解决年龄问题的策略和技巧培养学生的解题策略和创新思维能力9.2 教学内容:介绍解决年龄问题的策略和技巧,如转换法、归纳法等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运用策略和技巧解决年龄问题9.3 教学活动:引导学生回顾前八章所学的年龄问题基本概念和计算方法通过实际例子,引导学生了解如何运用策略和技巧解决年龄问题让学生通过小组讨论和合作解决一些年龄问题9.4 作业:10.1 学习目标:对未来年龄问题的学习和研究有更深入的认识10.2 教学内容:展望未来年龄问题的研究和应用前景10.3 教学活动: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在学习年龄问题过程中的收获和经验引导学生思考未来年龄问题的研究和应用前景10.4 作业:重点和难点解析一、第一章:年龄问题基础重点关注内容:年龄问题的基本概念和特点,以及基本的年龄问题计算方法。
年龄问题教案

年龄问题教案教案目标:1. 学生能够正确表达年龄。
2. 学生能够用相应的句式询问和回答年龄问题。
3. 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实践和交流。
教学重点:1. 年龄单词和表达方式。
2. 句式:"How old are you?"和"I am _____ years old."教学准备:1. 年龄单词卡片。
2. 听力材料和练习题。
教学过程:Step 1:导入利用图片或实物引入年龄的概念,让学生通过观察和猜测来了解年龄与人的发育成熟程度的关系。
Step 2:探究1. 教师出示年龄单词卡片,逐个教授单词的发音和意思,并让学生跟读。
2. 教师提问学生的年龄,并让学生用"I am _____ years old."来回答。
Step 3:练习1. 听力练习:教师播放一段录音,对话中有两个人询问对方的年龄,并回答。
然后出示练习题,让学生根据录音内容回答问题。
2. 同伴练习:学生分组进行对话练习,每个学生轮流扮演问年龄和回答年龄的角色,然后换组练习。
Step 4:拓展1. 导入相关年龄的歌曲或视频,让学生通过歌曲或视频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
2. 学生拓展知识:每个学生写出自己的年龄,并与同学进行交流。
Step 5:总结与评价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所学内容,并进行简单评价和反馈。
Step 6:作业布置作业:要求学生根据自己的年龄写一段自我介绍,并在下节课上进行展示。
Step 7:延伸活动教师可以设计一些延伸活动,如角色扮演、年龄游戏等,让学生在实践中进一步巩固和运用所学知识。
教学资源:1. 年龄单词卡片。
2. 听力材料和练习题。
3. 年龄相关的歌曲或视频资源。
小学奥数年龄问题教案

课题:年龄问题第 1 页 共 2 页 教学目标1.1.使学生再次认识年龄问题。
使学生再次认识年龄问题。
使学生再次认识年龄问题。
2.2.掌握年龄问题中的三个数量关系。
掌握年龄问题中的三个数量关系。
掌握年龄问题中的三个数量关系。
3.3.掌握画线段图法解决年龄问题。
掌握画线段图法解决年龄问题。
掌握画线段图法解决年龄问题。
教学内容年龄问题年龄问题 教学 重难 点1.1.两个人的年龄差不变两个人的年龄差不变两个人的年龄差不变; ;2.2.年龄问题中的和倍问题,差倍问题,和差问题年龄问题中的和倍问题,差倍问题,和差问题年龄问题中的和倍问题,差倍问题,和差问题; ; 3.和差倍问题中的公式理解及运用.和差倍问题中的公式理解及运用 教学 方法讲授法与讨论法讲授法与讨论法教学 过程 一、一、 情境导入:情境导入: 同学们同学们::有些孩子经常问我老师几岁了。
现在我告诉大家我18岁了。
有个同学就对我说,他10岁,再过8年就和我同岁了。
年就和我同岁了。
讨论:请问这样说正确吗?(由学生的回答引出今天的课题,板书:年龄问题)年龄问题) 二、 讲授新课: 1、年龄问题的特点: (1)大多少一定;()大多少一定;(22)同增同减;()同增同减;(33)倍数关系随着年龄的增大而变小。
大而变小。
2、年龄问题出现的形式: (1)差倍问题:差÷(倍数)差倍问题:差÷(倍数-1-1-1))=小数;小数小数;小数++差=大数大数 (2)和倍问题:和÷(倍数)和倍问题:和÷(倍数+1+1+1))=小数;小数小数;小数++差=大数大数 (3)和差问题:(和)和差问题:(和--差)÷差)÷2=2=2=小数;(和小数;(和小数;(和++差)÷差)÷2=2=2=大数大数大数 3、例题精讲: 例1、一家有三口人,三个人年龄之和是72岁,妈妈和爸爸同岁,妈妈的年龄是孩子的4倍。
4.11年龄问题(二)(教案教学设计导学案)

11、年龄问题(二)教学目标:1、渗透转化思想,将复杂的年龄问题转化成和差倍问题。
2、学会分析题意,找准数量关系。
3、学会运用画线段图来分析较复杂的年龄问题。
教学重点:1、渗透转化思想,将复杂的年龄问题转化成和差倍问题。
2、学会分析题意,找准数量关系。
教学难点:学会运用画线段图来分析较复杂的年龄问题。
教学过程:一、情境体验看图说话:图中的人物他们在干什么?都有哪些人?都多大年龄了?大家说说看。
二、思维探索例1 甲的年龄比乙的年龄的3 倍少4 岁,甲在7 年前的年龄与乙在9 年后的年龄相等,甲、乙两人现在各多少岁?师:同学们怎样理解“ 甲在7 年前的年龄与乙在9 年后的年龄相等”这句话?生:这句话告诉我们甲比乙的年龄大。
师:甲比乙大几岁呢?生:甲的年龄比乙大7+9=16 岁。
师:题目中告诉我们“ 甲的年龄比乙的年龄的3 倍少4 岁”,知道两人的年龄差和倍数关系,求甲乙两人现在的年龄就可以转化成差倍问题来解答。
生:解答较复杂的差倍问题可以画线段图分析。
(见PPT)师:从图中我们可以知道求乙(1倍量):(7+9+4)*(3-1)=10 (岁),然后再求甲:10+16=26(岁)。
三、思维拓展例2 妈妈今年的年龄是女儿的4 倍,3 年前妈妈和女儿的年龄和是39 岁。
问妈妈、女儿今年各多少岁?师:仔细读题,你觉得这是和差倍问题中的哪一类型?生:题目中告诉了我们倍数关系,年龄和,那就应该是和倍问题。
师:非常正确,要求的是妈妈、女儿今年的年龄,但是题目中没有告诉我们今年妈妈、女儿的年龄和。
生:可以根据“ 3 年前妈妈和女儿的年龄和是39 岁”求出今年妈妈、女儿的年龄和是39+3+3=45岁。
师:再根据和倍问题的数量关系可以求出女儿:(39+3+3)十(4+1)=9岁)妈妈:9X4=36 (岁)。
例3 甜甜的爸爸今年28 岁,妈妈今年26 岁,再过多少年,她的爸爸妈妈年龄之和为80 岁?那时爸爸有多少岁?师:无论什么时候,两个人的年龄差是不变的。
年龄问题 教案

年龄问题教案教案标题:年龄问题教案目标:1. 了解年龄对学习和教学的影响。
2. 掌握根据不同年龄段学生的特点设计教学活动的方法。
3. 提供适合不同年龄段学生的教学策略和教学资源。
教案步骤:Step 1: 引入(5分钟)介绍年龄对学习的影响,引发学生对年龄问题的思考。
例如,年幼的学生可能对抽象概念理解困难,而青少年可能更注重与同伴的互动。
Step 2: 年龄段特点分析(15分钟)分组让学生讨论不同年龄段学生的特点,并总结归纳。
例如,幼儿时期的学生喜欢通过游戏和互动学习,而青少年更关注实际应用和自主学习。
Step 3: 教学策略和活动设计(20分钟)介绍不同年龄段学生的教学策略和活动设计方法。
例如,对于幼儿,可以采用游戏和故事来引导学习;对于青少年,可以提供实际案例和自主探究的机会。
Step 4: 教学资源分享(10分钟)向学生介绍适合不同年龄段学生的教学资源,如教材、课件、互动游戏等。
鼓励学生积极寻找和分享自己发现的优质资源。
Step 5: 活动实施(20分钟)让学生根据所学的教学策略和活动设计方法,自行设计适合特定年龄段学生的教学活动,并进行小组展示和讨论。
Step 6: 总结反思(10分钟)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并思考如何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设计更有效的教学活动。
教案评估:1. 学生参与讨论和小组展示的表现。
2. 学生对不同年龄段学生特点和教学策略的理解程度。
3. 学生自主设计的教学活动的合理性和创意性。
扩展活动:1. 邀请一位教育心理学家或教育专家来讲解关于年龄问题的更深入的知识。
2. 学生自行调查和采访不同年龄段的人士,了解他们在学习中的体验和需求。
3. 学生撰写一篇关于适应不同年龄段学生的教学策略的论文,分享自己的见解和经验。
教案附注:教师在设计教学活动时,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个体差异,灵活调整教学策略和活动设计。
此教案仅作为参考,具体实施时应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幼儿园年龄问题讲解教案

幼儿园年龄问题讲解教案一、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应能够:1.理解幼儿园适龄儿童的概念;2.了解不同国家或地区对幼儿园入学年龄的规定;3.探讨幼儿园入学年龄问题的原因和影响。
二、教学内容1.幼儿园适龄儿童的定义;2.国内外幼儿园入学年龄的规定;3.幼儿园入学年龄问题的原因和影响。
三、教学重点1.让学生理解幼儿园适龄儿童的概念;2.引导学生了解国内外幼儿园入学年龄的规定;3.帮助学生思考幼儿园入学年龄问题的原因和影响。
四、教学方法1.课堂讲授:通过讲解幼儿园适龄儿童的定义和国内外入学年龄的规定,引发学生的思考和讨论。
2.小组讨论:分小组让学生就幼儿园入学年龄问题进行讨论,激发学生的思维和表达能力。
五、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提问方式引入话题,让学生思考幼儿园适龄儿童的标准是什么。
引导学生回忆幼儿园的基本特征和目的,从而理解幼儿园适合哪个年龄段的儿童。
2.讲解:通过简单明了的语言,向学生讲解国内外幼儿园入学年龄的规定,包括不同国家或地区对入学年龄的要求。
比如,中国一般规定幼儿园适龄儿童为3-6岁,而有些国家入学年龄可能更早或更晚。
3.分组讨论:将学生分组,每个小组讨论幼儿园入学年龄问题的原因和影响。
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想法和观点,并对不同观点进行讨论和交流。
4.总结:引导学生对讨论结果进行总结,梳理出幼儿园入学年龄问题的主要原因和影响。
比如,幼儿园入学年龄与孩子的身体和心理发展密切相关,过早或过晚入学都可能对孩子产生一定的影响。
5.小结:对本课所学内容进行小结,回顾幼儿园适龄儿童的概念、国内外入学年龄的规定以及幼儿园入学年龄问题的原因和影响。
六、教学评价1.观察学生的参与度和思维表达能力,了解学生对幼儿园年龄问题的理解和思考程度。
2.收集学生小组讨论的结果,评估学生对幼儿园入学年龄问题的分析和判断能力。
七、板书设计幼儿园年龄问题讲解教案教学目标:1. 理解幼儿园适龄儿童的概念;2. 了解不同国家或地区对幼儿园入学年龄的规定;3. 探讨幼儿园入学年龄问题的原因和影响。
二年级《年龄问题》奥数教案

(二年级)备课教员:第八讲年龄问题一、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再次认识年龄问题,知道两个人的年龄,随时间的增加(减少)的年数,两人增加(减少)的年龄相同;2.知道两人的年龄和增加(减少)的量是增加(减少)年份的2倍;3. 知道运用最基本的和差知识解决年龄问题。
能力目标1. 通过探索和讨论,培养创新思维和应变的能力。
2. 通过了解年龄问题的基本特征,培养学生总结归纳的能力。
情感目标通过合作探讨加强学生之间的情感交流,通过解决问题,学生能够体会数学思维的灵活巧妙,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
二、教学重点:两人的年龄和增加(减少)的量是增加(减少)年份的2倍;三、教学难点:运用最基本的和差知识解决年龄问题。
四、教学准备:PPT五、教学过程:第一课时(50分钟)一、情景导入(5分)【设计意图:由生活中常见的冲突,引发学生的思考并发现问题所在,在初步解决简单的问题之后激发学生对学习的信心,以此顺势导入新的知识内容。
】师:今天老师在上课之前,听到两个小朋友在吵架,你们想不想知道他们在吵什么?生:想!师:他们吵的内容非常有趣,在他们的对话当中,老师知道了一个小朋友是5 岁,一个小朋友是6岁,别看5岁的小朋友比另一个小朋友小一岁,当然,个子也小了一点,但是吵起来的气势是一点也不输于6岁的小朋友。
你们猜一猜,他们是为什么而吵?生:……师:原来是6岁的小朋友在家里同时看中了一个玩具,5岁的小朋友先拿到了,6岁的小朋友不乐意了,看见对方比他小,就想着抢过来:“这个玩具先给我,等我玩完了再还给你。
”5岁的小朋友当然不乐意:“不给,是我先看到的,你要是敢抢我的玩具,我就让我哥哥揍你!”5岁的小朋友指着8 岁的哥哥骄傲的说。
6岁的小朋友一看顿时没了底气,心想,等过几年我就能比你哥哥大了,看你还怎么得意!师:同学们,你们觉得6岁小朋友说的对不对?生:不对,6岁的小朋友会长大,那位哥哥也会长大,所以会一直比他大!师:真棒!这其实就是我们今天将要学习的知识,年龄问题,谁来说一说,年龄问题,有什么是永远不变的?生:年龄差!【探究新知,引入新课:再次认识年龄问题,运用年龄差不变的特征解决实际的年龄问题并理解年龄差不变的原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学科教师辅导讲义
学员编号:年级:四年级课时数:3
学员姓名:辅导科目:奥数学科教师:
授课主题第19讲-巧算年龄
授课类型T同步课堂P实战演练S归纳总结
教学目标①学习了解年龄问题的常见类型;
②利用这些和,差,倍来解决一些较简单的问题;
③通过学生解决问题的过程,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培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坚韧不拔、勇于探索的意志品质。
授课日期及时段
T(Textbook-Based)——同步课堂
1、认识年龄问题
年龄问题是一类与计算有关的问题,它通常以和倍、差倍或和差等问题的形式出现。
有些年龄问题往往是和、差、倍数等问题的综合,需要灵活地加以解决。
2、解决年龄问题的三条规律
(1)无论是哪一年,两人的年龄差总是不变的;
(2)随着时间的向前或向后推移,几个人的年龄总是在减少或增加相等的数量;
(3)随着时间的变化,两人的年龄之间的倍数关系也会发生变化。
知识梳理
【解析】利用和差,爸爸的年龄49岁,林星的年龄23岁。
10、全家四口人,父亲比母亲大3岁,姐姐比弟弟大2岁。
4年前他们的年龄和为58岁,现在全家的年龄和是73岁。
现在每个人各多少岁?
【解析】若4个人均经过4年,则年龄的和应该增加16岁,而现在只增加了15岁,说明一个人只经过了3年,也就是说弟弟现在3岁,姐姐5岁。
而父亲34岁,母亲31岁。
➢课后反击
1、五年前爷爷年龄是孙子的7倍,孙子今年14岁,爷爷今年多少岁?
【解析】爷爷今年68岁。
2、爷爷63岁时,他的年龄是小青的9倍。
今年小青12岁,爷爷今年多少岁?
【解析】爷爷今年68岁。
3、儿子今年2岁,爸爸今年的年龄是儿子的16倍。
几年后,爸爸的年龄是儿子的7倍?
【解析】3年后。
4、5年前,小明的年龄是小红的3倍。
5年后,小明和小红年龄和是44岁。
今年小明多少岁?
【解析】小明今年23岁。
5、聪聪今年2岁,妈妈今年28岁。
当母子俩的年龄和是42岁时,两人各多少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