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观生态学原理在城市绿地景观规划中的应用

景观生态学原理在城市绿地景观规划中的应用
景观生态学原理在城市绿地景观规划中的应用

浅析景观生态学原理在城市绿地景观规划中的应用

摘要:本文通过对景观生态学思想的起源、发展及基本原理的研究,从总体规划特征及规划模式方面介绍了景观生态学思想在城市绿地景观规划中的应用

关键词:城市;景观布局规划;景观生态学

abstract: through the study of the origin, development and basic principles of landscape ecology theory, introduces the application of landscape ecology in city landscape planning from the aspects of planning and overall planning model keywords: city; landscape planning; landscape ecology

中图分类号:tu-856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2104(2013)引言

景观生态规划模式是继i. mcharg的“自然设计”之后,又一次使城市绿地景观规划在生态规划方向上发生了质的飞跃。自然设计模式摒弃了追求人工的秩序和功能分区的传统规划模式,强调各项土地利用的生态适应性和体现自然资源的固有价值;而景观生态规划原理则强调景观空间格局对过程的控制和影响。

景观生态思想与景观布局规划

2.1景观生态思想及其发展

“景观生态”一词最早是由troll于1939年提出的。当时,航片开始普及,使科学家们能有效地在景观尺度上进行生物群落与自然地理背景相互关系的分析。但直到80年代之后,景观生态学才

城市道路绿化带设计说明

经济技术开发区道路景观绿化设计 城市道路不仅仅是连接两地的通道,在很大程度上还是人们公共生活的舞台,是城市人文精神的综合反映,是一个城市历史文化延续变迁的载体和见证,是一种重要的文化资源,是构成区域文化的灵魂要素。 第一部分现状分析 一、工程概况 1.工程概况 2.气象概况 属暖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春夏秋冬四季分明。但冬夏长春秋短降水和气温的年际和季节变化较大。 路线所经区域的气象概况 温度:年平均气温在15.4℃,冬季一月份平均气温0.4℃,;夏季炎热七月份平均气温26.4℃。年日照总时数为2026.80小时,相对湿度54%。 降雨:年平均降雨量580-608mm多集中在夏秋二季。 蒸发量:年蒸发量平均700-750mm. 日照:年日照2058.2小时辐射总量为114.0千卡/平方厘米。 风:主导风向夏季为西南风,冬季为东北风。 结冻:最大冻深为35cm。 3.区域内土壤条件 的土壤主要为泥质潮土和沙质壤土,PH值8.38。 4.区域内水资源 地下水位较高,埋藏深度一般为2—5米,水量丰富,水质清洁,是西安市重要的水源地。 二、区位分析 是陕西制造业整合的重要平台,是国家级西安经济技术开发区的核心组成部分。将在3~5年内建成工业总产值超1000亿元的先进制造业基地;位于泾河以北,西铜高速公路以东,园区交通便利,未来发展潜力巨大,目前累计入区项目101个,总投资368.5亿元,已形成商用汽车、重型机械、新材料等为主导的产业格局;总投资150亿元的兵器工业科技产业基地项目建成达产后将新增产值300亿元,未来将重点培育发展军民结合型装备制造业和精细化工产业。 三、规划设计依据 1、相关的道路绿化规划与设计规范。

城市园林绿地规划复习资料

城市园林绿地规划复习资料 1·园林:是指在一定地域内,运用工程技术和艺术手段,通过因地制宜地改造地形、整治水系、栽种植物、营造建筑和布置园路等方法创作而成的优美的游憩境域。 构成要素:地形、水体、植物、建筑、园路 2·绿地:凡是生长植物的土地,不论是自然植被或是人工栽培的,包括农林牧生产用地及园林用地。 3·城市绿地系统:是由一定质量的的各种绿地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形成的绿色有机整体。4·城市园林绿地的效益:a生态效益:净化空气、水体和改良土壤;调节城市小气候;降低城市噪声;安全防护b社会效益:创造城市景观;提供休闲、保健场所;文化科教园地c 经济效益 5·城市绿地分类:公园绿地(综合公园、社区公园、专类公园、带状公园、街旁绿地)、生产绿地、防护绿地、附属绿地和其他绿地。 6·城市绿地定额指标:a城市园林绿地总面积=公园绿地+生产绿地+防护绿地+附属绿地+其他绿地。B城市居民的人均公共绿地面积=城市公共绿地总面积除以城市非农业人口数c 城市绿化覆盖率=城市内全部绿化种植垂直投影面积占城市用地面积的百分比。D城市绿地率=城市园林绿地面积之和除城市用地总面积 指标作用:反映了一个城市绿化数量和质量,以及一个时期城市经济发展、城市环境质量以及城市居民生活保健水平,也是评估一个城市环境质量的标准和城市居民精神文明的标志之一。 7·影响城市园林绿地指标的因素:a国民经济水平b城市性质c城市规模d城市自然条件e 城市绿地现状和绿化基础 8·城市绿地系统布局的原则:a结合城市其他各项用地的规划,综合考虑,全面安排b结合当地特点,因地制宜,从实际出发c均衡分布,比例合理,满足市民休息游览的需要d 远景目标与近期安排相结合,创造特色e发挥其综合功能的前提下,结合生产,创造财富。9·城市园林布局的形式:块状绿地布局(大连、上海。。)、带状绿地布局(西安,南京,苏州)、环状绿地布局、楔形绿地布局(合肥)、片状绿地布局、混合式绿地布局(北京)10·公园:是指可以供公众游览、观赏、休憩、开展科学文化及锻炼身体等活动,有教完善的设施和良好的绿化环境的公共绿地。 11·公园规划容量C=A除以Am(A为公园面积,Am为人均占面积) 12·主题公园:是为了满足游览者多样化休闲预科要求而建造的一种具有创意性游园活动和策划性活动方式的现代旅游观光形式。它以文化移植,文化复制文化陈列以及高科技等手段,13·居住区用地的组成:a居住区建筑用地b公共建筑和公共设施用地c道路及广场用地d 居住区绿化用地 居住区的布置形式:行列式、周边式、混合式、自由式、庭院式、散点式布置、 居住区的规模:按人口规模分为居住区、小区、组团三级。 居住区绿地的类型:公共绿地、专用绿地、道路绿地、宅旁和庭院绿地等。 居住区总体规划的原则:坚持社会性原则、坚持经济型原则、坚持生态性原则、坚持地域性原则、坚持历史性原则、 14·城市广场的类型:市政广场、纪念广场、交通广场、商业广场、文化休闲广场、宗教广场、附属广场 现代广场的基本特点:共性:场地开放、性质公开、功能综合、空间丰富、文化休闲个性:标志性、地方性、人文性 城市广场设计的原则:系统性原则、完整性原则、生态型原则、特色性原则、多样性原则、主题性原则、尺度适配性原则、步行性原则、文化性原则

《城市规划原理》—完整版__考试题库

名词解释部分 1、日照间距: 前后两排南向房屋之间,为保证后排房屋在冬至日底层获得不低于二小时的满窗日照而保持的最小间隔距离。 2、建筑后退:是规定建筑物应距离城市道路或用地红线程度。 3、绿地率:规划地块内各类绿化用地总和和占该用地面积的比例。 4、土地使用兼容性:在控制性详细规划中往往涉及到多种用地性质在地块内混合布置问题,以适应城市发展的需要,为了协调处理性质不同的各用地的关系而采取的一种方法。(不确定,见《控制性详细规划》P38-39 5、城市蓝线:河流水域用地边界线。 6、城市紫线:历史保护区域边界线。 7、城市绿线:城市生态、环境保护区域边界线。 8、城市居住区:泛指不同居住人口规模的居住生活聚居地和特指城市干道或自然分界线所围合,并与居住人口规模(30000--50000人)相对应,配建有一整套较完善的、能满足该区居民物质与文化生活所需的公共服务设施的居住生活聚居地。 9、CBD:中央商务区(Central Business District,简称:CBD)指一个国家或大城市里主要商业活动进行的地区。 10、容积率:是指一个小区的总建筑面积与用地面积的比率。 11、建筑平均层数:指一个建筑地段内所有建筑各层面积总和除以这些建筑总面积的总和 12、CIAM:国际现代建筑协会。 13、拆建比:拆除的原有建筑总面积与新建的建筑总面积的比值。 14、配建设施:与住宅规模或与人口规模相对应配套建设的公共服务设施、道路和公共绿地的总称。 15、竖向设计:城市开发建设地区(或地段),为满足道路交通、地面排水、建筑布置和城市景观等方面的综合要求,对自然地形进行利用、改造,确定坡度、控制高程和平衡土石方等而进行的规划设计。 16、环境容量:在保证人群健康和生态系统不受危害的前提下,环境系统或其中某一要素对污染物的最大容纳量。 17、道路红线:城市道路(含居住区级道路)用地的规划控制线 18、控制性详细规划:是以总体规划或者分区规划为依据,以土地使用控制为重点,详细规定建设用地性质、使用强度和空间环境,它强调规划设计与管理及开发相衔接,作为城市规划管理的依据并引导修建性详细规划的编制。 19、日照标准:为保证室内环境的卫生条件,根据建筑物所处的气候区、城市大小和建筑物的使用性质确定的,在规定的日照标准日(冬至日或大寒日)的有效日照时间范围内,建筑外窗获得满窗日照的时间。 20、服务半径:指居民到达公共服务设施的最大步行距离 21、城市公共空间:是指城市或城市群中,在建筑实体之间存在着的开放空间体,是城市居民进行公共交往,举行各种活动的开放性场所,其目的是为广大公众服务.城市公共空间主要包括山林、水系等自然环境。 22、修建性详细规划:是以城市总体规划、分区规划或控制性详细规划为依据,制订用以指导各项建筑和工程设施的设计和施工的规划设计。 23、“雷德朋”系统

(整理)城市园林绿地规划

天大六村居住绿地调研 ——城市园林绿地规划调研报告

天大六村居住绿地调研 一调研的背景与方法 1 调研背景 居住绿地(G41)作为城市绿地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一直以来是居民日常休憩娱乐的理想选择。它方便了人们的日常户外活动,丰富了人们居住生活的空间,提供了优美的生态环境。 同时,居住绿地也是居住区用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居住绿地包括居住小区游园,宅旁绿地,居住区内公建庭院,居住区道路绿化用等。 居住绿地与居民日常的户外游憩,社区交流,健身体育,儿童游戏休憩密切相关,同时也对居住区的生态环境质量,环境美化也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2 调研对象 天大六村位于南开区天津大学西面,是一个建设年代比较久远的居住小区。其中有一处公共庭院,为人们日常户外健身休闲活动和居民交流的场所。我们选取该公共庭院为调研对象,从空间绿地功能、空间形态、服务对象、利用效率、公众评价等方面,对选定对象进行实地考察与研究,分析其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改进意见和具体策略。 3 调研方法与思路 通过对实地考察和与居民进行访谈,我们了解了天大六村公共庭院的使用情况,综合各方面观点,进行编辑梳理,分析天大六村公共庭院的现存问题,并通过查找文献,谈论分析,征求居民意见等途径寻找措施,加以解决。 图1—1天大六村及绿地

二基地概况 天大六村位于天津市南开区,西邻天津大学,东邻天津大学化工实验厂,南邻南开大学,北至湖滨道。该居住小区占地5.7公顷,其中的公共庭院面积为0.33公顷,位于居住小区的东北角,是小区内的核心开敞空间,也是居住日常活动的重要场所。 该小区绿化覆盖率为10%,容积率为2.07,虽然建设年代久远,但是其中的建筑组合方式以及小区的生态绿化环境都比较好:建筑排布有秩序同时又富于变化,宅前绿地也种植了草坪和高大树木。以我们主要调研的公共庭院为例,庭院四周有建筑围合,其中南,北,东三面是檐墙面对庭院,西面则为建筑山墙面对,由于庭院在小区的东北角,因此小区中的居民可以从庭院西面进入庭院。同时庭院北面正对小区的主要出入口之一,为小区提供了一个从开敞向半私密再向私密的过渡空间。 该公共庭院的地面主要为硬质铺地为主,四周边缘种植有一圈低矮的灌木,内部的绿化以高大的树木为主,种植较为密集。同时在部分树木周围设置了木质座椅,供人们休憩乘凉。还有部分石质的座椅,供人们日常的娱乐活动和交流。总体来看,该庭院的各种设施比较宜人,是人们在居住小区内活动的理想场所。 三调研内容及主要问题 1 绿地的功能与主要服务对象 绿地为居住小区内居民活动的重要户外活动场所,也为小区提供了宜人的自然环境。该公共庭院中种植的树木较多,对调节居住小区内的小气候有很好的作用,在炎热干燥的夏季,浓密的树木为居民带来了凉爽和湿润的舒适环境,与外部燥热的气候形成鲜明的对比;密集种植的树木也起到净化空气,降低噪声的作用,阻隔居住小区外部对内部产生的干扰和不良影响。因此这个庭院受到了居民们欢迎和好评。 该公共庭院主要为居住区的居民使用,同时由于该小区靠近天津大学学生生活的区域,因此有时也为学校内的学生使用。但与校园内热闹的景象不同,这片庭院提供了一个静谧的空间,保证了小区内居民的正常生活不受到打扰同时又不至于过于凄凉偏僻。 2 植被的分布情况 庭院内的绿化植物以高大乔木为主,其余只在四周种植了约半米宽的绿带,其中以草地为主,间或种植了一些低矮的灌木。而树木的种是很密集的,从谷歌卫星地图上我们可以看出这里几乎已经全部被绿色所覆盖。沿东西向走在庭院中,每隔几步就可以看到成行排列的树木。树木分布比较均匀,南北基本成行,但是每一列没有对齐。密集的树木形成了很好的光影效果,和舒适的环境。在现在的大多数居住小区中这是很少见的。然而,尽管庭院内的树木较多,但是草地和其他植物过少显得庭院中的绿化比较单调,空间层次也比较单一。 同时在庭院的东南角还有一处以假山石的堆叠为主的圆形花坛, 图2—1天大六村绿地鸟瞰图 图2—2 天大六村绿地卫星地图 图3—1公共庭院是居民日 常活动的重要场所 图3—2 庭院周围的低矮灌木

景观生态学的基本理论和原理

景观生态学的基本理论 一、耗散结构理论 1. 耗散结构理论概述 ?一个远离平衡态的非线性的开放系统(不管是物理的、化学的、生物的乃至社会的、经济的系统),通过不断地与外界 交换物质和能量,在系统内部某个变量的变化达到一定的阈值时,通过涨落,系统可能发生突变,由原来的混沌无序状态转变为一种在时间上、空间上或功能上的有序状态。 ?由于这种在远离平衡的非线性区形成的有序结构,以能量的耗散来维持自身的稳定性,故称为“耗散结构”(dissipative structure) 。 ?耗散结构:位于远离平衡态的复杂系统,在外界能量流或物质流的维持下,通过自组织形成一种新的有序结构。 2. 耗散结构理论的意义 ?耗散结构理论认为:生态系统属于耗散结构系统,在于: 1). 生态系统是开放系统; 2). 所有生态系统都远离热力学平衡态; 3). 生态系统中普遍存在着非线性动力学过程。 二、等级理论(hierarchy theory ) 等级理论是关于复杂系统结构、功能和动态的系统理论。 通常,等级是一个由若干个单元组成的有序系统,而复杂性常具有等级形式。一个复杂系统由相互关联的亚系统组成,亚系统又由各自的亚系统组成,往下类推直到最低层次。 所以,等级系统中的每一层次都由不同的亚系统或整体元组成,每一级组成单元相对于低层次表现出整体特性,而对高层次则表现出从属性或制约性。 基于等级理论,复杂系统可视为由具有离散性等级层次组成的等级系统。 解析:高等级层次上的生态过程(如全球植被变化)呈现大尺度、低频率和慢速;而低等级层次的生态过程(如局地植物群落物种组成变化)为小尺度、高频率和快速。 不同等级层次间相互作用,高层次对低层次的制约作用在模型中可表达为常数,而低层次提供机制和功能,其信息常以平均值的形式来表达。 等级系统结构:分垂直和水平两种。前者指等级系统层次数目、特征及其相互作用关系,后者指同一层次上亚系统的数目、特征和相互作用关系。 层次和整体单元的边界称为界面。界面对能流、物流和信息流具过滤功能。界面是系统组成成分相互作用差异最大的地方。 三、空间异质性与景观格局 异质性——用来描述系统和系统属性在时空属性的动态变化。其中,系统和系统属性在时间维变化即为动态变化,而生态学的异质性通常是指空间异质性。 空间异质性(spatial heterogeneity):指生态学过程和格局在空间上分布上的不均匀性和复杂性。 1. 景观异质性的意义 定义:景观异质性是景观尺度上景观要素组成和空间结构上的变异性和复杂性。 意义:决定景观的整体生产力、承载力、抗干扰能力、恢复力和景观生物多样性。 2. 景观稳定性 景观是由异质的景观要素以一定方式组合构成的系统,景观要素间通过物流、能流、信息流和交换保持着密切的联系,影响景观要素的相互作用,制约着景观的整体功能。 景观的空间异质性可提高景观对干扰的扩散阻力,缓解某些灾害性干扰对景观稳定性的威胁。 3. 景观格局

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理论与方法发展历程

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理论与方法发展历程? [ 来源 ] 《蓝天园林》第1期总第40期 [ 作者 ] 华中科技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李景奇胡云 摘要:在国内外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研究的基础上,对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的概念、发展历程、存在的问题以及近年来涌现的绿地系统规划新思想进行了归纳总结。同时就我国城市绿地系统规划提出了基于景观生态安全格局的新思想,这对中国城市环境与区域的生态安全和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文章的最后对未来的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的发展趋势做出了展望。 关键词:城市绿地系统规划;城市绿地;规划思想;理论与方法;历程 Abstract:Inthe domestic and foreign cities green system plan research foundation, to the cit ygreen system plan concept, the development co urse, theexistence question as well as the recent years emerged green the systemto plan the new thought to carry on the induction summar y.Meanwhile proposed on our countrycity green sys tem plan based on thelandscape ecology security patternnew thought, this is safe and the sus

tainabledevelopment to the China urban environm entand the region ecology has the vital significance. The article finally hasmade theforecastto the future city green system plan d evelopmenttendency. Key words:Urbangreen space system planning;Urban green space;Thought of planning;Theoryand metho d;Course 20世纪是地球环境急剧恶化的世纪,我们居住的地球,正在经受绿色空间不断消失的危害。而人类要设法走出目前所面临的严重生态危机,就必须重建地球上已经被破坏的生态基础,由征服、掠夺自然转为保护、建设自然,谋求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的共生关系。其中,有着“城市绿肺”美称的城市绿地便担当起了举足轻重的作用。通过对绿地系统的合理规划,可以达到改善城市环境的目的。因此,在城市建设和改造过程中,如何对绿地系统进行合理规划,使绿地系统产生最大的效益,实现人们生活与环境的和谐,是目前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道难题。 1 概念解析 1.1城市绿地

城市园林绿地规划资料及答案

一:识记题 1、在城市用地实用性的评定过程中,通常办法是将用地按优劣条件分成的种类为3种。 2、油松不具有防火性。 3、乔木与有窗建筑物外墙的最小间距为3.0 m。 4、树带式种植带的宽度一般不小于1.5 m。 5、在城市用地中按照土地的使用性质进行分类,农业生产用地不属于城市用地。 6、适合于在儿童公园栽植的植物是南天竺、樟树、桂花等等。 7、“田园城市”的提出者是19世纪末英国社会活动家霍华德。 8、城市总体规划的期限一般为20年。 9、在城市单项建设用地中,道路广场用地一般控制在每人8-15m2。 10、在当前环境污染严重的情况下,保护环境的途径不包括充分进行宣传保护。 11、分车带在高速干道上的分车带不应该种植乔木,分车带以种植草皮为优。 12、城市劳动人口不是风景区中的人口构成。 13、农、林、牧、渔、水利业属于城市产业类型中的第一产业。 14、在城市单项建设用地中,工业用地一般控制在每人10-25m2。 15、将人口规模进行分类,特大城市的城市人口数为100万以上。 16、选择耐旱植物不是工厂企业园林绿化植物的选择的基本原则。 17、城市园林绿地布局,要保持城市生态系统平衡,经济发达不是其基本要求。 18、城市园林绿化的树种选择原则不包括名贵树种。 19、有利于创造人文环境-社会价值不是工厂绿化意义主要表现。 20、我国城市规划有关标准规定,红线宽度小于40m的道路,绿地率不得小于20﹪。 21、城市绿地类型中,不参与城市建设用地平衡的是居住区绿地。 22、在行道树树种的选择中,当苗木刚出圃时,一般合适胸径为12-15cm。 23、在城市单项建设用地中,绿地一般控制在每人不得小于9m2。 24、风景游览绿地不参与建成区的用地平衡的绿地。 25、我国城市绿地系统,在形式上不包括点状绿地布局。 26、桃树不是抗SO2的树种。 27、将人口规模进行分类,大城市的城市人口数为:50万~100万。 28、在公路绿化中,交叉处应留出足够的视距,在遇到桥梁、涵洞等构筑物时,不得种树的距离是5m。 29、在居住区组成中,居住区建筑用地一般占居住区总用地的50%。 30、在城市单项建设用地中,居住用地一般控制在每人18-28m2。 31、我国城市规划有关标准规定,园林景观路绿地率不得小于40﹪。 32、在人的心理感受方面,对城市印象影响最大的因素,大致包括以下5个部分。即:道路、边界、中心、区域和标志物。

我国城市绿地景观规划设计的现状

我国城市绿地景观规划设计的现状 在城市景观建设发展过程中,由于建设时间的差异、建设主体的意愿、建设材料和建设技术的发展,使我国的城市景观绿地建设呈现了"景观破碎、缺乏整合"的现象。无论是新城区开发,还是老城区改造,景观绿地建设总是会暴露一些问题。 1 城市景观绿地结构单一,层次性不够。很多的绿地建设只是通过单纯的种植花草树木来完成景观建设,造成景观的生态性和观赏性很差,往往是达不到提高人们生活质量的作用。而且景观绿地的层次性不高,绿地景观建设不仅要面向不同年龄、不同身份的人,同时也不能为了突出个别城市景观而忽视更加有益于人们生活的街头小块绿地等。 2 城市绿地景观缺乏生态性、自然性的规划设计。自然美的事物才具有真实的感情色彩,也更能够使人的感情产生共鸣。但是在现代的城市景观绿化规划设计中,人造的景观往往占多数,缺乏人性化的考虑,很难与周围的自然景观融为一体,形成一个有机的生态系统,使身在其中的人们有情感的触发。 3 城市景观绿地缺乏生态经济效益。景观绿地规划设计要贯穿于整个城市建设的过程中,但是往往是在人与自然的关系被严重破坏后,才认识到景观系统的重要性,这时人们就会希望通过绿化建设来弥补这种自然的缺陷。这种事后补救的办法不仅破坏了自然景观,需

要很长时间来恢复场地的生态活力,而且也消耗了时间和精力。同时绿地景观应该具有一定的经济效益,近几年来流行的"草坪热",不仅造成事后管理的难度,而且草坪的持续时间短,可能要经常更换,也增加了经济负担。 4 城市景观绿地与历史文脉脱节。良好的城市绿地景观有助于塑造城市形象,体现城市的历史发展和文化特色。但是在现代的城市建设发展中,为了盲目的适应现代化的发展,一些具有历史特色的景观被摧毁,传统的文脉、自然的景观给野蛮的手法打乱。这些代表中国历史文化进程的宝物在机器的轰鸣下被掩埋。 5 城市景观绿地缺乏地方性色彩。"橘生淮南则为橘,橘生淮北则为枳",这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地方特性对于事物的影响。每座城市都有适于其地域性的景观建设,但是在很多情况下,为了景观的观赏性,例如强行把只适合南方气候的植物移栽到北方,这样做不仅浪费了资金,而且植物的观赏性和可实用性肯定也大大折扣。 所以从目前来看,我国的城市景观绿地建设的情况不容乐观,这些不顾自身文化和人们意愿的行为还在不断发生。城市的景观绿地建设面对着极其严峻的考验。究其原因,则主要是:形式主义。现实社会中,形式主义设计随处可见,不顾人们的根本需求,缺乏对自身文化的重视;设计定位出错,经常是在自然绿地景观被人为破坏后,却希望用景观绿地规划设计来弥补景观绿地的不足;后期管理不足,良好的景观绿地规划设计还需要妥善的后期管理。

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理论与方法发展历程..

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理论与方法发展历程 [ 来源 ] 《蓝天园林》第1期总第40期[ 作者 ] 华中科技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李景奇胡云 摘要:在国内外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研究的基础上,对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的概念、发展历程、存在的问题以及近年来涌现的绿地系统规划新思想进行了归纳总结。同时就我国城市绿地系统规划提出了基于景观生态安全格局的新思想,这对中国城市环境与区域的生态安全和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文章的最后对未来的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的发展趋势做出了展望。 关键词:城市绿地系统规划;城市绿地;规划思想;理论与方法;历程 Abstract:In the domestic and foreign cities green system plan research foundation, to the city green system plan concept, the development course, the existence question as well as the recent years emerged green the system to plan the new thought to carry on the induction summary. Meanwhile proposed on our country city green system plan based on the landscape ecology security pattern new thought, this is safe and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to the China urban environment and the region

道路及防护绿地规划设计

?知识重点: ?1.重点掌握城市道路绿地的断面布置形式,深入了解道路绿地的内容。 ?2.掌握道路绿地个部分的设计要求,各类防护绿地的绿化要求; 城市道路是城市的骨架,道路绿化则是城市绿地的网络基础。因此,道路绿化是城市园林绿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以线状或网状的形式广泛地分布于城市之中,联系着城市中分散的“点”和“面”的绿地,从而组成完整的城市园林绿地系统,达到调节街道附近地区的温度、湿度、减低风速,改善街道的小气候,美化城市、方便交通等多方面的作用。 第一节道路绿地的规划设计 一、道路绿地的断面布置形式 道路绿地的布置形式取决于城市道路的断面形式,我国现有城市中道路可分为 一板式、两板式、三板式等,道路绿地相应地出现了一板两带式、两板三带式、 三板四带式、四板五带式等断面形式。 (一)一板二带式-----1条车行道,2条绿带 这是一种最常见的绿化形式,中间是车行道,在车行道两侧的人行道上种植行道树。在绝大多数城市均选用此种道路模式。一般次干道、支线道路在10——40米宽的尺寸下,都采用一板两带式,道路横向距离近、障碍少,及经济又实用,管理也便利。 1、优点:简单整齐,占地少,结构简单比较经济,管理方便。 2、缺点:车行道过宽时行道树的遮荫效果较差;同时,机动车辆与非机动车辆混合行驶,不利于组织交通,易出车祸。

(二)二板三带式———道路在中间一条绿带隔离下分成单向行驶的2条车行道和两条行道树。一般城市主、次干道在40米以上尺寸,为了分离不同车辆混流、车流,提高交通效率,均采用此种模式。 二板三带式 1、优点:此种形式对城市面貌有较好的效果,同时车辆分为上、下行,减少了行车事故发生。 2、缺点:由于不同车辆,不能分开行驶,还不能完全解决互相干扰的矛盾。这种形式多用于高速公路和入城道路。 (三)三板四带式———用两条分隔带把车行道分成3块,中间为机动车道、两侧为非机动车道,连同车道两侧的行道树共为4条绿带,故称为三板四带式 优缺点:用地面积较大,但组织交通方便、安全,解决了机动车和非机动车混合行驶的矛盾,尤其在非机动车辆多的情况下是较适合的。 (四)四板五带式—利用3条分隔带将车道分成4条

《城市园林绿地规划》(教案设计)

城市园林绿地规划教案 教学单位:美术学院 任课教师:

该课程属于专业必修课,总课时36学时, 2学分。 绪言 城市园林绿地系统规划(urban green space system planning),就是对各种城市绿地进行定性、定位、定量的统筹安排,形成具有合理结构的绿色空间系统,以实现绿地所具有的生态保护、游憩休闲和社会文化等功能的活动。(在城市用地围,根据各种不同功能用途的园林绿地,合理地来布置,使园林绿地能够改善城市小气候条件,改善人民的生产、生活环境条件、并创造出清洁、卫生、美丽的城市。) 园林绿地还具有容丰富的设施、高度的思想性及艺术性,并与城市各组成部分,组成完美的有机整体。在另一方面城市园林绿地系统规划又是指导城市园林绿地详细规划和建设管理的依据。 城市园林绿地系统规划的任务: 1、确定城市园林绿地系统规划的原则; 2、选择和合理布局城市各项园林绿地,确定其位置、性质、围、面积; 3、根据国民经济计划、生产和生活水平及城市发展规模,研究城市园林绿地建设的发展速度与水平,拟定城市绿地的各项指标; 4、提出城市园林绿地系统的调整、充实,改造、提高的意见,提出园林绿地分期建设及重要修建项目的实施计划,以及划出需要控制和保留的绿地; 5、编制城市园林绿地系统的图纸和文件; 6、对于重点的大型的公园绿地,还需提出示意图和规划方案,根据实际情况,应提出重点园林绿地的设计任务书,容包括绿地的性质,位置、周围环境、服务对象、估计游人量布局形式、艺术风格、主要设施的项目与规模、完成建设年限、建设的投资估算等。作为园林绿地详细规划的依据。 城市园林绿地系统规划工作主要由城市规划部门和园林部门以及其他有关部门的工程技术人员共同协作完成。 第一章城市园林绿地的分类及其用地选择 一、教学目的: 1、掌握城市园林绿地的分类;

城市绿地规划设计原理 三山五园

三山五园绿道调研 一、三山五园整体概况 “三山五园”是位于北京西郊一带皇家行宫苑囿的总称。三山是指万寿山、香山和玉泉山。三座山上分别建有颐和园、静宜园、静明园,此外还有附近的畅春园和圆明园,统称五园。三山五园绿道位于郊野休闲环西北部区段,以三山五园皇家园林为依托,途经八大处、北坞公园、玉东公园、丹青圃公园、海淀公园、北京植物园、昆玉河等,与颐和园、北京植物园、香山公园、西山森林公园等景点相联系,绿道起点是海淀公园,随后到达颐和园、香泉环岛、香山、晋元桥、昆玉河,最后回到海淀公园。“十一”后,近40公里的“三山五园”健康绿道将建成开放。该绿道将串联香山、圆明园等“三山五园”,市民在其间可散步、跑步和骑行。 “三山五园”健康绿道全长38.86公里,此次调研,选取海淀公园附近路段。如下图,此处绿道主要为共享塑胶绿道。 二、三山五园基本情况 三山五园绿道是将北京海淀区的几个散落的历史文化景点相互串联,成为一个整体的三山五园景观系统,便于人们游览与调研考察。经查阅资料,据介绍,“三山五园”健康绿道全长38.86公里,串联万寿山、香山、玉泉山、清漪园(颐和园)、静宜园、静明园、畅春园和圆明园等“三山五园”,途经八大处、北坞公园、玉东公园、丹青圃公园、海淀公园、北京植物园、昆玉河等。市民可在绿道内健走、骑行,在休憩中心喝茶、聊天,并可在沿途的游客服务中心寻求帮助。

园林绿化部门相关负责人介绍,健康绿道宽约3米,两侧最少有十几米的景观带,在现有基础上,增加乔木、花灌木及在四季都成景观的树木、地被植物。绿道原则上,3公里至5公里设置一处驿站,15公里左右设一个游客服务中心,为游客提供服务。另外,海淀区园林绿化局正在与自行车租赁公司洽谈,引进自行车租赁业务。 健康绿道是指沿着河滨、溪谷、山脊线等自然走廊,或是沿着具有休憩功能的景观道路、绿地以及具有文化特征的场所等建立的线型绿色开敞空间,人们可以健身和骑行。今年,本市正式启动健康绿道的建设。重点启动了二环路滨水绿道、海淀三山五园绿道、丰台园博绿道、温榆河滨水绿道、东郊森林公园绿道、延庆妫河绿道等示范工程建设,规划建设绿道总长度达200余公里。 三、三山五园整体分析 三山五园绿道在城市绿道功能上属于郊野休闲环绿道体系,主要分布于一道绿隔(按照“分散集团式”的城市布局,需要用绿化隔离带将北京市中心、边缘集团、郊区城市卫星镇区分开来,绿化隔离地区由此产生。第一道是在城市中心区和10个边缘集团之间以及各边缘集团之间用成片的大绿带进行隔离)。 处于永定河生态走廊,其本身的实际功能即人为功能旨在让人们在绿道上进行健康运动即健康绿道,为骑车者和步行者设计的游览慢行系统,机动车不得入内行驶,绿道周边种植绿色植物,隔绝空气污染于此绿道之外。由于绿道兼备普通步行者和骑车者的使用需求,为综合绿道,其宽度在3-5米之间(自行车道宽度不应超过2米),并且使用了环保的软性铺装材料。 绿道两侧所种植物错落有致,多采用乡土植物,如:银杏、旱柳、国槐、七叶树、栾树等,植物在不同的季节下会呈现各色景观。根据健康绿道的绿化景观控制原则,在布置绿化景观时要考虑到其绿化的延展性,同时也要考虑到步行者、骑行者的遮荫需求与视觉美化效果,营造游览景观的乐趣性。 调研地点处于红色共享塑胶步行者与骑行者共享绿道内,因此绿道内设有自

景观生态学-研究内容与基本原理

景观生态学Landscape ecology 二、景观生态学的研究内容与基本原理 (一)研究内容 景观生态学是研究景观的结构功能和变化及景观的规划管理。 景观结构: 指的是不同景观要素之间的空间关系(各种生态系统的性状、大小、数目、种类和构图与能量、物质和物种分配的关系) 景观功能: 指的是多种景观要素之间的相互作用,即不同生态系统之间的能流、物质流和物种流。 景观变化: 指的是景观在结构和功能上随时间的变化。 景观管理: 是将景观生态学的基本理论,应用于生产实践。主要内容是通过综合分析景观特征,提出景观利用管理最优化方案。包括下述内容: ①景观生态分类;②景观生态评价;③景观生态规划设计;④景观生态规划设计的实施。 (二)景观生态学的理论基础与基本原理 景观生态学的理论基础是整体论(holism)和系统理论(system theory)。 整体论是1926年由Smuts提出的哲学思想,这一思想说明,客观现实是由一系列的处于不同等级系列的整体所组成,每一整体都是一个系统,即处于一个相对稳定态中的相互关系集合。稳定态的维持机制称之为内稳定性,它是靠一系列正反馈和负反馈因素使系统处于两种动态平衡之中。

所以从根本上说,景观生态学研究的就是内稳态的机制,也就是研究地表所有作用因素之间的相互关系如何,它们又是如何造成水平和垂直的异质性的。 关于垂直异质性问题,由于欧洲学者对景观和景观生态学的理解,与R.Forman和M.Godron的定义有所区别,比如荷兰学者I.S.Zonneveld指出,应将景观视为一个生态系统,而又认为生态系统的概念不包括范围大小。景观是在地球表面由所有作用因素形成的开放系统。这些因素组成三维现象。水平方面表现在互相联系的要素的水平格局上,垂直方面表现在存在着相互作用的很多“层”上。景观的每一层成为一门科学的研究对象(如地质学、土壤学、植被学等),而独有景观生态学则将全部土地属性形成的垂直异质性作为一个整体来研究。这是景观生态学最基本的特点。可见,整体范围内的垂直和水平异质性是景观生态学的研究对象。 Forman & Godron (1986)提出下列七个景观生态学原理: (一)景观结构和功能原理(landscapestructureand functionprinciple): 在景观尺度上,每一独立的生态系统(或景观生态元素)可看作是一宽广的斑块,狭窄的廊道或基质。生态学对象在景观生态元素间是异质分布的。景观生态元素的大小,形状,数目,类型和结构是反覆变化的,其空间分布由景观结构所决定。 (二)生物多样性原理(biodiversity principle): 景观异质性程度高,造成斑块及其内部环境的物种减少,同时也增加了边缘物种的丰度。 (三)物种流动原理(speciesflowprinciple): 景观结构和物种流动是反馈环中的链环。在自然或人类干扰形成的景观生态元素中,当干扰区有利于外来种传播时,会造成敏感物种分布的的减少。 (四)养分再分配原理(nutrientredistributionprinciple):

城市绿地规划题库

一、名词解释: 1.城市规划指预测城市的发展并管理各项资源以适应其发展的具体方法或过程,以指导已建环境的设计与开发。 2.《周礼·考工记》订立一套严格的城邑规划建设制度,即所谓“营国制度”。奠定了中国古代的都城以“前朝后寝”为主体的规划体系的基础。或 中国从周代开始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地建设城市。大约成书于战国之际的《周礼·考工记》记述了关于周代王城建设的空间布局:“匠人营国,方九里,旁三门。国中九经九纬,经涂九轨。左祖右社,面朝后市。市朝一夫。” 3.雅典宪章以区域规划来代替单独的、孤立的城市规划;城市规划的目的是解决居住、工作、游憩与交通四大功能活动的正常进行。有历史价值的古建筑均应妥为保存,不可加以破坏。 4.田园城市建设一种兼有城市和乡村优点的理想城市“城乡磁体” Town-Country Magnet—城乡结合体。方案:城市由一系列同心圆组成,可分为市中心、居住区、工业仓储地带以及铁路地带。有六条放射大道。 5.安全视距从发觉对方汽车立即刹车而能够停车的距离称之为安全视距或停车视距,这个视距主要与车速有关。 6.容积率又称建筑面积毛密度,是指一个小区的总建筑面积与用地面积的比率。是衡量建设用地使用强度的一项重要指标。 容积率=地上总建筑面积÷规划用地面积 对于发展商来说,容积率决定地价成本在房屋中占的比例,而对于住户来说,容积率直接涉及到居住的舒适度。容积率越低,居民的舒适度越高,反之则舒适度越低。一个良好的居住小区,高层住宅容积率应不超过5,多层住宅应不超过2,绿地率应不低于30%。 7.绿量 8.道路红线在城市规划图纸上划分出的建筑用地与道路用地的界线,常以红色线条表示,故称道路红线。道路红线是街面或建筑范围的法定分界线,是线路划分的重要依据。城市道路(含居住区级道路)用地的规划控制线。 9. 城市绿地系统 10. 《建筑十书》奠定欧洲建筑科学的基本体系;系统总结了希腊和早期罗马建筑的实践经验;全面建立了城市规划和建筑设计的基本原理以及各类建筑物的设计原理。提出“持久、实用、美观(firmitas, utilitas, venustas)” ;

浅谈城市街头绿地景观设计(1)

文章编号:1009-6825(2008 29-0347-02 浅谈城市街头绿地景观设计 李晓琼 摘要:在引入城市街头绿地概念的基础上, 分析了其设计结构与形态理论, 阐述了城市街头绿地景观设计的原则, 得出城市街头绿地景观设计不仅是物质空间的形态, 还应包括心理环境、文化环境、生态环境的结论。关键词:城市街头绿地, 景观 设计, 设计原则, 心理特征中图分类号:T U 985 目前, 由于我国城市化进程快速发展, 城市建筑日趋密集, 城市环境问题也日益突出。城市街头绿地为了缓解城市远离自然给人们带来的压力, 体现人类与自然和谐, 体现现代人的价值观、审美观和趣味性, 保护和改善已有的城市生态环境格局应运而生。因此, 城市街头绿地不仅是人类与自然进行物质、能量和信息交流的重要场所, 也是城市形象的重要表现之处。 文献标识码:A 效果, 从而达到美化市容市貌的目的, 同时给人们带来心理和视觉上的美感。 人们同样还具有不喜欢雷同及追求就近布置的心理。但是, 随着城市中主要构筑物建筑地方风格的削弱, 各城市面貌越来越趋于同一, 显得千篇一律, 缺乏自身的特色, 所以生活在城市里的人们越发挑剔与追求这些街头绿地的特色。 另外, 我们还可以发现结合街头绿地使用功能, 以不同地域乡土植物为骨干树种, 根据不同的环境因子组成多种结构的植物群落, 结合城市总体布局结构形成不同结构形式的城市街头绿地, 从而可以形成不同地域的城市特色。至于就近布置的心理, 主要是人们为了追求使用的便利。街头绿地可以做到点多面广, 均匀布局, 有合理的服务半径, 开敞式、全天候接待, 真正满足人们对公共绿地的就近、随意及经常性的要求。

景观生态学

中国景观生态学的发展 景观生态学研究在中国起步较晚,20世纪80年代初才开始介绍景观生态学概念、理论与方法。1981年黄锡畴和刘安国在《地理科学》上分别发表的《德意志联邦共和国生态环境现状及保护》和《捷克斯洛伐克的景观生态研究》两篇文章,是我国正式刊物上首次介绍景观生态学的文献。1984年黄锡畴在《地理学报》上发表了《长白山高山苔原的景观生态分析》,这是我国景观生态学方面的第一篇研究报告。林超、董雅文、张雪峰、傅伯杰(1983)以及陈昌笃(1985、1986)、景贵和(1986)、李哈滨和伍业钢、金维根、肖笃宁(1988)等人的专题介绍及学术思想都为景观生态学在中国的建立起到了开拓奠基的作用。 景观生态学传入我国后,立即在国内掀起了研究热潮,1989年10月在沈阳召开的中国首届景观生态学术讨论会是我国景观生态学发展中的一个里程碑。20世纪90年代以后,我国景观生态学研究更加蓬勃发展。1992年中国生态学会景观生态专业委员会成立。1996年和1999年分别在北京、昆明召开了第二、第三界全国景观生态学研讨会,并于1998年在沈阳举办了亚洲及太平洋地区景观生态学国际研讨会。 肖笃宁等1990年发表的《沈阳西郊景观结构变化的研究》开创了我国景观生态学应用研究的先河。1996年5月在北京召开了第二届全国景观生态学术讨论会,提交会议的论文有70余篇,大会发言11人,并就景观生态学与生物多样性保护、景观生态学与农业及生态环境问题、景观生态学与城市旅游等议题进行了热烈的讨论和交流。会议认为我国的景观生态研究应在深化理论研究的基础上进一步拓展应用领域,如土地利用和管理、自然保护区建设、城市与园林规划、旅游与风景区建设等。我国学者倡导景观生态学的建设,在《景观生态学理论、方法及应用》(1991)论文集中得到充分的体现。1988年,中国科学院沈阳应用生态研究所成立专门的景观生态学研究室,1989年北京大学城市与环境系设立景观生态研究室等,都对景观生态学在中国的发展起到了推动作用。1988年以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了逐年增多的景观生态学研究项目,国内学术刊物上发表的文章内容涉及城市与城郊景观、农业景观、森林景观、湿地景观、生态过渡带景观变化等,以景观格局、景观动态的研究居多。 20多年来,我国的景观生态学研究不仅发展迅速,也卓有成效,十分引人注目,并逐步走向符合我国国情的景观生态学。但是,与国外相比较,我国的景观生态学研究到本世纪初还有着较大的差距。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1)研究基础薄弱,技术手段相对落后;(2)研究方法单调、不完善,尚未建立我国的景观生态学理论体系;(3)研究专题过于集中,缺乏尺度的连续性;(4)研究深度和广度不够;(5)人才培养力度不够,尚未形成一定规模的景观生态学研究队伍。 上述问题说明我国的景观生态学还比较年轻,许多工作需要共同努力来加以解决和逐步完善,同时也充分说明我国的景观生态学是一个充满希望、富于挑战的研究领域。 我国景观生态学研究进展 景观生态学(Landscape Ecology)是一门新兴的、正在深入开拓和迅速发展的交叉学科。作为一门学科,景观生态学是20世纪60年代在欧洲形成的,20世纪80年代初,景观生态学在北美得到迅速发展,引起了越来越多学者的重视并广泛于各个领域。我国的景观生态学研究起步较晚,但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发展也很快,从事景观生态学研究的人越来越多,取得了较大的成绩。因此,有必要对我国景观生态学的研究状况进行总结和分析,并根据国际景观生态学研究的最新动态,展望我国景观生态学的发展。 景观生态学的概念与内涵 景观生态学的概念是德国地植物学家Troll1939年利用航空像片研究东非土地利用时提出来的,用来表示对支配一个区域单位的—生物综合体的相互关系的分析。Vink(1983)则强

浅谈城市绿地景观系统规划

浅谈城市绿地景观系统规划 咸宁市城市规划设计院樊佳 随着近年来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环境问题日趋严重, 城市绿地景观系统规划日益受到重视。 城市绿地景观系统是城市用地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以人工生态系统为主构成的景观,是由斑块、廊道、边界构成了一个完整的城市景观空间格局,它主要包括植被、水体、土壤等基本要素,是城市开放空间,也是城市系统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 城市绿地景观系统的功能:主要有生态功能,景观功能。生态功能是首要功能,起着净化城市空气、改善城市气候、增强城市防灾功能、降低城市噪声等作用,对于维持城市生态系统的平衡至关重要。随着我国现代工业及城市化的快速发展,城市人口密度的增加,企业及汽车数量的不断增多,城市环境日益严峻,为改善城市环境,创造宜居的城市空间,需要不断加大城市绿地景观系统的规划,提高城市绿地景观系统的比例,以改善城市生态环境。景观功能是在生态功能基础上对城市环境的改造,是为创造宜居环境而作的设计。 城市绿地景观系统规划主要是针对城市中斑块、廊道、边界的设计,具体来说就是针对城市中点状的绿地公园、湖泊、广场和线状的绿地廊道、河流以及城市外围边界的农林用地的规划。它是以景观生态学为主要理论基础,通过规划手段对城市绿地及其物种、城市河流

水系、城市湿地在类型、规模、空间、时间等方面所进行的系统化配置及相关安排。城市绿地景观系统规划具有以下两种形式:第一种属城市总体规划的组成部分,是城市总体规划阶段的多个专业规划之一。该规划主要涉及总体规划层次,其任务是调查与评价城市发展的自然条件,参与研究城市的发展规模和布局结构,研究、协调城市绿地、河流水系与其他各项建设用地的关系,确定和部署城市绿地、河流水系,处理远期发展与近期建设的关系,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 第二种属“专项规划”,它是为城市总体规划的具体实施、绿化景观建设的规划管理而另行独立编制的规划。该“专项规划”的特征是涉及区域、总体、详规多个规划层次,其主要任务是以区域规划、城市总体规划为依据,深入调查和确定城市绿化景观各项发展指标,详细部署各类城市绿地、河流水系、湿地公园的发展,确定城市绿化树种、容量、特色、功能、设施,城市河流、湖泊、防洪渠道、湿地公园等城市绿地景观发展的具体内容,部署大环境绿化景观,对近期重点项目进行规划深化或直接安排,保障城市绿化景观与大环境绿化景观的协调发展。 由于城市绿地景观体系规划目标在于按照城市发展的内在需要, 以城市总体规划为基础,在以人为本、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思想基础上进行绿地景观规划,达到城市绿地景观系统的生态、游憩、景观功能的统一,因此景观生态规划的基本规划原则可以得到很好的借鉴。具体原则有以下几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