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洱茶 茶文化 茶马古道概览
普洱茶马古道

普洱茶马古道在中国历史上,有一条神秘的古道,其源头在思茅,她向南延伸到东南亚和南亚;向北直达昆明,入昆后可快马直上北京;往西蜿蜓直上青高藏原。
她具有悠悠1800年的历史沧桑……古道沿途高山逶迤,峡谷纵横,风光旖旎,气候多变,民风古朴,令人惊叹她曾经见证过普洱茶贸易的盛衰,她是博大精深的普洱茶文化的重要载体。
她,就是著名的茶马古道……茶马古道的源头思茅、宁洱是中国西南边疆少数民族聚居地,普洱茶的原产地和集散中心。
普洱茶和其他产品交换流通以马帮为主要驮运工具,是民间国际贸易、茶文化交流的通道。
古道由思茅为始发点,经景东、大理、丽江、中甸等进入西藏,沿途为人烟稀少的高山深谷,原始森林,险绝的雪山,缺氧高原,炎热的澜沧江、李仙江、元江、金沙江河谷,哀牢山、无量山、梅里雪山,海拔从普洱茶的产区千余米到4千多米。
古道莽莽苍苍,悠悠漫漫,让世人深深感受到开道者的艰辛与无畏。
思茅、宁洱等地的麻栗坡、那柯里、茶庵塘茶马古道遗址,现今仍保留着1030公里。
石头、石条、石板经历了数百年风雨,现在石板上都长满了青苔、杂草等。
茶马古道踩滑的石板上还保留着几厘米深的马蹄印,这就是历史的见证。
茶马古道,是双向物资交流通道,马帮将普洱茶驮运到国内外后,又将那里的工业品、土特产品驮运到云南普洱、思茅等地,互通有无,各得其利。
山间铃响马帮来,蹄嗒蹄嗒的马蹄声和清脆悦耳的钤铛声,使边远的山寨、寂静的山林充满了生机。
也让山里人充满了对外界的遐想。
古道马帮一般由20—50人至百人以上组成,每人都要随身携带刀、枪等工具,浩浩荡荡。
赶马人当中还要有人懂得沿途各少数民族语言、风俗和路线、天时地利、马帮宿营地点是否有草料等。
在茶马古道上,马帮连接起来长达3—5公里。
从一个山谷到另一个山谷,从一个村寨到另一个村寨,浩浩荡荡,甚为壮观。
五条茶马古道主要线路是:北道:思茅至昆明,途经15个驿站。
由于人马流量增大,道光三十六年(1850年),昆明至思茅的茶马古道由原来的土路改为石镶路,后来,此路延至六大茶山,这就是闻名中外的普洱茶马古道。
什么是茶马古道

什么是茶马古道茶马古道我相信很多人都有听说过,但是你有没有进一步了解过茶马古道呢?那么下面一起来看看店铺为大家精心推荐的什么是茶马古道,希望能够对您有所帮助。
茶马古道简介茶马古道是一条连接中国西南地区、西藏及南亚、东南亚,以马帮为主要交通工具,以普洱茶和马匹牲畜为主要贸易对象的民间国际古贸易通道。
它是目前世界上已知的地势最高最险的文明传播古道,全凭人力和牛马踩出,是中国西南民族经济文化交流的走廊,也是各民族融合的桥梁。
茶马古道加强了藏同西南地区、西南地区和中原地区的经济文化交流,为南亚、东南亚各国与中国的贸易往来打开了方便之门。
茶马古道之名因茶马互市而得,主要包括川滇古道、滇藏古道、川藏古道、滇缅印古道四个大方向,每个大方向还可以分出若干条路线。
云南大学中文系教授木霁弘是茶马古道最早的正式提出者之一。
他经过实地考察证实了其中七条路线的真实性。
这七条路线包括雪域古道、贡茶古道、买马古道、漓缅印古道、滇越古道、滇老东南亚古道、采茶古道。
雪域古道始于云南南部的产茶地大理、丽江迪庆,进西藏,进入印度、尼泊尔等国。
这条古道有两条岔道,一条由云南的德宏,保山,经怒江到西藏,与主道会合另一条由四川的雅安、巴塘、理塘,经西藏,西藏境内怒江岸边古道上行进的马帮与主道会合。
贡茶古道从云南南部经思茅、大理、丽江,到四川西晶,然后进入成都,再到内地各省及北京。
该道有两条岔路:一是从大理、楚雄到昆明、曲靖,再从胜景关进入贵州,经湖南进入中原地区;二是从云南曲靖、昭通进入四川宜宾,经水路或旱路到中原地区。
买马古道开拓于大理国时期,主要是采购马匹的通道,路线是由广西进入云南文山,经红河、昆明再到楚雄、大理。
滇缅印古道是史书中记载的最早的一条茶马古道,从四川西昌出发,经云南丽江、大理到保山,再由腾冲淡入缅甸,再进入印度,转口到红海沿岸。
这条古道的岔口兰坪、澜沧江,翻碧罗雪山,跨怒江,再翻高黎贡山进入缅甸,再到印度。
滇越古道是云南和越南之间的贸易通道,从云南昆明出发,经红河,由河口进入越南。
关于茶马古道的资料

关于茶马古道的资料
茶马古道是一条远古的商路,连接着中国西南地区和中国西藏地区以及南亚、中亚和
欧洲,是中国重要的文化遗产和历史遗迹,被誉为“东方的丝绸之路”。
茶马古道的起点是中国的四川省,经过云南省、贵州省、西藏自治区,最终连接印度、缅甸和中东地区。
它的主要贸易商品是茶叶和马匹。
茶叶在明清时期成为中国国内和国际
贸易的重要商品,而马匹在当时也是军事和经济上的主要需求。
茶马古道历史悠久,可以追溯到唐代。
由于唐朝皇帝派遣郭延贞将茶叶带到了西藏,
茶叶开始向西藏大量输出。
在于吉出塞之后,随着唐朝的灭亡和长期的战乱,茶马贸易逐
渐衰落,直到明清时期重新兴起。
明清时期,茶马古道被发扬光大。
随着明朝的兴起,成为国际贸易大国的中国开始向
全球输出大量的茶叶。
茶叶通过茶马古道被运往西藏和印度,随着茶叶和马匹的流通,茶
马古道成为了一个重要的商业中心。
在这个过程中,茶马古道逐渐形成了一条成熟的商业
路线,并且发展了许多组织和制度,例如茶马驿站和茶叶税。
茶马古道不仅是一条贸易路线,也是一个文化交流的平台。
在茶马古道上,来自不同
地区和族群的商人、驼夫和牧民互相贸易、交流文化,形成了一种独特的多元文化风貌。
例如,当时的藏传佛教通过茶马贸易传入印度,而茶马驿站则在文化和艺术方面开展了许
多交流。
茶马古道是中国的重要文化和历史遗产。
从经济和文化的角度来看,它对中国的发展
和文化多样性的促进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如今,茶马古道已成为一个重要的旅游景点,吸引着越来越多的游客前来游览、体验多彩的文化遗产。
茶马古道的资料

《茶马古道的资料》同学们,今天咱们来了解一下“茶马古道”。
你们知道吗?茶马古道是一条很古老很特别的路。
在很久很久以前,交通可没现在这么方便,人们想要把茶叶运到别的地方去卖,就得走这条道。
茶马古道很长很长,穿越了好多高山和大河。
走在这条路上,能看到美丽的风景。
有时候是高高的山峰,有时候是流淌的小溪。
而且,走在这条道上的人们可辛苦啦。
他们要背着重重的茶叶,一步一步地往前走。
有时候会遇到大风,有时候会遇到大雨,但是他们都没有放弃。
据说,在茶马古道上还发生过很多有趣的故事呢。
有一个商人,他带着好多茶叶出发,在路上遇到了强盗。
但是他很聪明,躲在了一个山洞里,最后成功逃脱了。
同学们,茶马古道是不是很神奇呀?《茶马古道的资料》同学们,“茶马古道”可是个很有意思的话题。
以前啊,人们特别喜欢喝茶,但是有些地方不产茶,所以就得把茶叶运过去。
这就有了茶马古道。
这条道可不简单,它弯弯曲曲的,有的地方很窄,只能一个人走过去。
沿途的风景很美,有茂密的森林,还有大片的草原。
在这条道上,马是很重要的交通工具。
马驮着茶叶,一步一步地走着。
赶马的人也很辛苦,他们风餐露宿,有时候晚上只能睡在野外。
我还听说过一个故事,有一个年轻的小伙子,第一次走茶马古道。
他在路上遇到了暴风雪,迷失了方向。
但是他没有害怕,靠着自己的经验和勇气,最终找到了正确的路。
同学们,是不是觉得茶马古道充满了神秘?《茶马古道的资料》同学们,今天咱们来聊聊“茶马古道”。
茶马古道是一条充满历史和故事的路。
在古代,它是连接不同地方的重要通道。
想象一下,一群人带着茶叶,牵着马,走在崎岖的山路上。
路的两边是陡峭的山峰,脚下是石头和泥土。
这条道上,人们不仅要面对艰难的路况,还要应对各种天气。
夏天可能会很热,冬天又会很冷。
有一次,一个队伍在途中遇到了山体滑坡,道路被堵住了。
大家一起努力,搬开石头,才继续前进。
茶马古道见证了人们的勇敢和坚持,也见证了不同地区的交流和融合。
同学们,了解了这些,是不是对茶马古道更感兴趣啦?。
云南茶马古道沿线“茶文化”旅游资源概述

现 中 国国家 邮 电部 于 1 9 9 7 年4 月8 1 3 发行《 茶》 邮票 一 套 四枚 , 其 中 第 一 枚 《 茶 树》 就是 澜沧邦 崴古 茶树 。具 有 代 表 性 的栽 培型 大 茶树 有 :勐 海 南 糯 山
栽 培 型 大 茶树 、澜 沧 景 迈栽 培 型 古 茶
文化 旅 游
云 南茶马古道沿线“ 茶 文化” 旅游 资源概述
文/ 贾红风 王跃 荣
摘
要: “ 茶” 是 云南 “ 茶 马 古道 ” 的重 要组 成 要 素 , 在长 期 的历 史发 展过 程 中 . 云南“ 茶 马古 道 ” 沿 线 民族 形 成 了独 特 的种 种茶 茶食 茶祭祀
茶、 制茶 、 食茶 、 敬茶 的习俗 , 具有研 究 和旅 游开 发 的价值 。 关 键词 : 茶 马古 道
和 金 沙江 、 澜沧 江 、 怒 江三江 流域 , 是 以 茶 马 互 市 为 主要 内 容 .以 马帮 为 主要 运输 方式 的一 条古代 商道 【 l I 。而 今其 交 通运 输 功 能 虽 然 已近 消失 .但 作 为 一 条有着悠久历史的文明传播古道 , 作 为 一 条 串联 中 国优 质 自然 旅 游 资源 和 民族 旅 游 资源 的古 道 .其 文 化 价值 和 旅 游 价 值一 E t 重要 。云南 是 茶 马古 道 滇藏 线 的 起点 .也 是 主要 的茶 叶 输 出
米、 彝、 白、 傈僳 、 回、 傣、 拉祜 、 哈尼、 苗、 怒、 独龙 、 基诺等 十多 个少数 民族 . 在 长
期 的生 产 生活 中 .他 们 形成 了 自己独 特 的茶 食 习俗 , 与 汉族 的清 饮 不 同 , 他 们 喝 的茶 大 多是 水 煮 的 .茶 中 还常 会 添 加乳扇 、 糖、 盐等 物 . 其 使用 器皿 也与 汉族不同。 多 是 就地 取 材 , 利 用 当地 的 材 料来 煮茶 、喝茶 。对有 的 民族 而言 . 茶 不仅 是一 种饮 料 , 也 是一种 佳肴 。譬 如 布 朗族 就 会 直接 口含或 蘸 蘸 水 来 吃 新鲜 的 茶 叶 ,他们 还 会把 茶 叶做 成 酸
中国历史关于茶马古道的历史线路介绍

中国历史关于茶马古道的历史线路介绍茶马古道是一个非常特殊的地域称谓,是一条世界上自然风光最壮观,文化最为神秘的旅游绝品线路,它蕴藏着开发不尽的文化遗产。
中国茶马古道陕甘茶马古道:是中国内地茶叶西行并换回马匹的主道。
是古丝绸之路的主要路线之一。
陕康藏茶马古道(蹚古道):始于汉代,由陕西商人与古代西南边疆的茶马互市形成。
由于明清时政府对贩茶实行政府管制,贩茶分区域,其中最繁华的茶马交易市场在康定,称为---蹚古道。
滇藏茶马古道:大约形成于公元六世纪后期,它南起云南茶叶主产区西双版纳易武、普洱市,中间经过今天的大理白族自治州和丽江市、香格里拉进入西藏,直达拉萨。
有的还从西藏转口印度、尼泊尔,是古代中国与南亚地区一条重要的贸易通道。
川藏茶马古道:唐宋时期,内地输往藏区的茶叶主要是青藏道。
从明代开始,川藏茶道正式形成,川藏川茶道的兴起,促使川藏沿线商业城镇的兴起和西藏和内地的联系。
是陕康藏茶马古道的一部分,东起雅州边茶产地雅安,经打箭炉(今康定),西至西藏拉萨,最后通到不丹、尼泊尔和印度,全长近四千余公里,是古代西藏和内地联系必不可少的桥梁和纽带。
历史线路茶马古道主要有三条线路:即青藏线(唐蕃古道)、滇藏线和川藏线,在这三条茶马古道中,青藏线兴起于唐朝时期,发展较早;而川藏线在后来的影响最大,最为知名。
这三条道路都与昌都有着密切的关系,其中,滇藏线和川藏线必须经过昌都,它们的发展是与茶马贸易密切相关的。
历史上滇藏线茶马古道有三大道路:一条由内江鹤丽镇汛地塔城,经过崩子栏、阿得酋、天柱寨、毛法公等地,至西藏;一条由剑川协汛地维西出发,经过阿得酋、再与上一条道路相合至西藏;一条由中甸出发,经过尼色落、贤岛、崩子栏、奴连夺、阿布拉喀等地至西藏。
其主要通道即与今滇藏线接近。
茶马古道在云南境内的起点就是唐朝时期南诏政权的首府所有地大理。
其中,大理、丽江、中甸、阿墩子(德钦)等地是茶马贸易十分重要的枢纽和市场。
滇藏线茶马贸易的茶叶,以云南普洱的茶叶为主,也有来自四川和其他地方的茶叶。
茶马古道上普洱纪录片解说词

茶马古道上普洱纪录片解说词这是一条神秘的古道,它绵延在云贵高原、青藏高原的崇山峻岭、原野丛林间。
岁月流转中,马蹄声声没有断绝过;风雨吹拂之下,各地的商贾往来,造就了一派不同的奇观。
历经了千年风雨,它静默而又坚韧,这便是鲜为人知的茶马古道。
茶马古道,是自唐代以来逐步形成的沟通滇、川、藏等地区并延伸至南亚、西亚的古商道。
在马蹄声声的千年岁月里,有不计其数的马帮用骡马向西藏地区以及尼泊尔、印度、缅甸等国运去云南、四川的茶叶。
返回内地时,他们便带回西藏的马匹、药材及南亚、西亚诸国的特产。
这条由茶马互市形成的古道,沉淀着2000多年的丰厚历史,是大西南经济文化交流的重要纽带。
茶韵飘香,汉藏之路每当冰雪消融,春暖花开的时候,万物开始复苏,河岸的青草也变得郁郁葱葱。
这是一个充满了希望的季节,而对于马帮来说,这也是一个出发的季节。
他们将要沿着一条古老的道路,穿过山脉,前往遥远的藏区。
因为这些人的出现,一股充满力量的商业潮,从川西的雅安等县开始延伸,一路到了云南南部的产茶区,再经过整个横断山脉,一直流淌蔓延到了西藏腹地,喜马拉雅的深处和东南亚次大陆,那些都是他们的目的地。
中国马帮所到之处,交流的道路也被开拓了出来,产区和消费区因为他们而联系在一起,不仅促成了两端市场的形成和发展,汉藏之间的和谐关系也由此展开了良好的局面。
虽然这条路充满了艰险,横断山脉地区的气候、环境和文化与喜马拉雅地区大不相同,但因为有了这样的一种联系,千百年来,人类进行着持久不断的商业往来,形成了一张独特的交流网络。
当马帮历经艰险来到了拉萨,贵族和喇嘛们对他们的到来也充满了惊奇,尤其是当他们奉上茶叶的时候,双方都眉开眼笑,情谊也变得更加融洽。
而农牧民们对于茶叶的好奇也一点也不低于贵族,他们拿出了自己的产品,希望可以换取每日必需却又稀缺的茶叶。
青藏高原虽然不是纯粹的游牧社会,但大部分人都采取半农半牧的生产方式,在高原特殊的地理环境和气候条件之下,他们很难自给自足,必须要通过互换的方式来获取外来资源,茶马古道和茶马互市也就因此而来。
茶马古道茶文化的历史

茶马古道茶文化的历史茶马古道,一听起来,有没有感觉像是一首诗里面的一句话。
很是吸引人的一个地方,茶马古道,当然这里是以香茶,古道而闻名。
下面是店铺精心为你整理的茶马古道茶文化的历史,一起来看看。
茶马古道茶文化的历史在茶叶历史上,茶叶文化由内地向边疆各族的传播,主要是由于两个特定的茶政内容而发生的,这就是"榷茶"和"茶马互市"(也称茶马交易)。
"榷茶"的意思,就是茶叶专卖,这是一项政府对茶叶买卖的专控制度。
"榷茶",最早起于唐代。
到了宋初,由于国用欠丰,极需增加茶税收入,其次,也为革除唐朝以来茶叶自由经营收取税制的积弊,便开始逐步推出了榷茶制度和边茶的茶马互市两项重要的国策。
茶马交易,最初见于唐代。
但未成定制。
就是在宋朝初年,内地向边疆少数民族购买马匹,主要还是用铜钱。
但是这些地区的牧民则将卖马的铜钱渐渐用来铸造兵器。
因此,宋朝政府从国家安全和货币尊严考虑,在太平兴国八年,正式禁止以铜钱买马,改用布帛、茶叶、药材等来进行物物交换,为了使边贸有序进行,还专门设立了茶马司,茶马司的职责是"掌榷茶之利,以佐邦用;凡市马于四夷,率以茶易之。
"《宋史·职官志》)在茶马互市的政策确立之后,宋朝于今晋、陕、甘、川等地广开马市大量换取吐蕃、回纥、党项等族的优良马匹,用以保卫边疆。
到南宋时,茶马互市的机构,相对固定为四川五场、甘肃三场八个地方。
四川五场主要用来与西南少数民族交易,甘肃三场均用来与西北少数民族交易。
元朝不缺马匹,因而边茶主要以银两和土货交易。
到了明代初年,茶马互市再度恢复,一直沿用到清代中期,才渐渐废止。
茶入吐蕃的最早记载是在唐代。
唐代对吐蕃影响汉族政权的因素一直非常重视,因为与吐蕃的关系如何,直接影响到丝绸之路的正常贸易,包括长安到西域的路线,及由四川到云南直至境外的路线和区域。
因为这些路线和区域都在吐蕃的控制和影响之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茶马古道概览
自唐以后,在云南与西藏、印度及东南亚各国之间逐渐形成了一条以马帮驮运云南普洱茶的通道,堪与著名的“丝绸之路”相媲美这就是至今还有巨大的人文意义的茶马古道。
茶马古道的源头思茅普洱,历史上长期为府、道、专署治地,是思普区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也是闻名中外的普洱茶故乡。
明、清以来,普洱茶以普洱府治所生产加工集散的茶,称普洱茶,名扬天下,香飘四海,长盛不衰。
在1729年,思茅、普洱茶叶很兴盛,清朝廷在思茅厅设总茶店。
历史上的普洱茶产于普洱辖区(今思茅地区、西双版纳州)思茅厅之古六大茶山,即江内的攸乐、革登、倚邦、莽枝、蛮砖,曼撒。
这六大古茶山至今犹存,有的还在生产普洱茶。
此外,江外勐海、澜沧,也是普洱茶的重要产地。
日今,江外的南糯山和景迈尚存千年人工栽培型古茶树,万亩古茶园。
这些地方,以晒青毛茶为原料,经传统加工工艺生产、加工成散茶,蒸压成紧茶用笋叶和竹箩包装,经茶马古道运往内地、西藏和东南亚诸国。
一时,普洱茶名震京师,驰名海外,成为藏胞日常生活之必需。
清顺治18年,西藏派使臣到胜州(永胜)请求,在胜州与云南举行茶叶贸易,获准当年,做成生意5万担。
清政府实行配额专卖,征收茶捐。
1744年,普洱茶被朝廷列为贡品,由思茅同知(七品官名)承办贡茶事宜。
明清时期,茶马古道迅速发展起来,古道的源头以普洱、思茅两城为中心,向东、西、南、北辐射出5条茶马大道,往来不绝的马帮,为普洱茶传播输送立下了不朽的功勋,是它们源源不断把各茶山的茶叶驮运到思茅普洱加工制作后,又沿茶马大道西北运销西藏、尼泊尔、印度,南销东南亚诸国;内销由昆明中转全国各地。
贡茶则由官方驿道快运到北京。
茶马古道是连接地域、民族文化的纽带,是中土与西藏,外地商品流通、经济交流的通道,是民族文化融汇的通道,也是一条中华民族战胜艰难险阻,标记伟大民族精神的大道,是一条长长的民族团结和中外友谊的金桥。
五条茶马古道主要路线是:
北道——由普洱经昆明中转内地各省、北京,称为“官茶大道”。
北西道——由普洱经大理、丽江、中甸进入西藏,由拉萨中转尼泊尔、印度等国。
南道——由普洱、思茅分为三线,即:东出越南,南出老挝,西南出缅、泰。
20世纪70年代开创了“新茶路”,入缅后经曼德勒或景栋转运到仰光,海运到加尔各答,再陆运到西里古里——葛伦保,最后由马帮驮运到拉萨。
思茅、普洱的古茶园,古道,马帮,茶庄,茶厂锁链构成一幅大气磅礴以普洱茶为核心的文化长廊,留下了辉煌的画卷,也给后人研究普洱茶文化提供了史料。
一、茶马古道自然和人文景观
茶马古道的源头思茅、普洱地区是中国西南边疆少数民族聚居地,普洱茶的原产地和集散中心。
暜洱茶和其他产品交换流通以马帮为主要驮运工具,是国内也是民间国际贸易、茶
文化交流的通道。
古道由思茅地区为始发点,经景东、大理、丽江、中甸等进入西藏。
沿途为人烟稀少的高山深谷,原始森林,险绝的雪山,炎热的澜沧江,李仙江、元江、金沙江河谷,哀牢山、无量山、梅里雪山,千山万水、江河纵横、密林丛生,在萝藤丛林中找到一条隐约可见的断断续续的小毛路。
海拔从普洱茶的产区千余米到四千多米。
古道莽莽苍苍,悠悠漫漫,让世人深深感受到开道者的艰辛与无畏。
茶马古道源头——普洱、思茅,四季如春、山清水秀、鸟语花香,展现出南国的秀美,在茶马古道两旁古树参天,茂林修竹,野生多依树、芭蕉林郁郁葱葱,繁茂的各种植物盛开的红、蓝、白、黄、紫的鲜花,在参天大树上生长了各种植物,如吊兰。
走进茶马古道源头,好像进大花园一样,傣、哈尼,基诺、布朗、彝等各族村寨隐藏其间,可谓是一幅山美、水美、人美的天然画图。
而进入三江地带,则是谷深莫测,白雪皑皑、悬崖绝壁、险象环生,显示雪域高原雄伟壮丽的奇观,现在它们都成了旅游胜地。
思茅普洱等地的孔雀屏、那柯里、茶庵塘茶马古道遗址,现仍保留着10一30公里石头,石条、石板铺成的石板路,路宽1. 5—2米。
古道用石条、石板铺成,这些古道的石头都是比较大的,古人从十多公里的地方将石头一块一块的搬到海拔1300——1800米的高山上,工程巨大,真难以想象!这条古道我曾走过几次,所见所闻受益匪浅! 日本、韩国专家、学者也到过孔雀屏、那柯里考察,回到思茅后说:“不可思议,中国古代人如何修了这么长的古道”。
茶马古道的一块块石头,石条、石板经历了数百年风雨,现石板上都长满了青苔、杂草。
茶马古道踩滑的石板上还保留着2厘米深的马蹄印,这就是历史的见证。
在思茅、普洱等地,还遗留有马帮宿营的马店的石制马料槽,马喝水的石水缸,马店房子拆了后,只留下的地基、石脚。
这条茶马古道五十年代以后,由于通了公路,大部分路段没人走了,古道边参天古树,杂草荒芜。
茶马古道,是双向物资交流通道,马帮将普洱茶驮运出去后,又将那里的工业品、土特产品驮运到云南普洱、思茅等地,互通有无,各得其利。
山间铃响马帮来,蹄嗒蹄嗒……的马蹄声和清脆悦耳的铃铛声,使边远的山寨、寂静的山林充满了生机、也让山里人充满了对外界的遐想。
在茶马古道上赶马帮的人,他们又是什么民族?是布朗族、彝族、哈尼族、拉祜族、傣族、回族,纳西族、藏族。
古道马帮一般由20一50人甚至百人组成。
每人负责赶骡、马7—10匹。
这些赶马人,每人都要随身携带刀、枪等工具。
赶马人当中还要有人懂得沿途各少数民族语言、风俗和路线,天时地理,马帮宿营地点是否有草料等。
在茶马古道上,马是一十跟—十的,连接起来长达3—5公里。
从一个山谷到另一个山谷,从一个村寨到另一个村寨,浩浩荡荡,甚为壮观。
茶马古道赶骡、马的人,在晴天,他们晚上宿营地一般都是在原始森林中,住扎下来,放骡、马,拾柴禾,砍竹简烧水、煮饭等。
第二天,天未亮时,这些马帮又浩浩荡荡行走在茶马古道上,又开始新的一天的旅途。
二、保护茶马古道
茶马古道是中国文化和茶文化重要组成部分,是建设思茅中国茶城的一个重要内容。
对于保护好茶马古道不仅具有社会效益、经济效益、更有其历史价值,对今后开展茶文化旅游考察,茶文化寻根,以及科研都有重要意义。
茶马古道,在七十年代曾一度遭到人为的严重破坏。
如思茅三家村麻栗坡有一段茶马古道被麻栗坡社个别村民将石条、石板撬挖起来,用拖拉机运下山,用这些古道的石条、石板盖了房屋。
二是在麻粟坡山上有一个马店,马店旁边有一块石碑是记录当时修这段茶马古道有多少人参与修建、背石头到山上,背了多少块石条、石板,茶马古道修了多少年等内容的,现在也面临毁坏。
为进一步保护好思茅地区境内的文化遗产茶马古道,建议尽快将茶马古道列为市级、省级、国家级文物保护区(单位),划定茶马古道保护范围。
在茶马古道保护区范围内,严禁乱砍滥伐,开荒种地。
禁止任何单位和个人搬迁撬挖茶马古道石条、石板等,并对现存的古道建筑文物进行修复与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