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教案模板设计
小学生创新课程教案模板

课程目标:1. 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动手能力。
2. 增强学生的审美观念和艺术素养。
3. 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对象:四年级学生教学准备:1. 教学课件:《创意手工制作》2. 手工制作材料:彩纸、剪刀、胶水、彩笔、彩珠等3. 安全注意事项宣传单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1. 教师展示一些创意手工制作的图片,激发学生的兴趣。
2. 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什么是创意手工制作吗?它有什么特点?二、讲授新课1. 教师讲解创意手工制作的基本步骤和注意事项。
2. 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感兴趣的手工制作项目。
三、实践操作1. 学生根据讨论结果,选择一个感兴趣的手工制作项目。
2. 教师指导学生进行手工制作,确保学生掌握基本技巧。
3. 学生在制作过程中,相互交流心得,提高团队协作能力。
四、展示评价1. 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分享制作过程中的收获和感悟。
2. 教师和同学对作品进行评价,鼓励创新和创意。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 教师提问: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创意手工制作,你们还记得吗?2. 学生回顾上节课所学内容,分享自己的手工制作心得。
二、拓展训练1. 教师展示一些新的手工制作项目,引导学生进行拓展训练。
2. 学生分组讨论,选择一个感兴趣的项目进行制作。
三、实践操作1. 学生根据讨论结果,选择一个感兴趣的手工制作项目。
2. 教师指导学生进行手工制作,确保学生掌握基本技巧。
3. 学生在制作过程中,相互交流心得,提高团队协作能力。
四、展示评价1. 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分享制作过程中的收获和感悟。
2. 教师和同学对作品进行评价,鼓励创新和创意。
教学总结: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创意手工制作的重要性。
2. 学生分享自己的收获,表达对创意手工制作的喜爱。
教学反思:1. 教师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改进。
2. 学生反思自己在手工制作过程中的表现,找出不足之处,为下次课程做好准备。
创新历史教案设计模板范文

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了解历史的基本知识,掌握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历史现象等,培养学生运用历史知识分析问题的能力。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小组讨论、角色扮演、探究性学习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尊重历史、传承文化的情感,树立正确的历史观和价值观。
二、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掌握历史知识,提高分析问题的能力。
2.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创新思维,激发学习兴趣。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播放历史纪录片片段,引起学生对历史的兴趣。
(2)教师简要介绍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2. 新课讲授(1)教师讲解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历史现象等基本知识。
(2)学生分组讨论,探讨历史事件背后的原因和影响。
(3)教师引导学生分析历史人物的性格特点、贡献和影响。
(4)学生角色扮演,模拟历史事件发生的过程。
3. 活动设计(1)创新设计:学生分组设计一项与历史相关的创新活动,如历史知识竞赛、历史剧表演等。
(2)实践操作:学生分组进行创新活动,教师巡回指导。
4. 总结与反思(1)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重点和难点。
(2)学生分享创新活动的成果,互相评价。
(3)教师点评学生的创新活动,鼓励学生继续发挥创新思维。
四、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合作意识、创新思维等方面。
2.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完成创新活动的质量。
3. 课后反思: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将创新思维应用于历史学习。
五、教学反思1.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注重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积极参与。
2. 通过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等活动,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3. 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4. 不断优化教学设计,提高教学效果。
教学创新备课教案模板

1. 知识与技能: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掌握(具体知识点),并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具体教学活动),培养学生(具体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树立(具体价值观)。
二、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掌握(具体知识点)。
2. 教学难点:运用(具体知识点)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创设情境,激发兴趣;(2)回顾旧知,引入新知。
2. 课堂讲授(1)讲解新知,重点突出;(2)结合实例,深入浅出;(3)分组讨论,巩固知识。
3. 实践活动(1)布置任务,明确要求;(2)学生分组,分工合作;(3)展示成果,点评总结。
4. 课堂小结(1)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2)总结重点、难点;(3)布置课后作业。
1. 课堂表现:关注学生的参与度、积极性;2.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3. 实践活动:评价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五、教学反思1. 教学内容是否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2. 教学方法是否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3. 教学过程中是否关注到每个学生的需求;4. 教学效果是否达到预期目标。
六、教学资源1. 教学课件、教学视频、实验器材等;2. 课外阅读材料、网络资源等。
七、教学进度安排1. 每节课的教学时间;2. 各个教学环节的时间分配。
八、课后作业1. 基础作业:巩固课堂所学知识;2. 提高作业:拓展学生思维,提高能力;3. 实践作业: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九、教学拓展1. 课外阅读推荐;2. 参加相关竞赛、活动等。
注:以上模板仅供参考,具体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评价需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创新性教案设计模板范文

一、课程名称:XXX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掌握XXX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操作方法。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XXX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创新能力。
3.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XXX的兴趣,培养其热爱科学、热爱生活的情感。
三、教学重难点:1. 重点:XXX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操作方法。
2. 难点:XXX在实际操作中的应用和创新。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2)提出问题,导入新课。
2. 课堂讲授(1)讲解XXX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操作方法。
(2)通过实例分析,帮助学生理解XXX的应用。
3. 实践操作(1)分组进行XXX的实践操作。
(2)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4. 创新环节(1)鼓励学生发挥想象力,提出创新性的操作方法。
(2)评选优秀创新作品,进行展示和分享。
5. 总结与反思(1)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XXX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操作方法。
(2)反思XXX在实际操作中的应用和创新,提出改进措施。
五、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发言积极性等。
2. 实践操作:评估学生在实践操作中的熟练程度和创新能力。
3. 创新作品:评选优秀创新作品,进行展示和分享。
六、教学资源:1. 教材:XXX教材及相关参考资料。
2. 多媒体设备:投影仪、电脑等。
3. 实践器材:XXX实验器材、工具等。
七、教学反思:1. 教学内容是否符合学生实际需求,是否具有创新性。
2. 教学方法是否有效,能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 教学评价是否公正、客观,能否全面反映学生的学习成果。
八、教学延伸:1. 鼓励学生课后查阅相关资料,进一步了解XXX的发展动态。
2. 组织学生参加XXX相关的竞赛、活动,提升其综合素质。
3. 邀请专业人士进行讲座,拓宽学生的视野。
通过以上教学设计,旨在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激发学生对XXX的兴趣,使其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掌握知识,提高综合素质。
创新理念教案设计模板范文

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了解创新理念的含义、特点、重要性,认识到创新对个人、社会、国家发展的重要作用。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创新思维,提高创新实践能力,形成创新意识。
3.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创新的热情,树立正确的创新观念,增强民族自豪感。
二、教学重点1. 创新理念的含义、特点、重要性。
2. 创新思维的形成与培养。
三、教学难点1. 如何将创新理念融入日常生活。
2. 如何在实践中培养创新思维。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1. 提问:什么是创新?创新对我们有什么意义?2. 学生分享对创新的看法。
(二)讲授新课1. 创新理念的含义、特点、重要性。
(1)创新理念的含义:创新理念是指人们对创新的认识、理解和追求。
(2)创新理念的特点:具有时代性、前瞻性、实践性。
(3)创新理念的重要性:创新是推动社会进步、国家发展的重要力量。
2. 创新思维的形成与培养。
(1)创新思维的定义:创新思维是指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运用新颖、独特的方法和视角,寻找最佳解决方案的思维活动。
(2)创新思维的形成:创新思维的形成需要具备以下条件:a. 丰富的知识储备;b. 广泛的视野;c. 良好的逻辑思维能力;d. 勇于挑战权威的精神。
(3)创新思维的培养:a. 培养好奇心,善于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b. 学会独立思考,敢于质疑权威;c. 多参加实践活动,锻炼自己的创新能力。
(三)案例分析1. 介绍我国近年来在科技创新、产业升级等方面取得的成就。
2. 分析我国在创新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挑战。
(四)课堂讨论1. 如何将创新理念融入日常生活?2. 如何在实践中培养创新思维?(五)总结1. 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
2. 强调创新理念的重要性,鼓励学生树立正确的创新观念。
五、课后作业1. 撰写一篇关于创新理念的文章。
2. 结合自身实际,提出一项创新实践计划。
3. 阅读一本关于创新思维的书,并分享自己的心得体会。
六、教学反思1. 本节课是否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2. 教学过程中是否存在不足,如何改进?3. 学生对创新理念的理解程度如何?4. 如何激发学生的创新热情,提高他们的创新能力?。
科技创新教案模板及范文

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科技创新的概念和发展历程;2. 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3. 培养学生关注社会热点问题,运用科技创新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1. 科技创新的概念和发展历程;2. 创新思维和能力的培养。
教学难点:1. 如何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热点问题;2. 如何引导学生运用科技创新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1. 教师展示一些科技创新的图片或视频,激发学生的兴趣。
2. 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什么是科技创新吗?它对我们生活有什么影响?二、新课讲授1. 教师讲解科技创新的概念和发展历程,包括以下内容:(1)科技创新的定义:科技创新是指在科学技术领域,通过研究、开发、应用新技术、新产品、新工艺、新服务等活动,推动社会进步和经济发展。
(2)科技创新的发展历程:从古代的四大发明,到近代的工业革命,再到现代的信息技术革命,科技创新一直推动着人类社会的发展。
2.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科技创新对社会生活的影响,如:提高了生产效率、改善了生活质量、促进了经济发展等。
三、课堂活动1. 教师组织学生分组讨论,让学生思考如何运用科技创新解决现实生活中的问题。
2. 各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 教师提问:上节课我们学习了科技创新的概念和发展历程,同学们还记得吗?2. 学生回答,教师总结。
二、新课讲授1. 教师讲解创新思维和能力的培养方法,包括以下内容:(1)创新思维的定义:创新思维是指运用独特的视角、方法和手段,对问题进行创造性思考,提出新的解决方案。
(2)创新能力的培养方法:多观察、多思考、多实践、多交流。
2. 教师结合实例,引导学生分析创新思维和能力的培养在科技创新中的作用。
三、课堂活动1. 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让学生运用创新思维和能力的培养方法,提出解决现实问题的方案。
2. 各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教学评价:1. 学生对科技创新的概念和发展历程的理解程度;2. 学生创新思维和能力的培养情况;3. 学生运用科技创新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创新教学大赛教案范文模板

一、课题名称《XX主题创新教学活动》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掌握XX主题的基本知识和技能,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创新教学活动,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和问题解决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XX主题的兴趣,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和社会责任感。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XX主题的基本知识和技能的掌握,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2. 教学难点:创新教学活动的组织与实施,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培养学生的合作探究和问题解决能力。
四、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PPT课件、教学视频、实物教具等。
2. 学生准备:提前预习XX主题相关知识,准备好参与创新教学活动的材料。
五、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 利用PPT课件展示XX主题的相关图片、视频,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提问:同学们,你们对XX主题有哪些了解?今天,我们将一起走进XX主题的世界,探索其中的奥秘。
(二)新课讲授1. 分组讨论:教师提出XX主题的相关问题,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的看法。
2. 实践操作:学生根据讨论结果,分组进行实践操作,完成XX主题的创新活动。
3. 教师点评:教师对学生的实践操作进行点评,指出优点和不足,鼓励学生继续努力。
(三)拓展延伸1. 学生展示:各小组展示自己的创新成果,分享学习心得。
2. 教师总结:教师对学生的创新成果进行总结,强调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重要性。
(四)课堂小结1. 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让学生谈谈自己的收获。
2. 提醒学生课后继续关注XX主题的相关知识,积极参与实践活动。
六、教学反思1. 教学过程中,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
2. 创新教学活动的设计要具有趣味性和实践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 注重培养学生的合作探究和问题解决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4. 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提高教学效果。
本教案以XX主题为载体,通过创新教学活动,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班会创新教案模板及范文

#### 一、教案标题【班级】主题班会创新教案#### 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了解班会活动的意义,掌握创新班会活动的技巧。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组织能力、表达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3. 情感目标:增强班级凝聚力,提高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创新班会活动的策划与实施。
2. 教学难点:如何调动学生参与班会活动的积极性,确保活动效果。
#### 四、教学准备1. 班级学生名单及分组情况。
2. 主题班会活动所需物资(如PPT、视频、道具等)。
3. 活动策划书。
#### 五、教学过程第一环节:导入(5分钟)1. 教师简要介绍班会活动的意义,强调创新的重要性。
2. 学生分享自己参加过的班会活动,引发学生对创新班会的兴趣。
第二环节:分组讨论(10分钟)1. 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讨论以下问题:- 如何创新班会活动形式?- 如何提高班会活动的参与度?- 如何使班会活动更有教育意义?2. 各小组派代表分享讨论成果。
第三环节:策划与实施(20分钟)1. 教师根据学生讨论成果,指导学生进行班会活动策划。
2. 学生分组进行班会活动策划,包括活动主题、形式、内容、时间安排等。
3. 教师对策划方案进行点评,提出修改意见。
第四环节:模拟演练(15分钟)1. 学生分组进行班会活动模拟演练,其他学生观摩。
2. 教师和学生共同评价模拟演练的效果,提出改进建议。
第五环节:总结与反思(10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次班会活动的收获和不足。
2. 学生分享自己在活动中的成长和感悟。
3. 教师对本次班会活动进行总结,强调创新的重要性。
#### 六、教学评价1. 学生参与度:观察学生在班会活动中的表现,评价其参与积极性。
2. 活动效果:根据活动策划和实施情况,评价活动的创新性和教育意义。
3. 学生反馈:收集学生对本次班会活动的意见和建议。
#### 七、课后作业1. 学生撰写班会活动心得体会。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创新教案模板设计《桥》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1、认识6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
能正确读写课文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深刻感受老汉危急时刻把生的希望让给他人,把死的危险留给自己的人格与精神。
4、领悟课文在表达上的特点。
【教学重点】引导同学抓住课文中令人感动的地方,感受老共产党员无私无畏、不徇私情、英勇献身的高尚精神,体会课文在表达上的特点。
【教学难点】理解题目所蕴含的深意。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一、激情导入(板书:桥)回想我们学过的有关“桥”的课文。
《赵州桥》,“不但坚固而且美观”。
《跨越海峡的生命桥》,写的是海峡两岸人民用爱心共同救助一位大陆白血病患者的感人故事。
这节课再来学习一篇有关“桥”的文章。
大家读课题。
这是一篇小小说。
它讲述了一个非常感人的故事,曾经获得“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
为什么会获得如此佳绩呢?二、整体感知关1.请同学们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边读边思考这篇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2.找生汇报。
本文讲的就是在突如其来的洪灾面前,一位老汉为了救大家牺牲了自己和儿子的感人事例。
三、认读词语关——词语分类1.老师从课文中挑选出以下词语课件出示词语:咆哮、放肆、狞笑、势不可当;惊慌、你拥我挤、折回来、乱哄哄;喊、揪出、吼、推;2.读了这些词语,发现了什么?3.分别加上“洪水”“人们”“老汉”再读词语。
四、品读句子关——体会洪水的无情1.找句子。
师:俗话说“不动笔墨不读书”。
请大家边读边找出描写暴雨和山洪的句子。
2.生自由读文,师巡视。
汇报。
3.大屏幕出示6个句子,出声读一读。
(1)黎明的时候雨突然大了。
像泼。
像倒。
(2)山洪咆哮着,像一群受惊的野马,从山谷里狂奔而来,势不可当。
(3)近一米高的洪水已经在路面上跳舞了。
(4)死亡在洪水的狞笑声中逼近。
(5)水渐渐窜上来,放肆地舔着人们的腰。
(6)水,爬上了老汉的胸膛。
4.六句话好在哪里?选一句话说说生汇报:(1)黎明的时候雨突然大了。
像泼。
像倒。
师:“像泼。
像倒。
”虽然只有短短的两个字却字字千钧,更突出了雨非同寻常的大,致使洪水泛滥成灾。
两个字一句话,我们把这样的句子称作短句。
(板书:短句)简短却写出了雨的力度,写出了形势的危急。
全文511个字,27个自然段,平均每一句不到20个字。
(2)山洪咆哮着,像一群受惊的野马,从山谷里狂奔而来,势不可当。
师:你体会到了什么?你能不能用你的语言读出当时山洪的咆哮?……生再读这些句子,说说从中你读出了什么?(生自由读,师归纳句式特点,以及修辞手法,让学生体会洪水的肆虐无情。
)师:作者除了短句、段的运用,还用了哪些表达方法呢?自己读读句子,相信你一定能发现。
生自由读句子师:同学们发现了吗谁来说?指名说。
(板书:拟人、比喻)5.六句话能换顺序吗?为什么?6.师生合作读:文章用文字表达,我们用声音表达。
我读多快,你们就读多快;我读多高,你们就读多高;我停,你就接。
让我们再一次用自己的语言来感受当时山洪的凶猛吧!小结:这是故事发生的环境。
小小说并不是写环境的,而是塑造鲜明的人物形象为中心的。
五、品味人物关——体会人物形象(一)人们1.面对恶魔一样的洪水,人们是什么反应?2.师幻灯出示有关语句。
读句子。
3.师:如果用一个词来概括人们当时的情况,你认为哪个词最准确呢?(惊慌失措)你能抓住文中哪些词语来体会人们的惊慌失措呢?试着读一读。
(二)老汉在这危急关头,年迈的村支书他是怎么做、怎么说的呢?仔细读课文,找出描写老汉的语句,边读边品悟:1.在这危急关头,那个受全村人拥戴的党支部书记——老汉出现了。
(1)课件出示:木桥前,没腿深的水里,站着他们的党支部书记,那个全村人都拥戴的老汉。
(2)“拥戴”是什么意思?(拥护、爱戴)2.你们觉得老汉为什么会受人拥戴呢?请同学们读课文第7—23自然段,找出关于老汉的描写,完成老汉是一位_________的人。
共同走进品位人物关。
学生汇报交流,读句子,谈体会,师适时点拨,感悟朗读“全村人都拥戴的老汉”。
(1)课件出示:“老汉清瘦的脸上淌着雨水。
他不说话,盯着乱哄哄的人们。
他像一座山。
”老汉是一个沉着冷静的人。
这里为什么说老汉像一座山?(2)老汉沙哑地喊话:“桥窄!排成一队,不要挤!党员排在后边!”(3)老汉冷冷地说:“可以退党,到我这儿来报名。
”(4)老汉突然冲上前,从队伍里救出一个小伙子,吼道:“你还算是个党员吗?排到后面去!”老汉凶得像只豹子。
老汉是一个不徇私情的人。
(3)老汉是一个先人后己的人。
……4.在洪水面前,老支书选择了让村民先走;在群众与党员面前,他选择了();在自己与小伙子之间,他把生的希望留给了();唯一没有想到的是(),老支书真是()!正如老话说的好:“听其言,观其行”,一个人的言行决定一个人的品质,这样的一位老人怎么能不受人拥戴呢?六、品悟内涵关——体会人物精神课文最后,(课件出示:五天以后,洪水退了。
一个老太太,被人搀扶着,来这里祭奠。
她来祭奠两个人。
她丈夫和她儿子。
)课文写到这才交待老汉与小伙子的关系。
作者的用意是什么?这样写有什么好处?找生自由说.师:这个结果简直叫人为之深深感动,这个结果简直叫人震撼。
作者故设悬念,直到最后才揭开谜底,让我们更为之感动,读到这儿的时候,也更显得悲壮。
我们一起再来读读这一部分。
七、品味含义关——体会“桥”的含义1、说一说课文为什么以“桥”做题目?2、再读课文,想想:这究竟是一座什么样的桥?(生死桥逃命桥生命桥救命桥希望桥······)3、马上就是清明节了,请你用上“桥”字,写几句赞颂老支书的话来祭奠他。
(“老支书,你是村民们跨越死亡的生命桥!”“老支书,你在生死关头,把生的希望让给别人,把死的危险留给自己,你用自己的血肉之躯筑起了一座永远不会坍塌的桥”。
)八、归纳表达特色师:让我们回过头来再回顾一下这篇这篇课文的写作特色。
(1)构思新颖别致,设置悬念,前后照应。
(2)本文多用简短的句、段,来渲染紧张的气氛。
(3)大量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方法,增强表现力。
师:这些表达方法希望同学们再今后的习作中学会运用。
八、课外延伸同学们,其实在与自然灾难的较量中,像老汉这样用自己的生命筑起他人生命之桥的,又何止是他呢?让我们再来认识几位感动中国的好党员。
《桥》教学设计2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
3、通过研读课文中的重点词句,感悟洪水的凶猛,感受人物的人格魅力。
教学重点:理解描写老汉的句子,感受老汉的人格魅力。
教学难点:通过重点词句的品读,学生想象,换位思考,入情入境,体会老汉党员形象和父亲形象,达到情感上的共鸣。
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1、同学们?你们都见过些什么样的桥?今天我们继续学习一篇以桥为题的课文,让我们一起走进《桥》这篇课文,去看看发生了一件什么事?出示课题《桥》2、自学课文,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是按什么顺序写的。
3、从课文中自己读懂了什么?二、走进洪水,感受“洪水的可怕”1、这个故事发生在怎样的一个场景中?让我们一起看看1——2段,在文中找到描写洪水的句子。
2、课件出示:黎明的时候,雨突然大了,像泼。
像倒。
山洪咆哮着,像一群受惊的野马,从山谷里狂奔而来,势不可当。
近一米高的洪水已经在路面上跳舞了。
死亡在洪水的狞笑声中逼近。
水渐渐窜上来,放肆地舔着人们的腰。
水,爬上了老汉的胸膛。
3、假如当时你也在场,面对可怕的洪水,你会怎么做?4、洪水如猛兽般席卷了整个村子,农田被淹没了,房屋被冲毁了,死亡向人们步步逼近,灾难来临了,人们是怎么做的?5、惊慌失措的人们你拥我挤地逃跑,寻找出路,他们找到了吗?如果大家你争我抢的向木桥涌去,会有怎样的结果?三、细读感受人物形象1、是啊!灾难来临了,人们极度孔慌,一心想着逃生,唯有一人是例外的,他是谁?在这生死攸关的时刻,他又作出了怎样的抉择?2、再读课文,找出描写老汉的句子,读一读。
(1)老汉清瘦的脸上趟着雨水,他不说话,盯着乱哄哄的人们。
他像一座山。
(2)老汉沙哑的喊话:“桥窄!排成一队,不要挤!党员排在后边”(3)老汉突然冲上前,从队伍中揪出一个小伙子,吼道:“你还是个党员吗?排到后面去!”老汉凶得像只豹子。
(面对老汉恶狠狠的“揪”出来,小伙子是怎样反应的?终于只剩下老汉和小伙子了,他们之间又会发生什么事?(4)老汉吼道:“少废话,快走。
”他用力把小伙子推上木桥。
(老汉如果能喊,他会喊什么?)(引导学生进行体会老汉的心里矛盾。
)3、通过交流,说说老汉是个怎么样的人?四、启发想象,升华情感1、洪水退了,老汉和自己的儿子却永远离开了自己的亲人,村民们也来祭奠他们的村支书,村民们会怎么做,怎么说?老太太会怎么说?2、课文为什么以《桥》为题?3、说说现实生活中像老汉一样的人有那些?《桥》教学设计3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扫清字词障碍,读通读懂课文,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过程与方法:通过研读课文中的重点词句,感悟洪水肆虐的可怕,体会老汉高尚的的人格。
情感态度价值感:通过品读课文内容,使学生受到情感熏陶,培养正确的价值观。
教学重点抓住课文中令人感动的地方,感受老共产党员无私无畏,不徇私情,英勇献身的崇高精神。
教学难点理解题目“桥”所蕴涵的深意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词语导入,初知洪水的凶猛可怕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谈歌的《桥》。
咆哮狂奔狞笑放肆没腿深吞没白茫茫1、请看大屏幕,谁能准确读出这些词语吗?2、齐读词语,思考:你发现了什么?3、请试着在词语前面添上“洪水”两字读读,体会这是一场怎样的洪水。
二、走进洪水,感悟洪水的肆虐可怕1、这究竟是一场怎样可怕的洪水呢?让我们走进课文,大声地读读课文,边读边画出描写洪水的句子。
2、学生自由地读文,划句。
3、指名学生汇报。
4、出示所有句子。
(1)黎明的时候,雨突然大了。
像泼。
像倒。
(2)山洪咆哮着,像一群受惊的野马,从山谷里狂奔而来,势不可当。
(3)近一米高的洪水已经在路面上跳舞了。
(4)死亡在洪水的狞笑声中逼近。
(5)水渐渐窜上来,放肆地舔着人们的腰。
(6)水,爬上了老汉的胸膛。
(7)一片白茫茫的世界。
5、引导理解句子,体会洪水的可怕。
自由读读这些句子,想想你从哪些地方感受到洪水的可怕?(1)“像泼。
像倒。
”形容雨大的词语很多,有————(瓢泼大雨、倾盆大雨、滂沱大雨)而课文却没有用这些词语来形容当时的雨大,却用(像泼、像瓢)这样的短句,你感受到了什么?(雨水之大,雨势之猛)(板书:来势凶猛)谁能读出雨势之大?(2)作者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比喻)作者把什么比作什么?从中你体会到什么?谁能读出这种可怕?(指名读-齐读)(板书:疯狂可怕)(3)说到跳舞,一般给人开心、愉悦的感觉,而此时近一米高的洪水已经在路面上跳舞,你有什么感觉?作者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拟人)还有哪些句子也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从哪个词语可以看出?你体会到了什么?(抓住“狞笑、窜、舔、爬”体会洪水的疯狂可怕) 6、反复练读,体会洪水的可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