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五上第八单元 第4课时

合集下载

苏教版五年级上册数学 第4课时 小数除以整数 教学课件

苏教版五年级上册数学 第4课时 小数除以整数 教学课件

3.2 ( 元 )
9元和6角
9÷3=3(元) 6÷3=2(角)
第六页,共十六页。
例题讲解
4 每千克苹果多少元? 9.6÷3= 3.2 ( 元 )
3 . 2 …… 2个0.1
3 9.6
9
6 …… 6个0.1 6
0
答:每千克苹果3.2元。
第七页,共十六页。
例题讲解
4
3
当成96
3.2
9.6
9
6 6
0
注:商的小数点要和
第十六页,共十六页。
被除数的小数点对齐。
第八页,共十六页。
例题讲解
4
下表是妈妈购买水果的数量和总价。算出每种水 果的单价并填入下表。
3.2
(2)每千克香蕉多少元?
12÷5=


第九页,共十六页。
例题讲解
4
每千克香蕉多少元?
12÷5= 2.4 ( 元

2.4
5 12
10
添0再除 答:每千克香蕉2.4元。
2 0 …… 20个0.1
第十三页,共十六页。
新知应用
1.05
4 4.2
4
20
20
0
2.5
6 15 12
30 30
0
第十四页,共十六页。
新知应用
0.04
5 0.20
20
0
0.2
15 3 0 30
0
第十五页,共十六页。
课堂小结
小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方法: ①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可以先当作整数除法来计算;
②商的小数点要和被除数的小数点对齐; ③除到被除数末尾仍有余数的,要在余数后面添0再除。

五上语文第八单元

五上语文第八单元

五上语文第八单元
一、单元概述
本单元包含四篇课文,分别是《古诗三首》、《四季之美》、《鸟的天堂》和《月迹》。

这些文章通过描绘自然景色和人文景观,展示了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和丰富多样性。

二、课文分析
1.《古诗三首》
《古诗三首》包括《山居秋暝》、《枫桥夜泊》和《长相思》三首诗。

这些诗歌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人生、社会和自然的独特感受。

其中,《山居秋暝》表现了诗人对山居生活的向往,《枫桥夜泊》表达了诗人对家乡的思念之情,《长相思》则抒发了诗人对人生无常的感慨。

2.《四季之美》
《四季之美》是一篇优美的散文,通过对四季景色的描绘,展现了作者对自然之美的热爱和追求。

文章语言简练,意境深远,让人感受到四季的美好和生命的力量。

3.《鸟的天堂》
《鸟的天堂》是一篇描写鸟类生态环境的文章,通过对鸟类天堂的描绘,呼吁人们保护生态环境,尊重生命。

文章采用了生动的描写手法,让人感受到鸟类的美丽和生态平衡的重要性。

4.《月迹》
《月迹》是一篇富有想象力的儿童文学作品,讲述了孩子们在寻找月亮的过程中所经历的故事。

文章通过丰富的想象和细腻的描写,展现了孩子们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和追求,同时也表达了对大自然的敬畏和热爱。

三、重点与难点
本单元的重点在于通过对课文的阅读和理解,体会文章所表达的情感和思想,提高文学鉴赏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难点在于理解课文中的深层含义和意境,以及对一些生僻字词的理解和运用。

新苏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第八单元-单元教案.doc

新苏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第八单元-单元教案.doc

1.使学生知道用字母表示数的意义和作用,能够用字母表示数、表示常见的数量关系。

初步学会根据字母所取的值,求含有字母的式子的值。

2.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

3.进一步发展学生的数感、符号感,体会特殊与一般的关系。

1.对含有字母的式子意义的理解是这部分知识的重点和难点,因为从具体的数到用字母表示数,用含有字母的式子既表示数又表示数量关系,是学生认知上的一个飞跃。

用字母表示数不仅是列方程解应用题的基础,而且使未知数同已知数一起参与到列式、运算中,从而使一些应用题的解答化难为易,同时又开阔了学生的思路,提高了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因此,对“用字母表示数”的教学要给予足够的重视。

2.就思维而言,由具体的数和运算符号组成的式子过渡到含有字母的式子,是从个别上升到一般的抽象化过程,而把具体的数代入含有字母的式子求它的值,则是与上述过程相反的过程,即从一般到个别的具体化过程。

因此求含有字母的式子的值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用字母表示数的意义,而且代入公式求值很有用处,在解方程验算时也要用到。

教学时除了要让学生学会怎样把具体的数代入含有字母的式子求值外,还需学会正确书写的格式。

同时,还要注意“量”与“数”的区别,用字母表示的是数,所以求出的值后面不能写单位名称,只要在答句中写出单位名称就可以了。

3.要重视加强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数量和数量关系的练习,使学生通过充分的练习,进一步理解用字母表示数的意义和方法,提高抽象思维能力,同时也为今后学习列方程打下较好的基础。

用字母表示数3课时用字母表示数的意义和作用教材第99、第100页的内容。

1.使学生掌握用字母表示数的意义和作用,能用字母表示比较简单的常见的数量关系和计算公式。

掌握简便写法。

2.培养学生抽象概括的能力。

3.培养学生分析比较的能力。

理解含有字母的式子所表示的含义。

小棒数根,实物投影。

请学生拿出课前准备的小棒,按教师的要求进行操作。

(1)摆1个三角形。

△提问:摆1个三角形要用几根小棒?(3根)(2)摆2个三角形。

苏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第八单元《用字母表示数》说课稿

苏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第八单元《用字母表示数》说课稿

苏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第八单元《用字母表示数》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第八单元《用字母表示数》,这一单元的主要内容是让学生掌握用字母表示数的方法,培养学生的符号意识和抽象思维能力。

内容包括用字母表示数的方法、字母的运算规律、代数式的简单计算等。

通过这一单元的学习,学生能理解字母表示数的意义,会用字母表示数,并能进行简单的代数运算。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基本的数学运算能力和一定的符号意识,但是对于用字母表示数可能还存在一定的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针对不同程度的学生进行引导和帮助,使他们在原有基础上得到提高。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理解用字母表示数的意义,掌握用字母表示数的方法,能进行简单的代数运算。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自主学习、合作交流,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提高学生的符号意识,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学生能够理解用字母表示数的意义,掌握用字母表示数的方法。

2.教学难点:学生能进行简单的代数运算,并能理解和应用字母的运算规律。

五.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自主学习、合作交流、教师引导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知识,提高能力。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学具等教学辅助工具,帮助学生形象直观地理解知识。

六.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复习已学的数学知识,引导学生进入新的学习内容。

2.新课导入:介绍用字母表示数的意义和作用,引导学生掌握用字母表示数的方法。

3.教学实践: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用字母表示数,并进行简单的代数运算。

4.知识拓展:引导学生探索字母的运算规律,提高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

5.巩固练习:布置一些相关的练习题,让学生在实践中巩固所学知识。

6.课堂小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帮助学生形成知识体系。

七.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要简洁明了,突出本节课的重点知识,便于学生理解和记忆。

苏教版五年级上册数学第八单元知识梳理

苏教版五年级上册数学第八单元知识梳理

苏教版五年级上册数学第八单元知识梳理苏教版五年级上册数学第八单元知识梳理第八章用字母表示数1.用字母表示数的基本规律:(1)a×4或4×a通常可以写成4·a或4a;a ×a则写成a2,读作“a的平方”;如果a与1相乘,就可以直接写成a。

(2)只有字母与数字或字母与字母相乘时可以省略“×”,加、减、除等运算符号都不能省略。

2.如果正方形的边长用a表示,周长用C表示,面积用S表示。

那么:正方形的周长:C=a×4=4a 正方形的面积:S=a×a= a2。

3.求含有字母的式子的值的书写格式:(1)先写出用字母表示的简写算式;(2)写完“当……时”后,再写出简写算式,然后用数字代替字母,还原乘号,算出结果;(3)不写单位,要写答语。

附:常用单位进率和数量关系式长度单位:1千米=1000米 1米=10分米 1分米=10厘米 1厘米=10毫米质量单位:1吨=1000千克=1000克容积单位:1升=1000毫升时间单位:1年=12个月,1天=24小时,1小时=60分钟,1分钟=60秒1、总价=单价×数量单价=总价÷数量数量=总价÷单价2、路程=速度×时间速度=路程÷时间时间=路程÷速度3、工总=工效×时间工效=工总÷时间时间=工总÷工效4、房间面积=每块地面砖面积×块数块数=房间面积÷每块面积5、(反向行驶)相遇的路程=(甲速度+乙速度)×相遇的时间=甲速度×时间+乙速度×时间6、(同向行驶)相距的路程=(甲速度—乙速度)×时间=甲速度×时间—乙速度×时间五年级数学精选练习题一、算一算。

2a+a= x-0.4x= 1.5b+b= 5d-2d= 4x×2x=3.6÷0.4= 2.5×4= 17.8-7.8= 6.6+3.4= 12.8÷0.04=二、细心填一填。

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8单元用字母表示数苏教版

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8单元用字母表示数苏教版

单元第八元课题主备课型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的数目关系和公式新授课时总课时第11、学生理解并学会用字母表示数,能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的数目关系或算公式,学会求的含有字母式子的。

2、学生把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行表达的抽象程,体教课目的会用字母表示数的和便利,展符号感。

3、学生初步学用符号言行表达、沟通,领会数学与的亲密系,感觉数学表达方式的性、归纳性以及性。

要点:学会用字母表示数,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的数目或数目关教课重、难点系和公式。

点:理解字母和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的意和形成符号意。

教课准备多媒体件教课流程集体设计个性设计一、情味引1、件出示池塘叶,一些青蛙在池塘里或叶上嬉。

学生一儿的儿歌:一只青蛙一嘴,二只青蛙二嘴。

⋯⋯你能下去?指定学生回答。

得完?你能用一句表示首儿歌?2、:首儿歌本来有好多句,也不完,在我用一句就能够表示,也就是“用字母表示数”(板)二、研究新知1、教课例1。

:今日我将用小棒来学新的知。

在,我用些小棒来一。

你看,老用小棒成了三角形。

:一个三角形用了几根小棒?2个三角形,几根小棒?里的6是怎么得来的?(2×3)3个三角形呢?(3×3)4个三角形,小棒的根数就是4×3=12。

追:像在下去,的式子就能够写,写得完?(写不完)你能想个法用一个式子表示小棒的根数?先小,着写一个式子。

沟通:你想到了怎的式子?你的想法。

(生)明:依据大家的想法,我能够用一个字母表示三角形的个数,比方用a表示三角形的个数,那小棒的根数就是——(a×3)。

(板:a个三角形a×3)引:才我是怎想到a×3个式子的呢?大家本上的例1,一在例1的()里填写适合的数或字母,一回个思虑程。

沟通填写果。

第1页)追:里的a能够表示哪些数?a×3表示什么数目?明:a表示三角形个数,它就能够表示1、2、3、4⋯⋯些自然数,可字母能够表示化的数。

(板:字母能够表示化的数)a×3就表示小棒的根数。

苏教版五年级上册科学知识点

苏教版五年级上册科学知识点

苏教版五年级上册科学知识点第1单元光与色彩第1课光源1.自己可以发光的物体叫做光源。

太阳、开启的电灯、点燃的蜡烛都是光源,它们能自己发光。

2.按照光源的特征,可以将光源分为自然光源和人造光源。

3.自然光源是大自然中不被人类掌控与操作、没有经过加工和改良的光源,比较常见的有太阳、雷电、萤火虫、发光水母等。

人造光源是随着人类文明的进步、科技的发展而人工制造出来的光源。

按出现的先后顺序,人造光源有点燃的火把、油灯、蜡烛,开启的电灯(白炽灯、荧光灯、发光二极管)等。

4.判断某种光源是自然光源还是人造光源,关键是判断某种发光体是否经过人类的加工与改良。

5.可见的“发光体”分为两类:光源与反光物体。

6.生活中有许多物体会发光,判断物体是不是光源要看物体是自己发光还是因为有其他发光体存在而发光。

玻璃幕墙和月亮发光是太阳导致的,水面发光是月光导致的。

所以,它们都不是光源。

7.蜡烛发光过程:点燃烛芯,蜡油受热熔化,熔化的蜡油随着烛芯燃烧而发光发热,蜡烛变短。

8.细钢丝发光现象:通电时,细钢丝发热,逐渐变红发光。

像钢丝那样通过通电发光的光源:白炽灯光、激光、白炽灯、日光灯、高压钠灯、霓虹灯、发光的二极管、手电筒等。

9.光是一种能量。

从蜡烛和细钢丝发光过程中,我们可以知道光源发光是需要能量的。

第2课光的传播1.阳光穿过树叶间隙或云间空隙、汽车远光灯、激光灯都有光束射出,而且光束看起来都是直线。

光在空气中沿直线传播。

2.两千多年前,我国古代学者墨子发现了一个有趣的现象:一光从门上的小孔射进来,会在对面的墙上形成外面景物的倒像。

这种现象被称为“小孔成像”,它的原理就是光在空气中沿直线传播。

小孔成像的像不仅上下颠倒,而且左右颠倒。

3两面镜子的夹角越小,其中出现的影像就越多。

这是两面镜子彼此相互映照产生的结果。

第3课光的反射1.光线照射到物体表面后会折返,这种现象叫作光的反射。

2.几乎所有的物体都可以反射光。

3.不同物体表面反光效果是不一样的,物体表面越光滑反光效果越好,如镜子、平静的水面、玻璃表面、有抛光的金属面等。

苏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第4课时 钉子板上的多边形(教案)

苏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第4课时  钉子板上的多边形(教案)

第4课时钉子板上的多边形【教学内容】教科书第108~109页。

【教学目标】1.经历画图、填表、分析数据、探索规律的过程,能够根据多边形边上的钉子数得出多边形的面积,尝试拓展研究同类的新问题。

2.通过钉子板的一系列活动总结出规律,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和数学思维能力。

【教学重、难点】重点:发现、得出多边形的面积与多边形边上的钉子数之间的规律。

难点:类比推导出一般规律。

【教学过程】一、操作引入1.课件呈现一个钉子板上的多边形。

说明:每相邻的四个钉子构成一个正方形,边长是1,面积是1个面积单位。

提问:这个图形有几个面积单位?你是怎么知道的?组织汇报:(1)计算面积公式;(2)分割、数方格的方法。

2.启发:你能再围一个面积和刚才不一样的多边形吗?在围的过程中想一想多边形的面积可能跟什么有关?学生动手围一围,同桌相互说一说怎样求出多边形的面积。

3.揭题:多边形的面积与多边形边上的钉子数之间是否存在一定的规律?我们这节课就来探索钉子板上的多边形面积与其边上的钉子数之间的关系。

二、互动新授1.观察图形发现规律。

课件出示钉子板及多边形提问:每个多边形各有多少个面积单位?边上的钉子各有多少枚?先数一数、算一算,把结果填入表中,再和同桌说说你的发现。

(1)学生独立计数,完成表格。

(2)课件出示钉子板下面的表格。

(3)全班交流得出结论:①这些多边形边上的钉子数越多,面积就越大;②这些多边形面积的平方厘米数是它们边上钉子数的一半。

引导:如果用S表示多边形的面积,n表示多边形边上的钉子数,你能用字母表示出这一发现吗?学生讨论交流,教师小结:S=n÷2。

2.举例验证,明确前提。

引导:刚才这一发现是否也适用于钉子板上的其他图形?现在我们就来验证一下。

要求:在钉子板上画一些多边形,验证刚才的发现。

学生画图验证,发现:有的图形符合规律,有的图形不符合规律。

提问:看来刚才的发现并不适合钉子板上的所有图形,到底怎样的图形才具有这样的规律?它们有什么共同的特点?仔细观察,把你的发现说给同桌听听。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重难点】 理解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数量关系,会化简形如 “ax±bx”的式子。
课堂导入
你能用一个式子表示出左边一共 有多少根小棒吗?下面就让我们开 始研究今天要学习的内容吧!!
新知探究
小华用小棒摆了a个三角形。 小芳用小棒摆了a个正方形。 你会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小华和小芳一共用了多少 根小棒吗?
新知探究
摆一个三角形要用3根,摆一个正方形要用4根,那么摆一 个三角形和一个正方形需要用7根,所以a个三角形和a个正 方形要用7a根。
小华摆a个三角形用了3a根,小芳摆a个正方形用了4a根,一
共用了( 7a )根。 3a+4a=7a
新知探究
3a+4a
(3+4)a=7a 3a+4a
=(3+4)a =7a
课堂作业
1 计算
9x

3a
x
课堂作业
2
140a
65a+75a=140a
课堂作业
3
4a 2a
3a+a=4a 3a-a=2a
课堂作业
4
12a+4a=16a
当a=8时,
16a=16×8
=128 答:科学实验室和实验准备室的总面积是128平方米。
课堂作业
5
7x-3x=4x
当x=3时,
4x=4×3 =12
答:小强比小刚多用了12元。
“部编本”语文教材解读 “部编本”语文教材的编写背景。 (一)教材要体现国家意识、主流意识形态、党的认同,体现立德树人从娃娃抓起。 (二)体现核心素养,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包括社会责任,国家认同、国际理解、人文 底蕴、科学精神、审美情趣、学会学习、身心健康、实践创新。 (三)语文、道德与法制、历史三个学科教材统编是大趋势。 (四)“一标多本”教材质量参差不齐,“部编本”力图起到示范作用。 二、“部编本” 教材的编写理念: (一)体现核心价值观,做到“整体规划,有机渗透”。 (二)接地气,满足一线需要,对教学弊病起纠偏作用。提倡全民阅读,注重两个延伸: 往课外阅读延伸,往语文生活延伸。 (三)加强了教材编写的科学性,编研结合。 (四)贴近当代学生生活,体现时代性。 “部编本”语文教材的七个创新点: (一)选文创新:课文总数减少,减少汉语拼音的难度。 (二)单元结构创新——更加灵活的单元结构体制,综合性更强。 (三)重视语文核心素养,重建语文知识体系。 (四)三位一体,区分不同课型。“教读”、“自读”和“课外阅读”三位一体,整体提 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五)把课外阅读纳入教材体制。 (六)识字写字教学更加讲究科学性。 (七)提高写作教学的效果。
用字母表示数
第4课时
苏教版 数学 五年级 上册
学习目标
1.经历化简形如“ax±bx”式子的方法探索过程,会化简这样的式子。 2.用形如“ax±bx”式子表达一些数量关系并在化简的过程中加深对 这些数量关系的理解,提高抽象思维的水平。 3.初步学习用符号语言表述、交流,体会数学与实际问题的密切联系, 感受数学表达方式的严谨性、概括性及简洁性。
做一做, 试一试!
答:小芳和小华一共用了12根小棒。
课堂练习
5x 11x
6x x
当x=25时, 11x=11×25
=275
答:两根彩带一共长275米。
课堂小结
3a+4a =(3+4)a =7a
化简形如“ax+bx的式子的方法:ax+bx=(a+b)x。 注意:化简时同类的数量能合并,不是同类的数量不 能合并。
运用了乘法分 配律的逆运算。
新知探究
7 当a等于9时,小华和小芳一共用了多少根小棒?
当a=9时, 7a=7×9
=63 答:小华和小芳一共用了63根小棒。
新知探究
7
先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小芳比小华多用的小棒 根数,再计算当a=12时,小芳比小华多用了多
少根。
当a=12时,
4a-3a =(4-3)×12 =1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