振动的环境评价
2024年振动的危害与评价

2024年振动的危害与评价
关于2024年振动的危害和评价,具体情况会因地理位置、振动程度、振动频率等因素而有所不同。
以下是可能出现的一些危害和评价:
1. 结构破坏:振动强度大、频率高的情况下,可能会导致建筑物、桥梁、道路等结构物的破坏,存在安全隐患。
2. 地质灾害:地震等振动事件可能引发山体滑坡、地面下沉等地质灾害,对周边地区造成严重影响。
3. 环境噪音:振动可能会产生较大的噪音,对周边居民、野生动物和环境质量造成干扰和污染。
4. 健康影响:长期暴露于强烈振动环境中,人体可能受到影响,如神经系统紊乱、内脏器官损伤等健康问题。
5. 经济影响:振动事件可能导致产业中断、交通瘫痪、设备损坏等问题,对当地经济发展造成不利影响。
对于2024年振动造成的危害情况,您可以根据具体的地理位置和预测数据进行评估和应对措施制定。
同时也建议密切关注相关专业机构和政府部门发布的预警信息,以及参考相关研究和分析报告。
这样能够更准确地了解和评估振动事件对所处地区的危害程度,从而做出相应的应对措施。
第 1 页共 1 页。
振动的危害与评价

振动的危害与评价振动是指物体在其平衡位置附近做来回运动的现象。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振动是无处不在的,例如机器运转、车辆行驶、音乐演奏等等。
虽然振动对于一些应用有着积极的作用,但长期接触或过度暴露于某些形式的振动可能会对人体健康产生危害。
本文将从生物效应、工作环境、危害评价等方面对振动的危害进行详细阐述,并提出相应的评价方法。
一、振动的生物效应1. 体感效应人体对振动的感受受到不同频率、振幅和方向的影响。
频率低的振动通常引起人体颤抖,而高频振动则可能引起头晕、恶心等不适症状。
振动的强度、频率和方向也可能影响到人体的平衡感和运动协调能力。
2. 器官损伤长期接触高强度振动可能会对人体的内脏器官造成损伤。
例如,长期驾驶重型机械设备的人员可能会出现骨质疏松、肌肉损伤等问题。
此外,高强度振动还可能对某些特定的器官和系统产生刺激和压力,如对视觉、听觉和平衡感官的影响。
3. 精神状态长期接受强烈振动刺激可能会对人们的精神状态产生影响。
研究表明,过度暴露于振动会增加人们的情绪波动和疲劳感,从而对生活质量和工作效率产生负面影响。
二、工作环境中的振动危害1. 噪音振动通常伴随着噪音。
噪音是由振动产生的机械能传导到周围介质(如空气、固体等)中而引起的声波振动。
高强度噪音会造成听力损伤和耳聋,并可能引起其他健康问题,如失眠、心血管疾病等。
2. 肌肉骨骼疾病长期接触振动的工作环境可能对肌肉骨骼系统产生压力,导致各种疾病和损伤。
振动引起的震动会传导到骨骼和关节,导致肌肉疲劳、关节疼痛、腱鞘炎等问题。
长期的震颤也可能导致慢性损伤,如振动白指病。
3. 消化系统问题一些工作环境中的强烈振动可能会对消化系统产生影响。
长期接触振动可能导致胃肠功能紊乱、食欲减退等问题。
振动对消化器官的刺激还可能导致胃酸过多,从而导致消化不良、溃疡等问题。
三、振动危害评价为了评估工作环境中的振动对人体健康的危害程度,可以采用以下方法对振动进行评价。
1. 振动暴露评估振动暴露评估是对工作环境中的振动暴露情况进行量化和记录的过程。
2024年振动的危害及预防(3篇)

2024年振动的危害及预防引言: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我们的生活方式也在不断改变。
然而,新兴科技所带来的便利和进步也伴随着一些潜在的危害。
其中之一就是振动,它在我们生活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
然而,振动不当使用或者长期暴露于振动环境中,都会对人体和环境造成危害。
因此,了解振动的危害以及如何预防成为迫在眉睫的重要课题。
本文将探讨2024年振动的危害及预防措施。
第一部分:振动的危害1. 对人体的危害振动是一种机械波,可以通过物体的传递和传播。
当人体暴露在较大振动环境中时,会引发一系列不良健康反应。
首先,长期暴露于强烈振动环境中会导致骨骼、肌肉和关节的疲劳和损伤,从而引发振动病。
其次,振动还可能影响人的冠心病发生率,并与慢性呼吸系统疾病的发展有关。
此外,振动还会影响人的消化系统,导致胃肠功能紊乱。
长期的振动暴露还会引发心理上的压力和焦虑。
2. 对环境的危害振动不仅对人体有害,还会对环境造成不良影响。
例如,巨大的振动力量可能导致地震,给地球造成破坏。
振动还可能引起建筑物的损坏,特别是对于那些未经充分考虑震动环境的建筑。
此外,振动还会对水体、土壤、植物和动物等自然环境造成负面影响。
因此,我们应该认识到振动对环境的危害,采取相应的措施来减少振动对环境的负面影响。
第二部分:振动的预防1. 对人体的预防为了减少振动对人体的危害,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预防:(1)工程措施:在设计机械设备、交通工具等时,要考虑减振装置的设计。
例如,在汽车中安装悬挂系统,减少汽车行驶中产生的振动。
此外,对于机械工作场所,可以采取隔振吸震等措施减少振动的传递。
(2)人身防护:对于长时间暴露在振动环境中的工作人员,应该佩戴振动防护装备,如耳塞、手套、靴子等。
这些装备可以有效减轻振动对人体的影响。
(3)工时和休息:合理安排工作时间和休息时间,避免长时间连续暴露在振动环境中。
工作时长一般不宜超过每天8小时,并定期进行体检。
2. 对环境的预防为了减少振动对环境的危害,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预防:(1)环境评估:在选择振动源的位置时,应该对周围环境进行评估,避免振动对周围环境产生负面影响。
振动试验标准

振动试验标准振动试验是一种常见的工程实验方法,用于评估产品在运输、使用和储存过程中的振动性能,以及对振动环境的适应能力。
振动试验标准是对振动试验进行规范和约束的文件,它规定了试验的方法、设备、环境条件、试验方案、数据处理和报告要求等内容,是进行振动试验时必须遵循的标准。
首先,振动试验标准应当明确试验的目的和范围。
试验的目的可以是评估产品的振动耐受性、检验产品的可靠性、验证产品的设计性能等。
试验的范围包括试验的对象、试验的条件、试验的要求等。
明确的试验目的和范围有助于确定试验方案和评价试验结果。
其次,振动试验标准应当规定试验的方法和步骤。
试验的方法包括振动激励方式、振动频率范围、振动幅值、振动方向等。
试验的步骤包括试验前的准备工作、试验过程中的操作流程、试验后的数据处理和分析等。
规定明确的试验方法和步骤有助于保证试验的可重复性和可比性。
此外,振动试验标准还应当规定试验设备和环境条件。
试验设备包括振动台、振动控制系统、传感器、数据采集系统等。
环境条件包括试验室的温度、湿度、噪声水平等。
规定合适的试验设备和环境条件有助于保证试验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另外,振动试验标准还应当规定试验方案和数据处理要求。
试验方案包括试验的方案设计、样品的选择、试验的参数设置等。
数据处理要求包括数据的采集、存储、处理和分析等。
规定合理的试验方案和数据处理要求有助于得到可靠的试验结果和结论。
最后,振动试验标准还应当规定试验报告的内容和格式。
试验报告应当包括试验的目的和范围、试验的方法和步骤、试验的设备和环境条件、试验的方案和数据处理、试验结果和结论等内容。
规定完整的试验报告内容和格式有助于传达试验结果和结论。
综上所述,振动试验标准是进行振动试验时必须遵循的标准文件,它规定了试验的方法、设备、环境条件、试验方案、数据处理和报告要求等内容。
遵循振动试验标准有助于保证试验的可靠性和可比性,促进产品的质量提升和技术进步。
环境噪声与振动的评价及测量方法

声压级 42 ( dB )
A计权修 -26.2 正值
修正后频 15.8 带声级
40 -16.1 23.9
47 -8.3 38.7
54
60
-3.2
0
50.8 60
58 1.2 59.2
60 1.0 61
72 -1.1 70.9
修正后频带声级=频带声压级+A计权修正值
LAT=
10lg(∑n i=1
10
修正后频带声级=频带声压级+A计权修正值
LAT=
10lg(∑n i=1
10
0.1
Lpi
)
≈92.2dB
LAi=a+bNRi
中心频率 63 125 250 500 1000 2000 4000 8000
( Hz )
a
35.5 22
12
4.8
0
-3.5 -6.1 -8.0
b
0.79 0.87 0.93 0.974 1 1.015 1.025 1.03
(1) 由图查出各频带级所对应的Nni (2) 求出频带级中最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的噪度值Nnmax (3) 求总噪度 Nn
Nn=Nmax+F(∑Nni-Nnmax)
F:频带计权因子 对倍频带F=1; 对1/3倍频带 F=1/2。
例6:根据所测得的倍频带声压级求噪度及噪度级
中心频率 63 ( Hz )
125 250 500 1000 2000 4000 8000
噪声评价数(NR)曲线 6.感觉噪声级(LPNdB)和噪度(Na呐) 7.交通噪声指数 8.噪声污染级 9.噪声掩蔽 10.语言清晰度指数和语言干扰级
➢噪声的主观度量
1. 声音的响度级与响度
环境保护部关于乡镇地区环境振动测量和评价适用环境保护标准问题的复函

环境保护部关于乡镇地区环境振动测量和评价适用环
境保护标准问题的复函
文章属性
•【制定机关】环境保护部(已撤销)
•【公布日期】2013.02.21
•【文号】环函[2013]35号
•【施行日期】2013.02.21
•【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
•【时效性】现行有效
•【主题分类】环境保护综合规定
正文
环境保护部关于乡镇地区环境振动测量和评价适用环境保护
标准问题的复函
(环函[2013]35号)
吉林省环境保护厅:
你厅《关于乡镇地区环境振动适用标准和测量方法的请示》(吉环文〔2013〕14号)收悉。
经研究,现函复如下:
一、《城市区域环境振动标准》(GB 10070-88)和《城市区域环境振动测量方法》(GB 10071-88)适用于城市区域环境振动的测量和评价。
乡镇地区环境振动目前无明确规定的标准,在实际工作中,可参照以上两项标准执行。
二、我部正在修订《城市区域环境振动标准》,在修订过程中,将统一规定城市和乡村区域环境振动限值与监测要求,适用于今后振动环境质量的评价和管理。
环境保护部
2013年2月21日。
振动的危害与评价范本

振动的危害与评价范本振动是指物体或介质围绕平衡位置发生周期性的机械振动运动。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各种物体和系统都会产生不同形式的振动,例如汽车发动机的振动、建筑物的振动、机械设备的振动等。
然而,长期暴露在高强度振动环境下会对人体和环境造成一定的危害。
本文将讨论振动的危害,并对其进行评价。
一、振动对人体的危害1. 健康危害:(1) 骨骼和肌肉问题:长期暴露在高强度振动环境下,人体骨骼和肌肉组织会受到摩擦和冲击。
这可能导致骨质疏松、关节炎、脊柱畸形等问题。
(2) 神经系统问题:高强度振动还可能对人体的神经系统产生影响,如引起震颤、头晕眼花等症状。
(3) 内脏器官问题:长期工作在振动环境下的人可能会出现胃肠道问题、尿频、排尿困难等内脏器官问题。
(4) 疲劳和压力:振动会增加人体的疲劳感和压力,可能导致精神病、失眠等问题。
2. 心理和社会危害:(1) 工作效率下降:长期受到振动环境的影响会导致工作效率下降,增加工作人员的错误率。
(2) 心理压力:振动会对人体的神经系统产生刺激,从而导致心理压力和紧张感。
(3) 社交问题:长期暴露在振动环境下的人可能会感到疲劳和不适,影响其日常生活和社交活动。
二、振动的评价1. 振动测量和监测:对于振动的评价,首先需要进行振动的测量和监测。
可以使用加速度计、速度计或位移计等仪器来记录和量化振动的强度、频率、加速度等参数。
2. 健康评估:使用健康调查和医学评估技术来评估长期暴露在高强度振动环境下的人的健康状况。
可以通过体检、问卷调查、医学测试等方法来评估其对振动的适应性和症状。
3. 振动标准和法规:各国和地区都有相应的振动标准和法规来规定工作场所和居住环境中振动的允许限值和控制措施。
评价振动危害的时候需要参考和比较相关的标准和法规。
4. 安全措施和减震技术:根据振动的强度和频率特征,采取相应的安全措施和减震技术来降低振动对人体和环境的危害。
例如使用吸音材料、减震装置、隔振设施等来减少振动的传播和影响。
精密仪器环境振动测量和评价方法的研究

动力设备产生的稳态波振动; 人员走动及城市轨道交通 造成的非稳态随机振动; 与精密仪器相连的压缩空气气 源、油泵等辅助设备激励引起的稳态波或冲击波振动等 人工振源; 以及大地脉动、浪涌和风力引起的非稳态随机 振动等自然界振源。环境振动的特点和振级不仅依赖于 激励的大小, 还依赖于土壤、基础、地板和建筑物其他结 构部件所组成的动力系统对振动的滤波效果。
该标准规定关注的频率范 围为 0. 5 H z~ 250 H z。 一般认为优势频率小于 100H z。振动幅值和持续时间 主要取决于振源、振源与敏感设备的距离以及支撑敏 感设备的建筑物构件的响应。用质点速度来评价建筑 物振动参数, 该值在 10- 4 m / s~ 2 @ 10- 2 m / s范围内。
规定三个正交轴时程的振动测量应包括速度变化 量 ( 包括最大值和给定时间段内的平均值 )、持续时间 测量。通过频谱分析获得速度和频率、功率谱密度的 关系曲线。振动分析还应确定特征频率及其峰值。冲 击分析需给 出时程曲线 ( 加速 度、持续 时间和 脉冲波 形 ) , 同时计算冲击响应谱。
该标准内容比较笼统, 并未 给出环境振动测量仪 器的要求和影响量的评价方法, 实际操作困难。
4 环境振动测量和评价方面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国内计量技术机构根据客户的需求, 承担 开展了大量实验室环境振动的现场测试, 如新建实验 室环境测试; 光学平台、隔振设备和隔振基础隔振效果
21 6
振 动与 冲击
2010年第 29卷
的测试评价、新研制的隔振装置的验收测试等等, 这种 需求呈逐年上升的趋势, 但是测试方法和评价标准无 技术标准或规程 /规范可依。由于无统一标准, 测试结 果无可比性。如对某单位隔 振基础的测试评价, 不同 单位测量给出了截然不同的结果; 又如地震局某所在 新建振动标准装置实验室选址时, 对三个备选地实地 测试后, 只根据比较相对值大小确定最终选址方案, 无 法给出确切的环境振动值和评价是否符合建设要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8.5 振动的环境评价
字体[大][中][小]从30年代开始,一些组织及个人就对车、船、飞机等交通工具的乘坐舒适性进行研究,提出过各种评价标准。
现在一些工业发达国家为加强对人的振动保护,先后制定了振动容许标准。
不过,因为人体的生理系统非常复杂,而且振动通常与温度、工作姿势、工作条件以及噪声等因素同时存在,使人呈现各种病症,所以想弄清振动对人体的生理影响机理,从而能定量地评价,是极其困难的。
目前都是从人的感觉方面、即从心理影响方面进行评价。
8.5.1 人的振动感觉
图6.3.1—57 人体对振动感觉的实验曲线
人的振动感觉依存于皮肤感觉(触、压等)和深部知觉(筋、腱、关节的感觉)图6.3.1—57为人的振动感觉的实验曲线,以此作为防振设计的一个基准,认为图中A 以下是理想的,C以上是不允许的,A与C之间尽可能避开。
用以评定振动感觉的参数有振动位移,振动速度和振动加速度。
下面着重介绍ISO2631用振动加速度均方根值表示振动强度的评定方法。
振动加速度均方根值的意义如下式所示:
式中:T——振动周期;
a1——振动加速度。
对于简谐振动,若最大振幅为a max,则
arms=amax/
人对振动加速度的感觉范围大致从1Gal(0.01m/s2)到1000Gal(10m/s2)。
为便于在宽广的范围内进行动态测量,常采用分贝标度。
此时按下式定义振动加速度级
VAL=20log10(a rms/a0)
(6.3.1—22)
不过,直接用式(6.3.1—22)评定人的振动感觉是不妥当的。
因为人的振动阈值(勉强感觉到振动时的振动加速度级值)随振动频率不同而异,而且振动方向不同感觉也有差别。
图6.3. 1—58是人的振动阈值曲线。
从图中可见,垂直振动时人对4~8Hz的振动最敏感,水平振动时对于1~2Hz的振动最敏感;在3Hz以下时,水平振动容易感觉到,而在3Hz以上时,垂直振动容易感觉到。
因此,为能恰如其分的表示人的振动感觉,须将式(6.3.1—22)的结果按照人的振动阈值特性进行修正,成为振动级,即
VL=VAL+C n
式中:C n——振动感觉修正值,可由表6.3.1—11查取。
图6.3.1—58 人体对振动的阀值曲线
图6.3.1—59 人体参考坐标轴
表6.3.1—11 振动感觉修正值频率(Hz) 1 2 4 8 16 31.5 63 90
Cn
( dB) 垂直振动-6 -3 0 0 -6 -12 -18 -21 水平振动 3 3 -3 -9 -15 -21 -27 -30
需要指出的是,上述VAL和VL虽都是用dB表示,但二者含义不同。
前者是实际振级的大小,后者则表示人对振动的感觉。
在4~8Hz的垂直振动时二者相等。
8.5.2 全身振动的容许标准
各国标准不尽统一,这里介绍ISO2631(1974年),它规定振动强度用加速度的有效值表示,单位是m/s2;频率范围为1~80Hz;参考座标轴对于人体是固定的,如图6.3.1—59所示; 对于人的健康保护,是限制人在振动环境中的暴露时间。
图6.3.1—60等感觉曲线
图6.3.1—60的纵轴为振动加速度(rms),横轴为1/3倍频程中心频率(Hz)。
图中的一组等感曲线(对沿曲线变化的不同振级的振动,人的感觉是相同的),每一根曲线表示一个容许暴露时间。
图6.3.1—61则是表示振动加速度与暴露时间的关系,每根曲线为一1/3倍频程中心频率。
两图形式不同,但所表示的标准完全一样。
ISO2631是从不舒感RC、工作效率降低FDP和耐久限EL三个方面考虑作为评定基准的。
图6.3.1—60、6.3.1—61是FDP曲线,超过此限则认为工作效率会降低;RC是失去舒适感的极限;EL则表示超过此限即不能保证人体健康安全,在无特殊防护的条件下,人体所受的振动值不允许超过此限。
三组曲线形状完全相同,只是基准不同,RC比FCP低10dB,EL 比FDP高6dB。
应用上述标准评价环境振动,可按以下方法进行。
振动测量时,作1/3倍频程频率分析,将所得结果与上述曲线比较。
其中哪个频率分量的值所接近的许容曲线级值大,就按那个值来决定容许暴露时间。
这样做是基于认为对于人的振动感觉,不同频率的振动互不影响。
因为等感曲线已经计及人的振动感觉特性的影响,所以若用具有振动感觉补偿电路的测振仪测量时,就只需测量总级值,将测量结果与图中曲线的平直部分比较,亦即对于垂直振动与5Hz的值,对于水平振动与1.6Hz的值进行比较。
当振动方向不止一个的时候,各个方向分别求出,与相应的标准比较。
图6.3.1—61 振动加速度与暴露时间的关系
关于振动持续时间问题,在振级不变的间歇振动情况下,将实际暴露时间相加即可;而对于振级变化的情形,则必须求等效暴露时间。
换算公式为:
式中:t i——是振级A i的实际暴露时间;
T i——是实际暴露振级A i一天的许容暴露时间;
T′——是换算成振级A′一天的许容暴露时间;
t′i——是A i换算至A′的等效暴露时间。
例如,在90dB的振级下暴露1n,t i=1,T I=8,若换算至94.5dB的振级,则T′=4,换算后的等效暴露时间
A′可以是A i中的任一个,A I要全部换算至A′,然后将所求得的等效暴露时间t′i相加,求总的等效暴露时间T:
T=Σt′i
将所求得的T与T′相比较,若T≤T′,则是许可的。
另外,关于0.05~1Hz的超低频全身振动,有人就正弦振动作过人的感觉实验,发现姿势的差异、振动方向的不同,几乎对人的感觉没有什么影响。
手持式振动工具由于生产效率高、使用方便,应用非常广泛。
从劳动卫生考虑,这种工具引起的手腕局部振动是个很值得注意的问题。
有人对手腕部施加正弦振动进行实验,测试结果表明,垂直振动与水平振动的曲线形状完全相同。
至于这两种振动如何评价,尚无统一意见。
8.5.3 船舶振动标准
自1930年泰勒提出第一个船舶振动标准以来,现在工业发达国家都有了船舶振动标准。
ISO/TC108/SC2/WG2制定了“船体振动评价暂定基准线”,把人的感觉分为能承受、最小承受和不能承受三个区域,用振动加速度峰值评价,如图6.3.1—62、图6.3.1—63所示。
图中还给出中国海船、内河船体振动的衡准。
图6.3.1—62 船体水平振动衡振
中国内河船舶体振动衡准把船舶分为A、B两类船型,每类船型又分为Ⅰ、Ⅱ类区。
A 型船指一、二类客船及船长大于60m的油船、货船。
B型船指船长大于30m的其它机动钢质运输船舶。
Ⅰ类区指居住舱室及驾驶室、报务室、医疗室等,Ⅱ类区指连续工作时间不超
过4h的工作舱室及工作场所,如机舱、厨房等。
对于垂直振动,除与图示曲线比较外,还可据下式判定:
式中:a——振动加速度,半幅峰值;
——衡准系数, <0.035为良好,
0.035≤ ≤0.047为尚可
>0.047不允许;
N——振动频率,Hz,当N<8时,取N=8;
K——船型系数,对高级游艇及客船的特等舱取k=0.5,其它则为:
ⅠⅡ
A 1.0 1.5
B 1.5 2.0
水平振动标准取垂向的0.75倍。
海船船体振动衡准与内河船大致相同,基准曲线如图所示。
图6.3.1—63 船体垂向振动衡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