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设计】同级混合运算精品教案

【教学设计】同级混合运算精品教案
【教学设计】同级混合运算精品教案

同级混合运算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明确加法和减法是同一级运算,乘法和除法是同一级运算。同级运算的顺序。

2过程与方法:能结合解决实际问题的数量关系理解同级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初步学会用综合算式解答两步计算的实际问题,掌握用脱式计算的书写格式。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不同层次练习中感受并理解混合运算的运算规则,激发思考探究乐趣,养成良好解题习惯。

【教学重点】理解并掌握同级运算的运算顺序,并能正确地进行脱式计算。

【教学难点】能正确进行脱式计算,掌握脱式计算的书写格式。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

同学们,我们以前学习了100以内加减混合运算,你还记得计算顺序吗?(从左往右)

复习(课件1)

二、新授课

(1)师:同学们喜欢看书吗?你知道世界读书日是哪一天吗?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希望同学们多读书,多读好书。做一个有知识,有文化的孩子。和老师一起看大屏幕,看看同学们都在做什么?(读书)

1.请一名学生读题、出示例1(课件2)

2.你知道了哪些数学信息,问题是什么?

3、学生独立解题。自己在练习本上列算式解答

请两名学生上前板演(巡视)

学生:53-24=29

29+38=67 53-24+38=67

请两名学生说一说是怎么想的?

4、比较两组算式,告诉学生:后边的算式是将前两道算式合在了一起,我们叫前两道算式的综合算式。(课件3)

师:既含有加法,又含有减法的算式是加减混合算式,你还记得它的运算顺序吗?(从左往右)

师:同学们说的真好,其实,在数学上,为了更方便的看出每一步的运算和计算结果,数学家们又发明了一种新的计算方法————脱式计算,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研究混合运算的计算方法(板书:混合运算)

5、两步运算脱式计算的格式。

1)示范:特定的书写格式

:教师边板书边阐述基本格式规范。

说明:可以把先算的一步划线(板书:划线用粉色笔标出),提醒自己注意运算顺序;暂时不参与运算的符号与数按顺序移下来……

53-24+38

=29+38

=67

小结: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只有加、减法,要从左到右按顺序计算。(板书)

师:试一试:学生练习,注意格式:(课件4)同桌互相检查,纠正。

(2)学习15÷3×5

师:对于只含有加减法的综合算式,我们掌握了它的运算顺序和脱式计算方法,那么只含有

乘除法的综合算式,又该怎样计算呢?

师:出示课件(5)

15÷3×5

师:应该怎样计算,同桌互相说一说

学生尝试脱式计算

学生汇报,师板书:15÷3×5

=5×5

=25

师:根据刚才的计算过程,对于只有乘除法的混合运算的计算顺序应该是怎样的?

师:引导学生汇报: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只有乘、除法,都要从左到右按顺序计算。

师板书:(只有乘除法,都……)请学生读两遍,体会含义。

师:观察这两组算式:只含加减法

只含乘除法板书:同级(课件6)

师:对于只含有乘除法的综合算计你会计算了吗?试一试(课件7)

三:巩固练习

师:针对只含有加减法或只含有乘除法的综合算式,你学会了吗?考考你

基础训练:填一填课件(8)

计算训练:课件(9)

综合训练:判断对错(课件10)

拔高训练:综合算式,小黑板出示

四、总结:在计算没有括号,只有加、减法或只有乘、除法两步式题应按什么顺序计算?

五、布置作业:(课件11)

作业:教材第50页练习十一第1题和第3题。

《同级混合运算》教学设计演示教学

《同级混合运算》教学设计教学内容:新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47页例1 教学设计理念: 课标指出要让学生经历一些实际问题抽象为数学问题的过程,掌握数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并能解决简单的问题。四则混合运算是计算教学的重要内容,学生掌握四则运算的顺序,能够正确的进行混合运算,不仅丰富了计算知识,提高计算能力,同时也使学生初步理解混合运算的作用,学习列综合算式解决问题,提高学生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本节课是第一课时,重点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比较、分析、总结规律的科学思维方式,进一步培养学生解决问题,有意识地寻求依据来解释说明自己思维的能力,在理解掌握运算顺序的同时,促进学生数学思维的发展。 教材分析: 同级运算的运算顺序是二年级下册第五单元《混合运算》中的第一课时的内容。这部分学习的内容是在学生掌握了加减乘除四则运算含义并具备一定计算能力的基础上进行的,是系统学习综合算式运算顺序的开始,从左往右的运算顺序是综合算式的基本运算顺序,因此本课时的学习将为日后其他运算顺序的学习及灵活运用打下基础 学情分析:

一年级学生的学习经验中已对加减混合的综合算式有了初步的理解和掌握,会按照从左往右的顺序口算,并直接写出结果。但缺少的是把这些零星的数学知识系统化。学生在一年级就已经接触,并且到现在学生已经学习了基本的加减乘除运算,此时安排混合运算的教学能够帮助学生系统地整理综合算式的运算顺序,让学生对四则运算的运算方法有更深入的理解。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借助解决问题的过程让学生明白“在同级的混合运算中,应从左往右依次计算”的道理。 过程与方法:在经历探索和交流的过程中,理解并掌握同级运算的运算顺序,能正确运用运算顺序进行计算,并能正确进行脱式计算的书写。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养成先看运算顺序,再进行计算的良好习惯,同时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教学重点:理解并掌握同级运算的运算顺序,并能正确地进行脱式计算。 教学难点:能正确进行脱式计算,掌握脱式计算的书写格式。 教学方法: 本节课我利用引导发现式、问题教学法、情景生活经验等多种方法,采用这些教学方法能培养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去思考和分析问题,使学生变苦学为乐学 学法指导: 在教学中将探究解题思路和理解运算顺序有机结合,体会探

混合运算教案

第一单元 第一课:小熊购物 教学内容:P2 --4 教学目标: 1、通过“小熊购物”的情景,发展学生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结合解决问题的过程,探索先乘后加减的运算顺序,体会到书写与生活实际的密切联系。 3、引导学生掌握脱式计算的书写要求,能正确进行乘加、乘减两步式题的计算。 4、培养学生书写规范,计算认真的良好习惯。 重点难点: 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乘加、乘减两步式题的运算顺序。 教具准备:无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观察下面每个算式里含有哪些运算?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36+5-18 45-18+20 指名口答,引导学生认识:只有加、减法计算的两步式题一般按从左往右的顺序计算。 二、探索新知 出示小熊购物的主题图,引导学生观察。 1、提示学生仔细观察主题图,提问:你能知道那些数学信息? 2、提出问题:假如你们是顾客,你想买哪两种食品?每种食品的数量不限。 指名口述自己的想法,教师选学生提出其中一个问题,引出例题:胖胖要买1个蛋糕和4个面包需付多少钱? 3、解决问题。 (1)列算式:3×4+6 6+3×4 (2)理解算理,掌握算法。 组织学生讨论:3×4+6 6+3×4 各表示什么意思。 ①算式“3×4+6”中的“3×4”表示4块面包共付12元,所以3和4要先乘。12+6=18(元)表示4块面包和1个蛋糕共付18元。 ②算式“6+3×4”红的“3×4”表示4块面包共付12元,所以3和4也要先乘。6+12=18(元)表示1个蛋糕和4块面包共付18元。 这两种情况所付的钱都是相等的。所以,3×4+6与6+3×4这两个算式都可以求出买1个蛋糕和4个面包共付多少元。 (3)引导学生用脱式计算。 3×4+6 6+3×4 以上两个算式有什么共同点?(都含乘、加计算的两步式题) 讨论:含乘、加计算的两步式题应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4)认识脱式计算的格式。(板书) 解法一: 3×4+6 解法二: 6+3×4 (PS:先算的一步用直线划起来) =12+6 =6+12 =18(元) =18(元)答:该付18元。 三、尝试独立解决新的问题 1、提问:壮壮有20元,买3包饼干应找回多少元? 2、让学生在小组内合作、讨论。可能会出现以下两种方法解答。

分数混合运算(一)教学设计

分数混合运算(一)教学设计 一、 教学内容 北师大版第十一册第二单元 二、 教学目标 1、体会分数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和整数是一样的,会计算分数混合运算。 2、利用分数混合运算解决实际问题,发展学生的应用意识。 3、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三、 教学重难点 1、掌握分数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和方法,并能正确进行计算。 2、利用分数混合运算解决实际问题。 四、 教学准备 PPT 课件、黑板纸 五、 教学过程设计 (一) 复习导入 T :老师听说你们班有不少计算达人,看看谁能又快又准的算出结果呢? (PPT 出示分数除法复习题,共6题,指名回答。) T :看来老师听说的却是事实。你们是用什么方法算的呢? S :除以一个数,零除外,等于乘这个数的倒数。 T :这个方法对我们今天的学习也有很大的帮助。同学们可要牢牢的握住它 的手哦。 (二) 探究新知 1、 主题图探究 (1)理解主题图 T :有一个小学的同学们进行兴趣小组的的活动,他们是这样分组的。(出 示出题图PPT )请同学们仔细默读分组情况,思考出现了哪几种量?他们之间有什么关系? S :气象小组有12人。摄影小组的人数是气象小组人数的 ,航模小组的人数是摄影小组人数的 。 T :说的很好!你们如何理解“摄影小组的人数是气象小组人数的 ”和“航模小组的人数是摄影小组人数的 ”这两句话的呢? S1:把气象小组的人数看做单位“1”,将它平均分成3份,其中的一份就是摄影小组的人数。 S2:把摄影小组的人数看做单位“1”,将它平均分成4份,其中的3份就 是航模小组的人数。 31433143

(根据学生的回答用PPT 出示线段图,表示3个小组人数之间的关系) T :你真像个小老师,说的头头是道!还有谁来说说吗? S3:摄影小组的人数=气象小组人数× 。 S4:航模小组的人数=摄影小组人数× 。 (PPT 出示数量关系式) T :你分析的也非常好! (2)提出问题 T :真不错,同学们说的不仅完整,而且思路清晰!那么,根据题中的已知 条件,你们能提出哪些问题? S1:摄影小组有多少人? S2:航模小组有多少人?(老师板书) S3:这三个小组一共有多少人? T : 你的问题正是老师想到了,我们想到一块了呢!发明创造就是从发现 问题开始的,同学们今天已经迈出了创造的步伐了。真不错!老师从同学们的问题库中挑了一个,在这节课先解决。航模小组有多少人?你们能自己解决吗? S :可以。 T :那同学们就试一试吧!(全班尝试列式计算) 2、 运算顺序探究 T :哪位同学跟大家分享一下你的方法?你是如何列式的?(指名回答,将 分步计算和综合算式板书在黑板上) T :(针对综合算式)你是怎样想的?你先算什么,再算什么?根据是什么? S :要算航模小组的人数就要知道摄影小组的人数,摄影小组的人数是气象小组人数的 ,12× ,就是先算出摄影小组的人数等于4人。再乘 ,就是航模小组的人数,等于3人。 T :说的太棒了!(竖起大拇指)先算出摄影小组的人数,再算出航模小组 的人数。那么这个算式的运算顺序是什么样的,你们知道吗? S :知道。是从左往右的。 T :那你们觉得分数混合运算的顺序和整数混合运算的顺序一样吗? S :是一样的。 T :那同学们认为分数混合运算的顺序是什么呢? S :同级运算,从左到右依次计算;不同级,先乘除,后加减;有括号要先 算括号里面的。(PPT 出示运算顺序) T :老师们一定为你们感到骄傲! 3、 运算方法研究 31 43313143

小学二年级下册数学《同级混合运算》教案

小学二年级下册数学《同级混合运算》教案教学内容: 教材第47页例1,教材第50页练习十一第1-3题。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明确加法和减法是同一级运算,乘法和除法是同一级运算。同级运算的顺序。 2、过程与方法:能结合解决实际问题的数量关系理解同级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初步学会用综合算式解答两步计算的实际问题,掌握用递等式计算的书写格式。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不同层次练习中感受并理解混合运算的运算规则,激发思考探究乐趣,养成良好解题习惯。教学重点: 同级运算按从左到右的顺序计算。 教学难点: 用综合算式解答两步计算的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 一、常规口算(精选含有加、减、乘、除运算的口算) 二、情境引入,整体感知 问题:刚才的口算中,都有哪些运算? 揭示:在数学里加法、减法、乘法、除法称为四则运算,加法和减法是同级运算,乘法和除法也是同级运算,它们是比加、减法更高一级的运算。

三、教学例1 1、出示例1。 2、学生独立解题。 3、汇报:你是怎样解答的? 53-24=29 29+38=67 53-24+38=67 4、告诉学生:第三道算式是将前两道算式合在了一起,我们叫前两道算式的综合算式。 5、两步算式脱式计算的格式。 (1)示范:刚才我们列出综合算式,并且直接口算出结果,如何把每一步的计算过程表示出来,它有特定的书写格式:教师边板书边阐述基本格式规范。 说明:可以把先算的一步划线(板书:划线用色笔标出),提醒自己注意运算顺序;暂时不参与运算的符号与数按顺序移下来 53-24+38 =29+38 =67 揭示:像这样的计算过程就是用递等式计算。 下面的书写就是错误的 53-24+38

《混合运算》教案设计.

《混合运算》教案设计 2019-04-16 学情分析: 本单元学习简单的四则混合运算,包括只含同一级的混合运算,含有两级的混合运算,含有小括号的混合运算以及用综合算式解决两步计算的实际问题。在教学过程中结合具体情境,体验运算顺序规定的合理性,帮助学生理解应该先算什么,再算什么。解决问题主要是将两步计算的应用题,转化成混合运算的应用题,运用括号,能使列出的综合算式与实际问题中的数量关系相一致,进一步发展和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 教学重点: 能联系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理解并掌握两步混合运算的顺序。 教学难点: 在认识和理解混合运算顺序的过程中,积累学习的经验,形成计算技能,并且能用两步计算解决相关的实际问题。 教学目标: 1、让学生明确加法和减法是同一级运算,乘法和除法是同一级运算。同级运算的顺序。 2、能结合解决实际问题的数量关系理解同级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初步学会用综合算式解答两步计算的实际问题,掌握用递等式计算的书写格式。 3、在不同层次练习中感受并理解混合运算的运算规则,激发思考探究乐趣,养成良好解题习惯。 教学重点: 同级运算按从左到右的顺序计算。 教学难点: 用综合算式解答两步计算的'实际问题。 教学方法: 小组合作法

教学准备: 主题图 教学过程: 一、常规口算 (精选含有加、减、乘、除运算的口算) 二、情境引入,整体感知 问题:刚才的口算中,都有哪些运算? 揭示:在数学里加法、减法、乘法、除法称为四则运算,加法和减法是同级运算,乘法和除法也是同级运算,它们是比加、减法更高一级的运算。 三、教学例1 1、出示例1。 2、学生独立解题。 3、汇报:你是怎样解答的? 53-24=29 29+38=67 53-24+38=67 4、告诉学生:第三道算式是将前两道算式合在了一起,我们叫前两道算式的综合算式。 5、两步算式脱式计算的格式。 (1)示范:刚才我们列出综合算式,并且直接口算出结果,如何把每一步的计算过程表示出来,它有特定的书写格式:教师边板书边阐述基本格式规范。 说明:可以把先算的一步划线(板书:划线用色笔标出),提醒自己注意运算顺序;暂时不参与运算的符号与数按顺序移下来?? 53-24+38 =29+38 =67

(完整版)二下数学混合运算教学设计

第五单元混合运算 【第一课时】混合运算(1) 一、教学目标 1.初步掌握没有括号的两步运算式题的运算顺序,掌握脱式计算的书写要求,会正确地进行脱式计算。 2.学生在经历观察、比较、归纳等学习过程中,掌握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理解其中的道理。 3.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提高学生合作交流的意识,体会数学与生活之间的联系。 二、教学重点 掌握没有括号、含两级运算的两步式题的运算顺序。 三、教学难点 正确进行计算。 四、教学具准备 课件。 五、教学过程 1.情境导入 (1)情境 学校的图书阅览室正式开放了,同学们兴高采烈地来到阅览室读书。 (2)观察:从这幅图中你能找到哪些数学信息?试着说一说。 (3)引入:同学们观察的很仔细,发现图中的数学信息一共有3个,哪两个信息有直接关系?能解决什么问题? (4)可以怎样列式计算呢? 2.探究新知 (1)教学加减混合运算的脱式书写 ①有的同学的列式是:53-24=29 29+38=67 这样列式可不可以?这两个算式分别解决了什么问题? 这是我们以前学习过的列式、计算方法。今天,我们要学习一种新的计算方法——脱式计算。 ②出示算式:53-24+38。根据刚才那位同学的分步计算,我们可以把两个算式合并成一个算式,像这样的算式叫做综合算式。 ③你还记得以前是按怎样的运算顺序计算的吗? ④说明脱式的书写格式:两步计算的式题,脱式时要先在原题下面的左边写“=”,再在“=”的后面写第一步运算的结果“29”,还没进行运算的部分“+38”要照着抄写下来;接着对齐上面的“=’在下一行写“=”,在“=”的后面写第二步运算的结果。 ⑤小结:这样书写便于我们看出运算顺序。 ⑥练一练:请同学们在练习本上独立完成23+6-11。 (2)自主探究乘除法混合运算的计算方法 ①思考:下面这个综合算式应该怎样计算呢? 15÷3×5请同桌的同学一起商量商量。 ②哪组同学愿意说一说你们的想法? ③小结: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只有加、减法或只有乘、除法,都要从左往右按顺序计算。 ④练一练:请同学们在练习本上独立完成2×8÷4 72÷8÷3。 (3)学习加减乘除混合运算 ①出示主题图: 走出阅览室,同学们又一起来到了跷跷板乐园。 思考:要想知道跷跷板乐园一共有多少人?我们应该先算什么?再算什么?怎样列式计算呢? ②根据学生的分步计算追问:4×3求的是什么?12+7求的是什么? ③能把这两个算式合并成一个算式吗?

整数四则混合运算教学设计讲解学习

整数四则混合运算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认识并掌握不含括号的三步计算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能说明算式的运算顺序,并正确计算得数;初步学习列综合算式解决三步计算的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能联系实际问题说明解决间题的计算过程,联系计算过程归纳运算顺序,发展归纳思维,提高运算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进一步发展认真严谨、细致计算的学习习惯,树立数学规则意识,培养按规则办事的良好品质。 二、教学重难点 1.重点:不含括号的三步计算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2.难点:不含括号的三步计算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三、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说说下面每组题的运算顺序。 提问1:第(1)组题按怎样的顺序算?指出:只含有加、减法或乘、除法的运算式,从左往右依次计算。 提问2:第(2)组、第(3)组、第(4)组题按怎样的顺序算?指出:乘法和加、减法的混合运算,除法和加、减法的混合运算,要先算乘法或除法,再算加、减法。 2.引人新课。 谈话:我们已经学习过不含括号的两步计算混合运算,并且掌握了运算顺序。今天,就以原来的知识为基础,学习新的混合运算规律。 (二)探究新知,深化新知 1.学习例题。 (l)一位同学到体育用品商店购买象棋和围棋,我们一起来看看在体育用品商店里能知道些什么。 提问:知道哪些条件,要求什么问题?解决这个问题应该先算什么?为什么? 让学生列式解答,教师巡视,指名分步列式的学生板演在黑板上。 检查:解答过程对不对?前两步先算的什么? 指出:要求一共要付多少元,要把3副中国象棋的钱加4副围棋的钱,所以应该先用乘法算中国象棋和围棋各需要多少钱,再用加法算出一共要多少元。 (2)混合运算,学习新知。

【北师大版】六年级数学上册 分数混合运算(一)教学设计

分数混合运算(一) 学习目标: 1.在解决有关分数连乘运算的具体问题的过程,明确应先求什么,再求什么。 2.会用画图的策略直观的呈现数量关系。 3.结合具体情境体会分数混合运算的顺序与整数混合运算一样,会正确计算分数混合运算,并在计算中养成认真的良好习惯。 4.能解决有关分数混合运算的简单实际问题,发展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学情分析: 该班学生两极分化比较严重,学生思维敏捷、较为活跃,有随意接话,思考问题欠缺深入全面,语言组织能力差,表达不够清楚明白。加上5人左右的学困生对分数乘法应用题的意义掌握地不太好,学生凭感觉知道用乘法列式计算,却不知道为什么用乘法,这样对学习分数混合运算〈一〉应用题分析就有一定的难度。所以在教学设计时我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将教学坡度降底,引导学生分析应用题,根据学生对应用题的理解来画出线段图。来达到破教学难点的这一目的,在学生理解应用题的基础上来,体会分数混合运算的顺序与整数是一样的。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正确计算分数混合运算。 教学难点:利用分数加减乘除法解决日常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对分数乘法的计算方法掌握的非常好。这节课我 们就要运用它,学习分数混合运算。板书:分数混合运算(一) 二、自主探索、获取新知 1、呈现情境图,提出问题。【课件出示数学书上第21 页图】 2、分析问题、汇报展示、交流算法 (1)观察图,分析图上的数学信息和问题,说一说。 (2)尝试用自己的办法分析题意,画线段图。 (3)生汇报自己画图过程,同学评议。 哪个学生来汇报,你学会了什么?请学生代表来汇报。 其他学生仔细听,你向他们学会了什么,也可以补充或提出问题。 生1:说算理。航模小组的人数跟摄影小组的人数有关。 摄影小组的人数不知道,我们就先来求摄影小组的人数,摄影小组的人数是气象小组的31 ,就是求气象小组12人的31 是多少,再求出航模小组的人数。(大家还有补充的吗?)

《同级混合运算》教学设计说明

《同级混合运算》教学设计教学容:新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47页例1 教学设计理念: 课标指出要让学生经历一些实际问题抽象为数学问题的过程,掌握数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并能解决简单的问题。四则混合运算是计算教学的重要容,学生掌握四则运算的顺序,能够正确的进行混合运算,不仅丰富了计算知识,提高计算能力,同时也使学生初步理解混合运算的作用,学习列综合算式解决问题,提高学生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本节课是第一课时,重点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比较、分析、总结规律的科学思维方式,进一步培养学生解决问题,有意识地寻求依据来解释说明自己思维的能力,在理解掌握运算顺序的同时,促进学生数学思维的发展。 教材分析: 同级运算的运算顺序是二年级下册第五单元《混合运算》中的第一课时的容。这部分学习的容是在学生掌握了加减乘除四则运算含义并具备一定计算能力的基础上进行的,是系统学习综合算式运算顺序的开始,从左往右的运算顺序是综合算式的基本运算顺序,因此本课时的学习将为日后其他运算顺序的学习及灵活运用打下基础 学情分析: 一年级学生的学习经验中已对加减混合的综合算式有了初步

的理解和掌握,会按照从左往右的顺序口算,并直接写出结果。但缺少的是把这些零星的数学知识系统化。学生在一年级就已经接触,并且到现在学生已经学习了基本的加减乘除运算,此时安排混合运算的教学能够帮助学生系统地整理综合算式的运算顺序,让学生对四则运算的运算方法有更深入的理解。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借助解决问题的过程让学生明白“在同级的混合运算中,应从左往右依次计算”的道理。 过程与方法:在经历探索和交流的过程中,理解并掌握同级运算的运算顺序,能正确运用运算顺序进行计算,并能正确进行脱式计算的书写。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养成先看运算顺序,再进行计算的良好习惯,同时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教学重点:理解并掌握同级运算的运算顺序,并能正确地进行脱式计算。 教学难点:能正确进行脱式计算,掌握脱式计算的书写格式。 教学方法: 本节课我利用引导发现式、问题教学法、情景生活经验等多种方法,采用这些教学方法能培养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去思考和分析问题,使学生变苦学为乐学 学法指导: 在教学中将探究解题思路和理解运算顺序有机结合,体会探索的乐趣和数学的实际应用,感受数学的愉悦,这样,既培养了

二下混合运算教学设计

二下混合运算教学设计 这是一篇由网络搜集整理的关于二下混合运算教学设计的文档,希望对你能有帮助。 教学内容: 新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47页例1 教学设计理念: 课标指出要让学生经历一些实际问题抽象为数学问题的过程,掌握数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并能解决简单的问题。四则混合运算是计算教学的重要内容,学生掌握四则运算的顺序,能够正确的进行混合运算,不仅丰富了计算知识,提高计算能力,同时也使学生初步理解混合运算的作用,学习列综合算式解决问题,提高学生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本节课是第一课时,重点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比较、分析、总结规律的科学思维方式,进一步培养学生解决问题,有意识地寻求依据来解释说明自己思维的能力,在理解掌握运算顺序的同时,促进学生数学思维的发展。 教材分析: 同级运算的运算顺序是二年级下册第五单元《混合运算》中的第一课时的内容。这部分学习的内容是在学生掌握了加减乘除四则运算含义并具备一定计算能力的基础上进行的,是系统学习综合算式运算顺序的开始,从左往右的运算顺序是综合算式的基本运算顺序,因此本课时的学习将为日后其他运算顺序的学习及灵活运用打下基础。 学情分析:

一年级学生的学习经验中已对加减混合的综合算式有了初步的理解和掌握,会按照从左往右的顺序口算,并直接写出结果。但缺少的是把这些零星的数学知识系统化。学生在一年级就已经接触,并且到现在学生已经学习了基本的加减乘除运算,此时安排混合运算的教学能够帮助学生系统地整理综合算式的运算顺序,让学生对四则运算的运算方法有更深入的理解。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借助解决问题的过程让学生明白“在同级的混合运算中,应从左往右依次计算”的道理。 过程与方法:在经历探索和交流的过程中,理解并掌握同级运算的运算顺序,能正确运用运算顺序进行计算,并能正确进行脱式计算的书写。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养成先看运算顺序,再进行计算的良好习惯,同时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教学重点: 理解并掌握同级运算的运算顺序,并能正确地进行脱式计算。 教学难点: 能正确进行脱式计算,掌握脱式计算的书写格式。 教学方法: 本节课我利用引导发现式、问题教学法、情景生活经验等多种方法,采用这些教学方法能培养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去思考和分析问题,使学生变苦学为乐学。 学法指导: 在教学中将探究解题思路和理解运算顺序有机结合,体会探索的乐趣和数学的实际应用,感受数学的愉悦,这样,既培养了学生的数学意识和实践能力,

分数混合运算一教学设计

分数混合运算(一)教学设计 【设计理念】 数学思维过程是人脑对外部的数学信息的接受、分析、选择、加工和整合的过程,是一个外部感知到内化的交点作用的过程。这一过程反映两个方面的问题:一方面,数学思维是主体将外部材料转化为内部材料的过程,另一方面,内部材料在经常得到恰当的使用过程中,逐渐使主体的认识结构得到完善和发展。《新课标》在第二学段对“数的运算”提出了:“能结合现实素材理解运算顺序,并进行简单的四则混合运算”。而运算概念的建立,需要时间充分和情景丰富的过程。在学生获得丰富经验后,抽象的运算式才对他们有意义。因此,我始终坚持从意义引出计算,构建意义。本课力求通过电教手段创设具体的情境,引导学生找出数学信息,教师利用电教手段帮助学生理解分析数学问题的方法,并且能解答,从而总结出解题思路、解题关键和解题方法,归纳出分数混合运算的计算方法。 【教材简析】 本节课教学内容是北师大版小学数学第十册第五单元第一课时的内容。这是在五年级上册学了分数加减混合运算和本册第一单元学了分数乘法与第三单元分数除法的内容后的一节新内容。是后面学习分数乘法的运算律以及解答有关分数混合运算问题作奠基作用。教材在安排分数混合运算时,先通过创设情境,发现数学信息,根据这些数学信息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然后在解决实际问题中,引出分数混合运算。两步计算的分数应用题是学生第一次接触,所以理解应用题,分析题里的数量关系,解答应用题和混合运算方法是这节课的重点也是

难点。在学生列出算式时先分步计算借助的是学生对分数乘法意义的理解,再列综合算式,在学生交流的基础上体会到分数混合运算顺序与整数混合运算顺序是一样。这样不仅可以改变以往从计算中讲授分数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还有利于学生掌握接受分数混合运算的顺序。因此,体会掌握分数混合运算的顺序也是这节课的重点。 【学情分析】 该班学生学生思维敏捷、较为活跃,但思考问题有时欠缺深入全面,语言组织能力比较差,表达不够清楚明白。加上学困生对分数乘法应用题的意义掌握地不太好,学生凭感觉知道用乘法列式计算,却不知道为什么用乘法,这样对学习分数混合运算〈一〉应用题分析就有一定的难度。所以在教学设计时我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将教学坡度降底,引导学生分析应用题,根据学生对应用题的理解来画出线段图。(这一册才出现画线段图的内容)来达到破教学难点的这一目的,在学生理解应用题的基础上来,体会分数混合运算的顺序与整数是一样的。 【教学目标】 1、体会分数混合运算的顺序与整数是一样的,能正确进行计算。 2、使学生掌握分数乘、除法的数量关系,能解决日常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3、经历分析数量关系,画示意图、说等量关系等数学活动过程,学会建立解决问题模式。 4、借助已有的知识与经验,学会提出问题、理解问题和解决问题,发展应用意识。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习惯。 【教学难点】掌握分数混合运算的计算方法,并正确进行计算。 【教学难点】掌握分数乘、除混合运算的计算方法。

二年级数学下册同级混合运算教案设计

二年级数学下册《同级混合运算》教案设计 一、教学内容分析 同级运算的运算顺序是二年级下册第五单元《混合运算》中的课时的内容。这部分学习的内容是在学生掌握了加减乘除四则运算含义并具备一定计算能力的基础上进行的,是系统学习综合算式运算顺序的开始,从左往右的运算顺序是综合算式的基本运算顺序,因此本课时的学习将为日后其他运算顺序的学习及灵活运用打下基础。 二、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让学生明确加法和减法是同一级运算,乘法和除法是同一级运算。同级运算的顺序。 过程与方法:能结合解决实际问题的数量关系理解同级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初步学会用综合算式解答两步计算的实际问题,掌握用递等式计算的书写格式。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不同层次练习中感受并理解混合运算的运算规则,激发思考探究乐趣,养成良好解题习惯。 三、学习者特征分析 一年级学生的学习经验中已对加减混合的综合算式有了 初步的理解和掌握,会按照从左往右的顺序口算,并直接写

出结果。但缺少的是把这些零星的数学知识系统化。学生在一年级就已经接触,并且到现在学生已经学习了基本的加.减乘除运算,此时安排混合运算的教学能够帮助学生系统地整理综合算式的运算顺序,让学生对四则运算的运算方法有更深入的理解。 四、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 在教学中将探究解题思路和理解运算顺序有机结合,体会探索的乐趣和数学的实际应用,感受数学的愉悦,这样,既培养了学生的数学意识和实践能力,又可促进学生思维水平的提高。本节课采用“自主、探究、合作”的学习方式。通过观察、比较、分析、总结的学习方式抽象概括出混合运算的顺序,并把所学理论知识运用与实际问题的解决中。 五、教学重点及难点 正确理解和运用同级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掌握脱式计算的书写过程。 正确进行脱式计算。 六、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预设学生活动设计意图 同学们快速的回忆一下我们学过的连加连减是什么样子的,怎么进行连加连减的计算。学生思考。复习旧知。 同学们请看大屏幕。看谁能又快又好的说出这些题的运算顺序和运算结果。起来回答的同学先念题目,再说运算顺序,

《混合运算》教学设计

《混合运算》教学设计 《混合运算》教学设计 教材来源:教育部审定2013-2014年春季最新人教版小学二年级下册数学 内容来源:小学二年级数学(下册)第五单元 主题:整理和复习 课时:共7课时,第7课时 授课对象:二年级学生 设计者:刘亚南镇区小学 目标制定的依据 1、课程标准:结合具体情境,体会整数四则运算的意义。认识小括号,能进行简单的整数四则运算(两步)。 2、教材分析:本单元学习简单的四则混合运算,包括只含同一级的混合运算,含有两级的混合运算,含有小括号的混合运算以及用综合算式解决两步计算的实际问题。在教学过程中结合具体情境,体验运算顺序规定的合理性,帮助学生理解应该先算什么,再算什么。解决问题主要是将两步计算的应用题,转化成混合运算的应用题。 3、学情分析:运算顺序是人们共同遵循的计算规则,是一整套合理的规定。二年级学生已经学会了加、减、乘、除的基础知识,懂得简单的连加、连减、加减混合的计算方法,有一定的计算基础。 学习目标 1.通过整理和复习,进一步掌握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2.能解决两步计算的实际问题。 3.通过解题和计算培养思维的敏捷性和灵活性,培养学生归纳概括能力。 评价任务

任务一:进一步掌握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任务二:能解决两步计算的实际问题。 资源与建议 1、本节课的教学主要是引导学生对本单元的混合运算和解决问题进行梳理、归纳和总结,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并在梳理的过程中进一步熟练混合运算的计算方法及用综合算式解决问题的能力。 2、本节课可按照以下流程进行:复习混合运算——回顾整理形成知识网络——拓展应用——总结全单元。 3、本节课的重点是熟练掌握混合运算的计算顺序,可以通过自主探究,知识梳理等解决。难点是,系统的梳理知识,归纳本单元所学知识,可通过小组合作,讨论突破。 准备:学具准备,练习本、尺子 知识准备,本单元所学知识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评价要点 反思 环节一复习 1.口算卡片(开火车) 2.出示混合运算 学生说运算顺序 环节二回顾整理、形成网络 1.师:请同学们回顾一下,我们在学习混合运算时,都学了哪些知识,记不清的同学也可以看看课本。师:哪个同学能给老师举个例子呢?(

二年级数学下册《混合运算同级运算》教学设计

二年级数学下册《混合运算同级运算》教学设计 一、复习导入: 1.你能计算并说一说出这些算式的运算顺序吗? 12+5-7=25-4+9= 18-8+3=45+5-10= 教师:为什么这些算式都是从左往右按顺序计算呢?(学生:因为这组算式没有括号,而且只有加减法。) 2.揭示课题: 教师:在一个混合运算的算式里,如果有乘法和除法或者有其它运算我们又如何计算呢?从今天开始我们就来研究——混合运算(同级运算)。今天,我们来研究只有同级的混合运算。教师板书课题。学生齐读课题。 3.释题: 教师:读了课题你有什么问题要问的吗?(学生:什么是同级运算?教师:在数学上规定加法和减法为同级运算,是一级运算;乘法和除法为同级运算,是二级运算。) 二、探究新知: 1.学习只有加减法运算的运算顺序。 同学们,在以前的学习中,如果遇到新的知识无法解决的时候,我们就把它转化成我们学过的知识。今天我们还是从我们学过的知识入手。

(1)出示例1①(这是我们以前学过的一道题) 图书阅览室里上午有53人,中午走了24人,下午又来了38人,阅览室里下午有多少人? (2)指名读题。 说一说你获得了哪些数学信息?问题是什么、 (3)列式、总结计算方法 教师:要想求阅览里下午有多少人?要先求什么?(学生:要先求中午走了24人后,还剩多少人?)列式为53-24=29 29+38=67,还可以列成综合算式53-24+38=67,在这个综合算式里,我们按什么顺序进行计算呢?(学生:要从左往右按顺序计算。) 同桌交流计算方法: 从刚才这个实际问题和以往我们的.计算经验,和你的同桌交流一下: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只有加、减法我们要怎样计算呢? 学生汇报: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只有加、减法,要从左往右按顺序计算。为什么要强调没有括号呢?(因为有括号就会改变运算顺序。)只有加、减法是什么意思?出示:53-(24+38),这样的算式只有加、减法,能从左往右按顺序计算吗? 学生齐读总结出的规律。 因为加法和减法是同级运算,所以这个规律还可以说成是: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只有同级运算,要从左往右按顺序计算。

二年级数学下册《混合运算》教案

新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混合运算》教案 教学内容: 新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47页例1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借助解决问题的过程让学生明白“在同级的混合运算中,应从左往右依次计算”的道理。 过程与方法:在经历探索和交流的过程中,理解并掌握同级运算的运算顺序,能正确运用运算顺序进行计算,并能正确进行脱式计算的书写。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养成先看运算顺序,再进行计算的良好习惯,同时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教学重点:理解并掌握同级运算的运算顺序,并能正确地进行脱式计算。 教学难点:能正确进行脱式计算,掌握脱式计算的书写格式。 教学准备:课件、直尺等。 《 教学过程: 一、复习铺垫: 课件出示下面题目: 16+9+8=32-10-6= 25+20-10=48-8+17= 先指定学生说说每道题应先算什么,再算什么,最后让学生动手计算。 二、创设情境,探究新知(一)情境中获取信息 1.课件出示第47页例1。图书阅览室里上午有53人,中午走了24人,下午又来了38人,阅览室里下午有多少人 2.从图中你获得了哪些和读书有关的信息 3.要求“阅览室里下午有多少人”该怎样列算式4.学生独立列式并进行计算。 (二)交流中探究新知1.反馈解法,初步感知 # (1)可能会出现以下几种情况 方法一:分步算式53-24=29(人)29+38=67(人)

方法二:综合算式53-24+38=67(人) (2)汇报交流:每种方法每步分别求的是什么 2.明确概念,揭示课题 (1)什么样的算式是综合算式它是按怎样的运算顺序进行计算的呢 (2)给出规定: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只有加法、减法运算时,要按从左往右的顺序计算。(3)揭示课题。 3.运用规定,脱式计算 (1)课件出示:53-24+38, (2)讲解脱式计算的书写格式,示范板书:教师边讲解边说明:先在“53-24”的下面画上横线,为了清楚地看出运算的顺序,可以脱式进行计算,呈现出运算的顺序和每次计算的结果。在算式的下面写出第一步计算的结果(29),还没有参加计算的数照抄下来(+38),在算式的下面再写出第二步计算的结果(=67)。注意:等号上下要对齐。 ? (3)梳理提问:在书写时,我们应该注意什么谁能完整地说说这道题是怎么算的啊 4.体会同级运算的运算顺序 (1)课件出示:15÷3×5,指定学生说说这道综合算式的运算顺序。 (2)教师指出:加与减、乘与除分别是同一级运算。 (3)学生尝试计算,同时指定学生板演,教师巡视指导。 (4)归纳小结: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只有加、减法或只有乘、除法,都要从左往右按顺序计算。 (三)反思中加深理解 1.比一比:今天的计算方法和以前的计算方法有什么不同之处 2.练一练:图书阅览室里上午有53人,中午走了24人,下午又来了38人。 (1)课件出示例1的条件,同时提出问题:这天阅览室共来了多少人 … (2)尝试练习后全班交流,重点使学生明确:“中午走了24人”是多余的条件。

分数混合运算和简便运算教案

分数混合运算和简便运算 教学目标: 1、通过创设自主探究,尝试迁移、合作交流的探究情境,使学生理解整数乘法运算定律对 于分数乘法同样适用,并能应用这些定律进行一些简便计算。 2、在观察、迁移、尝试练习、交流反馈等活动中,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及思维的灵活性。 3、创设开放、民主、有趣的自主探究空间,鼓励学生大胆猜测,培养他们勇于实践的思维 品质。 教学重点: 理解整数乘法运算定律对于分数乘法同样适用,并能应用这些定律进行一些简便计算。 教学难点:熟练掌握运算定律,灵活、准确、合理地进行计算。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整数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是怎么样?(先算二级运算,后算一级运算) 2、哪些运算属于二级运算,哪些运算属于一级运算?(乘、除法属于二级运算,加、减法 属于一级运算)遇到有括号的题目该怎么来计算?(有括号的要先算小括号里面的,再算中括号里面的) 3、观察下面各题,先说说运算顺序,再进行计算。 (1)36×2+15 (2)5×6+7×3 (3)15×(34-27) 二、新授 1、向学生说明:分数混合运算的顺序和整数的运算顺序相同。按照此规则,学生仔细确定运算顺序后计算下面各题。 (1)154+53×97 (2)53×94-51 (3)85(-)21×32 (4)229×31+5 2 2、复习整数乘法的运算定律 (1)乘法交换律:a ×b=b ×a 乘法结合律:(a ×b)×c=a ×(b ×c) 乘法分配律:(a +b)×c=a ×c +b ×c (2)这些运算定律有什么用处?你能举例说明吗? (3)用简便方法计算:25×7×4 0.36×101 3、推导运算定律是否适用于分数。 (1)鼓励学生大胆猜测并勇于发表自己的个人意见。 (2)验证:有些同学认为整数乘法的运算定律能适用于分数乘法,而有些同学认为不能, 你们能找到证据证明自己的观点吗?(利用例5的三组算式,小组讨论、计算,得出两

人教版二年级下册混合运算》教学设计

人教版二年级下册《混合运算》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借助解决问题的过程让学生明白“在同级的混合运算中,应从左往右依次计算”的道理。 2.在经历探索和交流的过程中,理解并掌握同级运算的运算顺序,能正确运用运算顺序进行计算,并能正确进行脱式计算的书写。 3.培养学生养成先看运算顺序,再进行计算的良好习惯,同时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目标解析: 通过复习旧知,唤起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让学生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为数学问题的过程,在交流、计算中明白“在同级的混合运算中,应从左往右依次计算”的道理,同时掌握脱式计算的书写格式。 教学重点:理解并掌握同级运算的运算顺序,并能正确地进行脱式计算。 教学难点:能正确进行脱式计算,掌握脱式计算的书写格式。 教学准备:课件、直尺等。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做好铺垫 课件出示下面题目: 16+9+8= 32-10-6= 25+20-10= 48-8+17= 先指定学生说说每道题应先算什么,再算什么,最后让学生动手计算。 二、创设情境,探究新知 1.课件出示第47页例1。 图书阅览室里上午有53人,中午走了24人,下午又来了38人,阅览室里下午有多少人?2.从图中你获得了哪些和读书有关的信息? 3.要求“阅览室里下午有多少人”该怎样列算式? 4.学生独立列式并进行计算。 (二)交流中探究新知 1.反馈解法,初步感知 (1)可能会出现以下几种情况: 方法一:分步算式方法二:综合算式 53-24=29(人) 53-24+38=67(人) 29+38=67(人) (2)汇报交流:每种方法每步分别求的是什么? 2.明确概念,揭示课题 (1)什么样的算式是综合算式?它是按怎样的运算顺序进行计算的呢? (2)给出规定: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只有加法、减法运算时,要按从左往右的顺序计算。 (3)揭示课题。 3.运用规定,脱式计算 (1)课件出示:53-24+38, (2)讲解脱式计算的书写格式,示范板书: 教师边讲解边说明:先在“53-24”的下面画上横线,为了清楚地看出运算的顺序,可以脱式进行计算,呈现出运算的顺序和每次计算的结果。在算式的下面写出第一步计算的结果(29),还没有参加计算的数照抄下来(+38),在算式的下面再写出第二步计算的结果(=67)。注意:等号上下要对齐。

四年级下数学教案混合运算_苏教版

混合运算教案 第一课时:不含括号的混合运算 教学目标: 1、让学生联系解决生活实际问题的过程感悟、理解并掌握不含括号的三步混合运算的顺序,能正确地进行计算,并能用以解决三步计算的实际问题。 2、让学生在学习活动中增强类比迁移能力和抽象概括能力,获得成功体验,感受学习数学的乐趣。 教学重点:掌握三步计算的运算顺序 教学难点:运用三步计算解决实际问题 设计理念:运用知识的迁移,自主探索规律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铺垫 说出先算什么,再计算。 560+4×220-15÷3 学生在纸上直接进行计算,指名板演,集体订正。由学生小结两步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有乘、除法和加、减法,要先算乘、除法。) 二、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谈话:很多同学都喜欢下棋,本周兴趣小组要开展棋类活动,老师准备购买一些棋具。我们一起去看看老师买棋时遇到了什么数学问题:出示主题图。这是一道购物的实际问题,遇到这类问题你马上会想到哪些基本数量关系?(课件出示数量关系:单价×数量=总价) 2、学生看图说一说:从图中你知道哪些数学信息? (1)象棋一副12元,围棋一副15元; (2)老师要买3副象棋和4副围棋。 3、想一想,怎样才能算出买象棋和围棋一共要付多少钱? (1)小组合作,分析数量关系、尝试列式计算。(根据单价×数量=总价,让学生明确:要用象棋的单价乘象棋的数量等于象棋的总价,围棋的单价乘围棋的数量等于围棋的总价;分别算出两种棋的总价加起来就是一共要付的钱。) (2)由组长汇报,板演组内算式,板演后再说说列式的依据。(学生可能会得到以下算式)12×3=36(元)15×4=60(元)36+60=96(元)12×3+15×415×4+12×3 (3)集体订正,理解数量关系。(如果学生没有列出综合算式,则引导学生从数量关系上来列式,12×3是求象棋总价,15×4是求围棋总价,求一共要付多少钱要用加法连起来。象棋总价加围棋总价或围棋总价加象棋总价) 比较:12×3+15×415×4+12×3和复习题有什么不同? 学生回答:复习题是两步计算的混合运算,这两题是三步计算的混合运算。 小结:像这样含有三步运算的混合运算怎样计算呢?这就是我们今天要一起来研究的内容。(板书课题)不含括号的四则混合运算 三、探索算法 1、根据:12×3+15×415×4+12×3 思考讨论:这两个算式,先算什么?再算什么,为什么? 尝试:学生独立试做,再指名由学生板演。 (根据单价×数量=总价,让学生明确:要用象棋的单价乘象棋的数量等于象棋的总价,围

小学数学人教2011课标版二年级《同级运算》混合运算教学设计 学情分析

《同级运算》混合运算教学设计学情分析 在本章节教学过程中本人将结合详尽情境,体验运算顺序规定的合理性,帮助学生理解应该先算什么,再算什么。让学生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为数学问题的过程,进一步发展和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让本次课程成为训练学生解决实际能力的好机会。 一、教学目标 1、让学生明确加法和减法是同一级运算,乘法和除法是同一级运算。同级运算的顺序。 2、能结合解决实际问题的数量关系理解同级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初步学会用综合算式解答两步计算的实际问题,掌握用递等式计算的书写格式。 3、在例外层次练习中感受并理解混合运算的运算规则,激发思考探究欢乐,养成优良解题习惯。 二、教学重点 理解并掌握同级运算的运算顺序(从左到右),并能正确地进行脱式计算 三、教学难点 (一)能正确地进行脱式计算,掌握脱式计算的书写格式。 (二)用综合算式解答两步计算的实际问题。 四、教学过程 (一)教学导入,复习旧知 说出各题的运算顺序,再计算。 16+9+8=32-10-6=25+20-10= (二)探究新知 1、提出示例,收集信息,引导思考

(1)示例:图书阅览室里上午有53人,中午走了24人,下午又来了38人,阅览室里下午有多少人? 问题:A、同学们在做什么呢? B、从图中你获得了哪些和读书有关的信息啊? C、要求“阅览室里下午有多少人”该怎样列算式? (2)学生独立解题 (3)学生汇报解决问题的方法 2、反馈交流,总结加减运算的顺序 (1)引导:像53-24+38这样的算式是综合算式,能说说你是按怎样的运算顺序进行计算的吗? (2)小结: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只有加法、减法运算或者只有乘、除法时要按从左往右的顺序计算。 3、学习脱式计算格式 (1)示范;我们列出综合算式,并且直接口算出结果,如何把每一步的计算过程表示出来,它有特定的书写格式:边板书边阐述基本格式规范。 说明可以把先算的一步划线(板书:划线用色笔标出),提醒自己注意运算顺序;暂时不参与运算的符号与数按顺序移下来 53-24+38 =29+38 =67 (2)揭示:像这样的计算过程就是用递等式计算。下面的书写就是错误的:53-24+38 =29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