劝学高中课文知识点

合集下载

高中语文劝学知识点最新

高中语文劝学知识点最新

高中语文劝学知识点最新《劝学》作为《荀子》的开篇之作,是一篇论述学习的重要意义,劝导人们以正确的目的、态度和方法去学习的散文。

高中语文劝学知识点最新有哪些你知道吗?一起来看看高中语文劝学知识点最新,欢迎查阅!语文劝学知识点一、通假字1.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有:通"又")2.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生:通"性",资质,禀赋)3.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已,则知明而行无过矣(知:通"智"智慧)4.甚矣,汝之不惠(惠:通"慧")5.河曲智叟亡以应(亡:通"无")6.虽千里不敢易也,岂直五百里哉(直:通"只")7.五月渡泸,深入不毛(毛:通"苗")8.以君为长者,故不错意也(错:通"措")9.孤不度德量力,欲信大义于天下(信:通"伸")二、古今异义1.蚓无爪牙之利(爪牙:古:动物的爪子和牙齿。

今:帮凶)2.金就砺则利(金:古:金属;今:黄金)三、词类活用1.木直中绳,輮以为轮(輮:使动,使……弯曲)2.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日:名作状,每天)3.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上、下:名作状,向上,向下;一:数作形,专一)4.假舟楫者,非能水也(水:名作动:游水)四、文言句式1.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介宾短语后置)2.冰,水为之,而寒于水(介宾短语后置)3.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介宾短语后置)4.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判断句)5.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判断句)6.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判断句)7.輮以为轮(省略句)8.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定语后置)五、重点字词解释1.学不可以已(已:停止)2.木直中绳,輮以为轮(中:合乎;輮:使……弯曲)3.輮使之然也(然:这样)4.金就砺则利(就:接近,靠近)5.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疾:强;彰:听得清楚)6.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致:到达)7.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水:名作动:游水;绝:渡)8.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假:借)9.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得:获得;备:具备)六、一词多义1、而、①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转折,但)②冰,水为之,而寒于水(转折,但)③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已,则知明而行无过矣(并列,而且)④吾尝终日而思矣(修饰,连接状语和中心语)⑤吾尝跂而望矣(连词,表修饰,连接状语和中心语)⑥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前:修饰;后,转折)⑦顺风而呼,声非加疾,而闻者彰(前:修饰;后,转折)⑧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转折,但)⑨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转折,但)⑩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顺承,就,于是)2、绝①忽然抚尺一下,群响毕绝(终止)②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隔绝,断绝)③以为妙绝(极)④佛印绝类弥勒(十分)⑤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横渡)3、强①挽弓当挽强,用箭当用长(有力的弓)②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强壮)③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有多)④乃自强步,日三四里(勉强)4、假①以是人多以书假余(借)②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劝学》必备文言知识分类汇编(文学文化常识+字词释义+知识归纳+名句默写)

《劝学》必备文言知识分类汇编(文学文化常识+字词释义+知识归纳+名句默写)

《劝学》必备文言知识分类汇编(文学文化常识+重要字词释义+文言知识归纳+名句默写)一、文学文化常识1、关于作者:荀子(约公元前313年-公元前238年),名况,字卿,战国末期赵国人。

著名思想家、文学家、政治家,时人尊称“荀卿”。

荀子对儒家思想有所发展,在人性问题上,提倡性恶论,主张人性有恶,否认天赋的道德观念,强调后天环境和教育对人的影响,是朴素唯物主义的集大成者。

其学说常被后人拿来跟孟子的“性善论”比较,荀子对重新整理儒家典籍也有相当显著的贡献。

2、关于作品:《荀子》是战国时期荀子和弟子们整理或记录他人言行的哲学著作,标志着古代说理文的进一步成熟,内容涉及哲学、政治、治学、立身和学术辩论等多个方面,全面反映了荀子的思想主张。

《劝学》是《荀子》的第一篇。

3、其他常识:(1)君子:①泛指有道德的人。

如:小人恐矣,君子则否。

(《国语·鲁语上》);②古代统治者和一般贵族男子的通称。

如:彼君子兮,不素餐兮!(《诗经·魏风·伐檀》);③妻称夫或青年女子称恋人。

如:君子于役,不知其期。

(《诗经·王风·君子于役》)。

(2)金:①金属制的刀斧等。

如:金就砺则利。

(《荀子·劝学》);②青铜。

如:禹收九牧之金,铸九鼎。

(《史记·孝武本纪》);③黄金。

如:金玉满堂·莫之能守。

(《老子》);④货币单位。

秦代以黄金二十两为一金,汉代以黄金一斤为一金。

如:所愿不过一金,终于转死沟壑。

(班彪《王命论》)。

(3)跬步:古代称跨出一脚为“跬”,跨出两脚为“步”。

二、重要词语释义君子曰:学不可以已(停止)。

青,取之于(从)蓝而(连词,表转折)青于(比)蓝;冰,水为(凝结)之而寒于水。

木直中(合乎)绳,輮(使……弯曲)以(省略“之”)为轮,其曲(弯曲度)中规。

虽(即使)有(同“又”)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

故木受绳则直(形容词作动词,挺直),金就(靠近)砺则利(形容词作动词,变得锋利),君子博学而日(名状,每天)参(检查)省(反省)乎(对)己(状语后置),则知(同“智”)明而行无过矣。

《劝学》高中课文

《劝学》高中课文

《劝学》高中课文一、课文原文。

君子曰:学不可以已。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木直中绳,輮以为轮,其曲中规。

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

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

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

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

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

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

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二、文学常识。

1. 作者。

2. 出处。

三、字词注释。

1. 重点实词。

- 已:停止。

- 青:靛青,一种染料。

- 蓝:草名,也叫蓼蓝,叶子含蓝汁,可以做蓝色染料。

- 中(zhòng)绳:合乎拉直的墨线。

- 輮(róu):通“煣”,使弯曲。

- 规:圆规。

- 虽有(yòu)槁暴(pù):即使又晒干了。

有,通“又”。

槁,枯。

暴,晒。

- 挺:直。

- 金:指金属制的刀剑等。

- 就砺:拿到磨刀石上去磨。

砺,磨刀石。

- 参(cān)省(xǐng)乎己:对自己检查、省察。

参,检查。

省,省察。

乎,相当于“于”。

- 知(zhì):通“智”,智慧。

- 须臾:片刻。

- 跂(qǐ):提起脚后跟。

- 博见:见得广。

- 彰:清楚。

- 假:借助,利用。

- 舆马:车马。

- 利足:脚步快。

- 致:到达。

- 能水:善于游水。

- 绝:横渡。

- 生(xìng):通“性”,资质,禀赋。

- 物:外物,指各种客观条件。

- 兴:起。

- 渊:深水。

- 神明:精神和智慧。

《劝学》知识点总结

《劝学》知识点总结

《劝学》知识点总结一、通假字1、輮以为轮通“煣”,使弯曲2、虽有槁暴,不复挺者通“又”3、则知明而行无过矣通“智”,智慧4、君子生非异也通“性”,资质、禀赋。

二、古今异义1、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古,广博地学习,广泛地学习;今,学识渊博。

2、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古,长江、黄河;今,泛指所有河流。

3、蚓无爪牙之利古,爪子和牙齿;今,比喻坏人的党羽。

4、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古,藏身;今,寄理想、情感于某人或某事物上。

三、重点实词1、已:停止。

学不可以已2、中:合乎。

木直中绳3、就:接近,靠近。

砺:磨刀石。

金就砺则利4、须臾:片刻。

不如须臾之所学也5、跂:提起脚后跟。

矣吾尝跂而望矣6、疾:强,这里指声音宏大。

彰:清楚。

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7、假:借助,利用。

致:到达。

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8、绝:渡。

非能水也,而绝江河9、跬步:古代跨出一脚为“跬”,跨两脚为“步”。

故不积跬步四、重点虚词1、而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声非加疾,而闻者彰/而致千里/而绝江河表转折,但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已表递进,而且则知明而行无过矣/蟹六跪而二鳌表并列,不译吾尝终日而思矣/吾尝跂而望矣/登高而招/顺风而呼表修饰,地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锲而舍之/锲而不舍表承接,那么,就,于是2、之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代词,代靛青冰,水为之,而寒于水代词,代冰輮使之然也代词,代木锲而舍之代词,代木头不如须臾之所学也/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助词,的不如登高之博见也助词,取独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助词,定语后置的标志3、于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介词,从;比冰,水为之而寒于水介词,比善假于物也介词,向4、焉风雨兴焉/蛟龙生焉兼词,于此圣心备焉句末语气助词,了五、词类活用1、名词作动词假舟楫者,非能水也游水2、名词作状语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每日上食埃土,下饮黄泉向上,向下3、形容词作名词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善行4、使动用法木直中绳,輮以为轮使……弯曲假舆马者,非利足也使……快六、特殊句式1、判断句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2、状语后置取之于蓝而青于蓝/水为之而寒于水/善假于物也3、定语后置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4、省略句輮(之)以(之)为轮七、文化常识1、君子:春秋时对贵族的通称。

劝学高中文言文知识点归纳整理

劝学高中文言文知识点归纳整理

劝学高中文言文知识点归纳整理《劝学》这篇文章分别从学习的重要性、学习的态度以及学习的内容和方法等方面,全面而深刻地论说了有关学习的问题,较为系统地体现了荀子的教育思想。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劝学高中文言文知识点归纳,希望对您有所帮助!高中《劝学》知识点原文:君子曰:学不可以已。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木直中绳,輮以为轮,其曲中规。

虽有槁暴(pù),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

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故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临深溪,不知地之厚也;不闻先王之遗言,不知学问之大也。

干、越、夷、貉之子,生而同声,长而异俗,教使之然也。

诗曰:“嗟尔君子,无恒安息。

靖共尔位,好是正直。

神之听之,介尔景福。

”神莫大于化道,福莫长于无祸。

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

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

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南方有鸟焉,名曰蒙鸠,以羽为巢,而编之以发,系之苇苕,风至苕折,卵破子死。

巢非不完也,所系者然也。

西方有木焉,名曰射干,茎长四寸,生于高山之上,而临百仞之渊,木茎非能长也,所立者然也。

蓬生麻中,不扶而直;白沙在涅,与之俱黑。

兰槐之根是为芷,其渐之滫,君子不近,庶人不服。

其质非不美也,所渐者然也。

故君子居必择乡,游必就士,所以防邪辟而近中正也。

物类之起,必有所始。

荣辱之来,必象其德。

肉腐出虫,鱼枯生蠹。

怠慢忘身,祸灾乃作。

强自取柱,柔自取束。

邪秽在身,怨之所构。

施薪若一,火就燥也,平地若一,水就湿也。

草木畴生,禽兽群焉,物各从其类也。

是故质的张,而弓矢至焉;林木茂,而斧斤至焉;树成荫,而众鸟息焉。

醯酸,而蚋聚焉。

故言有招祸也,行有招辱也,君子慎其所立乎!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

《劝学》知识点归纳整理

《劝学》知识点归纳整理

《劝学》知识点归纳整理一、古今异义:1.蚓无爪牙之利古义:爪子和牙齿;今义:帮凶、走狗。

2.金就砺则利古义:金属制品,此代指金属制的刀剑等;今义:黄金。

3.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古义:检查;今义:探究并领会。

二、通假字:1.輮以为轮輮通“煣”,以火烘木,使其弯曲。

2.虽有槁暴有通“又”。

暴通曝,晒干。

3.则知明而行无过矣知通“智”,智慧。

4.君子生非异也生通“性”,天赋,资质。

三、词类活用1、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日,名词作状语,每天。

2、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利,形容词使动用法,使……快;輮以为轮/輮使之然也:(輮,通"煣","使……弯曲")3、非能水也,而绝江河:水,名词作动词,游泳,游水。

4、上食埃土:上,方位名词作状语,向上。

5、下饮黄泉:下,方位名词作状语,向下。

四、特殊句式(一)状语后置句:1、青,取之【于蓝】,于,介词,引出动作的处所,可译为“从”。

2、青【于蓝】:于,介词,表比较,可译为“比”。

3、寒【于水】:于,介词,表比较,可译为“比”。

4、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乎,相当于介词“于”,引出动作的对象,可译为“对”。

(二)定语后置句:1、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利”是“爪牙”的定语;“强”是“筋骨”的定语。

“之”,定语后置的标志。

(三)判断句1.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

(“??者??也”,是判断句式的标志;“者”“也”是语气词,“者”用在结果分句后,表示停顿,并提示下面要说的原因;“也”,语气助词,表示解释的原因。

)2.臂非加长也。

3.声非加疾也。

4.假舆马者,非利足也。

5.假舟楫者,非能水也。

6.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

7.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四)省略句1.輮(之)以(之)为轮。

2.輮(之)使之然也。

五、固定格式1、无以至千里/无以成江海:无以,表示“没有用来……的(办法)”。

高一语文劝学的课堂笔记

高一语文劝学的课堂笔记

《劝学》课堂笔记一、文学常识《劝学》是《荀子》一书的首篇,又名《劝学篇》。

文章较系统地论述了学习的理论和方法,分别从学习的重要性、学习的态度以及学习的内容和方法等方面,全面而深刻地论说了有关学习的问题。

二、古今异义博学:古义是广博地学习,广泛地学习;今义是知识、学识的渊博。

爪牙:古义是爪子和牙齿;今义是坏人的党羽、帮凶。

寄托:古义是寄托身,托身;今义是把理想、希望、感情等放在某人身上或某种事物上。

三、通假字輮以为轮:“輮”通“煣”,用火烤使木条弯曲。

虽有槁暴:“有”通“又”,再;“暴”通“曝”,晒。

则知明而行无过矣:“知”通“智”,智慧。

君子生非异也:“生”通“性”,资质、禀赋。

四、词类活用名词作状语(1)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日,每天。

(2)上食埃土,下饮黄泉:上、下,向上、向下。

名词作动词(1)假舟楫者,非能水也:水,游水。

(2)假舆马者,非利足也:利足,善于行走。

形容词作名词(1)登高而招:高,高处。

(2)积善成德:善,善行。

形容词的使动用法木直中绳,輮以为轮:輮,使……弯曲。

五、特殊句式状语后置句(1)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2)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定语后置句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六、重点语句翻译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译文:所以木材经过墨线量过就能取直,金属制成的刀剑等武器在磨刀石上磨过就能变得锋利,君子广泛地学习,而且每天检查反省自己,那么他就会智慧明达,行为也不会有过错了。

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译文:借助车马的人,并不是脚走得快,却可以达到千里之外;借助舟船的人,并不善于游泳,却可以横渡江河。

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译文:君子的资质秉性跟一般人没有不同,只是君子善于借助外物罢了。

七、写作特点运用了大量生活中常见的比喻,把抽象的道理说得明白、具体、生动,深入浅出,使读者容易接受。

论证方法灵活,是比喻论证和对比论证相结合,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

《劝学》文言知识清单

《劝学》文言知识清单

《劝学》文言知识:一、字音:须臾 yú舟楫 jí跬步 kuǐ驽马nú锲而不舍 qiè金石可镂 lòu 骐骥 jì二、重点实词:《劝学》实词词义梳理君子曰:学不可以已(已,停止)。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木直中(合于)绳(拉直的墨线)。

輮(用火烤,使它弯曲)以为轮,其曲中规(圆规,中规,符合圆规画出的圆)。

虽有槁暴(槁暴,槁,枯。

暴,晒。

这个词是偏义复指,词义重点落在暴字,所以翻译时只译为“即使经过暴晒”),不复挺(挺直)者,輮使之然也。

故木受绳(经受墨线测量)则直,金就砺(接近磨刀石磨)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明达)而行无过矣。

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片刻)之所学也;吾尝跂(踮起脚尖。

有解释为“提起脚后跟”,不如前表达精确。

)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

登高而招(招手),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强)也,而闻者彰(明显,清晰)。

假(借)舆马者,非利足(脚走得快)也,而致(到达)千里;假舟楫(船桨,这里只指船,“楫”只是凑个音,含义没有用到,这是古文中用到的双音节词,意义也是偏于一方。

同义词有:棹橹桨。

)者,非能水(游泳,名词活用为动词。

)也,而绝(横渡)江河。

君子生(通“性”,性情)非异也,善假于物(外物,外在条件)也。

积土成山,风雨兴(兴起)焉(在这里);积水成渊,蛟龙生(生长)焉(在这里);积善成德(积累善行养成品德),而神明(精神与智慧)自得,圣心(圣贤的思想)备(具备)焉。

故不积跬步(半步),无以至(到,上一段用了“致”,也是“到”的意义。

)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骐骥(骏马)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劣马)十驾(驾,马一天走的路程。

十驾,马十天走的路程。

这一句是说劣马走了十天的路程也能走很远,它只所以能这样,是因为……),功(成功)在不舍。

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锲与镂的区别,浑言则都是指雕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劝学高中课文知识点
劝学高中课文知识点1
一、文言五项
【通假字】
輮以为轮:“輮”通“煣”,使……弯曲
虽有槁暴:“有”通“又”,暴通曝,晒
则知明而行无过矣:“知”通“智”(zhì),智慧。

君子生非异也:生通性,资质,
【古今异义】
輮以为轮
古:把……做成;
今:认为
金就砺则利
古:金属的刀类;
今:金钱,黄金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古:广泛地学习;
今:学识渊博
古:检验;
今:探究并领会
假舆马者
古:凭借;
今:与“真”相对
而绝江河
古:特指长江与黄河; 今:泛指河流
下饮黄泉
古:地下的泉水;
今:阴间
蚓无爪牙之利
古:爪子和牙齿;
今:比喻坏人的党羽或帮凶
用心一也
古:因为心思;
今:读书用功或注意力集中
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
古:寄身;
今:托付
蟹六跪而二鳌
古:腿,蟹腿
今:跪下
【词类活用】
名词作状语
1、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日:表时间的名词,放在动词“参省”前,作状语,当“每日”讲。

2、上食埃土,下饮黄泉
上:向上
下:向下
形容词作名词
1、其曲中规
曲:形作名,曲度、弧度
形容词的使动用法
1、非利足也
利:形容词使动用法,使足利,使……走得快名词作动词
假舟楫者,非能水也
水:游泳
动词的使动用法
1、木直中绳,輮以为轮
輮:动词的使动使…弯曲
数词用作形容词
用心一也(一:专一)
【一词多义】
于:
青,取之于蓝:介词,表从所,可译为“从”
冰,水为之,而寒于水(介词,表比较)
善假于物也:对,向。

受制于人:介词,表被动,可译为“被”
之:锲而舍之:代词。

筋骨之强、蚓无爪牙之利:定语后置的标志。

青,取之于蓝:代词。

不如须臾之所学也、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的使之然也:代词,木。

不如登高之博见也:主谓之间,取消独立性。

而:
表转折:而寒于水而致千里而绝江河而青于蓝而闻者彰而见者远
表修饰:顺风而呼登高而招吾尝跂而望矣吾尝终日而思矣。

表并列:则知明而行无过矣蟹六跪而二螯
表递进: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已
表因果:而神明自得
表承接:锲而不舍
者: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者,代词。

组成名词的“者字结构”,作“的人”讲。

虽有槁暴,不复挺者,使之然也。

者,助词,表停顿,并提示下文要说的原因。

【特殊句式】
判断句
1、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

即使又被风吹日晒而干枯了,也不再能再挺直,(这是由于)煣的工艺使它变成这样的。

2、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
登上高处招手,手臂并没有增长,但是远处的人能看得见;
3、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君子的天资同一般人没有什么差别,(只是)他们善于借助外物罢了。

固定句式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无以…” “没有用来…的办法”。

(所以不积累小步,就不能远达千里;不汇聚细流,就不能成为江海。

)
定语后置
1、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

蚯蚓没有锋利的爪牙,坚强的筋骨,(却能)在上面吃泥土,在下面饮地下的泉水,这是因为用心专一的缘故。

介词结构后置
1、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靛青是从蓝草中提取的,可是比蓝草的颜色更深;冰是水凝成的,但比水更冷。

2、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冰,是水凝结成的,却比水寒冷。

劝学高中课文知识点2
一、古今异义:
1.蚓无爪牙之利古义:爪子和牙齿;今义:帮凶、走狗。

2.金就砺则利古义:金属制品,此代指金属制的刀剑等; 今义:黄金。

3.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古义:检查; 今义:探究并领会。

二、通假字:
1.輮以为轮輮通“煣”,以火烘木,使其弯曲。

2.虽有槁暴有通“又”。

暴通曝,晒干。

3.则知明而行无过矣知通“智”,智慧。

4.君子生非异也生通“性”,天赋,资质。

三、词类活用
1、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日,名词作状语,每天。

2、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利,形容词使动用法,使……快;輮以为轮/輮使之然也:(輮,通"煣","使……弯曲")
3、非能水也,而绝江河:水,名词作动词,游泳,游水。

4、上食埃土:上,方位名词作状语,向上。

5、下饮黄泉:下,方位名词作状语,向下。

四、特殊句式
(一)介词结构后置句:
1、青,取之【于蓝】,于,介词,引出动作的处所,可译为“从”。

2、青【于蓝】:于,介词,表比较,可译为“比”。

3、寒【于水】:于,介词,表比较,可译为“比”。

4、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乎,相当于介词“于”,引出动作的对象,可译为“对”。

(二)定语后置句:
1、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利”是“爪牙”的定语;“强”是“筋骨”的定语。

“之”,定语后置的标志。

五、固定格式
1、无以至千里/无以成江海:无以,表示“没有用来……的(办法)”。

六、古今异义
1、輮以为轮——古义:介词“以”+动词“为”,使……成为。

今义:认为。

2、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古义:广泛地学习。

今义:学问广博精深。

3、用心一也/用心躁也——古义:两个词。

用,介词,因为;心,心思。

今义:集中注意力;多用心力。

4、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古义:藏身。

今义:把理想、希望、感情等放在某人身上或某种事物上。

5、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古:有学问有修养的人; 今:人格高尚的人)
七、一词多义
(1)于
青,取之于蓝。

(从,介词)
而青于蓝(比,介词)
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对于,介词)
(2)而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表转折,但是,连词)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表递进,而且,连词)
吾尝终日而思矣(表修饰,连词)
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表顺接,就,于是,连词)
蟹六跪而二螯(表并列,连词)
劝学高中课文知识点3
劝学文言文知识点:通假字
知明而行无过“知”通“智”,智慧
君子生非异也“生”通“性”,资质,天赋
虽有槁暴,不复挺者“有”通“又”;“暴”通“曝”,日晒
非利足也,而致千里。

“致”通“至”,达到
劝学文言文知识点:古今异义
博学
古义:广博地学习,广泛地学习。

例: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今义:知识、学识的渊博。


古义:验,检查。

例: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今义:参加,参考。


古义:强。

例:声非加疾也这里指声音宏大;疾风知劲草。

今义:疾病,快。


古义:凭借,借助。

例:假舆马者。

今义:与“真”相对。


古义:金属制的刀剑。

例:金就砺则利。

今义:金子。

爪牙
古义:爪子和牙齿。

例:蚓无爪牙之利。

今义:坏人的党羽、帮凶。

用心
古义:思想意识活动。

例如:用心一也。

今义:读书用功或对某事肯动脑筋。

劝学文言文知识点:词类活用
木直中绳,?以为轮?:动词的使动用法,使……弯曲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日:名作状,每天
假舟楫者,非能水也水:名词用作动词,游水
上食埃土,下饮黄泉上、下:名作状,向上、向下
其曲中规曲:形作名,曲度,弧度
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高:形作名,高处
假舆马者,非利足也利: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快,走得快
故木受绳则直直:形作动,变直
劝学文言文知识点:特殊句式与固定格式
虽有槁暴,不复挺者,?使之然也判断句,“……者,……也”表判断
用心一也判断句,“……也”表判断
用心躁也判断句,“……也”表判断
无以至千里“无以……”意为“没有用来……的办法”
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定语后置
劝学高中课文知识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