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趣味数学专题[上学期]-3
北师大版七年级数学上册第三章整式及其加减3探索与表达规律课件

解析 因为1号开关被按了1次,2号开关被按了2次,3号开关 被按了2次,4号开关被按了3次,5号开关被按了2次,6号开关 被按了4次,7号开关被按了2次,8号开关被按了4次,9号开关 被按了3次,……, 可以发现规律:n号开关被按的次数等于n的约数的个数,约数 个数是奇数,则n一定是平方数. 因为100=102,所以100以内共有10个平方数. 所以最终状态为“亮”的灯共有10盏.
n
12.(创新意识)(2023湖北随州中考)某天老师给同学们出了一 道趣味数学题: 设有编号为1~100的100盏灯,分别对应着编号为1~100的100 个开关,灯分为“亮”和“不亮”两种状态,每按一次开关改 变一次相对应编号的灯的状态,所有灯的初始状态为“不 亮”.现有100个人,第1个人把所有编号是1的整数倍的开关 按一次,第2个人把所有编号是2的整数倍的开关按一次,第3 个人把所有编号是3的整数倍的开关按一次,……,第100个人 把所有编号是100的整数倍的开关按一次.问最终状态为
A.2
B.3
C.6
D.x+3
解析 y=(2x+6)÷2-x=x+3-x=3.故选B.
5.(教材变式·P98随堂练习T1)某数学老师在课外活动中做了 一个有趣的游戏:首先发给A,B,C三个同学相同数量的扑克 牌(假定发到每个同学手中的扑克牌数量足够多),然后依次 完成以下三个步骤: 第一步,A同学拿出2张扑克牌给B同学; 第二步,C同学拿出3张扑克牌给B同学; 第三步,A同学手中此时有多少张扑克牌,B同学就拿出多少 张扑克牌给A同学. 请你确定,最终B同学手中剩余的扑克牌的张数为 7 .
解析 由题意可得,这串数中的第n个数是50-2n, 所以这串数中的第50个数是50-2×50=-50.
七年级上册数学趣味数学游戏优质课件

七年级上册数学趣味数学游戏优质课件一、教学内容1. 算术游戏:涉及加减乘除、平方、立方等基本运算技巧。
2. 几何游戏:包括平面几何图形的面积、周长计算,以及立体几何体积、表面积的计算。
二、教学目标1. 理解并掌握基本算术运算技巧,提高运算速度和准确性。
2. 学会运用几何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培养空间想象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3. 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竞技精神,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算术游戏中的快速计算技巧,几何游戏中的空间想象和逻辑推理。
2. 教学重点:基本运算技巧的熟练掌握,几何知识的灵活运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计算器、几何模型。
2. 学具:练习本、笔、直尺、圆规。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通过讲解数学家华罗庚的趣事,引出算术游戏和几何游戏。
2. 算术游戏讲解:以例题形式讲解快速计算技巧,如平方、立方的计算规律。
3. 算术游戏随堂练习:布置相关练习题,让学生在课堂上进行计算比赛。
4. 几何游戏讲解:结合几何模型,讲解平面几何和立体几何的计算方法。
5. 几何游戏随堂练习:布置相关练习题,让学生动手操作,计算几何图形的面积、体积等。
6. 小组讨论:将学生分成小组,讨论解决练习中遇到的问题,分享计算技巧。
六、板书设计1. 算术游戏:快速计算技巧,例题解答。
2. 几何游戏:几何图形的计算方法,例题解答。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2. 答案:(1)$2^3 \times 3^2 = 8 \times 9 = 72$,$5^4 \div 5^2 = 625 \div 25 = 25$,$9^2 1 = 81 1 = 80$。
(2)正方形的面积:$4cm \times 4cm = 16cm^2$,周长:$4cm \times 4 = 16cm$;圆的面积:$\pi \times 3cm \times 3cm \approx 28.27cm^2$,周长:$2 \times \pi \times 3cm \approx18.85cm$。
最新七年级上册(人教版)趣味数学及有理数的教案及讲义

趣味数学课堂引入数学哺育着我们成长,数学是我们生活中的好朋友,同时它又改变了我们的思维方式,使我们变得更聪明。
出示:1+2+3+4+…+97+98+99+100=? (给定1分钟,看谁算出来) 解析 (1+100)+(2+99)+(3+98))+…+(50+51)101×2100=101×50=5050 结论 50502)1100(1002)1(n =+=+n (问当n=奇数时还成立吗?)此题思考策略:从整体的角度看问题。
统计算对的人数,予以表扬。
一、数学家成功经历与启示1.数学家成功经历a.介绍高斯的故事。
这正是德国大数学家高斯小时候做过的一道题。
1787年,年仅10岁的小高斯在课堂上首先用这种简洁的方法算出了结果,后来他成为世界著名的数学家,有“数学王子”的美称。
小高斯10岁解决的数学题我们十二三岁也能很快算出,这说明数学并不神秘,只要通过努力,人人都能学会数学。
高斯工作勤奋,精益求精,他的研究遍及数学的各个领域,取得极高的成就。
后人这么评价高斯:“如果我们把18世纪的数学家想象为一系列的高山峻岭,那么最后一个令人肃然起敬的巅峰就是高斯;如果把19世纪的数学家想象为一条条江河,那么其源头就是高斯。
” 同学们知道其他著名数学家的名字吗?你知道华罗庚、陈景润、苏步青等是怎样学好书学,走向成功的吗? b.自学成才的华罗庚 c.视数学为生命的陈景润2.从数学家的成功经历中,你获得什么启示?a.有兴趣;b.有刻苦钻研的精神;c.善于发现和提出问题;d.善于独立思考……这些宝贵的经验值得我们学习。
【典例精析】1. 按规律填数:(1)4,6,10,18,34, . (2),1914,139,85,42 .解析 (1)4 6 10 18 34 66(2)2620(分子依次加3、4、5、6;分母依次加4、5、6、7)2. 观察下列图形的排列规律(其中△是三角形,□是正方形,○是圆),□○△□□○△□○△□□○△□┅┅,若第一个图形是正方形,则第2008个图形是 ( )(填图形名称)+2 +4 +8 +16+32飞鸟 3. 根据二十四点算法,现有四个数1、2、3、4,每个数只用一次进行运算,结果等于24,则列式为 =24。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第三章一元一次方程 马丁加德纳趣题和一元一次方程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第三章马丁g加德纳趣题与一元一次方程马丁g加德纳的《引人入胜的数学趣题》有许多有趣的数学题,是一本数学科普,是启迪数学智慧,开发数学思维的好书,数中也有许多能用一元一次方程知识解决的趣题,下面从中摘取五题推荐给同学们,供欣赏.1.漂流的草帽例 1 一位渔夫,头戴一顶大草帽,坐在划艇上在一条河中钓鱼.河水的流动速度是每小时3英里,他的划艇以同样的速度顺流而下.“我得向上游划行几英里,”他自言自语道,“这里的鱼儿不愿上钩!”正当他开始向上游划行的时候,一阵风把他的草帽吹落到船旁的水中.但是,我们这位渔夫并没有注意到他的草帽丢了,仍然向上游划行.直到他划行到船与草帽相距5英里的时候,他才发觉这一点.于是他立即掉转船头,向下游划去,终于追上了他那顶在水中漂流的草帽.在静水中,渔夫划行的速度总是每小时5英里.在他向上游或下游划行时,一直保持这个速度不变.当然,这并不是他相对于河岸的速度.例如,当他以每小时5英里的速度向上游划行时,河水将以每小时3英里的速度把他向下游拖去,因此,他相对于河岸的速度仅是每小时2英里;当他向下游划行时,他的划行速度与河水的流动速度将共同作用,使得他相对于河岸的速度为每小时8英里.如果渔夫是在下午2时丢失草帽的,那么他找回草帽是在什么时候?分析:这里涉及到四个速度:顺水速度,逆水速度,静水速度和水流速度,并且四者之间有如下的关系:顺水速度=静水速度+水流速度,逆水速度=静水速度-水流速度,通过阅读题意,知道静水速度为5英里/小时,水流速度为3英里/小时,而渔夫找回帽子需要分两个阶段完成,第一个阶段:渔夫驾艇逆行和帽子以水流速度下漂,达到了距离为5英里;第二阶段:渔夫驾艇顺水航行和帽子以水流速度下漂,追上帽子,两段时间和就是渔夫找回帽子的全部用时,加上起点2时即得到找回帽子的时刻.解:设经过x小时,艇与帽子的距离为5英里,根据题意,得:(5-3)x+3x=5, 解得x=1;所以经过1小时,艇与帽子的距离为5英里,设经过x小时,艇追上帽子,根据题意,得:(5+3)x-3x=5,解得x=1;所以经过1小时,艇追上帽子,此时一共用时2小时,因为渔夫是在下午2时丢失草帽的,所以下午4时渔夫找回草帽.点评:适当用分类的思想是解题的关键,其次,正确理解艇的运动速度的属性,帽子的运动速度属性也是解题的核心要素.2.自行车和苍蝇例2 两个男孩各骑一辆自行车,从相距20千米的两个地方,开始沿直线相向骑行.在他们起步的那一瞬间,一辆自行车车把上的一只苍蝇,开始向另一辆自行车径直飞去.它一到达另一辆自行车车把,就立即转向往回飞行.这只苍蝇如此往返,在两辆自行车的车把之间来回飞行,直到两辆自行车相遇为止. 如果每辆自行车都以每小时10千米的高速前进,苍蝇以每小时15千米的高速飞行,那么,苍蝇总共飞行了多少千米?分析:要想确定苍蝇飞行的路程,关键是确定它飞行的时间,根据题意可知,苍蝇飞行的时间恰好是两个男孩骑车相遇的时间,求得相遇时间,问题即可破解.解:设经过x小时,两人相遇,根据题意,得 10x+10x=20,解得x=1,因为苍蝇的飞行速度为15千米每小时,所以飞行的路程为 15×1=15(千米).点评:确定苍蝇飞行的时间恰好是两个男孩骑车相遇的时间,是解题的关键.3.称重问题4. 狗与猫的重量例4 狗医生和猫护士共重27磅,如果狗的重量是个奇数,如果他的重量是她的重量的2倍,每只动物各重多少?分析:解题的关键是“他”,“她”指的是谁,若“他”是狗,“她”是猫,就可以设猫的重量为x磅;若“他”是猫,“她”是狗,就可以设狗的重量为x磅,后通过建立一元一次方程求解即可.解:若“他”是狗,“她”是猫,设猫的重量为x磅,则狗的重量为2x磅,根据题意,得x+2x=27,解得x=9,2x=18,这与狗的重量是奇数矛盾,所以该假设不成立;若“他”是猫,“她”是狗,设狗的重量为x磅,则猫的重量为2x磅,根据题意,得x+2x=27,解得x=9,2x=18,这与狗的重量是奇数一致,所以狗的重量是9磅,猫的重量是18磅.点评:这里要用到数学中的分类思想,否则求解就是一个最大的难题.5这套衣服卖了多少钱例5 一位经商有道的老板对他小儿子说:“约翰尼,我的孩子,一笔好生意,不在于我们买进货物时要花多少钱,而在于我们能把它们卖得一个好价钱.我从这套刚刚卖出去的精品衣服中赚到了10%的利润,但如果我用比原来进价低10%的价钱买进,而以赚20%利润的价格卖出,那么我就要少卖25 美分.现在要问你:这套衣服我卖了多少钱?”分析:解答时,有几个重要环节要清楚:一是美元与美分的转换关系:1美元=100美分;谁比较的;四是建立起正确的一元一次方程.假设的买进价为y-0.1y=0.9y,假设的售价为:0.9y+0.18y=1.08y,此售价比已经交易的售价少25美分,列方程得 1.1y-1.08y=0.25,解得y=12.5,所以这套衣服的卖价为:1.1×12.5=13.75(美元).点评:正确理解题意是解题的关键.。
初一趣味数学教案

初一趣味数学教案教案内容: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第二章《有理数》的第三节《立方根》。
本节课主要内容是让学生掌握立方根的概念,学会求一个数的立方根,以及了解立方根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二、教学目标:1. 理解立方根的概念,掌握求一个数的立方根的方法。
2. 能够运用立方根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
3.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立方根的概念,求一个数的立方根的方法。
难点:立方根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学具:笔记本、尺子、圆规。
五、教学过程:1. 情景引入:教师通过展示一个生活中的实例,如“一个正方体体积为27立方厘米,求这个正方体的边长。
”引起学生对立方根的兴趣。
2. 知识讲解:教师讲解立方根的概念,通过示例让学生理解立方根的定义,即一个数的立方根是另一个数,使得这个数的立方等于另一个数。
3. 方法学习:教师引导学生学习求一个数的立方根的方法,如直接计算、分解因式法、换元法等。
4. 例题讲解:教师通过讲解几个典型的例题,让学生掌握求一个数的立方根的方法。
5. 随堂练习:教师给出几个随堂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检验学生对立方根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6. 应用拓展:教师给出一个实际问题,如“一个立方体的体积是64立方厘米,求这个立方体的棱长。
”让学生运用立方根解决实际问题。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立方根概念:一个数的立方根是另一个数,使得这个数的立方等于另一个数。
求法:直接计算、分解因式法、换元法等。
应用:解决实际问题。
七、作业设计:1. 请用分解因式法求下列各数的立方根:(1)x^3 8(2)x^3 + 8答案:(1)x = 2(2)x = 22. 请运用换元法求下列各数的立方根:(1)2x^3 27(2)3x^3 + 27答案:(1)x = 3(2)x = 3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引入立方根的概念,让学生理解立方根的实际意义,通过讲解典型的例题,让学生掌握求一个数的立方根的方法。
七年级趣味数学专题[上学期]
![七年级趣味数学专题[上学期]](https://img.taocdn.com/s3/m/ccec210c453610661ed9f4f4.png)
——诗歌吟出方程组
需要更完整的资源请到 新世纪教 育网 -
李庄有甲、乙两家养鸡户,有一次 朋友问他们各家有多少只鸡,其中一人 说:“我对你说个谜语你就知道了:甲 乙隔墙养鸡,咱把数量相比;乙若增加 一对,鸡数与甲平齐,甲借乙家两只, 鸡数八七之比。请你认真想仔细,各家 有鸡几许?” 析解:这个问题中的“一对”即“两 只”,可设甲有x只鸡,乙有y只鸡。于 x y 2, 是列方程组为 x 46,
甜果九个十一文
试问甜苦果几个
苦果七个四文钱
又问各该几个钱
解:设有甜果x个,苦果y个。根据题意,得
, x y 1000 x 657, 解 得 11 4 x y 999 . y 343. 7 9 11 11 那么 x 657 803 , 9 9 4 4 y 343 196. 7 7 答:略。
析解:原来小红是这样计算的:设有x个孩子, y 2 x 2, x 7, 有y块糖。于是方程组为 答出有7个孩子,16块糖。
需要更完整的资源请到 新世纪教 育网 -
妈 妈 的 故 事
神话故事《哪吒闹海》众所周知。另外 还有描写哪吒斗夜叉的场面:哪吒和夜 叉真个是各显神通,分身有术。直杀得 走石飞沙天昏地暗,只见:“八臂一头 是夜叉,三头六臂是哪吒。双方争强来 斗胜,兵器交加互残杀。三十六头难分 辨,手臂缠绕百零八。试向看官问一句, 几个夜叉几哪吒?” 析解:设有x个夜叉,有y个哪吒。可 列方程组
解 得 8 x 2 ( y 2). y 44. 7
因此,朋友很快知道了甲、乙两家分别 有46只、44只鸡。
需要更完整的资源请到 新世纪教 育网 -
养 鸡 户 的 故 事
七年级趣味数学题及答案

七年级趣味数学题及答案导读:今天就为大家精心了一篇有关初中趣味数学题的相关内容,以供大家阅读,想了解更多相关资讯!伽里略是意大利著名的科学家,有一次他到赛马场看赛马,相出了一道数学题。
这道题是这样的。
赛马场有一条跑马道,长600米。
现在有A、B、C三匹马,A一分钟能跑2圈,B一分钟能跑3圈,C一分钟能跑4圈。
如果这直匹马并排在同一个起跑线上,向着同一个方向跑,那么经过几分钟,这三匹马才能重新排在起跑线上?解答题9.把下列各式分解因式:①a2+10a+25②m2-12mn+36n2③xy3-2x2y2+x3y④(x2+4y2)2-16x2y210.已知x=-19,y=12,求代数式4x2+12xy+9y2的值.11.已知│x-y+1│与x2+8x+16互为相反数,求x2+2xy+y2的值.答案:9.①(a+5)2;②(m-6n)2;③xy(x-y)2;④(x+2y)2(x-2y)2通过上面对因式分解同步练习题目的学习,相信同学们已经能很好的掌握了吧,预祝同学们在考试中取得很好的成绩。
因式分解同步练习(填空题)同学们对因式分解的内容还熟悉吧,下面需要同学们很好的完成下面的题目练习。
因式分解同步练习(填空题)填空题5.已知9x2-6xy+k是完全平方式,则k的值是________.6.9a2+(________)+25b2=(3a-5b)27.-4x2+4xy+(_______)=-(_______).8.已知a2+14a+49=25,则a的值是_________.答案:5.y26.-30ab7.-y2;2x-y8.-2或-12通过上面对因式分解同步练习题目的学习,相信同学们已经能很好的掌握了吧,预祝同学们在考试中取得很好的成绩。
因式分解同步练习(选择题)同学们认真学习,下面是老师提供的关于因式分解同步练习题目学习哦。
因式分解同步练习(选择题)选择题1.已知y2+my+16是完全平方式,则m的值是()A.8B.4C.±8D.±42.下列多项式能用完全平方公式分解因式的是()A.x2-6x-9B.a2-16a+32C.x2-2xy+4y2D.4a2-4a+13.下列各式属于正确分解因式的是()A.1+4x2=(1+2x)2B.6a-9-a2=-(a-3)2C.1+4m-4m2=(1-2m)2D.x2+xy+y2=(x+y)24.把x4-2x2y2+y4分解因式,结果是()A.(x-y)4B.(x2-y2)4C.[(x+y)(x-y)]2D.(x+y)2(x-y)2答案:1.C2.D3.B4.D以上对因式分解同步练习(选择题)的知识练习学习,相信同学们已经能很好的完成了吧,希望同学们很好的考试哦。
初一上册趣味数学题

初一上册趣味数学题一、趣味数学题1. 用3、3、7、7组成一个算式,使结果等于24。
- 解析:(3 + 3div7)×7=(3+(3)/(7))×7=(24)/(7)×7 = 24。
2. 有一口深4米的井,井壁非常光滑。
井底有只青蛙总是往井外跳,但是,这只青蛙每次最多能跳3米,你觉得这只青蛙几次能跳到井外去吗?为什么?- 解析:因为井壁很光滑,青蛙每次跳3米后又会落回井底,所以它永远也跳不到井外。
3. 一个数,去掉末位是40,去掉首位是13,求这个数。
- 解析:这个数是四十三,写成汉字形式,去掉末位“三”是“四十”,去掉首位“四”是“十三”。
4. 请将1 - 9这9个数字填在下面的方格内(不重复),使等式成立。
□div□=□div□=□□□div□□- 解析:4div2 = 6div3=158div79。
可以先从简单的除法等式入手,如2div1 = 4div2 = 6div3等,然后再尝试组合成最后的形式。
5. 有一个数,除以3余2,除以4余1,这个数除以12余几?- 解析:设这个数为x,x = 3a+2(a为整数),x = 4b + 1(b为整数)。
由3a+2=4b + 1,3a+1 = 4b,当a = 1时,x=5,5div12 = 0·s·s5。
再通过列举验证可得这个数除以12余5。
6. 一根绳子对折,再对折,再第三次对折,然后从中间剪断,共剪成多少段?- 解析:对折1次,从中间剪断是3段;对折2次,从中间剪断是5段;对折3次,绳子共有2×2×2 = 8层,从中间剪断后,段数为2×2×2+1 = 9段。
7. 有两个容量分别为5升和3升的水桶,如何只用这两个水桶量出4升水?- 解析:先将5升水桶装满,倒入3升水桶中,此时5升水桶中还剩5 - 3=2升水;将3升水桶倒空,把5升水桶中的2升水倒入3升水桶中;再将5升水桶装满,然后向3升水桶倒水,由于3升水桶中已有2升水,所以只能再装1升水,这时5升水桶中就剩下5-(3 - 2)=4升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1)求解方程组
y 45 x 15, 源自0 x y 60.(2)设计应用题。 例 某单位外出参观,若每辆汽车坐45人, 那么15人没有座位;若每辆汽车坐60人, 则空出一辆汽车,问共需几辆汽车,该 单位有多少人?
需要更完整的资源请到 新世纪教 育网 -
趣味数学
一个小把戏
需要更完整的资源请到 新世纪教 育网 -
一个小把戏:口袋中10个白球、10个红球。请你花一次5元钱来做 摸球游戏,每次可以从中摸出10个球,然后按照结果决定输赢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0个是红球 9个是红球,1个白球 8个是红球,2个白球 7个是红球,3个白球 6个是红球,4个白球 5个是红球,5个白球 4个是红球,6个白球 3个是红球,7个白球 2个是红球,8个白球 1个是红球,9个白球 10个是白球
设应加盐为x克,则(200+x)×20%-200×15%=x
B列表分析:分情况讨论。这是最常用的分析方法,应用 题常出现二种以上的情况对比,比如说:计划前后、甲 乙二人对比、数字交换位置前后对比等。 C图形分析:复杂问题的剖析。这实际是一种模拟法,具 有很强的直观性和针对性。如工程问题、速度问题、调 配问题等,多采用画图进行分析,通过图解,理解题意, 需要更完整的资源请到 新世纪教 从而根据题目内容,设出未知数,列出方程解之。 育网 -
应用题多有二个结构: • 核心结构为公式(如:路程=速度×时 间,银行利息=成本×利息率×(1─利 息税),工作总量=工作效率×工作时 间,实际工作量=计划量×( 1 +增长 率)……) • 外围结构为应用题型(如:追击问题、 相遇问题,变化量问题,数位与数字问 题,搭配比例问题等。如何通过读题明 确应用题型,进而准确分析应用题所采 用的公式中各已知量与未知量的关系是 解应用题的关键。
小猴分桃
• 早晨,小猴把一天要吃的桃,按早、中、晚三餐 依次放在三个盘子里。看了看,觉得晚餐太多, 早餐太少。于是,他从第一盘里拿了2个桃放在第 二盘里,又从第二盘里那了3个桃放在第三个盘里, 再从第三盘里拿了5个桃放在第一盘里。这时三个 盘里各有6个桃。小猴满意地笑了。 • 想一想:小猴第一次分桃时, 早、中、晚三餐 各分得多少 个桃?
恭喜!退还5元再送你5元; 退还5元再送你4元; 退还5元再送你3元; 退还5元再送你2元; 退还2元; 算是运气不好! 退还2元; 退还5元再送你2元; 退还5元再送你3元; 退还5元再送你4元; 恭喜!退还5元再送你5元;
十一种情况,八种可能让你赢,只有三种可能输! 需要更完整的资源请到 新世纪教 育网 - 你说,到底你是会输还会赢 ?
2、(1)求解方程组
1 x y , 45 2 x y 1. 2 50
(2)设计应用题。 例 汽车从甲地到乙地,若每小时行驶45 千米,就要延误1/2小时到达;若每小时 行驶50千米,就可以提前1/2小时到达, 求甲、乙两地间的距离及原计划行驶的 时间。
需要更完整的资源请到 新世纪教 育网 -
需要更完整的资源请到 新世纪教 育网 -
(1986年扬州市初一数学竞赛题)
• A、B、C三人各有豆若干粒,要 求互相赠送,先由A给B、C,所 给的豆数等于B、C原来各有的 豆数,依同法再由B给A、C现有 豆数,后由C给A、B现有豆数, 互送后每人恰好各有64粒,问原 来三人各有豆多少粒?
需要更完整的资源请到 新世纪教 育网 -
A 文字分析:简单数量关系。例:顺水行船的速度,等于 船在静水中的速度加上水流的速度;逆水行船的速度, 等于船在静水中的速度减去水流的速度。 例:一杯含盐15%的盐水200克,要使盐水含盐20%,应 加盐多少呢? 答:可以根据盐的重量变化列方程。含盐20%的盐水中, 含盐的总重量减去原200克含盐15%的总重量,就等于 后加的盐重量。即:
需要更完整的资源请到 新世纪教 育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