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和谐校园文化的构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小学和谐校园文化的构建

[摘要]和谐是一种文化,是学校办学历史与理念的沉积。新课程改革对传统校园文化建设提出了新的要求,如何立足和谐理念,传承历史积淀,促进文化的创新与发展,是学校管理者工作理念的核心与教育实践的关键。

[关键词]小学和谐校园校园文化

校园文化一方面是关于“人”的文化,一方面有着自己的形成、演变与发展的客观规律。校园文化一定要和谐,只有和谐的校园文化才能够激发教师与学生的激情,塑造更加美好的心灵。但目前校园文化存在着“人人都在谈”,但大部分处于“浅文化、表面化”,难以触及核心内容,缺乏系统性与可持续性,制约了学校长远发展的潜力。

一、和谐校园建设中的“不和谐”

1. 应试教育成为文明创建的桎梏

受到应试教育影响,目前大部分中小学成为应试集中营,师生成为应试的机器。应试教育与素质教育背道而驰,成为和谐校园建设的桎梏。只有打破应试的桎梏,建立以学生全面、和谐、健康发展为中心的理念,落实以人为本的教育方针,才能为和谐奠定基础。

2. 社会文化对校园产生负面影响

当前的社会文化是多元的,同时也是良莠不齐的。网络、手机、电视文化不乏一些沉渣泛滥之处,作为处于信息社会中的学校是无

法将之驱除于校园之外的。这些文化对学生有着较大的吸引力,与学校教育脱节,对学生产生了不良影响,严重影响校风与学风。

3. 文明工程缺乏系统性与制度化

和谐是一个系统,是一种生态,它有着自身的内在机构,需要一定的规则与制度予以保证。但长期以来,校园文化不再是历史的积淀,而是“一把手”思想的外显,一个领导一个文化、一个领导一个思路,三天一个想法、一年一个主意。学校没有真正的、属于自己的文化。理念缺乏长效,制度不能持久,难以形成历史积淀,肤浅而浮躁。

二、构建和谐校园的途径及方法

1. 贯彻落实素质教育的要求

和谐校园建设有自身的规律,因为教育本身就有自身的规律可循。规律是什么呢?笔者认为和谐校园关键要保证教育对象的全面健康发展,遵循教育对象发展的规律,要做到各方面的自然与协调。学生的德、智、体、美、劳等要素是否互相融合、相互促进。学校的办学理念与管理思维是否符合新课程的要求,是否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是否能够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这是衡量校园和谐程度的基本标准。

作为基层学校,我们不负责发现与研究教育与办学的规律,但是要遵循规律办事。应试教育是违反规律的,为此我们要做到依法办学,开齐开足各种国家与地方、校本课程等,保证学生的活动、

休息时间等。管理者要把这规范融入到教师理念中,引导老师树立新的育人观。落实新课程改革的理念,形成具有学校特色的教学管理与课堂教学模式,构建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机制与德育机制,全面落实新课程与素质教育的基本理念。

2. 建立以人为本的制度体系

制度是办学的基本规则,校园和谐首先是人的和谐。所以,和谐校园要以人为本,构建制度体系,二者相融才能和谐共进。所以,要注意制度文化的建设,形成具有学校特色的制度管理模式,用制度引导教师的行为与习惯。

如何把制度与“人本”结合起来呢?首先,制度的制定与执行需要与民主管理,加强党支部、工会的监督保障作用,提升教代会的参与力度。其次,要坚持依法、民主治校,建立全员聘任、绩效工资制度,落实优绩优酬的分配原则,盘活校内人力资源,激发教职工的潜力;要分解学校的各项工作,针对每一项工作制定完善的制度要求形成完善的人事制度、评价制度、奖惩制度、课程管理制度、教科研制度、后勤管理制度等各项制度改革;明确每一个人的岗位职责,深化目标管理与责任制度,激发教职工的责任感与工作积极性,通过完善制度建设加强教干、教师队伍建设。

3. 体现学校精神的校园氛围

文化是一种环境,是一种氛围,倾向于软件。但硬件也是和谐文化的一部分,校园环境必须有硬件支持,如良好的社区环境、各

种书籍与服务设施、校园网络系统、安全监控系统、信息广播系统等。其次,资源利用程度、部门服务水平,也是衡量校园和谐程度的标准,如图书馆、阅览室、实验室、后勤管理水平等。再次,学校要将有形环境与无形文化有机结合,“使每一面墙都说话、让每一棵树都育人”,通过校训校风铭牌、主题板报展示、励志名言牌、教室及走廊张贴制度、目标、警句,建设文化墙等,形成良好的人文气息,让环境育人。另外,校园活动也是和谐的润滑剂,各种自主活动、兴趣小组、自治组织,以及教师的学习群体、研讨活动等,都能够激发学生的积极性,激发教师奉献热情,提升和谐氛围。

4. 构建校园特色文化的平台

和谐体现在校风、教风、学风、班风等各方面。转变作风就是转变文化,转变了文化就形成和谐。和谐校园的建设需要从这些方面入手,立足学校实际,打造特色文化。

从教师角度来讲,要做到有思想、有理念、有修养,工作主动、善于创新、团结协作、坚持原则、服从大局,以点带面,形成良好的校园工作氛围。逐步形成教师爱岗敬业、乐于奉献、爱护学生、善于钻研、勇于创新的工作精神。

从学生角度讲,要培养乐于思考、善于合作、勤于钻研、愿意学习而且会自主学习的能力。通过构建各种学生社团组织,在社团中学会交往与学习,学会自主管理;要大力开展习惯养成教育、前途理想教育、心理健康教育、法制教育、信心教育、感恩教育、励

志教育、诚信教育等,构建美德教育特色。这些平台的建设,是和谐校园的一个重要方面。

5. 处理好学校文化传承问题

目前,一些学校换一个校长就换一种办学理念,甚至换掉了校训与育人目标等。这种情况一方面是学校没有真正的文化,另一方面是校长毁掉学校多年的积淀,破坏学校文化。

每个学校都有自己的历史,历史体现在校训、校风、校歌、校徵等方面,这是校园文化的集中反映,也是共同认可的价值观。和谐建设要秉承传统,吸收时代精髓,把新课程理念融入到传统中去,做好学校的长期发展规划,形成不断变革的、具有一定的传承性的、能够可持续发展的校园文明。

总之,和谐校园的建设不是一个短期工程,而是一个无期限的工程。只有把历史的积淀、时代精神的融入、对未来的科学规划相结合,把和谐校园的物质建设、精神建设与制度建设全面考虑进来,以人为本地做好人的素质提升,就能够取得积极的效果。

[参考文献]

[1]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打造平安、和谐、文明校园[j]教书育人.2011.08

[2]营造高效规范、和谐、文明的校园语言文字环境[j]中国校外教育.2010.06

(作者单位:广东省高州市南关小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