戈尔巴乔夫外交新思维及评价
戈尔巴乔夫新思维的内容

戈尔巴乔夫新思维的内容
戈尔巴乔夫是苏联最后一任总统,也是苏联历史上具有重要影响力的政治家之一。
他在上任后提出了一系列的改革措施,这些改革被称为“戈尔巴乔夫新思维”。
戈尔巴乔夫新思维的核心是通过政治和经济改革来改变苏联的现状,以实现国家的现代化和发展。
他认识到苏联的经济体系和政治体制已经陷入僵化和腐败,必须进行重大变革才能避免国家的崩溃。
在政治方面,戈尔巴乔夫推动了苏联的民主化进程。
他提倡的“开放性”政策,允许人民自由表达意见和参与政治决策。
他取消了对媒体的严格控制,允许媒体自由报道和批评政府,从而加强了公众对政府的监督作用。
他还推动了权力下放的改革,使地方政府拥有更多的自治权,以促进地方经济的发展。
在经济方面,戈尔巴乔夫引入了“市场社会主义”思想,试图通过市场机制来改善苏联的经济状况。
他允许私营企业的发展,并引入了外国投资和技术来促进经济的现代化。
此外,他还试图推动农村的农业改革,以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和农民的收入。
然而,尽管戈尔巴乔夫的改革措施在一开始时受到了广泛的支持,但很快就遭到了反对派的抵制和批评。
一些人担心改革措施会导致经济
混乱和社会不稳定,而另一些人则认为改革的步伐太慢或不彻底。
最终,这些批评和内外压力导致了苏联的解体,戈尔巴乔夫也因此辞去了总统职务。
尽管戈尔巴乔夫的改革没有完全实现他的目标,但他的新思维为苏联社会带来了重大变革,并对后来的俄罗斯政治产生了深远影响。
他的改革措施启发了人们对于政治和经济改革的思考,为俄罗斯未来的现代化和发展提供了重要的参考。
浅析戈尔巴乔夫的“新思维”战略

浅析戈尔巴乔夫的“新思维”战略云南省楚雄龙江中学冯天云内容摘要:1985年,戈尔巴乔夫当选为苏联共产党总书记。
为了摆脱困境,戈尔巴乔夫提出“新思维”改革。
“新思维”的核心是“承认全人类的价值高于一切。
它是苏联传统政治经济体制与生产力的矛盾发展的结果。
主要提出了苏联不同以往的处理国际关系的基本原则:对待各国的发展道路问题应遵守自由选择的原则;在安全问题上遵循安全和裁军的原则。
它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国际局势的缓和,但也是造成苏联最终解体的重要原因之一。
关键词戈尔巴乔夫新思维1985年,戈尔巴乔夫当选为苏联共产党总书记。
戈尔巴乔夫上台时,苏联长期以来的经济、社会和政治问题已经非常严重。
特别是经济方面,到80年代中期,苏联与西方国家的差距越拉越大。
1985年,苏联的国民生产总值为1.8万亿美元,而美国的国民生产总值为3.9万亿美元;苏联的人均年收入为5400美元,而美国的人均年收入为18000美元。
为了摆脱困境,戈尔巴乔夫提出“新思维”改革。
戈尔巴乔夫在《改革与新思维》一书中对“新思维”进行了具体阐述,“新思维”的核心是“承认全人类的价值高于一切,更确切地说,就是承认人类的生存高于一切”。
基本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世界是一个多样性的统一体。
戈尔巴乔夫认为,由于科学技术的高速发展,各国的政治和经济的联系普遍加强,整个世界形成了一个不可分割的统一体。
人类面临着生存和发展的迫切问题,需要把各自的力量联合起来。
(2)当前核战争威胁着人类的生存和发展。
戈尔巴乔夫强调,新思维的理论基础是改变对战争与和平的看法。
它的基本原则是“核战争不可能成为达到政治、经济、、意识形态及其任何目的的手段”。
核武器的出现改变了战争与和平的观点,打破了战争的传统观念,“核战争将不是政治的继续”。
核战争意味着整个人类文明的毁灭。
当前人类要在生存与毁灭之间作出自己的抉择。
(3)全人类的利益高于阶级利益。
戈尔巴乔夫强调新思维的“核心”是“承认全人类的价值高于一切,更确切地说就是承认人类的生存利益高于一切”。
浅析戈尔巴乔夫的“新思维”战略

浅析戈尔巴乔夫的“新思维”战略云南省楚雄龙江中学冯天云内容摘要:1985年,戈尔巴乔夫当选为苏联共产党总书记。
为了摆脱困境,戈尔巴乔夫提出“新思维”改革。
“新思维”的核心是“承认全人类的价值高于一切。
它是苏联传统政治经济体制与生产力的矛盾发展的结果。
主要提出了苏联不同以往的处理国际关系的基本原则:对待各国的发展道路问题应遵守自由选择的原则;在安全问题上遵循安全和裁军的原则。
它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国际局势的缓和,但也是造成苏联最终解体的重要原因之一。
关键词戈尔巴乔夫新思维1985年,戈尔巴乔夫当选为苏联共产党总书记。
戈尔巴乔夫上台时,苏联长期以来的经济、社会和政治问题已经非常严重。
特别是经济方面,到80年代中期,苏联与西方国家的差距越拉越大。
1985年,苏联的国民生产总值为1.8万亿美元,而美国的国民生产总值为3.9万亿美元;苏联的人均年收入为5400美元,而美国的人均年收入为18000美元。
为了摆脱困境,戈尔巴乔夫提出“新思维”改革。
戈尔巴乔夫在《改革与新思维》一书中对“新思维”进行了具体阐述,“新思维”的核心是“承认全人类的价值高于一切,更确切地说,就是承认人类的生存高于一切”。
基本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世界是一个多样性的统一体。
戈尔巴乔夫认为,由于科学技术的高速发展,各国的政治和经济的联系普遍加强,整个世界形成了一个不可分割的统一体。
人类面临着生存和发展的迫切问题,需要把各自的力量联合起来。
(2)当前核战争威胁着人类的生存和发展。
戈尔巴乔夫强调,新思维的理论基础是改变对战争与和平的看法。
它的基本原则是“核战争不可能成为达到政治、经济、、意识形态及其任何目的的手段”。
核武器的出现改变了战争与和平的观点,打破了战争的传统观念,“核战争将不是政治的继续”。
核战争意味着整个人类文明的毁灭。
当前人类要在生存与毁灭之间作出自己的抉择。
(3)全人类的利益高于阶级利益。
戈尔巴乔夫强调新思维的“核心”是“承认全人类的价值高于一切,更确切地说就是承认人类的生存利益高于一切”。
戈尔巴乔夫新思维的内容与实质是什么

戈尔巴乔夫新思维的内容与实质是什么?(1)宣扬社会主义“异化论”(2)倡导社会主义“多元化”(3)提出“全面民主化纲领”(4)鼓吹“人道主义”观(5)主张“全人类利益高于一切”。
但总括起来说,它的基本内容主要是:“全人类的价值高于阶级价值”的世界观和价值观;“公开性”、“民主化”、“多元论”三个倡议和“人道的民主的社会主义”纲领。
一、全人类价值高于阶级价值。
全人类价值高于阶级价值,因而要求放弃以阶级斗争为基点的“旧思维”方式,确立以超阶级的全人类价值为基点的“新思维”,这是戈尔巴乔夫“新思维”的核心内容。
戈尔巴乔夫的“全人类的价值高于一切”的观点,既是他的“新思维”的实质,也是他那个“人道的民主的社会主义”的理论基础和核心内容。
二、“公开性”、“民主化”、“多元论”——“多一些社会主义”。
“公开性”、“民主化”和“多元论”,则既是“人道的民主的社会主义”的特征,又是摧毁被“扭曲的社会主义”、实现“人道的民主的社会主义”的唯一途径和手段。
公开性是对一切管理机关的活动进行全面监督的有效形式,是纠正缺点的强有力杠杆,是社会正常精神道德气氛不可分离的特征。
民主化是改革的目的,又是改革的先决条件、主要动力、主要手段和强大武器。
我们要使一切社会团体、所有生产集体和创作协会充分地和生机勃勃地发挥自己的作用。
提倡“多元论”,促进多元化。
所谓“多元论”,就是各个不同利益的阶级、阶层和团体,都有平等地利用舆论工具来表达自己的意愿、建议与要求的权利。
提倡“多元论”,就是要求执政的共产党放弃对意识形态的领导,放弃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主导地位,促进意识形态多元化、政治多元化和多党制的建立,并使党的思想来源和指导思想多元化。
三、“人道的民主的社会主义”纲领。
“人道的民主的社会主义”,是戈尔巴乔夫“新思维”和他的改革所追求的唯一。
在政治上主张社会全面民主化,由政治多元化发展到多党制和总统制,取消共产党的法定执政地位,反对无产阶级专政和任何暴力手段。
苏联(俄罗斯)外交政策及其对外关系简介

苏联(俄罗斯)外交政策及其对外关系简介一外交政策(一)斯大林时期的外交政策(1945-1953):一是巩固苏联的外交成果和扩大苏联的势力范围,二是应对美国和西方发动的冷战。
总体呈现一种谨慎的防御政策。
背景:二战后,苏联面临着复杂的国际环境,资本主义国家美国独大,成为全球的政治经济军事中心,实力大为增强,想要灭掉社会主义。
来自美国为代表的垄断资本主义制度欲建立全球霸权秩序核对社会主义的压迫和敌视。
斯大林的外交政策:起初与西方基本合作解决问题,后来转到应对西方冷战。
评价:评价斯大林时期的苏联外交,最大的标准是他时否有利于工人阶级的解放和殖民地任命的解放,是否有利益维护和壮大社会主义阵营的力量。
从这个角度看,斯大林反击冷战的压力和攻击,,维护了苏联社会主义政权和支援了中国在内的被压迫民族的解放事业。
赭石最主要的方面,他的外交政策中的犯下许多的大党主意扩张主义和侵略他国的霸权主意错误是第二位的。
(二)赫鲁晓夫时期的外交政策(1953-1964)背景:冷战长时期进行,苏联经济和军事上很感吃力,人民生活改善受到影响,内部出现希望与西方和平共处的声音。
苏联的政权基本稳固,外部战争消灭的可能已经消失。
外交政策:和平共处路线&核外交。
评价:赫鲁晓夫的外交以冒险主义开始,以空想主义结束,目的是为同美国争霸。
导致内外混乱,是外交的一系列失败对苏联威望的打击和对苏联人民信心挫伤的结果。
(三)勃列日涅夫时期的外交政策(1964-1982)背景:六十年代中期美国为首的西方阵营遇到前所未有的困难。
苏联在这一时期经济迅速法杖。
军事力量和武器力量超美国。
外交路线:主动的强势外交。
(苏攻美守)评价:苏联成为在冷战中实例上升最快,唯一能与美国相抗衡的超级大国,提高了苏联的国际地位,坚持了社会主义事业,订立了一系列裁军减核及其他的一系列的协议,有助于缓和国际局势。
(四)安德罗波夫——契尔年科夫时期的外交政策(五)戈尔巴乔夫时期的外交政策(1985上台)新思维外交:改革,致苏联解体。
戈尔巴乔夫新思维的内容

戈尔巴乔夫新思维的内容
戈尔巴乔夫是苏联历史上具有重要影响力的政治家之一,他担任苏联总书记期间实施了一系列的改革政策,被称为戈尔巴乔夫新思维。
这种新思维的内容包括政治改革、经济开放和外交政策的变革。
首先,戈尔巴乔夫的政治改革旨在实现苏联的民主化和透明化。
他推动了言论自由、新闻自由和组织自由的扩大,允许人们自由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意见。
他取消了对政党的垄断,鼓励多党制度的发展,并开展选举活动。
此外,他还推动了苏联议会的改革,增加了议会的权力和独立性,使其成为一个更加有效的决策机构。
其次,戈尔巴乔夫实行了经济开放的政策,试图改革苏联的经济体制。
他引入了市场机制,鼓励私营经济的发展,并允许私人财产的存在。
他还试图解决农村和城市之间的经济差距,提高农民的生活水平。
然而,由于改革措施的不成熟和执行的不力,苏联的经济状况并没有实现明显的改善,反而陷入了混乱和不稳定。
最后,戈尔巴乔夫还进行了对外政策的变革,试图改善苏联与其他国家的关系。
他主张减少军备竞赛,降低军事开支,缓和与美国和其他西方国家的紧张关系。
他通过签署削减核武器的协议,提出了“全球共同安全”的概念,呼吁各国共同维护世界和平与稳定。
然而,尽管戈尔巴乔夫的外交政策获得了一定的国际赞誉,但苏联的内部问题和
经济困境最终导致了苏联的解体。
总的来说,戈尔巴乔夫新思维的内容包括政治改革、经济开放和外交政策的变革。
尽管他的改革措施在某些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由于内外部的复杂问题,最终导致了苏联的解体,这也成为了戈尔巴乔夫新思维的失败之处。
然而,他的改革思想仍然对苏联及其后续国家的未来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论戈尔巴乔夫改革失败的原因

论戈尔巴乔夫改革失败的原因1991年年底,俄罗斯、白俄罗斯及乌克兰的总统在白俄罗斯首府明斯克签约,成立独立国家联合体,从建立一个类似英联邦的架构来取代苏联。
其他加盟国纷纷响应脱离苏联,苏联在此时已经名存实亡。
值得一提的是,正是戈尔巴乔夫本人在1990年引入的总统一职并当任了苏联总统。
1991年12月25日独联体成立后,他宣布离职,苏联作为一个主权国家正式停止存在。
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在苏联领导人的一次又一次的失误中和各种外界原因下解体。
苏联的基础设施、工业基础比较雄厚,资源丰富,人民的文化素质很高,但眼看着解体了,搞成今天这个样子,最根本的原因就是戈尔巴乔夫背弃了马克思列宁主义、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包括取消党的领导、抛弃无产阶级专政。
戈尔巴乔夫改革失败是由多种因素促成的:斯大林模式的弊端是不可忽视的客观历史因素;急于求成的激进改革违背了客观经济规律;新思维的指导思想偏离了科学社会主义;过分依赖西方的援助,放弃了独立自主;长期积累下来的民族问题在错误政策的诱引下全面爆发;戈尔巴乔夫个人妥协动摇、优柔寡断的决策风格。
这些为当今世界社会主义国家的改革提供了深刻的教训。
首先。
“斯大林模式”的弊端是不可忽视的客观历史因素苏联的历史遗产是戈尔巴乔夫改革时无法回避和必须面对的,这份遗产主要是斯大林模式的社会主义。
其特点是:在经济上,实行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和单一的公有制经济,排斥商品关系和市场机制,经济结构畸形,优先发展重工业,忽视轻工业和农业的发展。
在政治上,形成了一党专政、以党代政、党政不分的政治局面,最高领导人集党政军大权于一身,个人崇拜风气盛行。
这种状况无论是赫鲁晓夫时代,还是勃列日涅夫专政,又或者是安德罗波夫和契尔年科的短暂执政,都是如此。
虽然他们也不同程度地进行了所谓的改革,但都没有摆脱“斯大林模式”的束缚,只是在其内部的小修小补,没有什么实质性的进展。
正如曾担任过苏联人民代表、苏共中央委员的麦德维杰夫所说的那样:1985年之前,还没有一位国家或党的领导人真正卓有成效地进行过改革,苏联国内的弊病被耽搁得太久了。
【史料及解析】新思维外交和苏联退出冷战

史料及解析新思维外交和苏联退出冷战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此同步素材让学生学会从另外一个角度看待戈尔巴乔夫的新思维外交,苏联解体并不是新思维外交的错,是因为苏联没有很好地利用冷战结束的积极成果,利用国际环境的改善推进改革,不能不说是历史的遗憾,说实在的就是今天的高考历史也在不断的引进是学新成果。
一个国家的外交政策主要是为本国的利益服务的,评价戈尔巴乔夫退出冷战的政策也是如此。
从苏联的长远利益来看,退出冷战,结束军备竞赛,与发达国家、邻国建立起正常的国家关系,有利于苏联专注于本国的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戈尔巴乔夫改善了苏联遭受全世界谴责、陷入孤家寡人的处境,改善了与中国、美国、欧洲大国的关系,减少了军费开支,裁减了庞大的军队,从而减轻了经济负担。
1945年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苏联和战争时期的盟国美国、英国的关系逐渐恶化,到1947年形成了以美国为一方和以苏联为另一方的两个对抗的阵营,刚刚摆脱战争的世界又陷入了美苏的冷战之中。
冷战最大的特征是意识形态的对抗,双方在意识形态上互不让步,都想取代对方。
几十年来,双方都投入了大量人力物力,恶化了国际环境,造成了许多矛盾与冲突,损害了世界和平。
1985年戈尔巴乔夫上台后,清醒地意识到苏联的社会主义取代不了资本主义,两种制度还将长期共处,因此,他采取的第一个步骤便是改善苏美关系,试图摆脱冷战的桎梏。
戈尔巴乔夫结束冷战的政策固然与苏联的经济困境有关,苏联国内问题成堆,军备竞赛使苏联经济不堪重负,里根又要加紧实施于1983年3月提出的“星球大战”计划,如果苏联应战,就意味着开始新的一轮军备竞赛,必将增加苏联经济的负担。
但是,在高度集权的体制下,苏联也可以继续举全国之力,通过制造外部威胁,动员人民继续为强国目的牺牲自己的利益。
结束冷战更主要的原因在于戈尔巴乔夫对世界形势和苏联自身地位的现实主义分析。
苏共把战胜资本主义,在全世界实现社会主义作为自己的战略目标,为此,长期把国家的发展战略建立在增强军备上,随着实力的增强,到处插手,鼓动其他国家走苏联式的发展道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戈尔巴乔夫外交新思维及评价
02080148
袁建峰
戈尔巴乔夫在苏联历史上最后一位最高领导人,在位期间对苏联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政治、经济改革,这也是导致前苏联解题的直接原因。
那么戈尔巴乔夫是如何在他所谓的“新思维”的指导下完成这些举措的,首先我们先从国际大环境来看看苏联在这一时期所面临的问题。
总的环境就是说:内忧外患。
首先,美国最先提出了星球大战计划,一方面要在军备竞赛中取得对苏联的优势,另一方面也是苏联没有精力搞经济建设,旨在经济上打垮苏联。
其次,西欧方面,当时苏联的重兵驻扎使得西欧各国倍感压力和威胁,两者间关系恶化,同时西欧一些国家也布置了巡航导弹,严重威胁了苏联的安全。
此外,由于苏联侵略阿富汗,西方各国和美国对苏联实施了战略禁运,是苏联无法得到西方在经济、技术、农产品等方面的支持。
然后,二战之后,东欧开始出现对苏联的离心倾向。
再者,珍宝岛事件的发生使得中苏关系恶化,苏联失去了中国这个庞大的战友,中美关系的交好有识得苏联在中苏美三角关系中处于被动的局面。
日本与苏联关于北方四岛的争夺从未得到解决,关系进入冷冻期,与此同时日本经济的迅速发展引起了苏联的不安,最后,苏联的无形的影响力在第三世界中逐渐下降,侵略行为更使得苏联处于孤立状态;此外苏联对于军事基地的开支也是苏联经济的一个大包袱。
苏联的内忧也暴露无遗,首先军备竞赛使得苏联经济结构严重不协调,在重工业上的花费远远超过用于农业和提高人民生化水平方面的支出。
戈尔巴乔夫说过:“正常的情况应该是生产者讨好消费者,而现在消费者却受着生产者的支配。
”很明显当时苏联处于卖方市场,消费品供应严重不足,这与当时苏联之前实行的经济措施和指导方针是分不开的。
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戈尔巴乔夫看到了苏联如果要继续走下去,不得不实行新的改革,在经济、政治上都的进行很大的改革。
如何扭转前几位领导人在苏联现行的体制,如何改变苏联当时的孤立无援的状态,戈尔巴乔夫在此时就提出了他的“新思维”,在国内进行改革,同时在外谋求一个良好的环境。
戈尔巴乔夫的新思维主要包括三个核心的观念,首先在世界成为一个整体和核威胁的条件下“全人类利益高于一切”。
他认为世界在向一个整体发展,如果发生核冲突,那么没有哪一者是胜利者,世界文明将被毁灭。
其次,“新思维”纠正了对社会主义和资本数以的看法。
传统的观念认为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是根本对立的,一方的存在对另一方的安全和繁荣构成基本威胁,而戈尔巴乔夫否定了这个观点,他认为资本主义没有想象的那么脆弱,至少到目前为止资本主义还是存在的。
因此应该抛弃过去大肆宣传的“资本主义总危机”理论。
如何处理好两个主义之间的协调才是关键所在。
所以他主张把对话作为国际关系实践的基本手段。
最后一点,“新思维”对苏联传统的战争进行了彻底的变革。
传统观点认为军事力量的均衡是安全的必要条件。
老戈并不这么认为,他认为军事力量是用来防止冲突的而不是发动战争,他把军事力量置于防御基础之上。
那么对于老戈的新思维的评价,我们始终要抱着辩证的观点来看待,一方面老戈看到了世界一体化的趋势,反对军备竞赛,维护世界和平以及不同制度国家之间要和平相处等问题,这些对于世界和平和维护各国之间关系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另一方面老戈在战略理论上,改变防御性,强调防御性,裁剪军备,得到了西欧各国的认可。
而且新思维结束了冷战,为此老戈还应此荣获了1990年的诺贝尔和平奖。
这也是人类社会对于新思维所具有的世界意义的认可。
老戈主张自由民主,当然新思维结束了自斯大林以来的民族主义、大国沙文主义、霸权主义,实现了自由选择及国际关系的民主化,这从老戈的改革中可以看出来。
但是,新思维确实存在着不足与缺陷。
首先,在理论上,新思维理论本身有一些
似是而非的东西:确实存在“全人类的共同利益”,但是抽象地将它凌驾于民族国家利益至上,进行实际操作是不切实际的,也不可能做到。
新思维中的好多理论充其量只能说是一种美好的愿望。
可想而知,在这样的理论杂指导下的外交,只能处于被动和一味退缩的局面。
新思维最重要的成果是导致了苏联的解体,这是老戈最大的举措了。
虽然我们说西方的和平演变在影响苏联解题得分重要因素,国内又是长期的矛盾的积累,同时政党内部有倾向于资本主义社会的集团和联盟,但是要说这些因素使得苏联解体具备了条件的话,那么老戈的新思维确是使得这种可能迅速变成了现实的关键。
新思维是苏联解体有可能性变为现实性主要体现在:1、社会主义信念和价值观受到冲击,、这是苏联解体的思想基础。
2、新思维为西方和平演变创造了条件:苏联迫切需要西方的技术和信贷一次一部部的退让、妥协更加使得西方的援助有着明显的政治标签,美国的没一分钱和好处都是要老戈在内政外交上付出血的代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