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成基础第一讲
平面构成完整ppt课件

.
• 线是设计中最富表现力的元素
线的不同排列方式 可以产生空间感。
.
3. 面
1).面的造型特征 面是线移动的轨
迹。从视觉上看,任 何点的扩大和聚集, 线的宽度增加与围合 都形成了面。其造型 特征是视觉上的充实 感。
.
3. 面
2).面的分类 面与“形状”
加工器具
喷画用具-喷枪装置等 精密仪器-相机、荧光幕等 刀削工具-剪刀、美工刀、锉刀、研磨机等其他工艺机器 挖洞工具-锥子、打孔机、穿孔器等
其 他 钉书机等
.
• 举例
.
第三讲 平面构成技法
• 造型要素 • 形式原理 • 设计法则
.
一. 造型要素
造型要素
点
形
线
面
立体空间
色相
色
明度
纯度
定 形-具有数理规则性的构造 非 定 形-没有数理规则性的构造
.
• 在包豪斯的理论体系中,构成课的种类按其研究的性质和特点来分可以分 为平面构成、立体构成和色彩构成。但将三者结合起来,可以应用到各种 设计门类中去。
包装设计
构成
平面构成 立体构成 色彩构成
应用设计
广告设计 标志设计 服装设计 书籍装帧
产品造型
室内设计
景观设计 …
.
二. 什么是平面构成?
• 平面构成是研究关于二维空间设计规律和设计方法的理论课程。 • 平面构成是研究平面组成形式和构成规律的设计基础实践课程。
基础绘画(具象)
设计(具象到抽象再回到具象)
.
平面构成 进入第三讲
材料和工具 构成技法
造型要素 形式原理 设计法则
三大构成

目录---------------------------------------------------------------------
三大构成概述
平面构成
色彩构成 立体构成
包豪斯与构成
现代设计师的摇篮
德国建筑师格罗佩斯1919年
魏玛手工艺学校 魏玛美术学院
国立魏玛建筑学校
基本观点: 艺术与技术的统一 设计的目的是人而不是产品 设计要遵循自然和客观规律
点
一 .点
点的自由构成
点
一 .点
点的自由构成
点
一 .点
点的构成实例
点
当画面中等大几点与底的黑白对比不一时,对比强的点吸引力更强。
当画面中等大几点与底的黑白对比不一时,对比强的点吸引力更强。
当画面中等大几点与底的黑白对比不一时,对比强的点吸引力更强。
平 面 构 成
点的错视
后退、收缩——小 前进、膨胀——大
点的性质
1、点的空间位置 2、点与点的关系 3、点的空间变化
一 .点
点与点的关系
点
点与点的关系
点
第二讲 形态构成要素——点的形象与构成
点的空间变化
一 .点
点的情感 点的情感体现在不同形状,不同方向,不同面积, 不同位置等诸多变化中可以表现出丰富的情感。 1、大点:简洁、单纯、缺少层次 2、小点:丰富、光泽感、琐碎、零落 3、方点:次序感、滞留感 4、圆点:运动感、柔顺、完美 5、实点:真是、肯定 6、虚点:虚幻、轻飘
立体构成是由二维平面形象进入三维立体空间
的构成表现,两者既有联系又有区别。
联系是:它们都是一种艺术训练,引导了解造
型观念,训练抽象构成能力,培养审美观; 区别是:立体构成是三维的实体形态与空间形 态的构成。结构上要符合力学的要求,材料也影响 和丰富形式语言的表达。
第一讲尺寸公差

尺寸的术语
4、尺寸公差带图
由于公差与偏差的数值与尺寸的数值 相比,差别较大,不便用同一比例表 示, 故采用公差带图。 零线:表示基本尺寸的一条直线,以 其为基准确定偏差和公差,零线以上 + 为正,以下为负。 0 尺寸公差带:由代表上、下偏差的两 - 条直线所限定的一个区域。公差带有 两个基本参数,即公差带大小与位置。 大小由标准公差确定,位置由基本偏 差确定。
确定 Ø 25H7/p6,Ø 25P7/h6孔与轴的极限偏差。 解:1、 Ø 25H7/p6查表2-2得 IT6=13μm IT7=21μm 查表2-4 ,轴的基本偏差为下偏差, ei=+22 μm 轴的上偏差es= ei+ IT6=35 μm 基准孔H7的下偏差为0 则孔的上偏差为ES=+21 μm 2、 Ø 25P7/h6 孔的上偏差为ES=-22+8=-14um,EI=ES-IT7=-1421=-35um 轴的基本偏差为上偏差es=0,下偏差 ei=-13 μm
3、偏差与公差
偏差:某一尺寸减去基本尺寸所得的代数差。包括实际偏 差和极限偏差。极限偏差又分上偏差(ES、es)和下偏差 (EI、ei)。
ES=Lmax-L EI=Lmin-L
es=lmax-l ei=lmin-l
公差:允许尺寸的变动量。等于最大极限尺寸与最小极限 尺寸之代数差的绝对值。孔、轴的公差分别用Th和Ts表示。
职鉴题 一、选择题 1. 孔的最小极限尺寸与轴的最大极限尺寸之代数差为正值叫( B )。 A、间隙值 B、最小间隙 C、最大间隙 D、最大过盈 2. 孔的最大极限尺寸与轴的最小极限尺寸之代数差为负值叫( B )。 A、过盈值 B、最小过盈 C、最大过盈 D、最大间隙 3. 装配精度检验包括( D )检验和几何精度检验。 A、密封性 B、功率 C、灵活性 D、工作精度 4. 用内径百分表可测量零件孔的( D )。 A、尺寸误差和位置误差 B、形状误差和位置误差 C、尺寸误差、形状误差和位置误差 D、尺寸误差和形状误差 5. 影响齿轮( B )的因素包括齿轮加工精度,齿轮的精度等级,齿轮 副的侧隙要求及齿轮副的接触斑点要求。 A、运动精度 B、传动精度 C、接触精度 D、工作平稳性 6. 尺寸链中封闭环( A )等于所有增环基本尺寸与所有减环基本尺寸 之差。 A、基本尺寸 B、公差 C、上偏差 D、下偏差
《设计构成》课程介绍

《设计构成》课程一、课程介绍《设计构成》所谓构成是指造型概念,也是现代造型设计的用语,它的含义就是将不同形态的几个以上的单元重新组合成为一个新的单元,并赋予视觉化的,力学的概念。
构成作为一门正式的设计基础课程,最早始于1919年德国包浩斯学校,在距今80年的时间里,“构成”得到了世界各国的普通认可和重视,一致认为构成是设计教育中心不可少的基础训练课程。
我们国家对构成教育意义的认识较晚,直到1981年,广州美院和中央工艺美术学院才把构成列为设计基础的训练课程,正式进入大学课程。
一提构成大家可能都知道有“三大构成”即:平面构成,色彩构成,立体构成。
平面构成:是将不同的基本行,按照一定的规则在平面上组合成图案,主要在二度空间范围之内以轮廓线划分图与地之间的界限,描绘形象。
平面构成所表现的立体空间并非实在的三度空间,而仅仅是图形对人的视觉引导作用形成的幻觉空间。
构成设计作为造型训练的一种手法,它打破了传统美术的具象描写手法,主要从抽象形态入手,培养学生们对形的敏感性和创造性,同时也反映出现代生活的审美理想。
构成训练对于学生造型能力的提高,逻辑思维及创造能力的培养;设计视觉的开阔,形象资料的积累等方面起到了其他课程不可替代的作用。
平面构成作为设计的基础训练,在于着重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和设计创造能力,其单纯性表现在屏弃功能,材料,工技,造价等关系设计的思考,而把注意力集中于造型能力的训练,特别是通过抽象形态体现形式美的法则,培养形象思维的敏感性,反映现代人的生活方式和审美理想,是一条必经的途径。
构成设计的点线面体是一切造型要素中最基本的,存在于任何造型设计中,对于一个设计者来说,点线面是构成训练必不可少的,就平面构成而言,对点,线,面,体等造型要素特点组合后所构成的形式美感的研究,探讨是本课本的主要任务。
三、教学大纲《设计构成》教学大纲一、课程的性质、目的与任务通过对构成基础课程的学习,可使学生对平面构成、立体构成、色彩构成的概念、构成因素及造型方法有所了解和掌握;并通过对构成基础的各种技法的学习和训练,可使学生在了解和掌握构成造型方法和艺术规律的基础上,提高艺术表现能力和审美能力。
设计构成教案

设计构成教案第一讲:构成概要一.构成的概念1.构成,即构造、解构、重构、组合之意。
它是一种造型概念,是把不同或相同的形态单元,重新组合成一个新的单元形象,形成一个新的形态形象。
它是现代造型设计的流通语言、是视觉传达艺术重要的创作手法。
具体地说就是遵循一定的审美规律,以理性的组合方式,表达感性的视觉形象。
在艺术设计专业造型基础教学中,构成教学包括平面构成、色彩构成和立体构成。
2.所谓平面构成是将若干单元形(包括不同形态、材料)重新组合成一个新的单元形,并能给人以一定心理感受的观念化的图形。
事物的形式美,把组成图象的基本单位归纳为点、线、面。
二、构成的发展历史1. 构成作为基础教育,是必不可少和相当重要的。
将三大构成引入现代设计教育在上世纪包豪斯时代。
包豪斯设计学院为了适应现代社会对设计师的要求,建立了“艺术与技术新结合”的现代设计教育体系,开创类似三大构成的基础课、培养出大批既有美术技能、又有科技应用知识技能的现代设计师。
包豪斯为现代设计教育最大的贡献就是三大构成。
三、形态构成要素1、平面构成设计的元素概念元素:是在头脑里存在的点、线、面、体。
视觉元素:是将概念元素体现在实际设计中,包括大小、形状、色彩、肌理等。
关系元素:是把视觉元素在画面上进行组织、排列,是形成一个画面的依据完成视觉传达的目的。
包括方向、位置、空间、重心等。
实用元素:是指设计所表达的内容、目的和功能。
2、面构成的形象形--> 概念的形(抽象)--> 现象的形(具象)--> 自然形(有机形、无机形)--> 人为形(有机形、无机形)点的形象:细小、简单点的大小、数量、空间及排列的形式方向使构成作品产生不同的心理效应。
可形成活跃、轻巧等不同表现效果。
线的形象:宽度窄、长度显著线的形态有直线和曲线两种,设计线构成,关键在于把握线形态的性格表现。
线的性格:垂直线:赋予生命力、力度感、伸展感。
第一讲+EBSD晶体学与织构基础

四、晶体取向的概念
1.晶体取向的概念
2.晶体取向的表示方法及其相互转换 3.EBSD晶体取向的测定
1. 晶体取向的概念
z
001
y A e x
100 010
设空间有一个X、Y、Z三个相互垂直的坐标轴组成的直角 坐标系A,再设一个立方晶系坐标系e。两个坐标系的排列方式 使三个晶体方向分别同与之平行的X、Y、Z坐标轴同向。
晶体取向的表示方法
①
Miller指数:{ND}<RD>={hkl}<uvw>={123}<63-4> Euler角:(φ1 , Φ, φ2)=(59°,37°,63°) 取向矩阵
u r h 0.768 0.581 0.268 v s k 0.384 0.753 0.535 w t l 0.512织构的一种图形,它是把选定方向(例如板 材的轧制平面法线方向,或轧制方向,或轧制的横向,或丝 材的轴向等)在各个晶粒内的出现情况,进行统计,绘出其 分布规律的一种极射赤面投影图。
对于对称性的晶体,只需绘在极射赤面投影图的一个基本三 角形上。
a 轧制平面法线方向
[1 1 2](110)
φ1
g(φ1、Φ、φ2)
φ2
Φ
面心立方的ODF
体心立方的ODF
常见织构的参数
组分
{hkl} 铜,C S 高斯,G 黄铜,B 112 123 011 011 <uvw> 111 634 100 211
1
90 59 0 35
35 37 45 45
2
45 63 90 90
立方
001
100
0
0
Tescan Academy ——EBSD技术培训
(教师)高中化学高考复习(第一讲).

高中化学学考复习(第一讲)一、物质的组成知识梳理1.元素、物质及微粒间的关系(1)宏观上物质是由元素组成的,微观上物质是由分子、原子或离子构成的。
(2)元素:具有相同核电荷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
(3)元素与物质的关系元素――→组成⎩⎪⎨⎪⎧单质:只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化合物:由多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4)元素在物质中的存在形态①游离态:元素以单质形式存在的状态。
②化合态:元素以化合物形式存在的状态。
(5)元素、微粒及物质间的关系图2.同素异形体(1)_ 同种元素形成的不同单质__叫同素异形体。
同素异形体的形成有两种方式:①原子个数不同,如O 2和O 3;②原子排列方式不同,如金刚石和石墨。
(2)同素异形体之间的性质差异主要体现在物理性质上,同素异形体之间的转化属于化学 变化。
3.混合物和纯净物(1)纯净物:由同种单质或化合物组成的物质 。
(2)混合物:由几种不同的单质或化合物组成的物质 。
深度思考1.下列元素①Na ②Mg ③Al ④Cu ⑤C ⑥Si ⑦O ⑧S ⑨N ⑩P ⑪Cl ⑫He 在自然界中,(1)只以化合态存在的是_①②③⑥⑩⑪_。
(2)只以游离态存在的是__⑫__。
(3)既以化合态存在又以游离态存在的是_④⑤⑦⑧⑨____。
2.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若不正确,说明理由。
①元素在自然界中的存在形式有原子、分子或离子②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以再分,离子和原子不可以再分③同一种元素可能有多种不同原子,同一种原子也可能形成不同的离子④原子与该原子形成的离子相对原子质量几乎相等⑤由同一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一定是同一种物质⑥物质的化学性质一定是由分子保持的⑦质子数、中子数和电子数都相同的粒子一定是同一种粒子①正确;②错误,在化学变化中复合离子,如NH+4等可以再分;③正确;④正确;⑤错误,金刚石、石墨均是由C元素组成,但不是同一种物质,互为同素异形体;⑥错误,如单质Fe是由原子构成的,化学性质由铁原子保持;⑦错误,如N2和CO。
色彩构成之调和构成 ppt课件

色彩构成之调和构成
第三讲 色彩构成:色彩对比构成
(四)冷暖对比 6.冷暖对比的构成技法: (1)彩色冷暖对比很丰富 彩色之间的冷暖对比并非局限于色相环中的色彩,混
合出的所有彩色都存在冷暖对比关系。
尤其是同为冷色或同为暖色的色彩,是冷暖识别的更 重要的内容,它对于区分两种色彩的细微差别更有意 义。
如朱红和大红同为暖色,两色相比则朱红暖、大红冷 。
色彩构成之调和构成
第三讲 色彩构成:色彩对比构成
(四)冷暖对比 5.冷暖对比的特性: (3)变化的冷暖感觉 由于不同色彩的对比,明度、纯度的差异,物体表面
肌理不同等原因,色彩的冷暖性质就可能发生改变。
如大红为暖色,若是调入一些白色,在明度提高、纯 度降低的同时,也会转化为偏冷的浅红色。
色彩组合的效果要与人的视觉心理反应相适合,不仅 要求色彩在色相、明度、纯度等方面构成和谐稳定的 色调,还要求色彩关系能满足视觉心理平衡的需要。
比。 3.冷暖对比的特征: 一是,彩色系中的色彩冷暖感觉非常突出,易于识别
;
二是,无彩色系中的色彩冷暖感觉在于比较,不易辨 别。
冷暖,原本是人的皮肤对外界温度高低的感觉。
色彩的冷暖感觉是物理、生理、心理及色彩本身等综
色彩构成之调和构成
第三讲 色彩构成:色彩对比构成
(四)冷暖对比 3.冷暖对比的特征: 如看到阳光或火光时会感到温暖,站在雪地上或阴影
色彩构成之调和构成
第三讲 色彩构成:色彩对比构成
(四)冷暖对比 5.冷暖对比的特性: (2)相对的冷暖感觉 哪个颜色偏冷,哪个颜色偏暖,是相对比较而言的。
在色彩冷暖对比中,既有总体冷暖Fra bibliotek别,也有同为冷 色之间或同为暖色之间的相互冷暖差别。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觉受光、形、色的干扰产生的视觉上错误的知觉。
眼见并不为实
一、点的错视
由于点所处的位置、色彩、明度以及环境条件变化而产生的大小、远近、 空间等感觉当中存在许多错视现象。运用的得当就有事半功倍的效果。
一、点的错视
1、明亮的点有助于前面的感觉, 并且感觉大,黑色的点有后退感, 并且感觉小。 2、两个大小相同的点,周围一 个是大点,一个是小点,则感觉 两个原本相同的点大小不同了。
1、平行线在不同附加物的影响下 ,显得不平行。
2、直线在不同附加物的影响下呈弧线状。
二、线的错视
三、面的错视
三、面的错视
同样大小的圆感觉上面大下面小,亮的大暗的小。这个特点我们在写美术字 时也运用到了。如数字“8”、“3”、及字母“B”、“S”,为了看起来美观、均 衡,书写的时候上面略微缩小了一点,这样看起来才能达到一种视觉上的平 衡。包括我们的奥运会会徽,也是同样的道理。
3、相同的点由于受到夹角的 影响,会产生大小不同的感觉。
二、线的错视
由于点所处的位置、色彩、明度以及环境条件变化而产生的大小、远近、 空间等感觉当中存在许多错视现象。运用的得当就有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线的错视
灵活地运用线的错视 ,可以使画面获得意想不到的效果 ,但有 时则要进行必要的调整 ,以避免错视产生不良效果。
构成设计
Design composition
艺术设计学院/环境艺术/林光
课程介绍
构成基础——构成就是组合、组装的意思,“构成”一词
来源于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人们开始重视内部结构的讨 论。在雕塑、建筑、绘画等方面也相继出现构成主义风格。 从理性的二维、三维和色彩的不同角度去研究造型的基本 规律和基本特征,研究平面的、空间的、色彩的组合和构 成方式。
P14
(一)面的形状
几何性的面 自然性的面 有机性形态的面 不规则性形态的面 偶然性形态的面 由特殊的技法意外偶然得到的形态
(一)面的形状
自然性的面
(二)面的情感特征
单纯的几何面稳定、平静;
边际残缺不齐的面有破碎、撕裂感;
自由边际的面灵活、抒情; 细线构成的面优雅;
粗线构成的面粗犷、理性。
面的运用
线
曲线
几何曲线 自由曲线(速写) 有机曲线(曲折线)
丰满、感性、轻快、 优雅、流动、柔和、 跳跃、节奏感强
按形态还可分为: 均匀线 、不均匀线 、长线、短线、粗线 、细线、渐变线。 按成因还可分为: 实线 虚线
(一)线的形态、作用和性格
直线的特性:具有男性特性,感觉是明快、简洁、力量、通畅、有速度感 和紧张感。 水平线的特性:平和、寂静、安定、左右延续、广阔、联想到风平浪静的海面 。 垂直线的特性:下落、上升的强烈运动力,明确、直接、紧张、干脆的。 斜线的特性:倾斜、不安定、动势、上升下降运动感,有朝气。斜线与水平线、垂 直线相比,在不安定感中表现出生动的视觉效果。 曲线的特性:曲线有女性特性、丰满、感性、轻快、弹性、优雅、流动、柔和、跳跃、 节奏感强。几 何曲线具有现代感和准确的节奏感。自由曲线具有柔和自 由感 和变化的节奏感。 细线的特性:纤细、锐利、微弱、有直线的紧张感。 粗线的特性:厚重、锐利、粗犷、严密中有强烈的紧张感。 长线的特性:具有持续的连续性、速度性的运动感。 短线的特性:具有停顿性、刺激性、较迟缓的运动感。 绘图直线的特性:干净、单纯、明快、整齐。 铅笔线和毛笔线的特性:自如、随意、舒展。
四、 体
体是面的运动轨迹,分别由点、线、面排列而成,是三维要素。在平面设计 中的,体只是一种幻觉。体给人的感受跟真实、具体,对人的心理影响更复 杂、更丰富。
平面设计中体的构成
面的重叠、面的折叠、平面的折叠、切开、嵌入、面卷曲、面合拢、 点的排列集合、点线构成内部空间。
第三章 平面构成中的错视现象
点的移动形成了线,在几何学中,线只有位置,而没有宽度、厚度。 而在平面构成中,线既具有长度,也具有宽度和厚度。 线的构成多用于装饰与分割,同时也会有连贯的功能。线条对阅读顺 序有着一定的引导作用。
P12
(一)线的形态、作用和性格
直线 垂直线 水平线 斜线 折线
明快、简洁、力量、通畅、有速度 感和紧张感
灵感必然是艺术的源泉,但是并不是没有灵感就无法进行艺术创作,美的 东西背后都存在共同点,我们学习构成设计就是要总结出自然美背后的规 律,并运用这些规律来进行设计。这就是我们学习构成设计的目的。
三大构成设计
平面构成
色彩构成
立体构成
第一部分
平面构成
第一章 平面构成概论
一、什么是平面构成?
平面(graphic):只在高、宽二维上研究的图形统称为平面。
构成(composition):辞海里有构造、解构、组合之意。
平面构成是视觉元素在二维的平面 上,按照美的法则,力学的原理, 进行编排和组合,它是以理性和逻 辑推理来创造形象、研究形象与形 象之间的排列方法的,是理性与感 性相结合的产物。
二、平面构成的学习内容
1、创造形象,并且使形象更加完美,更适用于平面设计。
蒙德里安 红黄蓝
面的运用
面的运用
面的运用
面的运用
面的运用
面的运用
面的运用
面的运用
点线面的综合构成
点、线、面的构成, 使画面产生节奏、运 动、进深、整齐等效 果,也可以产生重复、 近似、渐变等变化, 在视觉效果上给人以 特殊感受。
点线面的综合构成
点线面的综合构成
点线面的综合构成
从大到小成线的点群产生 从强到弱的运动感和从近 到远的深度感或立体感
点的运用
画家在创作花鸟画时, 常在空白处添上两只 蝴蝶或几只蜜蜂等等, 使画面充实,这也符 合点、线、面三元素 组成画面的构成原则。
点的运用
点的运用
趣味性的点
点的运用
点的运用
点的运用
点的运用
点的运用
点的运用
二、 线
(二)线的运动方向和排列
向右上升斜线,明快 飞跃的运动感
向右下落的斜线,使 人产生瞬间的飞快速 度及动势,产生强烈 的刺激感
线的远近产生了空间 和透视
(二)线的组合排列
1、线如按照一定的规律等距离排列会形成色的空间并置,产生出 灰面的感觉。 2、线的等距离排列产生出灰面,线如断开后会形成点的视觉效果。
构成设计的产生和影响
包豪斯 (Bauhaus):1919年由格罗皮乌 斯在德国魏玛创立的公立“包豪斯学 校”,后改为“设计学院”。
核心理念:艺术与技术合二为一。
包豪斯对现代设计的贡献
德国法古斯工厂 现代主义建筑代表作 1911-1912年建,W-格罗皮乌斯和A-迈耶设计
构成设计对国内设计影响
二战后,包豪斯的教学理念 和教学体系对美国、荷兰、 瑞典、日本等国的设计教育 产生巨大的冲击和影响。
面的构成 点线面构成
班级 学号 姓名
备注:班级、学号、姓名按要求写到背面右下角。
背面右下角
点、线、面作品欣赏
麦田圈
点、线、面在设计作品中的应用
作业格式
作业一:
40cm
3cm
根据点、线、面的特点,分 别设计点的构成、线的构成、面 的构成、点线面互动的综合构成。
40cm
点的构成 线的构成
工具材料: 铅笔、橡皮、颜料、毛笔、水性 笔、圆规、尺子、白板纸
作业要求: 干净、工整、创新
两个点会相互吸引
大点吸引小点 视觉将会从大到小移动
点放对了位置 ,使人感到兴奋愉快 。反之令人感到不适。--------(俄)康定斯基
(二) 点的特性
c、点与周围环境
被其他形包围的空白就变成了点
被周围密集的线包围变成了点
被周围密集的线包围变成了点
小点到大点的排列形成形 成线和远近感
点的密集靠近形成线的感 觉和从大到小的运动感和 空间感
改革开放以后,构成设计理 念传入我国,掀起了一场设 计改革的风潮。
包豪斯的设计思想
一、强调设计的目的是人而不是产品; 二、强调艺术与技术的统一; 三、强调设计必须遵循自然与客观的法则。
构成作品的核心要求——美
和谐——美感的基础
为什么要学习构成基础?
无论CAD、PS、Coreldraw、3DMax、Maya……软件只 是工具。 对于我们计算机专业的学生来说,电脑软件的学习和艺 术审美修养的提高应该是同步的,只有这样设计出来的 作品才真正具有美感和感染力。
(二)线的组合排列
3、线如不同距离间隔排列,或线的粗线变化, 将会产生不同的肌理效果。(右图) 4、线的形状不同的等距离排列,将会产生凹 凸效果。(下图)
(二)线的构成方法
1、面化的线(等距离的密集排列) 2、疏密变化的线(按不同距离排列)透视空间的视觉效果 3、粗细变化的空间,虚实空间的视觉效果 4、错觉化的线(将原来较为规范的线条排列做一些切换变化) 5、立体化的线 6、不规则的线
(二) 点的特性
1、点的分类:点并非都是小而且圆的,点有规则点和不的特性
a
2、点的感情
活泼
稳定
尖锐
(二) 点的特性
a、一个圆点在平面上,它与平面的大小关系以及与周围环境位置的
不同,也会让人产生不同的感觉。
稳定、平静
下落感
不安定感
平稳、安定
(二) 点的特性
b、点与点的关系
2、处理形象与形象之间的关系、联系,及排列的方法和技巧。
3、掌握形式美的规律,遵循美的形式法则组织设计。
第二章 平面构成的三大要素
点
线
面
一、 点
点《辞海》的解释是:细小的痕迹。在几何学上点只有位置,没有面积、形状。
P11
(一) 点的性格
点在视觉上具有凝聚性,是视觉中心。一个点单独存在是静止的。两个以 上点则出现视觉上的运动感,亦可给人节奏感 ,类似音乐中的节拍。有形状、 大小、面积。 点构成多用于细碎东西,整合排布和文字排版。集中而规律的排列,从整 体上抓住人们的视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