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物理复习题答案
地球物理概论试题及答案

地球物理概论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地球物理学是研究什么的学科?A. 地球的物理性质B. 地球的化学性质C. 地球的生物性质D. 地球的气象现象答案:A2. 地球物理学的主要研究方法是什么?A. 观察和实验B. 理论计算C. 数学建模D. 以上都是答案:D3. 地震波在地球内部传播速度的变化主要取决于什么?A. 地球的温度B. 地球的密度C. 地球的组成物质D. 地球的重力答案:C4. 地壳的平均厚度是多少?A. 5公里B. 10公里C. 30公里D. 50公里答案:C5. 地球的磁场是由什么产生的?A. 地球的自转B. 地球的内核C. 地球的大气层D. 太阳风答案:B6. 地球物理学中,用于探测地下结构的常用技术是什么?A. 重力测量B. 磁力测量C. 地震波勘探D. 以上都是答案:D7. 地球物理学中,地热能的来源是什么?A. 太阳辐射B. 地球内部放射性物质的衰变C. 地球的自转D. 地球的重力答案:B8. 地球物理学家如何确定地球内部的构造?A. 通过地面观测B. 通过卫星数据C. 通过地震波的传播特性D. 通过钻探答案:C9. 地球物理学中的“地壳”是指什么?A. 地球的最外层B. 地球的内核C. 地球的外核D. 地球的地幔答案:A10. 地球物理学中,用于测量地球重力场变化的技术是什么?A. 重力梯度测量B. 重力加速度测量C. 重力差分测量D. 以上都是答案:D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1. 地球物理学的分支学科包括______、______、______等。
答案:地震学、地磁学、地热学2. 地球的内核主要由______和______组成。
答案:铁、镍3. 地球物理学中,______是指地球表面以下到莫霍界面之间的部分。
答案:地壳4. 地球物理学家通过______来研究地球的内部结构。
答案:地震波5. 地球物理学中,______是指地球表面以下到古登堡界面之间的部分。
地球物理复试题及答案

地球物理复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10分)1. 地球物理学的主要研究对象是什么?A. 地球的大气层B. 地球的内部结构C. 地球的海洋D. 地球的生物圈答案:B2. 地震波在地球内部传播速度的变化主要受哪些因素影响?A. 温度B. 压力C. 岩石类型D. 所有以上因素答案:D3. 地壳的厚度在地球不同地区有显著差异,以下哪个地区地壳最厚?A. 海洋B. 大陆C. 山脉D. 盆地答案:B4. 地球磁场的产生与哪种地球内部结构有关?A. 地壳B. 地幔C. 地核D. 地壳和地幔答案:C5. 地球物理学中,用于测量地球重力场的仪器是什么?A. 地震仪B. 重力仪C. 磁力计D. 温度计答案:B二、填空题(每题2分,共10分)1. 地球物理学中的“地球内部结构”通常指的是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
答案:地壳、地幔、地核2. 地震波分为体波和面波,其中体波包括_______和_______。
答案:纵波、横波3. 地球物理学中的“地球物理勘探”是指利用_______、_______、_______等物理方法探测地下结构和矿产资源。
答案:地震波、电磁波、重力场4. 地球的磁场是由_______产生的,这个现象被称为地球的_______。
答案:地核、地球发电机理论5. 地球物理学的一个重要应用是预测和研究_______,以减少其对人类社会的影响。
答案:自然灾害三、简答题(每题10分,共20分)1. 简述地球物理学在能源勘探中的应用。
答案:地球物理学在能源勘探中的应用主要体现在通过地震波、电磁波、重力场等物理方法探测地下结构,以确定油气藏、煤炭、金属矿等资源的分布和储量。
这些方法可以帮助科学家和工程师更准确地预测和定位潜在的能源资源,从而提高勘探效率和降低成本。
2. 描述地球物理学在环境监测中的作用。
答案:地球物理学在环境监测中的作用包括监测地下水位的变化、土壤污染、地壳运动等。
地球物理测井复习题答案

1、简述扩散电动势形成的机理答:在扩散过程中,各种离子的迁移速度不同,如氯离子迁移速度大于钠离子(后者多带水分子),这样在低浓度溶液一方富集氯离子(负电荷),高浓度溶液富集钠离子(正电荷),形成一个静电场,电场的形成反过来影响离子的迁移速度,最后达到一个动态平衡,如此在接触面附近的电动势保持一定值,这个电动势叫扩散电动势,记为Ed2、简述为什么当水淹时,自然电位曲线出现基线偏移现象?答:如图所示,水淹层位与未水淹层位浓度分别为Cw’、Cw。
则有E=Ed-Ed’-Ed”,Cw’<Cw Ed=Kd*logCw/Cwf Ed’=Kd*logCw/Cw’Ed”=Kd*log Cw’/ Cwf所以E=0 所以水淹层位与未水淹层位之间电位不变,未水淹层位与泥岩直接接触产生的电动势为E1=K*logCw/Cwf,水淹层位与泥岩直接接触产生的总电动势E2=K*logCw/Cwf,因为Cw’<Cwf,所以E2<E1 基线偏移。
3、简述普通电阻率测井原理答:1)均匀各向同性介质:电阻率为R均匀各向同性介质中放一点电源A,发出电流I形成点电场,场中任何一点电流密度为j=I/4πrr,由微观欧姆定律:E=R*j,E=RI/4πrr 而E=-au/ar ;所以-au/ar=RI/4πrr ;U=RI/4πr+C(积分常数)。
根据电场无穷远边界条件C=0,所以U=RI/4πr;即电阻率R=4πr U/I=KΔUmn/I(N在无穷远)2)非均匀各向同性介质:对于非均匀各向同性介质KΔUmn/I,不是岩石的真正电阻率,但它反映电阻率的变化,因此称之为综合条件下的视电阻率Ra= KΔUmn/I4、画出梯度电极系测井曲线并描述其特点和应用答:特点:(1)视电阻率Ra曲线极大极小值正对高阻层的上下界面;(2)厚层:中间平行段视电阻率Ra曲线值为地层电阻率。
应用:一、划分岩性:砂泥岩剖面泥岩电阻率低,砂岩电阻率高;碳酸盐岩剖面致密层电阻率高,裂缝性层电阻率低。
地球物理试题及答案

地球物理试题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10分)1. 地球物理学是研究地球的什么特性?A. 物理特性B. 化学特性C. 生物特性D. 经济特性答案:A2. 地震波在地球内部传播速度最快的是哪一种?A. 纵波B. 横波C. 面波D. 体波答案:A3. 地球的外核主要由什么物质构成?A. 铁B. 硅C. 氧D. 氢答案:A4. 地球磁场的产生主要与地球内部的哪个部分有关?A. 地壳B. 地幔C. 外核D. 内核答案:C5. 地球物理学中,用于探测地下结构的技术是?A. 遥感技术B. 重力测量C. 地震勘探D. 地磁测量答案:C二、多项选择题(每题3分,共15分,多选或少选均不得分)6. 地球物理学的研究领域包括以下哪些?A. 地震学B. 气象学C. 地热学D. 地磁学答案:ACD7. 以下哪些是地球物理学中常用的勘探方法?A. 地震勘探B. 重力勘探C. 磁力勘探D. 遥感勘探答案:ABC8. 地球物理学中,下列哪些因素会影响地震波的传播?A. 岩石类型B. 温度C. 压力D. 湿度答案:ABC9. 地球物理学家研究的主要目的包括以下哪些?A. 了解地球内部结构B. 预测地震C. 寻找矿产资源D. 研究气候变化答案:ABC10. 地球物理学中,下列哪些是地球磁场的异常现象?A. 磁偏角B. 磁倾角C. 磁极漂移D. 磁暴答案:ACD三、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11. 地球物理学中的“三极”指的是地壳、地幔和______。
答案:内核12. 地球物理学中,______波是唯一能在固体、液体和气体中传播的波。
答案:纵波13. 地球物理学家通过______测量来研究地球的重力场。
答案:重力测量14. 地球物理学中,______是研究地球磁场变化的学科。
答案:地磁学15. 地球物理学的一个重要应用是______。
答案:地震预测四、简答题(每题5分,共20分)16. 简述地震波的类型及其传播特点。
答案:地震波主要分为纵波(P波)和横波(S波)。
地球物理历年试题及答案

地球物理试题学号:姓名:得分:下列六题任选五题,每题20分。
一、名词解释(1)地震基本参数(2)地磁基本要素(3)传导类和感应类电法(各列出至少两种)(4)岩石主要热物理性质参数和大地热流(5)大地水准面和地球形状二、已知折射波时距曲线和反射波时距曲线分别如图a)、b)所示,试根据曲线判断折射界面和反射界面的倾斜方向,并简述判断的依据。
三、简述地球内部结构和地震波速度分布。
四、如图所示,地下大约10m深处埋藏着一个矿体,分别采用极距A1B1=50m、A2B2=10m、A3B3=200m的三种对称剖面装置进行观测,获得如图中所示的三种反映异常程度不同的视电阻率曲线,试分析其原因。
五、简述古地磁学的研究成果及应用。
六、简述布格重力异常、均衡重力异常及其改正。
一(1)震中:震源在地面上的投影,用经纬度表示;震源深度:震源至震中的距离;发震时刻:地震发生时间;震级:地震时所释放的弹性波能量大小。
(2)地磁场在地面座标系x、y、z轴上的投影X、Y、Z;水平分量H,所指方向为磁北;磁偏角I,偏东为正,偏西为负;磁倾角D,向上为正,向下为负。
(3)前者研究稳定或似稳电流场,有电阻率法、激发极化法,充电法、自然电场法等;后者研究交变电磁场,有低频电磁法、大地电磁法、甚低频电磁法,频率电磁法等。
(4)热导率(k):k=q/dT/dt,表征岩石导热能力;比热(c):表示岩石储热能力,c=dQ/mdT;热扩散率(α),表征岩石在加热或冷却时各部分温度趋于一致的能力,α=k/c ρ。
(5)与平静海平面相重合的等重力位面为大地水准面,其形状叫地球形状。
二、对图a):方法1:比较水平轴上原点(炮点)两边盲区的长短,若相等,则反射面为水平面;若不等,则界面倾斜,长者一方为界面下倾方向,短者为上倾方向,因此该反射界面为从左向右向上倾斜界面。
因为下倾方向,射线波程比上倾方向要长,心然导致盲区加大(可作图得到简要说明,此处略)。
方法2:比较两走时曲线的斜率,对称时,反射界面水平;不对称,则界面倾斜,斜率大者一方为下倾方向,反之为上倾方向。
地球物理试题答案 (2)

1.大地水准面:在测量学上,以()为基准,并将其扩展到陆地而构成一个封闭球形体,代表地球的形状和大小,此球面称为大地水准面。
2.大气圈:大气环流及气候带.分为()()()()(),是由包围着固体地球的大气层构成的。
3.重力校正:消除高度、地形等因素影响,把重力值校正到相当()高度的重力值。
4.岩石圈:软流层以上的上()和()之间的部分,都是由固态岩石组成的。
5.影响重力的因素:((1)(2))6.莫霍面以上由固体岩石组成的地球最外层圈层—地壳;莫霍面以下至()的圈层称为地幔;()以下至地心的部分称为地核。
7.某种元素在地壳中的平均含量称为该种元素的()。
8.矿物:在地壳中由单质化学元素或其天然化合物组成,具有相对均一固定的()、()、()。
9.岩石:是一种或多种矿物或岩层组成的(),是()的产物。
10.岩石的结构:岩石中矿物的()()()(),是反应岩石中矿物颗粒本身的特点及颗粒之间的组合特点。
11.岩石的构造:岩石中各种矿物颗粒在()()的特点。
12.各种元素的克拉克值随原子序数增加而()。
13.地壳中最多的元素:14透明度即光线透过矿物的程度。
与矿物吸收可见光的能力有关,分为()()()三个阶段。
15.颜色:对不同波长可见光线吸收、反射的反映,分为()()().16.岩浆岩根据岩浆冷却成岩的环境分为()()()。
17.岩浆岩按岩浆中SiO2的百分含量分为()()()()18.岩石按结晶程度分:()()()19.岩石根据矿物颗粒大小分类:()()()()()20.按颗粒相对大小分为()()。
21.按成因把沉积岩分为()()()()()。
22.地质学把自然界引起的岩石圈、地壳以及整个地球的物质成分、结构构造以及地表形态等不断改变和发展的各种作用,称为()。
23.在地表环境中,由于气温、大气、水及生物等作用,使地壳的岩石和矿物在原地分解和破坏,这种地质作用称为().24.被各种动力破坏和剥蚀下来的物质可由风、流水、冰川、海流、海浪等营力作用,从原地搬运至另一地方,这种自然现象称为()。
应用地球物理学习题答案

应用地球物理学习题答案一、名词解释1.地震勘探是一种研究方法,以观测和研究地震波在地下岩石中的传播特性为基础,实现地质勘查目标。
2.震动图是用μ-t坐标系统表示的质点振动位移随时间变化的图形,表示地震波的震动情况。
3.波剖面图是某一时刻t质点振动位移μ随距离x变化的图形,表示地震波在空间中的传播情况。
4.时间场是时空函数所确定的时间t的空间分布。
5.等时面是在时间场中,将时间值相同的各点连接起来,在空间构成一个面,其中任意点地震波到达的时间相等。
6.横波是弹性介质在发生切变时所产生的波,即剪切波或S波。
7.纵波是弹性介质发生体积形变(即拉伸或压缩形变)所产生的波,即压缩波或P波。
8.频谱分析是对任一非周期地震阻波进行___变换求域的过程。
9.波前面是惠更斯原理所描述的波前原理,假设在弹性介质中,已知某时刻t1波前面上的各点,则可把这些点看做是新的震动源,从t1时刻开始产生___向外传播,经过Δt时间后,这些子波波前所构成的包裹面就是t1+Δt时刻的新的波前面。
10.视速度是沿观测方向,观测点之间的距离和实际传播时间的比值。
11.观测系统指在地震勘探现场采集中,为了压制干扰波和确保对有效波进行追踪,激发点和接收点之间的排列和各排列的位置都应保持一定的相对关系。
12.水平叠加又称共反射点叠加或共中心点叠加,就是把不同激发点不同接收点上接收到的来自同一反射点的地震记录进行叠加。
13.时距曲线是一种表示接收点距离和地震波走时的关系曲线,通常以接收点到激发点的距离为横坐标,地震波到达该接收点的走时为纵坐标。
14.同向轴是在地震记录上相同相位的连线。
15.波前扩散是已知在均匀介质中,点震源的波前为求面,随着传播距离的增大,球面逐渐扩展,但是总能量保持不变,而使单位面积上的能量减少,震动的振幅将随之减小。
二、判断题1.视速度小于等于真速度。
错误,视速度大于等于真速度。
2.平均速度大于等于均方根速度。
错误,均方根速度大于等于平均速度。
地球物理学考试试题及答案

地球物理学考试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1.地球物理学的研究对象主要是:A. 太阳B. 星体C. 地球D. 月球答案:C2.地球物理学是一门综合性学科,它包括以下几个分支学科,除了:A. 地磁学B. 地震学C. 地质学D. 地电学答案:C3.地震波分为以下几种类型,除了:A. P波B. S波C. R波D. L波答案:C4.地球内部结构可以分为以下几层,除了:A. 地壳B. 地幔C. 地核D. 地轴答案:D5.地磁场的形成是由以下哪个部分贡献的:A. 地核B. 地幔C. 地壳D. 磁力线答案:A二、填空题1.全球最大的地震带是__________。
答案:太平洋火环2.地壳板块的运动是由__________驱动的。
答案:地热能3.地球最大的火山是__________。
答案:喜马拉雅山脉4.地球半径约为__________千米。
答案:64005.地磁南极位于__________洲。
答案:南极三、简答题1.简述地震的产生原理和分类。
答:地震是由地壳板块的活动引发的自然现象。
地震可以分为三种类型:弹性地震、熔融地震和构造地震。
弹性地震是地壳板块受到累积的应力作用导致岩石断裂和能量释放,其震源区域广泛且震级较小;熔融地震是因为地壳板块下的熔岩活动引起,震级较大但震源区域相对较小;构造地震则是由于地壳板块的断层活动引发,震级和震源区域的大小各不相同。
2.简述地球磁场的形成原理和作用。
答:地球磁场的形成主要是由于地核内外液态铁合金的对流运动所产生的磁场。
地球内部的热对流和自转共同作用,导致物质的运动形成一个巨大的导电环流,产生了地球磁场。
地球磁场对于地球生物和磁性物质都具有重要的作用。
它可以防护地球免受太阳风暴和宇宙射线的伤害,同时也为动物迁徙和定位提供了方向参考。
3.简述地球物理学在资源勘探中的应用。
答:地球物理学在资源勘探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地球物理学的方法和技术可以用于探明地下水、矿产资源和石油天然气等资源的分布情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基本概念:重力等位面、重力异常、地磁要素、磁异常、感应磁化强度,地磁日变、波阻抗、震相、同相轴、偏移距、电阻率、极化率重力等位面:当位移方向l与重力g的方向垂直时W(x,y,z)=C(常数)在W(x,y,z)=C方程所确定的曲面上,重力位各处都等于常数C,称这曲面叫重力等位面。
重力异常:在重力学中,由地下岩矿石密度分布不均匀所引起的重力变化磁异常:主要指地壳浅部具有磁性的岩石或矿石所引起的局部磁场,它叠加在基本磁场之上。
感应磁化强度:岩(矿)石被现在地磁场磁化而具有的磁化强度称为感应磁化强度地磁日变:地磁的太阳静日变化,以太阳日(24小时)为周期的日变化。
太阴日变化:以来于地方太阴日,并以半个太阴日为周期的变化。
波阻抗:地震波在介质中传播时,作用于某个面积上的压力与单位时间内垂直通过此面积的质点流量(即面积乘质点振动速度)之比,具有阻力的含义,称为波阻抗,其数值等于介质密度p与波速V的乘积。
震相:在地震图上显示的性质不同或传播路径不同的地震波组。
各种震相在到时、波形、振幅、周期、质点运动等方面都各有它们自己的特征。
同相轴:地震记录上各道振动相位相同的极值(俗称波峰成波谷)的连线称为同相轴。
(在解释地震勘探资料时,常常根据地震记录上有规律地出现的形状相似的振动画出不同的同相轴,它们表示不同层次的地震波。
)偏移距:指激发点到最近的检波器组中心的距离,常常分解为两个分量:垂直偏移距,即以直角到排列线的距离;纵偏移距,从激发点在排列线的投影到第一个检波器组中心的距离。
电阻率:表征物体导电性好坏的一个物理量。
在数值上,它相当于电流垂直通过边长为一米的立方体均匀物质时,该物质所具有的电阻值。
极化率:表征极化介质的激电性质。
2、什么是地球物理学,包括哪些主要方法,这些方法研究的物理基础是什么?(绪论)地球物理学是应用物理学的方法研究地球的一门科学。
从广义上来讲,地球物理学的研究对象包括从固体地球的内核直至大气圈边界的整个地球;从狭义上来讲,地球物理学指的就是固体地球物理学,运用物理学的方法理解、解释地球的内部构造、组成、动力学以及与地球表面地质现象的关系。
主要的地球物理方法有:地震学方法:地震是一种常见的地质现象。
对其孕育、发生的研究包括了运动学和动力学二个方面的内容。
地震波的传播带来了大量、丰富的地球内部的信息因此地震学本身就是固体地球物理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根据介质的弹性和密度差异,通过观测和分析大地对地震波的响应,推断地球内部介质的结构和岩石的性质测量量:地面的震动(位移,速度,加速度)地球内部参数:速度,密度,衰减Q。
重力学方法:研究重力场时空分布规律及其测量方法的科学。
测量量:重力加速度地球内部参数:密度地磁学方法:研究地磁场空间分布和随时间变化的规律。
测量量:磁场的强度和方向地球内部参数:磁化系数地电学方法:研究地球内部介质的电性特征及其分布规律。
测量量:视电阻率,视激化率地球内部参数:电阻率,激化率地热方法:3、简要说明地壳均衡理论,普拉特均衡理论和艾里均衡理论基本原理;(重力学-3)在地下某个深度(称为补偿深度)的下面,地球内部的压力是流体静压力或静水压力,这就意味著在补偿深度处单位横截面上伏柱体的重量,必须完全是相等的;地球曲率的小的校正会造成一些差别。
如果在地球的表面存在过剩的负载,例如山脉,洋脊或冰帽,那么如果达到了均衡,在这个表面之下,补偿深度之上,一定存在一个等效的补偿质量的亏损;对于海洋,这样的亏损负载会出现相反的情况。
所谓地壳均衡,就是说从地下某一深度算起,相同面积所承载的质量趋于相等,地面上大面积质量的增减,地下必有所补偿。
普拉特(1854年):地下从某一深度算起(称补偿深度),以下物质的密度是均匀的,但以上的物质,则相同截面的柱体保持相同的总质量,因此地形越高,密度越小,即在垂直方向是均匀膨胀的。
艾里(1855年):把地壳视为较轻的均质岩石柱体,漂浮在较重的均质岩浆之上、处于静力平衡状态,根据阿基米德浮力原理可知,山愈高则陷入岩浆愈深形成山根,而海愈深则缺失的质量越多,岩浆将向上凸出也愈高,形成反山根。
4、布格重力异常的定义及其他地质——地球物理含义?(重力学-2)布格重力异常在法耶异常基础上,再加上中间层校正,即经过正常场校正、地形校正、布格校正(高度校正和中间层校正)的重力异常。
含义:布格重力异常包含了壳内各种偏离正常密度分布的矿体与构造的影响,也包括了地壳下界面起伏而在横向上相对上地幔质量的巨大亏损或盈余的影响。
自由空间重力异常是对观测值仅做正常场校正和高度校正,反映的是实际地球的形状和质量分布与参考椭球体的偏差。
法耶异常:ΔgFI中还包含有地形影响的因素在内,若加上局部地形校正,即得到第二种自由空间重力异常。
第二种自由空间重力异常5、重力资料整理中,一般要作哪些校正,理解各校正的物理含义,简单的公式要记住,并做相应的计算。
(重力学-2)重力资料整理目的是求出消除仪器的零点漂移之后各测点相对于基点的相对重力值。
经过零点校正后得到的是各测点相对于总基点的相对重力值,它包括因地下密度不均匀的地质体引起的异常,也包含因各测点周围地形不同、所处纬度不同等因素的影响。
地形校正校正原因:地形起伏往往使得测点周围的物质不能处于同一水准面内,对实测重力异常造成了严重的干扰,必须通过地形校正予以消除。
校正办法:除去测点所在水准面以上的多余物质,并将水准面以下空缺部分用物质填补起来。
高度校正(自由空间校正)校正原因:经地形、中间层校正后,测点与大地水准面或基准面间还存在一个高度差△h,要消除这一高度差对实测的影响,就要进行高度校正。
正常场(纬度)校正校正原因:当测点与总基点不在同一纬度时,测点重力值包含了总基点与测点间的正常重力场的差值,这一差值需要消除。
校正原因:经地形校正后,测点周围的地形变成水准面,但测点所在水准面与大地水准面或基准面(总基点所在水准面)间还存在着一个水平物质层,消除这一物质层的影响就是中间层校正。
校正办法:中间层可当作一个厚度为△h,密度为σ的无限长水平均匀物质面,其校正公式为:测点高于大地水准面或基准面时,△h取正,反之取负。
各项校正物理含义地形校:消除测点附近的地形影响,使测点周围没有地形;中间层校正:消除测点和基点之间中间层质量的影响;高度校正:消除正常重力场随高度的变化的影响,使测点和基点位于同一高度;纬度校正:消除正常重力场随纬度的变化的影响,使测点和基点位于同一纬度。
6磁偏角D磁倾角I总磁场强度T垂直磁场强度Z水平磁场强度H水平X分量(北向)水平Y分量(东向)x为向北分量;y为向东分量;z为垂直分量;Bt为测点地磁场总磁感应强度矢量;H为地磁场在水平面上的投影,称为水平分量;D为H矢量与x轴的夹角,成为磁偏角;I为地磁场偏离水平面的角度,成为磁倾角。
关系如下:x=H cos D,y= H sin D ,tan I =z/H,tan D=y/x ,H*H=x*x + y*y,Bt*Bt=H*H + z*z,Bt=H sec I ,Bt=z csc I。
7、简要说明地磁场随空间的分布规律及随时间的变化规律?(地磁学-1)地磁场有两个磁极,其S极位于地理北极附近,N极位于地理南极附近,但不重合,磁轴与地球自转轴的夹角现在约为11.5度。
长期观测证实,地磁极围绕地理极附近进行着缓慢的迁移。
地磁场随时间的变化主要包括太阳静日变化和太阴日变化。
太阳静日变化是以一个太阳日为周期的变化,其特点是白天比夜晚变化幅度大,夏季比冬季变化幅度大,平均变化幅度为数nT至数十nT。
太阳静日变化按一定规律随纬度分布,在同一纬度圈的不同地点,静日变化曲线形态相同,且极值也出现在相同的地方时上。
太阴日变化以来于地方太阴日,并以半个太阴日为周期。
太阴日是地球相对于月球自转一周的时间(约25小时),太阴日变化的幅度很微弱(Z和H的最大振幅仅1-2nT),磁测时已将它包括在太阳静日变化内,故不再单独考虑。
8、表征岩石磁性的物理量有哪些,它们是如何定义的?(地磁学-2)磁化强度、磁化率、感应磁化强度、剩余磁化强度、总磁化强度磁化强度M:均匀无限磁介质,受外部磁场H 作用,衡量物质被磁化程度的物理量。
物质磁化率к:表征物质受磁化的难易程度,是无量纲的物理量,但к仍注以单位。
感应磁化强度:位于岩石圈中的地质体,受到现代地磁场的磁化而具有的磁化强度剩余磁化强度:岩矿石在生成时,处在一定的条件下,受当时的地磁场磁化、成岩后经历漫长的地质年代,所保留下来的磁化强度岩石的总磁化强度,由两部分组成:(a)岩矿石受当时地磁场的作用生成Mi;(b)经历了构造变动,剩余磁性的方向变化为Mr(原本的Mi已被Mr替代了);(c)现代地磁场作用生成Mi(这个Mi是新生成的,不是原本的);(d)总磁化强度是Mr与Mi的合矢量。
9、地磁场由哪几部分组成?(地磁学-1)地磁场=基本磁场+ 变化磁场+ 磁异常基本磁场:中心偶极子磁场和大陆磁场组成,来源地球内部,占地磁场主要部分(98%以上)。
变化磁场:主要指短期变化磁场,来源地球外部,占地磁场1%以下磁异常:主要指地壳浅部具有磁性的岩石或矿石所引起的局部磁场,它叠加在基本磁场之上。
10、为了从实测磁场中提取磁异常,磁测资料的整理中需要作哪些校正处理?(地磁学-3)磁测数据通过整理得测点相对于基点磁场差值,还要进行日变改正、正常场改正、高度改正总磁场异常ΔT = T-T0 –T1 –T2 –T3T ─观测值、T0 ─正常场改正值、T1─日变改正、T2 ─高度改正、T3 ─背景场(常数)正常场校正:当进行大面积高精度磁测工作时,必须用国际地磁参考场IGRF模型进行正常场改正。
高度校正:正常地磁场随高度增加而衰减,在山区进行磁测时,必须消除由于高度变化所造成的影响。
高度改正从总基点高程起算日变校正:消除地磁场静日变化和短周期扰动等对观测结果的影响。
11、重磁资料处理的向上延拓、水平导数和垂直导数有何作用?(地磁学-4)向上延拓:压制浅层(干扰),突出深部(趋势);水平导数:突出方向构造信息;垂直导数:突出浅层场源信息;12、什么是地球物理学的正问题,反问题?地球物理学的正反演问题。
反演问题:由地面上的物理观测来推导地下的情况。
正演问题:由于事件或过程发生在先,而结果或信息接收在后,对自然事件或过程发生的描述和预测。
13、重力磁法勘测的基本原理及其应用举例?重力勘测是利用组成地壳的各种岩体、矿体的密度差异引起的重力变化来研究地质构造与矿产分步的学科。
以牛顿万有引力规律为基础来研究由于地质原因引起的重力局部变化,利用精密的重力仪测出重力异常,经过分析计算,使可推断地下不同密度的地质体的埋葬情况,进而确定隐伏矿体的位置和了解地质构造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