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经内科-植物神经_课件
合集下载
神经内科总论PPT课件ppt学习课件

下运动神经元瘫痪的特征
肌肉松驰,肌张力降低 明显肌肉萎缩 反射消失(皮肤浅反射和腱反射) 病理征阴性 肌电图提示:巨大电位、失神经改变、肌纤维颤动
软瘫
下运动神经元损害-定位诊断
前角损害:瘫痪呈节段性分布
如灰髓炎、脊肌萎缩症、脊髓空洞症
前根损害:呈节段性分布
可能累及邻近的感觉根
深感觉:运动、位置、振动觉
背根神经节(1st) 薄束、楔束核(2nd),内侧丘系 丘脑腹后外侧核(3rd)
丘球 中脑
桥脑 延髓
脊髓
背根神经节
感觉系统的传导通路
脊髓丘脑束的脊髓内走行排列!具有定位价值
薄束、楔束:骶、腰、胸、颈(由内向外)
脊髓丘脑束:骶、腰、胸、颈(由外向内)
感觉系统的传导通路
脑干损害 交叉性瘫痪(同侧颅神经障碍、对侧肢体运动障碍)
中脑
桥脑
延髓
上运动神经元损害-定位诊断
脊髓损害:不同水平则表现明显差 别 颈脊髓(颈膨大) 同侧下运动神经元瘫 对侧上运动神经元瘫 胸脊髓 半切、横贯表现 颈膨大以上 四肢瘫痪(上运动神经元瘫)
不同水平的运动障碍的差异
局限性损害 - 单一组织结构病变 弥漫性损害 - 多发、广泛性病变 系统性损害 - 结构选择性病变
识别神经系统损害的症状类型与累及部位
定位诊断:一定部位或损害预示一定病因
认识主要的解剖生理基础:重点内容
感觉系统的解剖基础
感觉的分类
特殊感觉(视觉、听觉、嗅觉、味觉) 一般感觉
浅感觉:痛觉、温度觉和触觉 深感觉:运动觉、位置觉、振动觉 复合感觉:定位觉、两点辨别觉、图形觉、实体觉、
重量觉
半球
肌肉松驰,肌张力降低 明显肌肉萎缩 反射消失(皮肤浅反射和腱反射) 病理征阴性 肌电图提示:巨大电位、失神经改变、肌纤维颤动
软瘫
下运动神经元损害-定位诊断
前角损害:瘫痪呈节段性分布
如灰髓炎、脊肌萎缩症、脊髓空洞症
前根损害:呈节段性分布
可能累及邻近的感觉根
深感觉:运动、位置、振动觉
背根神经节(1st) 薄束、楔束核(2nd),内侧丘系 丘脑腹后外侧核(3rd)
丘球 中脑
桥脑 延髓
脊髓
背根神经节
感觉系统的传导通路
脊髓丘脑束的脊髓内走行排列!具有定位价值
薄束、楔束:骶、腰、胸、颈(由内向外)
脊髓丘脑束:骶、腰、胸、颈(由外向内)
感觉系统的传导通路
脑干损害 交叉性瘫痪(同侧颅神经障碍、对侧肢体运动障碍)
中脑
桥脑
延髓
上运动神经元损害-定位诊断
脊髓损害:不同水平则表现明显差 别 颈脊髓(颈膨大) 同侧下运动神经元瘫 对侧上运动神经元瘫 胸脊髓 半切、横贯表现 颈膨大以上 四肢瘫痪(上运动神经元瘫)
不同水平的运动障碍的差异
局限性损害 - 单一组织结构病变 弥漫性损害 - 多发、广泛性病变 系统性损害 - 结构选择性病变
识别神经系统损害的症状类型与累及部位
定位诊断:一定部位或损害预示一定病因
认识主要的解剖生理基础:重点内容
感觉系统的解剖基础
感觉的分类
特殊感觉(视觉、听觉、嗅觉、味觉) 一般感觉
浅感觉:痛觉、温度觉和触觉 深感觉:运动觉、位置觉、振动觉 复合感觉:定位觉、两点辨别觉、图形觉、实体觉、
重量觉
半球
《植物神经》课件

心血管系统表现
心慌、胸闷、气短、心悸、心 率失常等。
消化系统表现
食欲不振、胃痛、腹胀、肠鸣 、便秘或腹泻等。
神经系统表现
头痛、头晕、失眠、健忘、四 肢麻木、手脚心发热、全身游
走性疼痛等。
其他症状
焦虑、紧张、抑郁、恐惧、强 迫等心理障碍,以及女性月经
不调、男性遗精等。
植物神经功能紊乱的病因与机制
心理社会因素
植物神经与自主神经系统的关系
01
自主神经系统是植物神经的上级 控制系统,能够调节和控制植物 神经的活动。
02
植物神经是自主神经系统的重要 组成部分,负责调节内脏器官的 活动,维持机体内环境的稳态。
02 植物神经的组成与结构
植物神经的组成
交感神经
交感神经是植物神经的主要组成部分 ,负责调节身体的应激反应,如心跳 加速、血压上升等。
不受大脑皮层控制,能够自主调 节内脏器官的活动,维持机体内 环境的稳定。
植物神经的功能
01
02
03
维持内环境稳态
植物神经通过调节内脏器 官的活动,维持机体内环 境的稳态,如血压、心率 、呼吸等。
调节代谢
植物神经能够调节机体的 代谢过程,如糖、脂肪和 蛋白质的合成与分解。
情绪反应
植物神经参与情绪反应, 如紧张、焦虑等情绪状态 下,植物神经会相应地调 节身体反应。
利用磁共振成像、正电子发射 断层扫描等技术观察大脑结构 和功能。
分子生物学技术
通过基因敲除、基因转录分析 等手段研究植物神经的分子机 制。
药理学方法
利用药物干预手段,研究药物 对植物神经的影响。
植物神经研究的新发现与成果
01
发现了植物神经在心血 管系统、消化系统、呼 吸系统等生理过程中的 重要作用。
植物神经 ppt课件

• “不怕太阳晒,也不怕那风雨狂,只怕先生骂我 笨,没有学问无颜见爹娘 ……”
• “太阳当空照,花儿对我笑,小鸟说早早早……”
精品资料
• 你怎么称呼老师?
• 如果老师最后没有总结一节课的重点的难点,你 是否会认为老师的教学方法需要改进?
• 你所经历的课堂,是讲座式还是讨论式? • 教师的教鞭
• “不怕太阳晒,也不怕那风雨狂,只怕先生骂我 笨,没有学问无颜见爹娘 ……”
内脏小 神经
ppt课件
10
(3)腰部交感干神经节:(共4对) 灰交通支 5对腰神经
分 支
分布至下肢血
管、汗腺等
L1—2(3)
节前纤维 腰内脏神经
腹主动脉丛和肠系膜下丛 腰内脏神经
节后纤维
结肠左曲以下消化管、
盆腔脏器、下肢
ppt课件
腹 主 动 脉 丛
肠 系 膜 下 丛
11
(4)盆部交感干神经节:
有2~3对骶交感干神经节和一个奇神经节
节后纤维 器官
ppt课件
14
2.颅部副交感神经 (1)动眼神经副核 动眼神经 睫状神经节
瞳孔括约肌,睫状肌
(2)上泌涎核 面神经 翼腭神经节 泪腺、下颌下腺、舌下腺
下颌下神经节
(3)下泌涎核 舌咽神经 神经节 腮腺
(4)迷走神经背核 迷走神经 神经节
颈胸脏器、
腹腔的肝、
胰、脾、肾、
胃、结肠左
曲以上的肠
椎前神经7 节
ppt课件
8
交感神经的分布
(1)颈部交感干神经节 (颈上、中、下神经节)
1)经灰交通支返至第1—8颈神经 颈上
2)经动脉丛,伴动脉的分支 神经节 交通支
3)咽支形成咽丛
• “太阳当空照,花儿对我笑,小鸟说早早早……”
精品资料
• 你怎么称呼老师?
• 如果老师最后没有总结一节课的重点的难点,你 是否会认为老师的教学方法需要改进?
• 你所经历的课堂,是讲座式还是讨论式? • 教师的教鞭
• “不怕太阳晒,也不怕那风雨狂,只怕先生骂我 笨,没有学问无颜见爹娘 ……”
内脏小 神经
ppt课件
10
(3)腰部交感干神经节:(共4对) 灰交通支 5对腰神经
分 支
分布至下肢血
管、汗腺等
L1—2(3)
节前纤维 腰内脏神经
腹主动脉丛和肠系膜下丛 腰内脏神经
节后纤维
结肠左曲以下消化管、
盆腔脏器、下肢
ppt课件
腹 主 动 脉 丛
肠 系 膜 下 丛
11
(4)盆部交感干神经节:
有2~3对骶交感干神经节和一个奇神经节
节后纤维 器官
ppt课件
14
2.颅部副交感神经 (1)动眼神经副核 动眼神经 睫状神经节
瞳孔括约肌,睫状肌
(2)上泌涎核 面神经 翼腭神经节 泪腺、下颌下腺、舌下腺
下颌下神经节
(3)下泌涎核 舌咽神经 神经节 腮腺
(4)迷走神经背核 迷走神经 神经节
颈胸脏器、
腹腔的肝、
胰、脾、肾、
胃、结肠左
曲以上的肠
椎前神经7 节
ppt课件
8
交感神经的分布
(1)颈部交感干神经节 (颈上、中、下神经节)
1)经灰交通支返至第1—8颈神经 颈上
2)经动脉丛,伴动脉的分支 神经节 交通支
3)咽支形成咽丛
植物神经紊乱科普讲座PPT

植物神经紊乱 科普讲座PPT
目录 介绍 概述 症经紊乱,它 对我们身体的危害以及预防方 法。
目的:通过科普讲座,增加大 众对植物神经紊乱的了解,引 起大家对身体健康的重视。
概述
概述
植物神经的作用:控制我们身体的自动 功能,如心跳、呼吸等。
植物神经紊乱的危害:会影响我们的生 理和心理健康,导致疲劳、焦虑、失眠 等问题。
预防和治疗
药物治疗: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合适的 药物治疗。
总结
总结
植物神经紊乱是一种常见健康 问题,我们应该引起重视,并 采取积极的措施预防和治疗。 通过了解植物神经紊乱,我们 可以更好地保护自己和家人的 身体健康。
总结
如果你有植物神经紊乱的症状,一定要 及时就医。
谢谢您的观赏聆听
概述
植物神经紊乱的原因:压力、 睡眠不足、不良饮食习惯、缺 乏运动等。
症状
症状
身体方面:心跳加快或减慢、胃酸过多 、出汗、失眠等。
心理方面:焦虑、紧张、情绪不稳定等 。
预防和治疗
预防和治疗
改变不良习惯:有规律的作息 、适量的运动以及健康的饮食 习惯。 排解压力:学会减压的方法, 如读书、听音乐、运动等。
目录 介绍 概述 症经紊乱,它 对我们身体的危害以及预防方 法。
目的:通过科普讲座,增加大 众对植物神经紊乱的了解,引 起大家对身体健康的重视。
概述
概述
植物神经的作用:控制我们身体的自动 功能,如心跳、呼吸等。
植物神经紊乱的危害:会影响我们的生 理和心理健康,导致疲劳、焦虑、失眠 等问题。
预防和治疗
药物治疗: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合适的 药物治疗。
总结
总结
植物神经紊乱是一种常见健康 问题,我们应该引起重视,并 采取积极的措施预防和治疗。 通过了解植物神经紊乱,我们 可以更好地保护自己和家人的 身体健康。
总结
如果你有植物神经紊乱的症状,一定要 及时就医。
谢谢您的观赏聆听
概述
植物神经紊乱的原因:压力、 睡眠不足、不良饮食习惯、缺 乏运动等。
症状
症状
身体方面:心跳加快或减慢、胃酸过多 、出汗、失眠等。
心理方面:焦虑、紧张、情绪不稳定等 。
预防和治疗
预防和治疗
改变不良习惯:有规律的作息 、适量的运动以及健康的饮食 习惯。 排解压力:学会减压的方法, 如读书、听音乐、运动等。
植物神经

(3)下泌涎核
舌咽神经
(4)迷走神经背核
迷走神经
3.骶部副交感神经 骶部副交感神经 骶2~4副交感核 盆内脏神经
盆内脏神经
盆丛 神经节 结肠左曲以下肠管 和盆腔脏器
盆丛
(三)交感神经与副交感神经的区别
1.低级中枢的部位不同 低级中枢的部位不同 2.周围神经节的位置不同 周围神经节的位置不同 3 .分布范围不同 分布范围不同 4.对同一器官所起的作用不同 对同一器官所起的作用不同 5.节前神经元与节后神经元 节前神经元与节后神经元 的比例不同
第三节 内脏神经系统
内脏感觉神经 内脏神经 内脏运动神经 交感神经
副交感神经 自主神经、植物神经) (自主神经、植物神经) 分布至内脏、心血管、 分布至内脏、心血管、腺体
第三节 内脏神经系统 Visceral nervous system
本章基本要求 掌握交感神经低级中枢的部位和周围部的组成, 掌握交感神经低级中枢的部位和周围部的组成,交感干的 交感神经低级中枢的部位和周围部的组成 组成;交通支的区分 纤维性质及其去向;副交感神经低级中枢 交通支的区分、 组成 交通支的区分、纤维性质及其去向 副交感神经低级中枢 的部位。 的部位。 熟悉内脏神经的区分, 内脏运动神经的特点及分布;支配 熟悉 内脏神经的区分,内脏运动神经的特点及分布 支配 内脏神经的区分 瞳孔开大肌的交感神经的节前纤维来源、 瞳孔开大肌的交感神经的节前纤维来源、节后神经元的位置及 节后纤维的走行;支配瞳孔括约肌的副交感神经的节前纤维来 节后纤维的走行 支配瞳孔括约肌的副交感神经的节前纤维来 节后神经元的位置;内脏大 小的组成、 内脏大、 源 、 节后神经元的位置 内脏大、 小的组成、 相关的交感神经 节及节后纤维的分布。 节及节后纤维的分布。
植物神经PPT课件

内脏神经系统
内脏感觉神经 交感神经 副交感神经
内脏神经
内脏运动神经
(自主神经、植物神经)
分布至内脏、心血管、腺体
内脏神经的组成和分布
组 成
(一)交感神经部 低级中枢: 脊髓T1(C8)~L3(L2)中间带外侧核 椎旁神经节(交感干神经节):每侧19~24个 交感干 节间支
1
椎前神经节: 腹腔神经节 肠系膜上神经节 周围部 肠系膜下神经节 主动脉肾神经节
颈中 神经节 颈下 神经节
咽丛
动脉丛
心上、中、下神经
(2)胸部交感干神经节 经灰交通支 12对胸神经
胸腹壁
分支 肺丛、心丛 分 T1—5 节后纤维 腹腔丛 节前 内脏大神经 支 T5(6)~9 腹腔神经节 纤维 节后纤维 节前 T10—12 内脏小神经 主动脉肾节 纤维 肝、胰、脾、肾、胃、结肠左曲以上的肠管
有2~3对骶交感干神经节和一个奇神经节 灰交通支 (6对)骶尾神经 下肢、会阴
加入盆丛
盆丛
奇神经节
交感神经分布总结
■T1-5中间带外侧核→节前纤维→椎旁节→节后纤维→头、颈、胸 腔脏器与上肢的血管、汗腺、立毛肌。
■T5-9→中间带外侧核→节前纤维→内脏大神经
椎前节→腹腔实 ■T10-12 →中间带外侧核→节前纤维→内脏小神经
质性脏器及结肠左区以上的消化管。
■ L1-3 →中间带外侧核→节前纤维→椎旁节或椎前节→结肠左区 以下的消化管。
(二)副交感(神经)部
1.组成
(1)低级中枢 脑干副交感神经核: 动眼神经副核, 上、下泌涎核, 迷走神经背核 脊髓骶部: 2~4节段的骶副交感核
神经节: 器官旁节、 器官内节
(2)周围部 节前纤维 节后纤维 脑神经、 盆内脏神经 器官
内脏感觉神经 交感神经 副交感神经
内脏神经
内脏运动神经
(自主神经、植物神经)
分布至内脏、心血管、腺体
内脏神经的组成和分布
组 成
(一)交感神经部 低级中枢: 脊髓T1(C8)~L3(L2)中间带外侧核 椎旁神经节(交感干神经节):每侧19~24个 交感干 节间支
1
椎前神经节: 腹腔神经节 肠系膜上神经节 周围部 肠系膜下神经节 主动脉肾神经节
颈中 神经节 颈下 神经节
咽丛
动脉丛
心上、中、下神经
(2)胸部交感干神经节 经灰交通支 12对胸神经
胸腹壁
分支 肺丛、心丛 分 T1—5 节后纤维 腹腔丛 节前 内脏大神经 支 T5(6)~9 腹腔神经节 纤维 节后纤维 节前 T10—12 内脏小神经 主动脉肾节 纤维 肝、胰、脾、肾、胃、结肠左曲以上的肠管
有2~3对骶交感干神经节和一个奇神经节 灰交通支 (6对)骶尾神经 下肢、会阴
加入盆丛
盆丛
奇神经节
交感神经分布总结
■T1-5中间带外侧核→节前纤维→椎旁节→节后纤维→头、颈、胸 腔脏器与上肢的血管、汗腺、立毛肌。
■T5-9→中间带外侧核→节前纤维→内脏大神经
椎前节→腹腔实 ■T10-12 →中间带外侧核→节前纤维→内脏小神经
质性脏器及结肠左区以上的消化管。
■ L1-3 →中间带外侧核→节前纤维→椎旁节或椎前节→结肠左区 以下的消化管。
(二)副交感(神经)部
1.组成
(1)低级中枢 脑干副交感神经核: 动眼神经副核, 上、下泌涎核, 迷走神经背核 脊髓骶部: 2~4节段的骶副交感核
神经节: 器官旁节、 器官内节
(2)周围部 节前纤维 节后纤维 脑神经、 盆内脏神经 器官
植物神经系统药理 ppt课件

21
第一节
α受体激动药
ppt课件
22
去甲肾上腺素
〔化学〕不稳定,忌与碱性药配伍
〔作用机理〕激动 α1 受体
PI
PIP
PIP2
磷脂酰肌醇
DAG
二酰基甘油
IP3
三磷酸肌醇
(第二信使)
活化蛋白激酶(PKC)
释放Ca2+
ppt课件
23
1.血 管
小动脉 和 小静脉 收缩 皮肤粘膜血管收缩最为显著,
其次为肾、肠系膜、脑和肝脏血管 骨骼肌血管也有收缩作用,
ppt课件
38
特点:
(1)收缩血管、升压作用比去甲肾上腺素 弱但 较持久。
(2)对肾血管收缩作用轻微,很少引起少尿、 尿闭和急性肾功能衰竭
(3)很少引起心律失常作用 (4)长时间应用,产生耐药性
ppt课件
39
产生耐药的机理
短时间内反复应用,可因耗竭 囊泡内去甲肾上腺素而产生耐药性。
ppt课件
40
ppt课件
34
滴加 脑立清 15 min后的微循环
ppt课件
35
滴加 脑立清 30 min后微循环
ppt课件
36
间羟胺 ( 阿拉明 )
化学性质稳定 作用较持久 可肌肉注射
ppt课件
37
【药理作用】
机制:
(1)直接激动α受体,对β受体作用很弱 (2)促进神经末梢释放去甲肾上腺素
效应:
血管收缩,外周阻力增高,血压上升。
ppt课件
28
【禁忌证】
高血压病、动脉硬化症、冠心病 少尿、无尿及微循环严重障碍的休克病人
ppt课件
29
金黄地鼠微循环实验
内科学_各论_症状:植物神经功能障碍_课件模板

内科学症状部分:植物神经功能障碍>>>
病因:
久了必然导致植物神经失调及神经衰弱, 但另一人群也是高发人群,脾气暴躁、心 胸狭窄、争强好胜、得理不让人,凡是自 我为中心的人最容易患植物神经功能紊乱。 也就是说性格内向与脾气暴躁的人是植物 神经失调、神经衰弱的高发人群。
总的来说,神经衰弱、植物神经功能 失调的病因、病理仍未完全清楚,
谢谢!
2.疑病性神经症:基本特征是持
内科学症状部分:植物神经功能障碍>>>
诊断:
续存在的先占观念,认为可能患有一种或 多种严重进行性的躯体障碍,病人的注意 更多地指向潜在进行性的严重疾病过程及 其后果。患者趋向于要求检查明确其潜在 疾病,害怕用药及其副作用,常频繁更换 医生寻求保证。
内科学症状部分:植物神经功能障碍>>>
检查项目: 抗神经元、脑电图检。
内科学症状部分:植物神经功能障碍>>>
相关症状:
强握反射 电击样痛或刺痛的头痛 脊髓病变 卧床不起 头晕 腹胀 食欲下降。
内科学症状部分:植物神经功能障碍>>>
相关疾病:
神经衰弱 焦虑症 恐怖性焦虑障碍 广泛性焦虑障碍 植物神经功能紊乱 经前期综合征 胃肠道功能紊乱。
内科学症状部分:植物神经功能障碍>>>
病因:
物神经失调的重要原因。 现代研究表明,精神刺激,压力过大
可造成内分泌和植物神经的功能紊乱。 3.个性因素,植物神经紊乱、神经衰
弱与人们的性格有很大关系,一般认为, 性格内向,情绪不稳定者,多表现为多愁 善感,焦虑不安保守,不善与人沟通,遇 事闷在自己心里,得不到及时地发泄,时 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谢谢观赏
舌咽神经 迷走神经
耳神经节 神经节
腮腺
颈胸脏器、腹腔的肝、 胰、脾、肾、胃、结肠 左曲以上的肠管
3、骶部副交感神经 骶2~4副交感核
盆内脏神经
盆丛 神经节 结肠左曲以下肠管和盆腔脏器
盆内脏神经 盆丛
三、交感神经与副交感神经的主要区别 (一)低级中枢的部位不同 (二)周围神经节的位置不同 (三)分布范围不同 (四)对同一器官所起的作用不同 (五)节前神经元与节后神经元的比例不同
2)经动脉丛,伴动脉的分支 3)咽支形成咽丛
分布至头颈部腺体、立毛肌、血管、瞳孔 开大肌
颈上神经节 交通支
颈中神经节
4)心上、中、下神经形成心丛,分布于心 脏及大血管
颈下神经 节
咽丛 动脉丛
心上、中、下神经
(2)胸部交感干神经节 经灰交通支
12对胸神经
胸腹壁
分
T1—5
支
T5(6)~9
分支
肺丛、心丛
终止于椎前节换神经元
(3)灰交通支: 起自交感神经节,是节后纤维。
(4)节后纤维的三种去向:
1)经灰交通支
(31对)脊神经
血管、汗腺、竖毛肌 2)形成动脉丛(伴动脉及分支)
分支 3)交感神经节
脏器 分支
脏器
3、交感神经的分布概况 (1)颈部交感干神经节
(颈上、中、下神经节)
1)经灰交通支返至第1—8颈神经
L1—2(3)
节前纤维 腰内脏神经
腹主动脉丛和肠系膜下丛 节后纤维
结肠左曲以下消化管、盆腔脏器、下肢
腰内脏神经
腹主动 脉丛
肠 系 膜 下 丛
(4)盆部交感干神经节:
有2~3对骶交感干神经节和一个奇神经节
灰交通支
分 支
分支
(6对)骶尾神经 加入盆丛
下肢、会阴
奇神经节
盆丛
二、副交感神经 1、组成
(1)低级中枢 脑干副交感神经核:
神经丛 交通支
白交通支 灰交通支
椎旁神经节
每侧19~24个 椎前神经节
2、交通支 (1)白交通支:
起自中间外侧核,随前根出脊髓,进入交感干,是节前纤维。
(2)节前纤维的三种去向: 1)终止于相应椎旁神经节,换神经元
2)上升或下降: T1—6 上升 T6—10 上升或下降 T11—L3下降
C1—3
腰骶部交感神经节 3)穿椎旁神经节
动眼神经副核,上、下泌涎核, 迷走神经背核
脊髓骶部:
2~4节段的骶副交感核
神经节:
器官旁节、器官内 节
(2)周围部
节前纤维
脑神经、 盆内脏神经
节后纤维
器官
2、颅部副交感神经 (1)动眼神经副核
动眼神经
睫状神经节
瞳孔括约肌,睫状肌
(2)上泌涎核
面神经
翼腭神经节下颌下神经 节
泪腺、下颌下腺、舌下腺
(3)下泌涎核 (4)迷走神经背核
神经内科-植物神经_课件
第一节 内脏运动神经
内脏运动神经与躯体运动神经的区别:
内脏运动神经
1. 支配的结构
平滑肌、心肌、腺体
2.所含纤维种类
交感神经 副交感神经纤维
3.所含神经元数目
2个神经元
节前神经元 节后神经元
节前纤维 节后纤维
4.分布形式 5.髓鞘
神经丛
分支
薄髓(节前纤维)、无髓(节后纤维)
节前纤维 内脏大神经
T10—12
节前纤维 内脏小神经
腹腔神经节
节后纤维
主动脉肾节
节后纤维
肝、胰、脾、肾、胃、结肠左曲以上的肠管
腹腔丛
内脏大神经
内脏小神经
腹腔神经节
主
肺丛
动
脉
心丛
肾
节
交通支 内脏大神经 内脏小神经
腹腔丛
(3)腰部交感干神经节:(共4对)
灰交通支
5对腰神经
分 支
分布至下肢血管、汗腺等
效应器
躯体运动神经 骨骼肌
只有一种 1个神经元
神经干形式 粗的有髓纤维
6成和分布
一、交感神经 低级中枢:
脊髓T1(C8)~L3(L2)中间带外侧核
椎旁神经节(交感干神经节):
1 、
交感干
节间支
组
成
椎前神经节:
周围部
腹腔神经节 肠系膜上神
经节肠系膜下神经节主动脉肾 神经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