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小衔接数学第10课 10以内加减法
幼儿算术题10以内加减法

幼儿算术题10以内加减法教学目标:1. 让幼儿掌握10以内的加减法运算,理解加减法的概念。
2. 培养幼儿的观察、思维能力,发展其动手操作能力。
3. 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从小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教学准备:1. 准备各种10以内数的实物或卡片。
2. 准备一些练习纸和笔。
教学过程:一、导入1. 教师出示准备好的10以内数的实物或卡片,请幼儿观察并说出它们的数量。
2. 教师向幼儿介绍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学习10以内的加减法。
二、讲授新课1. 引导幼儿学习加法:(1)教师出示两个数字,例如“3”和“4”,并询问幼儿它们的和是多少。
引导幼儿用数数的方法来计算,得出3+4=7。
(2)教师再引导幼儿观察数字“7”是由哪两个数字相加得到的,进一步理解加法的概念。
2. 引导幼儿学习减法:(1)教师出示一个数字“7”,并询问幼儿从中减去一个数字“3”等于多少。
引导幼儿用数数的方法来计算,得出7-3=4。
(2)教师再引导幼儿观察数字“4”是由哪两个数字相减得到的,进一步理解减法的概念。
3. 教师总结加法和减法的概念,并强调加减法运算的顺序。
加法是从左到右的顺序计算,而减法是从右到左的顺序计算。
三、巩固练习1. 教师出示一些练习题,要求幼儿进行加减法运算。
例如:“3+4=”,“7-3=”等等。
鼓励幼儿积极思考并回答问题,同时也可以采用小组讨论的方式进行解答。
2. 教师巡视指导,对于有困难的幼儿给予及时的帮助和指导。
同时注意纠正幼儿的计算错误和不良习惯。
四、课堂小结与拓展1.教师带领幼儿回顾本节课所学的内容,确保幼儿掌握10以内的加减法运算和概念。
鼓励幼儿分享自己在课堂上的收获和感受,提高他们的学习自信心。
2.教师针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拓展,例如:向幼儿介绍一些有关加减法的实际应用场景,如购物、分物品等,帮助幼儿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3.教师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幼儿在家中与家长共同完成一些10以内的加减法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幼儿数学启蒙--简单加减法(10以内)--幼小衔接

r-------’ 寸’--------r--------叮户-------吁’---- -- ---- -- -’ 叮F-------寸·---- -- ---- -- --叮F-- ------ -- -- -’ 吨’--------r-------, ←-----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小朋友们,下面每个方框中应该有10顶帽子,每个方框中缺几个帽子呢?在下面虚线框中把帽子剪下来,放到相应方框中,凑够10个吧。
每个方框中应该有十个糖果,缺几个呢?从下面将它们裁剪下来,放到方框中,凑够十个吧。
r-------’ 寸’--------r--------叮户-------吁’---- -- ---- -- -’ 吁’--------寸·---, -- ---- ----叮F-- ------ -- -- -’ 吨’--------r-------,I -------- I~~~--.JJ l、-----」j I、-~--」')I、『~--」j l、~~~-」')I、----」j l气j l」υI-νl---+ -------+ --------I ←-----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二;ι--一+---二;c.小朋友们,我想凑够十个蜻蜓,把左边的蜻蜓和右边的蜻蜓各自配对连线,凑够十个蜻蜓吧.. .2 3. .5 6. .4 8. .小朋友们,我想凑够十个豌豆,把左边和右边配对连线吧,看看是不是正好是十个豌豆呢?. .7. .8 q. .3 4. .小朋友们,每行要凑够十个笑脸,还差几个呢?画上相应的。
吧。
..\』J. . . .\』J\』J. . . . . .\』J\』J\』J . . . . . . . .\』J\』J\』J\』J . . . . . . . . . .\、J\、J\』J\、J\、J . . . . . . . . . . . .\』J\』J\』J\』J\』J\』J . . . . . . . . . . . . . .\』J\』J'-....-/ '-....-/ '-....-/ \、J\、J . . . . . . . . . . . . . . . . \』J\』J、、J\』J\』J\』J\』J\』J小朋友们,相邻的两个数字相加要等于十哦,空白处应该填数字几呢?填完之后,对比观察一下,有什么规律?小朋友们,在方框中填上水果的数量吧。
幼小衔接数学10以内的加法教案(精选5篇)

一、填空题1.上止点:活塞顶部在气缸中离曲轴中心距离(最远)的位置。
2.下止点:活塞顶部在气缸中离曲轴中心距离(最近)的位置。
3. 曲柄半径:曲轴与连杆下端的连接中心至(曲轴)中心的距离。
4.活塞冲程:活塞从上止点运动至下止点之间的(距离)。
5.活塞移动一个冲程,相当于曲轴转动(180°)。
6. 发动机气缸总容积与燃烧室容积之比,称为(压缩比)。
7. 四冲程发动机一个工作循环可分为进气冲程、压缩冲程、(做功)冲程、排气冲程。
8.在发动机的工作循环中,(进气)冲程期间,进气门开启,排气门关闭。
9.曲柄连杆机构是发动机借以产生并传递动力的机构,通过它把活塞在气缸中的(直线往复)运动(推力)和曲轴的旋转运动(扭矩)有机地联系起来,并由此向外输出动力。
10.发动机(配气)机构的作用是根据发动机的工作顺序和工作过程,定时开启和关闭进、排气门,使新鲜空气进入气缸,并使废气从气缸内排出。
11.配气机构大多采用顶置气门式配气机构,一般由气门组和(气门传动组)组成。
12.废弃涡轮增压方式是利用发动机排出的(废气)驱动涡轮,涡轮再带动离心式压缩机来提高进气压力。
13.(空气滤清器)的作用是过滤进入发动机气缸的空气,其须有高的滤清效率、高的储尘能力和高的使用寿命。
14.发动机(燃油供给)系统的作用就是按照发动机的工作要求,定时、定量和按顺序地向各缸燃烧室提供干净、清洁的燃油。
15.(柴油滤清器)的作用是除去柴油中的杂质和水分,提高柴油的洁净程度。
16.润滑系统的基本作用就是将(机油)不断供给各零件的摩擦面,以减小零件的摩擦和磨损。
17.发动机润滑系统主要由机油泵、(机油滤清器)、机油冷却器、油底壳、润滑油道和-些阀门等组成。
18.发动机常用的润滑方式有(压力)润滑和飞溅润滑。
19.发动机(冷却)系统的主要作用就是将发动机工作中多余的热量散发出去,以保证发动机正常运行。
20.发动机冷却方法分为(水冷)和风冷。
大班数学10以内加减法(2024)

引言概述:大班数学是幼儿园教育中重要的一环,对于孩子们的数学基础发展起着关键作用。
本文将详细介绍大班数学中关于10以内加减法的教学内容,旨在帮助幼儿园教师和家长更好地理解和教授这一内容。
正文内容:一、认识10以内的数字1.学习1~10的数字的读写a.学习用手指表示1~10的数字b.学习认读1~10的数字卡片c.学习书写1~10的数字2.认识10以内数字的大小关系a.利用物体进行数量的比较b.利用数字线排列数字进行大小比较c.练习在1~10内进行数字的排序二、理解10以内的加法1.使用具体物体进行加法操作a.利用计数棒、水果等进行加法操作的实际演示b.利用具体物体进行反复练习,加深理解2.图形化表示加法a.利用数轴、数字线等图形进行加法的可视化展示b.练习画出1~10内的数字之和的图形表示3.利用数字线进行加法运算a.引导孩子们在数字线上进行加法运算b.运用数字线解决实际问题,如小朋友有几个苹果,又得到了几个苹果,一共有多少个苹果?三、理解10以内的减法1.使用具体物体进行减法操作a.利用计数棒、水果等进行减法操作的实际演示b.利用具体物体进行反复练习,加深理解2.图形化表示减法a.利用数轴、数字线等图形进行减法的可视化展示b.练习画出1~10内的数字之差的图形表示3.利用数字线进行减法运算a.引导孩子们在数字线上进行减法运算b.运用数字线解决实际问题,如小朋友有多少个苹果,吃掉了几个,还剩下多少个?四、掌握1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计算技巧1.速算技巧a.利用数的规律,进行快速计算b.练习速算题,提高计算速度和准确性2.运用加减法解决实际问题a.给孩子们提供实际的情境,引导他们运用加减法进行解决b.练习在日常生活中运用加减法解决问题3.培养数学思维a.引导孩子们思考问题,培养逻辑思维能力b.鼓励孩子们提出问题,并通过加减法进行解决五、巩固与综合运用1.综合运用加减法解决复合问题a.练习综合运用加法和减法解决多步骤的问题b.引导孩子们思考问题的解决思路,训练综合问题解决的能力2.加减法的口算训练a.利用口算卡片进行加减法的口算训练b.鼓励孩子们进行口算比赛,提高计算速度和准确性总结:通过本文的详细介绍,我们可以看到大班数学中关于10以内加减法的教学内容非常丰富多样。
10以内加减法大班教案

掌握10以内加减法的基本概念和计算方法,能够 准确迅速地进行计算。
02 过程与方法
通过实物操作、游戏、竞赛等多种形式,培养学 生的计算能力和数学思维能力。
0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自信心,形成积极的数 学学习态度。
课程安排与时间
课程安排
本课程共分为10个课时,每个课时40分钟。前5 个课时学习加法,后5个课时学习减法。
| 7 | 减法计算(一) | 学 习1-1至5-1的减法计算 |
| 8 | 减法计算(二) | 学 | 9 | 减法计算(三) | 学 习6-1至9-1的减法计算 | 习2-2至8-2的减法计算 |
| 10 | 减法复习与测试 | 复 习前3个课时的内容,进 行测试 |
02
教学方法与手段
直观教学法
THANKS
感谢观看
互动练习
通过小组竞赛、抢答等形式,让学生 在游戏中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学习积 极性。
分层练习
根据学生的掌握程度,设计不同难度 的练习题,确保每个学生都能在原有 基础上得到提升。
学生作业布置及批改
布置适量作业
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布置适量 的加减法作业,避免学生产生厌
学情绪。
及时批改作业
对学生的作业进行及时批改,指出 错误并给出正确解答,帮助学生纠 正错误理解。
10以内加减法大班 教案
目录
• 课程介绍与目标 • 教学方法与手段 • 教学内容与步骤 • 学生练习与反馈 • 教学评价与总结
01
课程介绍与目标
加减法基本概念
01
加法的定义
把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数合并成一个数的运算。
02
减法的定义
幼小衔接数学10以内加减法教案

幼小衔接数学10以内加减法教案幼小衔接数学10以内加减法教案(通用29篇)在教学工作者开展教学活动前,往往需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通过教案准备可以更好地根据具体情况对教学进程做适当的必要的调整。
来参考自己需要的教案吧!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幼小衔接数学10以内加减法教案,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幼小衔接数学10以内加减法教案篇1活动名称:10以内加减法应用题活动目标:1.复习10以内的加减法2.学习看图列算式,并学会自编10以内加减法应用题。
3.发展幼儿的口语表达能力活动准备:1.加减法算式6道。
2.多媒体课件。
3.作业纸《第六册》活动过程:一、游戏:"阳光快车"师生一问一答的形式复习10以内的加减法.出示加减算式卡片。
如:9-6=5+5=6+4=8-2=5+3=7-4=老师说:小朋友你告诉我,你的汽车几点开?小朋友回答:楠楠老师我告诉你,我的汽车几点开?)二、看图列式,学习编应用题。
出示课件(一)教师给小朋友带来几张图片,谁愿意图片上的事情说给小朋友听。
(二)我们可以用怎样的'一道计算题来表示呢?那么5代表什么?3代表什么?8又代表什么?三、学习用图加文的方式自编10以内的加减应用题今天我们学习了看图编应用题,生活中还有许多的事情都可以编应用题,请小朋友想一想、编一编。
(一)发放编题图片(二)提问个别幼儿四、幼儿练习活动。
《作业纸》第六册第50-51页。
幼小衔接数学10以内加减法教案篇2活动设计背景我班幼儿进入大班以后,思维能力进一步发展,而加减法也是刚开始学习。
为了巩固加深幼儿对加法的认识,在数学活动中培养幼儿的思维的准确性,灵活性和操作能力。
根据本班幼儿的认知特点,动手能力,已有经念和数学水平设计了这节活动。
帮助幼儿自主学习,探索出6的加减法算式,让幼儿在愉快的数学活动中体验学习数学的乐趣。
活动目标1、学习6的加减法,进一步体验加减法的含义。
2、培养幼儿的动手、分析能力以及思维的准确性、灵活性和同伴合作的精神。
幼小衔接10以内加减法测试各类题型

《幼小衔接10 以内加减法测试各类题型》同学们,咱们今天来聊聊幼小衔接中10 以内加减法测试的各类题型。
先来说说直接计算的题目。
比如说“3 + 4 = ”“7 - 2 = ”这种,就是让咱们直接算出得数。
这可不难,只要咱们记住了数的组成,就能很快算出来。
再有一种是看图计算。
会给咱们一幅画,上面有几个苹果,又画着拿走了几个,或者又添上了几个,让咱们算出最后有几个。
就像有一幅图,画了 5 个梨,又画了添上3 个梨,那咱们就得算出一共是8 个梨。
还有填空的题型。
比如“()+ 2 = 5”“6 -()= 3”,这就得咱们反过来想一想,5 是由几和 2 组成的呀,6 减去几等于 3 呢。
我有个小伙伴,他一开始做这种填空题总是出错。
后来他每天都练习,慢慢就掌握窍门啦。
还有比大小的题目。
像“4 + 3 ()8”“9 - 5 ()3”,咱们得先算出左边算式的结果,再和右边的数字比大小。
还有一种有趣的题型,是应用题。
比如说“小明有 3 个气球,小红有 2 个气球,他们一共有几个气球?”这就要咱们用加法算出一共是 5 个气球。
又比如“妈妈买了8 个苹果,吃了 4 个,还剩下几个?”这就得用减法算出还剩下4 个。
同学们,只要咱们多练习这些题型,10 以内的加减法就难不倒咱们啦!
好啦,关于幼小衔接10 以内加减法测试的各类题型就说到这儿,大家加油哦!。
2024年幼小衔接数学10以内加减法教案范文精选

2024年幼小衔接数学10以内加减法教案范文精选一、教学内容1. 理解加法和减法的概念;2. 掌握10以内数的加减法运算规律;3. 学会使用数一数、画一画等方法解决10以内加减法问题;4. 能够运用10以内加减法进行简单的实际问题求解。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10以内数的加减法运算规律,提高计算能力;2. 培养学生运用加减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3. 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归纳和创新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理解10以内加减法的运算规律,熟练进行计算。
教学重点:运用加减法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创新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PPT、黑板、粉笔、教鞭、挂图等。
学具:学生用书、练习本、铅笔、彩色笔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1)教师展示一张挂图,上面有5个苹果和3个梨,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这张图上共有多少个水果吗?(2)引导学生通过数一数、画一画的方法,计算出共有8个水果。
2. 例题讲解(1)教师出示例题:小明有5个糖果,妈妈又给了他3个糖果,请问小明现在有多少个糖果?(2)引导学生运用加减法进行计算,得出答案为8个糖果。
3. 随堂练习(1)教师发放练习题,要求学生在规定时间内完成10以内加减法运算。
(2)教师对学生的练习情况进行点评,指出错误和不足。
5. 课堂小结六、板书设计1. 板书课题:10以内加减法2. 板书内容:(1)加法运算规律:两个数相加,和为第三个数。
(2)减法运算规律:一个数减去另一个数,差为第三个数。
(3)10以内加减法计算方法:数一数、画一画、列式计算。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计算题:完成练习册上的10以内加减法计算题。
(2)应用题:运用10以内加减法解决实际问题。
2. 答案:(1)计算题答案:见练习册。
(2)应用题答案:见学生作业。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1)本节课学生对10以内加减法的运算规律掌握情况良好,但部分学生在计算过程中仍存在错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