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子动理论、内能及其应用

合集下载

九年级物理复习分子动理论、内能

九年级物理复习分子动理论、内能

九年级物理复习分子动理论、内能【知识要点】一、分子热运动1.物质的组成(1)物质是由大量的分子构成的,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

(2)分子很小,如果把分子看成一个球形,直径通常只有10-10m,只有用高倍电子显微镜才能看到。

(3)分子又是由原子组成的,原子又是原子核和电子组成的,原子核又是由质子和中子组成的。

2.分子热运动(1)扩散:不同物质互相接触时,彼此进入对方的现象叫做扩散,不同物质之间都可以发生扩散现象。

(2)气体扩散实验:在装着棕色二氧化碳气体的瓶子上面,倒扣一空瓶子,两瓶口相对,中间用玻璃板隔开,抽掉玻璃板几分钟后,两个瓶内气体混合在一起,颜色变得均匀。

上面的瓶子里有棕色的二氧化氮。

实验说明:二氧化氮的分子是运动的。

实验拓展:为什么让密度大的二氧化氮放在密度较小的空气下面,倒过来行吗?如果让密度大的二氧化氮放在上面,即使能运动到下面,可能是因为受到重力作用向下,不能说明二氧化氮的分子本身是运动的。

(3)液体扩散实验:在量筒中装入一半清水,用细管在水的下面注入硫酸铜的水溶液,硫酸铜溶液的密度大,会沉在量筒的下部。

一段时间后整杯水颜色逐慢慢变得均匀,呈蓝色。

实验说明:硫酸铜溶液的分子是运动的。

实验拓展:为什么让密度大的硫酸铜溶液放在密度较小的清水下面,倒过来行吗?如果让密度大的硫酸铜溶液放在上面,即使能运动到下面,可能是因为受到重力作用向下,不能说明硫酸铜溶液分子本身是运动的。

(4)固体扩散实验:紧压在一起的铅片和金片在放置了5年后会互相渗入约1mm 深。

说明固体之间能发生扩散。

(5)扩散现象说明:①分子之间有间隙。

②分子在做不停的无规则的运动。

(6)在分别盛有等量冷水和热水的烧杯中,分别滴入一滴红墨水,注意比较两杯中墨水的扩散现象,热水的烧杯中红墨水扩散的快,说明温度越高,扩散越快。

(7)分子热运动:分子的运动跟温度有关,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剧烈。

把分子无规则运动叫做分子的热运动。

内能、内能的利用讲义

内能、内能的利用讲义

知识点一:分子热运动1.物质的组成(1)物质是由大量的构成的,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

(2)分子很小,如果把分子看成一个球形,直径通常只有10-10m,只有用高倍电子显微镜才能看到。

(3)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的,分子又是由组成的,原子又是————组成的,原子核又是由组成的,质子和中子又是由更小的夸克组成的。

2.分子热运动扩散现象a.不同的物体在相互接触时,的现象叫做扩散现象。

b.扩散现象说明,它可以发生在任意两种物质之间。

c.扩散现象与有关,越高扩散越快。

3.分子运动和物体运动的区别分子热运动是指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的运动。

分子的热运动与温度有关,温度越高,热运动就越剧烈。

分子的热运动是微观的,我们用肉眼无法观察,只能借助一些表象来了解。

物质的运动是宏观运动,可用肉眼看得到。

比如河流的流动。

4.分子间的作用力(1)当你去拉伸物体时,物体很难被拉长,说明分子间有,当你去压缩物体时,物体很难被压缩,说明分子间有。

分子间的引力和斥力是存在的。

(2)引力和斥力的变化规律:分子间的引力和斥力随分子间的距离增大而减小,随分子间的距离减小而增大。

当分子间的距离增大时,引力和斥力都减小,斥力减小得快,分子间的作用力表现为引力。

当分子间的距离减小时,引力和斥力都增大,斥力增加得更快,分子间的作用力表现为斥力。

(3)分子动理论的基本内容:常见的物质是由大量的构成的,物质内的分子在的热运动,分子之间存在着相互作用的。

例题解析1.走进鲜花店里,会闻到浓郁的花香,这表明()A.分子很小B.分子间有斥力C.分子在不停地运动D.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快2.如图是一组实验,观察实验完成填空;(1)如图甲,向一端封闭的玻璃管中注水至一半位置,再注入酒精直至充满。

封闭管口,并将玻璃管反复翻转,使水和酒精充分混合,观察液面的位置。

发现混合后与混合前相比总体积变,说明分子间存在。

固体和液体很难被压缩说明分子间存在;(2)图乙是现象,说明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3)图丙是把墨水滴入冷水和热水的情况,此实验说明,分子无规则运动越剧烈;(4)如图丁,把一块玻璃板用弹簧测力计拉出水面,观察到弹簧测力计示数在离开水面时比离开水面后,说明分子间存在。

2024年九年级物理上册“第一章 分子动理论与内能”的必背知识点

2024年九年级物理上册“第一章 分子动理论与内能”的必背知识点

2024九年级物理上册“第一章分子动理论与内能”必背知识点一、分子动理论1. 物质的构成:物质是由大量分子(或原子)构成的。

分子的直径大约在10^-10m数量级。

2. 分子的运动:分子在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这种运动称为热运动。

分子运动的剧烈程度与温度有关,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剧烈。

3. 分子间的作用力:分子间同时存在引力和斥力。

引力使得物质能够保持一定的形状和体积,斥力则使得物质难以被无限压缩。

4. 扩散现象:定义:不同物质相互接触时,彼此进入对方的现象。

影响因素:温度越高,扩散越快。

实例:花香四溢、糖水变甜等。

二、内能1. 内能的定义:物体内部所有分子做无规则运动的动能和分子间相互作用的势能的总和,叫做物体的内能。

内能的单位是焦耳(J)。

2. 内能的影响因素:物体在任何情况下都有内能,因为分子永不停息地运动且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

内能的大小与物体的温度、质量、状态、种类等因素有关。

3. 内能与机械能的区别:内能是微观粒子 (分子)运动的能量总和,与物体整体的运动状态无关。

机械能是宏观物体运动或具有势能时所具有的能量。

三、改变物体内能的方式1. 热传递:实质:能量的转移。

发生条件:存在温度差。

热量:在热传递过程中,传递能量的多少叫做热量。

实例:用热水袋取暖、晒太阳等。

2. 做功:实质:能量的转化。

发生条件:外界对物体做功或物体对外做功。

实例:钻木取火、搓手取暖等。

3. 做功与热传递的联系:做功和热传递在改变物体的内能上是等效的。

四、比热容1. 定义:单位质量的某种物质,温度升高 (或降低)1℃所吸收 (或放出)的热量,叫做这种物质的比热容。

符号:c。

单位:J/(kg·℃)。

2. 物理意义:比热容是表示物质吸、放热能力强弱的物理量。

比热容越大,物质吸、放热能力越强。

3. 特点:比热容是物质的一种特性,只与物质的种类和状态有关,与质量、体积、温度等无关。

4. 应用:调节气温 (如人工湖)、取暖 (水作传热介质)、作冷却剂等。

2025年中考物理总复习第一部分考点梳理第5讲内能、内能的利用

2025年中考物理总复习第一部分考点梳理第5讲内能、内能的利用

气体均可发生扩散现象)
(1)分子在不停地做 无规则 运动;
(2)分子间有 间隙
2025版
分子
热运动
物理
甘肃专版
分子的无规则运动跟 温度 有关,物体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
剧烈
分子间的 (1)分子之间存在 引力 ,如被紧压在一起的铅柱很难分开;
作用力
分子
动理论
(2)分子之间存在斥力 ,如固体、液体很难被压缩
焦耳 ,符号是J
与内能 热传递过程中,物体吸收热量时,内能 增加 ;放出热量时,内能
的关系
易错
减少
热量一般只能用“吸收”“放出”或“传递”来描述
2025版
物理
甘肃专版
考点3:热机
1.热机
定义
把 内 能转化为 机械 能的机械(利用内能做功的机械)
原理
种类
蒸汽机、内燃机(汽油机和柴油机)、汽轮机、喷气发动机等
状、质量、体积、是否完全燃烧等没有关系
焦每千克 ,符号是 J/kg
固、液体燃料: Q=mq
气体燃料: Q=Vq ,q的单位是
J/m3
2025版
物理
甘肃专版
2.热机效率
定义
热机用来做 有用功 的那部分能量和燃料 完全燃烧 放出的热量
2025版
第5讲
物理
内能
甘肃专版
内能的利用
2025版
物理
甘肃专版
2025版
(人教:九年级P1~P30
物理
甘肃专版
北师大:九年级P8~P32)
考点1:分子动理论
物质构成
常见的物质是由极其微小的粒子—— 分子、原子构成的(分子
通常以10-10 m为单位来度量)

专题05 内能、内能的利用(原卷版)

专题05  内能、内能的利用(原卷版)

第五课内能内能的利用基础知识过关一、分子动理论1.物质的构成:常见的物质是由极其微小的、构成的。

2.分子热运动(1)扩散现象:①定义:不同物质在相互接触时的现象;②影响因素:扩散现象的剧烈程度与有关,越高,扩散现象越;③扩散现象表明,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分子间存在间隙;固体、液体、气体分子间的间隙依次。

(2)分子间作用力: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的和。

二、内能1.定义:构成物体的所有分子,其热运动的与分子的总和。

2.影响因素:(1)温度:同一物体,温度升高,内能;温度降低,内能;(2)质量:在温度相同、状态相同的情况下,同种物体质量越大,内能越大;2.热量(1)定义:在热传递过程中,传递的多少。

单位是。

(2)与内能的关系:热传递过程中,物体吸收热量时内能,放出热量时。

物体吸收或放出的热量越多,它的内能改变越大。

3.改变内能的方式热传递规律高温物体放出热量,内能减小,温度;低温物体吸收热量,温度条件实质能量的做功规律对物体做功,物体内能;物体对外做功,物体内能实质能和能的相互转化三、比热容1.定义:一定质量的某种物质,在温度升高(或降低)时所吸收(或放出)的热量与它的质量和升高(或降低)的温度之比,叫做这种物质的比热容,用符号表示。

2.物理意义:表示物质吸热或放热能力强弱的物理量,比热容越大,其吸热或放热的能力越强。

3.理解:①比热容反是反映物质自身性质的物理量,只与物质的种类和状态有关;②质量相同的不同物质,当吸收或放出相同的热量时,比热容的物质温度变化较小;③质量相同的不同物质,当温度的变化量相同时,比热容的物质吸收或放出的热量多。

4.热量的计算:Q=四、热值1.定义:某种燃料放出的热量与其质量之比,用符号表示。

2.意义:热值在数值上等于kg某种燃料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

3.单位:,符号是。

4.特点:热值是燃料本身的一种特性,只与燃料的种类有关,与燃料的体积、质量以及是否完全燃烧无关。

5.计算公式:①,适用范围:固体、液体燃料;②,适用范围:气体燃料。

内能及内能的应用知识点

内能及内能的应用知识点

第一部分:热运动一、分子动理论二、分子热运动1、物体中大量分子的无规则运动叫做分子热运动。

分子的运动有肉眼看不见的。

扩散现象是分子热运动的宏观体现。

2、扩散及影响扩散的因素(1)定义:不同的物质相互接触时,彼此进入对方的现象叫扩散。

实质:分子(原子)的相互渗入。

扩散现象说明一切分子都在不停的做无规则运动,也说明物质的分子间存在间隙。

(2)影响扩散的因素:温度温度越高,扩散越快(温度越高,分子的无规则运动越剧烈)注:扩散只发生在不同的物质间,同种物质之间不能发生扩散。

固体、液体、气体都能发生扩散,同时不同物质只有相互接触时,才能发生扩散。

三、分子热运动与机械运动的区别第二部分:内能一、内能注:(1)内能指的是物体的内能,不是分子的内能,更不能说内能是个别分子共同具有的动能和势能的总和。

(2)任何物体在任何情况下都有内能。

(3)内能有不可测性,只能比较物体内能的大小,不能确定这个物体具有的内能究竟是多少。

二、影响内能的因素1、温度:同一物体,温度越高,内能越大。

(内能还受质量、材料种类、状态等因素的影响)2、质量:在温度一定时,物体的质量越大,也就是分子的数量越多,物体的内能就越大。

3、体积:在质量一定时,物体的体积越大,分子间的势能越大,物体的内能就越大。

4、状态:同一物体,状态不同时所具有的内能也不同。

三、改变物体内能的两种方式(两种方式对改变物体内能是等效的)1、热传递定义:温度不同的物体互相接触,低温物体温度升高,高温物体温度降低的过程叫做热传递。

热传递条件:物体间存在着温度差。

热传递方向:能量从高温物体传递到低温物体。

热传递的结果:高温物体内能减少,低温物体内能增加,两物体最终达到热平衡,温度相同。

注:热传递传递的是内能,而不是传递温度,更不传递某种热的物质。

2、做功可以改变物体内能对物体做功,物体内能会增加;物体对外做功,物体的内能会减少;注:做功不一定都使物体的内能发生变化,这要看物体消耗的能量是否转化为物体的内能。

初三物理第一讲:分子动理论与内能

初三物理第一讲:分子动理论与内能

初三物理第一讲:内能教学目的1、理解掌握分子动理论2、学习内能及其概念3、注意区分内能与机械能之间的不同知识讲解1、分子动理论——物质组成1、物质是由大量分子组成的,如果把分子看成球形,它的直径大约只有10-10m,因此,在一个物体中,分子的数目是巨大的。

0℃,一标准大气压下,1cm3的空气中大约有2.7×1019个分子,如果每秒可以数数到100亿,那么,把这些分子数完需要80年的时间。

2、常见物质组成2、分子动理论——分子热运动1、扩散现象如图1所示,打开一盒香皂,很快就会闻到香味,这是为什么?是什么跑到了我们的鼻子里了?图1解答:一些带有香味的分子,从香皂中挥发出来,进入空气,向各个方向散步开来,当它们到达你的鼻子里,你就会闻到香味。

实验观察:(1)在装着红棕色二氧化氮气体的瓶子上面倒扣一个空瓶子,使两个瓶口相对,之间用一块玻璃板隔开,抽掉玻璃板后,让学生观察有什么变化发生?(2)将CuSO4溶液注入清水中,放置30天后。

观察现象。

① 扩散:不同的物质在相互接触时,彼此进入对方的现象。

② 说明:气体、液体、固体都能发生扩散现象。

③ 结论:扩散现象表明,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的运动,分子间有间隙。

④ 扩散现象的实例ⅰ:擦香水时,周围的人都能闻到;ⅱ:花开时,花香满园;ⅲ:长时期放煤的墙角变黑;ⅳ:糖放在水中,水变甜了(3)对同样一个扩散实验,能否改变一个条件,从而改变扩散进行的快慢呢?如图所示,将一滴红墨水分别滴入热水和冷水中,观察扩散快慢的情况。

分析:在实验中热水温度高,扩散进行的快,说明温度高时,分子运动得快。

冷水温度低,扩散进行的慢,说明温度低时分子运动的慢。

2、热运动由于分之的运动跟温度有关,所以把分子的无规则运动叫做分子的热运动。

3、分子动理论——分子间的作用力1、分子间作用力:引力与斥力铅块是由铅分子组成的,组成它的分子在不停地运动,那么为什么铅块没有飞散开?是什么原因使它们聚合在一起呢?【实验】如图所示,将两个铅柱的底面削平,削干净,然后紧紧地压在一起,两块铅就会结合起来,甚至下面吊一个重物都不能把它们拉开。

分子热运动和内能

分子热运动和内能

第一课时 分子热运动一、分子动理论及其应用.1、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的:分子若看成球型,其直径以10-10m 来度量。

2、扩散:①扩散:不同物质在相互接触时,彼此进入对方的现象。

②扩散现象说明:A 分子之间有间隙。

B 分子在做不停的无规则的运动。

③装置下面放二氧化氮这样做的目的是:防止二氧化氮扩散被误认为是重 力作用的结果。

实验现象:两瓶气体混合在一起颜色变得均匀,结论:气体分子在不停地运动。

④固、液、气都可扩散,扩散速度与温度有关。

⑤分子运动与物体运动要区分开:扩散、蒸发等是分子运动的结果,而飞扬的灰尘,液、气体对流是物体运动的结果。

3、热运动:物体内部大量分子的无规则运动叫做热运动。

现象:温度越高扩散越快。

说明:温度越高,分子无规则运动的速度越大。

4、分子间有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

①当分子间的距离d=分子间平衡距离 r ,引力=斥力。

②d<r时,引力<斥力,斥力起主要作用,固体和液体很难被压缩是因为:分子之间的斥力起主要作用。

③d>r时,引力>斥力,引力起主要作用。

图2-4说明:分子之间存在引力 固体很难被拉断,钢笔写字,胶水粘东西都是因为分子之间引力起主要作用。

④当d>10r时,分子之间作用力十分微弱,可忽略不计。

破镜不能重圆的原因是:镜块间的距离远大于分子之间的作用力的作用范围,镜子不能因分子间作用力而结合在一起。

图15-1例1(2010年浙江衢州,20题)科学研究需要进行实验,得到事实,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必要的推理。

因此,在学习科学过程中我们需要区分事实与推论。

则关于表述:①在气体扩散实气体进入到空气中;②在液体扩散实验验中,抽去玻璃板后,红棕色的NO2中,红墨水滴人热水,热水很快变红;③扩散现象表明,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④温度越高,分子的无规则运动越剧烈,正确的是()A.①②是事实,③④是推论 B.①②④是事实,③是推论C.①是事实,②③④是推论 D.③④是事实,①②是推论例2(2010年安徽芜湖,10题)我们的家乡芜湖四季如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考查范围:分子动理论、内能及其应用)姓名___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_ 得分____________一、填空题(本题包含21小题)1.(05沈阳市(非课改区))用修正液覆盖错字时,常闻到刺鼻的气味,这是由于________________的原因.2.(05安徽省)如图所示,在分别盛有冷水和热水的杯中,各滴入一滴墨水,从看到的现象可以推断:分子的运动随着而加剧。

3.(05苏州市)将50mL的水和50mL酒精充分混合,混合后水与酒精的总体积将______(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100mL,上述现象说明分子之间有_____.4.(04北京东城区)俗话说:"破镜不能重圆".这是因为镜破处分子间的距离都___________(填"大于""小于""等于")分子直径的10倍以上,分子间相互吸引的作用微乎其微.5.(05广西河池)如图所示,甲给少量碘微微加热,看到的现象属于_________现象;乙分别往热水和冷水中滴入几滴红墨水,所看到的现象说明,温度越高,______________就越快。

6.(05桂林课改区)吸烟有害健康。

在空气不流通的房间里,只要有一个人吸烟,整个房问就会充满烟味,这表明分子在__________________。

在公共场所,为了他人的健康,请你给吸烟者提出一条合理的建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7.(05芜湖市)有一种气体打火机,内装燃料是液态丁烷。

通常情况下,丁烷是气体,人们是用的方法将其变为液态的.从微观角度看,丁烷能从气态变为液体说明丁烷分子.8.(05南京市)诗句"掬水月在手,弄花香满衣"("掬"意为"捧")所包含的物理知识有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_.9.(05上海市)白天,太阳能热水器中水的温度升高,水的内能_________(选填"减少"、"不变"或"增加"),这是通过___________的方法改变了它的内能。

10.(04重庆北碚)做功和热传递都可以改变物体的内能。

给自行车轮胎打气的气筒连续使用一段时间就会发热,这是由于_________ 使气筒的内能________(第二空选填"减少"或"增加")11.(05哈尔滨市)电冰箱里的压缩机在压缩某种液体的蒸气时,蒸气温度升高,这是用________的方法增加了蒸气的内能.饮料放进冰箱后温度降低是用_______的方法减少了饮料的内能.12.(04湖北宜昌)冬天,双手反复摩擦,手会感到暖和;用嘴对着双手"呵气",手也会感到暖和。

前者是利用__________方式增加了手的内能,后者是利用_________方式增加了手的内能。

13.(05湖北黄冈)制冰厂工人,用冰钩夹着巨大的冰砖轻松在地上拖行,是因为冰砖在滑行过程中,底面的冰由于克服_________而使它的_________,冰_________(选填物态变化名称)成水,从而减小了与地面间的_______________.14.(05德阳课改区)质量为2kg的水在太阳的照射下,温度升高5℃,水吸收的热量为_____________J。

这是通过_________的方法改变了水的内能。

(C水=4.2×103J/kg·℃)15.(05宿迁市)比热容是物质的一种特性。

用同种物质制成两个质量不等的物体,其比热容(填"相同"或"不同")。

质量均为1kg的铜块[ c铜= 3.9×102 J / (kg·℃ ) ] 和铅块 [ c铅= 1.3×102 J / ( kg·℃ ) ] ,如吸收了相等的热量,则铜块与铅块升高的温度之比为;若铜块温度升高了100℃,则它吸收了 J的热。

16.(04长沙)汽油的热值是4.6×107J/kg,现有汽油500g,若燃烧一半,剩余汽油的热值是_____________J/kg.17.(05天津市)单缸内燃机飞轮转速为3000r/min,那么,每秒钟燃气推动活塞做功的次数为__________次。

18.(04吉林)汽油机的工作过程由吸气、_________、做功、排气四个冲程组成,其中将内能转化为机械能的是_________ 冲程.19.(05辽宁十一市(非课改区))图中甲、乙两图所示的是汽油机一个工作循环的两个冲程,其中图_______是将内能转化为机械能的冲程,图_________是将机械能转化为内能的冲程。

20.(04甘肃)有一台汽油机在一个工作循环中消耗了l0g汽油(热值为4.6×107J /kg),这些汽油完全燃烧产生的热量是___________J.若这台汽油机的效率为30%,则一个工作循环中输出的有用机械能为____________J.21.(05北京市)质量相等的甲、乙两个物体,吸收相同的热量后,甲升高的温度大于乙升高的温度,则甲物体的比热容乙物体的比热容。

(填"大于"、"等于"或"小于" )二、单项选择题(本题包含38小题)22.(04江苏淮安)下列有关生活现象中,不能用分子动理论来解释的是()A.阳光下,湿衣服很快干了B.轻轻地掸一下,衣服上的灰尘"跑"了C.迎风吹来了醉人的花香D.衣柜中的樟脑丸过一段时间消失了23.(05莆田市)下列现象中能用"分子的无规则运动"的观点加以解释的是( )A. 春天,柳絮飞舞 B.夏天,玉兰飘香C. 秋天,落叶纷飞 D.冬天,瑞雪飘飘24.(04梅州)如图所示,图a是一个铁丝圈,中间松松地系着一根棉线;图b是浸过肥皂水并附着肥皂液膜的铁丝圈;图c表示用手轻轻地碰一下棉线的任意一侧;图d表示这侧的肥皂液膜破了,棉线被拉向另一侧,这一实验说明了( )A.物质是由大量分子组成的B.分子间有间隙C.分子间存在着引力D.组成物质的分子在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

25.(05四川成都(课改区))下列各种说法中正确的是( )A.在图-甲中抽去玻璃后,两瓶中的气体逐渐混合,能说明分子间存在引力B.在图-乙中端面磨平的铅棒压紧后能够吊住大钩码,能说明分子间存在引力C.压缩物体时需要用力,能说明分子间存在引力D.在图-丙中橡皮塞从容器中被推出去,能够说明分子间存在斥力26.关于分子动理论的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扩散现象表明物体中的分子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B.一根铁棒很难被拉断,说明铁分子间有相互作用的引力C.固体和液体很难被压缩,说明分子间没有空隙D.分子间的引力和斥力是同时存在的27.(05河北省)下列现象用分子动理论解释正确的是( )A.石灰石能被粉碎成粉末,说明分子很小B.空气能被压缩,说明分子间有引力C."破镜不能重圆",说明分子间有斥力D.蔗糖能溶于水,说明分子作无规则运动28.(04江苏宿迁)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扩散现象说明物质的分子在永不停息地作无规则运动B.固体和液体都很难被压缩,说明分子间只存在斥力C.冰和松香在熔化过程中,温度都升高D.固态的碘受热后直接变成碘蒸气是凝华现象29.(05辽宁十一市(非课改区))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冰块很难被压缩,说明它的分子间无间隙B.在阳光下,能看到屋内飞舞的灰尘,这是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的运动C.能用胶水把邮票贴在信封上,说明分子间存在引力D.打开冰箱门看到的"白气"是汽化形成的30.(04湖北黄冈)下面是某同学"物理学习笔记"中的摘录,其中错误的是()A.做功和热传递在改变物体的内能上是等效的B.扩散现象表明物体的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C.物体的内能的大小只与物体的温度有关D.分子间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是同时存在的31.(04泰州)中华民族有着悠久的文明历史,我国古代早就有人对自然现象进行观察和研究,留下了许多史料记载. 下列有关记载和相应物理本质的解释,其中不正确的是()A."山顶有泉,煮米不成饭"- 山顶气压较低,泉水的沸点较高,水不容易沸腾B."司南之勺,投之于地,其抵指南"- 地球周围存在磁场C."花气习人知昼暖"- 温度升高,分子的热运动加剧D."潭清疑水浅"- 光发生了折射32.(04长沙)物体的温度降低,则()A.一定是物体放出的了热量B.一定是物体对外界做了功C.物体的内能会减小D.物体的内能会增加33.(04南京)下列事例中物体内能减少的是()A.金属汤勺放进热汤中后会变得烫手B.放入电冰箱中的食物温度降低C.一块0℃冰全部熔化成0℃的水D."神舟"五号飞船返回舱进入大气层后表面升温34.(05广州市)关于物体的内能,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温度为0℃的物体没有内能B.同一物体温度升高,它的内能一定增大C.热传递是改变物体内能唯一的方法D.温度相等的一杯水和一桶水的内能相同35.(04福建漳州)下列现象中,利用内能做功的是()A.冬天在户外时两手相搓一会儿就暖和B.车刀在砂轮的高速磨擦之下溅出火花C.在烈日之下柏油路面被晒熔化了D.火箭在"熊熊烈火"的喷射中冲天而起36.(05柳州)下列过程中,通过做功改变物体内能的是( )A.举重运动员把杠铃举起B.拉锯子锯木头使锯片的温度升高C.把搭在弓上的箭射出D.冬天用暖水袋取暖37.(05盐城)下述各种现象中,属于热传递改变内能的是( )A.锯条锯木头,锯条发烫B.擦划火柴,火柴头着火C.冬天对着手呵气,手变暖D.电流通过导体,导体会发热38.(05武汉市)下面关于分子动理论和物体内能变化的说法,正确的是( )A.钢水冷却,温度降低,内能一定不减少B.压在一起的铅片和金片几年后剖开,切面互相渗透,属于扩散现象C.冬天用热水袋取暖,人体感到暖和,是用做功的方法改变物体的内能D.和平号空间退役后坠入大气层与空气摩擦生热,是用热传递方法改变物体内能39.(04山西)关于温度、内能、热量三者之间的关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温度高的物体,内能一定大B.物体温度升高,一定吸收了热量C.物体吸收了热量,温度一定升高D.物体温度升高,内能一定增加40.(04甘肃)2003年10月15日,"长征2号"火箭将我国第一颗载人飞船"神舟5号"成功发射到太空.飞船在绕地球飞行近22小时后,载人返回舱脱离飞船成功返回地球安全着陆.返回舱在穿越地球大气层疾速下降的过程中与空气剧烈摩擦,其表面温度急剧升高.这时,返回舱的 ( )A.重力势能减少,机械能不变,内能增加B.重力势能减少,动能增加,机械能增加C.重力势能减少,机械能减少,内能增加D.重力势能减少,机械能减少,内能不变41.(04河北综合)2003年10月15日,"神舟"5号载人飞船在震天的轰鸣声中腾空而起,飞向太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