蓄电池充放电措施

合集下载

蓄电池充放电要求说明

蓄电池充放电要求说明

蓄电池充放电要求说明
(1)初期充电
在电池储存和运输过程中电池有一些自放电,在运行过程中必须进行初期充电,其方法为:储存时间在6个月内,恒压2.35V/单体,充电8h;储存时间12个月内,恒压2.35V/单体,充电12h;储存时间24个月内,恒压2.35V/单体,充电24h;
(2)均衡充电
系列电池在下列情况下需要对电池组进行均衡充电:
①电池系统安装完毕后,对电池进行补充充电;
②电池组浮充运行3个月后,有单体电池电压低于2.18V、12V系列电池电压低于13.08V (2.18*6);
③电池搁置停用时间超过3个月;
④电池全浮充运行达3个月。

均衡充电的方法推荐采用 2.35V/单体充电24h。

注意上述充电时间是指温度范围在20-30度,如果环境温度下降,则充电时间应增加,反之亦然。

(3)电池充电
电池放电后应及时充电。

充电方法推荐为以0.1C10A的恒电流对电池组充电,到电池单体平均电压上升到2.35V,然后改用2.35/单体进行恒压充电,直到充电结束。

用上述方法进行充电,其充足电的标志可以用以下条件中任一条来判断。

①充电时间18-24h(非深放电时间可短,如20%的放电深度的电池充电时间可缩短为10h);
②电压恒定情况下,充电末期连续3h充电电流值不变。

在特殊情况下,电池组需尽快充足电可采用快速充电方法,即限流值小于等于0.15C10A,充电压为2.35V/单体。

蓄电池充放电方法

蓄电池充放电方法

蓄电池充放电方法
蓄电池是我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电源,其充放电方法是我们使用蓄电池时必须要知道的知识点。

下面,我将为大家详细介绍蓄电池的充放电方法。

一、蓄电池的充电方法
1. 恒流充电法
这种充电方法是在电量不佳的情况下,通过加大输入电压,让蓄电池的电流保持在一个较高的恒定值,直到电池充满。

2. 恒压充电法
这种充电方法是通过调整输入电源的电压,保持其在一定范围内,让电池在充电过程中保持稳定,直到电池充满。

3. 智能化充电法
这种充电方法基于智能充电控制器,根据蓄电池的状态设置合适的充电参数,使充电过程更加准确、高效。

二、蓄电池的放电方法
1. 极限放电法
这种方法很危险,因为在此过程中,蓄电池将完全放空,可能会导致电池永久损坏和电池爆炸的风险。

2. 规定的放电法
规定的放电法是在一定的情况下,将电池的电量全部放掉,但是需要在一定的电压以下停止放电,以避免损害电池。

3. 循环放电法
循环放电法是通过将电池放电至一定电量,然后再通过充电将电量充满,再进行放电,以此循环,这种方法可以延长电池的使用寿命。

以上是关于蓄电池充放电方法的详细介绍,需要注意的是,每种方法对应不同的电池类型和电池容量,使用时请仔细阅读相关的使用说明书,以确保安全、高效地使用蓄电池。

蓄电池充放电技术方案

蓄电池充放电技术方案

蓄电池充放电技术方案蓄电池是一种将电能转化为化学能进行储存的装置,常用于储存电能以备不时之需。

而充放电技术方案则是指将电能从电源输入到蓄电池进行充电,或者将蓄电池储存的电能输出到负载进行放电的技术方案。

本文将详细介绍蓄电池充放电技术方案。

1.恒流充电技术恒流充电技术是一种通过控制电流大小以稳定充电电流的技术。

在充电过程中,充电电流始终保持不变,直到蓄电池电压达到设定值为止。

恒流充电技术具有充电速度快、充电效率高的优点,但需要对充电电流进行严格控制,避免过高的充电电流导致蓄电池损坏。

2.恒压充电技术恒压充电技术是一种通过控制充电电压大小以稳定充电电压的技术。

在充电过程中,充电电压始终保持不变,直到蓄电池电流降低到一定程度为止。

恒压充电技术具有充电过程较为安全的优点,但需要对充电电压进行严格控制,避免充电电压过高导致蓄电池过充。

3.智能充电技术智能充电技术是一种通过控制充电电流和电压以及利用智能电池管理系统,根据蓄电池的充电状态和环境条件进行充电的技术。

智能充电技术能够实现充电过程中的多种保护,如过充保护、过放保护、温度保护等,有效延长蓄电池的使用寿命。

1.直流放电技术直流放电技术是一种将蓄电池储存的直流电能直接输出到负载的技术。

直流放电技术可以实现较高的输出效率和稳定性,适用于大多数需要直流电源的应用。

2.交流放电技术交流放电技术是一种将蓄电池储存的直流电能通过逆变器转换成交流电输出到负载的技术。

交流放电技术适用于需要交流电源的应用,并且可以实现电流和电压的调节,提供更好的输出质量和稳定性。

3.无线放电技术无线放电技术是一种将蓄电池储存的电能通过无线能量传输转化成电能输出到负载的技术。

无线放电技术不需要物理连接,具有较高的灵活性和可移动性,适用于一些特殊场合和设备的无线充电需求。

以上是蓄电池充放电技术方案的一些基本介绍,不同的应用场景和要求可能需要采用不同的技术方案。

在实际应用中,充电和放电的过程需要进行严格的监测和控制,以确保蓄电池的安全和性能稳定。

蓄电池充放电规范

蓄电池充放电规范

蓄电池充放电规范我公司使用的电瓶为D-560-KT型防爆特殊型,机运工区充电工、电瓶司机、调车员必须严格依照蓄电池的使用维护规范进行。

1、电解液配制时,应将硫酸缓慢倒入盛有蒸馏水的耐酸容器中,并以耐酸棒(玻璃棒)不断搅拌至均匀,不准将水倒入硫酸内,以防酸液飞溅伤人,蓄电池初充电时加入电解液的密度与充好后电解液密度表2、新蓄电池开箱后,先把表面灰尘拭干净,检查电池槽、盖有否损伤,封处有否开裂,如有上述现象,应在注入电解液前先行处理好。

3、把各蓄电池排气栓旋下,将事先配好已冷却的电解液(温度在35℃以下)注入蓄电池,注入量控制在液面高于多孔保护板15~20㎜为宜,静置4~6小时后,即可进行初充电。

4、蓄电池的充电分初充电与日常充电,初充电就是蓄电池注入电解液后的第一次充电,初充电后的各次充电均称为日常充电,初充电及日常充电电流与时间依下表严格执行。

充电电流与时间表5、蓄电池的初充电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过程,影响到电瓶的容量与寿命,充电工必须认真负责严格执行规程,蓄电瓶的充入电量应为蓄电池的5~6倍,分两个阶段进行,当每只单体瓶端电压上升至2·4V以上时,改用第二阶段充电电流,总充电时间70小时左右,无特殊情况严禁中途停充,电瓶达到充足现象为:电瓶电压及电解液的密度在3小时不再上升,电解液表面冒出大量均匀的气泡。

6、蓄电池初充电后,应按下表进行5小时率练习放电,作到三充三放。

当放电容量能达到额定容量后,方可投入使用,此过程在邵阳灯厂技术人员的指导下进行。

电瓶5小时率放电电流7、蓄电池经使用后应立即进行日常充电,充电量应为上次放电量的1.2~1.3倍,充电电流与时间应严格控制在规定的范围内,而且要分为三个阶段,注意电瓶千万不可过量充电。

8、在充电过程中应检查电解液液面的高度,如有不足的现象,应在充电后期补充蒸馏水(补水)切忌加酸,充电终期电解液密度应达到第1条所规定的范围,否则,可充电电流未切断之前,以蒸馏水或密度为1.4左右的硫酸进行调整,经调整后再继续充电一小时左右,使电解液上下均匀。

蓄电池的充放电方法

蓄电池的充放电方法

电池的充放电方法及注意事项由于阀控铅酸蓄电池具有电压稳定、无污染等优点,被广泛应用于通信、电力等领域。

因充放电控制不合理而造成的电池寿命终止不在少数。

为了延长阀控铅酸蓄电池的使用寿命,对阀控铅酸蓄电池充放电控制的技术要求。

一、浮充电使用在电力电源系统中,为确保直流电源不间断,一般都采用高频开关整流器(充电器)与蓄电池组并联的浮充电使用方式。

在浮充状态下,充电电流主要用于电池因自放电而损失的容量,但是浮充状态下充电电流又是与电池的浮充电压密切相关的。

因而为了使阀控铅酸蓄电池有较长的浮充使用寿命,在电池使用过程中,要充分结合电池制造的原材料及结构特点和环境温度等各方面的情况,制定电池合理的使用条件,尤其是浮充电压的设定。

例如:在环境温度为25℃时,标准型阀控铅酸蓄电池的浮充电压应设置在2.25V,允许变化范围为2.23~2.28V。

浮充电压设置过低,电池长期处于欠充电状态,不仅会在电池极板内部形成不可逆的硫酸盐化,而且还会在活性物质和板栅之间形成高电阻阻挡层,使电池的内阻增加、容量下降,最终使其寿命提前终止;浮充电压设置过高,电池长期处于过充电状态,会使电池充电电流增大,不仅会使安全阀频繁开启导致失水增加,容量衰减;而且还会使电池内产生的热量来不及散掉,温度升高,形成恶性循环,造成热失控,另外还会使板栅腐蚀加速,浮充使用寿命提前终止。

当然为了使电池既不欠充电,也不过充电,还需要根据环境温度的变化来调整浮充电压,通常的调节系数为±3mV/℃。

但决不是说有了浮充电压的调节系数,电池就可以在任意环境温度下使用。

要知道,温度低时,由于浮充电压增大,同样会引起浮充电流增大,板栅腐蚀加速,寿命提前终止等一系列的问题;而温度高时,浮充电压减小,也会形成电池欠充电的一系列问题。

由此可知,阀控铅酸蓄电池安装使用时,最好安装在装有空调的、通风条件良好的房间内,同时还要远离开关整流器等热源。

另外,在电力电压系统中,有一些高频开关整流器不进行均衡充电的设置。

蓄电池充放电方案

蓄电池充放电方案

蓄电池充放电方案摘要:蓄电池是一种能够将化学能转换为电能的装置,广泛应用于各种移动设备和能源储存系统中。

在日常生活和工业应用中,蓄电池的充放电方案对其性能和寿命起着重要作用。

本文将介绍基本的蓄电池充放电原理、常见的充放电方案,并探讨其优缺点以及适用场景。

1. 蓄电池充电原理蓄电池是由一个或多个电池单元组成的装置,通过在化学反应中储存和释放电能。

常见的蓄电池类型包括铅酸蓄电池、锂离子电池、镍氢电池等。

不同类型的蓄电池有不同的充电原理,但基本原理是相同的:在充电过程中,外部电源提供电流,通过化学反应将电能储存到蓄电池中;在放电过程中,蓄电池的化学反应将储存的电能转化为电流输出。

2. 常见的蓄电池充放电方案2.1 恒定电流充电方案恒定电流充电是一种常见的充电方式,其原理是在充电过程中保持恒定的充电电流。

典型的恒定电流充电方案包括恒定电流充电、恒定电流恒定电压充电等。

恒定电流充电方案适用于大容量蓄电池和长时间充电的情况。

通过控制恒定的充电电流,可以有效地充满电池,并保护电池免受过充放电的损害。

然而,这种充电方案可能会导致电池表面温度升高,需要注意散热和安全问题。

2.2 脉冲充电方案脉冲充电是一种将脉冲电流注入到蓄电池中进行充电的方案。

这种充电方案通常在短时间内提供高电流,然后在休息时间内停止充电,电池可以在这段时间内恢复。

脉冲充电方案可以提高充电效率和充电速度,减少充电时间,并且对电池的性能和寿命影响较小。

但是,应注意脉冲充电的电流和频率,以免对电池产生过大的压力和损害。

2.3 恒定功率放电方案恒定功率放电方案是一种通过控制放电电流或电压来使电池以恒定功率放电的方案。

这种放电方案适用于需要稳定输出功率的设备或系统。

恒定功率放电方案可以有效地保持电池的电压稳定,防止电压过低引起设备故障。

然而,这种方案也可能导致电池容量及续航时间的减少,需要权衡电池的可用能量和使用时间。

3. 蓄电池充放电方案的优缺点3.1 优点蓄电池充放电方案具有以下优点:- 可以实现电能的储存和释放,满足不同应用的需求;- 充电方案多样,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充电方式;- 放电方案灵活,可以根据不同负载要求进行调整;- 充放电过程中不产生有害物质,对环境友好。

蓄电池充放电安全技术措施

蓄电池充放电安全技术措施

蓄电池充放电安全技术措施一、安装和使用要求1.安装地点应通风良好,远离有腐蚀性气体的地方,并应设有火灾报警器和灭火设备。

2.电池安装时应确保固定稳定,并避免产生外力挤压、碰撞等情况,以防止电池短路、漏液等问题。

3.电池与充电设备的连接线应符合规定的负载和电压等级,确保电池充电电流和电压稳定。

4.电池使用过程中应严禁拆卸、修理电池,以免引起电池内部短路或电解液泄漏。

二、充电保护措施1.在充电过程中必须使用专用充电器,并根据电池规格设定充电参数,避免过充或过放。

2.充电器应具备过电流、过电压、过温度等保护功能,在异常状态下及时断开电源,避免发生过热、爆炸等危险。

3.充电器应定期检测和校正,确保其充电参数准确可靠。

三、放电保护措施1.在电池充电时,应根据电池容量和充电速度合理安排充电时间,避免过度充电而导致电池内部气体生成过多而爆炸。

2.放电过程中应避免长时间超负荷放电,以免引起电池内部过热,增加失火、爆炸的风险。

四、漏电保护措施1.针对有金属外壳的电池,应采用双绝缘结构,确保在外壳漏电时,内部电池不接触有电导的材料。

2.使用具有过流保护功能的电路和设备,及时监测并断开电路,防止漏电发生时电流过大。

五、火灾防护措施1.在电池和充电设备附近的工作场所应配备消防器材,安装可燃气体和火焰探测器等火灾报警设备。

2.电池和充电设备应定期进行维护和检查,确保其工作正常,避免发生电池内部短路、漏液等引起火灾的因素。

充放电安全技术措施是确保蓄电池充放电过程中安全可靠的重要环节,只有严格按照技术要求进行安装、操作和维护,遵守安全操作规程,才能降低事故发生的风险。

同时,相关工作人员应接受严格的培训和持续教育,提高安全意识和应急处理能力,为蓄电池的安全使用提供保障。

蓄电池充放电措施

蓄电池充放电措施

1变电站蓄电池充放电措施一、组织措施:为了搞好蓄电池充放电工作,本此对10个变电站的蓄电池进行轮流充放电,在整个充放电过程中,技术组进行协调,以维护班为主,各变电站进行密切配合,工区及各班站协调负责人为:技术组:张竑基维护班:张铁良变电站:各变电站站长二、技术及安全措施1、充放电的目的:为保证蓄电池内极板上的化学物质能充分得到反应,使电化学物质更加活跃,延长蓄电池使用寿命,并能核对蓄电池的准确容量。

2、充放电的方法2.1放电的准备工作2.1.1将蓄电池充电至满状态2.1.2开路放置1~2个小时,待蓄电池温度与环境温度基本一致后,方能对蓄电池进行放电。

2.1.3准备放电负载,放电负载应能保证放电电流。

2.2放电环境温度应在5~35℃,且保持相对稳定。

2.3放电倍率:用10小时放电率进行放电。

如:280安时的蓄电池用10小时放电率放电,电流为28安,用1小时放电率放电电流为280安。

本次的充放电均以10小时放电率放电。

2.4放电工作开始3、充放电主要步骤3.1将蓄电池组退出系统运行;3.2对蓄电池进行补充充电,充电至满状态;3.3蓄电池静止1~2小时;3.4接入放电负载,检查蓄电池电压;3.5测量记录蓄电池总电压和单只蓄电池的电压;3.6确定放电电流和放电负载3.7开始放电,严格记录蓄电池总电压和单只蓄电池的电压;3.8放电完毕,蓄电池静止1~2小时后开始对蓄电池进行均衡2变电站蓄电池充放电措施充电3.9蓄电池组改为浮充电。

4、充放电注意事项4.1蓄电池组开始放电,应立即测量蓄电池的端电压和单瓶电压及温度;4.2蓄电池放电后每小时测量电压一次;4.3放电过程中应保持放电电流稳定;4.4放电后期应严密监测蓄电池的电压,保证蓄电池单瓶电压不低于规定值;4.5发现单瓶电压低于规定值时应立即停止放电;4.6放电后期可缩短测量周期;4.7蓄电池测量要使用数字电压表。

5、一般阀控式蓄电池浮充电压为 2.23~2.28V,均充电压为 2.35V,详细数据可查阅各厂家的说明书。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蓄电池组充放电试验措施
(放电电阻法)
一、试验目的和依据
上河电厂阀控蓄电池已运行近六年,蓄电池单体电压差异越限、容量严重降低。

为恢复其性能,同时核对电池组放电容量,拟按照有关规定对其进行充放电。

为保证试验安全,特按照《直流电源装臵运行维护规程》及蓄电池使用说明书制定本措施。

二、直流设备概况
直流系统由三台充电机、两组蓄电池、两条直流母线组成。

两段母线分列运行,各接一组蓄电池和一台充电机,蓄电池处于浮充电运行方式,#3充电机处于备用状态。

直流系统型号:PZ61/GFM-232C-1500/220
1、直流系统运行正常,无影响机组安全运行的因素
2、相关表计符合要求,能够如实反应电池电压、电流、容量
3、测控装臵、电池巡检装臵等设备时钟一致
4、人员分工明确,熟悉本措施,仪表仪器准备妥当
5、监控装臵各参数已按照充放电要求设定无误
6、放电电阻已连接到#1充电母线,检查接线无误、开关确断;
四、组织分工
1、试验中系统倒换操作由运行值班员负责
2、监控装臵面板操作由检修部安排专人负责
3、电气专工、蓄电池厂家技术人员现场指导,热电班、电气班派人参加
五、试验步骤
1、联络刀闸切到一母,两段直流母线并列运行,母线电压正常
2、查#1、2稳压电源与#2蓄电池并列运行,#1蓄电池停运
3、#1蓄电瓶静臵一小时
4、放电电阻及控制回路送电正常,臵放电电阻到最大位
5、投入电阻,检查电池组进入放电状态
6、核对就地、远方表计一致,各部参数正常
7、任一单瓶电压降低到1.8v应立即拉开电阻,停止放电
8、静臵蓄电池一至两小时
9、投入#3充电器到一段充电母线
10、#3充电器“开机”并投“自动”方式,查蓄电池转入恒流充电
11、监视蓄电池按设定程式转入浮充电方式
12、重复以上充放电过程两次(3~11项)
13、#1蓄电池投入一母,断开联络刀闸
14、停运#3整流器,调节#1、2母电压到正常
15、查直流系统已恢复正常方式
六、试验注意事项
1、直流系统倒换应严格执行“两票三制”,严防直流母线失压
2、试验中#1、2整流器与#2蓄电池组并联带两段直流母线运行,#3整流器根据充放电需要操作
3、因电瓶亏电,容量降低严重,放电过程中不必调整电阻;
4、严密监视电池组电压、电流,做好记录,防止过充或过放。

电瓶电压以就地实测为准,放电测电压最低电瓶,充电测最高电瓶;
5、放电过程记录不少于三次,充电过程记录不少于两次
6、充电注意监视“落后”电瓶温度,防止热失控;
7、放电结束,充电器投运后应按恒流→恒压→浮充方式逐步过渡到浮充状态,应注意监视各状态控制及转换条件是否符合如下要求:
恒流限压:以
Ⅰ(150A)恒定电流充电,蓄电池端电压上升到约242v(2.30~10
2.35V×N),适当保持(约10分钟)后进入第二阶段。

恒压充电:电瓶端电压恒定(约240v),电流逐步减小到15A后,经设定时间转入浮充方式,充放电过程结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