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源编码与信道编码解析

合集下载

数字通信中的信源编码和信道编码

数字通信中的信源编码和信道编码

数字通信中的信源编码和信道编码摘要:如今社会已经步入信息时代,在各种信息技术中,信息的传输及通信起着支撑作用。

而对于信息的传输,数字通信已经成为重要的手段。

本论文根据当今现代通信技术的发展,对信源编码和信道编码进行了概述性的介绍.关键词:数字通信;通信系统;信源编码;信道编码Abstract:Now it is an information society. In the all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ies, transmission and communication of information take an important effect. For the transmission of information, Digital communication has been an important means. In this thesis we will present an overview of source coding and channel coding depending on the development of today’s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Key Words:digital communication; communication system; source coding; channel coding1.前言通常所谓的“编码”包括信源编码和信道编码。

编码是数字通信的必要手段。

使用数字信号进行传输有许多优点, 如不易受噪声干扰, 容易进行各种复杂处理, 便于存贮, 易集成化等。

编码的目的就是为了优化通信系统。

一般通信系统的性能指标主要是有效性和可靠性。

所谓优化,就是使这些指标达到最佳。

除了经济性外,这些指标正是信息论研究的对象。

按照不同的编码目的,编码可主要分为信源编码和信道编码。

在本文中对此做一个简单的介绍。

高速通信网络中的信源编码与信道解码方法研究

高速通信网络中的信源编码与信道解码方法研究

高速通信网络中的信源编码与信道解码方法研究在高速通信网络中,为了提高数据传输的可靠性和效率,信源编码和信道解码方法是必不可少的。

信源编码用于将原始数据转换为编码数据,而信道解码则用于将接收到的编码数据还原为原始数据。

本文将研究高速通信网络中的信源编码与信道解码方法,探讨它们的原理、优缺点以及在实际应用中的效果。

一、信源编码方法1. 需求描述信源编码技术的主要需求是将原始数据进行压缩,以减少数据传输的带宽需求。

同时,信源编码应能够恢复原始数据,确保数据传输的可靠性。

2. 常用方法(1)无损编码无损编码保证了原始数据的无损压缩和完全恢复,常见的无损编码算法有霍夫曼编码、算术编码和Lempel-Ziv编码。

这些算法通过挖掘原始数据中的统计特性,将出现频率高的符号赋予较短的编码,从而实现压缩效果。

(2)有损编码有损编码通过牺牲部分数据的精确性来实现更高的压缩比。

常见的有损编码方法包括离散余弦变换(DCT)、小波变换和向量量化等。

这些方法适用于图像、音频和视频等数据类型,可以实现较高的压缩比,但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数据质量。

3. 优缺点分析无损编码方法可以完全恢复原始数据,但压缩比相对较低;而有损编码方法可以实现更高的压缩比,但只能恢复部分原始数据。

根据具体应用场景和需求,选择适当的编码方法可以有效平衡压缩比和数据质量之间的关系。

二、信道解码方法1. 需求描述信道解码技术的主要需求是能够纠正到达接收端的数据传输中产生的错误,提高数据传输的可靠性和容错性。

2. 常用方法(1)前向纠错编码前向纠错编码通过在发送端添加冗余信息,使接收端能够检测和纠正传输过程中出现的错误。

常见的前向纠错编码方法有海明码、卷积码和低密度奇偶校验码(LDPC 码)。

这些编码方法通过精心设计冗余信息,使接收端能够在有限的冗余信息中恢复出原始数据。

(2)自动重传请求(ARQ)ARQ是一种反馈式的差错控制方法,当接收端检测到传输错误时,会发送重传请求给发送端。

信源编码与信道编码解析

信源编码与信道编码解析

信源编码与信道编码解析摘要:衡量一个通信系统性能优劣的基本因素是有效性和可靠性,有效性是指信道传输信息的速度快慢,可靠性是指信道传输信息的准确程度。

在数字通信系统中,信源编码是为了提高有效性,信道编码是为了提高可靠性,而在一个通信系统中,有效性和可靠性是互相矛盾的,也是可以互换的。

我们可以用降低有效性的办法提高可靠性,也可以用用降低可靠性的办法提高有效性。

本文对信源编码和信道编码的概念,作用,编码方式和类型进行了解析,以便于更好的理解数字通信系统的各个环节。

关键字:信源编码信道编码Abstract: the measure of a communication system the basic factor is quality performance efficiency and reliability, effectiveness refers to channel to transfer information machine speed, reliability is to point to the accuracy of the information transmission channel. In digital communication system, the source coding is in order to improve the effectiveness, channel coding is in order to improve the reliability, and in a communication system, effectiveness and reliability is contradictory, is also can be interchanged. We can use to reduce the availability of improving the reliability, also can use to improve the effectiveness of reduces reliability. In this paper, the source coding and channel coding concept, function, coding mode and the types of analysis, in order to better understand all aspects of digital communication systems.Key words: the source coding channel coding中图分类号:TN911.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引言数字通信系统:信源是把消息转化成电信号的设备,例如话筒、键盘、磁带等。

信源编码和信道编码的区别

信源编码和信道编码的区别

信源编码和信道编码的区别信源编码和信道编码是数字通信领域中两个重要的概念。

尽管这两个概念有时会被混淆使用,但它们在通信系统中的作用和目标是不同的。

信源编码主要关注的是如何将源信息进行有效的压缩和表示,以减少传输所需的带宽和存储空间。

而信道编码则专注于在传输过程中,如何通过添加冗余信息来提高通信系统对噪声和干扰的容忍度。

下面将从定义、目标和应用等方面说明信源编码和信道编码的区别。

首先,信源编码是指对信号源进行编码,即将源数据转换为一系列编码符号的过程。

信源编码的目标是通过增加数据的冗余性,以便减少数据的存储和传输所需的比特数。

通过信源编码,我们可以压缩和表示原始数据,以便更有效地传输和存储。

常见的信源编码技术包括霍夫曼编码、算术编码、字典编码等。

例如,在图像和音频压缩中,我们通常使用信源编码来减少文件的大小,而不丢失太多信息。

相比之下,信道编码是指通过在信道上添加冗余信息,以提高通信系统对噪声、干扰和误码的容忍度。

信道编码的目标是在不增加传输时间的情况下,提高传输的可靠性和健壮性。

常见的信道编码技术包括海明码、卷积码、低密度奇偶校验码等。

通常,信道编码采用纠错码的方式来检测和纠正传输中的错误,从而可以提高数据的可靠性。

信道编码在很多通信系统中都得到了广泛应用,例如无线通信、卫星通信等。

信源编码和信道编码的主要区别在于它们的应用领域和目标。

信源编码主要关注如何有效地对源数据进行压缩和表示,以提高存储和传输的效率。

而信道编码主要关注如何在传输过程中提高数据的可靠性和健壮性,以应对信道噪声和干扰的影响。

信源编码和信道编码是数字通信中两个独立但密切相关的概念,它们通常结合使用,以提高通信系统的性能和效果。

此外,信源编码和信道编码还在某种程度上是相互依赖的。

良好的信源编码可以提供更好的信道编码性能。

因为信源编码可以减少数据的冗余性,减小信道编码的冗余部分,从而提高传输效率。

而信道编码可以弥补信源编码在传输过程中的失真或丢失,从而提高信号的质量和可靠性。

通信原理课件第5讲 信源编码:CCITT编码,相关信源的编码,信道编码

通信原理课件第5讲 信源编码:CCITT编码,相关信源的编码,信道编码
编码一: 消息A----“0”;消息B----“1”
若产生错码(“0”错成“1”或“1”错成“0”)收端无法发现, 该编码无检错纠错能力
增加一位冗余后具有 检出一位错码的能力
编码二:
消息A----“00”;消息B----“11”
若一位产生错码,变成“01”或“10”,因“01”“10”为禁用码组, 收端可发现有错,但无法确定错码位置,不能纠正,
编码三:
消息A----“000”;消息B----“111” 传输中产生一位或是两位错码,都将变成禁用码组,具有检出 两位错码的能力 在产生一位错码情况下,收端可根据“大数”法则进行正确判 决,能够纠正这一位错码,该编码具有纠正一位错码的能力 在产生两位错码情况下,只具有检错能力 这表明增加两位冗余码元后码具有检出两位错码及纠正一位错 码的能力
6V 6V
2)计算归一化的抽样值具有多少个量化单位,即看它落在哪一个线段内:
0 .4 4 0 9 6 1 6 3 8 .4
则x落在编号为“110”的线段内,该线段被分成16小段,每小段含64个量化单位。
则可计算该抽样值落在哪一个小段上:
1638.41024614.49.6
64
64
即落在第10小段上,则其CCITT标准的编码为:1 110 1001
预测数据为误差信
号和预测器的输出
o
xl xˆl ul
预测数据为误差信
号和预测器的输出
o
xl xˆl ul
线性预测器的系数确定
因为ul是el的量化值,两者之间存在量化误差e。若不考虑量化误差, 即ul = el ,则接收端的线性预测器的输入和重建电平为:
o
xl xˆl ul xˆl el xl

信源编码与信道编码课件

信源编码与信道编码课件
熵编码的原理基于信息论中的熵概念,即数据中包含的信息量大小。通过计算数据 的熵值,可以确定数据的冗余程度,从而选择合适的编码方式进行压缩。
常见的熵编码算法包括哈夫曼编码和算术编码等。
算术编码原理
算术编码是一种基于概率的压缩方法,它将输入数据映射到一个实数范 围内,通过降低该实数范围来达到压缩数据的目的。
信道编码
广泛应用于通信和数据传输领域,如移动通信、卫星通信、光纤通信等。
性能指标的对比
信源编码
压缩比、解码时间、重建数据的失真程度等是其主要性能指标。
信道编码
误码率、抗干扰能力、频谱效率等是其主要性能指标。
06
信源与信道编码的未来发展
信编码的未来发展
视频编码
随着超高清视频和虚拟现实技术的普及,信源编码将更加注重视 频压缩效率,以适应更高的分辨率和帧率。
目的
提高信息传输效率和存储 空间利用率。
方法
通过去除冗余信息、减少 表示信息的比特数等方式 实现。
信源编码的分类
无损压缩
能够完全恢复原始数据的压缩方 法。
有损压缩
无法完全恢复原始数据的压缩方 法,一般用于图像、音频和视频 等多媒体数据的压缩。
信源编码的应用场景
文件压缩
用于减小文件大小,便 于存储和传输。
视频会议
对视频和音频信号进行 压缩,以减小传输带宽
和存储空间。
数字电视
对图像和声音信号进行 压缩,以减小传输带宽
和存储空间。
无线通信
对语音和数据信号进行 压缩,以减小传输带宽
和存储空间。
02
信源编码原理
熵编码原理
熵编码是一种无损数据压缩方法,它利用了数据中存在的冗余和概率分布特性,通 过编码技术去除冗余,达到压缩数据的目的。

第七课-理论-信源与信道编码解读

第七课-理论-信源与信道编码解读

Page
36
实现交织和解交织一般使用卷积方式。 交织技术对已编码的信号按一定规则重新排列,解 交织后突发性错误在时间上被分散,使其类似于独立发
生的随机错误,从而前向纠错编码可以有效的进行纠错
,前向纠错码加交积的作用可以理解为扩展了前向纠错 的可抗长度字节。
纠错能力强的编码一般要求的交织深度相对较低。纠错
Page 27
0:晴,1:雨
若1→0,0→1。收端无法发现错误
00晴 00
01 10 11雨 11
能发现 一个错误 禁用码组
• 插入1位监督码后具有检出1位错码的能 力,但不能予以纠正。
Page 28
000晴
000 001 010 100 011 101 110


111雨
111
• 在只有1位错码的情况下,可以判决哪位是错 码并予以纠正。
Page 40
约束长度(constraint length)= 寄存器个数(N)+1; 编码速率是指在保证原有信息能够得到还原的码流速度。通常码流速率 越低,编码效率就越高。 典型的Turbo码编码器:由两个反馈的编码器(称为成员编码器)通过 一个交织器I并行连接而成。如果必要,由成员编码器输出的序列经过删余 阵,从而可以产生一系列不同码率的码。例如,对于生成矩阵为g=[g1,g2] 的(2,1,2)卷积码通过编码后,如果进行删余,则得到码率为1/2的编码输 出序列;如果不进行删余,得到的码率为1/3。
将信源的模拟信号转变为数字信号 降低数码率,压缩传输频带(数据压缩)
信道编码
提高数字通信可靠性
数字信号在信道的传输过程中,由于实际信 道的传输特性不理想以及存在加性噪声,在 接收端往往会产生误码。

信源编码与信道编码

信源编码与信道编码

信源编码与信道编码
1.信源编码的作⽤与内含:
信源编码是⼀种以提⾼通信有效性⽽对信源符号进⾏的变换,或者说为了减少或者消除信源剩余度⽽进⾏的信源符号变换。

具体⽽⾔就是针对信源输出符号序列的统计特性来寻找某种⽅法,把信源输出符号序列变换为最短的码字序列,使后者的各码元所荷载的平均信息量最⼤,同时⼜能保证⽆失真的恢复原来的符号序列。

2.信道编码的作⽤与内含:
信道编码:由于信道有噪声和⼲扰或信道有某种约束会使接受的消息发⽣差错,因此要通过信道编码来提⾼传输可靠性。

因为信道编码是通过冗余符号来实现的,所以会使传输有效性降低。

(ps:⾹农第⼆定理:只要信息传输速率不⼤于信道容量,就存在⾼可靠性传输。

)。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信源编码与信道编码解析摘要:衡量一个通信系统性能优劣的基本因素是有效性和可靠性,有效性是指信道传输信息的速度快慢,可靠性是指信道传输信息的准确程度。

在数字通信系统中,信源编码是为了提高有效性,信道编码是为了提高可靠性,而在一个通信系统中,有效性和可靠性是互相矛盾的,也是可以互换的。

我们可以用降低有效性的办法提高可靠性,也可以用用降低可靠性的办法提高有效性。

本文对信源编码和信道编码的概念,作用,编码方式和类型进行了解析,以便于更好的理解数字通信系统的各个环节。

关键字:信源编码信道编码Abstract: the measure of a communication system the basic factor is quality performance efficiency and reliability, effectiveness refers to channel to transfer information machine speed, reliability is to point to the accuracy of the information transmission channel. In digital communication system, the source coding is in order to improve the effectiveness, channel coding is in order to improve the reliability, and in a communication system, effectiveness and reliability is contradictory, is also can be interchanged. We can use to reduce the availability of improving the reliability, also can use to improve the effectiveness of reduces reliability. In this paper, the source coding and channel coding concept, function, coding mode and the types of analysis, in order to better understand all aspects of digital communication systems.Key words: the source coding channel coding中图分类号:TN911.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引言数字通信系统:信源是把消息转化成电信号的设备,例如话筒、键盘、磁带等。

信源编码的基本部分是压缩编码。

它用于减小数字信号的冗余度,提高数字信号的有效性,如果是模拟信源,则它还包括数模转换功能,在某些系统中,信源编码还包括加密功能。

信道编码的目的是提高信号传输的可靠性。

它在经过信源编码的信号中增加一些多余的字符,以求自动发现或纠正传输中发现的错误。

这样做必然又增加了信号的冗余度,似乎抵消了信源编码的作用。

但是,这里增加的字符是符合特定规律的,他能用于纠错,而在信源编码中减少的冗余是信源本身原有的,多余之物。

调制的主要目的是使经过编码的信号特性与信道特性相适应,使信号经过调制后能过顺利经过信道传输。

解调、信道译码、解密、信源译码分别是调制、信道编码、加密、信源编码的反变换。

2信源编码为了减少信源输出符号序列中的剩余度、提高符号的平均信息量,对信源输出的符号序列所施行的变换。

具体说,就是针对信源输出符号序列的统计特性来寻找某种方法,把信源输出符号序列变换为最短的码字序列,使后者的各码元所载荷的平均信息量最大,同时又能保证无失真地恢复原来的符号序列。

信源输出的符号序列的变换最原始的信源编码就是莫尔斯电码,另外还有ASCII码和电报码都是信源编码。

但现代通信应用中常见的信源编码方式有:Huffman编码、算术编码、L-Z编码,这三种都是无损编码,另外还有一些有损的编码方式。

具体实现唯一可译变长编码的方法很多,但比较经典的方法还是仙农编码法、费诺编码法和霍夫曼编码法。

其他方法都是这些经典方法的变形和发展。

所有这些经典编码方法,都是通过以短码来表示常出现的符号这个原则来实现概率的均匀化,从而得到高的信息载荷效率;同时,通过遵守克拉夫特不等式关系来实现码字的唯一可译。

霍夫曼编码方法的具体过程是:首先把信源的各个输出符号序列按概率递降的顺序排列起来,求其中概率最小的两个序列的概率之和,并把这个概率之和看作是一个符号序列的概率,再与其他序列依概率递降顺序排列(参与求概率之和的这两个序列不再出现在新的排列之中),然后,对参与概率求和的两个符号序列分别赋予二进制数字0和1。

继续这样的操作,直到剩下一个以1为概率的符号序列。

最后,按照与编码过程相反的顺序读出各个符号序列所对应的二进制数字组,就可分别得到各该符号序列的码字。

例如,某个离散无记忆信源的输出符号序列及其对应的概率分布为对这些输出符号序列进行霍夫曼编码的具体步骤和结果如表。

由表中可以看出,在码字序列中码元0和1的概率分别为10/21和11/21,二者近乎相等,实现了概率的均匀化。

同时,由于码字序列长度满足克拉夫特不等式2×2-2+3×2-3+2×2-4=1因而码字是唯一可译的,不会在长的码字序列中出现划错码字的情况。

在实际工程应用中,往往并不追求无差错的信源编码和译码,而是事先规定一个译码差错率的容许值,只要实际的译码差错率不超过这个容许值即认为满意。

信道编码数字信号在传输中往往由于各种原因,使得在传送的数据流中产生误码,从而使接收端产生图象跳跃、不连续、出现马赛克等现象。

所以通过信道编码这一环节,对数码流进行相应的处理,使系统具有一定的纠错能力和抗干扰能力,可极大地避免码流传送中误码的发生。

误码的处理技术有纠错、交织、线性内插等。

提高数据传输效率,降低误码率是信道编码的任务。

信道编码的本质是增加通信的可靠性。

但信道编码会使有用的信息数据传输减少,信道编码的过程是在源数据码流中加插一些码元,从而达到在接收端进行判错和纠错的目的,这就是我们常常说的开销。

这就好象我们运送一批玻璃杯一样,为了保证运送途中不出现打烂玻璃杯的情况,我们通常都用一些泡沫或海棉等物将玻璃杯包装起来,这种包装使玻璃杯所占的容积变大,原来一部车能装5000各玻璃杯的,包装后就只能装4000个了,显然包装的代价使运送玻璃杯的有效个数减少了。

同样,在带宽固定的信道中,总的传送码率也是固定的,由于信道编码增加了数据量,其结果只能是以降低传送有用信息码率为代价了。

将有用比特数除以总比特数就等于编码效率了,不同的编码方式,其编码效率有所不同。

(1)RS编码RS码即里德-所罗门码,它是能够纠正多个错误的纠错码,RS码为(204,188,t=8),其中t是可抗长度字节数,对应的188符号,监督段为16字节(开销字节段)。

实际中实施(255,239,t=8)的RS编码,即在204字节(包括同步字节)前添加51个全“0”字节,产生RS码后丢弃前面51个空字节,形成截短的(204,188)RS码。

RS的编码效率是:188/204。

(2)卷积码卷积码非常适用于纠正随机错误,但是,解码算法本身的特性却是:如果在解码过程中发生错误,解码器可能会导致突发性错误。

为此在卷积码的上部采用RS码块,RS码适用于检测和校正那些由解码器产生的突发性错误。

所以卷积码和RS码结合在一起可以起到相互补偿的作用。

卷积码分为两种:①基本卷积码:基本卷积码编码效率为,η=1/2, 编码效率较低,优点是纠错能力强。

②收缩卷积码:如果传输信道质量较好,为提高编码效率,可以采样收缩截短卷积码。

有编码效率为:η=1/2、2/3、3/4、5/6、7/8这几种编码效率的收缩卷积码。

编码效率高,一定带宽内可传输的有效比特率增大,但纠错能力越减弱。

(3)Turbo码1993 年诞生的Turbo 码,单片Turbo 码的编码/解码器,运行速率达40Mb/s。

该芯片集成了一个32×32 交织器,其性能和传统的RS 外码和卷积内码的级联一样好。

所以Turbo码是一种先进的信道编码技术,由于其不需要进行两次编码,所以其编码效率比传统的RS+卷积码要好。

(4)交织在实际应用中,比特差错经常成串发生,这是由于持续时间较长的衰落谷点会影响到几个连续的比特,而信道编码仅在检测和校正单个差错和不太长的差错串时才最有效(如RS只能纠正8个字节的错误)。

为了纠正这些成串发生的比特差错及一些突发错误,可以运用交织技术来分散这些误差,使长串的比特差错变成短串差错,从而可以用前向码对其纠错,例如:在DVB-C系统中,RS(204,188)的纠错能力是8个字节,交织深度为12,那么纠可抗长度为8×12=96个字节的突发错误。

实现交织和解交织一般使用卷积方式。

交织技术对已编码的信号按一定规则重新排列,解交织后突发性错误在时间上被分散,使其类似于独立发生的随机错误,从而前向纠错编码可以有效的进行纠错,前向纠错码加交积的作用可以理解为扩展了前向纠错的可抗长度字节。

纠错能力强的编码一般要求的交织深度相对较低。

纠错能力弱的则要求更深的交织深度。

(5)伪随机序列扰码进行基带信号传输的缺点是其频谱会因数据出现连“1”和连“0”而包含大的低频成分,不适应信道的传输特性,也不利于从中提取出时钟信息。

解决办法之一是采用扰码技术,使信号受到随机化处理,变为伪随机序列,又称为“数据随机化”和“能量扩散”处理。

扰码不但能改善位定时的恢复质量,还可以使信号频谱平滑,使帧同步和自适应同步和自适应时域均衡等系统的性能得到改善。

扰码虽然“扰乱”了原有数据的本来规律,但因为是人为的“扰乱”,在接收端很容易去加扰,恢复成原数据流。

实现加扰和解码,需要产生伪随机二进制序列(PRBS)再与输入数据逐个比特作运算。

PRBS也称为m序列,这种m序列与TS的数据码流进行模2加运算后,数据流中的“1”和“0”的连续游程都很短,且出现的概率基本相同。

利用伪随机序列进行扰码也是实现数字信号高保密性传输的重要手段之一。

一般将信源产生的二进制数字信息和一个周期很长的伪随即序列模2相加,就可将原信息变成不可理解的另一序列。

这种信号在信道中传输自然具有高度保密性。

在接收端将接收信号再加上(模2和)同样的伪随机序列,就恢复为原来发送的信息。

现在出现一种新的信道编码方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