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届高考地理知识易错点总结
高中地理易错知识清单

笔记一地球和地图1. 不理解球面上两点间的距离和最短距离两点间的距离一般指沿着两点所在经线或纬线的距离,而最短距离则是经过两点的大圆的劣弧弧长。
原比例尺“放大到”n倍,就是原比例尺×n;“放大”或“放大了”n倍,就是原比例尺×(n+1)。
原比例尺“缩小到”1/n,就是原比例尺×1/n;“缩小”或“缩小了”1/n,就是原比例尺×(1-1/n)。
比例尺放大(缩小)后图幅面积放大(缩小)到的倍数,是其比例尺放大(缩小)到倍数的平方不理解水平比例尺与垂直比例尺的差异考生容易受思维定势影响习惯于“上北下南,左西右东”,忽视图中所给的指向标或者经纬线。
正确的做法是根据指向标或经纬网判断方向。
指向标一般指示正北;经线指示南北,纬线指示东西;无法从题意中获取方向信息则根据一般原则“上北下南,左西右东”判断。
对于两地的相对方向,南北方向是绝对的,而东西方向是相对的,所以人为规定根据劣弧一侧确定东西方向。
4. 不能正确比较坡度大小考生一般根据等高线疏密的表象判读坡度,当等高线特别弯曲时,考生对疏密的判读往往与实际不符。
所以需要深入理解坡度的概念,结合等高线图中的等高线疏密、等高距和比例尺进行综合分析比较,必要时应该用坡度的计算方法进行计算。
笔记二地球运动时间上的区别:地球公转到近日点为1月初,冬至日为12月22日前后;地球公转到远日点为7月初,夏至日为6月22日前后。
地球在公转轨道上位置的区别:近日点的位置较冬至日偏东,远日点的位置较夏至日偏东太阳光线与地平面之间的夹角,叫做太阳高度角,简称太阳高度(如图甲所示)。
一天中太阳高度最大值出现在正午,称为正午太阳高度(如图乙所示)〖XC16-blitpoiyut0-74.TIF;%115%115,JZ〗〖BHDG8*2〗笔记三地球上的大气大气逆辐射只存在于晚上大气逆辐射全天皆有,而且白天更强,最强时为大气温度最高时,即午后两小时左右,并非在夜晚混淆大气两种热力作用的对象大气热力作用包括削弱作用和保温作用,削弱作用是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保温作用是大气逆辐射把部分能量还给地面,对地面的保温不清楚近地面大气的能量来源近地面大气(对流层)的直接能量来源是地面辐射而不是太阳辐射,根本能量来源是太阳辐射易错方向避错方法对逆温概念理解不全面正常情况下,气温随海拔升高而降低,平均递减率约为0.6 ℃/100米。
高考地理复习易错大盘点(二)

高考地理复习易错大盘点(二)易错12 气候类型判断不准易错分析学生容易出错的地方:(1)判断气候类型之前,没有先确定南北半球,导致气候类型判断错误;(2)不知道地中海气候是亚热带气候的一种。
气候类型判断和气候特征分析是考生应具备的基本能力之一。
气候类型的判断取决于对气候特征的分析。
气候的基本特征由气温和降水两大要素构成,不同的气候类型其气温和降水的特点是不同的,而气候特征又是不同气候因子作用的结果。
所以气候类型的判断,事实上是对气温、降水统计资料形成过程和结果的分析和总结,常见形式有:1.根据气候要素统计数据,判断气候类型。
2.根据各月气温曲线和降水柱状图,判断气候类型。
3.根据气温和降水的坐标图,判断气候类型。
4.根据经纬网图、海陆轮廓图,判断气候类型。
解答读图分析题一方面要搞清坐标或点的含义,另一方面还要在图上进行必要的测算,最后根据气温、降水的分布特征及两者的配合情况,确定气候类型。
易错13 不能灵活掌握地形对天气及气候的影响易错分析学生容易出错的地方:(1)不能正确理解题干的含义;(2)地理计算能力差。
地形对天气和气候的影响可简单归纳如下:1.地势高,则太阳辐射通过的空气柱的距离短,空气密度小,水汽、微尘少,因大气的吸收、散射等作用而损耗的能量少,因而太阳辐射随海拔的增加而增强。
2.地形对气温影响很大首先,由于坡向不同,日照和太阳辐射条件各异,一般来说阳坡气温高于同海拔的阴坡。
其次,地形凹凸和形态的不同,对气温也有明显的影响。
凸起地形(如山顶)因与大陆接触面积小,受到地面日间增温、夜间冷却的影响较小,再加上夜间地面附近的冷空气可以沿坡下沉,而换来自由大气中较暖的空气,因此气温日较差、年较差皆较小;凹陷地形则相反,气温日较差很大。
再次,海拔对气温的影响较大,理论上海拔每升高1 000米,气温下降6 ℃。
最后,谷地或盆地地形容易阻挡其与外界的热量交换,使之形成高温或者低温中心。
3.地形与风首先,高大山脉和高原的热力作用和动力作用十分巨大,如青藏高原由于它和四周自由大气的热力差异,所造成的冬夏相反的盛行风系,称为高原季风。
高中地理易错知识点

高中地理易错知识点在高中地理的学习中,同学们常常会在一些知识点上犯错。
下面我们就来梳理一下那些容易出错的部分,帮助大家更清晰地理解和掌握地理知识。
一、地球运动1、昼夜长短的变化很多同学在判断昼夜长短变化时容易出错。
要记住,北半球夏半年,北半球昼长夜短,纬度越高,昼越长夜越短;南半球反之。
而在春秋分日,全球昼夜平分。
在计算昼夜长短时,一定要注意昼弧和夜弧所跨的经度。
2、太阳高度角太阳高度角的计算和变化规律是个易错点。
某地正午太阳高度角=90°当地纬度与直射点纬度的差值。
要注意,当所求地点与直射点在同一半球时,纬度差用减法;在不同半球时,纬度差用加法。
3、时区和区时计算时区和区时的时候容易混淆。
全球共分为 24 个时区,每个时区跨经度 15°。
求某地所在时区,用该地经度除以 15°,若余数小于75°,商数即为该地所在时区;若余数大于 75°,商数加 1 即为该地所在时区。
区时的计算要注意“东加西减”原则。
二、大气环流1、热力环流热力环流的原理理解不透彻容易出错。
受热地区大气膨胀上升,近地面形成低气压,高空形成高气压;冷却地区大气收缩下沉,近地面形成高气压,高空形成低气压。
水平方向上,空气由高压流向低压。
2、三圈环流在理解三圈环流的形成过程中,容易忽略一些细节。
比如,赤道地区受热,空气上升,在高空形成高压,向南北两侧分流。
受地转偏向力影响,在 30°附近下沉,形成副热带高气压带。
3、季风环流季风的成因是个易错点。
东亚季风主要是由于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形成的,冬季吹西北风,夏季吹东南风;南亚季风冬季吹东北风,夏季吹西南风,其形成原因除了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外,还有气压带、风带的季节性移动。
三、气候类型1、气候类型的分布气候类型的分布规律容易记错。
例如,地中海气候分布在南北纬 30°40°大陆西岸;温带海洋性气候分布在南北纬 40° 60°大陆西岸。
高考易错的45个地理知识点

高考易错的45个地理知识点一说地理大家就会觉得枯燥,其实在学习中,地理还是需要积累的,小编整理了高考易错的45个地理知识点供大家阅读,为大家的高考助力。
1.光照与热量光照侧重于获得太阳辐射的多少,一般与天气状况、日照时数、地势高低等因素有关。
热量侧重于温度的高低,取决于纬度位置,一般纬度越低,热量越丰富;纬度越高,热量越少。
光照强的地方热量不一定多,如青藏高原光照强,但是热量不足,是我国夏季气温较低的地方,因为该地空气稀薄,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弱,对地面辐射的吸收作用也弱。
光照弱的地方热量不一定少,如四川盆地光照弱,但受盆地地形的影响,热量充足。
2.太阳辐射与太阳活动二者都是太阳能量的释放方式,但表现形式不同;太阳辐射是源源不断进行的,而太阳活动是周期性的。
太阳主要通过这两种方式对地球产生影响,其中,太阳辐射为地球提供能量,促进地表环境的形成;而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更多地表现为对正常环境和人类生产生活的干扰、破坏。
3.区时与地方时区时是某时区中央经线的地方时。
地方时是因经度不同而产生的。
如北京时间不是北京所在的东经116°的地方时,而是北京所在的东八区的区时,是东经120°的地方时。
4.太阳高度与正午太阳高度太阳光线与地平面之间的夹角,叫做太阳高度角,简称太阳高度,一天中有无数个。
一天中太阳高度最大值出现在正午(地方时12时),称为正午太阳高度,一天中只有一个。
5.气候要素与气候因素气候要素包括气温、降水等(若分析气候对农业生产的影响,应主要从光照、热量、降水、气温等方面去考虑);气候因素主要包括太阳辐射(纬度位置)、大气环流、海陆位置、地形、洋流等方面。
6.积温与气温积温是指一年内日平均气温≥10 ℃持续期间日平均气温的总和,它反映一地气候生长期内温度的高低和热量的多少。
而气温是一地大气温度的反映。
7.气温年较差与日较差气温年较差是指一年内最热月均温与最冷月均温的差值,气温年较差越大,表明气候的大陆性越强。
高考地理易错知识点总结归纳

高考地理易错知识点总结归纳地理作为高中阶段的一门重要学科,对于学生来说是必考科目之一。
在高考地理考试中,有一些知识点往往容易引起学生混淆或错误理解。
本文将对高考地理中易错的知识点进行总结和归纳,帮助同学们更好地备考。
一、人口与城市1. 人口迁移人口迁移是高考地理中的一个重要考点。
容易混淆的是人口净迁移与人口流动率的概念。
人口净迁移是指从一个地方流出的人口减去流入的人口,而人口流动率则是流动人口在总人口中所占的比例。
2. 城市化进程在城市化进程中,易混淆的有城市人口与城市化率的含义。
城市人口是指居住在城市地区的人口数量,而城市化率则是城市人口在总人口中的比例。
二、环境与资源1. 生态环境保护在生态环境保护方面,易错的知识点有生态系统和生态红线的概念。
生态系统是由生物和非生物环境组成的一种系统,而生态红线则是为了保护生态系统而设定的一条界限,禁止开发和破坏。
2. 能源资源在能源资源方面,易混淆的是传统能源与清洁能源的区别。
传统能源主要是指化石能源,如煤炭、石油和天然气,而清洁能源则包括太阳能、风能、水能等再生能源。
三、地理分区1. 气候区划气候区划是高考地理中的一个重要考点。
易错的地方在于各个气候类型的特征。
例如,亚热带季风气候的特征是冬温、夏热、降水集中于夏季;而地中海气候的特征是冬暖、夏热、降水集中于冬季。
2. 土壤分布土壤分布方面,易混淆的是各个土壤类型的特征。
例如,黄土是我国特有的土壤类型,主要分布于黄土高原地区,呈干燥、稀疏、薄层分布。
四、地理实践1. 地图阅读地图阅读是地理考试中的一个重要环节。
容易混淆的是方向与比例尺的使用。
方向是根据地图上的指北针或经纬度来确定的,而比例尺则是表示地图上距离与实际距离之间的比例关系。
2. 图表分析在图表分析中,易错的地方在于对图表中数据的解读和分析。
需要注意图表的单位、标度、趋势等因素,结合地理常识进行推测和分析。
综上所述,高考地理中易错的知识点主要涉及人口与城市、环境与资源、地理分区以及地理实践等方面。
高考地理的易错知识点

高考地理的易错知识点高考是每个学生都要经历的关键时期,其中地理科目对于许多学生来说是非常具有挑战性的。
尽管地理涵盖的范围广泛,有关地理的易错知识点是可以被鉴别和解决的。
本文将探讨一些常见的高考地理易错知识点,并提供一些建议来帮助学生克服这些困难。
第一部分:物理地理物理地理是许多学生觉得困难的一个主题。
其中一个常见的易错知识点是地球的内部结构。
学生常常混淆地心说和日心说观点,导致对地球内部构造的理解出现偏差。
因此,学生应重点掌握地球的内核、外核、地幔和地壳的结构和特点。
建议学生使用地震波传播的原理来概括地球内部的层次。
另一个容易出错的知识点是地球的形状。
许多学生误认为地球是一个完美的球体,而忽视了地球的扁球形状。
学生应该理解地球的赤道直径要大于极地直径,并能够解释地球形状的因素和原理。
第二部分:人文地理人文地理也是一个让学生感到困惑的主题。
一个常见的易错知识点是人口与人均资源分布的关系。
学生经常忽略资源分布的影响因素,而只看到人口的多少或者资源的丰富程度。
因此,学生应该充分理解资源分布与人口分布的相互作用,并考虑到战略、经济和政治等因素。
另一个容易出错的知识点是城市化和城市发展。
学生常常误以为城市化只是人口向城市的流动,而忽略了城市化的影响和原因。
学生应该理解城市化是一个多方面的过程,包括工业化、经济发展和社会变迁等。
建议学生用实例来论证城市化对于当地经济和社会的影响。
第三部分:环境地理环境地理是高考地理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其中一个常见的易错知识点是全球气候变化。
许多学生未能正确理解全球气候变化的原因和影响,以及人类活动与气候变化的关系。
学生应该关注温室效应、气候变异和自然与人类因素等,并能够分析全球气候变化对生态系统和人类社会的影响。
另一个容易出错的知识点是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
学生通常只关注环境保护的表面现象,而忽略了可持续发展的根本目标。
学生应该理解可持续发展是一个综合性的概念,包括经济、环境和社会的平衡发展。
高中地理常考易错易混知识点归纳

高考地理常考易错易混点归纳一、必纠自然地理易错易混点1、利用指向标定方向时,指向标总是指向北方,不能指示其他方向。
2、在经纬网地图上,必须根据“经线指示南北方向,纬线指示东西方向(取劣弧)”的法则来确定方向;不能简单地根据“上北下南,左西右东”的法则确定方向,但当经纬网地图上的经线和纬线都是直线时,也可以利用这个法则确定方向。
3、进行比例尺换算时,特别要注意实地距离和图上距离单位统一。
4、在等高线图上判断河流流向时,要注意等高线的弯曲方向与河流流向相反。
5、进行地方时和区时计算时,一要注意北京的时间(北京的地方时)与北京时间(东八区的区时、120°E经线的地方时)的区别;二要判断两地之间的东西位置关系,确定是应该加或减时间差(东加西减);三要注意是否越过国际日期变更线(向东越过日界线,日期要减一天;向西越过日界线,日期要加一天)。
6、判断晨线和昏线的前提条件是地球自转方向和昼夜分布状况:顺着地球自转方向,晨线以东为昼半球;昏线以东是夜半球。
7、在经纬网地图上推算两点间的最短距离时要主要取通过这两点的球面大圆上的劣弧进行计算。
8、要注意区别正午太阳高度和太阳高度,正午太阳高度是特殊时刻(地方时为12时)的太阳高度。
太阳高度与物影长度的关系:太阳高度越大,物影越短;反之,物影越长。
9、判读光照图和统计图时要注意利用图中的各种信息进行综合分析:光照图中的晨线和昏线、太阳直射纬线、昼半球和夜半球的中央经线;统计图中的横坐标名称和纵坐标名称、数值的正负、线条的升降等。
10、注意南北半球月份相同、季节相反。
如7月份,北半球为夏季,南半球为冬季。
11、注意地球公转轨道上近日点(1月初)与冬至日(12月22日前后)、远日点(7月初)与夏至日(6月22日前后)的区别。
12、理解热力环流原理时,要注意从影响气压高低的因素入手分析气压的高低分布规律,气压高低与海拔高低相关:同一地点近地面气压总是高于高空气压,高空气压的高低与近地面相反。
高考地理易错知识点小结

高考地理易错知识点小结一洋流1洋流分类寒流的温度不一定比暖流低:寒暖流只是与所经过的海区比,阿拉斯加暖流温度比加利福尼亚寒流低。
2洋流的分布中低纬度海区,形成以副热带为中心的大洋环流反气旋型洋流,北半球顺时针、南半球逆时针;中、低纬度大陆东侧为暖流,西侧为寒流;中高纬度大陆东侧为寒流,西侧为暖流。
重要的洋流:①太平洋:北太平洋暖流、日本暖流黑潮、千岛寒流亲潮、加利福尼亚寒流、秘鲁寒流、东澳大利亚暖流。
②大西洋:北大西洋暖流、墨西哥湾暖流、拉布拉多寒流、本格拉寒流、加那利寒流、巴西暖流。
③印度洋:西澳大利亚寒流、北印度洋季风洋流。
④环球:西风漂流寒流二1.波浪:风浪是最常见的一种波浪;海啸是由海底地震、火山爆发或风暴引起的巨浪,破坏力极大。
2.潮汐:海水在月球和太阳引力作用下发生的周期性涨落现象,通常一天观察到两次,白天称为潮、夜晚为汐。
杭州湾为三角形海湾,口小内大,夏秋季节夏季风盛行,加剧潮势,形成钱塘潮。
3.洋流:海水常年比较稳定地沿着一定方向作大规模流动,又叫海流,越向深处流速越小。
三1.海—气相互作用与水热交换①海洋是大气中水汽的最主要来源②海洋是大气最主要的热量储存库③海洋是地球表面最大的碳储存库,海洋对大气中CO2的吸收是平衡CO2的主要途径。
④海洋向地球大气提供40%的再生氧气,人们把海洋与森林并称地球的两叶肺。
2.海—气相互作用与水、热平衡1全球的水量平衡是通过水循环来实现的能量来源:外因——太阳辐射能、重力能,内因——水的三相变化2地球上高低纬间的热量输送主要是通过大气运动和洋流共同实现的感谢您的阅读,祝您生活愉快。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地图知识易错点总结
易错点 1 不清楚经纬线的长度变化
【典型例题】读图完成(1)~(2)题。
(1)假设甲、乙、丙三地有三艘船同时出发驶向180°经线,而
且同时到达,速度最快的是
A.甲B.乙
C.丙D.乙和丙
(2)有关甲、乙、丙附近三个阴影区域比例尺大小的叙述,正确
的是
A.甲处比例尺最小,丙处比例尺最大
B.甲、乙、丙处比例尺相同
C.甲处比例尺大于乙,乙处比例尺大于丙
D.乙处比例尺最小
【错因分析】该题出错的原因一是对经纬线长度变化的特点不清;二是不能正确比较比例尺的大小。
甲、乙、丙三地与l80 度经线都相差了5个经度,但甲、乙、丙三葩的纬度位置不同,虽然经度间隔相同但纬线长度不同,相同经度间隔的纬线长自赤道向两极递减,纬度越高纬线越短,因而乙地船速度最快。
纬度相差一度的经线长任何地方都是相等的,结合上面的分析可知甲、乙、丙附近三个阴影区域的面积是乙大于丙,丙大于甲。
在图幅相同的情况下,代表的实际面积越大,比例尺越小,从而可以判断三地的比例尺是甲处大于丙处,丙处大于乙处。
故第(1)题选B,第(2)题选D。
【纠错心得】比较法是地理学习中常用的方法之一,对经纬线特点的掌握可采用两者相互比较的方法进行,所有的经线都是等长的半圆,理论上讲为赤道长度的一半。
而纬线的长度则是从赤道想两极递减,赤道最长,南北纬60°的纬线圈为赤道长度的一半。
比例尺的大小要根据起定义进行比较,比例尺的大小是分数值的大小,分子相同分母越大,数值越小,
比例尺越小。
【纠错体验】读下面四幅图,回答1~2 题。
1 .图中①~④四地位于北京(116°E,40°N)东南方向的是
A.①B.②
C.③D.④
2.四幅图中阴影部分所表示的经纬线方格,面积最大的是
A.甲B.乙C.丙D.丁
易错点 2 经纬网图判读不清
【典型例题】读以下两幅经纬网图,完成(1)~(3)题。
(1)关于甲、乙、丙、丁四地方位的正
确叙述是
A.甲在乙的东南方向
B.丙在乙的东北方向
C.丁在甲的西北方向
D.乙在丁的西南方向
(2)若此时国际标准时间为3月21日8时整,则
A.甲地处于昼半球范围内B.乙地的区时为17时
C.丙地与甲地分属于两个不同的日期D.丁地的地方时是11时20分
(3)若6月22日在丙地观测太阳并做记录,则下列记录正确的是
A.太阳从东南方升起B.当太阳在正南方时,太阳高度为23.5°
C.正午时太阳在天顶位置D.当地0点时,太阳高度为3.5°
【错因分析】该题组出错的原因一是不会在经纬网上辨别方向;二是对太阳视运动、日期判断等知识理解不透;三是对有关时间、正午太阳高度等的计算错误。
读图可知甲、乙两地位于南半球,甲位于乙的西北方向:丙、丁位于北半球,丙位于丁的东南方向;丁位于东经40度,甲位于西经130度以西,因而丁在甲的东北方向;乙位于西经130度以东,因而乙在丁的西南方向。
国际标准时间为3月21日8时整,甲地大约为3月20日23时,应位于夜半球;乙地位于西9区,区时为3月20日23时;丁地的地方时为l0时40分;丙地为21日12时,从而可知丙地与甲地分属于两个不同的日期。
6月22日为北半球夏至日,太阳直射北回归线,丙地太阳从正北方向升起,正午时太阳在南方的天空,正午太阳高度为43.5°;该日丙地出现极昼现象,当地0点时,太阳高度为3.5°。
【纠错心得】解答有关经纬网判读的试题时应注意以下几方面:地球自转的方向无论南北半球都是自西向东,两点间判读方向要取最短距离,即两点间的劣弧段,看两点的经度和是否大于180°;当太阳直射北半球时出现极昼现象的地点都是正北日出、正北日落,其他地方为东北日出、西北日落(除极夜区),出现极昼的地点在地方时0时时,太阳高度为一天中的最小值,该太阳高度的数值加上正午太阳高度的数值除以2为直射点的纬度数。
【纠错体验】读南半球某区域经纬网图,回答3~4 题。
A.一直沿正东方向B.先向正南再向正北方向
C.先向东南再向东北D.先向东北后向东南
4.关于图中各点的叙述正确的是
A.①、②两地的地方时相差l小时20 分钟
B.任何一日,③、④两地的正午太阳高度差为20°
C.③地位于④地的东北方
D.①、②两地间的距离等于②、③两地间的距离
易错点 3 等值线的弯曲情况判读不清
【典型例题】读某等值线图,图中数值a<b<c,据此回答(1)~(3)题。
(1)若该图为我国某地等温线分布图,则影响其弯曲的主要因素可能是
A.纬度位置B.沿岸暖流
C.地形D.夏季风
(2)若该图为等高线图,且该地区为我国东南某地区,则
A.①处坡度小于②处B.②处为山脊
C.①处山坡降水较多
D.③处山坡比①处山坡马尾松长势好
(3)若该图为我国某地等压线图,则
A.①处吹偏南风B.②处易出现锋面
C.⑧处降水较多D.该地区天气晴朗
【错因分析】该题出错的原因:一是审题不清,思维转换较慢,不能根据题干的要求思考问题;
二是对影响不同等值线发生弯曲的因素没有理解或掌握;三是粗心大意,没有认真分析选项。
第(1)题,如果是等温线图,在沿岸暖流或夏季风的影响下等温线应该向温度低的地方凸出,在纬度因素的影响下等温线应该与纬线平行,图中等温线发生弯曲应该是受地形的影响,此处地形应较高。
第(2)题,若为等高线图,①处等高线最密集,坡度应最大,②处等高线向海拔高的地方凸出为山谷;图示地区位于我国东南地区,①处山坡位于夏季风的迎风坡降水较多,马尾松长势更好。
第(3)题,如果为等压线图,图示气压系统为低压,②处于低压槽中易出现锋面,在低压控制下多阴雨天气;因位于我国,
①处吹偏北风;③位于冷锋锋前降水较少。
【纠错心得】各类等值线图是高考青睐的图形之一,在学习中要注意总结各类等值线图的判断方法,并加以对比,总结其共同的规律,注意等值线图中的弯曲方向、闭合、疏密、数值(极大值、极小值)、走向等在不同情景中的应用。
等值线的弯曲凸起部分一般都符合“凸高为低,凸低为高”的高低变化规律,一般在等高线图中弯曲部分为山脊(等高线向低值凸起)或山谷(等高线向高值凸起)),在等压线图中弯曲部分为高压脊(等压线向低值凸起)或低压槽(等压线向低值凸起),在海水等温线图中弯曲的部分一般表
)。
示洋流经过(等温线向高值凸起为寒流,等温线向低值凸起为暖流)
(双选)
【纠错体验】读下图,回答5 一6题。
A.气压最高的是d地B.d 地盛行上升气流
C.a 地气流流向d地D.c 地气流流向b地6.若图示曲线为1月等温线,则b地位于
A.北半球大陆上B.北半球海洋上
C.南半球大陆上D.南半球海洋上
易错点4地形剖面图判读不清
【典型例题】下面沿甲图中E~F、M~N 所作的地形剖面分别为乙图和丙图,据此回答(1)-(3)题。
(1)该地的地形是
A.山峰B.山脊C.山谷D.鞍部
(2)①地比②地
A.海拔高,坡度大B.海拔高,坡度小C.海拔低,坡度大D.海拔低,坡度小(3)③地位于④地的
A.东北方向B.东南方向C.西北方向D.西南方向
【错因分析】该题组出错的原因一是看不懂剖面图,不能根据乙、丙图中地势的起伏变化判
断地形,缺乏空间想象能力;二是对图中各点定位不准确。
E—F 剖面线海拔逐渐降低,M—N 剖面线海拔存在一个最高点,两者相结合可判断该地地形为山脊,E—F 为脊线,M—N 为过脊线上O点作的剖面。
①、②两地位于E—F脊线上,从两点的位置看①地海拔高,结合E—F 剖面线的起伏状况可以判断①地坡度更小。
③地在E—F脊线上,④地在M—N 剖面上,可以看出③
地位于④地的东北方向。
【纠错心得】剖面图的判读是高考常考的内容,复习时不能只在等高线图上进行分析,要根据剖面图、示意图的形状借助空间想象能力来解决该题中出现的剖面图组合的问题。
根据等高线图沿着不同方向作出几种常见的地形剖面图进行比较,从而掌握其剖面的起伏特征。
判断剖面图的基本方法如下:①仔细阅读图例、比例尺(包括垂直比例尺和水平比例尺)、剖面线方向和经纬度位置、注记及图示说明;②根据剖面图上的地势起伏状况,对应的垂直比例尺读出沿剖面线各点的海拔高度,分析海陆分布和地形分布特征;③确定剖面线所在的大洲、大洋、国家或地区位置;④确定地形剖面图所表示的地区以后,将地形剖面图中的地势起伏状况、海拔高度、地貌类型及地形特征等与该地区进行对照,判断地形区名称;⑤根据该地
形剖面图所示位置及地形等自然地理特征,判断其气候类型、自然带类型等与该地区剖面图密切相关的各种地理事象,通过读图观察,综合分析解决实际问题。
【纠错体验】下图为我国某地等高线示意图,图中 MN 两点之间连线的地形剖面图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