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怀化市高二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新人教版

合集下载

文言文阅读:湖南2023-2024学年高二上语文期末分类汇编(师生版)

文言文阅读:湖南2023-2024学年高二上语文期末分类汇编(师生版)

湖南部分地区2023-2024学年高二上语文期末分类汇编(师生版)文言文阅读湖南省益阳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质量检测语文试题(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0~14题。

材料一:颜渊问仁。

子曰:“克己复礼为仁。

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

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颜渊曰:“请问其目。

”子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

”颜渊曰:“回虽不敏,请事斯语矣。

”子曰:“小子何莫学夫《诗》?《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

迩之事父,远之事君,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

”(选自《论语》,有删改)材料二;孔子之去鲁凡十四岁而反乎鲁。

鲁哀公问政,对曰:“政在选臣。

”季康子问政,曰:“举直错①诸枉,则枉者直。

”康子患盗,孔子曰:“荀子之不欲,虽赏之不窃。

”然鲁终不能用孔子,孔子亦不求仕。

孔子之时,周室微而礼乐废,《诗》《书》缺。

追迹三代之.礼,序《书》传,上纪唐虞之际,下至秦缪②,编次其事。

曰:“夏礼吾能言之,‘杞不足征也。

股礼吾能言之,宋不足征也。

足,则吾能征之矣。

”观股、夏所损益,曰:“后虽百世可知也以一文一质周监二代郁郁乎文哉。

吾从周。

”故《书》传《礼》记自孔氏。

孔子语鲁大师③:“乐其可知也。

始作翁如,纵之纯如,缴如,绎如也,以成。

”“吾自卫反鲁,然后乐正,《雅》《颂》各得其所。

”古者《诗》三千余篇,及至孔子,去.其重,取可施于礼义,上采契.、后稷,中述股周之盛,至幽厉之缺,始于衽席④,故曰“《关雎》之乱以为《风》始,《鹿鸣》为《小雅》始,《文王》为《大雅》始,《清庙》为《颂》始”。

三百五篇孔子皆弦歌之,以求合《韶》《武》《雅》《颂》之音。

礼乐自此可得而述,以备王道,成六艺。

孔子晚而喜《易》,序《彖》《系》《象》《说卦》《文言》。

读《易》,韦编三绝....。

曰:“假我数年,若是,我于《易》则彬彬矣。

”孔子以《诗》《书》《礼》《乐》教,弟子盖三千焉,身通六艺者七十有二人。

古代诗歌阅读:湖南2023-2024学年高二上语文期末分类汇编(师生版)

古代诗歌阅读:湖南2023-2024学年高二上语文期末分类汇编(师生版)

湖南部分地区2023-2024学年高二上语文期末分类汇编(师生版)古代诗歌阅读湖南省益阳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质量检测语文试题(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5~16题。

长歌行①李白桃李得②日开,荣华照当年。

东风动百物,草木尽欲言。

枯枝无丑叶,涸水吐清泉。

大力运天地,羲和③无停鞭。

功名不早著,竹帛将何宣。

桃李务毒森,谁能贳④白日。

富贵与神仙,蹉跎成两失。

金石犹销铄,风霜无久质。

畏落日月后,强欢歌与酒。

秋霜不惜人,倏忽侵蒲柳。

【注】①长歌行:乐府旧题。

②得,一作“待”。

③羲和;古代神话传说中的人物。

驾御日车的神。

④贳:出借,赊欠。

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诗以比拟开端,写桃李得朝阳而怒放;桃李遇春阳而开,贤人逢明君而荣,明写朝阳桃李,暗拟君臣关系。

B.第三句至第六句赞美春光之妙用,东风遍吹大地万物,万物从蛰伏中苏醒,争现新姿,展现了生命的律动。

C.“秋霜不惜人,倏忽侵蒲柳。

”这里的“秋霜”既是自然的威力,同时又是象征邪恶政治势力的残酷打击。

D.该诗构思精巧别致,由自然之景延伸到人生际遇,熔描写、抒情、议论于一炉;语言质朴自然,不事唯饰。

16.此诗与《将进酒》都是李白被“赐金放还”后的抒情名篇,请结合具体诗句简要分析两首诗表达的情感的异同。

(6分)湖南省张家界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联考语文试卷(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唐诗,完成15—16小题。

古意李颀男儿事长征,少小幽燕客。

赌胜马蹄下,由来轻七尺。

杀人莫敢前,须如猬毛磔。

黄云陇底白云飞,未得报恩不得归。

辽东小妇年十五,惯弹琵琶解歌舞。

今为羌笛出塞声,使我三军泪如雨。

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 诗题为“古意”,是指拟古乐府主题而写的。

李颀善写边塞气象,气势奔放,跌宕多姿,转接奇横,酣畅恣肆。

B. 全诗跌宕起伏,情韵并茂。

湖南省怀化市综合中学2022年高二语文上学期期末试题含解析

湖南省怀化市综合中学2022年高二语文上学期期末试题含解析

湖南省怀化市综合中学2022年高二语文上学期期末试题含解析一、现代文阅读(35分,共3题)1.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每小题2分,共6分)中国丝绸在罗马(节选)宋蕾考古学家在一些古罗马的石刻作品和陶器、绘画作品中,经常发现其中的人物都穿有透明的长袍,质料柔软。

据专家考证,那就是丝绸。

当时,丝绸对于罗马人而言充满了神秘感。

他们不知道丝绸是怎么制造的,又是从何而来的。

罗马著名的学者老普林尼《自然史》中曾这样推测丝绸的来源:“丝茧是生在树叶上,取来用水湿一湿,理成丝,裁成衣服,光辉夺目。

”汉武帝时张骞曾两次出使西域,最远到达了安息和条支。

安息即今天的伊朗。

东汉和帝九年,西域都护班超曾派遣甘英出使大秦(罗马),可到了波斯湾,临海欲渡,安息人却警告他说:“海水广大,往来者逢善风乃得渡。

若遇迟风,亦有两岁者,故入海人皆赍三岁粮。

海中善使人思土恋慕,数有死亡者。

”甘英最终放弃了渡海。

其实,这是安息人为了保护他们在丝路上的利益,有意阻止甘英前行。

由于安息从中阻挠,在罗马,丝绸愈为神秘。

汉代丝绸千里迢迢地被辗转卖到罗马之后,一磅生丝的价值为12两黄金,是原产地的数百倍,以至于当时罗马人甚至将汉朝的丝织品拆分,然后再重新织成更薄的丝绸。

而极其富裕的贵族、将军穷奢极欲,对新奢侈品酷爱有加。

在挥霍浪费的气氛中,丝绸迅速席卷古罗马。

罗马为了进口丝绸,流失了大量的资金。

罗马元老院也多次通过禁穿丝绸的法令,但屡禁不止。

最近,史学家认为,正是由于罗马人的过分贪求丝绸等东方奢侈品,才导致了罗马帝国的衰亡。

此说虽有些夸张,但是可以说明张骞通西域开辟丝绸之路,使东西方文明发生了接触并产生了巨大影响。

为了更多地更为廉价地获得中国的丝绸,罗马帝国便想避开丝绸陆路交通的最大障碍——安息国,从海上和中国直接通商。

这终于在屋大维·奥古斯都时实现了。

罗马人在掌握了印度洋航路后,终于通过南海航道,与中国建立了直接联系。

之后,中国与罗马的陆上交通也打通了。

湖南省怀化市高二上学期语文期末考试试卷

湖南省怀化市高二上学期语文期末考试试卷

湖南省怀化市高二上学期语文期末考试试卷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句子默写 (共1题;共3分)1. (3分)(2020·南宁模拟)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屈原在《离骚》中以“________,________”两句表明自己即使遭遇粉身碎骨的酷刑也无所畏惧,一心捍卫自己的崇高志向。

(2)苏轼在《赤壁赋》中表达“世界万事万物都处于运动之中,没有一瞬间不发生变化”的感悟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

(3)诸葛亮在《出师表》中说过,________,________”借古鉴今,给我们管理者的启示就是要赏罚分明,要善于用奖赏和惩罚这两种手段来达到鼓励先进,鞭策后进,提高绩效的目的。

二、语言表达 (共1题;共4分)2. (4分)(2019·福州模拟)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近日,据英国《自然》周刊报道,天文学家公布了加拿大一座射电望远镜接收到来自遥远星系的神秘信号细节。

很多自媒体用____________的标题把该事件和外星人扯在一起。

事实上,()。

人类可能真的是孤独了太久,迫切地想要在宇宙间寻找自己的同类,所以时不时就会__________寻找一些外星人存在的证据。

这些年与外星人有关的谣言可真是__________。

2010年11月,亚丁湾连续发生多次地震。

于是,有人传言亚丁湾存在一个“星门”,为了防止外星人从里面出来侵略地球,各国派出舰队守在那里。

杨利伟作为中国进入太空第一人,关于他的航天故事许多人___________,然而,鲜为人知的是,当时他进入太空的时候,还带了一把手枪。

因此,有谣言说,杨利伟带手枪是为了防止外星人的攻击。

每隔一段时间,就有这样一条谣言会在网上流传,称美国联邦调查局(FBI)披露了一批密件,其中一份证实了外星人的真实存在。

其实,FBI只是把已解密的材料放到官方网站上,提供浏览下载。

湖南省怀化市2024_2025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

湖南省怀化市2024_2025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

湖南省怀化市2024-2025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留意事项:1.本试卷分第I卷(阅读题)和第II卷(表达题)两部分,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作答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怀化市中小学课程改革教化质量监测试卷2024年下期期末考试高二语文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1)学问付费目前主要指学问的接收者为所阅览学问付出资金的现象。

学问付费让学问的获得者间接向学问的传播者与筛选者给付酬劳,而不是让参与学问传播链条的人通过流量或广告等其它方式获得收益。

(2)近两年,学问付费快速兴起。

2024年8月,学问付费用户超过5000万,行业对于2024年度学问服务总体收入规模突破500亿元表示乐观。

但据了解,当下,消费过学问付费产品的人很多,但持续学习和付费的用户少之又少。

(3)为什么会这样,究竟收费是趋势,还是免费是趋势?(4)获得学问,从不付费到付费是一个历史性进步。

但从学问付费到学问产品免费,又代表着更高阶段发展的必定。

中国的特别性在于,这两个历史阶段在时间上叠合在一起,造成了收费与不收费的两难。

(5)首先,学问付费是经济发展到肯定阶段的必定结果。

(6)在低收入阶段,人们的可支配收入主要用于衣食住行,没有更多的钱用于学问付费。

近两年,学问收费兴起,反映了人们收入结构变更的现实。

学问付费光荣,这是需求升级确定的。

这个过程刚刚起先,从这个意义上说,学问付费的空间还会不断增加。

(7)在学问需求与支付实力增长时,学习和付费不行持续,可能有很多详细缘由。

一是在学问需求方面,终生学习还没有成为一种习惯,持续为学问付费的习惯有待形成;二是在学问供应方面,供应的内容或方法不对路,学一次就不想再字了。

这要求学问供应者从以自我中心向以读者为中心转型。

(8)其次,免费经济兴起,学问服务化正成为潮流。

湖南省怀化市2022-2023学年上学期期末考试高二语文试卷(含答案)

湖南省怀化市2022-2023学年上学期期末考试高二语文试卷(含答案)

湖南省怀化市2022-2023学年上学期期末考试高二语文试卷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7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五四”以来的文化研究中,曾出现一种认为“世界文化本一体,中西文化的差异纯粹是时代性”的观点,可称为“有古今无中外论”。

这种论调的根本错误,在于忽视乃至抹杀人类社会以民族的形式存在这一历史事实。

既然人类社会在一定的历史阶段以民族的形式存在,那么,人类文化也一定要以民族文化的形式存在,共同的民族文化不仅可以把一定数量的人民凝聚在一起,也可以把这些人与其他人区别开来。

人类社会以民族为基本形式这一事实还告诉我们,具体的文化总是各种各样的民族文化,而一般的人类文化只能存在于这些具体的民族文化之中。

离开了各种各样具体的民族文化,所谓一般的人类文化只是一种虚构。

因此,文化“有古今无中外论”既不符合实事求是的基本原则,也违背了一般能通过特殊而存在的辩证法。

文化差异的形成原因是多方面的、复杂的。

地理的隔绝机制是民族差异形成的基本条件。

因为地域的辽阔、山海的阻碍等因素,各个民族各自独立地生存,文化上差异的产生也不可避免。

地理环境的差异是民族差异最重要的自然根源。

例如,在不同地理环境下,就分别产生了农业部族、畜牧业部族及少数以工商为主的部族。

不同文化发展成果对人类自身的不同改造是民族差异的最高表现。

文化是人创造出来的,但文化发展的成果又不断地反作用于人本身。

各民族在创造不同风格的音乐、美术的同时,也发展了不同的审美趣味。

各民族不同的审美偏好,正是文化成果长期作用于人本身的结果。

审美趣味如此,思维方式、价值观念等也莫不如此。

在这个意义上,一个民族的共同文化不仅表现了该民族的共同心理,而且创造了该民族的共同文化。

这种文化成果与人自身的身心变化的相互作用,是民族差异的放大器、加速器和稳定器。

一定范围内自由创造的可能性是民族差异形成的重要机制。

种族、地理环境、文化传统等是人们从事文化创造的基础,同时也是对文化创造的限制,而自由创造只是在这一定范围内的发挥。

人教版高二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卷(有答案)

人教版高二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卷(有答案)

人教版高二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卷考生注意:1.本试题共分为四个大题,共10 页。

时量150 分钟,满分150 分。

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场号、座位号填入相应位置内。

2.客观题请用2B铅笔填涂在答题卡上,主观题用黑色的签字笔书写在答题卷上。

考试结束时,只交答题卷,试卷请妥善保管。

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留住正在消失的乡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源自于中华民族五千多年文明所孕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而方言文化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同样蕴含着丰富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

近年来,留住乡音的呼声之所以越来越高,正是因为许多方言正在萎缩,山歌、童谣、谚语在青少年中逐渐失传,戏曲和曲艺抵挡不住流行音乐的冲击。

现代化越来越快,方言的萎缩如暮春时节万花纷谢,难以抗拒。

一旦乡音荡然无存,模糊的乡愁便会淡出人们的记忆。

心理语言学研究发现,十来岁少年学得母语,就具备了终生语言能力的70%;同时学会几种语言,不但不是负担,还有助于提高智商。

大批老科学家小时候学方言和国语,长大又学文言和外语,比谁都聪明,就是好例子。

如今的孩子却学了普通话、丢了方言。

《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规定学校以普通话为基本教学用语是正确的,但在教好普通话的同时,周末组织些唱山歌、讲故事的方言文艺活动,不也很好吗?只看到方言妨碍普通话规范是片面的。

方言是通语分化出来的,也曾向通语输送有益成分;方言和普通话之间存在对应关系,利用对应还可帮助方言区的孩子学好普通话。

例如,可告诉没有翘舌音的人,凡是方言或同声旁的字读“d”“t”的,就是翘舌音:都屠—者猪储署,迢貂—招召超绍。

有的分不清“f”“h”,可指出,凡是方言或同声旁的字读“b”“p”的,只能是“f”;反饭贩—板扳,非匪痱—排悲;凡是同声旁的字读“g”“k”的只能读“h”;胡湖—古苦,混馄—昆棍。

湖南省怀化市高二上学期语文期末试卷

湖南省怀化市高二上学期语文期末试卷

湖南省怀化市高二上学期语文期末试卷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选择题 (共1题;共6分)1. (6分) (2020高三下·西安月考)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①古代文章评点(这里主要指散文、骈文、小品文及八股文)是中国古代文学批评的一种重要形式和重要组成部分,是宝贵的文化遗产。

其评点的范围大到文章的宗旨,结构;小到一字一句的安排,剖毫析芒,无所不至。

文章评点自宋代以后就一直十分兴盛,流传十分广泛,()。

古代文章评点文献数量相当庞大,因此今天开发古代文章评点,首要的任务就是深入开展文献调查。

这要注意以下问题:首先,古代文章评点的存在方式是多样的,我们一般以往认为评点主要存在于选本之中,但实际上在别集之中很多也有评点。

明清时期,很多作家在写出作品后寄送给自己的师长、朋友和弟子阅读。

这些人阅读之后,往往会有一番评论。

很多作家在刊刻自己的文集时,就会把这些评论也附在每篇作品之后。

②比如,康熙年间所刻“醉白堂文集”有王士祯等人的评点。

类似的例子举不胜举。

其次,古代文章评点涉及的对象包括经、史、子、集四部之中的文献,所以不能局限在某一个文献类型之中。

③假如只注重散文或骈文评点,而不去了解八股文评点,或者只注重集部评点,对有关经、史、子部的评点视而不见,肯定不能从总体上把握整个古代文章评点的脉络和格局。

总之,只有进行全面而彻底的考察,才能谈得上系统地整理和研究,否则只能是盲人摸象。

(1)文段中画线处①②③的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A . 古代文章评点(这里主要指散文、骈文、小品文及八股文)是中国古代文学批评的一种重要形式和重要组成部分。

B . 其评点的范围大到文章的宗旨,结构;小到一字一句的安排,剖毫析芒,无所不至。

C . 比如,康熙年间所刻“醉白堂文集”有王士祯等人的评点。

类似的例子举不胜举。

D . 假如只注重散文或骈文评点,而不去了解八股文评点,或者只注重集部评点,对有关经、史、子部的评点视而不见,肯定不能从总体上把握整个古代文章评点的脉络和格局。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湖南省怀化市2012-2013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注意:总分150分,时量150分钟,答案一律写在答卷上一、语言文字运用(12分,每题3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正确的一组是A.掇.拾(duō)辖.制(xiá)仙袂.(mèi) 咬文嚼.字(jiáo)B.折.腾(zhē) 概.括(kài)精髓.(suí)惨绝人寰.(huán)C.纤.细(xiān) 欢谑.(nuè)庇.祐(bì)雕栏玉砌.(qì)D.洞穴.(xié)澹澹..(dàn)迤.逦(yǐ)踌.躇满志(chóu)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A.这个地方有趣的人很多,五花八门....,都有自己的一手绝活。

B.作家要善于从普通平凡的芸芸众生....中,发掘其美好的品德和高尚的情操,赞颂从他们身上溢发出来的人情美和人性美。

C.太阳能无人驾驶飞机在空中持续飞行长达五年,这一消息一经披露,石破天惊....,一举打破了无人驾驶机的飞行时间记录。

D.无人明白,正在建造一根柱子的白蚁们怎样知道停止工作,全队转移到一根毗邻的柱子,而时候一到,它们又怎样知道把两根柱子合拢,作成天衣无缝....的拱券。

3.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我们对于“比较文学”是个陌生的概念,读读钱钟书的《谈中国诗》或许能引你走出陌生的境地。

B.在新形势下,我们应该树立新的文化发展观,挖掘和推进文化体制创新和特色文化内涵,着力开发富有重庆特色和时代精神的文化产品。

C. 《中国人最易读错的字》一书选取近200个中国人最易读错的字为对象,除了从语音的正误方面做出是非判断外,还对读错的原因进行分析,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

D.不一定只有在博物馆才有文化,其实,文化就弥漫在我们的生活当中。

走在大街上,人们的互相礼让本身就是一种文化,可以说,“细微之处见文化”。

4、下列句子是贾岛《题李凝幽居》中的诗句,语序正确的一项是(1)鸟宿池边树(2)僧敲月下门(3)闲居少邻并(4)草径入荒园(5)暂去还来此(6)幽期不负言(7)过桥分野色(8)移石动云根A.( 3 ) ( 4 ) ( 7 ) ( 8 ) ( 5 ) ( 6 ) ( 1 ) ( 2 )B.( 3 ) ( 4 ) ( 1 ) ( 2 ) ( 7 ) ( 8 ) ( 5 ) ( 6 )C.( 1 ) ( 2 ) ( 3 ) ( 4 ) ( 5 ) ( 6 ) ( 7 ) ( 8 )D.( 5 ) ( 6 ) ( 7 ) ( 8 ) ( 1 ) ( 2 ) ( 3 ) ( 4 )二、文言文阅读(22分,其中选择题12分,每小题3分;翻译题10分)(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8题。

滕宗谅传滕宗谅字子京,河南人。

与范仲淹同年举进士,其后仲淹称其才,乃以泰州军事推官召试学士院。

会禁中火,诏劾火所从起,宗谅与秘书丞刘越皆上疏谏。

宗谅曰:“伏见掖庭遗烬,延炽宫闼,虽沿人事,实系天时。

诏书丞下,引咎涤瑕,中外莫不感动。

然而诏狱未释,鞫讯尚严,恐违上天垂戒之意,累两宫好生之德。

且妇人柔弱,棰楚之下,何求不可,万一怀冤,足累和气。

祥符中,宫掖火,先帝尝索其类置之法矣,若防患以刑而止,岂复有今日之虞哉。

况变警之来,近在禁掖,诚愿修政以禳之,思患以防之。

凡逮系者特从原免,庶灾变可销而福祥来格也。

”疏奏,仁宗为罢诏狱。

时章献太后犹临朝,宗谅言国家以火德王天下,火失其性由政失其本,因请太后还政,而越亦上疏。

太后崩擢尝言还政者越已卒赠右司谏而除宗谅左正言。

宗谅后迁左司谏,坐言宫禁事不实,降尚书祠部员外郎、知信州。

与范希文素相善,及希文贬,宗谅降监池州酒。

久之,通判江宁府,徙知湖州。

元昊反,除刑部员外郎、直集贤院、知泾州。

葛怀敏军败于定州,诸郡震恐,宗谅顾城中兵少,乃集农民数千戎服乘城,又募勇敢,谍知寇远近及其形势,檄报旁郡使为备。

会范仲淹自环庆引蕃汉兵来援,时天阴晦十余日,人情忧沮,宗谅乃大设牛酒迎犒士卒;又籍定州战没者于佛寺祭酹之,厚扶其孥,使各得所,于是边民稍安。

御史梁坚劾奏宗谅前在泾州费公钱十六万贯,及遣中使检视,乃始至部日,以故事犒赉诸部属羌,又间以馈遗游士故人。

宗谅恐连逮者众,因焚其籍以灭姓名。

仲淹时参知政事,力救之,止降一官,知虢州。

御史中丞王拱辰论奏不已,复徙岳州,稍迁苏州,卒。

宗谅尚气,倜傥自任,好施与,及卒,无余财。

所莅州喜建学,而湖州最盛,学者倾江、淮间。

有谏疏二十余篇。

(节选自《宋史﹒列传第六十二》5、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然而诏狱.未释狱:案件B.而除.宗谅左正言除:任命……官职C.坐.言宫禁不事不实坐:因为……定罪D.复徙.岳州徙:迁移6、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A.⑴思患以.防之⑵木欣欣以.向荣B.⑴况变警之.来⑵天之.亡我C.⑴其.后仲淹称其才⑵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D.⑴因.请太后还政⑵因.击沛公于坐7、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滕宗谅在宫中失火案中上书进言,劝皇帝罢了诏狱。

滕京宗认为宫中屡屡失火的原因是规章制度不严,主张朝廷修改政令来消除灾祸,仁宗为此停止追查此案。

B.滕宗谅上书阻止了仁宗追查宫中失火案,但最终还是被贬职。

滕宗谅后来升任左司谏,因为言说宫中失火之事的原因不属实而被定罪,降职担任尚书祠部员外郎,治理信州。

C.滕宗谅任泾州知州时,在保卫泾州的战役中立下了汗马功劳。

元昊造反后,滕宗谅集合百姓守城,招募勇士侦察敌情,并檄告邻郡做好防备,还为鼓舞士气设宴犒劳士卒和用重金安抚阵亡将士的家属。

D.滕宗谅一生仕途坎坷,屡贬屡谪,历经磨难。

御史梁坚弹劾他,滕宗谅虽然得到范仲淹的全力救援,但由于御史中丞王拱辰的不断上奏弹劾,他最终被贬到了苏州。

8、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⑴恐违上天垂戒之意,累两宫好生之德。

(3分)⑵凡逮系者特从原免,庶灾变可销而福祥来格也(4分)⑶宗谅恐连逮者众,因焚其籍以灭姓名。

(3分)(二)文言文断句。

(3分)9、下列用“/”给文中画波浪线部分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太后崩/擢尝言/还政者越已卒/赠右司谏而除/宗谅左正言B.太后崩/擢尝言还/政者越已/卒赠右司谏/而除宗谅/左正言C.太后崩/擢尝言还政者/越已卒/赠右司谏/而除宗谅左正言D.太后崩/擢尝言还政者/越已卒赠右司谏/而除宗谅/左正言三、古代诗歌鉴赏与古诗文默写(14分)10、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题目。

(8分)度大庾岭①(唐·宋之问)度岭方辞国,停轺②一望家。

魂随南翥鸟③,泪尽北枝花④。

山雨初含霁,江云欲变霞。

但令归有日,不敢恨长沙⑤。

注释:①宋之问因媚附武则天的宠臣张易之而获罪被贬,这首《度大庾岭》诗是他前往贬所途经大庾岭时(公元705年)所作。

②轺(yáo姚):只用一马驾辕的轻便马车。

③翥(zhù著):鸟向上飞举。

④北枝花:大庾岭北的梅花。

⑤长沙:西汉贾谊年少多才,文帝欲擢拔为公卿。

因老臣谗害,谊被授长沙王太傅(汉代长沙国,今湖南长沙市一带)。

⑴诗歌的颔联和颈联描绘了怎样的景色?有什么不同?(6分)⑵用简洁的语言归纳诗歌的主题。

(2分)11、古诗文默写。

(6分,每句1分)①,觉今是而昨非。

(陶渊明《归去来兮辞》)②,秋水共长天一色。

(王勃《滕王阁序》)③外无期功强近之亲,内无应门五尺之僮,,。

(李密《陈情表》)④出师未捷身先死,。

(杜甫《蜀相》)⑤ ,使我不得开心颜?(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⑥问君能有几多愁?。

(《虞美人》)四、现代文(论述类、实用类)阅读。

(10分,简答题4分;选择题6分,每小题3分)青与绿(林庚)“青青河畔草,郁郁园中柳”,“枝上柳绵吹又少,天涯何处无芳草”,草与柳在古代诗词中一直经常这样地同时并见,要说明其间的缘故,根本上还是因为都涉及春天。

“杨柳东风树,青青夹御河”,“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柳树是代表着春风的,而草则又与春天共其命运。

“池塘生春草,园柳变鸣禽”,春回大地信息,首先就体现在草与柳的变化上。

“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却近无”,只是那么一点点若有若无的草的痕迹,便宣告了春天的来临。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柳枝上刚萌发出点点的细叶,料峭的春风便已来到了人间。

这个细节,诗词中又称为“柳眼”,仿佛在说碧玉妆成的柳树,忽然从睡梦中一觉醒来,睁开了眼睛,同时也就是春天的开始了。

所谓“风回小院庭芜绿,柳眼春相续”,草透出了绿意,柳睁开了眼睛,这是多么富于生意的绿色世界啊。

世界是绿色的,可是诗人却爱说“青青河畔草”,“青青夹御河”,“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柳色新”自是嫩绿色、所谓“看尽鹅黄嫩绿,都是江南旧相识”,可是却非说“青春”不可。

春天叫做青春;“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青春复随冠冕人,紫禁正耐烟花绕”。

而春游也叫做踏青,却不说踏绿。

春天唤做青阳,春神名曰青帝,少年称为青年,那么到底是谁代表着春天呢?绿与青原是相近的绿色,所以春天又称碧落、碧空、碧也就是绿。

绿草可以称为青草,绿柳却不能称为青柳,但是“天官动将星,汉地柳条青”却又正是好诗。

“春晚绿野秀”,这绿野却很少称之为青野。

大概由于绿指的是具体的现实的世界,而青则仿佛带有某种概括性的深远意义。

绿原是一种谐和的色调,在万紫千红的春天,绿乃是多样统一的典范。

而青则更为单纯,凝净,清醒,永久,松树因此就都称为青松。

所谓青山绿水,何尝不正是两种性格的说明呢?这里或者会给我们带来一点生活中的启发吗?谁不愿意青山不改、青春长在呢?但这只是一种理想,从现实到理想,从具体性到概括性,本来是绿的却说成是青的。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青青。

(写于1983年立春)12、对“青”比“绿”“更为单纯,凝净,清醒,永久”理解不准确的一项是A.“绿”是活生生客观世界“搀杂”其他事情的带有一定综合性的色彩,是“多样统一的典范”,而“青”是诗人从“万紫千红”的客观世界中抽象出其中特别喜爱的一种色彩,所以,“青”比“绿”“更为单纯”。

B.“青”颜色沉稳,色彩不浓烈,是对现实生活的客观描摹,所以“青”比“绿”“凝净清醒”。

C.“青”这种色彩是诗人思想升华的结果,这种色彩不随自然界的转换而变换,所以说“青”比“绿”“更为永久”。

D.“绿”是具体的现实世界,“青”是带有一定概括性的意义,所以“青”比“绿”更“清醒”。

13、下列解释不符合原文文意的一项是A.诗人喜欢用“青春”来形容草色和柳色,从概念上看,作者认为“绿与青原是相近的颜色”。

B. “青山绿水”的“青”与“绿”对举,都是揭示事物的色彩,恰也是这两种事物不同的性格。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