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上册第5课《七律长征》同步练习

合集下载

部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5.七律长征 课堂练习试题(含答案)

部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5.七律长征 课堂练习试题(含答案)

统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同步练习第五课七律长征★课文重点知识★同步练习题1.用“√”选出加点字的正确读音。

逶.迤(wēi wěi)磅.礴(bàng páng)岷.山(mín mǐn) 乌蒙.(méng měng)2.看拼音,写词语。

wēi yípáng bómín shān(_______)(_______)(_______)wūméng děng xián jìn kāi yán(_______)(_______)(_______)3.多音字组词。

nán(_______)mēng(_______)bàng(_______)jìn(_______)难蒙méng(_______)磅尽nàn(_______)měng(_______)páng(_______)jǐn(_______)4.比一比,再组词。

证(________)涯(________)岷(________)丸(________)征(________)崖(________)眠(________)执(________)5.判断下列诗句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①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__________)②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

(__________)③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__________)④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

(__________)6.默写《七律·长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7.给加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解释。

统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五课《七律 长征》课文知识点及同步练习

统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五课《七律 长征》课文知识点及同步练习

第五课《七律长征》课文知识点及同步练习目录一.生字组词: (2)二.多音字: (2)三.形近字: (2)四.主题思想: (2)五.注解: (2)六.鉴赏: (3)七.课后习题: (6)第1课时同步练习 (7)第2课时同步练习 (8)一.生字组词:崖:云崖山崖石崖悬崖峭壁悬崖勒马渡:渡江渡河横渡渡口远渡重洋二.多音字:磅:páng磅礴bàng磅秤尽:jìn尽力jǐn尽管三.形近字:崖(山崖)涯(天涯)渡(渡河)度(度假)四.主题思想:本诗通过对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艰难历程的生动描绘,热情地赞颂了中国工农红军不怕艰难困苦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五.注解:①五岭:越城岭、都庞岭、萌渚岭、骑田岭、大庾岭的总称。

位于湖南、江西、广东、广西四省区交界处。

②乌蒙:即乌蒙山,位于贵州、云南两省交界处。

③金沙:即金沙江,指长江上游从青海省玉树县到四川省宜宾市这一段。

④云崖:高耸入云的山崖。

⑤大渡:即大渡河,位于四川省中西部。

⑥岷山:位于四川、甘肃两省交界处。

⑦三军:这里指红军队伍。

六.鉴赏:1、首联开门见山地赞美了红军不怕困难、勇敢顽强的革命精神,这是全篇的中心思想,也是全诗的艺术基调。

“不怕”二字是全诗的诗眼。

2、绵延不断的五岭和气势雄伟的乌蒙山,在红军眼里却只是小小的“细浪”“泥丸”。

诗人运用夸张的修辞手法,表现了红军战士无所畏惧、乐观豪迈的革命精神。

3、“暖”暗示红军巧渡金沙江后的欢快心情,“寒”暗示红军飞夺泸定桥的惊心动魄。

4、尾联的“更喜”和首联的“不怕”前后呼应,强化了主题,表现了红军战士无比喜悦的心情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本课是毛泽东在红军长征胜利结束时写下的一首诗。

全诗生动地概述了二万五千里长征的艰难历程,赞颂了中国工农红军的革命英雄主义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这是一首七律诗,全诗共八行,每行七个字,每两行为一句,共四句,分首联、颔联、颈联、尾联。

首联以直白的词汇、豪迈的语势,高屋建瓴,总领全诗,高度概括出红军在长征中不畏艰难险阻、勇往直前的英雄气概。

最新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七律长征》同步练习课时达标练习(含答案)

最新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七律长征》同步练习课时达标练习(含答案)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七律长征》同步练习课时达标练习(含答案)一、看拼音,写词语mín shān yún yátiěsuǒdùhéhán lěnɡsuŏqiúwēi yíyuǎn zhēng二、.给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画“√”。

蛮横.(héng hèng)磅.礴(pánɡbànɡ)灾难.(nán nàn)尽.管(jǐn jìn)乌蒙.(mén ménɡ)五岭.(lǐn lǐng)三、比一比,再组词闲()睹()暖()丸()闭()堵()缓()执()四、我能写出下列词语的反义词。

快──()爱──()闲──()暖──()输──()宽──()五、指出下列诗句所运用的修辞手法(1)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2)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3)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六、句型转换1.小玲取得的优异成绩不是她勤奋学习的结果吗?(改为陈述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芳草为我优美的舞姿鼓掌。

(改为反问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七、我能默写《长律·长征》并能用“/”画出这首诗的节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八、课内精彩阅读。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部编部编版六年级上学期语文第5课《七律_长征》同步练习(20201221225922)

部编部编版六年级上学期语文第5课《七律_长征》同步练习(20201221225922)

部编部编版六年级上学期语文第5课《七律•长征》同步练习姓名: ____________ 年级: ___________ 学号: _______________一、基础达标 wei y I pang bo min shanwu meng d^ng xian jin kai ydn2•下列词语中加下划线的字注音无误的一项是( )。

A •七律(lu)云崖(yd)等闲(xidn) B .逶迤(yi)铁索(sud)泥丸(wdn) C .长征(zheng)磅礴(pang)磅秤(pang) D.岷 Ll|(m(n)蒙骗(meng)乌蒙(meng)3. 比一■比,再组词。

证 _____ 涯 ________ 岷 _______ 丸 ________征 ________ 崖 ________ 眠 _________ 执 _______4. 查字典填空。

“闲”字用音序查字法先查音序 ________ ,再查音节 _______ 。

按部首查字法先查 ________ 部,再查 _______ 画,意思:①无事,与“忙”相对。

②指房屋、器物等放着不用。

在“闲逛”应选 _______ 。

在“闲弃”应选 _______ 。

5•根据意思写出词语①形容道路、山脉、河流等弯弯曲曲延续不断的样子。

__________② 气势盛大。

_______③ 平平常常。

_______④ 很多的山和水,形容路途遥远险阻。

________6•根据课文《七律•长征》内容填空本诗是一篇 __________ 、 _______ 的革命史诗。

它生动形象地概括了的光辉战斗历程,热情洋溢地歌颂了中国工农红军 、 的革命英雄主义和革命乐 观主义精神,充分显示了 的革命力呈无比顽强的生命力和战斗力。

7.对诗句选择正确的理解。

(1)五岭逶迤腾细浪( )A •五岭绵延不断,像水中翻腾的细浪一般,反映了长征路途的遥远和艰 辛。

B .高低起伏、绵延不绝的五岭山脉,在红军眼里不过是翻腾着的细小波浪。

部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5.《七律·长征》同步练习(含答案)

部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5.《七律·长征》同步练习(含答案)

小学六年级语文(上)《七律·长征》练习题一、看拼音,写词语。

wēi yípáng bótiěsuǒníwánhán lěng mín shān yún yádùchuáng二、多音字组词。

nán()mēng( ) bàng( )jìn( ) 难蒙méng()磅尽nàn()měng()pang()jǐn()三、同音字填空。

1、xiào 贡()呈()()入界()2、jìng 究()()赛清()干()3、yōu()扬()静()虑()秀四、比一比,组词语。

岭()暖()闲()崖()铃()缓()闭()涯()五、给下面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解释。

颜: A、脸上的表情 B、颜色 C、体面,面子1、运动场上,五颜.六色的旗帜迎风票飘扬。

()2、三军过后尽开颜.。

()3、由于骄傲自满,这次比赛失利了,他感到无颜.面对师长。

()尽:A、完 B、全部用出 C、全,都。

4、三军过后尽.开颜。

()5、我用尽.全身力气才把小明拉了上来。

()6、教师交给我的任务,我会尽.力完成。

()六、判断正误。

正确打“√”,错误打“×”。

1、“磅礴”的“磅”是多音字,在这里读“páng”,另一个读音是“bàng”。

()2、“走泥丸”的意思是从泥丸上走过。

()3 、“七律”是指每句七个字的律诗。

()4、《七律·长征》中间四句用了对偶手法。

( )七、理解诗句,填一填,选一选。

1、“,。

”统领全诗。

请你用成语来形容长征中“难”(至少写两个)、。

但是红军却没有这些困难放在眼里,我们以从和中看出来。

2、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1)“腾细浪”是指;“走泥丸”是指。

(2)对这两句诗理解正确的是()A、这两句是《七律·长征》的颈联。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 5 七律·长征 同步练习题(有答案)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 5  七律·长征 同步练习题(有答案)

5 七律·长征课时1一、读拼音,写词语。

wǔ lǐnɡ ní wán pánɡ bó yǘn yá tiě suǒ()()()()()二、联系上下文,解释下列诗句。

1.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2.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三、选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

A.《长征》是一首七言律诗。

共八句、四联,其中第二联,第三联对仗(对偶)。

B.“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一联中的“腾细浪”写水,“走泥丸”写山,都采用夸张手法。

C.“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一联写巧渡金沙江和飞夺泸定桥。

D.《长征》写于1935年10月,作者是毛泽东。

四、给下列诗句断句不正确的一项是()。

A.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B.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C.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D.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五、填空。

1.《长征》是一首律诗,作者是,写于1935年10月,即。

2.作者不仅是一位家、家,还是一位伟大的。

这首诗生动地描述了在途中战胜的过程,热情地歌颂了红军战士的精神。

3.“三军过后尽开颜”中三军古代指:后来通常用“三军”指。

4.这首诗为我们具体展示的红军长征途中威武雄壮的“征难图”分别有。

六、写出下列诗句的修辞手法。

1.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2.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

()3.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4.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

()课时2一、课文理解。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

金沙水拍,大渡桥横。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

1.先将诗句补充完整。

2.诗句中用“细浪”来比喻;用“泥丸”来比喻。

这两个比喻句歌颂了红军战士的英雄气概。

3.诗句中“暖”和“寒”是一对反义词。

“暖”字表达了红军“寒”字表现了。

4.诗句中告诉我们红军长征取得胜利前的最后一个难关是:;“”一词表达了红军历尽艰难险阻取得长征胜利时的喜悦之情。

人教部编版六年级上学期语文第5课《七律·长征》同步练习(II )卷

人教部编版六年级上学期语文第5课《七律·长征》同步练习(II )卷

人教部编版六年级上学期语文第5课《七律·长征》同步练习(II )卷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小朋友,带上你一段时间的学习成果,一起来做个自我检测吧,相信你一定是最棒的!一、基础达标 (共7题;共38分)1. (6分)读拼音,写词语。

biān zhīhuāwén yùdào shāng diàn wéi jīn yīng gāi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quán shuǐyì si huācóng zǔxiān xiāo shījiǎn dān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 (2分)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A . “怜”用音序查字法,应先查音序“L”,再查音节“lian”,“可怜”的“怜”的意思是怜悯。

B . “勾”字共四画,第二笔的笔画名称是横折钩。

C . “天”用部首查字法,应查部首“二”,除部首外还有两画。

D . “绒”的部首是“纟”,“晨”的部首是“日”,而“静”的部首则是“青”。

3. (8分)辨字组词。

汲________ 恬________ 瓣________ 砌________ 硕________吸________ 恰________ 辩________ 沏________ 烦________4. (6分)选择正确的字。

(1)练炼拣锻(________)(________)习百(________)成钢挑(________)(2)拌绊伴(________)侣搅(________)(________)倒(________)面5. (4分)看拼音,写词语。

jùjuézǎi xiànɡshènɡ qínɡhuí wèi wùb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nán miǎn xīn mǎn yì zúwéi fàn wúkě nài héhuǎnɡrán dàw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 (6分)给形近字组词难________ 闲________ 迤________ 磅________ 暖________滩________ 闭________ 拖________ 傍________ 缓________7. (6分)读《七律长征》,回答文后问题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基础通关练)人教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长征·七律》同步练习

(基础通关练)人教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长征·七律》同步练习

5 长征.七律(同步练习)语文六年级上册同步分层作业(统编版)一.试题(共10小题)1.生字书写练习,注意生字结构。

2.我能选择下面词语中加粗字的正确读音远征难(nán lán)五岭(lǐn lǐng)腾细浪(tén téng)乌蒙(měng méng)水拍(pāi pò)桥横(héng hén)云崖暖(luǎn nuǎn)尽开颜(jìn jìng)岷山(mián mín)3.结合句子,读拼音,写词语。

(1)dàdùhé水势湍急,波涛fān ténɡ。

(2)在红军的眼里,一座座高耸的shān yá就像红军脚下的níwán4.查字典。

“崖”字用音序查字法应该先查大写字母,再查音节;用部首查字法应该先查部首,再查画。

可以组成词语:、。

5.给下面句子中的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解释。

(填序号)闲:A.没有事情;没有活动;有空(跟“忙“相对)。

B.(房屋、器物等)不在使用中。

C.平常。

D.与正事无关的。

(1)万水千山只等闲。

(2)你若有闲暇时间就帮我一个忙吧。

(3)你与其在这里和人闲聊,不如去看看书呢。

(4)这里有很多闲房,你可以随便选一间。

6.选字填空。

崖涯1 即使你走到天海角,这里也永远都是你的故乡。

2 在这悬边上,生长着很多珍稀的药材。

渡度3.在这条河上,他已经摆了四十年,许多人都认识他。

4.一年一的赛马大会又开始了,人们都充满了期待。

7.品读诗句,完成下列练习。

(1)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诗句运用的修辞手法是和,表现了红军战士。

(2)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诗句中的“暖“暗示红军后的欢快心情,“寒”暗示红军时的惊险悲壮。

8.指出下列诗句所运用的修辞手法。

(1)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2)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部编人教版五四制六年级上册
第5课《七律长征》
集腋成裘
一.基础知识及运用。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逶迤
..()岷.山()云崖.()..()()磅礴
2.律诗中总有两联诗句运用了对偶的手法,使得句式整齐对称,读来朗朗上口,富有音乐美。

这两联诗句是()
A.首联和颔联
B.颔联和颈联
C.首联和尾联
D.颈联和尾联
3.对联形式短小,文辞精炼,既是一种生动的艺术表现形式,又是一种优秀的文化遗产。

请你以对联的形式结合《七律长征》写出如下对联的下联。

上联:腾越五岭跨乌蒙,千山踏破
下联:
4.夸张的巧用,是这首诗显著特点之一。

“细浪”“泥丸”把巍峨绵延的大山写得微不足道,而“逶迤”“磅礴”又把山写得高大无比。

这种艺术化的缩小或夸大,不仅仅是技巧,更是诗人巨人般的眼光、伟大的胸怀、英雄的气魄及奇特想象的自然流露。

请你选出下面以“山”为描写对象,夸张正确的一句()
A.这山好像有几十万年的生命
B.这山好像比那山高
C.这山要把天刺破了
D.这山像个大葫芦
5.“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一句中“云崖”,原作是“悬崖”,后改为“云崖”。

你觉得这个修改好吗?为什么?
居高临下
二.阅读理解及分析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6.在《七律长征》上用“/”划分出朗读节奏,并注意朗读重音。

7.解释下列词语。

等闲——逶迤——
磅礴——开颜——
8.这首诗的中心句是
9.这首诗为我们具体展示了哪几幅红军长征途中威武雄壮的“征难图”?(动宾短语概括),你最欣赏哪一幅图画,说说理由。

10.这首诗从表达方式的角度看,属于_______诗;从体裁的角度看,属于_________诗。

11.对这首诗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A.诗的首联写得极有气势。

在结构上起到了总领全文的作用,在内容充分显示了红军战士
钢铁般的革命意志和大无畏的英雄气概,同时也为全篇定下轻快豪迈的感情基调。

B.诗的颔联描写红军翻山越岭,紧承首联的“千山”一词,先具体描写山,形象地概括了红军在长征途中经过无数座崇山峻岭。

C.诗的颈联描写红军渡江涉水,扣“万水”来写。

一个“暖”字,一个“寒”字巧妙地交代巧渡金沙江、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的这两场战斗的时令。

D.诗的尾联,是全诗的高潮,“喜”包含了越过岷山,就最后脱离了长征途中最艰苦的雪山草地,开始了新局面的欣喜,也有“无限风光在险峰”的意思。

含英咀华
三、阅读探究、写作
12.将你了解的有关知识填写在提示语后的横线上。

关于毛泽东:
关于长征:
13.“山”在毛泽东的诗词中显得高峻雄奇,抒写的是勇于克服困难的凌云壮志。

如“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

说说这首诗中作者是怎样写山的,抒发了怎样的情怀。

14.毛泽东的这首诗洋溢着强烈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红军战士在长征途中无不体现这种精神,“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在他们的眼里,弯曲绵延的五岭像小河里的鳞波细浪,在他们的脚下,气势雄伟的乌蒙山像滚动的泥丸。

发挥你的想象,写一个片断描写,表现红军战士趟细浪、走泥丸时的精神风貌。

参考答案:
.
1.逶迤(wēi yí)磅礴(bó)岷山(mín)云崖(yá) 2.B 3.下联:巧取金沙夺泸定,万水等闲 4.C 5.好。

“云”更加形象,写出了山崖高耸入云的特点6.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7.等闲:寻常,平常。

逶迤:弯曲绵延的样子。

磅礴:气势雄伟的样子。

开颜:欢悦。

8.红军不怕远征难9.腾越五岭、疾跨乌蒙、巧渡金沙、勇抢大渡(飞夺泸定)、喜踏岷山只要贴合文意,言之成理就行。

10.抒情七律11.C 12. 毛泽东: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无产阶级革命家、战略家和理论家,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和领导人。

湖南湘潭人。

长征:中央红军主力于一九三四年十月从江西瑞金、云都等地出发,开始长征,沿着五岭的北坡西进,突破了敌人四道封锁线。

一九三五年五月初,巧渡金沙江,月底,飞夺泸定桥,强渡大渡河。

一九三五年九月中,越过岷山,攻占腊子口,十月到达陕北根据地,完成了震惊中外的战略大转移。

13. 诗的三、四句写山,以山势陡峭峰峦起伏的五岭、乌蒙为代表,形象地概括了红军经过的无数的崇山峻岭。

它们一个绵延不断,一个巍峨高大,但它们在红军眼里不过是小小的“细浪”“泥丸”。

这样有意缩小视觉比例(这也是夸张),正是为了反衬红军的英雄气概,突出红军藐视并战胜一切困难的精神。

14.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