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教科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下册第一单元 微小世界8、微小世界和我们练习题第一百篇
教科版六下科学第一单元《微小世界》知识点

教科版六下科学第一单元《微小世界》知识点第一课《放大镜》1.放大镜是(凸透镜),凸透镜具有(放大物体图像)的功能,用放大镜观察物体能看到(更多的细节)。
放大镜的组成部分包括(镜架、镜片)。
2.放大镜镜片的特点是(透明)和(中间厚边缘薄)。
凡是具有这样特点的东西,就有放大作用,如:(加满水后的烧杯、烧瓶、露珠)等。
3.放大镜的放大倍数和(镜片的直径)没有关系,和(镜片的凸度)有关。
放大镜的(凸度越大,放大的倍数也越大),由此推断(球形的透明体)放大倍数最大。
4.放大镜的使用方法:方法一,观察对象不动,人眼和观察对象之间的距离不变,手持(放大镜在物体和人眼之间来回移动),直至图像大而清楚;方法二,把放大镜移至眼前,(移动物体),直至图像大而清楚。
5.用放大镜观察电视机和计算机的屏幕一个个小点由(红、绿、蓝)三种颜色组成。
由(色彩点)组成。
6.(培根)设计并制造出了能增进视力的眼镜。
第二课《放大镜下的昆虫世界》1.用放大镜能够观察到许多用(肉眼)观察不到的(细节),如:蟋蟀的耳朵在(足的内侧);蝴蝶翅膀上布满彩色的小鳞片,这些鳞片其实是(扁平的细毛);蛾类的(羽状触角),蝶类的(棒状触角),蝗虫的(丝状触角),天牛的(鞭状触角);蝇、蜻蜓的(复眼);苍蝇在玻璃上不滑落,这跟它的(脚的构造)有关等。
2.昆虫的“嗅觉”很灵敏,据说是因为它们的(触角)。
科学研究表明昆虫头上的(触角)就是它们的(“鼻子”),能分辨各种气味,比人的鼻子灵敏得多3.蚜虫喜欢吸食嫩枝上的汁液,蚜虫的大小如针眼,蚜虫的天敌是(草蛉)。
第三课《放大镜下的晶体》1.像食盐、白糖、味精那样,(有规则几何外形)的(固体)物质叫做(晶体)。
2.自然界中的(大部分)固体物质都是(晶体)或(晶体组成),如许多岩石就是由(矿物晶体)集合而成,花岗岩就由(长石、云母、石英)等矿物晶体组成。
3.不是所有的透明固体都是晶体,如(玻璃、珍珠、面粉、松香、琥珀、塑料、纸张)等就不是晶体。
教科版科学六年级下第一单元《微小世界》知识点

《微小世界》是六年级下册科学的第一单元,主要介绍了生物的基本结构、细胞的组成和细胞的功能。
以下是《微小世界》的知识点:一、细胞的组成:1.细胞是生物的基本单位,所有生物包括动物、植物和微生物都是由一个或多个细胞组成的。
2.细胞由细胞膜、细胞质和细胞核组成。
3.细胞膜是细胞的外包膜,控制物质的进出。
4.细胞质是细胞内的液体,其中包含许多细胞器。
5.细胞核是细胞的控制中心,负责细胞内的生命活动。
二、细胞的种类:1.脂肪细胞:储存脂肪,提供能量。
2.毛细胞:表面有许多毛,起到吸收和排泄的作用。
3.红细胞:携带氧气和二氧化碳。
4.骨细胞:构成骨骼,提供机械支撑。
三、细胞的功能:1.取食作用:通过细胞膜吸收食物。
2.呼吸作用:利用氧气和食物产生能量,产生二氧化碳和水。
3.排泄作用:通过细胞膜排除体内的废物。
4.生长和繁殖作用:细胞通过分裂的方式进行繁殖,从而使生物体生长。
5.感受作用:感受外界刺激,传递信号给其他细胞。
6.运动作用:一些细胞具有运动能力,如纤毛细胞和肌肉细胞。
7.分泌作用:一些细胞可以产生和释放化学物质,如内分泌细胞和胰岛细胞。
四、细胞的特点:1.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
2.细胞具有独立的代谢能力,能够进行各种生命活动。
3.细胞能自我复制,通过细胞分裂进行繁殖。
4.细胞之间可以协同工作,形成完整的生物体。
五、细胞学的重要发现:1.约翰·克里斯汀·道尔顿发现了原子的存在,奠定了细胞学的基础。
2.罗伯特·胡克观察到了第一个细胞,并提出了"细胞"的概念。
3.玛莉·莱恩提出了"细胞是生命的基本单位"的假说。
4.雅歌利奥·花马克发现了细胞核。
六、常见的细胞器:1.线粒体:是细胞内的“动力中心”,负责产生能量。
2.内质网:分为粗面内质网和平滑内质网,参与蛋白质合成和物质运输。
3.高尔基体:参与物质的包裹和运输。
六年级科学下册第一单元微小世界8微小世界和我们课件4教科版

放大了的精彩世界
放大的水碘铜矿
放大了的精彩世界
海盐晶体
放大了的精彩世界
流行感冒病毒
放大了的精彩世界
乳酸杆菌
人类探索微小世界的成果
医药方面:
巴斯德发现传染病 是由于微生物造成和传 播的,创造了巴氏消毒 法,广泛用于奶制品和 酿酒业。用于杀死液体 中的细菌。
弗莱明创造了青霉素,使人民免于受疾 病的侵染而死。
微电子技术:
显微技术还促进了微电子仪器的研制。 美国科学家已研制成功一种微型电动马达。 直径仅毫米,厚度毫米。有了这种微型马 达,将来人们大约可以制造大批在人体内 运行的装置,担负去除和运输有害物质的 工作。
主 题 :微生物对人类的作用
资料来源 :网
络
资料题目 :酵母菌的作用
内 容 :酵母菌细胞内含有大量的酶,它们可以把
起、伊蚊传播的一种急性传染病。临床特征为起病急
骤,高热,全身肌肉、骨髓及关节痛,极度疲乏,局
部患可有皮疹、出血倾向和淋巴结肿大。
连线
微小世界和我们
列文虎克
细胞学说
罗伯物胡克 创造能放大近300倍的显微镜
巴斯德
杂交水稻之父
袁隆平我们
填图
动物结构 蝴蝶鳞片 蟋蟀的耳朵
人类探索微小世界的成果:
抗生素:
抗生素是微生物的代谢产物或合成的类似物, 在体外能抑制微生物的生长和存活,而对宿主 不会产生严重的副作用
事实上它不仅能杀灭细菌,而且对霉菌,支原 体,衣原体等其他致病微生物也有良好的抑制 和杀灭作用。
这些年人们不断创造和研制了许多药物, 以抵抗和制服各种疾病的危害,鼠疫、结核 病、败血病、霍乱、痢疾、伤寒天花都被漫
教科版六年级下册科学微小世界知识点归纳(精品)

第一单元微小世界一、放大镜1、放大镜镜片的特点:(中间厚)、(边缘薄)、(透明)。
放大镜由(镜架)和(镜片)(凸透镜)组成。
具有放大镜同样特点的器物(如加满水的烧杯、水滴),都有(放大物体图像)的功能。
2、放大镜也叫(凸透镜)。
凸透镜具有放大物体(图像)的功能;凸透镜镜片的(凸度)越大,放大的倍数越大。
3、(放大镜)是人们常用的观察工具之一。
用放大镜观察物体时,不仅能放大物体的(图像),还能看到物体的更多(细微之处)。
4、通过透镜看到的面积或区域叫做透镜的(视野)。
倍数大的放大镜,看到的物体图像变(大)了,但是看到的视野却变(小)了。
5、用放大镜观察物体的方法:一是(人眼)、(观察对象)不动,只是(放大镜)在人眼和物体之间移动,直至图像大而清晰;二是(人眼)、(放大镜)不动,只是(观察对象)移动,直至图像大而清晰。
6、最早使用的透镜使用(透明水晶)磨制而成。
7、计算机和电视屏幕的图像在放大镜下由(色彩点)构成,它是由(红)、(蓝)、(绿)三种颜色的(小圆点)组成。
8、人的最高视力也只能看清楚(1/10)毫米大小的微小物体。
二、放大镜下的昆虫世界1、在放大镜下蝴蝶的翅膀都由许多彩色的(小鳞片)组成,这些其实是(扁平的细毛)。
2、蝇的眼睛是(复眼),由许多(小眼)组成,苍蝇能在竖直光滑的玻璃上爬行和他(脚的构造)有关,爪垫上有毛和粘液。
3、蟋蟀的“耳朵”在(足的内侧)。
不同的昆虫的触角(形状)不同,研究表明昆虫头上的触角就是它们的(鼻子),它们(嗅觉)很灵敏。
4、蚜虫喜欢吸食嫩枝上的(汁液),蚜虫的大小如(针眼)。
蚜虫的天敌是(草蛉)。
5、昆虫的身体分为(头)、(胸)、(腹)三部分,头上有一对(触角),胸部有(三对足)。
昆虫种类繁多,有着和其他动物不同的(身体构造)和(本领)。
三、放大镜下的晶体1、(白糖)、(食盐)、(碱面)、(味精)的颗粒都是有规则(几何外形)的固体,人们把这样的固体物质叫做(晶体)。
教科六年级科学下《一 微小世界 微小世界和我们》优质课PPT课件_0

主 题 :微生物对人类的作用 资料来源 :网 络 资料题目 :酵母菌的作用 内 容 :酵母菌细胞内含有大量的酶,它们可以把 淀粉分解为葡萄糖,还可以把葡萄糖转化为酒精并产 生二氧化碳。在酿酒的过程中,酵母菌使果汁或粮食
发酵,产生酒精。制作面包时,酵母菌产生的二氧化
碳会在面团中造成许多小孔,使面包膨大和松软,而 面团中所含的酒精,则在蒸烤过程中挥发掉了。
主 题:微电子技术的应用 资料来源:网 络 资料题目:微电子技术 内
容:显微技术还促进了微电子仪器的研制。
美国的科学家已研制成功一种微型电动马达。 这种微型马达直径仅0. 07毫米,厚度是0. 25 毫米。有了这种微型马达,将来人们大约可以 制造大批在人体内运行的装置,担负运输和清 除有害物质的工作。
主
题:基因工程的应用
资料来源:网 络 资料题目:转基因鲑鱼 内 容:为了让鲑鱼快速成长。将一种大鳞马哈鱼的鱼卵基因植入到
普通大西洋鲑鱼的鱼卵中,培育出这种生长超快体型巨大的“超级鲑鱼”。 优点一:生长迅速长肉快体型巨大。鲑鱼肉质肥美,是人们餐桌上最受欢 迎的一道食物。但是一般的大西洋鲑只在夏季分泌生长激素,因此它们需 花上4至5年才能长到3千克-4千克,但基因改造后的鲑鱼仅仅用一年多的 时间就能长到这一体重。转基因鲑鱼的平均重量达到了1340克,而普通大 西洋鲑鱼的平均重量仅为663克。优点二:饲养成本降低。优点三:肉质 更健康。由于转基因鲑鱼缩短了其成长周期,因此它受到的污染和体内聚 集的有毒物质残留比普通鲑鱼少得多。
课前分组收集资料
“人类探索微小世界 成果汇报活动”
谢谢!!
巴斯德发现传染病是 由于微生物造成和传播的, 发明了巴氏消毒法,广泛 用于奶制品和酿酒业。用
于杀死液体中的细菌。 弗莱明发明了青霉素,使人民免于受疾病的侵
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下册第一单元《微小世界》课件

放大镜的特点
玻璃杯 广口瓶 烧瓶 烧杯
水滴
共同点:透明、凸起
放大镜也叫凸透镜
保鲜袋
小知识
人类很早就发现某些透明的宝石可放大物体 的影响,最早使用的透镜就是用透明水晶琢 磨而成。 在13世纪,英国一位主教格罗斯泰斯特,最 早提出放大装置的应用 他的学生培根根据他的建议,设计并制造出 了能增进视力的眼镜。
六年级科学下册
昆虫的触角
棒状
羽 毛 状
丝 状
昆虫的头部都有一对触 角,昆虫的触角像“电 视机上的天线”,可左 右上下不停地摆动,以 接受来自不同方位的气 味。能感触物体,还能 平衡身体。
不同种类的昆虫,“天 线”的形态也各不相同:
蝗虫的触角呈丝状; 蝴蝶的触角是棒状; 蚕蛾的触角是羽毛状; 鞭状 天牛的触角是鞭状。
2、清晨出现在树叶上的小露珠,也能把物体的图像放大( √ )
3、中间厚两边薄的透明物体都能把物体的图像放大。( √ ) 4、放大镜越大,放大的倍数也一定越大。( × 5、近视镜的镜片能放大物体的图像。( × ) 6、放大镜能显现物体的细微之处,使我们获得更多的信息。( √ ) )
练习
1、(
C
)发明了眼镜。 B、牛顿 C、培根 )。
六年级科学下册 第一单元课件目录
1.放大镜 2.放大镜下的昆虫世界 3.放大镜下的晶体 4.怎样放得更大 5.用显微镜观察身边的生命世界(一) 6.用显微镜观察身边的生命世界(二) 7.用显微镜观察身边的生命世界(三) 8.微小世界和我们
1.放大镜
设计者:滨城区实验小学
张春华
在科学课的学习中,我们经常用到放大镜, 我们曾经用它观察过什么? 用放大镜观察和用肉眼观察有什么不同?
草蛉
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下册第一单元《微小世界》教学设计

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下册第一单元《微小世界》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微小世界》是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下册第一单元的主题。
本单元通过引导学生探究微小世界的奇妙,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
教材内容包括显微镜的使用、细胞的结构、微生物的世界等。
通过本单元的学习,学生将能够理解显微镜的原理,掌握使用显微镜的方法,了解细胞的基本结构,认识微生物的种类和特点。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科学知识基础,对周围的世界充满好奇。
他们善于观察,喜欢动手操作,乐于探究。
但同时,他们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如对微小世界的理解不够直观,对显微镜的使用不够熟练等。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科学思维能力。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显微镜的原理,掌握使用显微镜的方法,了解细胞的基本结构,认识微生物的种类和特点。
2.过程与方法:学生能够通过观察、实验等方法,探究微小世界的奥秘。
3.情感态度价值观:学生对科学充满兴趣和好奇心,培养合作、探究的精神。
四. 教学重难点1.显微镜的使用方法2.细胞的结构3.微生物的种类和特点五. 教学方法1.启发式教学:通过问题引导,激发学生的思考和探究欲望。
2.实验法: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观察微小世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验操作能力。
3.小组合作:鼓励学生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
六. 教学准备1.显微镜及显微镜片2.实验材料:如洋葱表皮、酵母菌等3.课件和教学素材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显微镜下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微小世界,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2.呈现(10分钟)教师简要介绍显微镜的原理和结构,示范显微镜的使用方法。
学生跟随教师的指导,进行显微镜的使用练习。
3.操练(15分钟)学生分组进行显微镜操作,观察不同的显微镜片。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问题。
4.巩固(5分钟)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回顾显微镜的使用方法和观察到的微小世界。
六年级科学下册 第一单元 微小世界 8 微小世界和我们课件7 教科版

农林业方面
• 农林业上进行品种改良,提高产品的数 量和质量,也充分利用了放大镜和显微 镜,如袁隆平的杂交水稻技术。
袁隆平的杂交水稻要在水稻花的花蕊上进行 的,水稻开的花很小很小,因此寻找雄性不育 的野生稻进行杂交工作都必须利用放大镜和显 微镜。
/programs/view/3mbjtV6n0VA
医学方面
• 法国科学家巴斯德是第一个把微生物和 疾病联系起来的的人,他发现传染病是 由微生物造成和传播的。
人类征服病菌的道路: 过去,伤寒、鼠疫、霍乱等传染
疾病到处肆虐,人类对此只能束手待 毙,毫无办法。随着显微镜的发明和 不断改进,科学家陆续发现了许多危 害人类的细菌和病毒,并从此开始了 和它们的斗争。
微小世界和我们
观察工具的发展和观察范围:
肉眼
放大镜
光学显微镜
电子显微镜
扫描隧道显微镜
观察工具的发展和观察范围:
肉眼
放大镜
1米的
肉眼看不清的东西
电子显微镜
200万倍(看到物体的 精细结构分子、原子)
光学显微镜
300倍以上 (能看清细胞和微生物)
扫描隧道显微镜
纳米大小
我们为什么要研究微生物?
把胰岛素基因插到细菌细胞中,利用 细菌能在短时间内大量繁殖的优势,生产 大量 胰岛素,用于治疗糖疗病。
生物技术
1996年7月5日,英国科学 家用一个成年羊的体细胞 成功的克隆出了一只小羊 。这只小羊与它的“父亲 ”一模一样。
有些微生物能为我们 提供食物或帮助我们生产 食物。
食品工业
• 人们通过观察研究发现有些微生物对人体 是有益的,比如酿酒,制作酱油、醋、霉 豆腐、泡菜、奶制品、面包。馒头、腊肉 等都要依靠微生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9-2020年教科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下册第一单元微小世界8、微小世界和我
们练习题第一百篇
第1题【单选题】
放大镜的放大倍数跟镜片的( )有关。
A、凸度
B、材料
C、面积
【答案】:
【解析】:
第2题【单选题】
世界上第一架金属架显微镜制造者是( )。
A、罗伯特胡克
B、列文虎克
C、培根
【答案】:
【解析】:
第3题【单选题】
( )发明了眼镜。
A、格罗斯泰斯特
B、牛顿
C、培根
【答案】:
第4题【单选题】
世界上第一只克隆动物是( )。
A、克隆牛
B、克隆羊
C、克隆猪
【答案】:
【解析】:
第5题【判断题】
我们周围的垃圾和污水的处理,也要靠微生物,如果没有它们,地球就将成为垃圾的世界。
A、正确
B、错误
【答案】:
【解析】:
第6题【判断题】
显微镜未发明前人们只能依靠眼睛观察世界。
A、正确
B、错误
【答案】:
第7题【判断题】
霍乱、肺结核、伤寒这些可怕的疾病都是由微生物引起的。
A、正确
B、错误
【答案】:
【解析】:
第8题【判断题】
球形透明物体放大的倍数是很大的。
A、正确
B、错误
【答案】:
【解析】:
第9题【判断题】
为了便于观察植物切片标本要求薄而透明。
A、正确
B、错误
【答案】:
【解析】:
第10题【判断题】
显微镜未发明前人们只能依靠眼睛观察世界。
( )
A、正确
B、错误
【答案】:
【解析】:
第11题【判断题】
我们喝的桶装水是经过净化处理的,里面没有微生物。
( )
A、正确
B、错误
【答案】:
【解析】:
第12题【判断题】
我们喝的桶装水是经过净化处理的,里面没有微生物。
A、正确
B、错误
【答案】:
【解析】:
第13题【填空题】
随着显微镜的发明和不断改进,科学家陆续发现了许多危害人类的______和______,并从此开始了与它们的斗争。
【答案】:
【解析】:
第14题【填空题】
排序题
将下列观察范围按观察工具发展顺序排列。
A、蚂蚁的外形
B、蚂蚁的细胞结构
C、蚂蚁细胞内的分子结构
D、蚂蚁触角上的绒毛
E、蚂蚁的触角形状我的排列顺序是:adebc
【答案】:
【解析】:
第15题【连线题】
将人类探索微小世界的成果与相应领域填在横线上。
微电子技术______
农、林业方面______
土壤的改良和净化______
污水和垃圾处理______
食品工业______
医药方面______
①霍乱、痢疾、伤寒、天花等传染病的征服
②酵母菌分解面粉里的糖类
③中国杂交水稻培育成功
④豆科植物根部生长的许多根瘤菌,可以固定大气中的氮提供给植物作为肥料
⑤微生物能分解和除掉污水中的各种有害物质,净化水质
⑥美国科学家研制成功了一种微型电动马达,制造出了在人类体内运行的装置,能运输和清除有害物质
【答案】:
【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