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节 物质的量 第2课时 教学设计【高中化学必修1(新课标)】
第3节物质的量第2课时教学设计【高中化学必修1(新课标)】

物质的量第2课时♦教学目标与核心素养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通过对摩尔体积的微观意义的学习,从微观上理解不同状态的物质的摩尔体积的影响因素,进而延伸至宏观物理量对摩尔体积的影响,理解从微观到宏观的辩证思想。
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利用初中物理知识,联系物质的量的基本概念,建立研究物质的摩尔体积的基本模型,使学生了解科学的推理过程,理解微观粒子模型在化学研究中的重要作用。
科学精神与社会责任:利用气体摩尔体积概念的建立过程,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理解化学家从微观研究到宏观概念的哲学思想。
♦教学重难点气体摩尔体积的概念和计算。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引入】在实验室中有一瓶氢气,我们应该如何得到该气体的物质的量呢?【设疑】我们在上面的学习中已经知道了两个计算物质的量的公式:n 儿和n 色,N A M 应用上面的公式能不能计算出氢气的物质的量呢?(不能,因为既不可能得到氢气的分子数,也不可能称量出氢气的质量)那么我们能得到氢气的什么物理量呢?(体积)如果已知氢气的体积,能否求解氢气的物质的量?二、讲授新课【板书】气体摩尔体积:一、摩尔体积【投影】气体摩尔体积:一、摩尔体积【设疑】根据摩尔质量的定义,同学们觉得摩尔体积的概念是什么?(单位物质的量的物质所具有的体积)【讲解】摩尔体积的符号为Vm,单位为L/mol ,根据上述定义,我们也能得到公式n —,Vm代表摩尔体积,即物质的量等于该物质的体积除以其摩尔体积。
但是这个公式的应用依然取决于物质的摩尔体积是否容易得到。
那么,怎么才能得到物质的摩尔体积呢?【设疑】摩尔体积就是每1mol物质的体积,例如,铁的摩尔体积就是指每ImolFe的体积,那么ImolFe 的体积为多少呢?(1mol铁的质量为56g,其体积可以用质量除以密度得到:56g+7.874 g • cm-3= 7.112cm3)【讲解】根据上述的计算过程,我们可以得到如下的计算摩尔体积的公式V m M ,即物质的摩尔体积等于其摩尔质量与密度的比值。
《物质的量-第2课时》示范课教学设计【化学人教版高中必修第一册(新课标)】精选全文完整版

可编辑修改精选全文完整版物质的量(第2课时)大单元-高中化学必修1第二章第三单元1.了解气体摩尔体积的含义及应用。
2.能运用物质的量与气体摩尔体积之间的相互关系进行简单计算。
3.体会定量研究对化学学科的重要意义。
我们接触到的化学物质有固体、液体也有气体。
在化学研究中如何计量气体的量呢?我们经常用到体积与质量这两个物理量,那么气体的体积与我们前面学习的物质的量有什么关系呢?我们能否知道一定体积的气体中含有的分子数?要回到这些问题,我们就要知道什么是气体摩尔体积。
【任务三】比较两种气体的体积——认识“气体摩尔体积”【任务三】比较两种气体的体积——认识“气体摩尔体积”1.比较产生气体体积的大小并思考其原因【活动设计】人们发现,在温度和压强一定的情况下,1mol的不同气体具有相同的体积。
完成实验。
实验步骤:已知:标准状况下,氢气的密度是0.0899g·L-1,二氧化碳的密度是1.927g·L-1。
比较的结果:学习目标情境导入学习任务学习活动(1)称取6.5 g锌粒与10.6 g Na2CO3,固体分别置于两个相同的气囊中。
(2)在两个锥形瓶中分别加入稍过量的稀硫酸(等体积、等浓度)。
(3)将气囊口固定在锥形瓶口上,防止漏气。
(4)将气囊中的物质缓缓倒入锥形瓶中使它们充分反应。
【设计意图】学生通过计算可以很容易地发现,二者产生的气体质量不同,但物质的量和粒子数目相同。
通过实验可以直观地展示有关现象,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以便他们能够踊跃地思考、交流和参加接下来的学习活动。
2.你知道物质的体积受哪些因素的影响吗【活动设计】此活动为上一个活动的继续。
学生的积极性在上一个活动中被调动起来之后,非常想知道为什么两种物质的量相同的气体会具有相同的体积(等温、等压条件下)教师此时提出该问题,能够促进学生积极参与讨论、交流。
通过该问题,不仅可以让学生从宏观和微观两个角度看待物质,还可以培养学生主动思考、勇于表达善于沟通交流等方面的品质。
教案化学高中物质的量

教案化学高中物质的量
教学目标:
1. 了解物质的量和摩尔的概念;
2. 掌握物质的量和物质的量的定律;
3. 能够运用物质的量进行化学计算。
教学内容:
1. 物质的量的概念和单位;
2. 摩尔的概念和摩尔质量;
3. 物质的量与质量、体积的关系;
4. 物质的量和化学方程式;
5. 物质的量在化学计算中的应用。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物质的量和摩尔的概念,物质的量的定律。
难点:物质的量在化学计算中的应用。
教学方法:
1. 讲授结合示例分析;
2. 讨论互动,引导学生思考问题;
3. 实验实践,提升学生实践能力。
教学步骤:
1. 引入:通过实际生活中的例子引入物质的量和摩尔的概念;
2. 讲授:介绍物质的量和摩尔的概念,以及物质的量的定律;
3. 案例分析: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掌握物质的量和化学方程式之间的关系;
4. 实验:进行相关实验,让学生通过实践加深理解;
5. 巩固练习:布置相关练习,让学生巩固知识点;
6. 总结归纳:总结本节课内容,引导学生思考。
教学资源:
1. 课件;
2. 实验器材。
教学评价:
1. 学生课堂表现;
2. 练习成绩;
3. 实验报告。
教学反思:
1. 学生对物质的量概念和摩尔概念的掌握程度;
2. 学生解题能力。
以上是本节化学课程的教案,希望能够对您的教学工作有所帮助。
祝您教学顺利!。
高中化学 第2节 第3课时物质的量浓度教学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1

三、物质的量浓度
【问题3】
物质的量浓度与溶质质量分数的比较
溶质的物质的量浓度
溶质的质量分数
符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定义
相似处
c(溶质)
w(溶质)
单位体积溶液里所含溶质B的物质的量称 溶质的质量分数是溶质质量与溶液质
为B的物质的量浓度
量之比
都是表示溶液中溶质组成的物理量
不 溶质的物理量 同 (及单位) 处 溶液的物理量
,溶质的质量分数变为21.2%,则浓缩后氢氧化钠溶液的物质的 量浓度为多少?
答案:0.5 mol/L
【方法】稀释前后,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和物质的量不变。即
、、、分别是稀释前后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和体积。) 、、、分别为稀释前后溶液的质量和质量分数。)
三、物质的量浓度
3.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配制 【问题6】
如何配制100 mL 1.00 mol/L的NaCl溶液? 答案:(1)操作步骤①计算:所需NaCl固体的质量为5.85 g;②称量 :准确称量NaCl固体;③溶解:将称量好的NaCl固体放入烧杯中,然 后用适量蒸馏水溶解,该步操作用到的仪器有烧杯、玻璃棒;④冷 却:将烧杯中的溶液冷却至室温;⑤转移:将烧杯中的溶液沿玻璃 棒缓缓注入100 mL容量瓶中;用适量蒸馏水洗涤烧杯内壁和玻璃棒2 ~3次,并将洗涤液也注入容量瓶中;⑥振荡:用手轻轻摇动容量瓶 ,使溶液混合均匀;⑦定容:把蒸馏水沿着玻璃棒缓缓注入容量瓶 中,当液面距离容量瓶颈刻度线下 1~2 cm时,改用胶头滴管加蒸馏 水至凹液面的最低处与刻度线相切(视线要保持水平)。⑧摇匀:盖 好瓶塞,反复上下颠倒,摇匀。
(及单位)
计算式
物质的量n (摩尔/mol) 质量m (克/g)(千克/kg)
高中化学必修一 第三节 物质的量二)20202021学年新)解析版)

第二单元海水中的重要元素——钠和氯第三节物质的量(二)一、基础巩固1.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NaCl的摩尔质量为58.5gB.1molO2的质量是l6gC.标准状况下,11.2L 的CO2质量为22gD.将40gNaOH溶于1L水中,所得溶液物质的量浓度为1mol/L【答案】C。
【解析】A.NaCl的摩尔质量为58.5g/mol,故A错误;B.氧气摩尔质量M=32g/mol,1molO2的质量是32g,故B错误;C.标准状况下,11.2L 的CO2质量=×44g/mol=22g,故C正确;D.将40gNaOH物质的量==1mol,溶于1L水中,溶液体积大于1L,所得溶液物质的量浓度小于1mol/L,故D错误;故选:C。
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在标准状况下,1 mol水的体积是22.4 LB.1 mol H2所占的体积约为22.4 LC.在标准状况下,阿伏加德罗常数个分子所占的体积约为22.4 LD.在标准状况下,1 mol NH3和CO混合气体所占的体积约为22.4 L【答案D。
【解析】A.NaCl的摩尔质量为58.5g/mol,故A错误;B.氧气摩尔质量M=32g/mol,1molO2的质量是32g,故B错误;C.标准状况下,11.2L 的CO2质量=×44g/mol=22g,故C正确;D.将40gNaOH物质的量==1mol,溶于1L水中,溶液体积大于1L,所得溶液物质的量浓度小于1mol/L,故D错误;故选:C。
3.关于1 mol•L﹣1的NaOH溶液的叙述正确的是()A.OH﹣的物质的量为1molB.所含溶质的质量为40 gC.Na+的物质的量浓度为1 mol•L﹣1D.取100mL该溶液加入等体积的水,浓度变为0.5mol•L﹣1【答案】C。
【解析】A、由于溶液体积不明确,故溶液中氢氧化钠的物质的量无法计算,则氢氧根的物质的量无法计算,故A错误;B、由于溶液体积不明确,故溶液中氢氧化钠的物质的量无法计算,则氢氧化钠溶质的质量无法计算,故B错误;C、氢氧化钠溶液的浓度为1mol/L,故钠离子的浓度也为1mol/L,故C正确;D、浓度不等的两溶液的体积不能简单加和,故取100mL该溶液加入等体积的水,溶液体积不是200mL,故浓度不是0.5mol/L,故D错误。
物质的量教学设计教案

物质的量教案一、教材分析本节内容选自人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化学必修1第一章第二节——化学计量在实验中的运用,以概念学习为主导,通过学习学会接受新概念并熟练运用。
“物质的量”所占篇幅不过是课本中的一页,但有关“物质的量”的应用却贯穿整个高中学习,是学生计算方法和思维上的一大转变。
本内容主要介绍物质的量及其单位,教材首先从为什么学习这个物理量入手,指出它是联系微观粒子和宏观物质的纽带,在实际应用中有重要的意义,即引入这一物理量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然后介绍物质的量及其单位,物质的量与物质的微粒数之间的关系。
为后面介绍摩尔质量,气体摩尔体积奠定了基础。
二、学情分析高一的学生具有了一定的抽象思维,但直观思维在他们的学习中仍占据重要部分,所以对微观世界的计量这个新的知识点比较陌生,并且比较难以理解,但他们已经具备了联系宏观人是微观的能力,所以可以引导学生学习本节课的知识。
三、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知道物质的量是描述微观粒子集合体的一个物理量,认识摩尔是物质的量的基本单位2.理解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含义,了解摩尔质量的概念3.能进行有关物质的量的简单计算,能解释物质的微粒数、物质的量、物质的质量、摩尔质量之间的相互关系,熟练运用他们之间的关系进行计算【过程与方法】1.通过问题解决的方式,从已有的相似概念迁移形成物质的量概念2.在问题解决的过程中,初步学会类比、迁移的学习方法,提高归纳概括能力和逻辑推理能力,培养学习的自信心,增强自主学习的能力3.通过问题——建构的模式,化静态为动态,理解物质的量的概念形成过程,学会概念学习的常用方式【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在多种问题解决的活动中,体会到化学微观表征的重要意义并在获得成功的过程中树立学习的信心与兴趣。
2.体会定量研究的方法对研究和学习化学的重要作用,养成求真务实、大胆创新、积极实践的科学态度。
四、教学重点难点重点:“物质的量”概念系统中物质的量、摩尔、阿伏伽德罗常数、摩尔质量等概念及相互转换关系。
高一化学第一学期教学进度计划(新人教版普通高中化学必修第一册教学计划)

高一化学第一学期教学进度计划一、指导思想以新版普通高中教科书、化学学科新课程标准和新高考为指导,认真研究新教材和学生,以学生为本,关心学生发展,培养学生化学学科核心素养,使学生在情感、态度、价值观和一般能力等方面都能获得充分的发展,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二、基本情况1、学生情况分析本学期我教高一3个班,共有学生165人。
学生整体化学底子较薄弱,想让他们对化学有兴趣并学好化学,以及明年选择化学学科,任务相当不轻。
对于高一年级新生,教学中要特别注意在增进了解的基础上逐渐培养学生对化学的学习兴趣,让他们亲其师,信其道。
2、教学情况分析对于高一新班,科任教师的首要任务是要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并让他们明确知晓化学教师对他们的基本要求,知道他们可以做什么,不可以做什么。
如规定要课前预习,课后复习,特别是没有预习时是不允许进实验室进行学生实验的,没有理由是不能不交作业的,上课有问题只要举手示意就可以提问的等。
要求学生准备好听课笔记,最好准备一本相关教辅书等。
对化学特别有兴趣且学有余力的学生,将会利用课余第二课堂对其拓展培养。
本学期的主要教学任务是必修第一册内容,既有基本理论和基本概念的内容,也有元素和化合物等知识,教学中既要重视知识的把握,更应重视科学方法的培养,科学态度的形成。
三、本期教学目标1.教学内容:完成化学必修第一册。
2.学生情感与态度:对化学学习产生浓厚兴趣,掌握学习化学的一般方法。
3.学生能力:具备一定自学能力、观察能力、实验能力、探究能力、计算能力。
4.完成教学任务,在半期及期末考试中,获得理想的优秀率和及格率。
四、教材分析1、教学重点(1)基本理论的重点是氧化还反应、离子反应及物质的量等基本概念(特别是物质的量),要注重化学用语的应用,化学计算技能的形成和提高。
(2)元素化合物知识的重点是钠及其化合物、氯及其化合物、铁及其化合物,关键是灵活运用有关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物质结构与元素周期律的理解与应用。
高中新教材人教版化学课件+必修第一册+第三章第二节第2课时 物质的量在化学方程式计算中的应用

均摩尔质量为
=25 g·mol-1。
典型例题
【例题2】 将某份铁铝合金样品均分为两份,一份加入足量
盐酸,另一份加入足量NaOH溶液,同温同压下产生的气体体
得到的溶液中加入100 mL盐酸,正好完全反应,并放出气体。
(1)Na2O的物质的量为
;
(2)放出气体的体积在标准状况下为
;
(3)盐酸中c(HCl)=
。
答案:(1)0.05 mol
(2)1.12 L
(3)1.5 mol·L-1
解析:(1)n(Na2O)=
n(NaHCO3)=
.
.
氢离子反应可生成1 mol氢气。( ×)
(6)化学反应前后质量和物质的量均守恒。( × )
2.1.15 g钠与水反应,得到100 mL溶液。
(1)求生成的气体在标准状况下的体积。
(2)求反应后所得溶液中溶质的物质的量浓度。
.
解:参加反应的 Na 的物质的量为 ·-=0.05 mol
第二节
第2课时
金属材料
物质的量在化学方程式计算中的应用
自主预习·新知导学
合作探究·释疑解惑
课 堂 小 结
课标定位
1.会叙述化学计算中的常用方法
2.掌握物质的量在化学方程式计算中的一般步骤和方法
素养阐释
1.能通过分析、推理等方法认识物质的量在化学方程式计
算中的应用
2.建立认知模型,并能运用模型解答化学计算问题
系,同种状况下,气体体积与物质的量成正比关系,因此根据化
学方程式计算时,各物质对应的各物理量的单位上、下都必
须一致,左、右相互对应即可。
归纳提升
1.化学计算的基本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物质的量第2课时◆ 教学目标与核心素养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通过对摩尔体积的微观意义的学习,从微观上理解不同状态的物质的摩尔体积的影响因素,进而延伸至宏观物理量对摩尔体积的影响,理解从微观到宏观的辩证思想。
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利用初中物理知识,联系物质的量的基本概念,建立研究物质的摩尔体积的基本模型,使学生了解科学的推理过程,理解微观粒子模型在化学研究中的重要作用。
科学精神与社会责任:利用气体摩尔体积概念的建立过程,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理解化学家从微观研究到宏观概念的哲学思想。
◆ 教学重难点气体摩尔体积的概念和计算。
◆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引入】在实验室中有一瓶氢气,我们应该如何得到该气体的物质的量呢? 【设疑】我们在上面的学习中已经知道了两个计算物质的量的公式:A N N =n 和M m n =,应用上面的公式能不能计算出氢气的物质的量呢?(不能,因为既不可能得到氢气的分子数,也不可能称量出氢气的质量)那么我们能得到氢气的什么物理量呢?(体积)如果已知氢气的体积,能否求解氢气的物质的量?二、讲授新课【板书】气体摩尔体积:一、摩尔体积【投影】气体摩尔体积:一、摩尔体积【设疑】根据摩尔质量的定义,同学们觉得摩尔体积的概念是什么?(单位物质的量的物质所具有的体积)【讲解】摩尔体积的符号为V m ,单位为L/mol ,根据上述定义,我们也能得到公式m V V n =,V m 代表摩尔体积,即物质的量等于该物质的体积除以其摩尔体积。
但是这个公式的应用依然取决于物质的摩尔体积是否容易得到。
那么,怎么才能得到物质的摩尔体积呢?【设疑】摩尔体积就是每1mol 物质的体积,例如,铁的摩尔体积就是指每1molFe 的体积,那么1molFe 的体积为多少呢?(1mol 铁的质量为56g ,其体积可以用质量除以密度得到:56g ÷7.874 g ·cm -3 = 7.112cm 3) 【讲解】根据上述的计算过程,我们可以得到如下的计算摩尔体积的公式ρMV m =,即物质的摩尔体积等于其摩尔质量与密度的比值。
但是这种计算方法显然不是很方便,因为物质的密度并不容易得到,如何才能比较方便的得到物质的摩尔体积呢?【过渡】如上的研究实际上已经无法比较方便的得到物质的摩尔体积了,下面我们换一个思考的方向,从微观粒子入手,研究物质的摩尔体积。
【设疑】宏观上讲,一个物质的摩尔体积就是每1mol 该物质在空间上占据的体积,同学们能不能从微观上理解,什么是物质的摩尔体积?(微观上讲,物质的摩尔体积就是指N A 个物质粒子在空间上所能占据的体积)【板书】气体摩尔体积:一、摩尔体积:二、影响物质摩尔体积的因素:【投影】气体摩尔体积:一、摩尔体积:二、影响物质摩尔体积的因素:【学生活动】摩尔体积就是每1mol 物质的体积,或者说是大约6.02×1023个粒子在空间能占据的体积,这么多的粒子在空间上能占据多大的体积由什么决定呢?请同学们互相交流讨论一下。
【讲解】通过讨论我们能得到,从微观上讲物质的摩尔体积的大小,首先受到粒子堆积方式的影响:如果是固体或者液体,其粒子之间的间距很小,所以影响物质的摩尔体积的因素就是粒子大小。
例如,铁和铜的摩尔体积为什么不一样呢?这是因为铁原子和铜原子的大小不一样。
显然我们不可能再根据粒子的大小来取得到物质的摩尔体积,所以研究固体和液体的摩尔体积就没有太大的意义。
【板书】二、影响物质摩尔体积的因素:(1)固体和液体:粒子的大小【投影】二、影响物质摩尔体积的因素:(1)固体和液体:粒子的大小【讲解】如果是气体,因为其粒子之间的距离远大于粒子的直径,所以影响气体的摩尔体积的主要因素就是粒子间距。
【板书】二、影响物质摩尔体积的因素:(1)固体和液体:粒子的大小(2)气体:粒子间距【投影】二、影响物质摩尔体积的因素:(1)固体和液体:粒子的大小(2)气体:粒子间距【设疑】根据初中物理的学习,气体体积的变化就是因为气体的粒子间距在发生改变,那么气体的粒子间距受什么物理量的影响呢?(温度和压强)【讲解】同温同压下,任何气体粒子的间距是相同的,所以一定具有相同的摩尔体积,即:同温同压下,任何气体一定具有相同的气体摩尔体积。
根据(相同)mV Vn ,由于同温同压下,气体的V m 是一样的,可推出结论:相同的温度和压强下,相同体积的任何气体一定具有相同的分子数(物质的量)。
这就是阿伏加德罗定律。
【板书】三、气体摩尔体积:1、阿伏加德罗定律:相同温度和相同压强下,相同体积的任何气体一定具有相同的分子数(物质的量)【投影】三、气体摩尔体积:1、阿伏加德罗定律:相同温度和相同压强下,相同体积的任何气体一定具有相同的分子数(物质的量)【练习】同温同压下,氢气和氧气的体积比为2:1,其物质的量的比为【讲解】根据阿伏加德罗定律,同温同压下,相同体积的任何气体一定具有相同的物质的量,所以氢气和氧气的体积比为2:1时,其物质的量之比一定为2:1。
通过这个练习我们可以得到阿伏加德罗定律的一个重要推论:同温同压下,气体的体积比等于其物质的量的比。
【练习】相同温度和相同压强下,质量相同的CO 和CO 2气体,其物质的量的比为,其体积比为,其密度比为,含有的氧原子数量比为。
【投影】CO 的摩尔质量为28g/mol ,CO 2的摩尔质量为44g/mol ,设两者质量均为mg ,则CO 的物质的量为m/28 mol ,CO 2的物质的量为m/44 mol ,其物质的量的比为11:7;根据阿伏加德罗定律的推论,体积比等于物质的量的比,所以体积比也是11:7;两者质量相同,体积比为11:7,所以其密度比为体积比的反比,密度比为7:11;或者,根据ρMV m =得到:当V m 相同时,气体密度与其摩尔质量成正比,这样同学们就可以理解:氯气密度大于空气,氢气密度小于空气。
CO 和CO2的物质的量的比为11:7,所以含有的氧原子数量比为1×11:2×7=11:14。
【过渡】根据上面的学习,同学们知道:气体的摩尔体积会受到温度和压强的影响,为了计算的方便,我们给出一个特定的温度压强下的气体摩尔体积的数据。
【板书】三、气体摩尔体积:1、阿伏加德罗定律:2、标准状况下的气体摩尔体积:【投影】三、气体摩尔体积:1、阿伏加德罗定律:2、标准状况下的气体摩尔体积:【讲解】在不同的温度和压强下,由于粒子间距可能不同,就会导致气体的摩尔体积发生变化,因此使用气体摩尔体积进行物质的量计算时,应该注意所处的温度和压强。
一般规定0℃和101 kPa 的条件为标准状况,在标准状况下,任何气体的摩尔体积都约为22.4L/mol 。
【练习】填写下列空白(气体都处于标准状况):(1)0.1mol O 2的体积为L (2)3.36L 的H 2其质量为g(2)1.12L 的CH 4中氢元素的质量为g【投影】填写下列空白(气体都处于标准状况):(1)0.1mol O 2的体积为LL 24.2m ol L 4.22m ol 1.0V )O (n )O (V 1m 22=•⨯=⨯=-(2)3.36L 的H 2其质量为gg 3.0mol g 2mol L 4.22L 36.3)H (M V )H (V )H (M )H (n )H (m 112m 2222=•⨯•=⨯=⨯=--(3)1.12L 的CH 4中氢元素的质量为g mol 05.0mol L 4.22L 12.1V )CH (V )CH (n 1m 44=•==-.2mol 0H 为∴,.2g 0质量为三、学习小结四、板书设计气体摩尔体积:一、摩尔体积二、影响物质摩尔体积的因素:(1)固体和液体:粒子的大小(2)气体:粒子间距三、气体摩尔体积:1、阿伏加德罗定律:相同温度和相同压强下,相同体积的任何气体一定具有相同的分子数(物质的量)2、标准状况下的气体摩尔体积:五、达标检测1.下列有关气体摩尔体积的描述中正确的是( )A.单位物质的量的气体所占的体积就是气体摩尔体积B.通常状况下的气体摩尔体积约为22.4 L·mol -1C.标准状况下的气体摩尔体积约为22.4 LD.标准状况下,1 mol O 2的体积约是22.4 L·mol -1答案:A解析:单位物质的量的气体所占的体积就是气体摩尔体积,A 项正确;标准状况下的气体摩尔体积约为22.4L·mol -1,标准状况下,1molO 2的体积约是22.4L,B 、C 、D 项错误。
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常温常压下,22.4 L CO2中含有N A个CO2分子B.标准状况下,22.4 L CCl4中含有N A个CCl4分子C.22.4 L Cl2中含有N A个Cl2分子D.标准状况下,1.12 L O2和CO2的混合气体中含有0.1N A个氧原子答案:D解析:常温常压下,22.4LCO2的物质的量不是1mol,所含CO2分子数不是N A,A项错误;标准状况下,CCl4是液体,B项错误;没有指出条件是否为标准状况,C项错误;标准状况下,1.12LCO2和1.12LO2均含有0.1molO原子,所以1.12LCO2和O2的混合气体中含有的氧原子数为0.1N A,D项正确。
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32 g O2所占的体积约为22.4 LB.22.4 L N2含有阿伏加德罗常数个氮气分子C.在标准状况下,22.4 L水的质量约为18 gD.22 g二氧化碳与标准状况下11.2 L HCl含有相同的分子数答案:D解析:A、B项没有指明温度和压强,错误;C项,标准状况下水不呈气态,所以22.4L水的物质的量不是1mol,故其质量不是18g;D项,22gCO2的物质的量为0.5mol,标准状况下11.2LHCl的物质的量也是0.5mol,两种气体的物质的量相同,所以含有的分子数也相同,选项D符合题意。
4.在标准状况下,相同质量的下列气体:①Cl2、②H2、③N2、④CO2、⑤O2,体积由大到小的顺序是()A.③②④⑤①B.③②④①⑤C.①④⑤②③D.②③⑤④①答案:D解析:同温同压下,相同质量的任何气体,体积比等于摩尔质量的反比。
因此,题述气体体积由大到小的顺序实际上是摩尔质量由小到大的顺序。
5.N 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273 ℃、1.01×105 Pa时,1 mol气体体积小于22.4 LB.1 mol H2的体积为22.4 LC.在标准状况下,以任何比例混合的CO和CO2的混合物22.4 L,所含的分子数为N AD.11.2 L氢气所含的原子数为N A答案:C解析:A选项中,273℃高于0℃,温度升高,气体分子间的距离增大,气体体积增大,故A错误;B 选项中,在常温常压下,1molH2的体积不等于22.4L,B错误;C选项中,22.4LCO和CO2混合气体在标准状况下的物质的量为1mol,所含分子数为N A,C项正确;D项,未指明气体所处状况,无法确定气体摩尔体积,也就无法确定其分子数,D项错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