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工笔画家喻端
情寄丹青 --- 喻继高工笔花鸟画艺术

情寄丹青--- 喻继高工笔花鸟画艺术--- 喻继高工笔花鸟画艺术"name="image_operate_5241336625864046" alt="情寄丹青--- 喻继高工笔花鸟画艺术"src="/DownloadImg/2015/07/2 017/56246424_1" width="690" height="276"real_src="/DownloadImg/2015/ 07/2017/56246424_1">喻继高,1932年出生,江苏徐州人。
当代杰出的工笔花鸟画大家,国家一级美术师,国务院和江苏省政府表彰的对我国文化艺术事业发展有突出贡献的专家。
毕业于南京师范学院美术系,是国画大师傅抱石、陈之佛的高徒,曾得到刘开渠、李可染的指点。
现任中国美术家协会理事、中国画研究院院务委员、中国工笔画学会副会长、江苏省美术家协会副主席等。
从艺50多年来,先后多次参加全国美展和入选国际性展览,出版有《喻继高画集》、《喻继高工笔花鸟画集》、《名家名画喻继高》等20余部专著。
--- 喻继高工笔花鸟画艺术"name="image_operate_40651336625814890" alt="情寄丹青--- 喻继高工笔花鸟画艺术"src="/DownloadImg/2015/07/2 017/56246424_2" width="650" height="500"real_src="/DownloadImg/2015/ 07/2017/56246424_2">喻继高是中国工笔绘画史上继往开来的旗手,喻继高的工笔重彩花鸟画近师陈之佛,远祖五代两宋,更直接以造化为师,而又融入民间审美情趣,两者巧妙结合,达到了曲高和众、雅俗共赏的审美境界。
喻继高

喻继高尽展时代春光作者:来源:《中华儿女》2013年第15期在当代画家中,他当之无愧是出版物数量最多、发行量最大、最受广大人民群众喜爱的艺术家六月的南京,正是满目葱郁的季节,溪桥柳畔、梅青杏黄、莲叶田田……徜徉在如画的风景中,让人不禁感慨,这样清秀空灵的江南山水,确是艺术的无穷源泉,也难怪她孕育了中国画坛影响最为深远的流派之一——“新金陵画派”。
生于徐州,成长在南京的喻继高先生,正是当代新金陵画派的代表人物,也是当代最负盛名的工笔重彩花鸟画家。
他师承傅抱石、陈之佛先生,并在大师的基础上迈出新步,自成一派。
他的艺术风格典雅秀丽,雍容豁达,泱泱大度,雅俗共赏,堪称“目前中国工笔花鸟第一人”(李瑞环语)。
评论家称他的艺术“象征了中国工笔花鸟画的一代历史高度”。
但他的艺术理想却始终简单质朴:“画老百姓喜欢的画”。
在位于南京古城中心的华东饭店接受采访时,喻老敞开心扉,娓娓道来,与我们畅谈艺术、生活,以及尘封在岁月里的一幕幕珍贵记忆。
群众的认可比什么都重要花鸟画,千百年来一直是国人钟爱的艺术形式。
对自然美景的喜爱,本就是人类与生俱来的情感。
大自然的美,经过艺术的提炼雕琢,又熔铸了画家的情感,更具打动人心的力量。
所谓“一枝一叶总关情”,那色彩丰富的花鸟既是画家绘画技巧的体现,更是内心情感的流露。
喻继高先生正是一位给花鸟以生命的画家。
他把花鸟世界当作人生的大典来诵读,寄情于花,寄意于鸟。
他的作品中,常见花枝摇曳,带露迎风,飞鸟鸣禽,声影交映,形象活泼而富有生趣,处处流露出他对自然、对生命、对生活的歌颂。
或许这就是为什么,他的艺术具有如此长盛不衰的魅力,并一直深受大众的喜爱。
在接受采访中,喻老强调最多的一句话就是:“要做人民群众的艺术家”。
他的真诚态度让人感到,这绝不是喊口号,而是发自内心的信念。
他从不以“阳春白雪”自居,也不将自己的作品与高深莫测画上等号,更没有拒人千里之外的距离感。
喻老说,身为艺术家,一开始就要弄明白三个问题。
对影成双——明清女画家对女性形象的描绘

陈 洪
一 九
, 也
物 仍
铃 款 绢 〔明
印
识
本 设
」陈
••洪
: 右
色 广
洪 绶
绶军
(朱
笼 鹅
)图 。
章紫
侯翁
东 省 博 物 馆 藏
右 军 笼 鹅 图
氏属
轴
(白
, 洪
o9 .
)绶 画
5c m
。
x
18
50.5cm
宁園詞N代作品
CHINL!UJ'A1Nrit-Jtjftl'«,11 m JiAi'I-tv I
在男性画家笔卜不乏有对女性形象及女 性生活的图绘,这些阿作多被称作“上女両” 或“仕女画”。无论是张萱、周昉笔下丰肥艳丽 的贵族妇人,还是仇英笔F悠游自在的园林女 性,抑或陈洪绶笔r夸张变形的女性形象,都 在一定程度上代表着世俗对女性的观感。就连
《红楼梦》中的贾母远远看到雪犬中身披凫謄 裘、怀抱红梅的宝琴姑娘,也会不自觉地联想 起屋中所挂的仇英所绘《双艳图》O
时至明清,不止冇男性画家对女性形象的 描绘,更许多富有丹青才情的女画家执笔亲绘 女性形象。虽然相比于形象简率、不求形似的 兰竹山水,图绘人物的画艺水平要求较高,不 过明清江南地区涌现出诸多損绘才女,拥仃良 好文化教养的女子被普遍接受。人们不再囿于
“女了无才便是德”的旧有观念,女子的“才” 与“徳”被认为同样巫要。无论是教养良好的 大家闺秀,还是出丁供计需要的青楼女了,书画 才艺同刺绣女工一样,是她们自小所受到的训 练之一。
性至
京 画 院 推 出 展
有 审 美 体 系 的 迷
的 工 笔 为 主 流 ,
揭 开 面 纱 不 久 的
公务员行测复习中国古代绘画艺术常识知识点

公务员行测复习中国古代绘画艺术常识知识点公务员行测复习中国古代绘画艺术常识魏晋时期魏晋时期:社会的动荡,佛教、道教的传播,引发了人们对儒学的反省。
崇尚气节的文人在政治舞台上屡屡碰壁,却不愿随波逐流,逐渐形成了一个以道德情操和理想人格为号召的士人群体。
在绘画作品上,凸显个性的人物画开始出现。
顾恺之是中国画的奠基者。
首创了“铁线描” 的画法。
铁线描是中国古代人物衣服褶纹画法之一,线条外形,状如铁丝,故而得名。
顾恺之代表作:《女士箴图》《洛神赋图》。
在现存的中国古代绘画中,《洛神赋图》被认为是第一幅改编自文学作品的画作。
知识链接:顾恺之-洛神赋图全卷分为三个部分,曲折细致而又层次分明地描绘着曹植与洛神真挚纯洁的爱情故事。
人物安排疏密得宜,在不同的时空中自然地交替、重叠、交换,而在山川景物描绘上,无不展现一种空间美。
唐朝唐朝:政治统一和经济繁荣。
画家们追求法度,表现雍容华贵的盛唐气象,绘画风格多样,如宗教画、人物画、山水画等。
阎立本(约601年—673年),雍州万年(今陕西省西安市临潼区)人,唐代政治家、画家。
代表作品有《步辇图》《历代帝王像》。
阎立本擅长工艺,多巧思,工篆隶书,对绘画、建筑都很擅长,兄阎立德亦长书画、工艺及建筑工程。
阎毗、阎立德、阎立本父子三人并以工艺、绘画闻名于世。
知识链接唐贞观十四年(640年)闰十月,松赞干布遣使来长安请婚,迎文成公主入藏。
唐太宗命阎立本作传世名画《步辇图》,描绘了吐蕃赞普松赞干布请尚文成公主,使禄东赞来长安觐见太宗的画面。
吴道子——画圣唐代是中国画线条真正获得独立性格的时代,而立于这个笔法高峰之颠,非吴道子莫属。
吴道子(680 - 759)素有“百代画圣” 之称,并创立了“ 兰叶描”的画法。
兰叶描的最大特点是压力不均匀,运笔中时提时顿,产生忽粗忽细,形如兰叶的线条。
五代五代时国家分裂,但西蜀、吴越地区相对安定,文化艺术也相对发达。
这一时期的董源(943 - 962)被誉为“南派山水画” 的开山鼻祖,而其首创的“披麻皴” 和“点苔法”,将笔法和墨法高度融合,大大丰富了山水画的表现能力。
工笔花鸟论文通用8篇

工笔花鸟论文通用8篇花鸟画在中国画上千年的发展史中,逐渐构成了完整的艺术体系和哲学范畴。
受儒释道思想的影响,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成为中国传统美学的核心资料,所谓“天人合一”、“道法自然”都是以儒释道的哲学理论为指导思想的。
主张虚无、崇尚虚境,在有限的空间里追求无限的意义。
因而,意象、意境成为衡量花鸟画艺术价值的重要标准。
如果说花鸟画“师造化”、“写真”有其内在的必然性,那么“重趣”、“尚意”,追求“神与物游”、“象外之境”,以及诗意空间的表达,则更契合花鸟画“以物喻志”、“以画喻理”、“诗中有画,画巾有诗”的审美主张。
从宋代院体花鸟画,到近代于非闇、俞致贞、陈之佛等工笔花鸟画大师的诗意空问表现概莫能外。
正如文艺复兴晚期样式主义画家面临的困境一般,当代工笔花鸟画家也被“影响的焦虑”所困扰,而“空间”正是他们的突破口。
艺术作品中的空问表达是艺术家对于存在的感知,如今,全新的生命体验带来了不一样以往的诗意空间,或清灵梦幻、或凝重丰蕴、或安谧孤独……工笔花鸟画中亘古的留白最终不再盘桓不去,多变的空间语言成为新一代工笔画家诠释内在感受、传达个人体验的新工具。
在这类作品中,空间之间没有明显的分界,行云流水般的柔润过渡,时而温厚、时而轻盈。
满构图和水墨淋漓的大面积渲染一改传统工笔花鸟画中均质单调的白色虚空,将它变得流动、柔软。
画面的主体被蕴藏着生命动感的虚灵背景绵绵密密地包裹,仿佛在鸿蒙的混沌里。
流动空间既是当代时间、空间碎片化的隐晦表达,又是绵延不绝生命体验的象征形式。
它是当代空间语言中最具古意和文化积淀的一种,因为从形式看,它借用了写意画水墨渲染的效果,依旧坚持了传统画面的虚实关系;从审美看,则秉承道家“阴阳相感,化生万物”的哲学理念。
笔者的《清露》是一幅很典型的流动空间作品。
淡淡的水墨罩染让画面笼罩着一层似有若无的水汽,也让点染在画幅中部的胭脂与石绿带有盛夏的绿意、清润得沁人心脾。
画面右下角那片墨色,浓重却不失空灵,仿佛浓荫里闪着微光的潮湿水汽,轻柔地飘荡在湖面上。
中国画的精神境界:洗尽尘滓,独存孤迥

中国画的精神境界:洗尽尘滓,独存孤迥古人崇尚清奇、简静、淡雅的画风,追求笔墨的纯净与透明,实际是追求心灵的质量。
为了与自然一致,古来大多画家的生命态度保持着一种低调的寻常状态。
低调是一种境界,很像一种信仰:艺术与生命合一,成为生命的展开与完成,而不是换取世俗利益的手段。
只有这样,笔墨塑造的形象才能净化自己及他人。
在中国画中,由法而理,由理而道。
道,便是中国画的最高学问。
老子说:“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
”六朝王微说,绘画是“以一管之笔,拟太虚之体”。
[1]这个“太虚”,大约就是“道”。
同时代的宗炳说得更明白一些,“圣人含道暎物”,“山水以形媚道”。
[2]这些早期的经典理论,规定了中国画的大致特点——“追太虚之体”。
这是亲自然而远世俗,造型取其意象而淡于写实,强调精神主导,以道心观物。
宗炳又说,绘画的目的是“畅神而已”。
[3]董其昌疏林茅屋图按老子和庄子的哲学,笔墨的修为离开世俗越远越好,尤其山水画,最好按“天人合一”的方向走下去,人间烟火气越少越好,从而实现“独与天地精神相往来”的境界。
这种观点颇类今天的生态环境意识。
所以,中国画不追求快节奏和高效率,而是从容不迫,如行云流水,是静下来、淡下来、慢下来的艺术。
宋人“五日一石,十日一水”的观点便是这种一咏三叹的状态。
这有些像太极拳,不绝如缕而又绵里藏针,令人周身通泰,体强心健。
按历来的画论,中国书画从来就长于纯净心灵、陶冶灵智。
所以,儒家把琴、棋、书、画作为造就理想人格的修为手段。
而书画一途更能“涤烦襟,破孤闷,释躁心,迎静气”[4],是祛病增寿的良药。
董其昌作品西方人对中国画有着浓厚的兴趣,但他们更看好的是清代以前的中国画。
他们虽然不易看懂山水画笔墨艺术的形式,但他们能感受到中国山水画里的精神旨趣,理解人对自然界的向往。
他们完全接受中国画不表现张力,不强调形式感,不注重视觉冲击的特质。
接受着那种与西方绘画不同的另一种趣味。
中国画追求内美,初看可能很平常,但会久看不厌,人们能看见画家的心灵在笔下浮动。
喻继高工笔画与当代审美之我见

当代 工笔画体现 了对传统 工笔圃的 继承 与扬弃 , 以刻画精细 、 传神 .寓有 抒情色 彩的艺 术而貌 显示出 工笔艺 术的新 生和希 望 , 南京 画家喻继 则 可N 屉当代工笔花 骂画的 佼佼者 。就此 .我从 喻继 商工笔 画说起 . 谈谈 当代工笔花 马画 线条 写意 , 色形 处理 、 画 意情 趣的审 羹之 我见
… …
维普资讯
莺啼绿野, 喜鹊登梅 , 鸭嘻莲池 , 鹭涉静水 , 鹂鸣竹林…… 无不栩栩如生 , 给人以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读其 《 初舂 》 。
让人如入风和 日丽的春天 , 丘陵山涧 。 流水漏潺 , 梨花飞 雪, 数只喜鹊翔萦其 间, 花和鸟工细为之 , 石与树的体面 部和中南海的艺术顾 问观赏此作, 称这张作品是中国工 以没骨之法写染 , 可得工中有写, 甚有情趣。观 《 红棉吐 笔 花 鸟画 史 上 之最 , 是一 件 稀 世艺 术 瑰 宝 , 造 了 中 国 创 艳 》 画上木棉红花盛妍, , 两只自鸟于枝上啼鸣 , 此图色 工笔花鸟画的 “ 吉尼斯记录”。 调热烈 , 有着强烈的视觉冲击力, 折射出其对生活火一般 江山代有才人出。喻继高在艺术的天空邀游 , 历史 的炽爱之情 , 表现出了积极的进取精神 。 荷香鸭肥 》 赋予他的坐标点 ,恰恰与五代的黄筌构成一对双子星 赏《 , 清塘绿荷随风摇曳, 荚蓉出水分外娇 , 一群花鸭追逐嬉戏 座 。如果 说 黄筌 工笔 花鸟 画推 向 闪现 出王 家贵戚 的 “ 堂 其间; , 荷 形态夸 张而 自然 , 明暗对 比强烈 甬谐调 , 之羽 皇富丽” j 鸭 的气韵 , 那么喻继高则将泱泱 大中华的气度寓 绒质 感可及 。 其画 技法多样 , 画面繁盛 充盈 、 典雅 秀丽 、 雍 现出来 , 洋溢着繁荣昌盛、 雍容豁达的气韵与精神 , 将传 容豁 达 、 泱泱大度 , 而构 成他工 笔重彩 花鸟 的基调和 风 统工笔花鸟画推向从未有过的一个崭新的高度。 从 喻继高 格。 喻继高从艺五十年画作创下了累计印刷出版亿张。 亦
喻继高

喻继高,1932年出生,别署云岭堂,男,汉族,江苏徐州铜山人。
1951年考入南京大学艺术系,1955年毕业于南京师范学院美术系,1957年参与筹备并调入江苏国画院。
现任江苏省国画院副院长、江苏省美术家协会副主席、中国工笔画学会副会长。
人物简介擅工笔重彩花鸟,其作品典雅秀丽,繁盛充盈,光彩照人,泱泱大度,雅俗共赏。
1957年参加筹备并调入江苏省国画院工作。
1959年应邀为北京人民大会堂作《孔雀图》(合作),为钓鱼台国宾馆作《牡丹群鹤》。
1975《樱花小鸟》在日本展出后为名古屋博物馆收藏,《玉兰锦鸡》参加在苏联举办的“中国现代绘画展”,为中国美术馆收藏,作品《荷香鸭肥》为菲律宾总统府收藏。
1992 2月,西双版纳写生作画三月有余,得写生稿百余幅。
1999 3月-5月,为中南海202接待大厅创作巨幅工笔花鸟画《苍松瑞鹤沫朝阵》,作品长8·15米,宽208米,是用4张半丈二匹纸相拼接而成,是从艺生涯中绘制的最大一幅画,是中南海最大一幅工笔花鸟画,也是中国历史上最大一幅工笔花鸟画。
2005年 4月,作品<春江水暖>被荣宝拍卖公司拍出44万元高价.11月,被东南大学聘为兼职教授。
2008年,为南京师范硕士研究生导师。
风格特点继高生长于苏北农村,家境贫寒,自小大自然和花鸟鱼虫的深厚感情。
1951年考入了南京师范学院美术系,傅抱石和陈之佛引导入传统绘画,并选择了工笔重彩花鸟画专业。
喻继高的工笔重彩花鸟画近师陈之佛先生,远祖五代两宋,更直接以造化为师,而熔铸以个人的生活感情。
从他的花鸟画中,可以感受到大自然的蓬勃生机和新时代的昂扬诗情。
他很少去描绘罕见的奇花异草、珍禽异兽,而是着眼于生活中常见的花果虫鸟,给人一种朴实亲近的乡土感情。
他的画没有古代院体画那种恬淡幽远的隐逸气、它是入世的,属于新的时代和人民的艺术。
繁盛、充盈、丰实、欢乐、光彩照人、典雅秀丽、风流蕴藉、活泼天真、雍容豁达、泱泱大度,这就是继高工笔重彩花鸟画的基调和风格。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喻端
喻端,女,1981
年出生,江苏铜山人。
自幼深受伯父——当
代杰出的工笔花鸟画
大家喻继高的影响,酷
爱绘画。
幼师毕业后,随在伯父家中研习传统的工笔花鸟画。
2012年,在文化部现代工笔画院进修学习,并以优异成绩结业。
现为江苏省花鸟画研究会研究员、江苏省美协会员、徐州市工笔画协会理事、徐州市美协会员。
新作展示:
2012年,《残荷》入选江苏省美协
第四次新人美术作品展;
2012年,《荷塘一隅》入选江苏省工笔画大展;
2013年,《芍药》入选“美丽仪征·2013中国芍药节”江
苏花鸟画家芍药作品展;
2014年4月,与喻继华等六人举办“艺海迎春”徐州七人
工笔画展。
(工笔花鸟扇面)
艺术评论:端端是个聪明的孩子,是我三弟的女儿,从小看着她长大,也许是我画画的原因,她从小耳闻目染对画画非常的喜欢,1999年她来南京住我家,一边帮忙做些家务,一边帮我铺纸磨墨看着我画画,我虽然没有认真地教过她,但是,她心神领会,居然也画起画了。
三年后回徐州了,她仍然坚持画下去。
2012年在徐州美术馆举办的全省工笔画大展上,端端的一副工笔花鸟画《荷塘一隅》画的是荷花白鹭,色调清新,韵味深远,使我感到十分惊奇,画画是要有天赋的,但还要勤奋,端端这方面兼而有之。
为了更好的系统学习掌握绘画基本功,她于2012年在文化部现代工笔画院进修,进一步加深认识了中国工笔画“尽其精髓”的理念。
端端作品初具风格,已有较深的传统功力,又能结合写生,自有新意。
作品内涵丰富,清新雅致,诗意盎然,勾线严谨而有变化;造型上善于取舍,隽秀大方;着色极为明净,统一协调中有对比,构图上奇正相生,善用工与写,白描与重彩,勾勒与没骨结合的多样化表现手法,使画面显得轻松活泼。
端端画画非常勤奋,每次到我家都会带来一些新作,我结合她的创作实践,会指出作品不足之处,下次作品中就会有所改变。
(喻继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