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岛效应

合集下载

热岛效应是什么意思

热岛效应是什么意思

热岛效应是什么意思
是指一个地区的气温高于周围地区的现象。

当某区域大气的温度明显高于其周围大气的温度,并在局部地区形成特殊的大气环境,使得空气污染物无法扩散而累积于其中的一种效应。

此现象通常发生在都市或工业区,由于复杂的建物不但形成较大的表面积,而在日间吸收更多的太阳能,且建物也阻滞风势,而减少热扩散的速率,故即使在夜间这些区域的气温也较郊区为高。

此外都市及工业区在夜晚由于仍有频繁的人为活动,亦会释热,更使大气温度高于周围郊区大气的温度,都市及工业区的暖空气因而上升冷却,并往郊区沉降,而郊区的冷空气则沿地表流往都市及工业区以补充上升的气流,形成一独立的循环系统,此即称为热岛效应,在循环体中污染物便不断累积,若此时都市大气中的悬浮气胶形成一个天幕,减低太阳能对地表空气的加热,因而减低了空气的垂直流动,区域内的空气污染物无法向外界扩散,将持续累积,造成相当严重的空气污染用两个代表性测点的气温差值(即热岛强度)表示。

主要有城市热岛效应和青藏高原热岛效应两种。

热岛效应概念

热岛效应概念

热岛效应概念
热岛效应是指城市或人为建筑物对周围环境的热量吸收和释放能力比农村或自然环境更高的现象。

由于城市地表和建筑物表面吸收太阳辐射的能力强,再加上建筑物、道路和人口活动产生的热量,城市的温度往往比周围农村地区更高。

热岛效应的主要原因包括:
1. 都市化和城市化:大量的人口和建筑物密集在城市中,导致热量的集中释放和储存。

2. 混凝土和建筑材料:城市中大量使用的混凝土、玻璃等材料吸收和储存阳光的热量。

3. 缺乏植被和水体:城市中绿地和水体的减少导致便利的蒸发和冷却过程减少,减弱了降雨的能力。

热岛效应对城市环境和人类健康有很多负面影响,包括增加城市的能耗、加剧空气污染、增加热相关疾病的发病率等。

因此,研究和采取减缓热岛效应的方法对于改善城市环境和提高居民生活质量至关重要,如增加绿色空间和水体、改善建筑材料和建筑设计、改善城市规划等。

热岛效应名词解释

热岛效应名词解释

热岛效应名词解释热岛效应是指在城市或城市化地区中,由于建筑、人口和人为活动的增加,导致地表温度比周围乡村地区更高的现象。

这种现象一般发生在夏季,尤其是在炎热的夜晚。

热岛效应是城市气候研究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对城市规划和管理具有重要意义。

它是由多种因素共同作用造成的。

首先,城市中大量的建筑物和人口会产生大量的热量,这些热量会被吸收并储存在建筑物和人造表面中。

其次,城市地表被大量的混凝土、沥青和石块等建筑材料所覆盖,这些材料具有较高的热容量和辐射性,使得地表温度升高。

再次,城市中的空间狭小且建筑密集,导致阴影的减少,阳光直接射到地表上,增加了地表的照射热量。

此外,城市中的炎热风暴水排放、空调和汽车尾气等也会增加周围环境的热量。

热岛效应带来了许多负面影响。

首先,它会导致城市气温升高,使得夏季城市更加闷热,增加人体不适感和疾病发病率。

其次,高温还会增加城市能耗和电力需求,加重空调负荷,导致能源消耗和碳排放的增加。

同时,热岛效应还会影响城市的气象条件和大气环流,增加空气污染和雾霾的形成。

此外,热岛效应还会导致降水的减少,增加干旱和水资源短缺的风险。

为了减轻热岛效应的影响,可以采取一系列的措施。

首先,可以增加城市绿化覆盖率,种植大量的树木和植物,以增加蒸腾作用和提供遮阴。

其次,可以利用高反射率和低导热性的建筑材料,减少建筑物和地面的热吸收。

同时,可以通过合理的城市规划和布局,增加阴影和通风通道,减少阳光直射。

此外,还可以推广使用节能型空调和低碳交通工具,减少热岛效应的源头排放。

此外,对于已经存在的城市,可以通过改善建筑的绝缘性能和增加水体景观等措施,减轻热岛效应的影响。

综上所述,热岛效应是城市热环境中不可避免的一种现象,对城市环境和居民健康带来了许多负面影响。

采取相应的措施,减轻热岛效应的影响是当前城市规划和管理亟需解决的问题。

高三地理常见的几种效应

高三地理常见的几种效应

高三地理常见的几种效应1热岛效应热岛效应,是一个地区的气温高于周围地区的现象,常见的是城市热岛效应(城市人口密集、工厂及车辆排热、居民生活用能的释放、城市建筑结构及下垫面特性的综合影响等是其产生的主要原因),另外还有非城市热岛效应,如青藏高原的热岛效应等。

在城市热岛作用下,近地面产生由郊区吹向城市的热岛环流。

在热岛效应的影响下,城市上空的云、雾会增加,使有害气体、烟尘在市区上空累积,形成严重的大气污染。

2冷岛效应夏季绿洲、湖泊的最高气温比其毗邻的沙漠戈壁低30℃左右,水分的蒸发量要少一半。

其原因是由于沙漠戈壁和绿洲、湖泊对于太阳辐射的反射率不同,在白昼阳光辐射下,沙漠戈壁干燥地面强烈增温,通过大气的环流作用,暖空气被带到绿洲、湖泊上空,形成一个上热下冷的逆温层,上下层空气间的热交换难以进行,下层冷空气块得以保持稳定,因而形成一个湿润、凉爽的小气候。

这种现象就称之为“冷岛效应”.这种“冷岛效应”在干旱地区的湖泊(包括水库)、绿洲地带普遍存在。

(2016绵阳一模)“冷岛效应”指地球上干旱地区的绿洲、湖泊,其夏季昼夜气温比附近沙漠、戈壁低,温差最高可达30℃左右,这是由于周围戈壁沙漠的高温气流在大气的平流作用下,被带到绿洲、湖泊上空,形成了一个上热下冷的大气结构,形成一种温润凉爽的小气候,据此完成1—3题。

3干岛效应与热岛效应通常是相伴存在的。

由于城市的主体为连片的钢筋水泥筑就的不透水下垫面,因此,降落地面的水分大部分都经人工铺设的管道排至他处,形成径流迅速,缺乏天然地面所具有的土壤和植被的吸收和保蓄能力。

因而平时城市近地面的空气就难以像其他自然区域一样,从土壤和植被的蒸发中获得持续的水分补给。

这样,城市空气中的水分偏少,湿度较低,形成孤立于周围地区的"干岛"。

4雨岛效应大城市高楼林立,空气循环不畅,加之盛夏时节,建筑物空调、汽车尾气更加重了热量的超常排放,使城市上空形成热气流,热气流越积越厚,最终导致降水形成:大城市大气环流较弱,由于城市热岛所产生的局地气流的上升有利于对流性降水的发生、发展,城区空气中凝结核多,大核(如硝酸盐)存在时有促进暖云降水作用,同时城市的下垫面粗糙度大使其降水雨系减慢,延长城区降水时间。

热岛效应的概念

热岛效应的概念

热岛效应的概念1、热岛效应的概念热岛效应是指一个地区的气温会比其它地区高得多,如城市街道、公共设施和工厂建筑等可以使该地区的气温升高,从而形成一个“热岛”的现象。

例如伦敦、纽约、东京等城市,因为其建筑物很多,光照和雨水很少,大片水面和绿色植被也很少,所以其气温要比周围城市和乡村高出许多摄氏度。

2、热岛效应的原因(1)陆地热量增强:大量建筑物和人流所释放的热量使陆地温度升高,从而使湿冷空气中的水分在高温空气中汽化,形成低温和高湿度;(2)光热延迟效应:日间长时间反射的太阳热量加上建筑物的发热,使得夜晚温度和湿度较高;(3)空气污染:城市大气中污染物的极大增加,可以增强空中热量的吸收,因而使空气的温度提高。

3、热岛效应的影响(1)降低生活质量:由于温度和湿度升高,热岛影响地区居民生活和工作,使居民夏季不得不用电风扇和空调进行供暖,使生活方式和居住环境发生重大变化;(2)加重洪水灾害:因为雨水在高热的城市内变得汽化,蒸发得更多,导致雨水瞬时就减少,城市洪水清理不及时或者效果不佳,加重洪水灾害。

(3)影响动植物生长:因为温度偏高,雨量偏少,空气污染大,动植物不能按期生长,使外来植物把本地植物挤出,从而影响生态平衡;(4)加剧疾病蔓延:夏季高温高湿,可以使蚊蝇繁殖,加剧疾病的蔓延,如登革热、流行性乙型脑炎等。

4、热岛效应的对策(1)增加绿化面积:多栽种树木,提高绿色覆盖率,这不仅可以吸收热量,而且还可以增加氧气,改善环境质量;(2)完善表面建设:尽量增加空气流通性,增加光照,减少建筑物热量散发;(3)加强大气污染治理:加强空气质量检测,严格控制污染源排放标准,减少和控制空气污染物排放;(4)加强雨水收集体系建设:建设雨水收集体系,用于灌溉和再利用,可以减少水的流失,维持城市的生态系统稳定。

热岛效应及其影响

热岛效应及其影响

城市热岛效应及其影响城市热岛效应(Urbanheat island effect)是指城市中的气温明显高于外围郊区的现象。

在近地面温度图上,郊区气温变化很小,而城区则是一个高温区,就像突出海面的岛屿,由于这种岛屿代表高温的城市区域,所以就被形象地称为城市热岛。

由于城市热岛效应,城市与郊区形成了一个昼夜相反的热力环流。

一.什么是热岛效应所谓城市热岛效应,通俗地讲就是城市化的发展,导致城市中的气温高于外围郊区的这种现象。

在气象学近地面大气等温线图上,郊外的广阔地区气温变化很小,如同一个平静的海面,而城区则是一个明显的高温区,如同突出海面的岛屿,由于这种岛屿代表着高温的城市区域,所以就被形象地称为城市热岛。

在夏季,城市局部地区的气温,能比郊区高6℃甚至更高,形成高强度的热岛。

20世纪初,英国气候学家赖克·霍德华在《伦敦的气候》一书中把这种气候特征称为“热岛效应”。

二.热岛效应的原因首先,是受城市下垫面特性的影响。

城市内有大量的人工构筑物,如混凝土、柏油路面,各种建筑墙面等,改变了下垫面的热力属性,这些人工构筑物吸热快而热容量小,在相同的太阳辐射条件下,它们比自然下垫面(绿地、水面等)升温快,因而其表面温度明显高于自然下垫面。

另一个主要原因是人工热源的影响。

工厂生产、交通运输以及居民生活都需要燃烧各种燃料,每天都在向外排放大量的热量。

此外,城市里中绿地、林木和水体的减少也是一个主要原因。

随着城市化的发展,城市人口的增加,城市中的建筑、广场和道路等大量增加,绿地、水体等却相应减少,缓解热岛效应的能力被削弱。

城市中的大气污染也是一个重要原因。

城市中的机动车、工业生产以及居民生活,产生了大量的氮氧化物、二氧化碳和粉尘等排放物。

这些物质会吸收下垫面热辐射,产生温室效应,从而引起大气进一步升温。

三.城市热岛效应的影响由于热岛中心区域近地面气温高,大气做上升运动,与周围地区形成气压差异,周围地区近地面大气向中心区辐合,从而在城市中心区域形成一个低压旋涡,结果就势必造成人们生活、工业生产、交通工具运转中燃烧石化燃料而形成的硫氧化物、氮氧化物、碳氧化物、碳氢化合物等大气污染物质在热岛中心区域聚集,危害人们的身体健康甚至生命。

热岛效应名词解释

热岛效应名词解释

热岛效应名词解释热岛效应(UrbanHeatIsland,UHI)是指城市及其周边地区温度比周边农村地区高的现象。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热岛效应已成为城市环境问题中的重要因素之一,对城市生态、气候与人类健康产生了深远影响。

热岛效应产生的原因热岛效应产生的原因与城市的地理、气象、建筑等因素有关。

首先,城市的地理位置决定了城市周边通常是农村地区,而农村地区较为开阔,树木绿化较多,土地利用方式不同于城市,因此农村地区更容易散热。

而城市则因为建筑物、道路、汽车等人工设施的增加,导致城市地表的热量积累,使得城市温度比周边地区高。

其次,城市的气象条件也是热岛效应的重要原因。

城市地表的热量积累导致城市气温升高,进而影响城市大气层的温度、湿度和风速等气象要素。

这些气象要素的改变会影响城市周边的气象环境,进而影响到城市周边的生态环境。

最后,城市的建筑环境也是热岛效应的重要原因。

城市建筑物的材料、形状、高度等对城市地表温度的影响较大。

例如,城市高层建筑物的阴影效应会导致地面温度降低,而建筑物的反射效应会使得地表温度升高。

热岛效应的影响热岛效应对城市环境、气候和人类健康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首先,热岛效应会导致城市内部的温度升高,进而加剧城市的热浪现象。

热浪天气对人类健康产生巨大影响,会导致中暑、心脑血管疾病等疾病的发生。

其次,热岛效应会影响城市的生态环境。

城市内部的温度升高会影响城市内部的植被生长、水循环等生态系统,从而影响城市内部的生态环境。

此外,热岛效应也会影响城市周边的生态环境,如影响农作物的生长等。

最后,热岛效应也会影响城市的气候。

城市内部的气温升高会影响城市周边的气象环境,从而影响到城市的气候。

这种气候变化会影响到城市内部的经济、社会和生态发展。

热岛效应的缓解措施为了缓解热岛效应产生的影响,需要采取一系列措施。

首先,可以通过增加城市内部的绿化率来降低城市内部的温度。

绿化可以增加城市内部的植被覆盖,从而使得城市内部的太阳辐射被吸收而不是反射,从而减少城市内部的温度升高。

名词解释热岛效应

名词解释热岛效应

名词解释热岛效应热岛效应也称“热岛环流”或“热岛波”。

这是一种由人类活动引起的大气环流,是指由于局部地区大气温度升高而形成的特殊气候。

热岛环流是指在一定的区域内,随着冬季城市气温比郊区高,加上人为原因导致近地面空气增暖而发生的向郊区环流,城市是热岛的中心。

通常情况下,热岛环流的移动速度不很快,只有0。

1— 0。

5公里/小时,但它可以形成一个包围圈,因此环流强度可达数十米甚至数百米,对城市气候和天气有很大影响。

其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降低大气的能见度和影响交通运输; 2、形成城市风,影响居民生活质量; 3、形成城市烟雾,使得城市大气状况不良。

一般情况下,从海拔300米到3000米的高度都可以感觉到城市的热岛效应。

尤其是在热力微弱条件下,如早晚和阴雨天气,城市的热岛效应会更明显。

城市大气中的悬浮颗粒物浓度过高,会对人体健康产生危害。

因为当前很多城市中的灰尘颗粒都超过了国家卫生标准,容易诱发各种疾病。

这些悬浮颗粒中包括重金属、固体微粒物和挥发性有机物等,其中重金属等会通过呼吸道进入人体,损伤肝肾,严重的还会引发癌症,危及生命。

热岛环流现象普遍存在于城市的不同地段,并且受到很多外界因素的影响,如城市形态、地势高低、气象和水文条件等。

例如,北京、天津、广州等城市均处于狭长型地带,夏季主导风向为东南风,城市高温有利于大气环流的形成,热岛环流较强。

因此,就北京而言,热岛效应的强弱是城市大气污染程度的重要指标。

城市化水平与热岛环流之间呈正相关,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热岛环流日益强烈。

研究证实,城市化水平每提高10%,城市气温平均升高0。

3 ℃。

我国城市化率虽然仅有38.46%,但城市热岛效应日趋明显。

城市热岛环流的强弱,与热岛环流持续的时间、气温垂直递减率等因素有关。

气温垂直递减率是指近地层温度与高空温度的差值随高度的变化率。

通常情况下,随着城市热岛环流强度的增强,气温垂直递减率也会增大。

另外,热岛环流强度与城市规模也有很大关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第三个主要原因是人工热源的影响。工 厂、机动车、居民生活等,燃烧各种燃
料、消耗大量能源,无数个火炉在燃烧, 都在排放热量!
• 第四个原因是,城市里的自然下垫面减 少了。城市的建筑、广场、道路等等大 量增加,绿地、水体等自然因素相应减 少,放热的多了,吸热的少了,缓解热 岛效应的能力就被削弱了。
公路密集,工厂、汽车、空调及家庭炉灶和
饭店等大量消耗能源,除造成大气污染外,
还释放出废热进入大气,使城市年平均气温 比郊区可高1度,甚至更多,在温度的空间分布 上,城市犹如一个温暖的岛屿。城市密集高大 的建筑物,是气流通行的障碍物,使城市风
速减小,由于城市热岛效应市区与郊区形成
了一个昼夜相反的热力环流。进年来,由于
• 地理常识
• 妻: "婚前你不是说我是你的全世界吗?为 甚么你现在又去找别的女人?"
• 夫: "嗯,那是因为我的地理常识变丰富了.
• 首先,是城市下垫面(大气底部与地表的接 触面)特性的影响。城市内大量人工构筑物
如铺装地面、各种建筑墙面等,改变了下垫
面的热属性,这些人工构筑物吸热快而热容
量小,在相同的太阳辐射条件下,它们比自
城市建设的飞速发展,城市热岛效应越来越 明显。
• 城市热岛效应,通俗地讲就是城市化的发展, 导致城市中的气温高于外围郊区的这种现象。 在气象学近地面大气等温线图上,郊外的广 阔地区气温变化很小,如同一个平静的海面, 而城区则是一个明显的高温区,如同突出海 面的岛屿,由于这种岛屿代表着高温的城市 区域,所以就被形象地称为城市热岛。在夏 季,城市局部地区的气温,能比郊区高6℃甚 至更高,形成高强度的热岛。
然下垫面(绿地、水面等)升温快,因而其
表面的温度明显高于自然下垫面。比如夏天 里,草坪温度32℃、树冠温度30℃的时候, 水泥地面的温度可以达到57℃,柏油马路的 温度更高达63℃,这些高温物体形成巨大的 热源,烘烤着周围的大气和我们的生活环境
• 第二个主要原因是城市大气污染。城市 中的机动车辆、工业生产以及大量的人 群活动,产生了大量的氮氧化物、二氧 化碳、粉尘等,这些物质可以大量地吸 收环境中热辐射的能量,产生众所周知 的温室效应,引起大气的进一步升温。
仍比郊区气温高。城市热岛是以市中心为热岛中心,有一股较强的暖气
流在此上升,而郊外上空为相对冷的空气下沉,这样便形成了城郊环流,
空气中的各种污染物在这种局地环流的作用下,聚集在城市上空,如果
没有很强的冷空气,城市空气污染将加重,人类生存的环境被破坏,导
致人类发生各种疾病,甚至造成死亡。
• 人类活动对气候的影响,在城市气候中表现 最为突出。城市人口密集,高楼密集,高速
• 英文名称:Urban Heat Island Effect, 简称UHI

城市人口密集、工厂及车辆排热、居民生活用能的释放、城市建筑
结构及下垫面特性的综合影响等是其产生的主要原因。热岛强度有明显
的日变化和季节变化。日变化表现为夜晚强、白天弱,最大值出现在晴
朗无风的夜晚,上海观测到的最大热岛强度达6℃以上。季节分布还与

研究表明:城市绿化覆盖率与热岛强度
热量大大减少。绿地中的园林植物,通过蒸
腾作用,不断地从环境中吸收热量,降低环
境空气的温度。每公顷绿地平均每天可从周 围环境中吸收81.8 兆焦耳的热量,相当于189 台空调的制冷作用。园林植物光合作用,吸
收空气中的二氧化碳,一公顷绿地,每天平 均可以吸收1.8吨的二氧化碳,削弱温室效应。 此外,园林植物能够滞留空气中的粉尘,每 公顷绿地可以年滞留粉尘2.2吨,降低环境大 气含尘量50%左右,进一步抑制大气升温。

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
的加剧,许多城市的规模迅速膨胀、人口急
剧增长、建筑物越来越密集、机动交通工具
越来越多,加上工业生产等,已经造成了严
重的城市热岛效应,特别是夏季,高热酷暑
已经影响人们的正常生活和工作,成为人民
生活质量进一步提高和城市进一步发展的制
约因素。因此,研究削减城市热岛效应的技
术方法,采取各种措施缓解热岛效应的影响,
对于提高人民的生活质量,维持城市可持续
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 城市绿地是城市中的主要自然因素,因此大 力发展城市绿化,是减轻热岛影响的关键措
施。绿地能吸收太阳辐射,而所吸收的辐射
能量又有大部分用于植物蒸腾耗热和在光合
作用中转化为化学能,用于增加环境温度的

城市热岛效应是城市气候中典型的特征之一。它是城市气温比郊区
气温高的现象。城市热岛的形成一方面是在现代化大城市中,人们的日
常生活所发出的热量;另一方面,城市中建筑群密集,沥青和水泥路面
比郊区的土壤、植被具有更大的函授比热容(可吸收更多的热量),而
反射率小,使得城市白天吸收储存太阳能比郊区多,夜晚城市概念,只要 城市与郊区有明显的温差,就可以说存在了城市 热岛。因此,一年四季都可能出现城市热岛。但 是,对于居民生活的影响来说,主要是夏季高温 天气的热岛效应。医学研究表明,环境温度与人 体的生理活动密切相关,环境温度高于28℃时, 人们就会有不舒适感;温度再高就易导致烦躁、 中暑、精神紊乱;气温高于34度,并且频繁的热 浪冲击,还可引发一系列疾病,特别是使心脏、 脑血管和呼吸系统疾病的发病率上升,死亡率明 显增加。此外,高温还加快光化学反应速率,从 而使大气中O3 浓度上升,加剧大气污染,进一 步伤害人体健康。
城市特点和气候条件有关,北京是冬季最强,夏季最弱,春秋居中,上
海和广州
• • 热岛效应 • 以10月最强。年均气温的城乡差值约1℃左右,如北京为0.7~1.0℃,上
海为0.5~1.4℃,洛杉矶为0.5~1.5℃。城市热岛可影响近地层温度层结, 并达到一定高度。城市全天以不稳定层结为主,而乡村夜晚多逆温。水 平温差的存在使城市暖空气上升,到一定高度向四周辐散,而附近乡村 气流下沉,并沿地面向城市辐合,形成热岛环流,称为“乡村风”,这 种流场在夜间尤为明显。城市热岛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城市空气湿度、 云量和降水47。对植物的影响则表现为提早发芽和开花、推迟落叶和休 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