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新生的适应冲突与教育对策

合集下载

新生入学后适应问题与解决方案

新生入学后适应问题与解决方案

新生入学后适应问题与解决方案随着时间的推移,学校生活已经成为每个人生命中的一部分。

而对于新生来说,尤其是高中或者大学的新生,学校生活可能是他们第一次离开家庭,独立生活的经历。

在新的学校里,他们可能会遇到一些适应问题,这些问题可能会影响他们的学习和生活。

因此,对于新生来说,适应新的学校生活是非常重要的。

下面将详细介绍新生入学后可能遇到的适应问题以及解决方案。

一、社交问题1.1没有交朋友的困难新生刚到学校的时候,很可能会因为不熟悉周围的环境和人群,而遇到交朋友的困难。

他们可能对新生活产生恐惧,或者不知道该如何与他人交往。

解决方案:新生可以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社团活动,参加学校组织的迎新会,和同学一起玩游戏,一起吃饭,一起去图书馆学习等等。

还可以找几个志同道合的同学一起组建学习小组,共同学习,共同进步。

1.2孤单孤独的感受当新生刚来到学校时,可能会感到孤单和孤独,家人和朋友不在身边时,有时候会感觉心情低落。

解决方案:可以通过手机或者网络联系家人和朋友,和他们分享自己的生活和情感,以此来缓解孤独感。

还可以多参加一些校园活动或者组织一些活动,增加社交。

1.3适应班级集体在新的班级里,也可能会遇到适应困难,这时可能会感觉自己是“局外人”。

解决方案:新生可以通过多参加班级组织的各种活动来了解班级同学,主动交流,融入集体,培养班级集体感。

二、学习问题2.1学习压力进入新的学校之后,新生往往会面对新的学习环境和学习要求,面对更大的学习压力。

解决方案:可以根据自己的学习情况,通过制定合理的学习计划来分配时间,安排学习任务。

还可以借助老师和同学的帮助,增加课外学习,提升学习效果。

保持好心态,不要因为学习压力而消极对待。

2.2课程和教学方法的不适应不同的学校、不同的老师,教学方法都有所不同,可能会遇到课程或者教学方法的不适应问题。

解决方案:新生可以根据老师的要求和上课内容,自觉学习,增强自己对课程和教学方法的适应性。

还可以向老师请教,多多交流,及时解决问题。

新生入学后适应问题与解决方案

新生入学后适应问题与解决方案

新生入学后适应问题与解决方案随着新学年的开始,学校迎来了一批新生。

这些新生可能来自不同的地区或国家,并且可能经历了不同的教育体验。

因此,他们在学校适应新环境和新生活可能会遇到各种问题。

这篇文章将探讨新生入学后可能遇到的适应问题,并提出一些解决方案。

1.语言障碍对于一些新生来说,他们可能会遇到语言障碍。

特别是对于国际学生来说,他们可能并不流利地掌握当地语言。

这会导致他们在课堂上或社交场合中难以沟通,可能会感到孤立和不自在。

解决方案:-学校可以提供语言辅导班,帮助学生提高语言能力。

-学校可以组织语言交流活动,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练习和运用新语言。

-学校可以鼓励学生参加语言交流伙伴计划,与本地学生一起学习语言和文化。

2.社交问题新生可能会面临社交问题,特别是当他们来自不同的文化背景或与当地学生存在差异时。

他们可能感到孤立,无法找到自己的朋友,这会影响他们的学习和生活。

解决方案:-学校可以举办迎新会和社交活动,让新生有机会认识其他新生和本地学生。

-学校可以推广多元文化活动,鼓励学生分享自己的文化,并了解其他文化。

-学校可以提供心理辅导服务,帮助学生应对社交挑战和情感问题。

3.学习压力新生可能感到学习压力很大,因为他们需要适应新的学科和教学方式,同时适应新的考试和评估标准。

这可能会导致他们感到焦虑和不安。

解决方案:-学校可以提供学习支持服务,帮助学生制定学习计划和解决学习问题。

-学校可以鼓励老师提供额外的辅导班和助教支持,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程内容。

-学校可以推广健康生活方式,如运动和艺术活动,以帮助学生释放学习压力。

4.文化差异对于国际学生来说,面对新的文化可能会是一个挑战。

他们可能无法理解当地的社会习俗和价值观,这可能会导致文化冲突和困惑。

解决方案:-学校可以开设文化交流课程,帮助国际学生了解当地文化和价值观。

-学校可以提供文化适应辅导服务,让国际学生有机会分享他们的文化经验,并获得建议和支持。

-学校可以组织跨文化活动,让学生有机会互相了解和尊重不同的文化。

新生入学的适应问题及解决方法

新生入学的适应问题及解决方法

新生入学的适应问题及解决方法大学是一个全新的环境,对于许多新生来说,入学后的适应问题可能会成为一种阻碍。

如何快速地适应新的环境,并且在这个阶段取得优异的成绩,一直是每一位新生关注的焦点。

本文将会探讨新生入学的适应问题,并提供一些有效的解决方法。

一、课程负荷过重进入大学后,新生往往会面临着各种各样的困难,其中最常见的便是课程负荷过重。

大多数新生在高中时期都很少有机会接触到这样的负荷,在此情况下,加之课程的深度和难度有了极大的提高,所以新生很容易变得焦虑和担忧。

这时,我们应该尝试使用一些策略来应对这样的情形。

首先,我们可以寻找同学的帮助。

不仅仅是你自己,大多数新生都有同样的问题,并且有许多人已经找到了应对的方法。

因此,与同学交流经验是必要的。

此外,我们还可以寻求学长学姐的帮助,由于他们已经经历过这样的阶段,他们可以为新生提供诸如学术工作流程、复习计划等方面的支持和建议。

二、社交困难大学生活不仅仅是学习,还包括许多社交活动。

新生往往会面临许多社交挑战,比如交友、组织和参加活动等问题。

如何克服社交问题,我们有以下一些方法可供选择。

首先,多参加校内活动。

大学往往有许多不同的社交活动。

在学校里参加社交活动是一个很好的途径,可以帮助你结交新的朋友并且认识不同的人,获得更多的机会去参加不同的活动。

此外,多与同学进行互动,多交朋友也是必要的。

三、在新环境中的安全问题大学校园是一个开放的地方,许多人在这里都可以入内。

这也意味着,校园里的一些安全问题会对新生造成威胁和困扰。

针对此问题,新生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首先,加强自我防范意识。

在公共场所、教室以及宿舍等地方留意人情事物,在校园的社交圈子里建立良好的人脉关系,并尽量不要与陌生人交往。

其次,遵守学校秩序。

想要校园里的生活更加有趣,大家一定要遵循学校的规定和制度。

例如,在学生宿舍里,不可以大声喧哗,不可以在宿舍里吸烟等等。

总的来说,大学是一个全新的世界。

尽管新生们都特别期待这一时刻的到来,但是在迎接大学的生活之前,了解如何适应和应对各种困难是一件必要的事情。

浅谈大学新生适应问题及其对策

浅谈大学新生适应问题及其对策

浅谈大学新生适应问题及其对策大学新生适应问题是我国高等教育研究的重要议题,也是各大高校学生培养工作应当关注的重点。

大学新生能否很好地适应大学生活对其后续整个大学生涯乃至未来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均会产生重要影响。

文章对大学新生面临的适应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解决大学新生入学适应问题的对策及建议。

标签:大学;新生;适应;问题;对策一、引言大学生的心理发展历程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阶段,分别是适应准备阶段、稳定发展阶段和趋于成熟阶段[1]。

新生步入大学首先经历的就是适应准备阶段。

他们从中学步入大学,面临生活环境、学习方式、人际关系等方面的改变以及随之而来的角色转变,在这个过程中新生能否很好地适应这些变化并积极融入大学生活会对大学未来几年甚至毕业后的生活产生影响。

从现实中来看,大学新生适应问题在各大高校中是广泛存在的,我国高等教育学生培养工作应当充分重视大学新生适应问题,并采取措施一定的措施帮助大学新生更好地解决入学适应问题。

文章首先从不同的角度探讨大学新生面临的适应问题。

二、大学新生面临的适应问题大学新生面临的适应问题因人而异,程度也有所不同。

但总体来说,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总结分析在大学新生中普遍存在的适应问题。

(一)学习适应问题。

大学新生学习适应问题主要表现为缺乏清晰的专业认知、明确的学习目标和正确的学习方法所导致的适应不良。

1.缺乏清晰的专业认知。

部分大学新生在选填大学专业时主要是听从父母、师长、亲戚的建议,有的新生则是根据当前专业的热门程度来选择,有的新生甚至是根据自己对专业名称的字面理解来选填专业等等。

这就导致很多新生在入学之后才发现自己对本专业的专业培养目标、就业前景等缺乏清晰的认知,进而产生“这个专业究竟学什么”、“学了有什么用”、“学完之后能干什么”等方面的困惑。

2.缺乏明确的学习目标。

大学新生在高中阶段学习目标十分明确,几乎所有课程的学习均以高考考试为目标。

新生进入大学以后,首先接触的是广泛的通识教育课程和专业基础课。

大学新生适应性问题与教育对策

大学新生适应性问题与教育对策

大学新生适应性问题与教育对策【摘要】大学新生适应性问题是当前教育领域关注的热点话题之一。

本文围绕新生适应性问题展开讨论,首先分析了新生适应性问题的表现,包括学习压力大、交友困难等方面。

其次探讨了影响新生适应性的因素,如家庭背景、自身素质等。

接着提出了提高新生适应性的教育对策,包括建立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加强心理健康教育等建议。

最后强调了大学新生适应性问题与教育对策的重要性,展望了未来新生适应性问题的发展趋势,并提出了未来教育对策的建议。

通过本文的研究,有助于帮助大学新生更好地适应大学生活,提高其学习成绩和心理健康水平。

【关键词】大学新生、适应性问题、教育对策、表现、影响因素、学习生活习惯、心理健康教育、重要性、发展趋势、建议。

1. 引言1.1 大学新生适应性问题与教育对策大学新生适应性问题在当今社会中备受关注,因为这一阶段的适应性问题对于新生的学习和生活都具有重要影响。

新生适应性问题主要表现为学习压力大、人际关系紧张、心理压力加剧等情况。

这些问题的存在往往会影响新生的学习效果和生活质量,甚至对其未来发展造成一定的影响。

为了更好地帮助新生适应大学生活,需要从多个角度进行教育对策的制定。

建立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是一项重要的措施,可以帮助新生更好地适应大学的学习环境。

加强心理健康教育也是必不可少的,可以提升新生的心理素质,更好地面对各种挑战。

大学新生适应性问题与教育对策的重要性不可低估,只有通过有针对性的教育措施,才能更好地帮助新生适应大学生活。

展望未来,新生适应性问题可能会随着社会变化而发生一些变化,因此有必要及时调整教育对策。

未来的教育对策建议应该更加贴近新生的实际需求,为他们提供更好的学习和生活支持。

通过不断探讨和改进,可以更好地帮助新生适应大学生活,实现个人发展目标。

2. 正文2.1 新生适应性问题的表现大学新生适应性问题是指新生在适应大学生活、学习和社会环境中所面临的困难和挑战。

这些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学习压力过大:大学课程相比于高中更加深入和复杂,新生需要花费更多时间和精力进行学习。

大一新生心理适应及教育对策浅探

大一新生心理适应及教育对策浅探

大一新生心理适应及教育对策浅探引言进入大学是每一个学生都很期待的事情,但对于大多数人来说,这也是他们人生中第一次离家生活,不同的教育背景、行为规范等等都可能让学生们感到不适应。

这种不适应感会在学生们大学生涯中形成各种各样的问题,例如学习效率低下、缺乏社交能力等,严重的甚至会导致心理健康问题的出现。

因此,本文将会探讨大一新生的心理适应问题以及如何通过教育方法来帮助他们解决问题。

大一新生心理适应问题学业压力对于大多数大一新生来说,应对学业压力是最大的问题之一。

他们要应对课业的繁重、老师的要求以及同学之间的竞争等等,这些压力会显著影响他们的身心健康。

一些学生可能会因此失眠、焦虑或身体不适等,影响到他们的正常生活和学业。

社交不适虽然进入大学可以认识许多新朋友,但对于一些人来说,社交不适是一个很大的问题。

他们可能不知道如何与陌生人交谈,也可能由于自身性格等因素,难以融入集体。

这种社交不适可能会导致他们感到孤独和无助。

身份认同很多大一新生从高中脱颖而出,但在大学里,每个人都拥有非常出色的能力和成就。

这种文化差异和身份认同的抵触可能会引起一些情感问题,例如自卑、不安和心理压力。

教育对策培养学生行动力和积极性教师可以通过各种途径,例如小组讨论、集思广益等方式,唤醒学生的积极性和行动力,让他们在参与活动和学习中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

培养学生自我管理能力通过教学日程、学习方法、心理调适等相关知识,帮助学生改进学习工作方式,养成规律的作息和公正客观的思考方式,从而提高学生的自主管理能力。

创造积极向上的教学环境教师可以利用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的选择,创造出有互动性和积极向上的教学环境;同时增加课外文化知识,提高及时性,以增加学生学习的情感满足感和自豪感。

结论大一新生面临心理适应问题的产生,不利于他们的全面发展,因此,必须通过各种教育措施,针对不同问题采取不同的培养方法,使学生能够快速适应大学生活并在其中取得良好表现。

为了有助于他们的健康发展,也让学生真正体验到大学学习的知识魅力。

新生入学后适应问题与解决方案

新生入学后适应问题与解决方案

新生入学后适应问题与解决方案随着新学期的开始,许多新生进入大学校园后将面临着不同程度的适应问题。

无论是与新环境、新同学还是新学习方式,新生们都会面临一定程度的适应困难。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探讨新生入学后可能遇到的适应问题,并提出一些解决方案,帮助新生更好地适应大学生活。

一、新环境适应问题1.1学术压力增加对于许多新生来说,大学的学术压力可能会超出他们的想象。

高中和大学的学习方式有很大不同,大学的课程更加深入和专业化,学生需要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来适应。

解决方案:新生可以通过积极参与课堂讨论、与老师多沟通交流、利用课后时间多做练习来提高自己的学术水平。

同时,新生也可以积极寻求辅导和帮助,向老师、辅导员或学长学姐请教,不断提高自己的学习能力。

1.2生活环境的改变从家庭环境到大学宿舍,生活环境的改变对一些新生来说可能是一个挑战。

他们需要适应与陌生人合住、独立生活以及新的生活规律。

解决方案:新生可以通过主动与室友沟通交流,了解对方的生活习惯和规律,尽量做到互相包容和谦让。

同时,新生也可以努力适应新的生活规律,保持良好的作息习惯,避免因为环境改变而影响到自己的学习和生活。

1.3社交压力从一个小圈子转变为一个较大的社交圈,可能对一些新生造成一定的压力。

他们需要学会与陌生人建立联系、拓展社交圈子,适应新的社交环境。

解决方案:新生可以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社交活动、加入社团或俱乐部,与同学们建立联系,找到志同道合的朋友。

同时,新生也可以通过参加学校的聚会、活动或者志愿活动,拓展社交圈子,逐渐适应新的社交环境。

二、心理适应问题2.1孤独感对于远离家乡的新生来说,孤独感可能是一个普遍存在的心理问题。

他们需要适应新的生活环境和社交圈子,面对离家在外的孤独。

解决方案:新生可以通过积极参与学校活动、与室友、同学和老师多交流沟通,建立起良好的人际关系。

同时,新生还可以通过打电话、视频聊天等方式与家人保持联系,以减轻孤独感。

2.2压力管理适应新的学习和生活方式,新生可能面临着更多的压力。

大学教育中的新生适应教育策略

大学教育中的新生适应教育策略

大学教育中的新生适应教育策略摘要:本文针对大学新生适应教育的重要性、挑战及解决方案进行了探讨。

通过对大学教育环境、学生特点的分析,提出了一系列适应教育策略,包括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开展适应性课程、加强心理辅导、引导自主学习等。

这些策略有助于新生更好地适应大学生活,提高学习效果,培养其综合素质。

一、引言大学新生适应教育是高等教育中一个关键环节,对于学生个人成长和学术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新生在进入大学后,面临着学习方式、生活环境、人际关系等方面的变化,需要一段时间来适应。

如果不能及时调整和适应,可能会影响其学习效果和心理健康。

因此,大学教育应重视新生适应教育,采取有效策略帮助新生顺利过渡到大学生活。

二、适应教育策略1.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是新生适应教育的基础。

教师应尊重学生、关心学生,主动与学生沟通,了解他们的需求和困惑。

同时,学生应尊重教师,积极与教师互动,寻求帮助和支持。

通过建立互信关系,师生双方能够更好地理解彼此,促进交流和沟通。

2.开展适应性课程大学新生适应教育中,适应性课程是至关重要的。

课程内容应包括学习方式转变、时间管理、人际关系处理、心理健康等方面。

通过课堂教学、案例分析、小组讨论等形式,帮助学生了解大学学习特点和方法,掌握时间管理技巧,培养团队合作精神和沟通协调能力。

此外,适应性课程还应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提供心理辅导和咨询服务,帮助学生克服心理困扰,提高心理素质。

3.加强心理辅导大学新生面临着生活环境和人际关系等方面的变化,容易产生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

因此,大学应加强心理辅导工作,为新生提供专业的心理咨询和干预服务。

通过心理辅导,帮助学生调整心态,增强自信心,提高应对压力和挫折的能力。

同时,学校应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宣传,提高学生对心理健康的重视程度,培养其积极向上的心态。

4.引导自主学习大学教育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新生适应教育中,教师应引导学生转变学习方式,从被动接受知识向主动探索知识转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校新生的适应冲突与教育对策孙继红(集宁师范学院,内蒙古乌兰察布市)摘要:对于大学新生来讲,如何改进在进行环境认同、学习、人际关系、生活自理等各方面的适应时可能因承受持续性的压力而产生一些生理与心理的症状等是他们的主要课题,也是高等教育应重点解决的问题。

因此,高校应重视新生教育研究,构建新生教育组织机构;建设一支新生教育队伍;拓宽新生教育内容、更新教育手段,使新生教育取得实效,从而为提升高等教育质量奠定坚实的基础。

关键词:大学新生;适应;冲突;教育对策进入大学是发生在青年期的重要转折。

学生从中学来到大学,面对环境的变迁、学习方式的变更、人际关系的变化、管理方式的迥异,需调整认知结构和行为方式,积极应对这些变化。

大学新生能否尽快适应大学的环境、学习和生活,不仅会直接影响其以后发展的方向与速度,也关系到大学教育最终目标的实现,还对社会的未来发展具有重要价值。

因此,世界著名高等院校都很重视对大学新生教育的研究和实践,把大学新生教育作为人才培养的重要内容和关键环节。

一、大学新生的主要冲突大学新生从中学步入大学,面临在环境认同、学习、生活自理、人际关系等各方面的适应。

这就意味着个体与原来环境已建立的平衡被打破。

伴随平衡的丧失,个体将承受各种压力,产生焦虑、不安的混乱状态。

大学新生的主要冲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由理想与现实的差异而导致的失落多数大学生在为大学之梦实现日夜兼程的时候,曾经无数次设计过自己的理想校园。

有的学生把大学想象成这样:高大的图书馆,教学楼,先进的教学设备和实验室;美丽的校园古树成行,绿树成荫,花团锦簇,曲径通幽;学识渊博、风度翩翩的教授;舒适、丰富多彩的生活;轻松愉快的学习。

但是,现实的大学可能是教学设备有些落后,课程内容有些陈旧,教学方法有些不当,管理方法有些不妥,娱乐设施缺乏,不能充分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不能充分满足大学生丰富的精神生活的需求,不能充分提供给大学生施展自己才能的空间。

过高的期望值与大学的现实生活反差较大,导致部分新生入学后出现情绪波动和失落。

有的学生甚至变得郁郁寡欢,不愿见老同学,不愿与新同学交往,把自己封闭起来或者沉浸在网络世界中,或者寻找别的刺激。

(二)由独立生活能力不足与追求个性自由而导致的无助大学生多是独生子女,生活在父母的呵护中,享受着过分的爱,承载着过高的希望,天天围绕着考试殚精竭虑,很少顾及其他方面的发展。

家庭不当的教育剥夺了青少年成熟的机会,致使孩子既无为生活操劳的体验,也无同社会打交道的经验,缺乏适应社会,承受挫折的能力。

来到大学后,日常生活安排需要从成人主导与服务为主变为更多由自我决定和服务,往往显得力不从心。

大学生作为最富朝气与活力的群体,渴望自由与独立。

他们希望能够自主管理自己的学习、生活、交往、职业,参与班级团体建设和学校管理。

但是,当大学给予学生自主的机会时,很多大学新生深刻地感受到自己独立的意识很强,但是独立的能力还很弱,自信心遭受打击。

(三)由教学方式和考试方式的变化而导致的焦虑大学的学习相对于中学具有明显四个特点。

一是专业性。

大学是专业教育阶段,各专业之间在课程设置、教学内容、教学安排以及培养目标上存在着较大的差异,目标就是把大学生培养成各行业和各个部门所需要的高级专门人才。

二是探索性。

学习由一般的简单记忆和反复训练,转变为专业性的系统学习和独立研究,学生需要广泛涉猎相关知识,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培养自主学习、独立思考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是多元性。

除课堂教学以外,大学生可以通过图书馆、电脑网络、社会调查、社团活动、实验课、课外讲座、科研活动、实习、课程设计和毕业设计等多种途径和渠道开展多方面的学习,发展应用技能与改造世界的能力。

四是自主性。

大学主要靠自我管理,学生学习时间的支配、学习计划的安排,学习资料的选择都要靠自己,教师很少干预。

大学的考试更注重对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考查。

大学新生对学习内容上趋于广泛、深入,在方式上从父母、教师的监控与指导为主变为以个体自我监控与提高为主很是不适应,精神高度紧张,导致有些学生思维迟缓,记忆力下降,注意力涣散,情绪躁动、寝食不安、郁郁寡欢,面无表情,精神恍惚。

学习方面的适应不良成为大学新生主要的压力源之一。

(四)由目标缺乏而导致的迷茫很多新生反映,过去学习有明确的目标,行动有方向,每天感到很充实。

经过紧张的高考进入大学后,一下子没有了明确的目标,失去了方向,心理上出现了无目的状态,感到无所事事,不知干什么。

有的学生对所学专业既不感兴趣又不想再回去复读一年,所以就留在高等院校里得过且过。

既无长期目标,也无近期目标,对自己在大学期间以及每学年、每学期学习上究竟要达到什么要求,心中无数。

学习无计划,每天的时间怎么安排,学习什么,读些什么书,学习多少内容,如何在多门课程中分配时间和精力不做打算。

造成课堂上不专心听课,不能集中精力思考问题,或看小说、杂志,或戴着耳机听音乐,或网上聊天、看大片,课后沉迷于电子游戏和打扑克之中,或者过分热衷于社会性工作及文体活动,或者沉迷于恋爱中。

生活的迷茫、无聊、空虚和害怕影响学习和生活的自信心,从而对就业市场化的走向更是忧心忡忡,对未来的职业更是茫然。

(五)由自我评价不当或者经济贫困而导致的自卑有些学生在中学鹤立鸡群,遥遥领先,老师欣赏,家长夸赞,同学羡慕,自以为然。

到了大学之后,发现人才荟萃,群星灿烂,因而自觉平淡。

由于不能恰当地接受和对待落差,自信心降低,出现了强烈的自卑感,甚至出现了强烈的嫉妒心理和攻击行为,从而使其更难于顺应现实。

一些经济贫困的学生在上大学之前,虽然家境贫寒,但由于学习成绩优秀,能够受到老师和同学的尊重,心理也比较平衡。

但进入大学后发现大家都是学习上的精英,个个成绩都很优秀,贫困学生突然间感觉自己的优势荡然无存,而经济贫困却像一个巨大的包袱压在他们的身上和心头。

再加上大学老师不像中学老师那样时时能让你亲近,同学不像中学那样与你朝夕相伴,一切都靠自己去掌控。

但因其期望值过高或确立的目标不切实际,往往导致力所不及而屡屡碰壁,丧失信心,变为自我否定。

(六)由人际关系的变迁与重构而导致的孤独进入大学之后,随着亲子关系空间距离的拉大,师生关系的松动,大学生对友谊的需要比中学更加强烈,交往范围更加宽泛,社交目的也渐趋“理性化”。

大学生希望通过人际交往锻炼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沟通能力、人际交往能力和组织能力,在相互交往中增进彼此间的情谊。

当他们脱离熟悉的人际环境,面临在新环境下积极交往,重建社会网络的任务时,往往显现出交往能力的不足。

主要表现为有的新生因性格内向、孤僻,不善于与人沟通,感到孤独压抑;有的新生思维方式总是以自我为中心,不懂交往的技巧与原则,轻义重利,与己有利则亲近,无利则疏远;有的新生为交际而交际,不惜牺牲原则随波逐流。

学生们普遍反映同学之间因竞争激烈,交往时间精力不足,缺乏沟通,找不到合适伙伴而孤独。

二、高校新生教育的价值美国发展心理学家 Fisher, Frazer, & Murray 认为,角色转换(transition)意味着人和环境之间关系的重建,在这个过程中,个体可能感受到压力,同时伴随着心理和生理上的不协调。

Milam和Berger ( 1997 年) 发现,第一学期的6至7个星期,如果学生不介入并融入大学的环境,他们倾向于保持漠不关心。

1与其他年级相比,一二年级为大学生心理问题的高发期,而且因精神病导致休学、退学的情况也以低年级为主。

234美国ACT的统计发现:学生在大学一年级的学习生活情况(特别是新生适应期的情况)对学生大学四年的学习、工作成就及以后的差异分化的贡献率,占了整体的53%。

新生教育对其整个大学阶段的学习、生活、发展有着深刻影响。

已有研究一致地发现,社会支持水平与个体的入学适应具有显著的正相关。

56对寻求心理咨询的新生进行的干预研究表明,通过向个体提供社会支持,有效地降低了其身心症状的严重程度。

7从这些研究中可以看到,社会支持对于个体成功应付转折所带来的压力与挑战可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对于个体的身心健康具有保护性。

因此,高校新生教育应当根据低年级大学生现阶段的身心发展特点和规律,及时从环境认同、学习、人际交往、生1 Hunberg,B.,Pancer,S,Pratt,M.,Alisat,S.,The transition to university: Is religion related to adjustment?Research in the Social Scientific Study of Religion,1996,7.2 黎凡.兰州地区4868名大学生神经衰弱调查报告[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1988,(4).3李淑然,纪秀琴和唐惠明.1978一1987年北京十六所大学本科生因精神疾病休学、退学情况分析[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1989,(3).4 王淑兰.十二所院校大学生精神病的心理学研究[J].青年探索,1991,(2).5Hunberg,B.,Pancer,S,Pratt,M.,Alisat,S.,The transition to university: Is religion related to adjustment? Research in the Social Scientific Study of Religion,1996,7.6 Compas,B.E.,Wagner,B.M.,Slavin,L.A.,Vannatta,K.A prospective study of life events,social support,and psychological symptomatology during the transition from high school to college.Ameriean Journal of Community Psychology,1986,14.7 Lamothe,D.,Currie,F.,Alisat,S.etal.Impact of social support intervention on the transition to University[J].Canadian Journal of Community Mental Health,1995,14(2).活自理、身心症状消除等各个方面进行综合的干预和指导。

让新生主动思考大学教育的真谛、理解大学的精神、认识大学教育的特点、了解和熟悉学校情况,帮助新生克服环境、学习、生活和人际交往等种种不适应,保持心理上的平衡,迈好大学第一步。

这项工作的开展效果,关系到学生能否尽快适应大学生活,关系到课程教学、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能否取得实效,关系到能否实现高质量的人才培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