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经济学第13章(宏观第2章)

合集下载

高鸿业版《西方经济学》(宏观部分)第十三章:简单国民收入决定.

高鸿业版《西方经济学》(宏观部分)第十三章:简单国民收入决定.
3、“均衡产出指与总需求相等的产出”可用下图表 示
用E代表支出,用Y代表收入。若支出<收入(需求<供给),则企业非意 愿存货投资IU>0 企业就要削减生产,若支出>收入(需求>供给),则企 业非意愿存货投资IU<0 企业就要扩大生产
E
直线上任意一点均为E=y
E
150
Y=c+s E=c+i
收入=100 100
利率变动对储蓄会产生替代效应与收入效应。得率引起的用 未来消费代替现期消费称为替代效应,利率引起的未来收入 的增加称为收入效应。
2、价格水平
这里指的是整体价格水平对消费的影响,而不是指个别商品 价格对消费的影响。如果消费者只注意到货币收入增加,而 忽弱了物价的上升,则会误以为实际收入增加,从而平均消 费倾向也会上升,这种现象称之为消费者的“货币幻觉” (Monetary illusion)。
5、流动资产
随着一个家庭拥有流动资产的增加,它增加流动资产的迫切 性递减,这样,拥有流动资产多的家庭其消费倾向要高于拥 有流动资产少的家庭。
6、减税政策
R·巴罗认为减税对消费并没有影响,因为减税并不会影响持 久收入,也就不会影响消费,人们只是把减税引起的收入增 加储蓄起来以支付以后的增税,只是增加了储蓄。但实证研 究表明:人们一般不重视未来增税,认为那是以后几代人的 事。
第十三章 简单国民收入决定理论
学习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了解和掌握简单的国民收入决定的
基本概念、基本原理,为了解和掌握整个宏观经济学 的核心理论——国民收入决定论打下基础。 重点与难点 均衡产出、消费函数与国民收入、乘数理论
宏观经济学的内容体系 国民收入水平的决定分析 凯恩斯主义的全部理论涉及四个市场:产品、货币、

西方经济学第十三章宏观经济政策

西方经济学第十三章宏观经济政策
货币量→利 率→ 总需求
公开市场业务 贴现政策 准备金
总需求变动
货币主义
货币量
控制货币供给量
货币量→物价→国民收入
货币存量
稳定经济
第四节 供给管理政策
严卫华 西方经济学
收入政策:通过控制工资与物价来制止通货膨胀的政策。 西方国家最常用的收入政策工具是 工资—物价冻结 工资与物价指导线 税收刺激计划 收入政策目的在于:制止通货膨胀。
宏观经济政策的概念
充分就业、物价稳定、经济增长、国际收支平衡
二、宏观经济政策的目标
充分就业不利于物价稳定 充分就业和经济增长的关系 经济增长不利于物价稳定,会造成通货膨胀。 国际收支与物价的关系
四大目标的内在矛盾:
*
*
1、将失业率和通货膨胀率保持在社会能够接受的范围内, 2、经济要适度增长, 3、国际收支在一定范围内达到平衡。
*
*
(二)货币主义的货币政策
(三)货币政策的局限性
严卫华 西方经济学
货币供给量的变动影响整体价格水平
1
利息率不应成为货币政策的目标
2
货币政策应以控制货币供给量为中心,制止通货膨胀,保证经济正常发展
3
*
*
(四)凯恩斯主义与货币主义的货币政策的比较
直接目标
手段
机制
工具
最终目标
凯恩斯主义
利率
调节货币量
*
*
四、财政政策局限性
严卫华 西方经济学
在支出方面的局限性 人们把转移支付用于储蓄 削减转移支付会受到人们的反对 财政支出具有一定的刚性
在税收政策方面的局限性 企业在政府增加了税收后会提价 减税后人们把剩余的钱用于储蓄 在实际运用中会发生一些矛盾 时间滞差的限制

西方经济学第五版宏观部分(高鸿业)课后习题答案(12-17章)

西方经济学第五版宏观部分(高鸿业)课后习题答案(12-17章)

西方经济学(宏观部分)第五版课后答案(注:12-17章)高鸿业主编第十二章国民收入核算1、解答:政府转移支付不计入GDP,因为政府转移支付只是简单地通过税收(包括社会保障税)和社会保险及社会救济等把收入从一个人或一个组织转移到另一个人或另一个组织手中,并没有相应的货物或劳物发生。

例如,政府给残疾人发放救济金,并不是残疾人创造了收入;相反,倒是因为他丧失了创造收入的能力从而失去生活来源才给予救济的。

购买一辆用过的卡车不计入GDP,因为在生产时已经计入过。

购买普通股票不计入GDP,因为经济学上所讲的投资是增加或替换资本资产的支出,即购买新厂房,设备和存货的行为,而人们购买股票和债券只是一种证券交易活动,并不是实际的生产经营活动。

购买一块地产也不计入GDP,因为购买地产只是一种所有权的转移活动,不属于经济意义的投资活动,故不计入GDP。

2、解答:社会保险税实质是企业和职工为得到社会保障而支付的保险金,它由政府有关部门(一般是社会保险局)按一定比率以税收形式征收的。

社会保险税是从国民收入中扣除的,因此社会保险税的增加并不影响GDP ,NDP和NI,但影响个人收入PI。

社会保险税增加会减少个人收入,从而也从某种意义上会影响个人可支配收入。

然而,应当认为,社会保险税的增加并不影响可支配收入,因为一旦个人收入决定以后,只有个人所得税的变动才会影响个人可支配收入DPI。

3、如果甲乙两国合并成一个国家,对GDP总和会有影响。

因为甲乙两国未合并成一个国家时,双方可能有贸易往来,但这种贸易只会影响甲国或乙国的GDP,对两国GDP总和不会有影响。

举例说:甲国向乙国出口10台机器,价值10万美元,乙国向甲国出口800套服装,价值8万美元,从甲国看,计入GDP 的有净出口2万美元,计入乙国的有净出口–2万美元;从两国GDP总和看,计入GDP的价值为0。

如果这两个国家并成一个国家,两国贸易变成两个地区的贸易。

甲地区出售给乙地区10台机器,从收入看,甲地区增加10万美元;从支出看乙地区增加10万美元。

《西方经济学·第二版》第十三章:产品市场均衡

《西方经济学·第二版》第十三章:产品市场均衡
第一,私人部门的投资支出。 第一,私人部门的投资支出。 第二,政府购买支出。 第二,政府购买支出。 第三,政府的固定税收。 第三,政府的固定税收。 第四,政府的转移支付。 第四,政府的转移支付。 第五,自发消费。 第五,自发消费。 第六,边际消费倾向。 第六,边际消费倾向。 第七,平衡预算乘数。 第七,平衡预算乘数。
2
一、消费函数
消费函数 消费函数(consumption function)是指居 民的消费支出和决定消费的变量之间的关 系。
图13-2 消费函数
3
二、储蓄函数
储蓄函数 储蓄函数(saving function)是指居民的储蓄和 决定储蓄的变量之间的关系。在宏观经济学中, 储蓄被定义为可支配收入中没有被消费的部分, 储蓄 即 S=Y-C (13.4) 因此,储蓄函数可以写为 S=Y-(a+bY)=-a+(1-b)Y (13.5) 其中,S代表实际储蓄,Y代表实际国民收入。 -a是自发储蓄 自发储蓄(autonomous saving)。 1-b 自发储蓄 是边际储蓄倾向 边际储蓄倾向(marginal propensity to save,简 边际储蓄倾向 称MPS),即收入每增加一单位时相应的储蓄增 加量。 边际消费倾向与边际储蓄倾向之和等于1。 边际消费倾向与边际储蓄倾向之和等于1 4
图13-12 投资乘数
17
第四节 政府收支行为的影响
一、政府的收支行为 二、三部门产品市场均衡:固定税制 三、三部门产品市场均衡:变动税制
18
一、政府的收支行为
政府支出包括两项:政府购买支出和转 移支付。二者的区别在于,政府购买支 政府购买支 出使政府获得产品和劳务,是市场交易 行为。而转移支付 转移支付并不使政府获得产品 转移支付 和劳务,不是市场交易行为,是政府的 馈赠行为。

西方经济学(马工程)教案-第十三章 宏观经济政策

西方经济学(马工程)教案-第十三章 宏观经济政策

第十三章宏观经济政策
本章教学内容:宏观经济政策
本章教学重点:财政政策效应、货币政策效应
本章教学难点:相机抉择的财政政策、货币乘数
本章教学目标:1.了解宏观经济政策目标;
2.掌握财政政策的工具及其运用;
3.掌握功能财政思想,理解自动稳定器的作用原理;
4.掌握货币政策的工具及其运用
支撑课程目标
本章总课时:4
第十三章第一、二节宏观经济政策目标、财政政策
一、教学内容:宏观经济政策目标、财政政策
二、教学重点:财政政策效应
三、教学难点:相机抉择的财政政策
四、教学目标:1.了解宏观经济政策目标;
2.掌握财政政策的工具及其运用;
3.掌握功能财政思想,理解自动稳定器的作用原理;
五、学时分配:2
六、教学过程
七、板书设计
八、教学反思
第十三章第三、四节货币政策、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局限性分析和
协调
一、教学内容:货币政策、经济政策的局限性
二、教学重点:货币政策
三、教学难点:货币乘数
四、教学目标:1.理解货币乘数
2.理解货币政策效应
3.了解货币政策的局限性
五、学时分配:2
六、教学过程。

西财《西方经济学》(王哲)教学资料包 课后习题答案 第十三章

西财《西方经济学》(王哲)教学资料包 课后习题答案 第十三章

第十三章宏观经济政策一、名词解释经济增长:指在一个特定时期内经济社会所生产的人均产量和人均收入的持续增长。

通常用一定时期内实际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长率来衡量。

财政政策:政府为提高就业水平,减轻经济波动,防止通货膨胀,实现经济稳定增长而采取的有关税收、借债水平和政府支出的政策,即政府为了实现其宏观经济政策目标而对其收入和支出水平所做出的决策。

自动稳定器:指经济系统本身存在的一种会减少各种干扰对国民收入冲击的机制,能够在经济繁荣时期自动抑制膨胀,在经济衰退时期自动减轻萧条,无需政府采取任何行动。

斟酌使用的财政政策:为确保经济稳定,政府要审时度势,主动采取一些财政措施,变动支出水平或税收以稳定总需求水平,使之接近物价稳定的充分就业水平。

这就是斟酌使用的财政政策。

周期平衡预算:政府在一个经济周期中保持预算平衡。

货币政策:中央银行控制货币供给量以及通过货币供应量来调节利率进而影响投资和整个经济以达到一定经济目标的行为。

货币乘数:又称货币创造乘数,是指基础货币量变动引起货币总供给量变动的比率。

法定准备金:准备金在存款中最低的比率是由中央银行规定的,因而这一比率称为法定准备金。

贴现率:商业银行在用现金购进未到期票据时,可按该票据到期值的一定百分比作为利息预先扣除,这个百分比就叫做贴现率。

公开市场业务:中央银行在公开市场上买卖政府债券以控制货币供给与利率的货币政策手段。

挤出效应:若政府实行一项扩张性财政政策,会使得国民收入增加,因而对货币的交易需求增加了,在货币供给量不变的条件下,人们用于投机需求的货币需要相应减少,这就要求利率上升。

利率的上升抑制了私人投资,这就是“挤出效应”。

二、单选题1—5 DAABA 6—10 CCCAA三、简答题1.答:充分就业:充分就业并不是完全就业,而是维持一定的失业率。

“充分就业”时所维持的失业率要在社会可允许的范围之内,能为社会所接受。

经济增长:在一个特定时期内经济社会所生产的人均产量和人均收入的持续增长。

2019年西方经济学第十三章自学自测题答案

2019年西方经济学第十三章自学自测题答案

一、填空题题目1未回答满分1.00标记题目题干消费函数是消费与的依存关系。

选择一项:a. 收入b. 储蓄反馈提示:消费受各种因素的影响,但其中最主要的是收入水平。

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消费随收入的变动而同方向变动,即收入增加,消费增加;收入减少,消费减少。

收入中除去用于消费的,剩下的则为储蓄。

正确答案是:收入题目2未回答满分1.00标记题目题干生命周期假说认为,决定人们消费的是收入,但这种收入不是现期绝对收入水平,而是一生中的。

选择一项:a. 收入与财产b. 持久收入反馈提示:生命周期假说认为,人是理性的,希望一生中实现效用最大化,所以,人们根据自己一生所能得到的劳动收入与财产来安排一生的消费,以实现一生中各年的消费基本相等。

持久收入假说认为人的消费取决于持久收入,持久收入是稳定的,消费也是稳定的。

这就是说,同样认为消费取决于收入,但强调这种收入应该分为持久收入与暂时性收入。

正确答案是:收入与财产题目3未回答满分1.00标记题目题干持久收入假说认为人的消费取决于。

选择一项:a. 收入与财产b. 持久收入反馈提示:持久收入假说强调,收入应该分为持久收入与暂时性收入,决定人的消费的不是暂时性收入,而是持久收入。

持久收入指长期的、有规律的稳定收入,一般应持续三年以上。

暂时性收入是一时的、非连续性的偶然收入。

而生命周期假说则认为,决定人们消费的是收入,但这种收入不是现期绝对收入水平,而是一生中的收入与财产。

正确答案是:持久收入题目4未回答满分1.00标记题目题干持久收入假说认为人的消费取决于持久收入,而持久收入指长期的、有规律的稳定收入,一般应持续年以上。

选择一项:a. 一b. 三反馈提示:该理论强调,收入应该分为持久收入与暂时性收入。

暂时性收入是一时的、非连续性的偶然收入;持久收入指长期的、有规律的稳定收入,一般应持续三年以上。

正确答案是:三题目5未回答满分1.00标记题目题干净存货是指之间的差额。

高鸿业《西方经济学(宏观部分)》笔记和课后习题(含考研真题)详解(国民收入的决定:收入-支出模型)

高鸿业《西方经济学(宏观部分)》笔记和课后习题(含考研真题)详解(国民收入的决定:收入-支出模型)

第13章国民收入的决定:收入-支出模型13.1 复习笔记现代宏观经济学的奠基人凯恩斯的学说的中心内容就是国民收入决定理论。

凯恩斯主义的全部理论涉及四个市场:产品市场、货币市场、劳动市场和国际市场。

仅包括产品市场的理论称为简单国民收入决定理论。

一、均衡产出社会产出水平究竟由社会总需求还是由社会总供给能力决定,这实际上是从凯恩斯开始的现代宏观经济学与凯恩斯以前的古典和新古典传统经济学的分水岭。

在20世纪30年代经济大萧条的背景下(编者注:建议读者结合大萧条的背景来理解凯恩斯学说的理论体系),凯恩斯在名著《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一书中提出了生产和收入取决于总需求的理论。

1.短期分析假设前提(1)经济中存在着生产能力的闲置生产能力的闲置包括两层含义:①劳动力资源没有得到充分利用,即存在着失业;②厂房、机器等资本品没有得到充分利用,即存在着开工率不足。

(2)价格水平固定不变凯恩斯认为,在短期内,价格机制是一种僵化的、不易变动的机制,即存在价格刚性。

价格刚性表现为两个方面:①在劳动力市场,即使存在失业,工资也不会下降;②在产品市场,即使存在生产过剩,物价也不会下降。

(3)在既定的价格水平上,总供给是无限的在既定的价格水平上,总供给是无限的。

反映在图表上,体现为总供给曲线平行于横轴。

其经济含义为:由于存在资源闲置,在固定的价格水平下,要什么有什么,要多少有多少。

(4)由于总供给无限,所以均衡的国民收入由总需求单方面决定(总需求分析)在短期中,国民收入决定于总需求,这是凯恩斯经济学的一个基本原理。

产量由总需求决定,是就非充分就业状态而言的,而非充分就业是一种通常的状态。

2.均衡产出与非计划存货投资均衡产出是指和总需求相等的产出。

在两部门经济中,即经济中只有居民户和厂商(暂时不考虑政府部门和国外部门,在后面的章节会引入政府部门和国外部门),总需求由居民消费和企业投资构成,于是均衡产出可用公式表示为:y=c+i。

c、i分别代表计划消费、计划投资,而不是国民收入构成公式中实际发生的消费和投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西方经济学第章(宏观第章)
第十三张简单国民收入决定理论
单项选择题
在消费收入图形上,消费曲线向上移动意味着消费者( )
收入减少了不得不减少储蓄收入增加导致储蓄增加
储蓄的增加不是收入增加引起的储蓄减少了不是收入增加引起的
在两部门经济模式中,如果边际消费倾向值为,那么自发支出乘数值应该是( )
如果投资支出突然下降,则根据凯恩斯宏观经济模式( )
将迅速下降,其量小于投资的下降,下降的趋势将很快减缓
将迅速下降,其量大于投资的下降
将迅速下降,其最终下降将小于投资的下降
将开始持续下降,但下降量大大超过投资的下降量
假定其他条件不变,厂商投资增加将引起( )
消费水平下降,国民收入增加消费水平提高,国民收入增加
消费水平不变,国民收入增加储蓄水平下降,国民收入增加’
若实际的高于均衡水平,则说明( )
从收入流量中漏出的储蓄大于注入收入流量的投资
计划投资的总额和计划消费总额之和超过现值水平
计划消费支出总额超过计划投资总额
偶然沿着消费曲线超过收入平衡点
在两部门模型的图形中度与消费函数相交的产出水平表示( )
均衡的水平净投资保持不变下降
储蓄和都将下降储蓄下降不变
消费者储蓄增加而消费支出减少则( )
储蓄上升,但下降储蓄保持不变下降
储蓄和都将下降储蓄下降不变
的均衡水平与充分就业的水平的关系是( )
两者始终相等
除了特殊失横状态外均衡水平通常就意味着充分就业十的水平
的均衡水平不可能是充分就业的水平
的均衡水平可能是也可能不是充分就业的水平
.在两部门经济模型中,若现期水平为亿元,消费者希望从中支出亿元消费,计划投资为亿元,则可预计( )
处于不均衡状态,将下降处于不均衡状态,将上升
处于均衡水平以上的说法都有可能
.假设边际储蓄倾向为,投资增加亿元,可预期均衡增加( )
亿元亿元亿元亿元
.消费函数的斜率取决于( )
边际消费倾向平均消费倾向
与可支配收入无关的消费总量由于收入变化引起的投资量
.如果边际储蓄倾向为负,则( )
边际消费倾向等于边际消费倾向大于
边际消费倾向与边际储蓄倾向之和小于边际消费倾向小于
.在两部门经济中,与可支配收入无关的消费为亿元,投资为亿元,边际储蓄倾向为,则均衡收入水平应为( )
亿元亿元亿元亿元
.下列四种情况中,投资乘数最大的是()
边际消费倾向为边际储蓄倾向为
边际储蓄倾向为边际储蓄倾向为
.”消费之迷”指的是( )
长期边际消费倾向大于短期边际消费倾向
长期边际消费倾向小于短期边际消费倾向
长期边际消费倾向等于短期边际消费倾向
两者关系不好判断
.长期消费函数的特征是( )
边际消费倾向小于平均消费倾向边际消费倾向大于平均消费倾向边际消费倾向等于平均消费倾向两者关系不好判断
若一个家庭收入为零,消费支出为元,当家庭收入为元,消费为元,图形上,消费和收入之间成一条直线,其边际消费倾向为( )
根据平均消费倾向平均储蓄倾向边际消费倾向边际储蓄倾向之间的关系,下面说法正确的是( )
如果增加,则也增加
>
在边际储蓄倾向提高的同时,必定是( )
可支配的收入水平增加边际消费倾向下降
平均储蓄倾向下降平均消费倾向下降
.边际消费倾向小于,则意味着当前可支配收入的增加将使意愿的消费支出( )’
增加,但幅度小于可支配收入的增加幅度
增加,但幅度等于可支配收入的增加幅度
有所下降,这是由于收入的增加会增加储蓄
保持不变,这是由于边际储蓄倾向同样小于
.边际消费倾向的值越大则( )
总支出曲线就越平坦边际储蓄倾向的值越大
乘数的值就越小总支出曲线就越陡峭
( )可以引起消费函数向上移动
现期可支配收入的增加预期未来收入增加
利率上升以上三点都不能引起消费函数移动
.简单国民收入决定理论涉及的市场是( )
产品市场货币市场劳动市场国际市场
.在短期内,如果居民的可支配收入等于零,则( )
居民消费支出等于零居民消费支出大于零
企业投资等于零净出口等于零
如图,假定消费总额是,则可支配收入是(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