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观经济学第33章作业

合集下载

曼昆《经济学原理(宏观经济学分册)》(第6版)课后习题详解(第33章--总需求与总供给)

曼昆《经济学原理(宏观经济学分册)》(第6版)课后习题详解(第33章--总需求与总供给)

曼昆《经济学原理(宏观经济学分册)》(第6版)课后习题详解(第33章--总需求与总供给)曼昆《经济学原理(宏观经济学分册)》(第6版)第12篇短期经济波动第33章总需求与总供给课后习题详解跨考⽹独家整理最全经济学考研真题,经济学考研课后习题解析资料库,您可以在这⾥查阅历年经济学考研真题,经济学考研课后习题,经济学考研参考书等内容,更有跨考考研历年辅导的经济学学哥学姐的经济学考研经验,从前辈中获得的经验对初学者来说是宝贵的财富,这或许能帮你少⾛弯路,躲开⼀些陷阱。

以下内容为跨考⽹独家整理,如您还需更多考研资料,可选择经济学⼀对⼀在线咨询进⾏咨询。

⼀、概念题1.衰退(recession )答:衰退指收⼊减少与失业增加较为缓和的经济时期。

⼀般的衡量标准是国民⽣产总值连续两个季度下降。

⼀个完整的经济周期包括繁荣、衰退、萧条、复苏四个阶段。

在繁荣阶段,经济活动全⾯扩张,不断达到新的⾼峰。

在衰退阶段,经济在短时间保持均衡后出现紧缩的趋势。

在萧条阶段,经济出现急剧的收缩和下降,很快从活动量的最⾼点下降到最低点。

在复苏阶段,经济从最低点恢复并逐渐上升到先前的活动量⾼度,进⼊繁荣。

2.萧条(depression )答:萧条是真实GDP 严重减少的时期,指商业周期的紧缩阶段。

经济处于萧条阶段时,经济活动远低于正常⽔平,企业和消费者的严重悲观情绪持续很长的⼀个时期,它紧接着在达到⼀个⾼峰之后,以周期的低⾕⽽告终。

其特点是:⽣产急剧缩减,资本投资减少,信⽤规模收缩,价格持续下滑,失业增多,就业⽔平降低,企业家与消费者的情绪悲观。

在美国历史上曾发⽣过两次严重的萧条,⼀次发⽣在1873~1879年,⼀次发⽣在1929~1933年。

政府采取经济政策⼲预经济的⽬的在于缩短或消除这种经济萧条。

3.总需求与总供给模型(model of aggregate demand and aggregate supply )答:总需求与总供给模型指将总需求与总供给结合在⼀起来分析国民收⼊与价格⽔平的决定及其变动的国民收⼊决定模型。

曼昆宏观经济学原理第五版chap33to35课后习题答案(中文)

曼昆宏观经济学原理第五版chap33to35课后习题答案(中文)

答:这种“为了安全的资本外逃”对美国经济是件好事。

当外国人增加了对美国政府债券的需求时,这种行动减少了美国的资本净流出。

国外净投资减少时,美国可贷资金市场上的可贷资金需求减少,可贷资金的需求减少使利率下降,利率下降增加了国内投资,减少了国民储蓄。

资本净流出减少使得美国外汇市场上的美元供给减少,外汇市场上美元供给的减少引起实际汇率上升,实际汇率上升使贸易余额倾向于赤字。

13.假设美国共同基金突然决定更多地在加拿大投资。

A.加拿大的资本净流出、储蓄和国内投资会发生什么变动?答:加拿大的资本净流出会下降,加拿大的国内投资会增加,储蓄会下降。

B.这对加拿大资本存量的长期影响是什么?答:这会增加加拿大的长期资本存量。

C.资本存量的这种变化将如何影响加拿大劳动市场?这种美国在加拿大的投资使加拿大工人状况变好还是变坏?答:资本存量的这种变化会增加加拿大劳动市场的劳动需求。

这种美国在加拿大的投资使加拿大工人状况变好。

D.你认为这将使美国工人状况变好还是变坏?你能想到有什么原因一般会使这对美国公民的影响与对美国工人的影响不同?答:这将使美国工人状况变坏。

因为美国共同基金增加在加拿大的投资增加了美国公民的投资利润,但由于国内投资下降,美国工人的情况变坏。

第十二篇短期经济波动第三十三章总需求与总供给复习题1.写出当经济进入衰退时下降的两个宏观经济变量。

写出当经济进入衰退时上升的一个宏观经济变量。

答:当经济进入衰退时,实际GDP和投资支出下降,失业率上升。

2.画出一个有总需求、短期总供给和长期总供给的曲线的图。

仔细并正确地标出坐标轴。

答:图33—1经济的长期均衡3.列出并解释总需求曲线向右下方倾斜的三个原因。

答:为了理解总需求曲线向右下方倾斜的原因,我们必须考察物价水平如何影响消费、投资和净出口的物品与劳务需求量。

(1)庇古的财富效应:物价水平下降使消费者感到更富裕,这又鼓励他们更多地支出,消费支出增加意味着物品与劳务的需求量更大。

黄亚钧《宏观经济学》(第4版)笔记和课后习题(含考研真题)详解

黄亚钧《宏观经济学》(第4版)笔记和课后习题(含考研真题)详解
第 2 篇 宏观经济的短期模型........................................................................................................................ 90 第 7 章 总需求与总供给........................................................................................................................ 90 7.1 复习笔记 ................................................................................................................................. 90 7.2 课后习题详解 .......................................................................................................................... 96 7.3 名校考研真题详解 ..................................................................................................................100 第 8 章 总需求理论..............................................................................................................................102 8.1 复习笔记 ................................................................................................................................102 8.2 课后习题详解 ......................................................................................................................... 117 8.3 名校考研真题详解 ..................................................................................................................128 第 9 章 总供给理论..............................................................................................................................132 9.1 复习笔记 ................................................................................................................................132 9.2 课后习题详解 .........................................................................................................................142 9.3 名校考研真题详解 ..................................................................................................................150 第 10 章 开放经济的短期均衡..............................................................................................................153 10.1 复习笔记...............................................................................................................................153 10.2 课后习题详解........................................................................................................................164 10.3 名校考研真题详解.................................................................................................................168 第 11 章 宏观经济政策和理论 ..............................................................................................................174 11.1 复习笔记...............................................................................................................................174 11.2 课后习题详解........................................................................................................................180 11.3 名校考研真题详解.................................................................................................................184

《宏观经济学》课后答案-黄亚钧版

《宏观经济学》课后答案-黄亚钧版

《宏观经济学》课后重要习题答案第一章导论1.宏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什么?它与微观经济学有什么区别?答:宏观经济学以整个国民经济活动作为研究对象,即以国内生产总值、国内生产净值和国民收入的变动及就业、经济周期波动、通货膨胀、财政与金融、经济增长等等之间的关系作为研究对象。

微观和宏观的区别在于:a研究对象不同;宏观的研究是整个国民经济的经济行为,微观研究的是个体经济行为。

b研究主题不同:宏观是资源利用以至充分就业;微观是资源配置最终到效用最大化。

c中心理论不同:宏观是国民收入决定理论;微观是价格理论。

2、宏观经济学的研究方法是什么?答:(1)三市场划分:宏观经济学把一个经济体系中的所有市场综合为三个市场:金融市场,产品和服务市场,以及要素市场。

(2)行为主体的划分:宏观经济学将行为主体主要分为:家庭、企业和政府。

(3)总量分析方法。

在宏观经济分析中,家庭和企业并不是作为分散决策的个体单位选择存在,而是最为一个统一的行动的总体存在。

宏观经济学把家庭和企业作为个别的选者行为加总,研究他们总体的选择行为,这就是总量分析。

(4)以微观经济分析为基础。

宏观经济学分析建立在微观经济主体行为分析基础上。

3、在经济周期的波动中,哪些宏观变量与周期波动同步?哪些变量具有超前性?答:实际GDP、通货膨胀率、失业率与周期波动同步,股票价格变量具有超前性。

4、宏观经济政策的主要治理对象是什么?答:宏观经济政策的主要治理对象是:失业和通货膨胀。

失业为实际变量,通货膨胀为名义变量。

5、什么是GDP和GNP?它们之间的差别在什么地方?答:GDP是指一定时期内(通常是一年)一国境内所生产的全部最终产品和服务的价值总和。

GNP是指一国公民在一定时期内所产出的全部最终产品和服务的价值总和。

两者的差别:(1)GDP是个地域概念而GNP是个国民概念;(2)GNP衡量的是一国公民的总收入,而不管其收入是从国内还是从国外获取的;GDP衡量的是一国国境内所有产出的总价值,而不管其所有者是本国公民还是外国公民。

(NEW)克鲁格曼《宏观经济学》(第2版)课后习题详解

(NEW)克鲁格曼《宏观经济学》(第2版)课后习题详解
a.许多原来在美国制造的产品现在在中国制造,如电视机。 b.中国工人的平均工资低于美国工人的平均工资。 c.美国的投资支出相对于储蓄水平来说较高,但中国的储蓄水平相对 于投资支出来说较高。 答:a.不是美国贸易赤字增长的合理解释。只是一种经济现象,并不 代表贸易赤字一定会增长。 b.不是美国贸易赤字增长的合理解释。只是一种经济现象,并不意味 着贸易赤字一定会增长。 c.是美国贸易赤字增长的合理解释。出口和进口总体平衡的决定因素 在于储蓄和投资支出(用于诸如机器、厂房等可以为消费者生产产品和 服务的产品的支出)的决策。相对于储蓄来说,投资支出较高的国家会 存在贸易赤字;相对于储蓄来说,投资支出较低的国家会存在贸易盈 余。
答:税后平均个人收入的增长率为:(33705-6517)/6517=4.17。
学费、住宿费以及生活费总数的增长率为:(135892038)/2038=5.67。
由此可知,学费的增长率大于税后平均收入的增长率,学费的上升使得 学生支付大学学费更困难了。
11每年5月,《经济学家》杂志会刊登巨无霸汉堡包在不同国家的价格 以及汇率数据。下表列出了2003年和2007年的部分数据。请利用这些信 息回答下面的问题。
全景综览第23章宏观经济学循迹第24章失业和通货膨胀第11部分长期经济增长第25章长期经济增长第26章储蓄投资和金融系统第12部分短期经济第27章收入和支出第27章附录乘数的代数推导第28章总供给和总需求第13部分稳定政策第29章财政政策第29章附录税收与乘数第30章货币银行业和美国联邦储备体系第31章货币政策第32章通货膨胀通货膨胀减缓和通货紧缩第14部分事件和思想第33章宏观经济学
b.这个问题属于宏观经济学的研究范围。因为它考虑了消费者的总支 出与经济衰退之间的关系。
c.这个问题属于微观经济学的研究范围。它研究了单一市场上价格的 影响因素。

宏观经济学课后习题答案

宏观经济学课后习题答案

宏观经济学课后习题答案问题1:什么是宏观经济学?它的研究对象是什么?宏观经济学是一门研究整体经济运行的学科。

它关注的是经济中的总体现象和经济运行的规律,包括国民经济的总体规模、增长速度、物价水平、就业水平、物资供求关系等。

宏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整个经济系统,即国民经济的各个部门和各个经济主体之间的关系。

问题2:GDP的定义是什么?它的计算方法有哪些?GDP(国内生产总值)是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时间内所生产的最终产品和服务的总价值。

它可以通过产出法、收入法和支出法进行计算。

•产出法:根据产品的产出量和售价来计算GDP。

主要包括产业增加值、商品增值税和净关税三个部分。

产业增加值是国内企业生产商品和服务所增加的价值,商品增值税是销售商品过程中增加的税费,净关税是进口商品关税减去出口商品的关税。

•收入法:根据国民收入的构成来计算GDP。

主要包括工资、利润、利息和租金等因素。

•支出法:通过对整体需求的衡量来计算GDP。

主要包括消费支出、投资支出、政府支出和净出口四个部分。

问题3:什么是通货膨胀?它有哪些影响因素?通货膨胀是指货币购买力下降,物价水平普遍上涨的现象。

通货膨胀导致货币价值的贬值,影响经济体制和社会生活的稳定。

通货膨胀的影响因素包括:1.需求拉动型通货膨胀:需求过高导致价格上涨。

当居民收入增加,需求上升,商品供不应求时,市场价格会上涨,从而导致通货膨胀。

2.成本推动型通货膨胀:成本上升导致价格上涨。

生产成本的上升,如劳动力成本、原材料成本等,将推动产品价格上涨,从而导致通货膨胀。

3.货币发行过多:当国家通过货币发行扩大经济增长,而没有相应的经济增长,会导致货币供应过剩,从而出现通货膨胀。

4.供给不足:当出现自然灾害、生产能力下降或政策限制等因素,会导致供给不足,进而推动商品价格上涨,引发通货膨胀。

问题4:什么是经济增长?有哪些推动经济增长的因素?经济增长指的是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时间内经济总量的扩大。

宏观经济学原理习题

宏观经济学原理习题

宏观经济学原理ppt 习题第23章 一国收入的衡量主动学习 1 GDP 及其组成部分在下面的各种情形下,计算GDP 及它受影响的组成部分的变化量 A. Debbie 在波士顿最好的饭店花了$200请他丈夫吃晚饭B. Sarah 为了出版业务的需要,花$1800买了一台新笔记本。

这台笔记本是在中国制造的C. Jane 为了她编辑业务的需要花了$1200购买一台新电脑,这台电脑是由本地的制造商在去年生产的D. 通用汽车公司生产了价值5亿美元的汽车,但消费者只购买了价值4.7亿美元的汽车主动学习 2A. 计算 2007年的名义GDPB. 计算2008年真实GDPC. 计算2009年的GDP 平减指数第24章 生活费用的衡量主动学习 1 计算 CPI CPI 篮子:{10 磅牛肉, 20 磅鸡肉}在2004年CPI 篮子的费用是120 美元,以2004年为基年 A. 计算2005年的CPIB. 2005年到2006年以CPI 计算的通货膨胀率是多少主动学习 2 替代偏向CPI 篮子: {10 磅牛肉, 20 磅鸡肉}2004-5: 家庭购买CPI 篮子2006:家庭买 {5 磅牛肉, 25 磅鸡肉} A. 计算2006年家庭购买篮子的费用 B. 以2005年6月家庭篮子费用来计算增长率,并与CPI 通货膨胀率比较主动学习 3CPI与GDP平减指数在下列情况下,说出对CPI和GDP平减指数的影响A. 星巴克提高了法布奇诺咖啡的价格B. 卡特彼勒提高了它在伊利诺伊州工厂生产的工业拖拉机的价格C. 亚曼尼提高了它在美国销售的意大利牛仔的价格主动学习 4转换为“今天的美元”美国普通的公立四年制学院与大学每年的教育费用:1986-87: $1,414 (1986的CPI = 109.6)2006-07: $5,834 (2006的CPI = 203.8)经过通货膨胀校正,学生在哪一年会支付更多的费用,1986年还是2006年?将1986年的数字转化为2006年的美元进行比较第25章生产与生长主动学习1 问题讨论你认为下述哪种政策能够在长期内最有效地促进不发达国家的经济增长和生活水平的提高?a. 对本地企业提供投资的税收激励b. 给经常去上课的学生发现金c. 打击政府腐败d. 限制进口来保护国内产业e. 允许自由贸易f. 赠送避孕套主动学习 2 生产率概念的复习▪列出生产率的决定因素▪列出可以通过增加生产率的一个决定因素来提高生活水平的三种政策第26章储蓄、投资和金融体系主动学习 1 A. 计算假定GDP等于10万亿美元,消费等于6.5万亿美元,政府支出为2万亿美元,预算赤字3千亿美元。

南京大学宏观经济学各章提要、习题答案、练习

南京大学宏观经济学各章提要、习题答案、练习

《宏观经济学》考研复习指南第一部分各章提要、补充说明、习题选答及补充练习第1章宏观经济学导论一、本章提要本章是全书的导论部分,因此,它要告诉读者的首先是宏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内容、研究方法以及这门学科存在的意义,也就是说,它力图要给出宏观经济学这门学科的一个大概轮廓。

宏观经济学是一门以一个国家的宏观经济运行作为主要研究对象的学科,它需要揭示的最主要问题是宏观经济在短期内为何会发生不同程度的波动,在长期又是什么力量决定一国经济的增长。

经济运行中最常见的宏观问题是通货膨胀和失业,因此,宏观经济学必将以相当的篇幅来讨论这两个问题。

由于本书是以中国读者为主要对象的教材,因此我们在导论中还特别描述了中国宏观经济运行的一个大概状况。

宏观经济学存在意义,是通过宏观经济学的理论研究,对宏观经济现象作出的有效的分析,然后判断和预测宏观经济运行的现状和趋势,从而为政府实施宏观经济调控政策提供依据。

从历史的角度来看待宏观经济学,两个主要流派(凯恩斯主义和新古典主义)之争构成了宏观经济经济学发展的主要线索,它们在市场机制能否保证使经济波动回复到均衡状态上面有着截然相反的哲学信念和观点,但是,宏观经济学作为一门科学,毕竟有着各个流派都遵循的规则和方法。

二、补充说明1.宏观经济学导读宏观经济学的核心内容,从短期看,是要解决实际总产出的决定问题以及为什么实际总产出会围绕潜在总产出发生波动;从长期看,是要探讨潜在总产出在怎样的条件下才能增长,为什么有的国家经济增长迅速而另外的一些国家经济增长则基本处于停滞状态。

因此,在学习宏观经济学时,需要特别注意的是时间概念,因为在不同的时间范围内,宏观经济学关注的对象是不一样的,当然,所采用的分析方法和分析手段也各自不同。

在短期里,宏观经济学假定潜在总产出水平和价格水平均固定不变。

在这一假定之下来分析实际总产出的决定与波动问题。

由于潜在总产出水平既定,因而实际总产出的大小就主要取决于总需求。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33章
一、判断正误题
1.在过去50年间,美国的真实GDP每年增长5%左右。

2.投资是经济周期中特别易于变动的支出部分。

3.物价预期上升使长期总供给曲线向左移动。

4.如果古典二分法和货币中性在长期中成立,那么长期总供给曲线就应该是一条垂线。

5.经济学家把产量的波动作为“经济周期”,因为产量的变动是有规律且可预测的。

6.总需求曲线向右下方倾斜的一个原因是财富效应:物价水平下降增加了货币持有量的价值并增加了消费支出。

7.如果美联储增加货币供给,总需求曲线就向左移动。

8.错觉理论解释了总供给曲线为什么向右下方倾斜。

9.引起工资上升的物价预期上升使短期总供给曲线向左移动。

10.如果经济处于衰退中,随着工资和物价预期上升,经济将自行调整到长期均衡。

11.在短期中,如果政府为了平衡其预算而削减支出,这就可能引起衰退。

12.总需求增加的短期效应是产量增加和物价水平上升。

13.石油价格上升会引起滞胀。

14.在长期中,政府支出增加会增加产量,并使物价上升。

15.如果决策者选择使经济走出衰退,那么他们就应该用减少总需求的政策工具。

二、单项选择题
1.以下哪一种关于经济波动的表述是正确的?
a.当产量高于自然产量率时存在衰退。

b.萧条是温和的衰退。

c.经济波动之所以称为“经济周期”是因为产量的变动是有规律且可预测的。

d.可以用各种支出、收入和产量的衡量指标来衡量经济波动,因为多数宏观经济量往往同时波动。

e.以上各项都不对。

2.根据利率效应,总需求向右下方倾斜是因为
a.低物价增加了货币持有量的价值和消费支出。

b.低物价减少了货币持有量的价值和消费支出。

c.低物价减少了货币持有量,增加了贷款,利率下降,而且,投资支出增加。

d.低物价增加了货币持有量,减少了贷款,利率上升,而且,投资支出减少。

3.以下哪一项不会引起长期总供给曲线移动
a.可获得的劳动增加。

b.可获得的资本增加。

c.可获得的技术增加。

d.物价预期上升。

e.以上各项都使长期总供给曲线移动。

4.以下哪一项不是总需求曲线向右下方倾斜的原因?
a. 财富效应。

b.利率效应。

c.古典二分法或货币中性效应。

d.汇率效应。

e.以上各项都是总需求曲线向右下方倾斜的原因。

5.在总需求与总供给模型中,消费者乐观情绪增长的最初影响是
a.短期总供给向右移动。

b.短期总供给向左移动。

c.总需求向右移动。

d.总需求向左移动。

e.长期总供给向左移动。

6.以下哪一种关于长期总供给曲线的表述是正确的?
a.当自然失业率下降时向左移动。

b.是垂直的,因为所有物价与工资相等的变动并不影响产量。

c.向右上方倾斜,因为价格预期和工资在长期中是固定的。

d.当政府提高最低工资时向右移动。

7.根据财富效应,总需求曲线向右下方倾斜是因为
a.低物价提高了货币持有量的价值,并增加了消费者支出。

b.低物价降低了货币持有量的价并减少了消费者支出。

c.低物价减少了货币持有量,增加了贷款,利率下降,而且,投资支出增加。

d.低物价增加了货币持有量,减少了贷款,利率上升,而且,投资支出减少。

8.自然产量率是什么情况下生产的真实GDP量?
a.没有失业时。

b.经济处于自然投资率时。

c.经济处于自然总需求率时。

d.经济处于自然失业率时。

9.假设物价水平下降,由于名义工资合同固定,企业变得无利可图,并且开始削减产量。

这是以下哪一种理论的证明?
a.短期总供给曲线的粘性工资理论。

b.短期总供给曲线的粘性价格理论。

c.短期总供给曲线的错觉理论。

d.短期总供给曲线的古典二分法理论。

10.假设物价水平下降,但供给者只注意到自己的某种物品价格下降。

由于认为自己物品的相对价格下降,他们开始削减产量。

这是以下哪一种理论的证明?
a.短期总供给曲线的粘性工资理论。

b.短期总供给曲线的粘性价格哩论。

c.短期总供给曲线的错觉理论。

d.短期总供给曲线的古典二分法理论。

11.假设经济起初处于长期均衡。

再假设由于冷战结束,军费支出减少。

根据总需求与总供给模型,短期中物价与产量会发生什么变动?
a.物价上升,产量增加。

b.物价上升,产量减少。

c.物价下降,产量减少。

d.物价下降,产量增加。

12.假设经济起初处于长期均衡。

再假设由于冷战结束,军费支出减少。

根据总需求与总供给模型,长期中物价和产量会发生什么变动?
a.物价上升,产量仍然是其初始值不变。

b.物价下降,产量仍然是其初始值不变。

c.产量增加,物价仍然是其初始值不变。

d.产量减少,物价仍然是其初始值不变。

e.产量和物价水平都是其初始值不变。

13.假设经济起初处于长期均衡。

再假设发生了摧毁大部分小麦的干旱。

根据总需求与总供给模型,短期中物价和产量会发生什么变动?
a.物价上升,产量增加。

b.物价上升,产量减少。

c.物价下降,产量减少。

d.物价下降,产量增加。

14.假设经济起初处于长期均衡。

再假设发生了摧毁大部分小麦的干
的干旱。

如果决策者让经济自行调整到其长期均衡水平,根据总需求
求与总供给模型,长期中物价和产量会发生什么变动?
a.物价上升,产量仍然是其初始值不变
b.物价下降,产量仍然是其初始值不变。

c.产量增加,物价仍然是其初始值不变。

d.产量减少,物价仍然是其初始值不变。

e.产量和物价都仍然是其初始值不变。

15.当经济经历以下哪一邵一种情况时就发生了滞胀?
a.物价下降和产量减少。

b.物价下降和产量增加。

c.物价上升和产量增加。

d.物价上升和产量减少。

16.以下哪一个事件会使短期总供给曲线向右移动?
a.政府军备支出增加。

b.物价预期上升。

c.石油价格下降。

d.货币供给减少。

e.以上各项都不是。

用图33-4回答第17---18题。

17.假设经济在图33-4中B点这样的衰退中运行。

如果决策者希望产量变动到其长期自然率,那么他们应该努力
a.使总需求向右移动。

b.使总需求向左移动。

c.使短期总供给向右移动。

d.使短期总供给向左移动。

18.假设经济在图33-4中B点这样的衰退中运行。

如果决策者让经济自行调整到长期自然率,那么
a.人们将提高自己的物价预期,并且短期总供给将向左移动。

b.人们将降低自己的物价预期,并且短期总供给将向右移动。

c.人们将提高自己的物价预期,并且总需求将向左移动。

d.人们将降低自己的物价预期,并且总需求将向右移动。

19.根据总供给与总需求模型,在长期中,货币供给增加将引起
a.物价上升,产量增加。

b.物价下降,产量减少。

c.物价上升,产量保持不变。

d.物价下降,产量保持不变。

20.如果决策者做了以下哪一件事,就可以说他们“抵消”了不利的供给冲击?
a.通过增加总需求对不利供给冲击作出反应,这会进一步提高价格。

b.通过减少总需求对不利供给冲击作出反应,这会降低物价。

c.通过减少短期总供给对不利供给冲击作出反应。

d.不对不利的供给冲击作出反应,允许经济自行调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