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观经济学第十三章 经济增长理论

合集下载

2宏观经济学第13章

2宏观经济学第13章

的加权平均数。距现在越近,权数越大。
YP Yt (1 )Yt 1
c YP ()Yt [ (1 )]Yt 1
永久收入的意义: 从短期来看收入变量可能会发生较
大的变化,但从长远来看,收入变量是稳定的。
33
讨论:

消费的主要影响因素是收入。当期消费不仅与当期收入有 关,还取决于永久的收入、收入期望; 消费者受消费习惯的支配; 一次性的暂时收入变化、税收变化引起的消费变化不大, 其边际消费倾向很小;
s MPS y
ds MPS dy
s c 平均储蓄倾向(APS): APS 1 y y
线性储蓄函数: s y c (1 ) y
23
储蓄曲线及消费与收入平衡点
s
APS < MPS B 储蓄曲线
(MPS递增)
O
消费支出与 收入相等
y
24
三、消费函数与储蓄函数的关系
三、投资等于储蓄
在均衡条件下,计划支出等于计划消费加 计划投资;同时,生产创造的收入等于计划消费
加计划储蓄。
经济均衡的条件: E = y
也可以表示为:
i=s
注意:均衡条件不同于国民收入核算中发
生的实际投资等于实际储蓄。
14
§13-2 凯恩斯的消费理论
思路:均衡产出是指与总需求相一致的产出。
分析均衡产出的决定,就需要分析总需求的各个组



永久性收入、永久性税收变动的边际消费倾向很大;
人口结构、社会保障制度、税收制度等因素对“消费—收 入”关系影响较大。
34
影响消费的其他因素
利率
返回
当利率提高时,有两方面的效果:(1) 增加储蓄,增加将来的消费(替代效应);(2) 认为将来的利息收入增加,增加当前的消费 (收入效应)。

西方经济学第十三章宏观经济政策

西方经济学第十三章宏观经济政策
货币量→利 率→ 总需求
公开市场业务 贴现政策 准备金
总需求变动
货币主义
货币量
控制货币供给量
货币量→物价→国民收入
货币存量
稳定经济
第四节 供给管理政策
严卫华 西方经济学
收入政策:通过控制工资与物价来制止通货膨胀的政策。 西方国家最常用的收入政策工具是 工资—物价冻结 工资与物价指导线 税收刺激计划 收入政策目的在于:制止通货膨胀。
宏观经济政策的概念
充分就业、物价稳定、经济增长、国际收支平衡
二、宏观经济政策的目标
充分就业不利于物价稳定 充分就业和经济增长的关系 经济增长不利于物价稳定,会造成通货膨胀。 国际收支与物价的关系
四大目标的内在矛盾:
*
*
1、将失业率和通货膨胀率保持在社会能够接受的范围内, 2、经济要适度增长, 3、国际收支在一定范围内达到平衡。
*
*
(二)货币主义的货币政策
(三)货币政策的局限性
严卫华 西方经济学
货币供给量的变动影响整体价格水平
1
利息率不应成为货币政策的目标
2
货币政策应以控制货币供给量为中心,制止通货膨胀,保证经济正常发展
3
*
*
(四)凯恩斯主义与货币主义的货币政策的比较
直接目标
手段
机制
工具
最终目标
凯恩斯主义
利率
调节货币量
*
*
四、财政政策局限性
严卫华 西方经济学
在支出方面的局限性 人们把转移支付用于储蓄 削减转移支付会受到人们的反对 财政支出具有一定的刚性
在税收政策方面的局限性 企业在政府增加了税收后会提价 减税后人们把剩余的钱用于储蓄 在实际运用中会发生一些矛盾 时间滞差的限制

七、宏观经济学——经济增长理论

七、宏观经济学——经济增长理论
我们可以考察Gt, Gw和Gn三者之间的关 系,以确定经济的稳定性. 当Gt与Gw不一致时,将导致经济短期波 动. 当Gw和Gn不一致时,将导致经济的长期 波动. 只有当三种增长率相一致时,经济才能 稳定增长.
哈罗德-多马经济增长模型
多马经济增长模型也由三个变量组成: 经济增长率:G=I/I,表明在充分就业条件下, 生产能力的增长决定了收入的增长. 投资率:i=I/Y.在投资等于储蓄的条件下, 投资率等于储蓄率. 资本效率:σ=Y/I,即每一单位投资带来的 国民收入增量. 多马经济增长模型:G=i×σ=s/v,即哈罗德增 长模型.
哈罗德经济增长模型由三个变量组成: 经济增长率:G=Y/Y 实际增长率Gt:指实际国民收入增长率. 均衡增长率Gw:指充分利用资本而获得的增长 G 率. 自然增长率Gn:指潜在的或最大可能的增长率 储蓄率:s=S/Y 资本-产出比率:v= K/ Y 经济增长模型:G=s/v
哈罗德-多马经济增长模型
哈罗德-多马经济增长模型
基本假设: 全社会只生产一种产品,既可以是消费品,也 可以是投资品. 生产过程只使用两种要素:劳动力和资本,且 两种要素不能相互替代. 储蓄倾向不变,储蓄水平由国民收入水平决定. 资本-劳动比率不变,因而资本-产出比率也不 变,规模一个国家的经济增长,可以定义为给居民提供种类日 益繁多的经济产品的能力的长期上升,这种不断增长 的能力是建立在先进技术以及所需要的制度和思想意 识之相应的调整的基础上的. 库兹涅茨总结了经济增长的五大特征: 高的产量增长率和人均产量增长率. 全要素生产率大幅度提高. 经济结构不断升级. 增长过程也是不断城市化的过程. 具有充分的国际竞争能力
七,经济增长理论
GROWTH THEORY
经济增长定义
经济增长是指一国商品和劳务总量的 增长.它包括两方面的含义: 是指一国国民所需要的商品和劳务的 潜在生产能力的扩大及实际增加量. 是指决定一国生产能力的各种资源, 资本积累的数量和质量及技术水平等 诸因素的扩大和改进.

13经济增长(宏观经济学课件,曼昆版)

13经济增长(宏观经济学课件,曼昆版)
年代高0.1个百分点,那么十年间美国的收入将增 加4960亿美元。
CHAPTER 7
Economic Growth I
slide 5
增长理论
…能帮助改善数以千万记的人的生活。
它可以帮助我们
理解为什么穷国很穷 设计政策来帮助它们增

了解我们的增长率是如
何受到冲击和政府政策 的影响的。
CHAPTER 7CHAP源自ER 25PRODUCTION AND GROWTH
slide 28
一个数字的例子
生产函数 (总量):
Y F (K , L) K L K
1/ 2 1/ 2
L
为了得到人均生产函数, 左右两边同时除以 L:
Y K L L L
1/2 1/2
K L
1/2
稳态人均资 本, k*
slide 38
CHAPTER 25
PRODUCTION AND GROWTH
CHAPTER 7
Economic Growth I
slide 2
世界部分国家的收入和贫穷
2000
100 90 Madagascar India Nepal Bangladesh Kenya China Peru Thailand Brazil Chile Russian Federation $10,000 Mexico Botswana
% of population living on $2 per day or less
80 70 60 50 40 30 20 10 0 $0
S. Korea $15,000 $20,000
$5,000
Income per capita in dollars

宏观经济学中的经济增长理论

宏观经济学中的经济增长理论

宏观经济学中的经济增长理论经济增长是宏观经济学的重要研究领域之一,它关注的是一个国家或一个地区经济总量的扩张和经济结构的优化,也是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的主要指标之一。

不同的学派和理论对经济增长的来源和机制有不同的解释,本文将从几个主要的经济增长理论入手,探讨其特点和实践意义。

1. 新古典增长理论新古典增长理论是20世纪80年代经济学界出现的一种新型增长模型。

它基于新古典经济学的分析框架,将投资、技术进步和人口增长等因素作为影响经济增长的重要变量。

新古典增长理论将经济增长看作是各种生产要素(资本、劳动和自然资源)的有效组合,并通过技术进步提高生产效率和资源利用率,从而实现经济增长。

其中,资本积累、人口增长和技术进步是推动经济增长的三个主要因素。

资本积累可以提高生产力,人口增长可以扩大市场规模,技术进步可以提高生产率并降低生产成本,从而促进经济增长。

新古典增长理论的主要特点是强调技术进步和知识经济的发展作用,在理论上较好地解释了世界上一些先进经济体的成功经验,但也因过度强调市场效率和竞争力而忽略了社会福利和可持续发展等问题。

2. 扩张性增长理论扩张性增长理论源于凯恩斯经济学,强调政府在经济增长中的积极作用。

扩张性增长理论认为,经济增长需要政府干预和调控,以促进经济资源的合理配置和创新的发展。

扩张性增长理论对经济增长的动力和机制进行了重新解释,并推崇制度、政策和市场等机制的协同作用。

政府需要通过支持教育、技术创新、公共基础设施建设等方式促进经济增长,同时通过税收、补贴、监管等手段实现市场调节。

扩张性增长理论的争端在于,政府干预在不同的经济环境下显得并不高效,而且可能会滋生腐败、失去市场竞争的优势。

因此,扩张性增长理论的实践意义需要谨慎探讨。

3. 新制度经济学理论新制度经济学理论是近年来快速兴起的一种经济理论,并在具体的政策实践中获得了越来越多的应用。

新制度经济学认为,制度安排和组织形式是影响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

宏观经济学中的经济增长理论

宏观经济学中的经济增长理论

宏观经济学中的经济增长理论经济增长一直是宏观经济学中一个重要的研究领域。

经济增长理论旨在解释经济体如何实现长期的生产力和生产率的提高,从而推动国民经济的持续发展。

本文将探讨几个主要的经济增长理论,包括新古典增长理论、内生增长理论和技术进步对经济增长的影响。

新古典增长理论是经济学家罗伯特·索洛的贡献。

该理论认为,经济增长取决于劳动力、资本和技术进步这三个要素的相互作用。

劳动力和资本的增加可以通过投资和教育来实现,而技术进步则可以通过创新和研发来推动。

新古典增长理论强调了市场机制对经济增长的重要性,认为自由市场可以激励个体的创新和投资行为,从而推动经济的长期增长。

然而,新古典增长理论忽视了技术进步的内生性。

内生增长理论的主要贡献者是保罗·罗默和罗伯特·卢卡斯。

内生增长理论认为,技术进步是经济增长的内生动力,而不是外部因素。

这意味着技术进步可以通过创新、研发和知识积累来实现。

内生增长理论强调了教育、研发投资和知识产权保护的重要性,认为政府政策的制定对经济增长有着重要的影响。

除了新古典增长理论和内生增长理论,技术进步对经济增长的影响也是一个重要的研究领域。

技术进步可以提高生产力和生产率,从而推动经济的长期增长。

技术进步可以通过创新、研发和技能提升来实现。

在现代经济中,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为经济增长带来了新的机遇。

互联网、人工智能和大数据等技术的应用可以提高企业的效率和竞争力,从而推动经济的增长。

然而,技术进步对经济增长的影响也存在一些挑战。

一方面,技术进步可能导致劳动力市场的结构性失衡。

某些传统行业可能会因为技术进步而减少就业机会,而新兴行业则需要更高水平的技能和知识。

这可能导致一部分劳动力面临失业风险,需要通过教育和培训来提高其就业能力。

另一方面,技术进步也可能引发资源分配不均的问题。

技术进步往往会使得少数人或企业受益更多,而其他人或企业则可能面临竞争压力和收入不平等的问题。

宏观经济学第13章

宏观经济学第13章

Phillips 曲线
四、反通货膨胀与牺牲率
• 为了降低通货膨胀, 政策制定者可以紧缩总需求, 使失业率高于自 然率水平. • 牺牲率:是每减少一个百分点的通货膨胀必须放弃的一年实际 GDP 增长百分点.
• 尽管估算的差别很大,但一般是5左右,即减少1%的通货膨胀, 牺牲5%的GDP增长.
• 假设政策制定者希望把通货膨胀从 6%降到 2%. • 如果牺牲率是5, 那么降低 4 个点的通货膨胀将导致 45 = 20 个点的 GDP 牺牲. • 根据奥肯定律,失业率变动1%会引起GDP反向变动 2%。 • 由此得到:通货膨胀降低1%,则失业率上升2.5%。 (π和u反向变动)
Y = Y +α( P–Pe )
,α>0
以上三种模型意味着:
• 三种总供给模型:
• 粘性工资模型 • 不完全信息模型 • 粘性价格模型
• 一、粘性工资模型(sticky-wage model)
• 1、 工资粘性的原因: • (1)名义工资由长期合同确定,假设企业与工人在 并不知道将来价格实际情况的条件下通过谈判确定了 名义工资 • (2)工人与企业之间隐含的协定限制了工资的变动 • (3)演变缓慢的社会规范余与公正观念也影响了工 资的变动
AS2
e
长期物价 水平上升 短期物价 水平上升
P3=P3e P2
e P1=P=P1e 2e P1 1 =P

C
AS1
•A
•B
AD1
短期产 出波动
AD2
收入、产出 Y
Y1= Y2 Y Y1=Y3
未预期到的货币扩张
总 供 给
第二节 通货膨胀、失业和菲利普斯曲线
• 菲利普斯曲线就是描述失业与通货膨胀关系的 模型。重要的是,描述失业与通货膨胀取舍关 系的菲利普斯曲线其实是表示短期总供给关系 的另一种方法 一、从总供给曲线推导出菲利普斯曲线 (Phillips curve)

第十三章 经济增长和经济周期理论 《经济学》PPT课件

第十三章  经济增长和经济周期理论  《经济学》PPT课件

Y
图13-1 LM曲线的三个区域
在LM曲线的不同区域,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有效 性有着很大的不同。LM曲线可以呈现水平、递增和 垂直三种形式。据此,可以把LM曲线划分为凯恩斯 区域(萧条区域)、中间区域和古典主义区域
在凯恩斯区域,IS变动对国民收入影响最大,而LM 变动对国民收入没有影响,因而财政政策有效,货币 政策无效;在古典主义区域,IS变动只影响利息率, 不影响均衡国民收入,而LM变动则对国民收入产生 最大影响,因而货币政策有效,财政政策无效;在中 间区域,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都影响均衡国民收入和 利息率,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均有效
Presented By Harry Mills / PRESENTATIONPRO
13.2财政政策
13.2.1财政政策的内容与运用
宏观财政政策是国家调控经济,实现政策目标最主要的政策工具之一。所谓财政政策(fiscal policy),就是指政府为提高就业水平,减轻经济波动,防止通货膨胀,实现稳定增长而采 取的税收、借债水平和政府支出的政策,即政府为了实现其宏观经济政策目标而对其收入 和支出水平所作出的决策。
13.3货币政策
13.3.3财政—货币政策的相互配合
2)两种政策的混合使用
经济萧条时
• 可以把扩张性财政政策与扩张性货币政策混合使用,这样能更有力地刺激经济。扩张性财政政策使总需求增加但提高 了利率水平,采用扩张性货币政策就可以抑制利率的上升,以消除或减少扩张性财政政策的挤出效应,使总需求增加。
经济出现严重通货膨胀 时
• 可实行“双紧”组合,即采用紧缩性财政政策与紧缩性货币政策来降低需求,控制通货膨涨。一方面采用紧缩性的财政 政策,从需求方面抑制了通货膨胀;另一方面采用紧缩性货币政策,从货币供给量方面控制通货膨胀。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PPT课件
17
二、哈罗德模型的基本公式推导
G y y
G y • I y • I
yI
I
y
G y • S s •
I
y
1 I
பைடு நூலகம்y
G

s•
1 k

s•
1 k
y
y
G s v
PPT课件
18
哈罗德经济增长模型的含义
G s v
1、经济增长率取决于社会储蓄率。
2、在资本-产出比不变的情况下,要使一定的 储蓄率下的社会储蓄量为投资所全部吸收,就 必须保证一定的经济增长率。
经济增长问题实际上是社会潜在生产能力的长 期变化趋势问题。
二种分析方法:
增长理论:把增长过程中要素供给、技术进步、 储蓄和投资的互动关系模型化。
增长核算:把产量增长的不同决定因素的贡献 程度数量化。
PPT课件
8
第二节 经济增长因素的分析
索洛对经济增长因素的分析 丹尼森对经济增长因素的分析 库兹涅茨对经济增长因素的分析
1、实际增长率(Ga)
即任一年国民收入的增加量与上一年的国民收
入的比率G=△Y/Y
Ga s v
PPT课件
21
2、均衡增长率或有保证增长率(G)
即合意的增长率,指企业感到满意并愿意维持 下去的增长率。
G=sd / vr
sd 为合意的储蓄率,指人们意愿的储蓄在其收入中 所占的比例;vr 为合意的资本—产量比率;
第十三章 经济增长理论
经济增长概论 经济增长因素的分析 哈罗德-多马模型 新古典经济增长模型 新剑桥经济增长模型
PPT课件
1
第一节 经济增长概论
经济增长与经济发展 经济增长的源泉 研究方法
PPT课件
2
一、经济增长与经济发展
在宏观经济学中,经济增长通常被规定为GDP(产量) 的增加。经济增长的程度可以用增长率来描述。
国民收入
PPT课件
增长率(%) 1.90 1.02
2.92
12
三、库兹涅茨对经济增长因素的分析
1、影响经济增长的因素 (1)知识存量的增长。 (2)生产率的提高。 (3)经济结构变化。
PPT课件
13
库兹涅茨对经济增长因素的分析
2、库兹涅茨的倒U字假说(库兹涅茨曲线)
库兹涅茨在说明这一倒U字形曲线时,设想了一 个将参加收入分配的部门划分为农业、非农业两个部 门的模型。
PPT课件
16
一、哈罗德模型的假设前提
(1)全社会只生产一种产品; (2)储蓄S是国民收入Y的函数,即S = sY (3)生产过程中只用两种生产要素,即劳动和资 本,二者的比例始终不变; (4)不存在技术进步,也不存在折旧问题(I=⊿K)。 (5)生产规模报酬不变。 (6)资本-产出比(V=K/Y= ⊿K/⊿Y =I/⊿Y)不变。
描述投入要素增长率、产出增长率与技术进步增长率之 间关系的方程,称其为增长率的分解式,即:
GY=GA +αGL+βGK
PPT课件
6
经济增长的源泉
把人力资本作为一种单独投入时,生产函数可 被写为:
Yt At f (Lt , Kt , Ht )
式中,Ht为人力资本。
PPT课件
7
三、研究经济增长问题的方法
(1)劳动;
(2)资本存量的规模; (3)资源配置状况;
(4)规模经济; (5)知识进展;
(6)影响单位投入产出量的其他因素。
PPT课件
11
丹尼森对经济增长因素的分析 表11—1 总量国民收入增长的源泉(1929-1982年)
增长因素 总要素投入
劳动:1.34 资本:0.56 单位投入的产量 知识:0.66 资源配置:0.23 规模经济:0.26 其他:-0.03
(3)部门之间的差别开始缩小,以收入再分配为 主旨的各项政策将被采用等等,各部门内部的分 配将趋于平等。
PPT课件
15
第三节 哈罗德—多马经济增长模型
本模型是由英国经济学家哈罗德(R.Harrod)和美 国经济学家多马(D.Domar)在上世纪30、40年代 提出的。由于两个模型的内容基本相同,故一般称为 哈罗德—多马模型。
收入不平等程度
库兹涅茨曲线
人均GDP
PPT课件
14
库兹涅茨对经济增长因素的分析
库兹涅茨推断,这三个要素将随同经济发展而起 下述作用:
(1)在经济发展的初期,由于不平等程度较高的 非农业部门的比率加大,整个分配趋于不平等。
(2)一旦经济发展达到较高水平,由于非农业部 门的比率居于支配地位,比率变化所起的作用将 缩小。
PPT课件
22
3、自然增长率( Gn )
自然增长率是指人口增长和技术进步能允许达到 的长期最大增长率。
Gn = s0/ vr
•s0:一定制度安排下最适宜的储蓄率 •vr:合意的资本——产量比率
PPT课件
23
经济稳定均衡增长的条件(Ga=G=Gn)
G=Gn表明在既定的技术水平下,社会全部劳 动力和生产设备都得到了充分利用。假如此时 又有Ga=G,则社会既实现了稳定均衡增长, 又保证了充分就业,于是就实现了充分就业的 稳定均衡增长。所以,实现最理想的长期增长 的条件是:G=Gw=Gn
总产量的增长率可表示为:
Gt

Yt Yt1 Yt 1
人均产量的增长率gt为:
gt

yt
yt1 y t 1
PPT课件
3
经济增长与经济发展的不同
经济增长是指一国经济活动能力的扩大。 经济发展是指一国由不发达状态转入发达状
态。它不仅包括经济增长,而且还包括社会 制度、经济结构等的变化。
PPT课件
19
四、多马模型
多马模型与哈罗德模型基本相同,区别在于用 资本生产率代替资本—产量比率。
资本生产率δ:是指每单位资本可得到的产量。 δ= Y/K, 也即δ=1/v( 因为G = s/ v )
多马模型的基本公式:G=sδ
PPT课件
20
三、经济稳定增长的条件
(一)实际增长率、均衡增长率或有保证增长率 与自然增长率
PPT课件
4
经济发展表现为在经济增长基础上出现的社会经济的 多方面变化:
(1)投入结构的变化 (2)产出结构的变化 (3)一般生活水平的变化 (4)卫生、健康状况的变化 (5)文化教育状况 (6)自然环境、生态平衡的变化
PPT课件
5
二、经济增长的源泉
宏观生产函数可以表示为:
Yt At f (Lt , Kt )
PPT课件
9
一、索洛对经济增长因素的分析
索洛采用了下面的方程,来分析影响经济增 长的各种因素的贡献。
Y [(1 ) L] ( K ) A
Y
L
KA
PPT课件
10
二、 丹尼森对经济增长因素的分析
丹尼森把经济增长因素分为两大类:生产要 素投入量和生产要素生产率。具体而言,丹尼森把 影响经济增长的因素归结为六个。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