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花生田间试验示范方案

合集下载

花生低产的原因及提高产量的途径

花生低产的原因及提高产量的途径

花生低产的原因及提高产量的途径作者:雷黎明李海燕朱志亮周继伟付永生来源:《新农村》2012年第07期摘要:本文从花生品种退化、病虫危害、栽培技术不当等方面分析了花生低产的原因,并有针对性地提出了提高花生产量的途径,具有现实指导意义。

关键词:花生低产原因提高产量途径一、花生产量低的原因1.品种退化经过调查和我们的田间考察,我们当地没有当家品种,百分之五十的农户一直不更换新的品种,种的是前几年推广的品种。

2.病虫的危害逐年加重根据我们调查,危害花生的主要地下害虫蛴螬的发生逐年加重。

我们认为蛴螬发生危害重的原因有以下几条:1、农户使用未腐熟的有机肥。

就施入地下,这为蛴螬提供了适宜的生活环境。

2、花生的周围环境发生了变化,为蛴螬提供了充足的食物来源。

3、防治蛴螬的措施不力,防治效果差。

3.花生的栽培技术不当3.1花生的播种期偏早前几年一直提倡花生复膜早播,可提前到4月中旬,据我们观察,早播的花生与气候不相适应,容易发生花生病毒病,高产花生田在7月中旬正处于花生盛花后期,容易发生徒长。

3.2土壤的深耕不同对花生产量也有影响据我们2010年做的试验,在常规管理措施下,土壤深耕50厘米的比深耕耘25厘米的每亩可增加产量77.8斤,增产率百分之十一点八。

二、提高花生产量的途径1.选用良种,适当密植据试验,在别的措施不变的情况下,更换品种可提高百分之十的产量,所以应指导农户及时更换原有品种,种植大花生新品种丰花一号、花育17号、花育19号、花育25号,花育22号、山花7号等,小花生品种丰花二号、四号,每株2粒。

大花生每亩八千到一万墩,小花生每亩一万到一万一千墩。

花生剥壳前10天左右晒果,选择晴天中午,将花生荚果摊成约6厘米厚,连晒2~3天,然后剥壳。

晒种可提高种子活力,杀灭种子表面细菌。

2.逐年加深土壤耕层,在冬前深耕深翻的基础上,春季逐年加深活土层,最深可达50厘米3.适期晚播,严格规格要求适期晚播可调节花生生育进程,适应气候,防避病毒病,促进结果集中,整齐,防止后期发芽烂果。

花生新品种锦花11号及其高产栽培技术

花生新品种锦花11号及其高产栽培技术

花生新品种锦花11号及其高产栽培技术[摘要] 花生是辽宁省的主要经济作物,是发展两高一优农业和出口创汇的重要物资,辽宁省花生主栽品种白沙1016引进年限过长导致品种严重混杂退化,有些品种尽管产量不低,像锦花三号、连花二号等品种缺点是荚果偏大,商品性不好,难于满足出口创汇的需要。

基于上述状况,锦州农科院花生课题组1988年承担了国家和省、市科委下达的花生新品种选育任务、集中精力、经十余年努力,选育出了花生新品种“锦花11号”。

经相关试验证明,“锦花11号”在产量、抗病性,品质等方面均优于白沙1016,荚果、籽仁性状优于锦花三号和连花二号,而达到了育种目标的要求。

[关键词] 锦花11号;特征;特性;栽培技术一、主要经济性状该品种产量水平高,增产比例大。

2005—2006年参加院内品种比较试验,两年平均亩产荚果248.8kg,比对照ck(平均亩产217.3kg)增产14.5%,平均亩产籽仁180.4kg,比对照鲁花12号(平均亩产籽仁154.4kg)增产16.8%。

2007年进行大区对比试验,比ck增产显著,农户反应较好。

2010年参加辽宁省花生品种区域试验,经多点试验,荚果平均亩产195.1kg,比对照ck增产6.5%。

二、植物学特征锦花11号,属于早熟直立“旭日型”出口小花生品种。

疏枝型,平均生育期121d左右。

株高46.4cm,分枝数7个,单株荚果数14个,百仁重57.1g,株型直立,紧凑,抗倒伏,叶绿色,连续开花,开花量大,下针集中,结实率高,双果率一般占90%以上,不易落果,荚果普通型,网纹浅,籽仁圆柱形,粉红色,出米率69.6%。

该品种田间长势整齐一致,高产稳产。

三、生物学特性该品种丰产性好,产量水平高,增产比例大;熟期适中,与白沙熟期基本一致;抗逆性强;抗病性,高抗叶斑病和病毒病,叶斑病抗性为2级,白沙1016为3级。

综合抗性均强于白沙1016;品质好,籽仁美观,种皮无龟裂,有光泽,商品性好,适口性好。

花生播种田间出苗率测定方法_概述及解释说明

花生播种田间出苗率测定方法_概述及解释说明

花生播种田间出苗率测定方法概述及解释说明1. 引言1.1 概述花生是一种重要的农作物,在全球范围内广泛种植。

花生播种田间出苗率是衡量花生种植质量和产量的重要指标之一。

出苗率的高低直接影响着植株数量和健康程度,进而对产量和品质产生重要影响。

在花生种植过程中,准确测定出苗率对确定并采取相应措施来提高产量具有重要意义。

因此,本文旨在总结和解释花生播种田间出苗率测定方法,并进一步讨论不同地区与品种对花生出苗率的影响研究结果。

此外,我们还将探讨如何通过改进种子处理技术、土壤改良技术、农业生态环境综合治理以及栽培管理措施等提高花生播种田间出苗率的措施和建议。

1.2 文章结构本文共分为五个主要部分。

首先在引言中进行了综述,介绍了本文撰写的动机和目标。

接下来,第二部分将详细阐述花生播种田间出苗率测定方法的原理,包括定义与意义、影响因素以及测定方法的分类和选择原则。

第三部分将详细解释常用的花生播种田间出苗率测试方法,并提供相应步骤的详细说明。

然后,第四部分将分析不同地区与品种对花生出苗率影响的调查研究结果。

最后一部分将讨论诸如种子处理技术改进、基于土壤改良的技术提升、农业生态环境综合治理以及栽培管理措施对花生出苗率的影响研究,并给出相关建议。

1.3 目的本文旨在全面介绍和深入解释花生播种田间出苗率测定方法,为农作物种植从业者提供有关如何准确测量花生播种田间出苗率的知识和技巧。

同时,通过分析影响因素和调查研究结果,我们希望能够为实际生产中提高花生产量和质量提供有效措施和建议。

通过探讨改进种子处理技术、土壤改良技术、农业生态环境综合治理以及栽培管理措施等方面的方法,有助于引导农作物种植者在实践中有效提高花生播种田间出苗率。

2. 花生播种田间出苗率测定方法的原理2.1 出苗率的定义与意义花生播种田间出苗率是指在一定面积内,花生种子成功发芽并产生幼苗的比例。

它是评估花生播种质量及种子活力的重要指标,对于农业生产和品种筛选具有重要意义。

花生新品种“玉宝4号”的选育及栽培技术

花生新品种“玉宝4号”的选育及栽培技术

辽宁玉宝农业科技有限公司于2011年起在辽宁省北镇市实施花生新品种选育工作,历时7年选育出了优质高产花生新品种“玉宝4号”,为辽宁省花生提产增效提供了技术支撑,促进了花生产业快速健康发展。

1选育过程玉宝4号花生新品种是在唐油4号田间发现变异株后经系统选育而成。

2010年在北镇市廖屯镇徐屯村“唐油4号”生产田中选优良变异单株3株,变异株主茎46cm,比唐油4号主茎低4cm,侧枝长52cm,比唐油4号短6cm。

叶片比唐油4号颜色深,荚果普通形,与唐油4号蜂腰形区别较大。

经室内考种共产77个果,淘汰10个果,入选67个果。

从2011年开始种植株系;2012年对比试验;2012年冬季海南加代;2013年品比试验;2013年冬季海南加代;2014年品比试验;到2015年参加省备案品种试验。

2产量表现2012年对比试验产量345kg/亩,比对照原群体唐油4号增产21.5%。

2013年品比试验产量365.6kg/亩,比对照原群体唐油4号增产23.9%,在参试的10个品种中居首位。

2014年品比试验亩产341kg,比对照原群体唐油4号增产27.7%,在参试的15个品种中位居第1。

2015年在北镇廖屯、正安、中安3个乡镇生产试种平均产量325kg/亩;在辽宁省阜新彰武、阜蒙县、康平县生产试种500亩,平均产量307kg/亩。

3结果与评价3.1主要经济性状。

该品种平均生育期122d,单株生产力44.44g,百果重215.75g,百仁重83.08g,出仁率74.2%,平均亩产365.60kg,比对照唐油4号增产21.8%。

3.2植物学特征。

该品种为连续开花中粒型花生,直根系,株型直立、疏枝,主茎高46.7cm,侧枝长52cm,分枝8.7个,茎中粗,叶片椭圆形、深绿色,花冠黄色。

荚果普通型、2粒荚、中等;籽仁椭圆形、饱满,无油斑,种皮为粉红色。

3.3生物学特性。

单株结果数20.6个,百果重215.75g,百仁重83.08g,出仁率74.2%。

花生育种实验报告(3篇)

花生育种实验报告(3篇)

第1篇一、实验目的花生作为一种重要的油料作物,在我国农业生产中占有重要地位。

本实验旨在通过育种手段,选育出高产、优质、抗逆性强的花生新品种,提高花生产量,满足市场需求。

二、实验材料1. 试验田:选择肥力中等、排灌条件良好的试验田。

2. 试验品种:选用我国主要花生品种作为试验材料。

3. 育种材料:包括亲本品种、杂交组合、自交系等。

三、实验方法1. 杂交育种(1)亲本选择:根据花生产量、品质、抗逆性等性状,选择优良亲本进行杂交。

(2)杂交组合:按照杂交组合设计,将亲本进行杂交。

(3)杂交后代选择:对杂交后代进行筛选,保留优良性状。

2. 自交育种(1)自交系筛选:对亲本进行自交,筛选出优良自交系。

(2)自交系自交:将优良自交系进行自交,进一步提高纯度和优良性状。

3. 杂交与自交结合育种(1)选择优良杂交组合:将杂交育种和自交育种相结合,选择优良杂交组合。

(2)杂交后代选择:对杂交后代进行筛选,保留优良性状。

4. 抗逆性育种(1)抗病性鉴定:对花生品种进行抗病性鉴定,筛选出抗病品种。

(2)抗逆性筛选:对花生品种进行抗逆性筛选,提高品种的抗逆性。

四、实验步骤1. 试验田准备:施肥、整地、播种。

2. 杂交育种:进行亲本选择、杂交组合设计、杂交后代选择等。

3. 自交育种:进行自交系筛选、自交系自交、自交后代选择等。

4. 抗逆性育种:进行抗病性鉴定、抗逆性筛选等。

5. 品种鉴定:对选育出的花生品种进行产量、品质、抗逆性等性状鉴定。

五、实验数据记录及处理1. 产量:记录花生品种的产量,包括亩产、百粒重等。

2. 品质:记录花生品种的品质,包括蛋白质含量、油酸含量等。

3. 抗逆性:记录花生品种的抗逆性,包括抗病性、抗倒伏性等。

4. 数据处理:对实验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得出结论。

六、实验结论1. 通过本实验,选育出高产、优质、抗逆性强的花生新品种。

2. 杂交育种和自交育种相结合,可提高花生品种的优良性状。

3. 抗逆性育种对提高花生品种的抗病性、抗倒伏性等具有重要意义。

花生地下害虫药剂筛选试验

花生地下害虫药剂筛选试验

作为我国主要的经济作物、油料作物,花生对促进国际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据有关部门的统计结果,我国花生的种植总面积稳步扩大,花生的总产量和单产逐年提高。

然而,由于秸秆返田、连续重茬等因素导致花生地下害虫越来越严重,不仅造成花生减产、绝收,还会产生巨大经济损失[1]。

地下害虫因具有在土壤中潜伏、十分隐蔽等特点,使得防治困难。

因此,农药市场上出现许多花生地下害虫的拌种药剂。

为验证不同药剂防治花生地下害虫的药效,濮阳市农业科学院进行药剂筛选试验,为指导花生农业生产提供有效依据。

1材料与方法1.1试验品种供试花生品种为豫花23号。

1.2供试药剂30%辛硫磷微囊悬浮剂(新沂市科大农药厂);高巧+卫福(600g/L 吡虫啉悬浮种衣剂,德国拜耳公司;400g/L 萎锈·福美双,美国科聚亚公司);迈舒平(22.2%噻虫·咯·霜灵悬浮种衣剂,先正达);苗得意(35%噻虫·福·萎锈悬浮种衣剂,明德立达农业科技有限公司)。

1.3试验地块概况试验地点位于濮阳县八公桥镇杨寨村,试验田地势平坦,排灌水条件良好,土质为沙壤土,肥力中等,pH 7.12左右、有机质1.107%。

前茬作物为小麦。

地下害虫发生中等。

花生为露地栽培,于5月21日点播播种。

田间管理与其他一般地块一致,病虫草害方面,该田块只进行病害、草害防治,不做任何虫害防治[2]。

1.4试验设计试验设4个处理和1个空白对照(表1),每个处理3次重复,采用随机区组设计,每小区长19.61m 、宽3.4m ,面积66.67m 2。

走道宽1m ,试验四周设保护行。

1.5调查项目及方法1.5.1虫口密度调查花生成熟期收获前5d ,即2019年9月25日进行地下害虫取样调查,每小区对角线方法采取5个点,每点取1m 2,挖土深度30cm ,记载蛴螬数量。

虫口密度=调查总虫数/调查面积;防虫效果=(空白对照虫口密度-药剂处理区虫口密度)/空白对照区虫口密度×100%。

4 任务四 花生田间测

4 任务四  花生田间测
任务四 花生田间测产及收获
商丘商贸学校种植专业
一、花生田间测产
1、调查行距、穴距及每行株数 选3—5点,每点先测量21行的行距,求其平均数。 再量出20—50穴的穴距,求其平均数。 2、调查每穴或每株果数 田间选3—5点,每点5—10穴、仔细挖出点上的 植株,拾起落果,数清每点株数,将各点所有的 植株上饱果、秕果摘下,分别数出各点的双单仁 饱果和秕果数,求出平均每穴果数或每株果数及 双仁果率、饱果率。 3、产步骤 2、花生成熟期的形态特征是怎样的? 3、简述花生安全贮藏的温度、湿度的要求
二、收获技术
1、收获时期 花生成熟期一般是根据植株 长相、荚果及种仁特征来确定。 具体标志:上部叶片发黄,中下部叶片脱 落,多数荚果壳网纹清晰,荚内海绵层收 缩破裂并有黑褐色光泽,多数荚果种仁饱 满,果皮和种皮显现本品种固有的颜色。 一般日平均气温降到15℃以下时,花生已 停止生长即可收获。河南春花生一般在9月 中旬收获,夏花生在9月下旬收获。
2、收获方法 采用机械或人工收获。晒种时应做到勤翻 场,当摇动荚果内有响声,牙咬荚果发脆 时,再翻晒一天,剥开果壳,用牙咬果仁 也发脆,手搓种皮易脱掉时,即可入库, 此时种仁含水量一般在10%左右。
三、花生的安全贮藏
花生收获后,应抓住有利天气条件,及时 晾晒、脱果,并进行种子挑选,待充分晾 干后,即荚果安全含水量在10%以下,大 花生种仁8%以下,小花生种仁在7%以下时, 入库贮藏。贮藏温度应低于20℃,大气相 对湿度低于65%。贮藏期间应经常检查, 含水超过界限时,应通风翻晒。若发现虫 害应及时翻仓消毒,消除害虫,确保安全 贮藏。

鲁东南瘠薄低产花生田配方施肥模式试验

鲁东南瘠薄低产花生田配方施肥模式试验
mgk ,H 值 52 /g p .。 1 . 试 验 材 料 2
尿素 ( N4 %) 由山 东联 盟化 工 集 团有 限 公 司 生产 ; 含 6 ,
过磷 酸 钙 ( P0 1 %) 由山 东三 方 化 工集 团有 限 公 司生 含 2 4 ,
产; 颗粒 硫 酸 钾 ( K 05 %) 由 山东 三 方化 工 集 团 有限 公 含 2 0 ,
量 处第 1 、4位 。 理 1 31 处 1产量 比 处理 2和 处 理 1的产 量 分 别 增 加 12 5、 3 gh 增 产 率 分 别 达 到 3 .5 4 2 4 0 k /m , 82 %和
173 % 。 理 1 1 .9 处 1比 处 理 6的 习 惯 施 肥 组 合 NPK 产 量 增 22 ̄ 加 5 0k /m , 产 1 . %。 2 h 2增 g 37 0 表 2 低 产 花 生 田 “4 4 试 验 结 果 31 ”
达 到差 异极 显著 水平 。
表 3 试 验 结 果 方 差 分 析
注 :< n 差 异 ,a< < 1 显 著 差 异 ,> ㈣ 有极 显 著 差 异 。 F F ∞无 F ̄ F F 0有 FF
对 产 量 进 行 多 重 比较 , 果见 表 4 可 以看 出 , 理 1 结 。 处 1 和处 理 1 0的产 量 与处理 3 处理 4 处 理 5 处 理 6 处理 7 处 、 、 、 、 、
最 高 , 量达 到 45 0k /m , 产 0 gh z其次 为 处理 1 获得 的产 量 为 0,
43 0k /m2产 量最 低 的为 处理 1 处理 2 不施 用氮 元素 , 7 gh o 和 , 产 量 只 有 20 0 32 5k /m 。 l 7 、 5 gh 在 4个 处 理 中单 位面 积 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0年花生田间试验示范总结
(西湖镇农技站)
一、试验示范目的
探索不同肥料在花生上的应用效果,研究确定花生最佳施肥品种、数量。

二、试验时间和地点
1、试验时间:2010年5月-2010年10月
2.试验地点:西湖镇小花崖焦安邦的地块。

三、试验示范设计
(一)肥料对比试验:本试验设4个处理,各处理如下:
处理1:配方肥料(16-11-15)50kg/亩;
处理2:配方肥料50kg/亩+土壤调理剂25kg/亩;
处理3:控释肥(16-10-16)40kg/亩+土壤调理剂25kg/亩;
处理4:农民习惯施肥区普通复合肥(15-15-15)50kg/亩;
各处理面积40m2,随机排列,三次重复,周边设有保护行(小区排列见下图)。

(二)示范区:安排3个处理,处理1:配方肥料50kg/亩+土壤调理剂25kg/亩;处理2:控释肥(16-10-16)40kg/亩+土壤调理剂25kg/亩;处理3:“森博”CSP3花生专用有机无机复混肥肥(15-8-7)(有机质20%)50kg/亩+土壤调理剂25kg/亩。

各处理面积100亩以上。

四、田间操作
1、试验示范区:安排在花生高产示范区内,地块平坦、整齐、肥力均匀。

2、试验示范地块基本情况:试验地块为小花崖焦安邦的地块,土壤为沙壤土,中等肥力,均匀一致,代表面积420亩。

前茬作物为玉米,平均亩产501公斤。

土壤的具体测试结果如下:
3、试验材料:花生配方肥(16-11-15)、“乐喜施”控释肥(16-10-16)、“神六54”土壤调理剂、“森博”CSP3花生专用有机无机复混肥(15-8-7)(有机质20%)、普通复合肥(15-15-15)。

4、肥料用途及施肥方法:
在施用有机肥的基础上,所有试验示范化肥采用一次性基施。

5、试验品种为:丰花1号
6、花生地膜覆盖、防病治虫、浇水等一切其它农艺措施均要求严格一致。

采用起垄覆膜的栽培方式。

垄距80cm,墩距20cm,亩播8300墩;播种时使用毒死蜱500克拌种防治蛴螬,中后期用2000倍戊唑醇防治叶斑病。

7、于9月14日进行田间考查,面积是1平方米,详见附表2。

五、试验示范结果与分析
4个处理对花生生育期生物学性状无明显差异,配方肥、配方肥加处理剂、控释肥比习惯施肥均有增产,增产幅度分别为:4.8%、8.1%和9.5%;不同的处理茎叶产量也分别增产10.5%、13.2%、15.8%。

使用土壤调理剂,花生荚果整齐饱满,无水渍斑痕,对花生产量、品质提高效果明显;不同肥料处理的投入产出比,习惯施肥为最高,配方肥次之。

结论:配方肥、配方肥加处理剂、控释肥比习惯施肥均有增产,肥料的肥效有待提升,以提高投入产出比。

附表1:
试验点基本情况
地点:西湖镇小花崖村;户名焦安邦; 土壤质地:沙壤土;纬度:35:25:9.4 经度:119:14:25.7 ;农田建设:不配套
土壤测试结果
群众施肥量调查表(花生)
附表2花生测土配方施肥田间试验示范考查表
西湖镇(街道)小花崖村:时间:2010年9月26日
5
附表3 花生效益分析
6。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