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 花生生产技术 第三节花生的田间管理技术

合集下载

花生优质高产种植技术及田间管理

花生优质高产种植技术及田间管理

花生优质高产种植技术及田间管理花生是一种常见的农作物,具有很高的营养价值和经济价值。

为了提高花生的产量和品质,需要进行优质高产的种植技术和田间管理。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介绍花生的种植技术和田间管理。

一、种质选用和育种改良1、选种选用适合当地生态和气候条件的优良品种,如华盖、虎皮花生等。

2、杂交育种通过杂交育种,选出优良的花生优质高产的品种。

目前,国内已经发展出多个优良品种,例如,野三河、长金牙、胡枝等。

3、品种筛选在实际种植的过程中,需要根据当地的生态和气候条件进行品种筛选,选出适合当地生长的高产优质品种。

二、土地选址和土壤管理1、土地选址应选用肥沃、排水良好、土质疏松、含水量适宜的土地。

2、土壤管理花生对土壤的要求比较苛刻,应注意以下几点:(1)施肥:在春季和秋季进行施肥,应根据土壤肥力情况,选择有机肥和化肥的混合使用方式,保证花生的养分供应。

(2)灌溉:花生需要保持适度的湿度,应根据土壤水分情况合理进行灌溉。

(3)耕作:花生的生长需要良好的土层结构,应通过常规的耕作方式,保证土层的松软和透气性。

三、适时播种和加强田间管理1、适时播种花生的种植时间应在5月中旬到6月上旬之间,同时应根据当地气候情况和种子品种选择适当的播种时间。

在花生的生长过程中,应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田间管理:(1)杂草防治:花生生长初期,容易受到杂草的影响,需要定期清除杂草。

(2)适时施肥:在花生生长的不同阶段,需要根据花生的营养需求,适时增施肥料。

(3)病虫害防治:花生容易受到病虫害的侵袭,需要采取有效的防治措施。

四、采收和储存1、采收时间花生的采收时间应在9月中旬到10月上旬之间,应在花生泥软后采收,以保证花生的品质。

2、储存方式采收后的花生应当及时晾晒去皮,然后放在通风干燥的地方储存,以免发生霉变等问题。

结论通过上述种植技术和田间管理的方法,可以有效提高花生的品质和产量,实现优质高产的目标。

同时也提醒农民,应根据当地具体的生态和气候情况,选择适合当地的种植技术和田间管理方式。

花生的田间管理技术与管理措施有哪些

花生的田间管理技术与管理措施有哪些

花生的田间管理技术与管理措施有哪些近些年来,种植花生的经济效益越来越高,而想要花生更高产,科学的田间管理十分重要。

下面我们来讲讲花生的田间管理技术与管理措施有哪些,供从事花生种植的朋友们参考。

一、花生前期的田间管理措施花生出苗至开花期间管理的重点是查苗补苗、培育壮苗。

当花生基本齐苗时,及时榆查缺苗情况,对缺穴地方要及时补种,补苗的种子要先浸种催芽,补种时浇少量水。

在花生基本齐苗时进行清棵。

清棵深度以露出于叶节为准,不要碰掉子叶。

露栽花生苗期一般可锄地2-3遍。

第一遍要浅,结合清棵进行。

第二遍要深,清棵后15-20天进行。

第三遍要细,始花前后进行。

锄地要深锄垄沟,浅锄垄背,不伤植株。

始花前若发现蚜虫危害,要及时防治,防止病毒病传播蔓延。

二、花生中期的田间管理要求花生生长中期是指从始花期至结荚末期阶段,这一阶段花生田间管理的重点是防病治虫、施肥浇水和防徒长。

1、防病治虫在始花后,当植株病叶率达到10%时,每隔10-15天在叶面交替喷施多苗灵、硫胶悬荆、波尔多液、百菌清、代森锰锌等药剂4-6次,以防叶斑病、焦斑病、网斑病和锈病的危害。

伏季若发现二、三代棉铃虫为害,要及时用药喷杀。

结荚期发现蛴螬为害,要及时用辛硫磷等农药灌墩。

2、浇水施肥花针期和结荚期遇旱,发现中午叶片萎蔫时,应及时浇水。

确保果针及时入土结实和荚果充分膨大。

浇水后要及时耥沟松土,防止土壤板结和杂草生长。

肥力不足的地块,可结合浇水每亩追施尿素3-5公斤。

3、培土迎果针露栽花生单株盛花后,植株封垄前抓住晴天和适墒,用大锄或耠子顺沟深锄猛拉,冲垡,要求达到沟深土暄、垄腰胖、垄顶凹,以利高节位果针入土结实。

三、花生后期的田间管理内容花生结荚末期到收获期间田间管理的重点是保叶,增饱果。

喷肥保顶叶:为了延长植株上部叶片功能时间,增加生育后期的光合积累,提高荚果饱满度。

在结荚后期每隔7-10天叶面喷施1%-2%的尿素和2%-3%的过磷酸钙混合水溶液2-3次。

花生的田间管理

花生的田间管理

花生的田间管理一、引言花生是一种重要的经济作物,被广泛种植于全球各地。

花生的田间管理对于提高产量和质量至关重要。

本文将介绍花生的田间管理方法,包括土壤准备、肥料施用、灌溉、除草和病虫害防治等方面。

二、土壤准备1. 土壤pH值调节花生适宜在pH值为6.0-7.5的土壤中生长。

如果土壤pH值过低或过高,将影响花生的生长和发育。

因此,在种植前需要测试土壤pH值,并根据测试结果调节土壤酸碱度。

2. 土壤松软化花生需要深厚而富含有机质的土壤。

在播种前,应该进行耕作和犁地,以使土壤变得松软并有助于根系扎根。

同时,在耕作时加入适量有机肥料可以改善土壤结构。

三、肥料施用1. 氮肥施用花生对氮元素需求较大,但过多的氮肥会导致植株过度生长,而影响产量和品质。

因此,在施用氮肥时需要掌握好适宜的用量和时机。

2. 磷肥施用磷肥是花生生长和发育所必需的营养元素,对于促进花生根系的发展和提高产量具有重要作用。

在种植前,应该进行磷肥的施用,以提高土壤中磷元素含量。

3. 钾肥施用钾元素对花生的生长和发育也非常重要。

在花生成熟期,钾元素可以促进花生果实的形成和增大,提高产量。

因此,在花生成长过程中适当施用钾肥可以提高产量和品质。

四、灌溉1. 施水时间花生在幼苗期需要充足的水分来保证正常的生长发育。

在播种后,应该及时进行浇水,并且每次浇水应该保证土壤湿润度达到60%-70%。

2. 施水方式灌溉方式有很多种,包括滴灌、喷灌、淋灌等。

其中滴灌是比较适合花生种植的一种方式,可以节约水资源并减少病虫害的发生。

五、除草花生在生长过程中容易受到杂草的竞争,影响产量和品质。

因此,在种植前要清理杂草,并在花生成长过程中及时除草。

可以采用手工除草、化学除草等方式。

六、病虫害防治1. 病害防治花生容易受到多种病害的侵袭,如白粉病、枯萎病等。

在种植前,应该对土壤进行消毒处理,并选用抗病性好的品种进行种植。

同时,及时发现和处理病害,可以采用化学防治或者生物防治的方法。

花生优质高产种植技术及田间管理

花生优质高产种植技术及田间管理

花生优质高产种植技术及田间管理花生是我国的重要经济作物之一,也是人们饮食中常见的一种高蛋白、高能量食品,其所含的营养成分十分丰富。

在花生种植中,优质高产的种植技术和田间管理是影响产量和品质的重要因素。

本文将介绍花生的优质高产种植技术及田间管理。

一、土壤和气候条件选择花生对土壤的要求非常高,一般选择肥沃、疏松、保水保肥性能好的土壤进行种植。

对于沙质土、黄壤、紫色壤等土壤,可以通过深翻、加入有机肥料、松土等方式改良土壤性质。

花生还对气候条件有一定要求,一般适宜在气温20~30℃、年降水量800~1500毫米、光照充足的环境下进行种植。

二、种子选择花生种子选择是影响产量和品质的重要因素。

一般需要选择品种好、质量高、种子健康、萌发率高的种子。

同时,还需要注意根据当地的气候、土壤条件和种植方法选用适合的品种。

三、育苗和移栽一般花生育苗采用脱壳后浸泡发芽的方法进行,发芽后可以进行移栽。

选取秧苗时,应选择株型优美、生长健壮、无病虫害的苗子进行移栽。

四、施肥花生对养分的需要较高,尤其是对钾镁的需求相对较多。

因此,在种植过程中需要注意进行及时补充养分。

一般采用有机肥、复合肥、尿素等进行施肥,可以根据肥料的种类和生长期进行施肥,以保证花生的正常生长和高产。

五、田间管理花生田间管理主要包括病虫害防治、灌溉管理、杂草管理等。

其中,病虫害防治是最重要的工作之一,应采用合理的方法进行防治。

同时,灌溉管理和杂草管理也是非常重要的,可以有效提高花生的产量和品质。

六、收获和加工花生收获时,应注意选取合适的时机进行,一般在果荚变黄后适当晾晒后进行收获。

收获后需要进行适当的加工,包括脱壳、筛选、干燥等,以保证花生的产量和品质。

七、结语优质高产的种植技术和田间管理对于提高花生产量和品质十分重要。

综合考虑土壤、气候、种子、育苗、施肥、田间管理等因素,制定一套合理的种植技术和田间管理方案,可以保证花生产量和品质的提高,也可以有效地减少因病虫害等原因造成的损失。

《花生的田间管理技术作业设计方案-农作物生产》

《花生的田间管理技术作业设计方案-农作物生产》

《花生的田间管理技术》作业设计方案
一、作业背景及目标
《花生的田间管理技术》是农业专业的一门重要课程,通过本次作业设计,旨在援助同砚加深对花生进步发育及田间管理技术的理解,提高同砚的实际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作业内容
1. 调查钻研:同砚需要选择一个花生种植基地进行实地考察,了解该基地的地理环境、土壤状况、气候特点等状况,并结合课程内容进行调查钻研。

2. 田间管理技术实践:同砚需要选择一个小块花生田地,进行田间管理技术的实践操作,包括种植、施肥、浇水、病虫害防治等环节,并记录操作过程和效果。

3. 问题解决:同砚需要在实践操作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进行分析和解决,提出解决方案,并总结阅历教训。

4. 报告撰写:同砚需要撰写一份关于《花生的田间管理技术》的报告,包括调查钻研的结果、田间管理技术实践的过程和效果、问题解决的方法和总结。

三、作业要求
1. 作业需按时完成,包括实地考察、田间管理技术实践、问题解决和报告撰写。

2. 作业报告需包括明晰的数据和图片,展示同砚的实际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作业报告需符合学术规范,包括引用。

花生优质高产种植技术及田间管理

花生优质高产种植技术及田间管理

花生优质高产种植技术及田间管理花生是一种重要的油料作物,也是一种优质高产的农作物。

花生的种植技术和田间管理对于提高产量和质量非常重要。

本文将详细介绍花生的优质高产种植技术及田间管理,希望能够帮助种植者更好地种植和管理花生,提高产量和质量。

一、种子选择花生的种子选择对于产量和质量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

好的品种能够保证高产量和优质的花生。

在选择种子时,应该选择适合本地气候和土壤条件的优质品种,比如在北方地区应选用早熟和耐寒的品种,在南方地区则应选用抗病性较强的品种。

要选择种子外观完整、种壳饱满、无霉变的种子,以保证播种时的发芽率和生长情况。

二、土壤准备花生对土壤要求不太严格,但在种植前还是要做好土壤的准备工作。

首先要进行土壤消毒,以杀灭土壤中的病原菌和虫害。

要进行土壤改良,保证土壤的肥力和通透性。

在土壤中施入有机肥,并进行犁耕、耙地,使土壤松软透气。

要进行土壤调理,保证土壤的酸碱度和盐碱度适宜,这样才能够保证花生的良好生长。

三、适时播种适时的播种是影响花生产量和质量的关键因素之一。

一般来说,北方地区的花生适合在4月份播种,而南方地区的花生适合在3月份播种。

在播种前,要先进行种子处理,用适量的药剂进行浸种处理,以提高发芽率和预防病虫害。

播种时,要确保种子的排布均匀,行距和垄距要适当,这样有利于花生的生长和管理。

四、科学施肥科学施肥是提高花生产量和质量的重要手段。

在花生生长期间,要进行追肥,分期施入氮、磷、钾等营养元素,以满足花生在不同生长阶段的营养需求。

一般来说,花生在萌芽初期和旺长期对氮肥需求较多,而在结果期对磷、钾肥需求较多。

施肥时要注意肥料的配比和施用量,避免施肥过量或不足,以免影响产量和质量。

五、灌溉管理花生对水分要求较高,特别是在坐果期和成熟期。

在花生生长期间,要注意及时浇水,保持土壤湿润,但要避免积水。

特别是在旱季,要增加灌水频次,保证花生的正常生长。

要进行地膜覆盖,既可以减少蒸发,又可以减少杂草的生长,提高土壤温度,促进花生的生长。

花生田间管理技术要点

花生田间管理技术要点

花生田间管理技术要点花生田间管理是指在花生种植过程中,通过一系列的农艺措施和管理方法,提高花生的产量和品质。

下面将介绍花生田间管理的要点。

1. 土壤准备在种植花生之前,应对土壤进行充分的准备工作。

首先,要进行土壤翻耕,将土壤中的杂草和残留物清除干净。

其次,要进行土壤松软处理,以便花生的生长和根系发育。

此外,还需要进行土壤肥力调查,了解土壤的养分状况,并进行必要的施肥。

2. 良种选择选择适合本地生长条件的优良花生品种是提高产量和品质的关键。

要选择抗病虫害、适应性强、产量高的品种,以确保花生的稳定产量和良好的抗逆性。

3. 合理的播种量和密度在进行花生的播种时,要根据品种特性和土壤条件,合理确定播种量和密度。

过少的播种量会导致产量低下,而过多的播种量则容易造成花生之间的竞争,影响花生的生长发育。

4. 适时浇水花生是对水分要求较高的作物,特别是在开花和结果期间。

在干旱季节,要及时浇水,保持土壤湿润,以提供充足的水分供花生生长发育。

但同时也要避免过度浇水,以免导致花生根系缺氧和根腐病的发生。

5. 病虫害防治花生易受到多种病虫害的侵袭,如花生斑点病、花生赤霉病、花生蚜虫等。

要及时巡视田间,发现病虫害及时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如喷洒农药、调整施肥措施等,以保证花生的健康生长。

6. 及时除草杂草对花生的生长发育有很大的影响,会竞争光、水和养分资源。

因此,要及时对花生田进行除草工作,可以手工除草或者喷洒除草剂,保持花生田的清洁和整洁。

7. 施肥管理花生对养分的需求较高,特别是对磷和钾的需求。

在花生的生长过程中,要根据土壤养分状况和花生的生长需要,合理施用有机肥和化肥,以提供足够的养分供花生生长。

8. 适时追肥花生的生长期较长,需要适时进行追肥。

在花生开花和结果期间,要根据花生的生长状态和养分需求,进行追肥,以保证花生的营养供应,提高产量和品质。

9. 定期病害监测要定期进行花生田的病害监测,及时发现和处理病虫害问题。

花生田间管理

花生田间管理

花生田间管理花生田间管理是指对花生种植过程中的各项工作进行科学规划、合理安排和有效管理,以提高花生产量和质量,并确保农田生态环境的持续改善。

本文将介绍花生田间管理的重要性、常用方法和技术以及管理要点。

一、花生的生长特点和栽培条件花生是一种热带和亚热带作物,喜温暖、湿润的气候环境。

以下是花生的生长特点和栽培条件:1.温度要求:花生对温度要求较高,最适生长温度为25℃-30℃,生长温度低于15℃和高于35℃时,影响花粉发育和结荚。

2.湿度要求:花生根系浅,在生长初期对土壤水分需求较大,保证土壤湿润有利于花生正常生长。

花生在成熟期对湿度要求较为严格,过高的湿度容易引起病害。

3.光照要求:花生喜光作物,光照充足有利于养分的吸收和合成,促进花生的早熟和提高产量。

4.土壤要求:花生对土壤要求不严格,以肥沃、疏松、排水良好的土壤为宜。

pH值在6.0-7.0之间为最适宜的生长环境。

二、花生田间管理的重要性良好的田间管理是保证花生高产、优质的关键。

合理的管理措施能够提高花生的抗病虫害能力,提高光合作用效率,促进根系生长,增加氮素的吸收利用率等,从而提高花生产量和品质。

以下是花生田间管理的重要性:1.提高产量:通过合理的施肥、灌溉和病虫害防治等措施,能够促进花生的生长发育,提高植株的养分吸收和利用效率,从而达到增产的目的。

2.保证品质:良好的田间管理能够提供稳定的生长环境,减少病虫害的发生,确保花生的品质和口感。

3.提高抗逆性:合理的管理可以增强花生植株的抗逆性,减少逆境条件对花生生长发育的不利影响。

4.保护生态环境:科学的田间管理可以减少农药的使用,降低对环境的污染,保护生态环境的持续改善。

三、花生田间管理的常用方法和技术1.土壤管理:–合理施肥:根据土壤养分含量和花生的生长需求,科学施肥,并注意肥料的配比和施用时机。

–土壤改良:通过添加有机肥料、石灰等改良土壤结构,提高土壤肥力和保水保肥能力。

–土壤消毒:使用化学消毒剂、有机物消毒剂等对土壤进行消毒,减少土传病害的发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6章花生生产技术
第三节花生的田间管理技术
◆教学目标:了解花生的收获与贮藏技术;理解花生苗期、开花下针期、结荚成熟期的肥水管理;掌握花生苗期、开花下针期、结荚成熟期的生育特点、主攻目标、管理措施。

◆教学重点:花生苗期、开花下针期、结荚成熟期的生育特点、主攻目标、管理措施。

◆教学难点:花生苗期、开花下针期、结荚成熟期的肥水管理。

◆课时安排:3
◆教学内容
一、苗期管理技术
(一)生育特点
1、花生苗期(图 6 -4 )以生根、分枝、长叶等为主进行营养生长,同时有效花芽大量分化。

2、对肥水的需要量较少。

(二)主攻目标
在苗全、苗齐的基础上培育壮苗,促进第一、二对侧枝早生
快发,争取有较多的有效花芽。

(三)管理措施
1、查苗补种齐苗后,及时查苗。

若有缺苗,应催芽补种或
移苗补栽。

2、清棵蹲苗清棵结合第一次中耕进行。

清棵促使主根下扎,
侧根增多,幼苗生长健壮,起到蹲苗作用。

清棵应在基本齐苗后
进行。

清棵应使子叶刚好露出土面。

一般在清棵15~20天后,Array
结合第二次中耕进行平窝。

3、追施苗肥
硫酸铵约10 kg 。

4、灌水
5、防治病虫害苗期主要虫害有蛴螬、地老虎、蚜虫等,病害主要有根结线虫
病等。

二、开花下针期管理技术
(一)生育特点
1、此期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并进,有效花全部开放。

(图6 -5)
2、部分果针入土结果,是决定有效花数和有效果针数多少的时期。

3、对肥水需要量增加。

图6 -5 花针期花生果针的伸长与入土
1、花序;
2、果针 (二)主攻目标
生长稳而不旺,多开花,多下针。

(三)管理措施
1、培土迎果针 在封行和大批果针入土前进行
培土,高度5~6 cm 左右。

2、及时灌水 花针期需水增多,此期浇水要细水浇或进行喷灌。

3、适时追肥 花针期需肥多,主要补充磷、钾、
钙肥。

对苗势较弱的要进行追肥,一般每667 m
2施硫铵约10 kg ,并配合磷钾肥。

地膜覆盖花生
在起垄时施于耕作表层。

4、使用生长调节剂 对长势过旺的花生可在单
株盛花期喷矮壮素或缩节安,一般喷1~2次。

5、防治病虫害 花针期虫害有蚜虫、地下害虫、
棉铃虫等,要及时调查病虫害发生情况,及时进行
防治。

三、结荚成熟期的管理技术
(一)生育特点
1、花生结荚期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最为旺盛,大批果针入土结果,果针、总果数不再增加;
2、饱果成熟期营养生长逐渐衰退,荚果迅速膨大饱满,饱果数迅速增加;
3、根系的吸收能力逐渐减弱。

(二)主攻目标
促进荚果发育,实现果多、果饱,防止烂果。

(三)管理措施
1、根外施肥
2、水分管理 结荚期大批果针入土并发育成荚果,需水增多。

旱天适时浇水,保持土壤湿润,又要注意雨多排涝。

3、防治病虫害 结荚成熟期主要害虫有蛴螬等,病害主要有叶斑病。

四、花生的收获与贮藏技术
(一)适时收获
花生成熟期一般是根据植株长相、荚果及种仁特征来确定,具体标志是:茎枝停止生长,上部叶片发黄,中下部叶片脱落,多数荚果壳网纹清晰,荚内海绵层收缩破裂并有黑褐色光泽,多数荚果种仁饱满,果皮和种皮显现本品种固有的颜色。

适期收获的花生成熟良好,粒大饱满,含油量高,耐贮藏,商品及食用价值高。

(二)及时干燥,安全贮藏
花生安全贮藏对种子含水量和温度条件要求较高。

收获时荚果含水量一般为
20%~40%,一般的安全含水量,荚果在10%以下,大花生种仁在8%以下,小花生种仁在7%以下;温度应低于20 ℃。

◆复习思考题:
1、花生清棵的作用及技术要点是什么?
2、简述花生苗期、开花下针期、结荚成熟期的主攻目标与管理措施。

3、简述花生的收获与贮藏技术。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