质量持续改进督导检查反馈表
医疗质量、安全管理持续改进督查表

手术后并发症的风险评估和预防措施到位
急诊手术绿色通道的执行情况
急会诊执行情况
危急值报告制度的执行情况
邀请患者主动参与医疗安全管理,尤其是患者在接受介入或手术等有创诊疗前。
重点病人、特殊病人及严重不良反应报告情况
医疗不良事件上报情况
合
理
用
药
肿瘤化学治疗等特殊药物的分级管理及规范使用情况。
医嘱制度的执行情况及口头医嘱执行情况合格率的检查情况
对二、三类医疗技术以及新技术、新项目的实施检查及伦理审核。
严格按照手术分级管理权限手术
手术、麻醉等技术项目的分级管理与执行。对实施手术、麻醉、介入等高风险技术操作的卫生技术人员的检查情况。
执行留观、入院、出院、转科、转院制度,并有相应的服务流程等情况检查
《抗菌药物管理实施细则》的执行情况, 抗生素分级管理及使用情况≤40%
基药使用情况≥60%
肿内药占比≤63%,心内、神内≤55%外科药占比≤35%,骨科≤20%,头科≤30%,妇科≤15%
特殊药品管理,用药指征及合理性
药械不良事件上报情况
对口支援
下乡巡回医疗及所包乡镇医院工作情况
各项义诊
传染病管理
传染病学习培训
住院患者有适宜的诊疗计划,由高级职称医师负责评价与核准
输血管理:输血四单的填写、输血前的检查、输血前的适应症掌握,病程中记载输血原因及输血后评价
肿瘤化疗方案实施分级管理(常用方案由主治医师审批,新方案由高级职称医师审批)
对住院时间超过30 天的患者的病情讨论。
对患者的出院指导与随访记录的检查情况
住院病历记录及时性、完整性、前后内容保持一致性。
保护患者隐私权,尊重民族习惯和宗教信仰的情况。
医疗质量安全管理持续改进督导检查反馈表

医疗质量安全管理持续改进督导检查反馈表医疗质量安全管理持续改进督导检查反馈表1. 引言医疗质量安全是医疗服务中至关重要的一个方面。
随着社会进步和患者关注度的提高,医疗机构需要不断改进其质量管理,确保安全和高效的服务。
持续改进成为了医疗质量安全管理的重要环节。
本文将探讨医疗质量安全管理的持续改进,并着重介绍其督导检查反馈表的作用和重要性。
2. 医疗质量安全管理的持续改进持续改进是医疗质量安全管理中的重要环节,它涉及到医疗机构的各个方面,包括人员培训、病例管理、医疗设备、医疗流程等。
持续改进需要医疗机构建立一个科学的管理体系,不断收集、分析和评估数据,以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和提高整体运营效率。
通过持续改进,医疗机构能够及时调整和优化工作流程,避免潜在的错误和风险,提供更安全、可靠的医疗服务。
3. 督导检查反馈表的作用和重要性督导检查反馈表是医疗机构进行持续改进的重要工具。
它以表格的形式记录和反馈医疗机构的工作情况,包括各个方面的数据、评估结果和问题反馈。
该表格可以提供一个全面的视图,帮助医疗机构全面了解自身的问题和优势。
督导检查反馈表也可以作为医疗机构与监管部门之间有效沟通的工具,帮助监管部门了解医疗机构的工作情况,并提供反馈和指导。
4. 督导检查反馈表的内容和形式督导检查反馈表的内容应囊括医疗机构的各个方面,包括人员培训、医疗设备、医疗流程、病例管理等。
表格应该以清晰的形式展示数据和评估结果,并提供对应问题的反馈。
对于人员培训方面,可以记录医疗机构员工的培训情况以及相关证书的持有情况。
对于医疗设备,可以记录设备的购置、维护和更新情况。
对于医疗流程,可以记录患者就诊流程的规范性和便利性。
对于病例管理,可以记录病历的完整性和准确性等。
5. 个人观点和理解医疗质量安全管理的持续改进是现代医疗服务的关键环节。
通过持续改进,医疗机构可以不断提高服务品质和患者满意度。
而督导检查反馈表作为改进的工具,能够帮助医疗机构全面了解问题和优势,及时调整工作流程。
医疗质量安全管理持续改进督导检查反馈表

医疗质量安全管理持续改进督导检查反馈表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医疗质量安全问题的关注也越来越高。
医疗机构的质量安全管理已经成为医疗改革的重要内容。
在医疗服务质量和安全管理中,持续改进督导检查反馈表被视为非常重要的工具。
那么,什么是医疗质量安全管理持续改进督导检查反馈表呢?它具体指的是医疗机构在进行质量管理时,通过对医疗过程和结果进行的监测、评价和改进活动,以及对医疗安全管理措施的持续改进,从而确保医疗服务质量与安全。
让我们来看看持续改进督导检查反馈表的具体内容。
它主要包括对医疗过程和结果的监测评价,以及对医疗安全管理措施的持续改进。
在医疗过程监测评价中,可以通过抽样观察、统计分析、病例讨论等方式进行,以便发现医疗行为的不规范和不良事件的发生。
而在医疗安全管理措施的持续改进中,则需要进行全院质量与安全工作的督导检查,发现问题并及时整改,确保医疗服务质量的稳步提高。
持续改进督导检查反馈表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提高医疗服务质量和安全水平。
通过持续改进督导检查反馈表,可以发现医疗服务质量与安全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及时采取措施进行改进,从而提高医疗服务的质量和安全水平。
2. 促进医疗机构的内部管理不断完善。
持续改进督导检查反馈表可以促使医疗机构建立健全的内部管理体系,加强对医疗服务质量与安全管理工作的监督和检查,确保医疗服务质量和安全的持续改进。
3. 增强医务人员的责任感和奉献精神。
通过不断地进行持续改进督导检查反馈,可以激励医务人员提高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增强他们的责任感和奉献精神,为患者提供更加优质的医疗服务。
在实际的工作中,医疗质量安全管理持续改进督导检查反馈表也需要遵循一定的原则和方法:1. 重视实际效果。
持续改进督导检查反馈表要重视其实际产生的效果,要让整个医疗团队都认识到持续改进督导检查反馈表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2. 注重实际操作。
持续改进督导检查反馈表的操作要符合实际情况,要根据不同医疗机构的具体情况制定相应的改进方案和措施。
医疗质量、安全管理持续改进督查表

对二、三类医疗技术以及新技术、新项目的实施检查及伦理审核。
严格按照手术分级管理权限手术
手术、麻醉等技术项目的分级管理与执行。对实施手术、麻醉、介入等高风险技术操作的卫生技术人员的检查情况。
执行留观、入院、出院、转科、转院制度,并有相应的服务流程等情况检查
《抗菌药物管理实施细则》的执行情况, 抗生素分级管理及使用情况≤40%
基药使用情况≥60%
肿内药占比≤63%,心内、神内≤55%外科药占比≤35%,骨科≤20%,头科≤30%,妇科≤15%
特殊药品管理,用药指征及合理性
药械不良事件上报情况
对口支援
下乡巡回医疗及所包乡镇医院工作情况
各项义诊
传染病管理
传染病学习培训
永城市人民医院
医疗质量、安全管理持续改进
督导检查、反馈表
科 室
临床科室
日 期
督导人员
科主任签字
督导检查内容
检查中发现的问题
整改建议
医
疗
质
量
控
制
落实各项医疗质量管理制度,重点是核心制度的情况
按照医院现行临床诊疗指南、疾病诊疗技术常规,规范诊疗行为,临床路径和单病种管理的执行情况的检查。
疑难、危重、肿瘤患者的多学科综合诊疗检查的情况
保护患者隐私权,尊重民族习惯和宗教信仰的情况。
是否完成麻醉前制度执行情况
医
疗
安
全
控
制
对医疗技术风险处置与损害处置预案的知晓及执行情况。
“患者安全目标”的落实情况
患者住院风险评估,病情变化后及出院风险评估
重大手术上报审批情况
非计划再次手术的分析、记录,上报审批情况。
医疗质量、安全管理持续改进督查表

医
患
沟
通
告
知
患者合法权益保护制度、医患沟通制度、医患知情同意告知制度的落实情况。医患告知情况:医疗风险、病情现状及演变、特殊检查、药品的应用、提供多种诊疗方案及愈后情况。
对手术、麻醉、高危诊疗操作、特殊诊疗或输血、贵重药品、耗材等履行书面知情同意。
择期手术患者在手术前完成各项术前检查、病情和风险评估以及履行知情同意的情况
《抗菌药物管理实施细则》的执行情况, 抗生素分级管理及使用情况≤40%
基药使用情况≥60%
肿内药占比≤63%,心内、神内≤55%外科药占比≤35%,骨科≤20%,头科≤30%,妇科≤15%
特殊药品管理,用药指征及合理性
药械不良事件上报情况
对口支援
下乡巡回医疗及所包乡镇医院工作情况
各项义诊
传染病管理
传染病学习培训
保护患者隐私权,尊重民族习惯和宗教信仰的情况。
是否完成麻醉前、麻醉后访视访视,是否签署《麻醉知情同意书》
患者身份识别方式与查对制度执行情况
医
疗
安
全
控
制
对医疗技术风险处置与损害处置预案的知晓及执行情况。
“患者安全目标”的落实情况
患者住院风险评估,病情变化后及出院风险评估
重大手术上报审批情况
非计划再次手术的分析、记录,上报审批情况。
传染病报告情况
传染病各项登记报表
双向转诊
转往上级医院情况
转往下级医院情况
应急预案
应急预案手册熟悉程度
突发事件抢救情况
业务学习
科室三基三严学习
院内、科内学习
急救技能培训
实习、进修人员培训
法律法规、制度的学习,掌握情况
《医疗质量工作督导、反馈及改进记录表》

《医疗质量工作督导、反馈及改进记录表》检查日期:检查人员:主要检查内容医疗质量存在问题(改进措施效果评价第二篇:医疗质量持续改进记录表填写要求医疗质量管理编码4-4医疗质量持续改进记录表填写要求1、放射科成立以科主任为组长的医疗质量管理小组,并设有专职质控员。
2、本医疗质量持续改进记录表由科主任负责,质控员负责填写。
3、每年度放射科要制订医疗质量持续改进计划及医疗质量控制指标。
4、放射科根据医院的医疗质量控制重点内容制订每月医疗质量控制重点内容。
5、日常放射科医疗质量持续改进记录表要求每月至少检查一次,并做好记录,根据存在问题制订整改措施,并对整改措施进行效果评价,由科主任审阅后签字负责。
6、每月底对放射科质量控制情况进行认真总结,填写每月医疗质量控制总结,科主任签字后交医务科审查。
7、每年底对本年度放射科医疗质量控制情况进行总结。
放射科医疗质量管理小组组长:王悦中成员:戴放王浩楠刘铁斌刘锦波第三篇:医疗质量检查分析、总结、反馈的工作记录医疗质量检查分析、总结、反馈为进一步加强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的管理,提高医疗质量,确保医疗安全,本月我院对各科室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进行了检查和分析,总体上看,医务人员的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意识明显增强,医疗技术水平逐步提高。
但是在检查中也发现了许多问题。
本月主要对住院病历进行了检查,现将分析情况通报如下:一、存在的问题:1、个别病历首页填写存在缺项及误填。
如出院情况与出院小结中的疗结果不相符、确诊日期与大病历确诊日期填写不一致、过敏药物漏填、患者身份证号漏填、病理诊断、损伤、中毒因素漏填等。
2、现病史相关阴性鉴别症状描写不全,系统回顾未填写,体格检查中对一些阳性体征漏填或阳性体征与专科情况描写不一致。
大病历首页缺乏患者签名认可。
确诊诊断、补充诊断不及时。
3、首次病程记录中体格检查内容繁琐,重点不突出;诊断依据不充分鉴别诊断不规范(如:初步诊断脑出血与脑出血相鉴别、颅内感染颅内感染相鉴别等)。
医疗质量、安全管理持续改进督查表

输血管理:输血四单的填写、输血前的检查、输血前的适应症掌握,病程中记载输血原因及输血后评价
肿瘤化疗方案实施分级管理(常用方案由主治医师审批,新方案由高级职称医师审批)
对住院时间超过30天的患者的病情讨论。
对患者的出院指导与随访记录的检查情况
住院病历记录及时性、完整性、前后内容保持一致性。
保护患者隐私权,尊重民族习惯和宗教信仰的情况。
是否完成麻醉前、麻醉后访视访视,是否签署《麻醉知情同意书》
患者身份识别方式与查对制度执行情况
医
疗
安
全
控
制
对医疗技术风险处置与损害处置预案的知晓及执行情况。
“患者安全目标”的落实情况
患者住院风险评估,病情变化后及出院风险评估
重大手术上报审批情况
非计划再次手术的分析、记录,上报审批情况。
传染病报告情况
传染病各项登记报表
双向转诊
转往上级医院情况
转往下级医院情况
应急预案
应急预案手册熟悉程度
突发事件抢救情况
业务学习
科室三基三严学习
院内、科内学习
急救技能培训
实习、进修人员培训
法律法规、制度的学习,掌握情况
永城市人民医院
医疗质量、安全管理持续改进
督导检查、反馈表
科室
临床科室
日期
督导人员
科主任签字
督导检查内容
检查中发现的问题
整改建议
医
疗
质
量
控
制
落实各项医疗质量管理制度,重点是核心制度的情况
按照医院现行临床诊疗指南、疾病诊疗技术常规,规范诊疗行为,临床路径和单病种管理的执行情况的检查。
医院感染管理质量督查持续改进反馈表

医院感染管理质量督查持续改进反馈表一、前言医院感染管理是确保患者安全、提高医疗质量的重要环节。
为了加强医院感染管理工作,提高感染控制水平,我们开展了医院感染管理质量督查活动。
现将本次督查情况进行总结,并提出持续改进措施。
二、督查背景1. 国家政策要求:根据我国卫生健康委员会相关规定,加强医院感染管理,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事件的发生。
2. 医院实际情况:近年来,医院感染事件时有发生,对患者的生命安全造成威胁,也影响了医院的声誉和医疗质量。
3. 提高医院感染管理水平:通过开展质量督查,查找问题,制定整改措施,持续改进医院感染管理工作。
三、督查内容1. 感染管理组织机构建设及制度落实(1)组织机构建设:检查医院感染管理组织机构是否完善,是否设有感染管理科、感染管理质量控制小组等。
(2)制度落实:检查医院感染管理制度是否完善,包括感染预防与控制、消毒隔离、手卫生、医疗废物处理等方面。
2. 感染病例监测与报告(1)病例监测:检查医院感染病例监测是否全面,包括医院感染病例的发现、报告、登记、分析等。
(2)报告制度:检查医院感染报告制度是否完善,是否及时向有关部门报告感染事件。
3. 消毒隔离措施(1)消毒剂使用:检查医院消毒剂使用是否规范,是否按照国家相关规定进行采购、储存、使用。
(2)消毒设备:检查医院消毒设备是否完好,是否定期进行检查、维修。
(3)隔离措施:检查医院隔离措施是否到位,包括隔离病区设置、隔离标识、隔离操作等。
4. 手卫生(1)手卫生设施:检查医院手卫生设施是否完善,包括洗手池、手消毒剂、干手器等。
(2)手卫生制度:检查医院手卫生制度是否落实,医护人员是否按照规定进行手卫生。
5. 医疗废物处理(1)分类收集:检查医院医疗废物是否按照规定进行分类收集,标识是否清晰。
(2)处理流程:检查医院医疗废物处理流程是否规范,包括交接、运输、储存、处置等。
四、督查情况分析1. 感染管理组织机构建设及制度落实:(1)优点:大部分医院感染管理组织机构完善,制度较为健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