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汉语专题作业1

合集下载

北语20春《古代汉语(专)》作业1答案

北语20春《古代汉语(专)》作业1答案
答案:正确
21.“人谁无过,过而能改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中的两个“过”字词性是一样的,都表示犯了错误。
答案:错误
22.“神龟虽寿,犹有竟时”的“竟”表示的意义是竟然。
答案:错误
23.“其可再乎”表示感叹语气。
答案:错误
24.“无怨无德,不知所报”可以翻译成:“没有怨恨,没有恩德,不知道拿什么报答”
答案:错误
25.“虽然,必告不谷。”中的“虽然”和现代的虽然意思一致
答案:错误
20春《古代汉语(专)》作业1
试卷总分:100得分:100
一、单选题(共8道试题,共32分)
1.“冰,水为之而寒于水。”句中介词“于”的用法是( )。
A.引进处所
B.引进比较对象
C.引进原因
D.引进主动者
答案:B
2.“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所用的修辞手法是( )。
A.倒置
B.代称
C.引经
D.鼻涕
答案:B
二、多选题(共5道试题,共20分)
9.下列各句,属于判断句的是。
A.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
B.非我也,岁也
C.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
D.如必自为而后用之,是率天下而路也
答案:AB
10.下列句子中的“报”,当“判决罪人”讲的是。
A.辟报故不穷审
B.报而罪之
C.睚眦之怨必报
D.欲求报其父仇
答案:正确
17.“曾不能疾走”中的“走”古代和现代意思是一致的。
答案:错误
18.“齐王使使者问赵威后”中的两个使字,前一个是动词,后一个是名词。
答案:正确
19.“先王之制,大都不过叁国之一,中五之一,小九之一。”中的“叁国之一,中五之一,小九之一”是分数表示法。( )。

古代汉语专题作业(1-2)答案

古代汉语专题作业(1-2)答案

古代汉语专题作业(1)一、填空。

1、公元100年,著作学者许慎完成了《说文解字》,此书是汉字学的奠基之作,它的面世,标志着我国文字学的正式建立。

2、“字原”有两个不同的概念,一个是从文字产生的时间顺序上说的,“字原”就是最初产生的字,它们是派生出其他字的字,因此,又被称为“字母”、“母字”,今人或称之为“初文”;一个是从文字构成的逻辑顺序说的,“字原”就是构成整字的基本部件,有了这些基本部件,才能构成整字,因此,称之为“字原”,今人或称之为“字素”、“汉字构件”。

3、古文字指小篆以前的文字,具体包括甲骨文、金文、陶文、大篆、小篆,还包括秦汉时期的简帛文字。

古文字学是以古文字为研究对象的汉字学分支。

4、汉字改革从19世纪末研究拼音文字开始,代表人物和著作主要有卢赣章出版的《一目了然初阶》、王照的《官话合声字母》、劳乃宣的《增订合声简字谱》。

5、关于汉字的来源主要有以下说法1、汉字神授说;2、汉字西来说;3、汉字自源说。

6、汉字主要来源于原始绘画。

7、汉字产生分为两个阶段:一是创制期,约距今10000年至5500年,这个时期的汉字属于当时华夏文字的一种;一是汉字体系形成阶段,约距今5500年至4000年,这一时期的文字是商代文字的直接源头。

8、商代文字指商代(公元前1600—公元前1046年)使用的文字,按其载体分,有甲骨文、金文、陶文等,迄今发现的商代代表性文字是甲骨文。

9、商代文字的主要特征是殷商文字的形体保留着明显的图画特征,表意方式属于象形表意,都是通过其形象直接显示意义的。

10、周代代表性文字是甲骨文。

11、简帛文字指书写在简牍或缣帛上的文字。

12、秦文字指秦统一后的文字,它是大篆的基础上改进的文字,与大篆相对,故称为小篆。

主要特点是小篆保留了大篆“引书”的基本特点,安排疏密均匀,但单字所用的笔画要比大篆省简得多。

小篆的象形程度进一步降低,符号性进一步增强。

字形结构开始统一化,定型化,规整化。

古代汉语专题形考作业1

古代汉语专题形考作业1

古代汉语专题形考作业1古代汉语专题形考作业1是一篇关于古代汉语专题的文章。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介绍古代汉语的相关内容,包括发展历史、文化背景、文字特点等。

以下是相关参考内容:一、古代汉语的发展历史古代汉语是指中国历史上的汉族人民所使用的语言。

其历史可以追溯到公元前3世纪的秦汉时期。

在秦汉时期以前,中国各地拥有各自的方言,但在秦朝统一六国之后,秦始皇采用了咸阳方言作为国家统一语言,奠定了古代汉语的语言地位。

古代汉语的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典范阶段、标准阶段和文言阶段。

典范阶段是在秦汉时期,以咸阳方言为典范,并在中国各地普及。

标准阶段是在魏晋南北朝时期,以洛阳话为标准,并逐渐发展成为中古汉语的雏形。

文言阶段则是在唐宋时期,文言文逐渐成为学术和文化交流的重要工具。

二、古代汉语的文化背景古代汉语的文化背景可以追溯到中国古代的文化传统和价值观念。

在古代中国,儒家思想是主流思想,对古代汉语的形成和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儒家强调礼仪、道德和家庭伦理,并建议通过文化和文字来实现社会秩序和个人品德的提升。

这种价值观念深深地融入到古代汉语中,使得古代汉语充满了浓厚的文化内涵。

三、古代汉语的文字特点古代汉语使用的文字是汉字,古代汉字有着独特的形态和结构。

古代汉字包括象形字、指事字、会意字、形声字等多种类型。

其中,象形字是通过形状来表达字义的,指事字是通过指代事物的特征来表达字义的,会意字是通过组合两个或多个字的意义来表达新的字义的,形声字则是通过将单字合并为音形合一的方式来表达字义的。

古代汉语的语法结构也具有一定的特点。

句子结构通常是主谓宾的形式,修饰语通常放在被修饰词的前面。

同时,典型的古代汉语句子是以主语开头,谓语动词位于句子的中间位置,宾语位于句子的末尾。

古代汉语还有一些独特的语法现象,如六经讲解、八股文和四书五经等。

这些现象在古代汉语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使古代汉文化得以传承和发展。

综上所述,古代汉语是中国历史上的一种语言,其发展经历了典范阶段、标准阶段和文言阶段。

古代汉语专题作业

古代汉语专题作业

古代汉语专题形成性考核册专业:学号:姓名:河北广播电视大学开放教育学院(请按照顺序打印,并左侧装订)古代汉语专题作业1一、填空1、公元100年,著名学者许慎完成了_______________,此书是汉字学的奠基之作,它的面世,标志着_______________。

2、“字原”,有两个不同的概念,一个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一个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古文字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古文字学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汉字改革从_______________研制拼音文字开始,代表人物和著作主要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关于汉字的来源主要有以下说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汉字主要来源于。

7、汉字产生分为两个阶段:一是。

一个是。

8、商代文字指的是。

9、商代文字的主要特征是表意方式属于。

10、周代代表性文字是。

11、简帛文字指。

12、秦文字指。

主要特点。

13、今文字属于文字;主要特点。

14、今文字的发展主要是。

15、今文字字体的种类有。

16、隶书是在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字体,其特点。

17、秦代的官方标准文字是;汉代官方标准文字是。

18、东汉隶书的发展主要表现在。

19、和隶书相比,楷书的不同之处主要在。

二、简要回答下列问题(每题5分,共50分)1、为什么说汉字学萌芽于先秦,主要依据是什么?2、谁创造了“部首”,“部首”的含义、作用是什么,对后世有什么影响?3、汉字子母相生、父子相联的理论是怎样形成的,主要观点是什么?有什么意义?4、从唐代起,“《说文》学”流传至今的代表性的著作有哪些,最负盛名的是什么?5、简述戴侗《六书故》的特点和贡献。

《古代汉语专题》作业1参考答案

《古代汉语专题》作业1参考答案

《古代汉语专题》作业1参考答案《汉语专题(2)》作业1(文字部分)一、填空(30分)1、中国最早的成体系的文字是甲骨文。

2、许慎在《说文解字叙》说的秦书八体是:大篆、小篆、刻符、虫书、摹印、署书、殳书、隶书。

3、许慎在《说文解字叙》说的新莽时代的六书是古文、奇字、篆书、佐书、缪篆、鸟虫书。

4、李斯的《仓颉篇》、赵高的《爰历篇》、胡毋敬的《博学篇》采用的字体是小篆。

5、大篆的名称始见于《汉书·艺文志》。

6、汉字字体演变的三个阶段是从殷商甲骨文、商周金文变小篆;从小篆变为隶书;从隶书变为楷书。

7、甲骨文是在1899年被金石学家王懿荣偶然发现的。

8、甲骨主要出现在河南安阳,那里是殷商王盘庚迁殷后的商王朝都城的遗址,称作殷墟。

9、完整的甲骨卜辞,大概记载四个方面的内容叙辞、命辞、占辞、验辞。

10、甲骨文形体的主要特点是象形程度比较高,接近图画文字;字体不规范。

11、占卜时,对占卜的事,经常要从正反两方面设问,称为对贞。

12、刘锷的《铁云藏龟》是第一部著录甲骨文的书,孙诒主的《契文举例》是第一部考释甲骨文的书。

考释方面集大成的著作有于省吾的《甲骨文字诂林》,资料方面最丰富的著作有郭沫若主编、胡厚宣总编辑的《甲骨文合集》,工具方面有孙海波的《甲骨文编》,徐中舒的《甲骨文字典》,综合研究著作有陈梦家的《殷墟卜辞综述》。

13、在铜器上铸铭文,开始于商代后期,两周则大为流行14、金文字体与甲骨文的不同主要有:(1)商代金文象形程度很高;(2)从笔势看,由于金文是范铸,多保存肥厚的笔法,甚至是充实的团块,而甲骨文是刀刻,一般将圆形笔画改为方形,团块则只勾勒轮廓;(3)与甲骨文比,金文的书写款式比较规整,或正或反、或斜或倒的情况比起甲骨文来少得多了,偏旁的位置也是如此,尽管金文还有变换偏旁的位置的,但比起甲骨文来显著地减少了。

15、春秋晚期以后金文美术字字体的主要特点有:一是故意将笔画拉长,甚或作曲折宛转之势;二是在字形之外,加画鸟虫之类的装饰品。

古代汉语专题作业

古代汉语专题作业

古代汉语(1)形成性考核册答案作业1:一、名词解释1、许慎:东汉文字学家,汝南召陵人,字叔重。

著《说文解字》是我国第一部分析字形、说解字义的字典,也是最早的研究汉字的文字学专著。

2、六书:是正式讨论汉字形体构造的学说,其名称最早见于《周礼•地官•保氏》,到了西汉末年,六书理论臻于成熟。

东汉许慎继承发展了前代六书理论,自著作《说文解字》将六书概括为“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假借”六种。

3、说文解字:东汉许慎著,是我国第一部分析字形、说解字义的字典,也是最早的研究汉字的文字学专著。

全书十五卷,其中正文十四卷,《叙》一卷,正文收9353字,重文收1163字。

4、象形:是通过描摹词所概括的客观实体来表达词义的造字法。

5、指事:是用指示性符号来表现词所概括的事物或者抽象概念的造字法。

6、会意:是组合两个或两个以上表意符号以表示新义的造字法。

7、形声:是以声符表示词的声音,形符表示词义范畴的造字法。

8、假借:是本来没有这个字,靠借用的同音字来寄托所写词的意义。

9、因形示义:汉字具有表意性,字形与意义有这密切的联系,因形示义、义寓形中,字形结构不同程度地表现所写词的意义。

10、随体诘诎:许慎用以表达对象形字的解释。

即字体随着物体形状曲折婉转即成。

诘诎:屈曲,曲折。

11、独体:指事字一种,用纯粹的抽象符号构成,不代表任何具体事物而表示抽象概念。

12、合体:指事字一种,以象形字为基础,于其上附加指示符号。

13、变体:指事字一种,是用改造某字的方向来表现词义的。

14、四体二用:六书中“象形、指事、会意、形声”可以转注字的形体范围而称为造字法,而“转注”和“假借”不能转变其形体范围,只是用字法,故称“四体二用”二、简答1、简述汉字与汉语的关系汉字时记录传递汉语的社会性书写符号体系,是人们为克服语言在时间与空间上的局限,把语言信息传向远方和传给后世的最重要的辅助工具。

汉字是记录汉语、表达汉语词义的。

2六书中,哪些属于造字法?哪些属于用字法?象形、指事、会意、形声是造字法,转注和假借是用字法。

国开古代汉语专题形考任务一

国开古代汉语专题形考任务一

国开古代汉语专题形考任务一国开古代汉语专题形考任务一在国开大学古代汉语专题形考的第一个任务中,学生们将通过阅读、分析和解释古代汉语文本,展示他们对古代汉语语法、词汇和句法结构的理解。

这个任务旨在帮助学生巩固古代汉语的基本知识,并提升他们的阅读和解释能力。

该任务要求学生选择一篇古代汉语文本,并用现代汉语重新表达其内容。

学生需要先仔细阅读所选文本,并理解其中的语法结构和词汇意义。

然后,他们需要将这些内容转换为现代汉语,保持原文的意思和语境。

这个任务考察学生对古代汉语与现代汉语之间的差异和联系的理解。

在完成任务一时,学生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1. 语法结构:古代汉语的语法结构与现代汉语有所不同。

学生需要注意古代汉语中的动词、名词和形容词的用法,以及它们在句子中的位置和顺序。

他们还需要注意代词、连词和助词的使用。

2. 词汇意义:古代汉语的词汇意义可能与现代汉语有所差异。

学生需要通过上下文推断词语的含义,并确保在重新表达时保持原文的意思。

3. 文化背景:古代汉语文本常常包含古代文化背景的内容。

学生需要了解这些文化背景,并在重新表达时保持相应的意境和情感。

该任务的完成将要求学生对古代汉语的文本进行深入的分析和解读。

他们将锻炼阅读理解和写作能力,并提高对古代汉语语法和词汇的掌握。

此外,通过与现代汉语的对比,学生将更好地理解古代汉语的复杂性和独特之处。

在完成任务一后,学生还将进行更复杂的古代汉语形考任务,如分析句子结构、探究古代汉语的修辞手法等。

这些任务将进一步挑战学生的古代汉语水平,并培养他们的批判思维和研究能力。

总之,国开古代汉语专题形考的任务一要求学生通过重新表达古代汉语文本,展示他们对古代汉语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这个任务将帮助学生巩固古代汉语的基本知识,并为他们后续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2024最新国开电大《古代汉语专题》形考任务1-4答案

2024最新国开电大《古代汉语专题》形考任务1-4答案

2024最新国开电大《古代汉语专题》形考任务1-4答案形考任务一1.汉字学萌芽时期指的是()。

A.先秦B.东汉C.魏晋D.三国正确答案: A2.汉字学创建于()时期。

A.上古B.东汉C.十六国D.晚唐正确答案: B3.()提出了“六书”的类别名目。

A.《汉书》B.《诗经》C.《周礼》D.《三国志》正确答案: C4.汉代把研究汉字的学问叫做“()”。

A.太学B.大学C.中学D.小学正确答案: D5.“故言,心声也;书,心画也。

”出自扬雄()。

A.《博学篇》B.《说文解字》C.《易经》D.《扬子云集》正确答案: D6.著名学者许慎撰写的()是汉代汉字学取得的最大成就。

A.《系辞传》B.《说文解字》C.《山海经》D.《尚书序》正确答案: B7.提出“止戈为武”、“皿虫为蛊”等说法的是()。

A.《大禹谟》B.《尧典》C.《左传》D.《公羊传》正确答案: C8.提出“自环者为私”、“背私为公”等说法的是()。

A.《老子》B.《庄子》C.《尸子》D.《韩非子》正确答案: D9.写出了汉字学经典著作《仓颉篇》的是()。

A.仓颉B.李斯C.胡毋敬D.赵高正确答案: B10.有史以来第一部汉字学专著指的是()。

A.《仓颉篇》B.《山海经》C.《说文解字》D.《大荒北经》正确答案: C11.唐()注《汉书》曰:“小学谓之文字之学也。

”A.颜师古B.李白C.胡亥D.赵构正确答案: A12.宋晁公武著有()是研究汉字学的重要著作。

A.《郡斋读书志》B.《汉书艺文志》C.《隋书经籍志》D.《魏书地理志》正确答案: A13.提出形音义互求方法的是()代著名学者段玉裁。

A.清代B.三国C.隋代D.唐代正确答案: A14.著名学者()认为研究汉字的学问、训诂等“小学”应改为“语言文字之学”。

A.葛洪B.陆法言C.梁启超D.章太炎正确答案: D15.陆法言关于文字学的代表著作是()。

A.《切韵》B.《广韵》C.《方言》D.《尔雅》正确答案: A16.古文字学是以()为研究对象的汉字学分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古代汉语专题作业(1)一、填空。

1、公元100年,著作学者许慎完成了《说文解字》此书是汉字学的奠基之作,它的面世,标志着我国文字学的正式建立。

2、“字原”有两个不同的概念,一个是从文字产生的时间顺序上说的,“字原”就是最初产生的字,它们是派生出其他字的字,因此,又被称为“字母”、“母字”,今人或称之为“初文”;一个是从文字构成的逻辑顺序说的,“字原”就是构成整字的基本部件,有了这些基本部件,才能构成整字,因此,称之为“字原”,今人或称之为“字素”、“汉字构件”。

3、古文字指小篆以前的文字,具体包括甲骨文、金文、陶文、大篆、小篆,还包括秦汉时期的简帛文字。

古文字学是以古文字为研究对象的汉字学分支。

4、汉字改革从19世纪末研究拼音文字开始,代表人物和著作主要有卢赣章出版的《一目了然初阶》、王照的《官话合声字母》、劳乃宣的《增订合声简字谱》。

5、关于汉字的来源主要有以下说法1、汉字神授说;2、汉字西来说;3、汉字自源说。

6、汉字主要来源于原始绘画。

7、汉字产生分为两个阶段:一是创制期,约距今10000年至5500年,这个时期的汉字属于当时华夏文字的一种;一是汉字体系形成阶段,约距今5500年至4000年,这一时期的文字是商代文字的直接源头。

8、商代文字指商代(公元前1600—公元前1046年)使用的文字,按其载体分,有甲骨文、金文、陶文等,迄今发现的商代代表性文字是甲骨文。

9、商代文字的主要特征是殷商文字的形体保留着明显的图画特征,表意方式属于象形表意,都是通过其形象直接显示意义的。

10、周代代表性文字是甲骨文。

11、简帛文字指书写在简牍或缣帛上的文字。

12、秦文字指秦统一后的文字,它是大篆的基础上改进的文字,与大篆相对,故称为小篆。

主要特点是小篆保留了大篆“引书”的基本特点,安排疏密均匀,但单字所用的笔画要比大篆省简得多。

小篆的象形程度进一步降低,符号性进一步增强。

字形结构开始统一化,定型化,规整化。

在同一处写的文字,大小完全一致,字的外形呈长方形,汉字的方块型特征基本形成。

13、今文字属于符号表意文字。

主要特点是文字的形体已经与它所表示的那个字所代表的事物形象脱离了关系,而仅仅作为该意义的符号而存在。

14、今文字的发展主要是字体的变化。

15、今文字字体的种类有隶书和楷书,另外还有两种辅助性字体——草书和行书。

16、隶书是在篆书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字体,其特点是把篆书圆转绵长的线条变成平直方正的笔画。

17、秦代的官方标准文字是小篆,汉代官方标准文字是隶书。

18、东汉隶书的发展主要表现在形体益加方正,笔画更为匀称,且增加了波势和挑法。

19、和隶书相比,楷书的不同之处主要在笔势方面。

楷书取消了波势挑法,变隶书的慢弯为硬勾。

此外,字的整体形状也有隶书的扁平变为方正。

二、简要回答下列问题。

1、为什么说汉字学萌芽与先秦,主要依据是什么?答:汉字学的创建经历了一个漫长的时期,汉字学萌芽于先秦,创建于东汉。

先秦时期,一些学者就开始了对汉字的思考,他们对于汉字的本质、起源与功能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易·系辞下传》中把文字与八卦、结绳看做同类事物,而前者是由后者发展演变来的。

先秦的学者对于汉字的构造也有所思考,《周礼》提出了“六书”的类别名目。

这个时期的人们还对文字进行了收集、整理和规范。

周宣王时的太史籀撰写了《史籀篇》;秦始皇实行“书同文”的政策,李斯编写了《仓颉篇》,赵高编写了《爱历篇》,胡毋敬编写了《博学篇》。

他们对汉字的形体和用字都进行了规范,并以之作为朝廷制定的标准字样,用于正字与教学。

2、谁创造了“部首”,“部首”的含义、“部首”的作用是什么,对后世有什么影响?答:许慎创造了“部首”。

部首就是《说文解字》各部字的第一字,也是每部字所共有的偏旁。

《说文解字》按照偏旁相同的原则,对所收字进行了归类,把具有相同偏旁的字归为一类,这样的类,许慎叫它作“部”,每部字取它们所共有的偏旁作为该部字的部目,同时又是该部字的首字,故名之曰“部首”。

他用540个部首统摄9353个汉字,不仅建立起了汉字部首系统,而且建立了整个汉字形意系统,揭示了部首之间、部首与汉字之间、各个汉字之间的系统关系,为人们学习、研究汉字建构了一种优秀的范式。

另外,《说文解字》的编排方法为辞书的编纂创造了一种优秀的编排体例,一直沿用至今。

3、汉字子母相生、父子相联的理论是怎样形成的,主要观点是什么?有什么意义?答:许慎的“六书”说,是关于个体汉字构造的理论,其提出的540个部首,虽然也具有整体系统理论的色彩,但未能自觉运用这种方法构建起全部汉字的系统结构。

而郑樵、戴侗等人在许慎的有关学说的基础上,创建了汉字子母相生、父子相联的理论。

这种理论有两个观点:第一汉子整字是由一些基本字通过不同组合形成的,这种组合,不仅是多方式的,而且是多层次的。

第二字与字的产生关系并不是并列的,而是次第相生的,即一些字是产生另一些字的基础,另一些字是在这些字的基础上产生的。

意义:这种理论符合汉字的实际情况,符合现代系统论的思想,从而把汉字结构理论推向了符合现代科学规范的高度。

古人用系统方法来研究汉字系统,比现代学者使用系统科学方法研究汉字早了七百多年,这在汉字学史乃至语言学史上,是值得大书特书的。

4、从唐代起,“《说文》学”流传至今的代表性的著作有哪些,最负盛名是什么?答:从唐代起,研究《说文解字》的著作多达数百种,流传至今的最具代表性的著作有:南唐末徐锴的《说文解字系传》;宋初徐铉的《校订说文解字》;明赵宦光的《说文长笺》;清段玉裁的《说文解字注》;清桂馥的《说文解字义证》;王筠的《说文解字句读》。

其中段玉裁的《说文解字注》最富盛名。

5、简述戴侗《六书故》的特点和贡献?答:宋戴侗的《六书故》是一部研究“六书”本义的著作,他对《说文解字》部首进行了改进,并将之按义类归为九大类,每类又包括若干部首,然后把所收字按义类编排。

戴侗的贡献有:第一,开创了把《说文解字》部首按义类归纳为大类的做法,这样做的好处是使人们更容易看到各有关部首在表义功能方面的相互关系;第二,从《说文解字》部首中分析了最小的表义构件与复合部件,建立了汉字表义最小部件系统。

《六书故》的这种做法对后来的汉字研究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

6、十九世纪末到二十世纪80年代,汉字学发生了那些新的变化?答:从19世纪末到20世纪80年代中期,汉字经历了汉字改革运动。

汉字改革运动始于甲午战争之后,前后延续了将近百年。

这一阶段的文字改革作了两件事:探索拼音化道路与汉字简化。

汉字改革从研制拼音文字开始,代表人物主要有卢赣章、王照、劳乃宣。

7、简述古文字学的独立过程和集大成的著作?答:古文字学是医古文字为研究对象的汉字学分支。

所谓古文字,是指小篆以前的文字,具体包括甲骨文、金文、陶文、大篆、小篆,还包括秦汉时期的简帛文字。

古文字学发端于金石学。

金石学形成于宋代,它虽然涉及古文字,但主要研究金石,其中的古文字并未成为专门的研究对象。

自19世纪末以来,随着甲骨文、金文、陶文、玉石文字和简帛文字等材料的陆续发现,古文字学才从金石学中独立出来,成为汉字学中一门新的学科分支。

古文字学集大成的著作有:于省吾、姚孝遂的《甲甲骨文字诂体》;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集体编纂而成的《殷商金文集成》;中国社会科学院开估研究所的殷商金文集成释文》;《睡虎地秦墓竹筒》;高明编纂的《古陶文汇编》。

8、什么是刻划记号?汉字的起源与刻划记号是什么关系?答:刻划记号,指古代刻划在某些实物上用来记事的符号。

从古籍记载及考古学、人类学等学科的研究成果来看,刻划记号是汉学的直接来源之一,刻划记号有多种,书契即是其中之一。

另外还包括陶器符号。

我国远古时代的先民在烧制陶器时,往往在上面刻划或绘制一些具有某种意义的符号,当今的学术界称之为“陶器刻划符号”。

这种符号也是汉字的源头之一。

9、什么是六国文字?战国时期文字变革产生了什么结果?答:六国文字,也称东土文字,与秦文字有很大的不同。

春秋时期,六国文字出现了地方化的趋势,到了战国时期,地方化的趋势更加突出。

主要表现在:第一,文字异形,即同一个字,各国的写法各不相同;第二,文字的书写风格由西周时的浑厚凝重趋向华丽纤巧,有的变为美术性的文字。

六国文字的出现,虽然并未脱离汉字体系,但也在一定程度上破坏了汉字汉字字形的统一性和规范性,给各地的交流造成了困难。

10、古文字从商到秦的变化呈现出那几种趋势?答:古文字从商到秦,历经1400余年,处于不断的发展变化之中。

纵观这一阶段的变化,呈现出这样几种趋势:第一,逐渐向意音文字发展。

具体表现为表音字逐渐减少,纯表意字逐渐减少,而形声字逐渐增多。

第二,古文字个体字的内部构造,在不断地向一个形体一个意义一个音节的结构类型发展。

第三,古文字构形系统的有序性不断增强。

第四,汉字的形体逐渐固定。

三、翻译下列古文。

1、古者庖牺氏之王天下也,仰则观象于天,俯则观法于地,视鸟兽之文,与地之宜,近取诸身,远取诸物,于是始作《易》八卦,以垂宪象。

及神农氏,结绳为治而统其事。

庶业其繁,饰伪萌生,黄帝之史仓颉,见鸟兽蹄箌之迹,知分理之可相别异也,初造书契。

(许慎《说文解字·序》)译:往古的时侯,伏牺氏治理天下,(他)仰观天象,俯察地理,观察鸟兽的形象和大地的脉理,近的取法自身,远的取于它物,在这个基础上,才创作了《易》和八卦,用卦象示人吉凶。

到了神农氏的时代,使用结绳记事的办法治理社会,管理当时的事务,社会上的行业和杂事日益繁多,掩饰作伪的事儿也发生了。

(到了黄帝的时代,)黄帝的史官仓颉看到鸟兽的足迹,悟出纹理有别而鸟兽可辨,因而开始创造文字。

2、周礼,八岁入小学,保氏教国子,先以六书①。

一曰指事。

指事者,视而可识,察而见意,上下是也。

二曰象形,象形者,画成其物,随体诘诎②,日月是也。

三曰形声。

形声者,以事为名,取譬相成,江河是也。

四曰会意,会意者,比类合谊,以見指撝③,武信是也。

五曰转注,转注者,建类一首,同意相授,考老是也。

六曰假借。

假借者,本无其字,依声托事,令长是也。

(许慎《说文解字·序》)译:《周礼》规定八岁的士族子弟进入初等学馆学习,学官教育他们,先教「六书」。

第一叫指事,指事的含义是:字形、结构看起来认得,但须经过考察才能知道它所体现的字义,上下二字即属此例。

第二叫象形,象形的含义是:用画画的办法画出那个物体,笔画的波势曲折同自然物的态势相一致,日月二字即属此例。

第三叫形声,形声的含义是,按照事物的性质和叫法,挑选可相比譬的声符和义符组成文字,江河二字即属此例。

第四叫会意,会意的含义是:比联起事理有关的字素,构成文字;掺合字素的意义,可以得知新字的字义或旨趋,武信二字即属此例。

第五叫转注,转注的含义是:立一字为头、为根,创制类属字,类属字对根字的形音义有所承袭,与根字意义相通,考老二字即属此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