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括热力学传热学流体力学基础知识及制冷空调系统基本原理共84页
制冷技术基础知识

然对流是由于温度不均匀而引起的。强制对流 是由于外界因素对流的影响而形成的。
直冷式电冰箱箱内的低温是箱内空气自然
制
对流的结果;而间冷式电冰箱内的低温主要是
冷 通过强迫箱内空气对流来获得的。
原
理
与
技
术
十七 压焓图
制冷剂的压焓图
定义:压焓图的结构如图下图所示。 以压力的对数值 为纵坐标,以焓值为横坐标所构成。
二、工质与介质
工质:就是工作的物质,在制冷技术中工质也
称为制冷剂,氟利昂R12、氟利昂R22、
制
R134a和R600a等。
冷
介质:在制冷技术中,凡是可以传递热量和冷量
原 理
的物质称为介质,如空气和水。
三、压力
与
压力:垂直作用于物质表面的力称为压力。 压强:物体单位面积上所受到的压力称为压强。
技
术
在工程上将压强称为压力。用P表示。 P=F/S
整个系统包括两个系统中使用的工作流体是制冷剂和吸收剂,
冷
我们称它为吸收是制冷的工质对。吸收剂使
原
液体,它对制冷剂有很强的吸收能力。吸收 剂吸收了制冷剂气体后形成溶液。溶液加热
理 与
又能放出制冷剂气体。因此,我么可以用溶 液回路取代压缩机的作用,构成蒸汽吸收式 制冷循环。
制
冷
原
十、凝结 与汽化相反,当蒸气在一定压力下冷却一
理
定温度时,它就会由蒸气状态转变化为液
与
体状态,称这一过程为凝固。
技
电冰箱中R12在冷凝器中的变化过程就
术
是凝固过程。
十二、过热和过冷
1、过冷水:比饱和温度低的水称为过水。
2、湿蒸气:饱和水和饱和蒸气的混合物。
制冷系统原理及基础知识

过热(1-1’):气体的温度高于当前的压力下对应的饱和温度时称为过热.
01
如果吸入蒸气的过热发生在蒸发器的后部,则由于过热而吸收的热量来自被冷却的空间,因而产生了有用的制冷效果,称为有效过热.
02
制冷剂蒸气在被冷却空间以外吸取环境空气的热量而过热,称为无效过热.
03
过热而增加的制冷量:
04
实际制冷循环-过冷
六 轴功率、轴效率和机械效率
由原动机传到压缩机主轴上的功率称为轴功率Pe,单位为kW,它的一部分,即指示功率Pi直接用于完成压缩机的工作循环,另一部分,即摩擦功率Pm,单位为kW,用于克服压缩机中各运动部件的摩擦阻力和驱动附属的设备,如润滑用液压泵等。
01
空调性能测试报告样本
压缩式制冷饮水机 当按下压缩式制冷饮水机制冷开关,制冷绿色指示灯亮,压缩机启动运行,将蒸发器中已吸热气化的制冷剂蒸汽吸回,并随之压缩成高温、高压气体,送至冷凝器,经冷凝器向外界空气中散热冷凝成高压液体,再经毛细管节流降压流入蒸发器内,吸收冷胆热量而使水温下降,然后被压缩机吸回。如此循环,达到降温的目的。当水温随时间降到设定温度时,制冷温控器触点断开,制冷绿色指示灯熄灭,压缩机停转,转入保温工况。断电后水温逐渐回升,当升到设定温度时,制冷温控器触点动作闭合,接通电源绿色指示灯亮,压缩机运行。如此循环,将水温控制在4-12℃之间。 按下制热开关,加热电路接通,红色加热指示灯点亮,电热管发热,当水温升到设定温度时,自动复位温控器动作,切断电源,红色加热指示灯熄灭,转入保温工况。断电后水温逐渐下降,当降到设定温度时,温控器触点动作闭合,接通电源,红色加热指示灯亮,电热管再次发热升温。如此循环,将水温控制在85-95℃之间。 该类饮水机中保险器温度保险丝以及手动复位温控器是保护装置,当电路出现过热、过载时自动熔断或断开电路,起到安全保护作用。
空调制冷专业介绍

空调制冷专业是一门涉及热力学、流体力学、化学、电子学等多个学科的工程技术领域,主要研究人工环境调节技术和设备的设计、制造、安装、运行和维护。
以下是空调制冷专业的一些基本介绍:1. 制冷原理:制冷技术基于制冷剂在封闭循环中的状态变化来实现热量转移。
制冷剂在压缩机的作用下被压缩,温度和压力升高,然后流经冷凝器放热液化,再通过节流装置(如膨胀阀)降低压力和温度,变为低温低压的蒸汽,最后流经蒸发器吸收热量变为气态,完成一个制冷循环。
2. 空调系统:空调系统旨在提供舒适的室内环境,主要包括制冷系统、加热系统、通风系统和空气净化系统。
制冷系统负责在夏季降低室内温度,加热系统在冬季提供暖气,通风系统保证空气流通,而空气净化系统则改善室内空气质量。
3. 制冷剂:制冷剂是制冷系统中传递热量的介质,它必须具备在蒸发器中吸热蒸发、在冷凝器中放热液化的特性。
常见的制冷剂有R-22、R-407C、R-410A等,它们对环境的影响不同,目前趋向于使用对环境影响小的制冷剂。
4. 节能与环保:随着科技进步和环境保护意识的增强,空调制冷专业的研发重点之一是提高能效比和降低对环境的负担。
这包括使用高效的压缩机、换热器、节流装置,以及研发新型制冷剂。
5. 自动化控制:现代空调制冷系统采用先进的自动化控制技术,通过传感器、执行器和计算机控制系统实现对室内环境的精细化管理,如温度、湿度、洁净度的精确控制。
6. 应用领域:空调制冷技术广泛应用于住宅、商业建筑、交通工具(如汽车、飞机、船舶)、数据中心、医疗设备、食品冷冻等领域。
7. 专业发展:随着全球气候变化和能源危机的挑战,空调制冷专业的发展趋势包括开发更加节能环保的制冷技术,如吸收式制冷、太阳能制冷、地热制冷等;研究新型制冷剂和替代能源;以及利用物联网技术提高空调系统的智能化管理水平。
在中国,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空调制冷行业得到了迅猛发展,对专业人才的需求也日益增长。
实用制冷原理知识点总结

实用制冷原理知识点总结一、制冷原理概述制冷原理是指利用一定的物理原理和技术手段,通过设备将热量从一个热源移动到另一个低温热源的过程。
在日常生活中,制冷技术被广泛应用于制冷空调、冷藏冷冻等方面,为人们提供了舒适的生活环境和保鲜储存食品的条件。
二、热力学基础1. 热力学第一定律热力学第一定律,也被称为能量守恒定律,指出热量是能量的一种转换形式,能量守恒定律指出了能量不会凭空消失或产生,只会在物体之间转移或转换,这为制冷原理提供了理论基础。
2. 热力学第二定律热力学第二定律是制冷原理的重要基础,它阐明了热子不能自行从低温物体传到高温物体,使得物体的温度不会自发地下降。
这一定律指出了热力学过程中热量传递的方向,为制冷原理提供了方向性指导。
3. 熵增原理熵是热力学中的基本物理量,其增加代表着物质的无序程度的增加。
热力学第二定律可以归结为熵增原理,即在孤立系统中,熵不会自行减少,而是随着时间增加。
熵增原理也为制冷原理提供了理论基础。
三、热力学循环1. 理想气体循环理想气体循环是制冷原理中的基本循环之一,包括压缩、冷却、膨胀和加热四个过程。
理想气体循环的热力学循环过程可以被用于实现空调和制冷设备。
2. 蒸汽压缩循环蒸汽压缩循环是制冷原理中应用最为广泛的一种循环方式,它是一种通过压缩和膨胀蒸汽来实现制冷的循环过程。
蒸汽压缩循环通过蒸汽在高温高压的条件下吸收热量,再通过压缩和膨胀来降低温度,最终实现制冷的目的。
3. 吸收式循环吸收式循环是一种利用溶液的物理变化来实现制冷的循环过程,其工作原理是将制冷剂溶解在吸收剂中,然后在加热的条件下从溶液中蒸发出来,再在冷凝器中冷凝成液体,形成循环的过程。
四、制冷设备1. 制冷剂制冷剂是制冷设备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通过循环流动并进行蒸发和冷凝来实现热量的转移和降温。
常见的制冷剂包括氨、氟利昂、R134a等,它们在不同的制冷设备中具有各自的应用特点。
2. 压缩机压缩机是制冷设备中的核心部件,它通过不断压缩制冷剂蒸汽来提高其压力和温度,然后通过冷凝器的冷却将其变成液态制冷剂。
小型制冷课程知识点总结

小型制冷课程知识点总结制冷是一门涉及热力学、传热学、流体力学、材料学、自动控制等学科知识的交叉学科,其涉及范围非常广泛。
在制冷领域,我们需要了解空气制冷、制冷原理、压缩机种类、冷媒种类、蒸发器和冷凝器等基本内容。
以下是对这些知识点的详细总结。
1. 空气制冷空气制冷是一种利用空气来进行制冷的技术。
空气制冷通常包括以下几个部分:压缩、冷却、膨胀和蒸发。
空气制冷技术非常适合于需要移动制冷设备的场合,比如野外活动、战场救护等。
2. 制冷原理制冷原理是制冷技术的基础。
它主要通过蒸发冷却原理实现。
蒸发冷却是利用液体蒸发时吸收热量的特性来实现制冷的。
通常情况下,液体蒸发时会吸收其周围的热量,使得周围环境温度降低。
3. 压缩机种类压缩机是制冷系统的核心装置,它的工作原理是将低压制冷剂气体吸入后压缩成高温高压气体,再通过冷凝器散热,变成高压液体再通过膨胀器降温降压达到制冷的目的。
根据压缩机的工作方式和压缩机所使用的压缩介质的不同,压缩机可以分为很多种类,比如活塞式压缩机、螺杆式压缩机、离心式压缩机等。
4. 冷媒种类冷媒是用于吸热和放热的介质,是制冷系统中不可缺少的物质。
常见的冷媒有氨、氯化甲烷、氟利昂等。
不同的冷媒性能不同,适用于不同的工况条件。
5. 蒸发器和冷凝器蒸发器是制冷系统中实现冷却的设备,通常是将热源散热的地方,如空调室内机和冰箱蒸发器;冷凝器是制冷系统中实现放热的设备,通常是在把热集中的地方,如空调室外机和冰箱冷凝器。
6. 自动控制自动控制是制冷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主要通过传感器对制冷系统各参数进行监测,然后通过控制元件对制冷系统进行控制,以保证制冷系统的正常运行。
以上是对制冷课程中一些基本知识点的总结。
制冷技术在工业生产和生活中都有着重要的应用,通过学习制冷课程,我们可以更深入地了解制冷技术的原理和应用,为相关领域的工作和研究提供理论支持。
同时,制冷课程的学习也为我们提供了更多的就业岗位和发展机会。
热力学与制冷基础知识

热力学与制冷基础知识(总14页)-CAL-FENGHAI.-(YICAI)-Company One1-CAL-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请直接删除热力学与制冷基础知识一、常用物理量及其概念要理解制冷原理需要一些基础的物理知识。
在本节中,我们将讲解一些常用物理量并举一些简单的应用例子。
所涉及到的内容不能代替物理课程,但足够我们用了。
对于有较好的物理学基础的人来说,这一节可以作为复习,甚至可以省略。
(一)质量、力和重量物体的质量是它所包含的物质的量。
国际单位用千克。
力是一个物体施加于另一个物体的推力或拉力。
力的国际单位为牛顿。
物体的重量是地球引力施加在物体上的力。
也就是说,重量是一种力而不是质量。
然而,在生活中,重量常用来表示物体的质量,因此质量和重量常发生混淆。
但是,当我们用千克力为单位表示重量时,在数值上与质量是相同的,因此在计算中应该不会发生错误。
在任何情况下,问题的本质通常会显示出究竟我们考虑的是质量还是重量。
(二)密度、比容和比重密度(d)是某种物质单位体积的质量(m),比容(v)是密度的倒数。
即:式中V为体积。
物质的密度和比容会随着温度和压力的变化而变化,尤其是液体和气体。
液体的比重定义为它的密度与相同体积的4℃的水的密度的比值。
4℃的水的密度为1000kg/m3,所以比重为式中d:物质的密度,kg/m3;dw是4℃的水的密度,kg/m3。
质量、密度和比容都是物质的物理特性。
对于制冷过程来说还有其它一些重要的物理性质的量,即:压力、温度、焓和比热。
(三)压力、绝对压力、表压、真空压力、液柱压力和水汽分压压力定义为施加在单位面积上的力。
用公式的形式来表达就是:如果力的单位为牛顿,面积的单位用平方米,则压力的单位为牛/米2(N/m2)。
在国际单位制中,压力的单位为帕斯卡(Pa),1帕斯卡(Pa)=1牛/米2(N/m2)。
然而在制冷工作中还经常会用到许多其它的压力单位,如毫米汞柱、巴(bar)和大气压,附录中列出了这些单位之间的相互转化。
《制冷的基本原理》课件

膨胀阀
调节制冷剂流量和压力。
常见的制冷设备
1 冷冻压缩机
通过蒸发压缩循环提供制冷效果。
3 蒸发器
将液态制冷剂转变为气态吸收热能。
2 蒸发冷凝器
将制冷剂从气态转变为液态。
4 膨胀阀
调节制冷剂的流量和压力。
实际应用与案例分析
冷库冷藏
将食物和药品等易变质物品保持在低温环境中。
空调舒适
提供室内舒适温度和湿度。
冷气循环过程
蒸发压缩循环
通过不断循环的蒸发和冷凝来制冷。
吸收循环
利用溶液中的吸收剂来制冷。
串联循环
通过多级制冷剂循环来实现极低温度。
制冷剂的选择
安全性和环保性
选择对人类和环境安全无害的制冷剂。
成本和可用性
综合考虑制冷剂的成本和市场可用性。
效能和可靠性
考虑制冷剂的制冷性能和系统的稳定性。
法规和标准
制冷物流
在运输和储存过程中保持产品的新鲜度。
工业制冷
满足各种制造过程中的冷却需求。
《制冷的基本原理》PPT 课件
欢迎来到《制冷的基本原理》PPT课件。在这个课程中,我们将深入探讨制 冷技术的基本原理,了解冷气循环过程、制冷剂的选择以及实际应用与案例 分析。
基本概念
1 热力学
学习如何通过传热和工作 以提供冷空气。
2 蒸发与冷凝
了解蒸发与冷凝是制冷过 程的核心。
3 压缩与膨胀
掌握压缩和膨胀过程对制 冷系统的影响。
遵循适用的法规和行业标准。
常见的制冷系统
1
家用冰箱
小型制冷系统,适用于家庭使用。
2
商用空调
中型制冷系统,用于商业建筑和办公场所。
3
制冷原理 课程

制冷原理课程
制冷原理课程是指在相关专业中教授制冷技术原理、制冷系统工作原理及制冷设备的运行原理的课程。
这门课程通常包括了以下主要内容:
1. 理想气体热力学基础:介绍热力学基本概念、理想气体状态方程、热力学循环等基本知识,为后续的制冷原理打下基础。
2. 制冷循环:介绍制冷系统的基本组成、制冷循环及其在制冷设备中的应用。
包括压缩式制冷循环、吸收式制冷循环、蒸发冷却循环等不同类型的制冷循环。
3. 制冷剂:介绍制冷剂的基本性质、选择、应用等,以及制冷剂在制冷循环中的作用。
4. 制冷设备:介绍制冷系统中常见的制冷设备,如压缩机、蒸发器、冷凝器、节流阀等,以及它们的工作原理、类型及选择方法。
5. 热负荷计算:介绍制冷系统中热负荷的计算、冷负荷需求的确定,以及相关热力学计算方法。
6. 制冷控制:介绍制冷系统控制的基本原理,如温度控制、压力控制、流量控制等,以及传感器、执行器和控制回路的应用。
通过学习制冷原理课程,学生可以了解制冷技术的基本原理和
应用,掌握制冷系统的工作原理、设计和运行,为日后从事相关工程技术和研究提供基础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