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word版)流体力学与传热学考试题目
(完整word版)《传热学》试题库

《传热学》试题库四、简答题1.试述三种热量传递基本方式的差别,并各举1~2个实际例子说明。
(提示:从三种热量传递基本方式的定义及特点来区分这三种热传递方式)2.请说明在传热设备中,水垢、灰垢的存在对传热过程会产生什么影响?如何防止? (提示:从传热过程各个环节的热阻的角度,分析水垢、灰垢对换热设备传热能力与壁面的影响情况)3. 试比较导热系数、对流传热系数和总传热系数的差别,它们各自的单位是什么? (提示:写出三个系数的定义并比较,单位分别为W/(m ·K),W/(m 2·K),W/(m 2·K))4.在分析传热过程时引入热阻的概念有何好处?引入热路欧姆定律有何意义? (提示:分析热阻与温压的关系,热路图在传热过程分析中的作用。
)5.结合你的工作实践,举一个传热过程的实例,分析它是由哪些基本热量传递方式组成的。
(提示:学会分析实际传热问题,如水冷式内燃机等)6.在空调房间内,夏季与冬季室内温度都保持在22℃左右,夏季人们可以穿短袖衬衣,而冬季则要穿毛线衣。
试用传热学知识解释这一现象。
(提示:从分析不同季节时墙体的传热过程和壁温,以及人体与墙表面的热交换过程来解释这一现象(主要是人体与墙面的辐射传热的不同))四、简答题1. 试解释材料的导热系数与导温系数之间有什么区别和联系。
(提示:从两者的概念、物理意义、表达式方面加以阐述,如从表达式看,导温系数与导热系数成正比关系(a=λ/c ρ),但导温系数不但与材料的导热系数有关,还与材料的热容量(或储热能力)也有关;从物理意义看,导热系数表征材料导热能力的强弱,导温系数表征材料传播温度变化的能力的大小,两者都是物性参数。
)2. 试用所学的传热学知识说明用温度计套管测量流体温度时如何提高测温精度。
(提示:温度计套管可以看作是一根吸热的管状肋(等截面直肋),利用等截面直肋计算肋端温度t h 的结果,可得采用温度计套管后造成的测量误差Δt 为Δt =t f -t h =)(0mH ch t t f -,其中H h H A hP mH λδλ==,欲使测量误差Δt 下降,可以采用以下几种措施:(1)降低壁面与流体的温差(t f -t 0),也就是想办法使肋基温度t 0接近t f ,可以通过对流体 通道的外表面采取保温措施来实现。
流体力学与热传递在工程设计中的应用考核试卷

1.流体在圆形管道中做层流运动时,流速分布呈_______状。
()
2.热对流的基本方程是_______方程。
()
3.在热辐射中,黑体的辐射强度与温度的_______成正比。
()
4.流体的粘度与温度的关系是_______。
()
D.流体粘性很小,雷诺数小于2000
4.在热传递中,热对流的主要影响因素是:()
A.流体的热导率
B.流体的速度
C.流体的比热容
D.流体与固体表面的温差
5.对于热辐射,以下哪种说法是正确的:()
A.热辐射不需要介质就可以传播
B.热辐射的强度与物体温度成反比
C.热辐射在真空中不能传播
D.热辐射的强度只与物体颜色有关
A.热边界层是温度梯度的过渡层
B.热边界层厚度随流体速度增加而减小
C.热边界层厚度与流体的热导率有关
D.热边界层厚度与流体与固体表面的温差有关
20.在流体力学中,以下哪些方程用于描述流体的运动:()
A.纳维-斯托克斯方程
B.连续性方程
C.能量方程
D.动量方程
(以上为多选题部分,以下是其他题型,请根据需要自行补充)
4.热对流是依靠流体的宏观运动进行热量传递的。()
5.热辐射的强度与物体的表面积成正比。()
6.在热交换器中,增加流体流速会降低传热效率。()
7.热力学第二定律表明,热能总是自发地从高温物体传递到低温物体。()
8.湍流流动的流线是平行的,层流流动的流线是弯曲的。()
9.热边界层的厚度与流体的热导率成反比。()
四、判断题
1. ×
2. √
(完整版)传热学试卷和答案

传热学(一)第一部分选择题1. 在稳态导热中 , 决定物体内温度分布的是 ( )A. 导温系数B. 导热系数C. 传热系数D. 密度2. 下列哪个准则数反映了流体物性对对流换热的影响 ?( )A. 雷诺数B. 雷利数C. 普朗特数D. 努谢尔特数3. 单位面积的导热热阻单位为 ( )A. B. C. D.4. 绝大多数情况下强制对流时的对流换热系数 ( ) 自然对流。
A. 小于B. 等于C. 大于D. 无法比较5. 对流换热系数为 100 、温度为 20 ℃的空气流经 50 ℃的壁面,其对流换热的热流密度为()A. B. C. D.6. 流体分别在较长的粗管和细管内作强制紊流对流换热,如果流速等条件相同,则()A. 粗管和细管的相同B. 粗管内的大C. 细管内的大D. 无法比较7. 在相同的进出口温度条件下,逆流和顺流的平均温差的关系为()A. 逆流大于顺流B. 顺流大于逆流C. 两者相等D. 无法比较8. 单位时间内离开单位表面积的总辐射能为该表面的()A. 有效辐射B. 辐射力C. 反射辐射D. 黑度9. ()是在相同温度条件下辐射能力最强的物体。
A. 灰体B. 磨光玻璃C. 涂料D. 黑体10. 削弱辐射换热的有效方法是加遮热板,而遮热板表面的黑度应()A. 大一点好B. 小一点好C. 大、小都一样D. 无法判断第二部分非选择题•填空题(本大题共 10 小题,每小题 2 分,共 20 分)11. 如果温度场随时间变化,则为。
12. 一般来说,紊流时的对流换热强度要比层流时。
13. 导热微分方程式的主要作用是确定。
14. 当 d 50 时,要考虑入口段对整个管道平均对流换热系数的影响。
15. 一般来说,顺排管束的平均对流换热系数要比叉排时。
16. 膜状凝结时对流换热系数珠状凝结。
17. 普朗克定律揭示了按波长和温度的分布规律。
18. 角系数仅与因素有关。
19. 已知某大平壁的厚度为 15mm ,材料导热系数为 0.15 ,壁面两侧的温度差为 150 ℃,则通过该平壁导热的热流密度为。
(完整word版)流体力学总题库内部吐血整理

2h
(3)
即
h 2H h1
(4)
等角速度旋转容器中液体相对平衡时等压面的方程为
2r2 gz C
2
(5)
r d z h 对于自由液面,C=0。圆筒以转速 n1 旋转时,自由液面上,边缘处,
,
,则
2
2
d 2
2
gh
0
(6)
2
得
2 2gh
d
(7)
由于
2 n1
60
(8)
n1
30
30
d δ
n L
2.在温度不变的条件下,体积为 由流体压缩系数计算公式可知:
的水,压强从
增到
,体积减少了
,试求水的压缩率。
3.某种油的运动黏度是 4.28x10∧-7 ㎡/s,密度是 ρ=678kg/m³,试求其动力黏度。
解:油的运动黏度 v=4.28x10∧-7 ㎡/s。ρ=678kg/m³
v=u/p 得 u=pv=4.28x10*-7x678=2.9x10∧-4Pa.s 4.(习题 1-8)
h= 因此,可以计算 h 得到:
pA -pB Hg g
(2.7+2.9) 104 = 13.55103 9.8
=0.422m
6、如图所示,一直立的煤气管,为求管中煤气的密度,在高度差 H=20m 的两个断面上安装 U 形管测压计,其内工
m h h 的密度 =1.28kg/ 3 ,测压计读数 1 =100mm, 2 =115mm。若忽略 U 形管测压计中空气密度的影响,试求煤气管中煤气的密度。解:
,间隙
,间隙内润滑油的动力黏度
,消耗的功率
解 油层与轴承接触面上的速度为零,与轴接触面上的速度等于轴面上的线速度
(完整word版)流体力学试题及答案

流体力学复习题-----2013制一、填空题1、1mmH 2O= 9.807 Pa2、描述流体运动的方法有 欧拉法 和 拉格朗日法 。
3、流体的主要力学模型是指 连续介质 、 无粘性 和不可压缩性。
4、雷诺数是反映流体流动状态的准数,它反映了流体流动时 粘性力 与 惯性力 的对比关系。
5、流量Q1和Q2,阻抗为S1和S2的两管路并联,则并联 后总管路的流量Q 为Q= Q1 + Q2,总阻抗S 为 。
串联后总管路的流量Q 为Q= Q1 =Q2,总阻抗S 为S1+S2 。
6、流体紊流运动的特征是 脉动现行 ,处理方法是 时均法 。
7、流体在管道中流动时,流动阻力包括沿程阻力 和 局部阻力 。
8、流体微团的基本运动形式有: 平移运动 、 旋转流动 和 变形运动 。
9、马赫数气体动力学中一个重要的无因次数,他反映了 惯性力 与 弹性力 的相对比值。
10、稳定流动的流线与迹线 重合 。
11、理想流体伯努力方程=++g 2u r p z 2常数中,其中rp z +称为 测压管 水头。
12、一切平面流动的流场,无论是有旋流动或是无旋流动都存在 流线 ,因而一切平面流动都存在 流函数 ,但是,只有无旋流动才存在 势函数。
13、雷诺数之所以能判别 流态 ,是因为它反映了惯性力 和 粘性力 的对比关系。
14、流体的主要力学性质有 粘滞性 、 惯性 、 重力性 、 表面张力性 和 压缩膨胀性 。
15、毕托管是广泛应用于测量 气体和 水流一种仪器。
16、流体的力学模型按粘性是否作用分为 理想气体 和 粘性气体 。
作用与液上的力包括 质量力, 表面力。
17、力学相似的三个方面包括 几何相似 、 运动相似 与 动力相似 。
18、流体的力学模型是 连续介质 模型。
19、理想气体伯努力方程2u z -z p 2g 21ργγα+-+))((中,))((g 21z -z p γγα-+称 势压 ,2u p 2ρ+ 全压 , 2u z -z p 2g 21ργγα+-+))((称总压20、紊流射流的动力特征是 各横截面上的动量相等 。
(完整版)传热学试题(答案)

①Nu准则数的表达式为(A )②根据流体流动的起因不同,把对流换热分为( A)A.强制对流换热和自然对流换热B.沸腾换热和凝结换热C.紊流换热和层流换热D.核态沸腾换热和膜态沸腾换热③雷诺准则反映了( A)A.流体运动时所受惯性力和粘性力的相对大小B.流体的速度分布与温度分布这两者之间的内在联系C.对流换热强度的准则D.浮升力与粘滞力的相对大小④彼此相似的物理现象,它们的( D)必定相等。
A.温度B.速度C.惯性力D.同名准则数⑤高温换热器采用下述哪种布置方式更安全?( D)A.逆流B.顺流和逆流均可C.无法确定D.顺流⑥顺流式换热器的热流体进出口温度分别为100℃和70℃,冷流体进出口温度分别为20℃和40℃,则其对数平均温差等于()A.60.98℃B.50.98℃ C.44.98℃D.40.98℃⑦7.为了达到降低壁温的目的,肋片应装在( D)A.热流体一侧B.换热系数较大一侧C.冷流体一侧D.换热系数较小一侧⑧黑体表面的有效辐射( D)对应温度下黑体的辐射力。
A.大于B.小于 C.无法比较D.等于⑨通过单位长度圆筒壁的热流密度的单位为( D)A.W B.W/m2 C.W/m D.W/m3⑩格拉晓夫准则数的表达式为(D )⑪.由炉膛火焰向水冷壁传热的主要方式是( A )A.热辐射B.热对流C.导热D.都不是⑪准则方程式Nu=f(Gr,Pr)反映了( C )的变化规律。
A.强制对流换热B.凝结对流换热C.自然对流换热D.核态沸腾换热⑪下列各种方法中,属于削弱传热的方法是( D )A.增加流体流度B.设置肋片C.管内加插入物增加流体扰动D.采用导热系数较小的材料使导热热阻增加⑪冷热流体的温度给定,换热器热流体侧结垢会使传热壁面的温度( A )A.增加B.减小C.不变D.有时增加,有时减小⑪将保温瓶的双层玻璃中间抽成真空,其目的是( D )A.减少导热B.减小对流换热C.减少对流与辐射换热D.减少导热与对流换热⑪下列参数中属于物性参数的是( B )A.传热系数B.导热系数C.换热系数D.角系数⑪已知一顺流布置换热器的热流体进出口温度分别为300°C和150°C,冷流体进出口温度分别为50°C和100°C,则其对数平均温差约为( )A.100°CB.124°CC.150°CD.225°C⑪对于过热器中:高温烟气→外壁→内壁→过热蒸汽的传热过程次序为( A )A.复合换热、导热、对流换热B.导热、对流换热、复合换热C.对流换热、复合换热、导热D.复合换热、对流换热、导热⑪温度对辐射换热的影响( D )对对流换热的影响。
《传热学》考试试题库汇总(可编辑修改word版)

《传热学》考试试题库汇总(可编辑修改word版)《传热学》考试试题库汇总第一章概论一、名词解释1.热流量:单位时间内所传递的热量2.热流密度:单位传热面上的热流量3.导热:当物体内有温度差或两个不同温度的物体接触时,在物体各部分之间不发生相对位移的情况下,物质微粒(分子、原子或自由电子)的热运动传递了热量,这种现象被称为热传导,简称导热。
4.对流传热:流体流过固体壁时的热传递过程,就是热对流和导热联合用的热量传递过程,称为表面对流传热,简称对流传热。
5.辐射传热:物体不断向周围空间发出热辐射能,并被周围物体吸收。
同时,物体也不断接收周围物体辐射给它的热能。
这样,物体发出和接收过程的综合结果产生了物体间通过热辐射而进行的热量传递,称为表面辐射传热,简称辐射传热。
6.总传热过程:热量从温度较高的流体经过固体壁传递给另一侧温度较低流体的过程,称为总传热过程,简称传热过程。
7.对流传热系数:单位时间内单位传热面当流体温度与壁面温度差为1K 是的对流传热量,单位为W/(m2·K)。
对流传热系数表示对流传热能力的大小。
8.辐射传热系数:单位时间内单位传热面当流体温度与壁面温度差为1K 是的辐射传热量,单位为W/(m2·K)。
辐射传热系数表示辐射传热能力的大小。
9.复合传热系数:单位时间内单位传热面当流体温度与壁面温度差为1K 是的复合传热量,单位为W/(m2·K)。
复合传热系数表示复合传热能力的大小。
10.总传热系数:总传热过程中热量传递能力的大小。
数值上表示传热温差为1K 时,单位传热面积在单位时间内的传热量。
二、填空题1.热量传递的三种基本方式为、、。
(热传导、热对流、热辐射)2.热流量是指,单位是。
热流密度是指,单位是。
(单位时间内所传递的热量,W,单位传热面上的热流量,W/m2)3.总传热过程是指,它的强烈程度用来衡量。
(热量从温度较高的流体经过固体壁传递给另一侧温度较低流体的过程,总传热系数)4.总传热系数是指,单位是。
(完整版)流体力学练习题及答案

(完整版)流体力学练习题及答案-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流体力学练习题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1、下列各力中,不属于表面力的是( )。
A .惯性力B .粘滞力C .压力D .表面张力2、下列关于流体粘性的说法中,不准确的说法是( )。
A .粘性是实际流体的物性之一B .构成流体粘性的因素是流体分子间的吸引力C .流体粘性具有阻碍流体流动的能力D .流体运动粘度的国际单位制单位是m 2/s3、在流体研究的欧拉法中,流体质点的加速度包括当地加速度和迁移加速度,迁移加速度反映( )。
A .由于流体质点运动改变了空间位置而引起的速度变化率B .流体速度场的不稳定性C .流体质点在流场某一固定空间位置上的速度变化率D .流体的膨胀性4、重力场中平衡流体的势函数为( )。
A .gz -=πB .gz =πC .z ρπ-=D .z ρπ=5、无旋流动是指( )流动。
A .平行B .不可压缩流体平面C .旋涡强度为零的D .流线是直线的6、流体内摩擦力的量纲[]F 是( )。
A . []1-MLtB . []21--t MLC . []11--t ML D . []2-MLt 7、已知不可压缩流体的流速场为xyj zi x 2V 2+= ,则流动属于( )。
A .三向稳定流动B .二维非稳定流动C .三维稳定流动D .二维稳定流动8、动量方程 的不适用于(??? ??) 的流场。
A .理想流体作定常流动B .粘性流体作定常流动C .不可压缩流体作定常流动D .流体作非定常流动9、不可压缩实际流体在重力场中的水平等径管道内作稳定流动时,以下陈述错误的是:沿流动方向 ( ) 。
A .流量逐渐减少B .阻力损失量与流经的长度成正比C .压强逐渐下降D .雷诺数维持不变10、串联管道系统中,其各支管内单位质量流体的能量损失( )。
A .一定不相等B .之和为单位质量流体的总能量损失C .一定相等D .相等与否取决于支管长度是否相等11、边界层的基本特征之一是( )。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流体力学与传热学考试题目1-1 下图所示的两个U 形管压差计中,同一水平面上的两点A 、B 或C 、D 的压强是否相等?答:在图1—1所示的倒U 形管压差计顶部划出一微小空气柱。
空气柱静止不动,说明两侧的压强相等,设为P 。
由流体静力学基本方程式: 11gh gh p p A 水空气ρρ++=11gh gh p p B 空气空气ρρ++=空气水ρρ>∴BA p p >即A 、B 两点压强不等。
而 1gh p p C 空气ρ+=1gh p p D 空气ρ+=也就是说,Cp 、D p 都等于顶部的压强p 加上1h 高空气柱所引起的压强,所以C 、D 两点压强相等。
同理,左侧U 形管压差计中,B A p p ≠ 而DC p p =。
分析:等压面成立的条件—静止、等高、连通着的同一种流体。
两个U 形管压差计的A 、B 两点虽然在静止流体的同一水平面上,但终因不满足连通着的同一种流体的条件而非等压。
1-2 容器中的水静止不动。
为了测量A 、B 两水平面的压差,安装一U 形管压差计。
图示这种测量方法是否可行?为什么? 答:如图1—2,取1—1/为等压面。
由1'1p p =可知:)(2H R g p O H B ++ρ=gRH h g p Hg O H A ρρ+++)(2ghp p O H A B 2ρ+=将其代入上式,整理得 0)(2=-gR O H Hg ρρ∵2≠-OHHg ρρ ∴0=RR 等于零,即压差计无读数,所以图示这种测量方法不可行。
分析:为什么压差计的读数为零?难道A 、B 两个截面间没有压差存在吗?显然这不符合事实。
A 、B 两个截面间确有压差存在,即h 高的水柱所引起的压强。
问题出在这种测量方法上,是由于导管内充满了被测流体的缘故。
连接A 平面测压口的导管中的水在下行过程中,位能不断地转化为静压能。
此时,U 型管压差计所测得的并非单独压差,而是包括位能影响在内的“虚拟压强”之差。
当该导管中的水引至B 平面时,B —B ’已为等压强面,再往下便可得到无数个等压面。
压差计两侧的压强相等,R 当然等于零。
这个结论很重要,在以后的讨论中常遇到。
水银 图1-1 1-1附图121’图1-2 1-2 附图1-8由摩擦系数与雷诺数的关系图即Re -λ图分析雷诺数、相对粗糙度对磨擦系数和阻力损失的影响。
答:在滞流区,即2000Re ≤时,Re 64=λ,阻力损失ρμ232d lu h f =,u h f μ∝,即阻力损失与粘度和流速成正比而与壁面粗糙度无关。
这是由于滞流时,液体的流动平滑而有规则,管壁近处那层几乎静止的液体膜,履盖了管壁的粗糙面的缘故。
随着雷诺数增大,当4000Re ≥时,从滞流转向湍流,将湍流的布拉修斯公式(25.0Re 3164.0=λ)代入范宁公式可知,此时75.125.0u h f μ∝。
说明粘性力对流动阻力的影响已大为降低,而流速的影响增大,由液体旋涡所产生的惯性力已成为影响流动阻力的重要因素,粗糙度的影响也较为显著。
这是因为随着Re 增大,滞流边界层变薄,壁面凸起部分便会伸入湍流区与质点发生碰撞,加剧了液体的湍动性。
Re 愈大,这种影响就愈显著。
当Re 增大到一定程度时,Re -λ曲线变成水平线。
这时λ已与Re 的大小无关,只要粗糙度一定,λ即为一常数。
此时20u h f μ∝。
说明阻力损失与液体粘度无关,而惯性力已成为影响阻力的决定因素。
1-10 如何理解图1-7所示的并联管路两支管的能量损失相等?答:(1)此例可分别对支管1、支管2到A 、B 两截面的柏努利方程式来理解。
对支管1列A 、B 两截面的柏努利方程式:∑+++=++1,2222f B B Bg A AAgh up Z u p Z ρρ 再对支管2列A 、B 两截面的柏努利方程式:∑+++=++2,2222f B B Bg A AAgh u p Z u p Z ρρ 比较上述两式即可得出:∑∆=2,1,f f h h(2)从两条分支管路拥用一个共同的分支点、汇合点支理解。
分支点A 只能有一个压强A p ,汇合点B 也只能有一个压强B p ,而A 和B 是两条支路所共有的两点。
尽管两支路管子的状况不一,但是通过A 、B 两点测定的单位质量流体的能量损失必然相同。
这和并联电路类似,尽管并联电路各支路的电阻不同,电流强度不同,但由于两端都共有一个测压点,所测得的电势差即势能损失相同。
分析:为什么细而长的支管1中流体的流动阻力会和粗而短的支管2相同呢?请读者注意:能量损失是以J/kg 为单位来计量的,而绝非指通过某支管的所有流体的阻力损失总和。
假如有一单位质量的流体欲通过支管1抵B ,但支管1的阻力大于支管2,则该流体会自动放弃走支管1而改走支管2。
后续流体也会效仿。
结果导致支管2的流量增大,阻力上升。
这种过程要一直延续到对单位质量流体来讲,无论走支管1还是走支管2阻力相同时为止,即 ∑∑∑-==BA f f f h h h,2,1,。
由∑∑=2,1,f f h h,可从数量上确定各支管的流量比:2252115121::l d l d V V λλ=l 包括管件的当量长度。
图1-7 1-10 附图1-75 用风机通过内径为0.3m 的圆形导管从大气中抽取空气。
导管壁开口接一U 形管压差计,压差计读数为245Pa(2.5cmH2O)(真空度)。
已知空气的密度为1.29kg/m3,求空气的流量(入口与管路的阻力忽略不计)。
解:如图1-13,以通过怀管轴线的水平面0-0、为基准面,到1-1、、2-2、截面间的柏努利方程式,以表压计。
2222222111up g Z u p g Z ++=++ρρ已知021==Z Z 01=u 01=p Pa p 2452-=将其代入上式,得 02222=+up ρ ∴sm p u /5.1929.1)245(2222=-⨯-=-=ρ空气的体积流量:s m V /38.15.193.0785.032=⨯⨯= 分析:以上是用柏努利方程解题的通常步骤。
本题的关键在于两个截面的选择。
此外,如果真正理解了该方程能量守恒与转换的物理意义,就可以悟出:既然截面1的3项能量(位能、静压能、动能)为零,截面2的位能为零,则截面2的静压能和动能之和必然为零。
从而可以断定:截面2的负压完全是静压能转化为动能的结果。
即可直接得出ρ2222p u -=的结论。
许多涉及柏努利方程的问题都可以采用这种“直接切入”的方法。
1-77 如图1-15,水从内径为1d管段流向内径为2d 的管段。
已知122d d =,1d 管段流体流动的速度头为9.8kPa(1.0MH2O),8.1,3m h =求、1h 2h 。
(1)忽略AB 段的能量损失; (2)AB 段的能量损失为)3.0(49.22O mH kPa 。
(d )解:(1)分析在不计AB 段能量损失的前提下,在截面B 中心所测得的全部静压头(包括速度头转化来的那部分静压头在内)3h 即0’图 1-15 1-77 附图0’对于A截面:guhh22113+=∴mguhh8.00.18.122131=-=-=对于B截面:guhh22232-=截面B的动压头:由已知4124114212122=⎪⎪⎭⎫⎝⎛=⎪⎪⎭⎫⎝⎛=dddduu-+ 得41)2/()2/(2122=gugu∴OmHgugu221225.00.14124122=⨯=⨯=故mh55.125.08.12=-=(2)若AB段的能量损失为2.94kPa),3.0(2OmH各截面流体的总能量应为)(,3BAfhh-+。
因为B截面的动压头没有变化,总能量亦没变,所以`2h不变,即.55.12`2mhh==而muhhhgBAf1.10.13.08.1221,3`1=-+=-+=-或mhhhBAf1.13.083.0,11'=+=+=-此例只要抓住问题的实质,即能量守恒与转换,应该是不难解决的。
采用这种“直接切入”的方法,较之列A、B截面的柏努力方程求解,显然要简捷些。
1-78 某并联输水管路由两条光滑管支路组成,管内流体均处于湍流状态。
已知总输水量为70hm3,求两条支管的流量。
设两条支管的内径分别为mmdmmd50,10021==,管长分别为mmlmml350,70021==(包括管件的当量长度)。
解:由并联管路特性:∑∑=2,1,ffhh即222222221111udludlλλ=将25.03164.0eR=λ代入上式得23164.023164.0222225.022212125.011udlududlud⎪⎪⎭⎫⎝⎛=⎪⎪⎭⎫⎝⎛μρμρ化简25.12175.1225.11175.11dludlu=即25.12275.122225.11175.1211785.0785.0dldVdldV⎪⎪⎭⎫⎝⎛=⎪⎪⎭⎫⎝⎛∴1275.4211225.1275.12175.121l l d d l ld d V V ⋅⎪⎪⎭⎫ ⎝⎛=⋅⎪⎪⎭⎫ ⎝⎛=⎪⎪⎭⎫ ⎝⎛+⨯74127192175.111275.175.42121⎪⎪⎭⎫ ⎝⎛⋅⎪⎪⎭⎫ ⎝⎛=⎪⎪⎭⎫ ⎝⎛⎪⎪⎭⎫⎝⎛=l l d d l l d d V V代入已知数据:41.4673.056.6700350501007471921=⨯=⎪⎭⎫ ⎝⎛⋅⎪⎭⎫ ⎝⎛=V V h m V 3157141.441.470=+⨯= h m V 32135770=-=分析:解决两条支管并联的问题,大都是先从两支路流动阻力相等这一规律出发,然后确定两个支管的流量比。
多条支管并联的管路亦可仿此处理。
对于幂指数比较复杂公式的计算,建议先不要代入数据,待推出最终结果后再代入数据,这样可避免一些繁琐的计算。
由计算结果可以看出:支管直径d 对流量分配的影响较大(指数为19)。
本例尽管两条支管21212,2l l d d ==,但两条支管的流量仍相差较大。
其次还应注意,式中的管长l 是包括当量长度el 在内的。
如果当量长度发生变化(例如调节某一支路的阀门开度),将直接影响流量在两支管中的分配,即不仅影响本条支管的流量,而且影响其他并联管路的流量,操作时必须注意到这一点。
1—82 两容器中装有相对密度为0.8、粘度10msP a ⋅的油品,并用管线相连。
如图1-17所示。
已知容器A 液面上方压强)5.0(49at kP p a A = (表),容器B 液面上方为常压。
位差mm Z 5.21=,m Z 5.42=,m Z 33=,管内径mm d 100=,管长m l 100=(包括全部阻力的当量长度)。
已知条件同上题。
假设A 、B 两容器的液面不发生变化,油品的实际流量为多少?分析:两液面维持不变,即系统的推动力不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