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寻王维的足迹剖析
【课程论文】唐诗宋词鉴赏-王维诗赏析

王维诗词赏析第一次接触到诗人王维,或许并不是在小学的课堂上的,而是在书法老师那里获得的。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的诗句在笔墨下流出,淡白的宣纸上一股清香的墨韵味,明月、清泉,一股寂静悠然之意顿时生于心间。
喜欢王维,喜欢他的那份悠然自得,喜欢他的田园风,清新脱俗,自然朴实,似一股清泉缓缓流入心间。
盛唐出了太多的名人,豪情壮志的李太白、忧国忧民的杜子美,固然会激起心中的一股涌浪,但是缺少了那么点宁静与安然。
平日的时候,喝杯茶,读上几句王维的田园诗,喜欢这样安静悠闲的生活。
山居秋暝作者:王维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高中对这句话情有独钟。
并不仅仅是因为小学时曾经练过书法,挥墨写过这句诗词。
老师曾请班里的那位艺术生将此景画于黑板上。
果然,艺术生胸有成竹,两三笔,明月,松树,清泉,水中石顿时映现于黑板之上。
一场秋雨过后,秋山如洗,清爽宜人。
月光洒下松树林之间,淡淡的月光透出几分清凉寂静,松针斑斑驳驳,随风摇动,发出沙沙的轻响。
汩汩清泉流过石头,轻轻留下自己到过的足迹,那边是石头上的磨痕。
犹记得当年学习二胡曲《良宵》之时,老师曾关掉教室里的灯光,一轮明月的微光洒进教室,凉凉的,沙沙的,就是这种感觉或许。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时近黄昏,日落月出,松林静而溪水清,浣女归而渔舟从。
如此清秋佳景,风雅情趣,自可令王孙公子流连陶醉,忘怀世事。
一个"空"字领起,格韵高洁,为全诗定下一个空灵澄净的基调。
全诗动静结合,相辅相成,相得益彰。
月照松林是静态,清泉流溢是动态。
前四句写秋山晚景之幽静,五六句写浣女渔舟之喧哗。
感觉、视觉、听觉、感受交错纵横,因象得趣,因景生情。
竹里馆作者:王维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
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或许这首与山居秋暝有异曲同工之妙。
竹林深处,绝无尘世的嘈杂,琴声清幽,歌吟舒畅,诗人此时尽情享受着独处的自由,细细品味艺术人生的高雅情趣,他高傲得似乎不食人间烟火,知此乐者,唯此山此月也。
王维开元行踪求是

王维开元行踪求是[1].王辉斌(襄樊学院中文系,湖北襄樊441053)关键词:王维;开元行踪;知南选;黔州摘要:文章考察的王维“开元行踪”,主要是以其“知南选”为研究的中心。
认为:王维在开元二十八年秋,自长安经大散关入蜀,“知南选”于黔州。
翌年春正月事毕,在渝州顺长江东下至夏口,然后逆汉水直抵襄阳,并于南阳临湍驿与神会等“谈经数日”,旋北归长安。
翌年改元宝,唐玄宗下诏,文武百官九品以上者,连升两级,王维由正八品下的监察御史擢升为从六品下的侍御史。
王士源《孟浩然集序》、胡适辑《神会语录》,均称“侍御史王维”者,即皆因此而始。
中图分类号: I12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000 -5935 (2003) 04 -0064 -05 王维生平事迹,以其在开元年间的行踪最难考察。
几年前,笔者曾撰《王维早期行事探究》[1]一文,虽然对王维“开元三年远渡黄河入京至开元二十三年擢右拾遗间整20年的一段历史事实”,择其要者进行了探索,但其并不等于说王维开元年间的生平事迹已甚为清楚明白。
笔者特撰是文,对王维开元年间游踪中的有关问题,再作具体考察与辨别。
一蜀中之行考实王维游蜀中,赵殿成《王右丞年谱》未及。
陈贻《王维生平事迹初探》[2]亦未及。
王达津《王维的生平和诗》[3]一文,虽将王维集中的、《青溪》《自大散以往深林密竹蹬道盘曲四五十里至黄牛岭见黄花川》二诗,系于开元十五年,但无任何依据,因而仅认为“:都系初隐时游历所作。
”谭优学《王维生平事迹再探》[4]一文,首次对王维的入蜀问题进行了考察,认为“王维曾经入蜀,其证有三。
”一是以王维集中的《自大散以往..见黄花川》、二诗为据,考订《青溪》出王维曾经凤州(今陕西凤县)梁泉县的黄花川、大散关而入蜀。
二是据《宣和画谱》所载王维的《栈阁图》、、等十一幅川北写生图”《剑阁图》《蜀道图》“,认收稿日期:2003-03-17为王维若非亲历其境,是很难画出上述蜀中山水的特点的。
状难描之景如在目前 含不尽之意见于言外——析王维山水诗的意境美

“ 空山不见人 ,但闻人语响。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 夕阳普照,高远的蓝天衬出了一种辉煌 , 碧绿的江水上铺
的生机正悄悄滋长,虽没有看到人影 。但分明从山中传出 人语声, 朦胧 中似见出真景。也正是 “ 人语响”打破 了青
山的宁静。我们 可 以不去 设想 是 些什 么人 ,在 说 些什 么 ,
管, 清脆动人, “ 鸟鸣山更幽” ,动中有静 。 中有动,由 静 近 ( 、 人 花)及远 ( 山) 夜 ,又 由远 ( 鸣声)及 近 ( ) 人 , 面对此景, 人的心是空淡安闲的,景色是清朗雅致的,人
在其中又超然于物外 ,达到 了物我合一 的审美境界 。 上。 ”(《 鹿柴》 )诗人 以 己观物 ,通过 人与物 ,物与 物的关 系,采用 动静 结合 的手 法 ,来表 达这 种意境 美 。踏 入寂 静 清冷的山林 , 翠 幽深 的景致 弥漫 了诗人 的双 眼 ,大 自然 苍
析 王 维 山水诗 的意 境 美
杜 瑞 娟
0 40 ) 2 00
( 赤峰二 中,内蒙古 赤峰
摘 要 闲静淡远、意境空是是王雏山水诗意境美的主要体现,而归隐思想则贯穿于王堆作品的始终。 关键词 王雏 ;山水诗 ;意境 美;闲静 淡远 ;意境 空更 ;归隐
中图分类号 10 .2 2 7 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 编号 10 —0 6 2 0 )0 0 1 4 7(0 6 3—0 4 0 7—0 2
人足迹延伸到远方或沙滩上停泊了一条或几条渔船,有谁
还会说这是一 种空寂 、呆板 的风 景 ?这 难 道不 是一 幅蕴 含
了人的因素的绝好山水画吗?只要你尽情想象,红彤彤的
满了一层金色 的光彩 ,一条 船在 静 泊着 , 个 画面 是 闲静 整 远逸的 ,因无人而显得空灵 ,因人 已归于 自然 而有 了灵性 。 “ 江流大地外 ,山色有无中”( 汉江临泛》 , 白云回望合 , 《 ) “ 青霞入看无 ” (《 终南 山》 ,大江奔 流到远方 ,几乎 和天 地 ) 相连 ,进而 自然使人 想 到它要 流 向天 地 之外 ,表现 了一 种 雄壮美 。但一登上 山顶 ,原 来 的那 种呈 现 于 目前的 山色 又
王维的诗人之路

王维的诗人之路王维,唐朝时期著名的文学家和画家,他以其独特的艺术才华和卓越的创作成就,成为中国文学史上的杰出人物。
他通过诗歌将自然与人类情感融合在一起,开辟了中国古典诗歌的新境界。
本文将探讨王维的诗人之路,以窥探其创作背后的故事和影响。
一、早年的文学追求与修行王维出生于705年,自小聪慧好学。
他对文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并开始钻研古代文学作品。
在长期的修行与研究中,王维接触到了佛教、道教以及儒家经典,这些思想和哲理对他的后期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王维对于自然景物的独到观察和对人类情感的敏锐洞察,就源自于他对多元文化的吸收和融合。
二、山水田园的诗意世界王维醉心于山水田园景色,他笔下的山川、江河、野花、田园,无不展现出浓郁的诗意。
他以独特的视角和精湛的笔触,将自然景色与人类情感相结合,使诗歌产生了深刻的共鸣。
他的作品中大量运用了对比手法,通过描绘自然景物以映衬人类情感的起伏和变化,营造出富有诗意的情境。
这些作品不仅给人以美的享受,更引发人们对生命、人生和宇宙的思考。
三、音乐和哲学的结合王维的创作不仅止于诗歌,他还广泛涉猎音乐和哲学。
王维擅长吹奏箫,他的音乐才华与他的诗歌才华相得益彰。
他在音乐创作中表现出独特的审美情趣和超凡脱俗的境界。
此外,王维的诗歌中还融入了哲学的思考,他试图通过诗歌表达对人生、存在和时间等问题的思考。
这种多元学科的交叉融合,使他的作品具有了非凡的内涵和深度。
四、文人雅士的生活态度王维一生都过着文人雅士的生活,他追求自由、宁静和浪漫。
他崇尚自然,远离尘嚣,常常亲近大自然,寻找心灵的净土。
他喜欢与志同道合的友人结伴游历山水间,品味人生的酸甜苦乐。
他的行为和态度成为后世文人的典范,对于后来的文学家和艺术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综上所述,王维的诗人之路是一条璀璨的创作之路。
他通过融合多元文化和思想,创造出了独特的诗歌风格。
他的作品不仅展现了对自然和人类情感的独到洞察,还融入了音乐和哲学的元素。
王维《使至塞上》赏析

王维《使至塞上》赏析王维《使至塞上》赏析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侯骑,都护在燕然。
王维,字摩诘。
唐代著名诗人,这首诗是王维作为监察御史出使边塞时所作。
开元25(公元737)年,河西节度副使崔希逸战胜吐蕃,唐玄宗命王维以监察御史的身份出塞安抚,察访军情。
这实际上是将王维排挤出朝廷。
这首诗就创作于作者赴河西节度使幕府途中。
诗人离开京城,前往边塞的时候,心情激愤而又忧郁。
“使至塞上”含义就是:奉命出使到边塞去。
这首诗,一、二句和五、六、七、八句写景。
但无论是叙事还是写景,都流淌着作者奔涌不息的激情。
首联“单车欲问边。
属国过居延”,意思是“我轻车简从出使边塞去察访军情,要经过西汉时的属国居延”。
“单车”表明此次出使装备简单,随从不多。
“过居延”点明出使行程遥远,要经历居延国,到达西北边陲。
虽是交代出使目的和行程的语句,但作者的孤独、寂寞和抑郁之情,仍从字里行间流露出来。
颔联“征蓬出汉塞。
归雁人胡天”。
作者由眼前的景物“征蓬”、“归雁”联想到自己的处境:自己被排挤出朝廷,就像这随风漂泊的蓬草一样。
孤独地飘出汉塞,又像归雁一样凄凉的飞人胡天边塞。
虽是写景之句,但诗人因受排挤而激愤和压抑的内心感受却展现得生动具体。
颈联“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描绘出了一幅苍凉壮阔的宏伟画面:在浩瀚无边的沙漠荒野中,一股浓烟孤然升起。
在浩荡奔涌的黄河尽头。
一轮落日徐然下降。
画面雄浑而壮美,通过作者精美的描绘,读者想象到了诗句以外的苍天白云,也体会到了作者悲壮孤寂的情绪被融化在自然景色当中,随滚滚黄河水奔流而去。
这流传千古的名句,不但展现了大漠景色的奇特。
而且为下文抒发感情的变化埋下了伏笔。
尾联“萧关逢侯骑,都护在燕然”将诗人的感情推向高潮:迎面碰到前线巡逻兵,从“侯骑”口中得知“都护”在燕然(前线),抑郁孤寂的凄然即刻被兴奋昂扬的爱国之情所淹没。
由单纯的沉沦于个人得失,上升到了对戍边将士的称赞和对国家安宁的渴望。
对王维的评价

对王维的评价一、人物生平王维出生于武则天统治的时期,号摩诘居士,王维的父亲是河东王氏,母亲是博陵崔氏,因为王维的母亲崔氏信仰佛教,所以以摩诘菩萨之名给王维取字摩诘。
由于王维父族和母族都是当地的名门望族,所以王维在如此的家庭中长大其见识和才华远不是一般人士可比。
并且王维在幼年时期天资就已经高于同龄人。
尽管在王维九岁时,其父的去世导致家中家道中落,但母亲崔氏仍然没有落下孩子的教育,王维的少年和童年时期就在陪母亲卖画以及学堂中度过。
在唐玄宗继位的开元年间,王维年及弱冠,为了博得一举功名,王维下定决心入京赶考。
少年鲜衣怒马,才华横溢,一入盛世长安,受文人墨客所相追捧,王维时常与文人志士同游,也就是在那段日子,王维在重阳节随同好友登高之时,望眼前之山水景色念家中亲人,写下了“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的千古名句。
年少时期的王维王维在长安游荡了几年,直至19岁时才去参加科举考试,不幸的是,颇有才名的王维未在本次科考之中取得名次。
为何自己一生才华却得不到赏识呢。
王维陷入了深深的自我怀疑。
在王维苦恼之际,他的一位好友寥寥几句将王维从混沌之中点醒,这位好友对王维说“科举若不行卷,如同欲书而磨不研”。
行卷是指科举学子在参加科举考试前,需要将自己的政见文章写成卷轴,投递到皇家贵族朝中显贵的府上,以获得其支持,延长自己的声誉。
一语点醒梦中人,王维经此好友一点拨。
在二十一岁这年,除了专心自己的科举备考之外,还创作了一曲《郁轮袍》做为自己的行卷之用。
也正是这一曲《郁轮袍》,让玉真公主痴迷不已,听得如痴如醉。
使得王维夺得玉真公主芳心,玉真公主也在王维科举之时出力颇多。
有许多人都猜测是因为玉真公主的原因,使得李白同王维虽然处在同一个时代,但却从未有过一丝一毫的交集。
但所谓“道不同不相为谋”,天性豪放不羁的李白和闲适淡雅的王维,哪怕是有所交集也没有办法进行神了的思想交流,没想办法达到思想共鸣,所以李白和王维注定是无法成为至交好友的。
2024年王维的三种境界读后感范文

2024年王维的三种境界读后感范文2024年王维的《三种境界》是一首描写中国传统文化和哲学思想的经典诗作。
在这首诗中,王维以自然景物为背景,通过对山水、江河的描绘,展现了不同境界下的心境和境界的变化。
阅读这首诗,我深受启发,对其中的三种境界有了更深的理解,并对自己的人生观和世界观产生了反思。
王维的《三种境界》以山水为主题,通过对山水境界的不同描写,抒发了诗人对人生境界的追求和思考。
诗中的第一种境界是“山那边的云”:“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这种境界表达了诗人在异乡的孤独和思乡之情。
诗人身处陌生的环境,远离故土,每当佳节来临,倍加思念故乡的亲人,倍感孤独和孤寂。
这种境界使我联想到自己生活中的孤独和思念。
每当远离家乡,身处异地,我也会感受到孤独和思乡的情绪。
这首诗让我明白,思念是人们常有的情感,它使人更加珍惜和爱惜自己的家人和亲人。
同时,这种境界也让我反思,渴望家人和亲人的关怀和温暖,同时也要关心和照顾身边的人,让他们感受到我们的关爱和思念。
而诗中的第二种境界是“江州司马青衫湿,青花瓷碗里的早餐”。
这种境界描绘了一个官员的清贫和忙碌,生活在江州的司马归来湿透的衣袍,吃着简单的早餐,表达了他在艰苦的工作环境下的坚持和奉献。
这种境界让我思考到人生的忙碌和奉献。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常常忙于工作和事务,很少有时间去放松和休息。
诗中的这个场景提醒着我,无论身处何地,我们都要坚守自己的职责和理想,不怕艰苦,不怕辛苦。
无论生活如何,我们都要充实自己,用实际行动去证明自己的价值。
诗中的这个境界,真实而坚强的生活态度,深深地触动了我。
最后一种境界是“日暮苍山远,天净沙·秋思”。
这种境界表现了诗人在落日余晖下,对自然景物的赞美和思考。
日暮苍山远,天空异常清净,让人心生哲思,对生命和自然产生更深层次的理解。
这种境界让我想起在山水之间的宁静和安逸。
当我们远离尘嚣,踏入大自然,静心观察,感受大自然的美妙,我们会发现自己的内心得到了安慰和放松。
从长安到辋川——诗佛王维的身踪心迹

第3 4卷
・
J o u r n a l o f Xi n y a n g No r ma l Un i v e r s i t y
第 4期
2 0 1 4年 7月
( P h i l o s . &S o c . S c i . E d i t . ) V o 1 . 3 4 N o . 4 J u l y 2 0 1 4
大家 能谈 论的好像 只有他 的诗 , 他 的画 , 他 的天 纵才 情 。其 实 , 研究 一下 王维 的生平 履历 , 会发 现有 一件
会, 令人 抱来 琵琶 , 王维上 前独奏 新 曲 , 一 曲终 了 , 满
座 动容 。公主 又 问 曲名 , 王 维起 答 , “ 郁轮袍” 。这
时, 岐王 又忙不 迭地 称颂王 维 的诗 才 , 于是王 维又拿 出准备好 的诗 卷呈 与公 主 。公 主 一览 大 奇 , 想 不 到 眼前 的少 年竟 然是 自己平 时 习诵 的 、 以 为是 占人佳
事情见于正史之外的很 多 记载 , 在《 全唐诗话》 《 集 异记》 《 唐才子传》 等= 【 5 巾均有记录。这一故事的关
键词 是 : 郁 轮袍 。
承 载 着 家 人 的无 限期 望 以及 对 功 名 的强 烈 渴 望, 王维 1 5岁那 年 踏人 长 安 。这 位 “ 九岁知属辞” ( 《 新 唐= f 5 - 王 维f 簟 》 ) 的少 年天才 以其翩 然 风姿 、 出 众 才华 迅 速走 红 , 并 且 很 快 得 诸 王 眷 顾并 融 入 王
的, 考试 时很轻 松地 把它写 作点 睛之笔 。很 多文 : 上
的琵琶¨ 1 1 习熟 。很快 , 宴会如期而至, 岐王把王维装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韵味诵读《灞上秋居》 快乐响板《秦风.无衣》 能者齐背《论语.子罕(二)》 沙场点兵
追寻王维的足迹
四年级 王洋
少年行四首.其一
唐 王维
新丰美酒斗十千, 咸阳游侠多少年, 相逢意气为君饮, 系马高楼垂柳边。
背景
这首诗是王维年轻时 所写,那时的王维意气风 发,有着远大的理想和抱 负,一心想要自己的国家 变得更好,满怀豪情!
叹白发
唐 王维
宿昔朱颜成暮齿, 须臾白发变垂髫。经历,可以帮助我们更好的 理解古诗所表达的情感。
作业 选取你感兴趣 的诗人,了解他的 生平资料,下节课 我们开展他的赏析 会。
少年行四首.其一
唐 王维
新丰美酒斗十千, 咸阳游侠多少年, 相逢意气为君饮, 系马高楼垂柳边。
白石滩
唐 王维
清浅白石滩, 绿蒲向堪把。 家住水东西, 浣纱明月下。
背景
位居右拾遗 (监察官员 ,类似于 谏议大夫 ,专挑皇帝的毛病 )
白石滩
唐 王维
清浅白石滩, 绿蒲向堪把。 家住水东西, 浣纱明月下。
使至塞上.节选
唐 王维
大漠孤烟直, 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候骑, 都护在燕然。
背景
遭受排挤的王维被发配到塞外。
使至塞上.节选
唐 王维
大漠孤烟直, 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候骑, 都护在燕然。
叹白发
唐 王维
宿昔朱颜成暮齿, 须臾白发变垂髫。 一生几许伤心事, 不向空门何处销。
背景
青年时的志向无法实现, 一生浮沉,对官场已无半点 留恋的王维,把自己交给了 佛,交给了来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