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册第一课《追寻文明的足迹》

合集下载

1《追寻文明的足迹》(教案)2023-2024学年美术六年级下册

1《追寻文明的足迹》(教案)2023-2024学年美术六年级下册

追寻文明的足迹一、教学内容本节课为2023-2024学年美术六年级下册第10课《追寻文明的足迹》,旨在引导学生了解人类文明的发展历程,感受不同时期、不同地域的文明特点,从而增强学生的历史意识和人文素养。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人类文明的发展脉络,认识不同文明时期的代表性建筑、艺术品等,提高学生的审美鉴赏能力。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分析、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对文明的探究精神,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追寻文明的足迹,激发学生对人类文明的尊重和热爱,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历史责任感。

三、教学难点1. 如何引导学生理解文明的发展脉络和不同文明时期的特点。

2. 如何帮助学生建立文明的时空观念,提高学生的历史意识。

四、教具学具准备1.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教材、相关图片和视频等。

2. 学生准备:教材、笔记本、彩色笔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世界地图,引导学生关注不同地域的文明发展,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

2. 新课导入:介绍人类文明的发展历程,包括史前时期、古代文明、中世纪、近现代等阶段。

3. 作品欣赏:展示不同文明时期的代表性建筑、艺术品等,引导学生欣赏、分析、讨论,感受文明的艺术魅力。

4. 小组合作:学生分组,选择一个文明时期进行深入研究,搜集相关资料,制作展示海报。

5. 成果展示:各小组展示研究成果,分享学习心得,培养学生合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6. 总结:教师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文明的重要性,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历史观和民族观。

六、板书设计1. 追寻文明的足迹2. 副2023-2024学年美术六年级下册第10课3. 正文:介绍人类文明的发展历程、不同文明时期的代表性建筑和艺术品、学生合作研究等。

七、作业设计1. 学生根据本节课所学,选择一个自己感兴趣的文明时期,深入了解其特点,完成一篇研究报告。

2. 学生绘制一幅描绘文明时期的建筑或艺术品的画作,要求构图合理、色彩丰富、表现力强。

(完整版)《追寻文明的足迹》参考教案

(完整版)《追寻文明的足迹》参考教案

《追寻文明的足迹》参考教案一、教材分析(一)编辑指导思想《追寻文明的足迹》是“欣赏·评述”领域的一课内容。

它是继第11册《神州风采》——有关中国文化与自然遗产——一课后,对世界文化遗产的一次专题欣赏活动。

世界文化遗产是人类进步的闪光足迹,是全世界共同的财富。

通过本节课的欣赏活动,让学生了解人类的智慧和壮举,了解不同历史时期的文化现象,从而引发学生对人类文化遗产的关注,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是本课的编辑指导思想。

在本课学习中,需要师生搜集大量的资料,解答教材中的学习问题。

鉴于学生搜集、整理资料的能力有限,建议本课以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形成同学间分工合作、优势互补的局面。

(二)教学内容与目标1显性内容与目标应知:(1)知道什么叫文化遗产,能说出7处~10处世界文化遗产。

(2)能够对世界文化遗产的保护有正确的认识。

应会:(1)能够收集世界文化遗产的相关资料,初步认识、了解自己感兴趣的文化遗产。

(2)能够运用美术知识制作宣传栏,传播世界文化遗产知识。

2隐性内容与目标(1)通过本课学习,认识到文化遗产是人类共同的财富,增强保护文化遗产的意识及方法。

(2)学习了解各个国家不同时期的文明足迹,尊重不同文化背景下的文化现象,接纳多元文化,拓展国际视野。

(四)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1)通过资料阅读、课上交流等途径,认识7处~10处世界文化遗产,较细致地了解2处~3处世界文化遗产。

(2)能够从文化遗产的历史背景、审美价值、社会影响、经典特征等方面,介绍2处~3处世界文化遗产。

难点:有步骤、有层次地介绍2处~3处文化遗产。

二、教学设计参考(一)教学活动的方式与方法(以自主学习为主)设计课前学习卡:1. 你所关注的建筑或雕塑在哪个国家?这个国家属于哪个洲?试着在地图上找到这个国家的位置。

2. 你知道它是哪一年建成的吗?离现在有多久呢?3. 从图片上你可以获得哪些信息?4. 试着找找它的建筑或表现风格,与中国的有什么区别?通过大家分组自主学习,了解到在我们居住的地球上有许多前人留给我们的优秀的文化遗产,这是全人类的财富。

第1课追寻文明的足迹(教学设计)

第1课追寻文明的足迹(教学设计)
1.历史理解:使学生能够理解并解释古代文明的发展过程、特点及其对后世的影响,培养对历史事件、现象的洞察力和分析能力。
2.文化意识:通过学习世界各地的古代文明,拓展学生的文化视野,提高对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价值观、信仰和行为的尊重与理解。
3.空间感知:让学生掌握古代文明古国的地理位置,培养空间观念,提高对世界地理分布的认知能力。
同学们,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是《追寻文明的足迹》这一章节。在开始之前,我想先问大家一个问题:“你们在日常生活中是否曾经思考过,我们的现代文明是如何形成的?”这个问题与我们将要学习的内容密切相关。通过这个问题,我希望能够引起大家的兴趣和好奇心,让我们一同探索古代文明的奥秘。
(二)新课讲授(用时10分钟)
3.成果分享:每个小组将选择一名代表来分享他们的讨论成果。这些成果将被记录在黑板上或投影仪上,以便全班都能看到。
(五)总结回顾(用时5分钟)
今天的学习,我们了解了古代文明的起源、发展、交流及其对后世的影响。同时,我们也通过实践活动和小组讨论加深了对古代文明的理解。我希望大家能够掌握这些知识点,并在日常生活中认识到文明的重要性,学会尊重和欣赏不同文化。最后,如果有任何疑问或不明白的地方,请随时向我提问。
最后,整体教学流程中,时间分配可能需要进一步优化。特别是在新课讲授环节,我可能过于详细地解释了一些概念,导致后面的实践活动时间略显紧张。在接下来的教学中,我需要更加注意时间的把控,确保每个环节都能充分展开,让学生有足够的时间吸收和消化知识。
此外,小组讨论环节,虽然学生们积极参与,但在分享成果时,部分学生表达不够清晰,这可能是因为他们对讨论主题的理解不够深入。在未来的教学中,我需要更加注意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并提供更多的机会让他们在小组内进行角色扮演,这样不仅能够提高他们的表达能力,还能加深对讨论主题的理解。

《追寻文明的足迹》教案

《追寻文明的足迹》教案

《追寻文明的足迹》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了解人类文明的发展历程,掌握世界四大文明古国的基本情况。

(2)通过对比分析,认识不同文明的特点及其对后世的影响。

(3)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提高他们的历史素养。

2. 过程与方法:(1)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文明的发展轨迹。

(2)运用案例分析法,深入剖析文明史上的重大事件。

(3)利用比较研究法,探讨不同文明的共性与个性。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人类文明的尊重和理解,增强民族自豪感。

(2)培养学生全球观念,提高他们的国际视野。

(3)培养学生的历史责任感,鼓励他们为人类文明的发展贡献力量。

二、教学内容第1课:人类文明的起源1. 导入:介绍文明的定义及其产生的条件。

2. 主体内容:讲述古代埃及、巴比伦、印度和中国的文明起源。

3. 课堂讨论:分析这些文明产生的共同原因和各自的特点。

第2课:古代文明的繁荣1. 导入:回顾上一课的内容,引出古代文明的繁荣时期。

2. 主体内容:讲解古埃及、巴比伦、印度和中国文明的繁荣时期。

3. 课堂讨论:比较这些文明在繁荣时期的成就和差异。

第3课:文明的碰撞与融合1. 导入:介绍文明之间的交流方式及其影响。

2. 主体内容:分析古代文明之间的战争、贸易和文化交流。

3. 课堂讨论:探讨文明碰撞与融合对人类历史的发展作用。

第4课:中世纪文明1. 导入:回顾上一课的内容,引出中世纪文明的特点。

2. 主体内容:讲述欧洲、伊斯兰世界和东亚的中世纪文明。

3. 课堂讨论:分析中世纪文明对现代文明的影响。

第5课:近现代文明的发展1. 导入:介绍近现代文明的定义及其产生的背景。

2. 主体内容:讲解近现代欧洲文明以及美洲、亚洲的文明发展。

3. 课堂讨论:探讨近现代文明的特点及其对世界的影响。

三、教学方法1. 问题驱动法:通过提出具有启发性的问题,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文明的发展轨迹。

2. 案例分析法:运用具体的历史事件或文明案例,深入剖析文明史上的重大事件。

《追寻文明的足迹》优秀教案

《追寻文明的足迹》优秀教案

第1课追寻文明的足迹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认知目标:通过书中图片的欣赏,让学生了解历史遗留给我们的文化遗产,感受另一种凄惨的美,古风古韵的美。

2、技能目标:通过资料的收集,让学生更加珍惜历史遗留给我们的巨大的财富—历史建筑。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们保护历史文化遗产的意识。

教学重点:通过资料的收集了解文化遗产教学难点:培养学生保护文化遗产的意识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地球上有许多优秀的文化遗产,这是前人留给全人类的财富,今天,就让我们走近它们,了解它们,感受历史带给我们的震撼。

板书课题:追寻文明的足迹二、新授教师播放课件《古代文明异国风光》1、请同学们说一说,你对刚才电脑播放的哪些图片有的了解,学生根据自己在课前收集的资料点击电脑上的图片为同学们做解释。

2、你还收集到了哪些图片资料展示给大家看一看!3、除了课件中提到的历史文化遗产,你还知道哪些?有图片吗?展示一下!同学们收集到的资料很全面,通过这些图片资料,我们可以感受到历史留给我们一笔不小的财富,同时我们通过它们也能看到过去的历史中的人们是如何生活的。

4、我们今天看到的是存在于现实的,那么还有很多已经遗失的古迹,它已成为了一个迹,比如巴特农神殿,在公元1687年被威尼斯军队炮轰致毁;还有巴比伦的空中花园,它是人们梦想中的花园,但它是否真正的存在,人们仍无法寻得根源;还有罗德港巨人雕像,摩梭拉斯陵墓,都因为年代的久远无从考证。

5、为了保护历史留给我们的遗产,我们应该为它做些什么呢?如果你以一个旅游者的身份到此贵地,你会如何做才能保护这些文化遗产呢?三、课外拓展其实我们就近来看,在我们中国就有很多的文明古迹,九寨沟,故宫,苏杭二州,还有很多很多,我们要更好的保护它们,让他们继续存留下去,把它留给未来。

四、小结。

教学反思: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认知目标:通过书中图片的欣赏,让学生了解历史遗留给我们的文化遗产,感受另一种凄惨的美,古风古韵的美。

2、技能目标:通过资料的收集,让学生更加珍惜历史遗留给我们的巨大的财富—历史建筑。

《追寻文明的足迹》教案

《追寻文明的足迹》教案

《追寻文明的足迹》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了解人类文明的发展历程,掌握主要文明古国的起源、发展、衰落及其对后世的影响;(2)通过分析不同文明的特点,提高比较、归纳能力;(3)学会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评价历史人物和事件。

2. 过程与方法:(1)采用问题驱动、案例分析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文明的发展规律;(2)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展示文明古国的风貌,增强学生的直观感受;(3)组织课堂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口头表达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人类文明的尊重和热爱,提高历史文化素养;(2)培养学生全球观念,认识到不同文明之间的交流与融合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动力;(3)培养学生勇于探索、坚持真理的精神风貌。

二、教学内容第一章:文明的起源1.1 古代埃及文明1.2 古代巴比伦文明1.3 古代印度文明1.4 古代中国文明1.5 西方文明之源——古希腊文明第二章:文明的扩张与交流2.1 亚历山大大帝东征2.2 罗马帝国的兴衰2.3 丝绸之路与东西方文化交流2.4 印度的孔雀王朝2.5 中国的秦汉时期第三章:文明的冲突与融合3.1 拜占庭帝国3.2 阿拉伯帝国的兴起3.3 蒙古帝国的征服与交流3.4 西方的宗教改革3.5 中国的隋唐时期第四章:文明的重塑与转型4.1 欧洲的文艺复兴4.2 英国的工业革命4.3 美国的独立战争与宪法制定4.4 法国大革命与拿破仑帝国4.5 中国的鸦片战争与近代化探索第五章:现代文明的发展与挑战5.1 第二次工业革命5.2 两次世界大战5.3 冷战与两极格局5.4 第三次科技革命5.5 全球化与多元文明共存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文明古国的起源、发展、衰落及其对后世的影响;不同文明的特点及其相互关系;现代文明的发展与挑战。

2. 教学难点:文明的发展规律;重大历史事件及其背后的原因和意义;全球化进程中的文明冲突与融合。

四、教学安排1. 课时:本教案共需5课时,每课时45分钟。

【新课标】第1课《追寻文明的足迹》教案

【新课标】第1课《追寻文明的足迹》教案
6.课堂小结(5分钟)
目标:回顾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civilization的重要性和意义。
过程:
Briefly review the main topics covered in the class, including the basic concepts, components, and case studies of civilization.
Each group discusses the current status, challenges, and possible solutions for the assigned topic.
One representative from each group prepares to present the discussion results to the whole class.
Emphasize the value and role of civilization in real life or academic studies, and encourage students to further explore and apply civilization.
Assign homework: Ask students to write a short article or report about civilization to consolidate the learning outcomes.
教学难点与重点
1.教学重点:
(1)文明的定义与特征:学生需要理解文明的概念,掌握文明的发展历程和传承机制。例如,教师可以详细讲解文明的起源、发展阶段以及文明的传承方式,如传统、文化、制度等。
(2)人类文明的重要成果:学生需要了解科学技术、文学艺术、思想哲学等方面的成就。例如,教师可以举例说明古埃及的金字塔、古希腊的哲学思想、中国的四大发明等。

六年级美术下册追寻文明的足迹教案

六年级美术下册追寻文明的足迹教案

教案:六年级美术下册《追寻文明的足迹》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了解人类文明的发展历程,学会通过美术作品来感受和表达文明的足迹。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分析、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3.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激发学生对人类文明的兴趣和热爱,培养学生的文化素养和创新精神。

教学重点:1. 学会通过美术作品来感受和表达文明的足迹。

2. 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教学难点:1. 如何引导学生从美术作品中发现文明的足迹。

2. 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批判性思维。

第一章:文明的起源1.1 人类文明的起源1.2 古代文明的代表作品第二章:古希腊文明2.1 古希腊艺术的特点2.2 古希腊文明的代表作品第三章:罗马文明3.1 罗马艺术的特点3.2 罗马文明的代表作品第四章:中世纪文明4.1 中世纪艺术的特点4.2 中世纪文明的代表作品第五章:文艺复兴5.1 文艺复兴的艺术特点5.2 文艺复兴文明的代表作品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教师出示一系列美术作品,让学生自由欣赏,感受作品的风格和特点。

2. 引导学生思考:这些作品代表了哪个时期的文明?它们有什么共同点和不同点?二、新课内容展示(15分钟)1. 教师分别介绍每个章节的内容,包括文明的起源、古希腊文明、罗马文明、中世纪文明和文艺复兴。

2. 针对每个时期的作品,引导学生分析其艺术特点和文明足迹。

三、案例分析(10分钟)1. 教师展示每个时期代表性的美术作品,让学生观察和分析作品中的文明足迹。

2. 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的观察和感受。

四、创作实践(10分钟)1. 教师提出创作要求:以自己喜欢的文明时期为题材,创作一幅表现文明足迹的美术作品。

2. 学生动手创作,教师巡回指导。

1. 教师组织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让其他同学欣赏和评价。

2. 学生谈自己的创作心得和收获。

教学评价:1. 学生对美术作品的欣赏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2. 学生的创新意识和文化素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13/2014
圣瓦西里教堂
2/13/2014
2/13/2014
圣瓦西里教堂
• 瓦西里升天教堂为俄罗斯东正教堂, 显示了16世纪俄罗斯民间建筑艺术风 格。整座教堂由九座塔楼巧妙地组合 为一体;在高高的底座上耸立着八个 色彩艳丽、形体下满的塔楼,簇拥着 中心塔。中心塔从地基到顶尖高47.5米, 鼓形圆顶金光灿灿;棱形柱体塔身上 层刻有深龛,下层是一圈高高的长圆 形的窗子。
2/13/2014
掷铁饼者
2/13/2014
外形特点 • 这尊被誉为“体育运动之神”的雕像,一望而知是表现投 掷铁饼的一个典型瞬间动作:人体动势弯腰屈臂成S型。这 使单个的人体富于运动变化,但这种变化常常造成不稳定 感,所以作者将人物的重心移至右足,让左足尖点地以支 撑辅助,以头为中心两臂伸展成上下对称,从而使不稳定 的躯体获得稳定感。身体的正侧转动,下肢的前后分列, 既符合掷铁饼的运动规律,又造成单纯中见多样变化的形 式美感。 • 运动员之所以呈现出裸体的形态,是由古希腊人的社 会风俗所决定的。因为,古希腊人在从事体育运动和宗教 性的文艺演出活动时,男子往往赤身裸体。他们认为完美 健康的人体乃是人的骄傲,是神性的体现。这种社会风俗 反过来也促进了希腊人体雕像的发展,并且形成了西方美 术史中崇尚人体美的艺术传统。
2/13/2014
2/13/2014
阿布辛贝勒神殿深达60余米,最深处建 有包括拉美西斯二世在内的四座神像,而在 每年2月21日(传说拉美西斯二世的生日) 及10月21日(传说拉美西斯二世的登基日) 这两天,阳光会直接照进洞内最深处,而且 会神奇的只照射在拉美西斯二世的神像身上, 而左右的其他巨型石雕都享受不到太阳神赐 予的这种厚爱,人们把这一奇观发生的时日 称作“太阳节”。后来因为阿斯旺水坝的兴 建,联合国决定将神庙切割并上移200米, 以避免神殿遭水淹没,不过因为无法如古埃 及人般确切掌握天文,现在阳光照进的时间 提前了一天。
2/13/2014
吴哥古迹
2/13/2014
吴哥古迹
2/13/2014
2/13/2014
吴哥古迹
• 吴哥古迹,又名吴哥考古园,位于东 南亚中南半岛的柬埔寨西北方暹(xiān) 粒省,吴哥是高棉语“城市”的意思。 古迹群分布在400平方公里的范围内, 包括高棉王国从9世纪到15世纪历代都 城和寺庙,如吴哥窟、吴哥城、巴戎 寺、女王宫等遗迹。联合国教科文组 织于1992年将吴哥古迹列为世界文化 遗产。
2/13/2014
2/13/2014
2/13/2014
2/13/2014
遗址简介 • 奥林匹亚遗址(Olympia Site)得名于希腊传说中诸神会聚 的奥林波斯山。在青铜时代中期即有人居住,还发现了迈 锡尼文明的居址。自公元前8世纪起,成为希腊人供奉诸 神之父宙斯的最重要圣地,作为崇拜仪式之一的奥林匹克 运动会据说于前776年首次举行。罗马帝国后期,奥林匹 克运动会遭禁,逐渐荒废。1875~1881年间,德国考古队 开始发掘。古奥林匹亚遗址是一个体育运动和宗教仪式的 混合体。奥林匹亚遗址东西长约520米,南北宽约400米, 中心是阿尔提斯神域,这里有运动员比赛、颁奖的地方, 也是人们祈祷、祭祀的场所。神域内的主要建筑是宙斯神 庙和赫拉神庙,此外还有圣院、宝物库、宾馆及行政用房 等。奥林匹亚是奥林匹克运动的发源地。奥林匹克运动正 是一种祭神的庆典活动。
库库尔坎金字塔
• 库库尔坎金字塔在墨 西哥尤卡坦半岛北部, 有座著名的古建筑称 为库库尔坎金字塔, 是曾经的古代玛雅人 留下的文明遗址。库 库尔坎在玛雅文中是 带羽毛之神蛇的意思, 被誉为是太阳的化身。
法隆寺木塔与中国木塔
2/13/2014
法隆寺
2/13/2014
法隆寺木塔
• 位于奈良县奈良市的法隆寺日 本国内第一个被选入世界遗产 名录(1993年),是成功吸收 丝绸之路文化的世界上最古老 的木结构建筑。 • 法隆寺,是607年由当时的政治 家圣德太子(574~622)建造 的。宽阔的寺院里,珍藏着38 件国宝和151件重要文化遗产, 是日本美术的宝库,也是世界 上最为古老的木结构建筑群。 寺院分为东西两院,西院以金 堂(主要建筑)和五重塔为中 心,东院以梦殿为中心。文化 风格方面,丝绸之路的文化和 日本特有的文化相互融合、交 相辉映是其特点。
2/13/2014
毛阿伊石像 (复活节岛巨像)
2/13/2014
2/13/2014
2/13/2014
毛阿伊石像 (复活节岛巨像) • 复活节岛是南太平洋中的一个孤岛, 因1772年复活节这一天,被荷兰航海 家罗杰温发现而命名。岛上因有数百 尊巨石雕像而闻名于世。石像面色凝 重,神情孤傲,令人难以理喻。其石 像及所涵盖的文化意义令无数学者所 热衷。
2/13/2014
比萨斜塔
2/13/2014
比萨斜塔
钟楼始建于1173年,设计为垂直建 造,但是在工程开始后不久(1178 年),便由于地基不均匀和土层松软 而倾斜,1372年完工,塔身倾斜向东 南。 • 比萨斜塔是比萨城的标志,1987 年它和相邻的大教堂、洗礼堂、墓园 一起因其对11世纪至14世纪意大利建 筑艺术的巨大影响,而被联合国教育 科学文化组织评选为世界遗产。 •
奥林匹亚遗址
2/13/2014
奥林匹亚遗址得名于希腊传说中诸神会聚的奥林波 斯山。在青铜时代中期即有人居住,还发现了迈锡 尼文明的居址。自公元前8世纪起,成为希腊人供 奉诸神之父宙斯的最重要圣地,作为崇拜仪式之一 的奥林匹克运动会据说于前776年首次举行。罗马 帝国后期,奥林匹克运动会遭禁,逐渐荒废。 1875~1881年间,德国考古队开始发掘。古奥林匹 亚遗址是一个体育运动和宗教仪式的混合体。奥林 匹亚遗址东西长约520米,南北宽约400米,中心是 阿尔提斯神域,这里有运动员比赛、颁奖的地方, 也是人们祈祷、祭祀的场所。神域内的主要建筑是 宙斯神庙和赫拉神庙,此外还有圣院、宝物库、宾 馆及行政用房等。奥林匹亚是奥林匹克运动的发源 地。奥林匹克运动正是一种祭神的庆典活动。
2/13/2014
• 我们要更好的保护它们, 让他们继续存留下去,把 它留给未来。
2/13/2014
人美版六年级语文下册
追寻文明的足迹
大河哺育的文明
为什么文明古国都产生于大河流域?
大江大河灌溉水源充足,水利资源丰富; 地势平坦,土地肥沃;气候温和,适合人类 生存,利于农作物培植和生长,能够满足人 们生存的基本需要
• 地球上有许多优秀的文化遗产,这是 前人留给全人类的财富,今天,就让 我们走近它们,了解它们,感受历史 带给我们的震撼。
2/13/2014
2/13/2014
阿布辛贝勒神庙由依崖凿建的牌楼门、 巨型拉美西斯二世摩崖雕像、前后柱厅 及神堂等组成,共有两座由岩石雕刻而 成的巨型神庙,分别为:献给普塔赫神、 阿蒙拉神、拉一哈拉赫梯神和神化的拉 美西斯二世的大神庙及附近的献给女神 哈托尔和拉美西斯二世最宠爱的夫人奈 菲尔塔瑞王后的小神庙。1966年因兴建 阿斯旺水坝而整体迁移至高出河床水位 60余米的后山上,是世界文物建筑保护 方式的成功尝试。
2/13/2014
埃及金字塔 和 库库尔坎金字塔
2/13/2014
埃及金字塔
• 建于4500年前,是古 埃及法老(即国王) 和王后的陵墓。陵墓 是用巨大石块修砌成 的方锥形建筑,因形 似汉字“金”字,故 译作“金字塔”。埃 及迄今已发现大大小 小的金字塔110座, 大多建于埃及古王朝 时期。
2/13/2014
2/13/2014ຫໍສະໝຸດ 阿 尔 辛 拜 勒 神 庙
2/13/2014
坐落于纳赛尔湖(Lake Nasser)西岸,由两个 由岩石雕刻而成的巨型神庙组成,建于公元 前1300-前1233年,是古埃及最伟大的法老拉 美西斯二世( Ramses Ⅱ)所建,也是新帝国 的法老王时代最受保护的遗迹。庙高30米, 宽36米,纵深60米,门前4座巨型石质拉美西 斯坐像,每尊高20米,像旁有其母、妻、子 女的小雕像,无不栩栩如生,经过逾3000年 的风蚀仍完好无损。阿布辛贝勒和它下游至 菲莱岛的许多遗迹一起作为努比亚遗址,被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指定为世界遗产。
2/13/2014
2/13/2014
2/13/2014
拉斯科洞穴的岩画
2/13/2014
拉斯科洞穴,位于法国韦泽尔峡谷。1940年9 月,4名少年在法国多尔多涅的拉斯科山坡偶然发 现了该洞。洞穴中的壁画为旧石器时期所作,至今 有已有1.5万到1.7万年历史,其精美程度有“史前 西斯廷”之称。 整个洞窟的结构颇为复杂,大体上可分为主洞、边 洞、后洞与联系三个部分的通道。其洞口由于地质 作用已经被封闭,洞窟被发现后才将洞口重新清理 了出来。洞内总共有近一千五百个岩石雕刻和五百 余幅绘画。这些绘画中有100多幅是动物绘画,内 容包括牛、马、熊、狼、鹿、鸟与人。画面大小约 为1至5米,风格粗犷,多为动物形象的轮廓外形。 这些图画除了用木炭涂抹出的黑色外,还有利用彩 色土壤及石头研磨调制的红色和黄色等颜色。根据 放射性碳定年法,这些图画大致完成于一万五千年 2/13/2014 以前。
2/13/2014
中国木塔
• 应县木塔全名为佛宫寺释 迦塔,位于山西省朔州市 应县县城内西北角的佛宫 寺院内,是佛宫寺的主体 建筑。建于辽清宁二年 (公元1056年),金明昌 六年(公元1195年)增修 完毕。它是我国现存最古 老最高大的纯木结构楼阁 式建筑,是我国古建筑中 的瑰宝,世界木结构建筑 的典范。
库 库 尔 坦 金 字 塔
2/13/2014
“库库尔坎”金字塔是我们现在看到的早期 墨西哥金字塔是一座用土筑成的九层圆形祭 坛,高29米,周边各宽55米多,周长250米 左右,最高一层建有一座6米高的方形坛庙, 库库尔坎金字塔高约30 米,四周环绕91 级 台阶,加起来一共364级台阶,再加上塔顶 的羽蛇神庙,共有365阶,象征了一年中的 365 天。台阶的两侧宽达1米的边墙,北边 墙下端,有一个带羽行的大蛇头石刻,蛇头 高1.43米,长达1.80米,宽1.07米,蛇嘴里 吐出一条大舌头,颇为独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