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考)部编版六年级下册文言文、名言、成语专项复习考查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配套的成语、古诗、名言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配套的成语、古诗、名言第一周成语:春回大地、百花争艳、春意盎然、姹紫嫣红一元复始、万象更新、日新月异,瞬息万变古诗:渔歌子张志和(唐)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
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
【注释:西塞山附近,白鹭展翅翱翔,桃花夹岸的溪水中,鳜鱼肥美。
渔翁头戴青斗笠,身披绿蓑衣,在斜风细雨中不愿回家。
】竹枝词刘禹锡(唐)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唱歌声。
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
【注释:春风和煦的日子,江边杨柳依依,柳条轻拂着水面;江中流水平缓,水平如镜。
在这动人情思的环境中,这位少女忽然听到了江面上飘来的声声小伙子的歌声。
这歌声就像一块石头投入平静的江水,溅起一圈圈涟漪一般,牵动了姑娘的感情波澜。
小伙子的心就像捉摸不定的天气一样,说它是晴天吧,西边却下着雨;说它是雨天吧,东边却又出着太阳。
】名言:1.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
【注释:最善的人好像水一样。
水善于滋润万物而不与万物相争。
】2.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注释:走一千里路,是从迈第一步开始的。
】第二周成语:月白风清、月明星稀、花好月圆、清风明月日月如梭、岁月如流、日新月异、流星赶月古诗:竹里馆王维(唐) 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
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注释:独自闲坐幽静竹林,时而弹琴时而长啸。
密林之中何人知晓我在这里?只有一轮明月静静与我相伴。
】月夜刘方平(唐)更深月色半人家,北斗阑干南斗斜。
今夜偏知春气暖,虫声新透绿窗纱。
【注释:夜静更深,月光只照亮了人家房屋的一半,另一半隐藏在黑夜里。
北斗星倾斜了,南斗星也倾斜了。
今夜才知春天的来临,因为你听那被树叶映绿的窗纱外,唧唧的虫鸣,头一遭儿传到了屋子里来了。
】小古文:执竿入城鲁有执长竿入城门者,初竖执之,不可入,横执之,亦不可入,计无所出。
俄有老父至曰:“吾非圣人,但见事多矣,何不以锯中截而入?”遂依而截之。
【注释:鲁国有个拿着长长的竿子进入城门的人,起初竖立起来拿着它,不能进入城门,横过来拿着它,也不能进入城门,实在想不出办法来了。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小升初专项复习 名句默写与运用(试题)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小升初专项复习名句默写与运用(试题)1.谁道人生无再少?!休将白发唱黄鸡。
(《浣溪沙》)2.咬定青山不放松,。
,任尔东西南北风。
(《竹石》)3.九曲黄河万里沙,。
如今直上银河去,。
(《浪淘沙》)4.。
,听取蛙声一片。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5. ①苟日新,日日新,(《礼记》)②,忠言逆耳利于行。
③,,斜风细雨不须归。
(张志和《渔歌子》)④不要人夸好颜色,(王冕《墨梅》)⑤,水村山郭酒旗风。
(杜牧《江南春》)6.(1)黄河远上白云间,。
(王之涣《凉州词》)(2),淡妆浓抹总相宜。
(苏轼《饮湖上初晴后雨》)(3)日暮汉宫传蜡烛,。
(韩翃《寒食》)(4),一片冰心在玉壶。
(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5)最是一年春好处,。
(韩愈《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6),千万和春住。
(王观《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7),路转溪桥忽见。
(辛弃疾《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8),斜风细雨不须归。
(张志和《渔歌子》)(9),善读之可以医愚。
(刘向)(10)“天行健,”告诉我们若想成功,必先自强。
(《周易》)7.中国人有春节贴春联的习俗。
(4分)(1)王安石、龚自珍等,当年也许贴如下春联一王安石:,春风送暖入屠苏。
龚自珍:,不拘一格降人才。
8.就要小学毕业了,请按要求选择诗句或名言警句送给自己的同学。
(4分)(1)怀念同学情:“洛阳亲友如相问,。
”鼓励努力坚持:“,任尔东西南北风。
”劝勉向鲁迅学习,甘为人“牛”:横眉冷对千夫指,。
(2)你给自己小学同学最满意的毕业赠言:9.祖国的很多名山都留下过文人墨客的足迹。
当你登山时,能想到哪些与“山”有关的诗句呢?请写出三句。
(要求出自不同古诗)(6分)例:远上寒山石径斜(1)(2)(3)10.(1)唐朝诗人高适的两句诗“莫愁前路无知己,”在慰藉之中给离别友人以信心和力量;苏轼在《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中则用“,千里共婵娟。
六年级部编语文下册文言文阅读理解必考题型

六年级部编语文下册文言文阅读理解必考题型班级: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 时间:__________1. 古诗文阅读。
两小儿辩日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
问其故。
一儿曰:“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
”一儿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
一儿曰:“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一儿曰:“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孔子不能决也。
两小儿笑曰:“孰(shú)为汝(rǔ)多知(zhì)乎?”[1]解释下列画横线的字。
(1)问其故(______)(2)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______)(3)孔子不能决也(______)[2]一词多义。
①问其故其:__________ ②及其日中如探汤其:__________ [3]句子翻译①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划分句子的朗读节奏。
(1)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_______________________[5]《两小儿辩日》中,两个小儿辩论一天中太阳大小的变化情况,一个从______角度出发,一个从______角度出发,故得出相反的结论。
说明了_________道理,表现了他们___________的可贵精神。
2. 文言文阅读。
宋人戒得玉,献诸子罕。
子罕弗受。
献玉者曰:“以示玉人,玉人以为宝也,故敢献之。
”子罕曰:“我以不贪为宝,尔以玉为宝,若以与我,皆丧宝也。
不若人有其宝。
”[1]解释下列句中划横线的字:(1)子罕弗受(______)(2)以示玉人(______)(3)故敢献之(______)(4)皆丧其宝也(______)[2]翻译下列句子:我以不贪为宝,尔以玉为宝,若以不我,皆丧宝也。
统编部编版六年级下册语文:六年级语文下册语文复习资料

国家统编教材六年级下册语文复习资料一、【古诗词】寒食[ 唐 ]韩翃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
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
迢迢牵牛星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
纤纤擢素手,札札弄机杼。
成天不能章,泣涕零如雨。
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
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
十五夜望月[唐 ] 王建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马诗[ 唐] 李贺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
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
石灰吟[ 明] 于谦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竹石[ 清] 郑燮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
精益求精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二、【文言文】学弈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
使弈秋诲二人弈,其一人聚精会神,惟弈秋之为听;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
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
为是其智弗若与曰:非然也。
【译文】弈秋是全国的围棋好手。
他教育两个学生下棋,其中一个学生特别专心,只听弈秋的教诲;另一个学生诚然也在听弈秋讲课,心里却向来想着天上有天鹅要飞过来,想要拉弓搭箭把它射下来。
诚然他俩在一块儿学习,但是后一个学生不如前一个学得好。
难道是因为他的智力不如别人吗回答说:不是这样的。
【理解】在同样条件下不同样的态度会获取不同样的结果,告诉我们学习必定聚精会神,绝不能三心二意的道理。
两小儿辩日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问其故。
一儿曰:“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
”一儿曰:“我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
”一儿曰:“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一儿曰:“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孔子不能够决也。
两小儿笑曰:“孰为汝多知乎”【译文】有一天,孔子到东方游学,途中看到两个小孩在争论,便问是什么原因。
一个小孩说:“我以为太阳刚出来的时候离人近一些,中午的时候离人远一些。
”另一个小孩说:“我以为太阳刚出来的时候离人远些,而中中午要近些。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期末总复习 古诗词及名言警句积累运用题(含参考答案)

古诗词及名言警句积累运用题一、把诗句补充完整。
1.___________________,沙暖睡鸳鸯。
2.___________________,燕山月似钩。
3.____________________,又送君归去。
4.少壮不努力,__________。
5.迢迢牵牛星,__________。
6.好雨知时节,__________。
7.君看一叶舟,__________。
8.随风潜入夜,__________。
9.但愿人长久,__________。
10.晓看红湿处,_____________________。
11.百川东到海,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海内存知己,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天街小雨润如酥,_________。
14._________,不知秋思落谁家。
15.九曲黄河万里沙,_________。
16._______________,一枝红杏出墙来。
17.劝君更尽一杯酒,_________________。
18.如今直上银河去,____________________。
19.________!休将白发唱黄鸡。
20.欲把西湖比西子,__________________。
21._________,只缘身在此山中。
22.我劝天公重抖擞,________。
23._______________,留取丹心照汗青。
24._______________,要留清白在人间。
二、按要求写诗句。
1.描写儿童的有关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歌颂情谊的有关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蕴含哲理的有关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描写春天的有关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送别友人的有关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思念家乡及亲人的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根据提供的情境写诗句。
部编版六年级下学期语文文言文阅读理解过关专项练习

部编版六年级下学期语文文言文阅读理解过关专项练习班级: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 时间:__________1. 文言文阅读。
枭①将东徙枭逢鸠②。
鸠曰:“子将安之?③”枭曰:“我将东徙④。
”鸠曰:“何故?”枭曰:“乡人皆恶⑤我鸣,以⑥故东徙。
”鸠曰:“子能更⑦鸣,可矣;不能更鸣,东徙犹⑧恶子之声”。
(注释)①枭(xiāo):猫头鹰。
②鸠(jiū):斑鸠、雉鸠的统称,形似鸽子。
③子将安之:你打算到哪里(安家)?④徙(xǐ):迁徙。
⑤恶:厌恶,讨厌。
⑥以:所以。
⑦更:改变。
⑧犹:还是。
[1]结合注释,说一说下面句子的意思。
子能更鸣,可矣;不能更鸣,东徙犹恶子之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枭将东徙”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
(用文中的句子回答)[3]你觉得斑鸠的话有道理吗?为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下列对寓言理解正确的一项是()A.做任何事都应从根本着手,才能真正解决问题。
B.要想让别人喜欢自己,只有让自己的声音更好听。
C.正视自己的缺点并加以改正,才能得到大家的欢迎。
2. 课内阅读。
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问其故。
一儿曰:“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
”一儿曰:“我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
”一儿曰:“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一儿曰:“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孔子不能决也。
两小儿笑曰:“就为汝多知乎?”[1]解释下列字词。
以:________ 日中:________及:________ 探汤:________[2]翻译下列句子。
(1)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孔子不能决也。
人教部编版六年级下册语文期末复习文言文专项测评卷(含答案)

六年级下册语文期末专题练习文言文阅读一、解释句中加点的字。
1.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
()()2.使弈秋诲.二人弈,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
()()3.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
()()()4.及.其日中如探汤.。
()()5.见两小儿辨斗..()6.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7.孰为汝.多知乎()二、选出每句中“之”字的含义。
(只填序号)之:A.弈秋的教导;B.天鹅;C.他,这里指前一个人;D.的。
1.通国之.善弈者也。
()2.一人虽听之.。
()3.思援弓缴而射之.。
()4.虽与之.俱学。
()三、将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为是其智弗若与?曰:非然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一儿曰:“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两小儿笑曰:“孰为汝多知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四、读下面的句子,在停顿恰当的句子后面画“√”,错误的画“×”。
六年级部编版语文下学期文言文阅读理解必考题型

六年级部编版语文下学期文言文阅读理解必考题型班级: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 时间:__________1. 文言文阅读。
1杨震“四知”杨震迁东莱太守。
当之郡,道经昌邑,故所举王密为昌邑令,谒见,至夜怀金十斤以遗震。
震曰:“故人知君,君不知故人,何也?”密曰:“暮夜无知者。
”震曰:“天知,神知,我知,子知。
何谓无知?”密愧而出。
性公廉,不受私谒。
子孙常蔬食步行,故旧长者或欲令治产业,震不肯,曰:“使后世称为清白吏子孙,以此遗之,不亦厚乎?”字词解释:迁:______ 之:______ 举:______ 谒见:______遗:______ 知:______ 何谓:______ 公:______或:_______ 治:______2公孙仪不受鱼公孙仪相鲁而嗜鱼,一国尽争买鱼而献之,公孙仪不受。
其弟子谏曰:“夫子嗜鱼而不受者,何也?”对曰:“夫唯嗜鱼,故不受也。
夫即受鱼,必有下人之色;有下人之色,将枉于法;枉于法,则免于相。
虽嗜鱼,彼必不能长给我鱼,我又不能自给jǐ鱼。
既无受鱼而不免相,虽嗜鱼,我能长自给鱼。
”字词解释:相:_______ 嗜:_________ 谏:______ 唯:______色:______ 枉:______ 给:______3子罕弗受玉宋人或得玉,献诸子罕,子罕弗受。
献玉者曰:“以示玉人,玉人以为宝也,故敢献之”。
子罕曰:“我以不贪为宝,尔以玉为宝;若以与我,皆丧宝也,不若人有其宝。
”字词解释:或:______ 诸:______ 弗:______尔:______ 与:_______4拷打羊皮露真相人有负盐与负薪者,二人同释重担,息于树阴下。
少时,且行,二人争一羊皮,各言为己藉jiè肩之物。
久未果,遂讼于官。
时雍州刺史李惠,谓其群下曰:“拷此羊皮可知主乎?”群下咸无对者。
惠遣争者出,令人置羊皮席上,以杖击之,见少盐屑xiè,惠曰:“知其实矣!”使争者视之,负薪者乃服罪。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必考)部编版五年级上册文言文、名言、成语专项复习前言:新版语文教材大量增加了古诗词内容,小学语文的古诗词增加87%。
87%可不是个小数目,何况增加的是古诗词。
新教材从三到六年级语文教材,还增加了1到2篇小古文(文言文)。
小古文和古诗词一样,需要学生记忆和理解,不仅要求背诵,还要求能够理解诗词的含义和意义。
古诗词默写和诗词阅读、文言文阅读理解,是每年的中高考必考项目。
现在文言文进入小学教材,小古文的阅读理解将成为小升初的重要考查内容。
从近几年的中考试卷、19年的小升初试卷、以及19、20年3到6年级市、区统考试卷,可以看出统编版教材考试趋势——小学中高年级主要有以下几个题型:读拼音写汉字、古诗文默写、选择题、非连续性文本阅读、小古文阅读、古诗词阅读、课外阅读、作文等几大题型。
特别是非连续性文本阅读、小古文阅读、古诗词阅读这几种题型,对小学学生来说比较生疏,将会拉开很大的分差,平时的学习中一定要加强这些题型的训练。
知道小古文的重要性了吧!下面的题你会做吗?可不要写错字哦!3.“,。
”南宋爱国诗人文天祥的这句千古传诵的名言,激励了一代又一代的爱国志士。
4.科学发现的机遇,总是等着的人。
5.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童年往事,也好也好,对于他都是的最。
一冰心6.,更有早行人。
7. ,胜读十年书。
8. ,日久见人心。
9. ,一字值千金。
10.,近山识鸟音。
11.有意栽花花不发,。
11.,忠言逆耳利于行。
12.树欲静而风不止,。
12.常将有日思无日,。
13.书到用时方恨少,。
14.穷则变,,。
《周易》15.苟日新,,。
《礼记》16.青, 。
《荀子》17. ,不必法古; ,18. ,菊残犹有傲霜枝。
19. ,任尔东西南北风。
[清]郑燮20.不要人夸好颜色,。
[元]王冕(一)把文言文补充完整。
1.弈秋,。
使,其一人;一人。
虽。
(二)解释加点的字并写出句子的意思。
1、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
.. 。
2、使.弈秋诲.二人弈.,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 .. 。
3.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zhuó.而射之.。
..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 .. .. .. 。
4.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
.. 。
5.为.是其.智弗.若与?曰:非然.也。
.. 。
6.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 ...,问其.故。
. 。
7.一儿曰.: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
. .. 。
8.一儿曰:我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
. .. 。
9.一儿曰: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 .. 。
10.一儿曰:“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 .. 。
11.孔子不能决.也。
12.两小儿笑曰:“孰为汝...多知.乎?”. 。
. 。
(三)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学弈》选自《》。
通过讲述弈秋教两个人下棋,一个人__________,一个人__________,最终的学习效果截然不同的故事,告诉我们_________________ 。
2.《两小儿辩日》围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讲述了两个______的不同观点和理由,孔子面对这个问题也无法作出科学的______,体现了两个小孩_________________和孔子__________的态度。
3、《学奕》这篇文言文讲述了关于学习的问题,告诉我们学习要_________。
我们曾学过的《论语》也有关于学习的论述,请写出其中的两则。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学弈》选自《》。
主要写弈秋教两个人下棋,其中一个学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另一个学生却“”。
结果,“。
5.《两小儿辩日》讲述了孔子路遇两个小孩在争论的故事。
一儿认为“,. ”,理由是“”;一儿认为“”,理由是“。
”孔子“。
”孔子实事求是的态度,正好应了一句话:“,. ,。
”. ,一字值千金。
,更有早行人。
. ,胜读十年书,日久见人心. ,近山识鸟音。
,忠言逆耳利于行。
书到用时方恨少,。
,莫把无时当有时。
树欲静而风不止,。
有意栽花花不发,。
1.古人说:“,。
”我们无论什么时候都要勤俭节约。
2.告诉我们要趁早孝敬父母的句子是:“,。
”3.本来球队是看好这位主力上场拿冠军的,没想到他的陪练却拿了冠军,真是:“,。
”4.望着躺在病床上的老父亲,此刻他深深地体会到“,. ”的无奈与后悔。
5.“,”,对于他人的好心劝诫,我们应该虚心接受。
6.爷爷常常用“,”这句话告诫我要学会居安思危。
7.“,更有早行人”让孩子们明白了,做任何事情,早一步,离实现目标也会更近一步。
8.真是“,。
”与他相处久了我才知道他真是个好朋友。
9.郭师傅,真是“,胜读十年书”啊,如果我们能一起共事,那该多好!10.“,近山识鸟音”说明要了解一个人或一种东西,一定要接近这个人或这种东西,近距离观察。
11.“,。
”因此想文采出众,一字千金,就得在读书时下一番苦功夫。
万象更新:万象:宇宙间的一切景象。
更:变更。
悬灯结彩:悬:挂。
结:扎,系;彩,彩色的丝绸。
随心所欲焉知非福:焉,哪里。
天涯海角:涯:水边,边际。
无济于事:济:补益,帮助。
于,对垂头丧气:垂,耷拉,低下;丧,失去。
跃跃欲试:跃跃,急于要行动的样子;欲,将要。
一拥而入:拥:拥挤。
形容很多人同时闯进来欣喜若狂:若,好像。
滔滔不绝:绝,断。
死得其所:所,地方。
人固有一死:固,本来。
或重于泰山或,有的;于,比泰山比喻敬仰的人和重大的、有价值的事物。
或轻于鸿毛:鸿毛:大雁的毛,比喻事物微不足道。
百思不得其解:百:多次;解:理解。
走马观花:走,跑。
自愧弗如:弗,通“不”。
声泪俱下:俱,都,一起。
不以为然:然,正确,对,这样。
过犹不及:及,达到。
不及,达不到。
赴汤蹈火:汤,热水。
蹈:踏。
苟日新:如果。
新:这里指行为精神上的弃旧图新。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青:靛青,一种染料。
苟利于民,不必法古。
如果。
法: 效法。
苟周于事,不必循旧。
周: 通“赒(zhōu)”, 帮助。
循: 沿袭。
答案见下一页一1.十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
2.“情以物迁,辞以情发。
”写作文时让真情在笔尖流露。
3.“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南宋爱国诗人文天祥的这句千古传诵的名言,激励了一代又一代的爱国志士。
4.科学发现的机遇,总是等着好奇而又爱思考的人。
5.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童年往事,快乐也好心酸也好,对于他都是心动神移的最深刻的记忆。
一冰心7.莫道君行早,更有早行人。
7.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
8.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
9.读书须用意,一字值千金。
13.近水知鱼性,近山识鸟音。
11.有意栽花花不发,无心插柳柳成荫。
14.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
12.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
15.常将有日思无日,莫把无时当有时。
13.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
14.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
《周易》 15.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
《礼记》16.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荀子》17.苟利于民,不必法古;苟周于事,不必循旧。
《淮南子》18.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
[宋]苏轼19.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清]郑燮20.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坤。
[元]王冕二、(一)1、略 2、略(二)1.弈:下棋。
通国:全国。
通:全。
.之:的。
善:善于,擅长。
弈秋是全国最擅长下围棋的人。
2.使:让。
诲:教导。
弈:下棋。
其:其中。
惟,只。
让弈秋教导两个人下棋,其中一人专心致志的学习,只听弈秋的教导。
3.弈秋的教导。
以为:认为,觉得。
.鸿鹄:指天鹅、大雁一类的鸟。
将至:将要到来。
思:想。
援:引,拉弓缴:弓箭。
缴:指带有丝绳的箭。
之:代词,这里指鸿鹄。
另一个人虽然也在听弈秋的教导,却一心以为有大雁要飞来,想要拉弓箭将它射下来。
4.之:他,指专心致志的那个人。
俱:都。
弗:不如。
矣:了。
虽然他们二人一起学习下棋,但后者的棋艺不如前者好。
5. 为,因为。
之:三心二意的那个人。
弗:不如。
曰:说。
然,这样。
难道是因为他的智力不如前一个人吗?说:不是这样的。
6.游:游学,游历。
辩斗:辩论,争论。
故:原因,缘故。
孔子到东方游学,途中遇见两个小孩儿在争辩,便问他们争辩的原因。
7.曰:说。
以:以为。
去:离。
日中:正午。
有一个小孩儿说:“我认为太阳刚升起来时离人近,而到中午时离人远。
”8.曰:说。
日中:正午。
另一个小孩儿说:“我认为太阳刚升起时离人远,而到中午时离人近。
”9.及:到了。
则:就。
盘盂:盛物的器皿。
圆的为盘,方的为盂。
为:是。
有一个小孩儿说:“太阳刚升起时大得像一个车盖,到了中午时小得像一个盘盂,这不是远小近大的道理吗?”10.沧沧凉凉:寒凉。
探汤:汤,热水。
把手伸到热水里去。
这里指天气很热。
另一个小孩儿说:“太阳刚出来时清凉而略带寒意,到了中午时就像把手伸进热水里一样热,这不是近热远凉的道理吗?”11.决:裁决,判断。
孔子听了不能判定他们谁对谁错。
12.孰为:孰,谁。
为:同“谓”,说。
汝:你。
知:同“智”,智慧。
两个小孩笑着说:“谁说你知识渊博呢?”(三)1.《孟子•告子上》专心致志三心二意做事一定要专心致志,不能三心二意2.太阳什么时候离人近,什么时候离人远小孩判断善于观察、敢于大胆质疑,说话有理有据实事求是3.专心致志(1)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2)三人同行必有我师焉。
4.《列子•汤问》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5.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不能决也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三读书须用意,一字值千金。
莫道君行早,更有早行人。
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近水知鱼性,近山识鸟音。
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
1.常将有日思无日莫把无时当有时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3.有意栽花花不发无心插柳柳成荫4.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5.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6.常将有日思无日,莫把无时当有时7.莫道君行早8.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
9.听君一席话 10.近水知鱼性 11.读书须用意,一字值千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