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苗佐剂综述汇编
免疫佐剂的研究及其在疫苗中的应用

免疫佐剂的研究及其在疫苗中的应用随着人类对疾病认识愈加深入,疫苗的研发和应用已经成为预防疾病的重要战略。
然而,疫苗的研发和应用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其中之一就是需要使用免疫佐剂来提高疫苗的免疫原性和有效性。
本文将探讨免疫佐剂的研究及其在疫苗中的应用。
一、什么是免疫佐剂?在疫苗中,免疫佐剂是一种用于增强疫苗免疫原性的物质。
它们会被注射到疫苗中,以刺激免疫系统对疫苗的反应,从而提高疫苗的功效。
免疫佐剂一般被分为两种类型:一种是抗原佐剂,它们会被注射到疫苗中与抗原一起接种;另一种是免疫刺激剂,它们具有直接刺激免疫细胞的作用,从而增强抗原的免疫原性。
二、免疫佐剂的研究和发展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研究人员已经不断尝试新的免疫佐剂的设计和开发。
这些新型免疫佐剂大多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1. 佐剂的物理性质改变:研究人员尝试改变佐剂的物理性质,以提高其在疫苗中的免疫助剂作用。
例如,通过改变佐剂的颜色,大小或表面形态,研究人员可以将佐剂与抗原结合在一起,从而提高疫苗的免疫原性。
2. 佐剂的化学性质改变:研究人员通过改变佐剂的化学性质来提高其在疫苗中的作用。
例如,通过调整佐剂的化学结构,研究人员可以增强佐剂对免疫细胞的识别和激活作用,并提高疫苗的免疫原性。
3. 基因工程佐剂:通过基因工程的方法,研究人员可以开发出一种新型佐剂,其作用是直接刺激免疫细胞,从而提高免疫系统对疫苗的响应。
三、免疫佐剂在疫苗中的应用免疫佐剂的应用已经成为不可或缺的疫苗制备的一部分。
免疫佐剂可以提高疫苗的免疫保护作用,从而有效地预防疾病的发生。
如:1. 病毒性感染疫苗中的免疫佐剂:病毒性感染疫苗中常常使用的免疫佐剂包括氢氧化铝(alum)、磷酸盐、聚脂质(polyliposomes)等等。
通过将这些佐剂与病毒性抗原结合在一起,研究人员可以在免疫系统中诱导高水平的抗体保护作用。
2. 细菌疫苗中的免疫佐剂:细菌疫苗中使用的免疫佐剂主要是脂多糖(LPS)、佐剂ISCOM等。
疫苗佐剂综述

疫苗佐剂综述近三十年来,人用疫苗佐剂发展迅速,已经研发出了能诱发更强,更持久的人用疫苗佐剂。
但是还存在一些不足之处,理想的疫苗佐剂应该更适于临床应用,毒副作用更小。
本文总结了当前疫苗佐剂的发展状况,其中包括疫苗佐剂的监管建议,理想佐剂的标准,以及详细介绍了诸如矿物盐类佐剂,毒素类佐剂,微生物衍生物类佐剂,油乳剂,细胞因子佐剂,多糖类佐剂,以及核酸佐剂。
同时本文还讨论了最近新发现的Toll样受体的生物学作用以及在免疫激活中发挥的作用。
关键词:疫苗;佐剂;Toll样受体;1 引言免疫接种的目的就是要获得对疾病持久的免疫保护反应。
与弱毒疫苗不同,灭活疫苗或亚单位疫苗通需要疫苗佐剂的参与才能更好的发挥作用【1】。
“佐剂”一次来自于拉丁语“Adjuvare”一词,为“帮助”或“辅助”之意【2】。
免疫佐剂的生物作用包括:(1)抗原物质混合佐剂注入机体后,改变了抗原的物理性状,可使抗原物质缓慢地释放,延长了抗原的作用时间;(2)佐剂吸附了抗原后,增加了抗原的表面积,使抗原易于被巨噬细胞吞噬;(3)佐剂能刺激吞噬细胞对抗原的处理;(4)佐剂可促进淋巴细胞之间的接触,增强辅助T细胞的作用;(5)可刺激致敏淋巴细胞的分裂和浆细胞产生抗体。
故免疫佐剂的作用可使无免疫原性物质变成有效的免疫原;(6)可提高机体初次和再次免疫应答的抗体滴变;(7)改变抗体的产生类型以及产生迟发型变态反应,并使其增强。
人们正是因为观察到疫苗接种位点处形成的脓肿协助机体产生了针对特异性抗原更强的免疫反应,从而形成了疫苗佐剂的理念。
更有甚,与接种抗原不相关的物质形成的脓肿坏死也能增强疫苗的特异性免疫反应【3,4】。
1926年,通过吸附于铝盐类化合物的白喉类毒素首次证明了铝盐类佐剂的免疫增强作用。
至今,铝盐类佐剂(主要指氢氧化铝和磷酸铝)依然是唯一人用疫苗佐剂。
其原因是什么呢?尽管大量事实证明,弗氏完全佐剂和脂多糖类佐剂具有更强的佐剂活性,但由于其能引发局部和全身性的毒副作用而不适于人用。
疫苗佐剂的研究进展

收稿日期:2010 06 15;修回日期:2010 07 29基金项目:湖北省卫生厅课题(B2010-041)通讯作者:吴移谋,E -m a i :l yi m ouw u @s i na .co m作者简介:余坚(1970 )男,硕士,主要从事梅毒螺旋体动物模型的研究。
E m ai:l abc163043@163.co m核酸疫苗佐剂的研究进展余坚综述;赵飞骏,吴移谋审校(南华大学病原生物学研究所,湖南衡阳421001)摘 要:免疫佐剂是一种免疫调节剂,可增强抗原的免疫原性、提高免疫效果。
为增强疫苗的免疫原性,在病毒性疫苗、DNA 疫苗、多肽疫苗的研制中通常需加入免疫佐剂。
随着DNA 疫苗研究的深入和扩展,推动了用于提高DNA 疫苗免疫效果的免疫佐剂的研究。
本文就常用佐剂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关键词:免疫佐剂;免疫原性;疫苗中图分类号:R 392 3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 5673(2010)03 0061 06免疫佐剂是指与抗原同时或预先应用,能够增强机体针对抗原的免疫应答能力,或改变免疫反应类型的制剂。
自1926年,G lenny 等发现明矾沉淀白喉毒素能产生一种微粒,极大地增强机体对抗原的特异性免疫应答,从而拉开了佐剂使用的序幕。
如今合成肽疫苗、抗独特型抗体疫苗、基因工程亚单位疫苗、核酸疫苗等新型疫苗虽有良好的抗原性和低毒等优点,但其免疫原性较弱,需配合高效的佐剂使用,提高其免疫原性。
目前应用的佐剂主要通过免疫调节、诱导CD8+T 细胞应答、参与抗原递呈、抗原贮存等方式发挥作用。
本文就一些常用佐剂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1细胞因子细胞因子是一类机体在免疫反应时能产生免疫调节,机体的免疫系统在受到抗原和各种免疫佐剂激活后,产生应答性的物质。
近年来人们发现多种细胞因子(G M CSF 、I FN 、I L 2、I L 4和I L 12)具免疫佐剂作用,可不同程度的增强DNA 疫苗的免疫效果,并可引导机体免疫朝有利的方向转化,有重要的理论和实用价值。
疫苗研发中的新型佐剂技术研究

疫苗研发中的新型佐剂技术研究前言新冠病毒疫情的爆发让全球人类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
除了大规模的医疗防控措施之外,科学技术在抗击病毒上也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其中,疫苗的研发尤为重要,它不仅能够有效减少病毒的传播和感染,更能够为全球人类的健康安全保驾护航。
但是,在疫苗研发的过程中,有一项技术显得尤为关键,那就是佐剂技术。
佐剂是疫苗制备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环,它可以改善疫苗的免疫原性能,提高免疫反应的产生率和效力。
本文将介绍一些新型佐剂技术的发展和应用。
一、佐剂技术的定义和作用佐剂(Adjuvant)指的是将疫苗中的抗原与化学物质混合在一起,以增强其免疫原性能的物质。
它是用来改善免疫原性,提高免疫反应产生率和效力的一种辅助剂。
简单来说,佐剂是帮助疫苗提高免疫效果的一种化学物质。
佐剂的主要作用有以下几点:1.提高疫苗的免疫原性佐剂能够增强疫苗中的抗原在体内诱导免疫反应的能力。
疫苗中的抗原往往并不能够很好地诱导免疫反应,这时佐剂就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2.促进免疫反应的发生和持续佐剂能够引起免疫细胞的活化,并促进抗原的处理和呈递,提高抗原的递呈效率。
而免疫细胞的活化也会促进免疫反应的发生和持续。
3.提高疫苗和抗原的稳定性佐剂可以使疫苗或者抗原在存储和运输过程中更加稳定,保证其免疫原性能不会受到损失。
二、常见的佐剂技术1.铝盐佐剂铝盐佐剂是目前应用最广泛的佐剂技术。
它由铝羟氧化物和磷酸盐等物质组成,具有成本低、温度稳定、对人体安全等优点。
但是,铝盐佐剂的主要缺点是其免疫原性并不是很强,需要使用大量的疫苗来达到理想的免疫效果。
2.油水乳化佐剂油水乳化佐剂是一种由油和水组成的乳液,在其中加入疫苗抗原,能够比铝盐佐剂提供更强的免疫原性和更好的长期保护作用。
油水乳化佐剂的主要缺点是在应用中比较复杂,需要考虑到疫苗和佐剂的相容性,否则会造成不良反应。
3.脂质体佐剂脂质体佐剂是将疫苗抗原包裹在脂质体中,以实现疫苗和免疫细胞的更好的相互作用。
新型疫苗佐剂的研究进展

20213232文献综述新型疫苗佐剂的研究进展张 荣,李 菁,武永淑,李小明,董金杰,刘学荣(中农威特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甘肃兰州730046)摘 要:近年来,为了解决新型疫苗免疫原性差的问题,研究者们投入大量的精力研制与之匹配的新型佐剂。
佐剂种类较多,现从功能和机制的不同出发,将新型疫苗佐剂分为免疫调节分子类佐剂、抗原递送类佐剂、复合类佐剂三大类,分别对其研究现状和进展进行综述,指出现阶段已存在佐剂的不足及安全性问题,并指出新型免疫佐剂研发的方向。
关键词:佐剂;功能机制;免疫应答;复合中图分类号:S859.79+7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003-8655(2021)03-0084-04疫苗接种目前仍然是预防疫病的主要措施,为有效防控传染病和畜牧业的有机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
随着免疫学和基因工程技术的不断深入及快速发展,DNA疫苗、亚单位疫苗等新型疫苗的研究也迈上了新的台阶,但是这些疫苗普遍存在免疫原性差的问题,因此,需要合适的佐剂来增强其免疫应答,提高机体保护力,减少疫苗用量,降低生产成本。
传统佐剂,如铝盐佐剂,只能诱导体液免疫应答,不能诱导细胞免疫和细胞毒性T细胞应答,质量难以控制。
为了突破这种限制,对新型疫苗相对应的安全有效佐剂的研发迫在眉睫。
新型佐剂种类比较多,无统一的归类方法。
根据佐剂的作用机制、研究现状及优缺点,将其分为免疫调节分子类佐剂、抗原递送系统类佐剂及前两种类型佐剂的联合类佐剂三种。
下面从这三个方面做综述,为新型佐剂研究提供文献参考。
1免疫调节分子类佐剂免疫调节分子是由细胞分泌的某些物质,该类分子作为佐剂是通过直接作用于免疫系统,刺激相关免疫细胞的增殖和分化,从而增强抗原特异性免疫应答。
选择具有免疫调节作用的佐剂将给新型疫苗的发展提供很大的助力。
1.1 CD40抗体佐剂CD40是免疫应答中重要的共刺激分子,能很好地促进B细胞活化增殖和信号转导,通过激活CD40信号通路来增强抗原的免疫应答。
兽用疫苗常用免疫佐剂的概况和发展趋势_李茂

兽用疫苗常用免疫佐剂的概况和发展趋势_李茂
一、宠物用疫苗常用免疫佐剂的概况
随着兽医技术的迅速发展,疫苗已成为宠物健康管理的基础工具。
疫
苗注射往往需要一种免疫佐剂的配合,以最大程度地提高疫苗的免疫效果。
常用的宠物疫苗免疫佐剂有多种,包括:硫酸钠、硫酸钙、肌苷、腺苷、酚磷酸酯等。
其中,硫酸钠是一种广泛使用的抗原携带佐剂,特别是在宠物疫苗中。
它的优点是抗原稳定性较强,有利于抗原和抗体交联结合,可以提高免疫力,使抗体水平维持较高水平。
另外,硫酸钠还具有良好的易耐性,它对
宠物体内的影响比较小,不会引起免疫反应,所以在比较安全的前提下提
高疫苗的效能。
此外,硫酸钙是另一种常用的免疫佐剂,主要用于配制变性疫苗。
它
也具有良好的稳定性,不易受到外来因素的影响。
硫酸钙还能够抑制细胞
内钙离子流失,保持浓度平衡,使病毒功能受到抑制,提高抗原的吸收和
免疫效果。
肌苷和腺苷也是常见的免疫佐剂,特别是用于激活病毒疫苗。
肌苷和
腺苷可以使病毒转变为感染力较强的状态,从而提高疫苗的免疫效果。
新型兽用疫苗佐剂的研发

新型兽用疫苗佐剂的研发随着现代畜牧业的发展,动物疫病成为畜牧业发展的重要限制因素之一。
为了保障动物健康,确保畜牧业的持续发展,疫苗的研发和应用显得尤为重要。
而在疫苗的研发过程中,佐剂的选择对疫苗的效果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近年来,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创新,新型兽用疫苗佐剂的研发成为了畜牧业领域的研究热点之一。
一、疫苗佐剂的意义疫苗是预防动物疫病的一种重要手段,但单独的疫苗有时往往不能达到理想的预防效果。
疫苗佐剂的作用就凸显出来。
疫苗佐剂是指在疫苗中加入的一些物质,能够增强或者改善疫苗的免疫效果。
通过疫苗佐剂的应用,可以提高疫苗的有效性,扩大疫苗的免疫范围,延长疫苗的保护时间,提高对动物的免疫效果,从而更好地保护动物的健康。
二、新型兽用疫苗佐剂的研发现状目前,新型兽用疫苗佐剂的研发工作正在积极进行中,不同领域的科研人员都在不同方面进行着尝试和实验。
在疫苗佐剂的研发过程中,主要涉及到了生物制剂、化学制剂和基因工程制剂等方面的研究。
1. 生物制剂在生物制剂方面,研究人员主要从天然的生物制剂中寻找疫苗佐剂的候选物质,比如微生物多糖、植物提取物、酵母蛋白等。
这些天然的生物制剂往往具有较好的免疫增强效果,能够有效提高动物对疫苗的免疫效果,延长免疫保护时间。
目前,我国一些科研机构已经开展了一些天然生物制剂研究的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2. 化学制剂在化学制剂方面,研究人员主要从化学合成的角度出发,寻找能够有效增强疫苗免疫效果的物质。
一些新型的胺类化合物、脂质体载体和聚合物材料等,都在疫苗佐剂的研发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
这些化学制剂往往能够通过不同的途径,提高疫苗的免疫效果,同时也能够降低疫苗的剂量,减少对动物的刺激和损害。
现阶段,一些药企和科研机构也在积极开展化学制剂的研究工作。
3. 基因工程制剂基因工程制剂是近年来兽用疫苗佐剂研发的一个新兴领域。
通过基因工程技术,研究人员可以将某些特定的基因序列导入到疫苗中,来增强疫苗的免疫效果。
兽用疫苗佐剂的研究进展

兽用疫苗佐剂的研究进展疫苗佐剂(adjuvant)是指在兽用疫苗中作为辅助成分使用的物质,可以提高疫苗的免疫原性和保护效果。
佐剂通过激活免疫系统、增强免疫细胞的识别和应答能力,从而提升兽用疫苗的免疫效果。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兽用疫苗佐剂研究也取得了一系列重要的进展。
一、新型佐剂的研发近年来,研究人员在针对不同动物病原体的兽用疫苗佐剂方面进行了大量工作。
例如,沙门氏菌佐剂的研发是一个重要的研究领域。
研究人员利用微生物多糖、多孔微球、多肽和DNA等作为沙门氏菌疫苗佐剂,有效提高了对沙门氏菌的免疫效果。
此外,研究人员还研究了多种新型疫苗佐剂的应用,如脂质体、聚糖、微粒和抗原交联等,这些佐剂在兽用疫苗的研发中起到了重要作用。
二、免疫刺激机制的研究兽用疫苗佐剂的研究旨在通过激活免疫系统来提高免疫效果。
因此,了解免疫刺激机制对于佐剂的研发至关重要。
最近的研究表明,佐剂通过多种机制提高了疫苗的免疫原性和保护效果。
例如,佐剂可以激活抗原递呈细胞(APCs),提高APCs对抗原的摄取和处理能力;佐剂还可以促进细胞因子产生和T细胞的增殖,从而增强疫苗的免疫效果。
此外,佐剂还可以通过自身的免疫活性,直接诱导对抗原的免疫应答。
三、合理应用佐剂提高疫苗效果合理应用佐剂可以提高兽用疫苗的免疫效果,但佐剂的种类和使用方法需要根据具体的病原体和动物种类进行选择。
研究人员已经对多种兽用疫苗进行了佐剂优化,取得了显著的效果。
例如,研究人员通过将适量的佐剂添加到禽流感疫苗中,有效提高了疫苗的免疫效果,进一步提高了疫苗的保护效果。
此外,合理应用佐剂还可以减少疫苗剂量和频次,降低疫苗成本,提高兽用疫苗的接种覆盖率和使用率。
总结:兽用疫苗佐剂的研究进展涵盖了新型佐剂的研发、免疫刺激机制的研究以及合理应用佐剂提高疫苗效果等方面。
未来,研究人员应进一步研究佐剂的安全性和免疫增强效果,优化佐剂的配方和使用方法,推动兽用疫苗佐剂在动物健康和养殖业发展中的应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疫苗佐剂综述近三十年来,人用疫苗佐剂发展迅速,已经研发出了能诱发更强,更持久的人用疫苗佐剂。
但是还存在一些不足之处,理想的疫苗佐剂应该更适于临床应用,毒副作用更小。
本文总结了当前疫苗佐剂的发展状况,其中包括疫苗佐剂的监管建议,理想佐剂的标准,以及详细介绍了诸如矿物盐类佐剂,毒素类佐剂,微生物衍生物类佐剂,油乳剂,细胞因子佐剂,多糖类佐剂,以及核酸佐剂。
同时本文还讨论了最近新发现的Toll样受体的生物学作用以及在免疫激活中发挥的作用。
关键词:疫苗;佐剂;Toll样受体;1 引言免疫接种的目的就是要获得对疾病持久的免疫保护反应。
与弱毒疫苗不同,灭活疫苗或亚单位疫苗通需要疫苗佐剂的参与才能更好的发挥作用【1】。
“佐剂”一次来自于拉丁语“Adjuvare”一词,为“帮助”或“辅助”之意【2】。
免疫佐剂的生物作用包括:(1)抗原物质混合佐剂注入机体后,改变了抗原的物理性状,可使抗原物质缓慢地释放,延长了抗原的作用时间;(2)佐剂吸附了抗原后,增加了抗原的表面积,使抗原易于被巨噬细胞吞噬;(3)佐剂能刺激吞噬细胞对抗原的处理;(4)佐剂可促进淋巴细胞之间的接触,增强辅助T细胞的作用;(5)可刺激致敏淋巴细胞的分裂和浆细胞产生抗体。
故免疫佐剂的作用可使无免疫原性物质变成有效的免疫原;(6)可提高机体初次和再次免疫应答的抗体滴变;(7)改变抗体的产生类型以及产生迟发型变态反应,并使其增强。
人们正是因为观察到疫苗接种位点处形成的脓肿协助机体产生了针对特异性抗原更强的免疫反应,从而形成了疫苗佐剂的理念。
更有甚,与接种抗原不相关的物质形成的脓肿坏死也能增强疫苗的特异性免疫反应【3,4】。
1926年,通过吸附于铝盐类化合物的白喉类毒素首次证明了铝盐类佐剂的免疫增强作用。
至今,铝盐类佐剂(主要指氢氧化铝和磷酸铝)依然是唯一人用疫苗佐剂。
其原因是什么呢?尽管大量事实证明,弗氏完全佐剂和脂多糖类佐剂具有更强的佐剂活性,但由于其能引发局部和全身性的毒副作用而不适于人用。
这也正是铝盐类佐剂作为人用疫苗佐剂80余年的原因所在。
在今后的80年中,铝盐是否依然是人用的唯一疫苗佐剂?答案是肯定的。
自批准铝盐作为人用疫苗佐剂以后,管理部门对人用疫苗佐剂的要求提高了很多。
而且,用于评价疫苗佐剂安全性的后期临床试验花费日益昂贵。
一旦通过200至500人安全性和效用性实验后,在疫苗佐剂审批注册之前还需要进行5000至25000人数的临床试验。
正因为如此,在接下来的10至20年之间,几乎没有哪种佐剂能通过疫苗佐剂审批。
2 理想的疫苗佐剂免疫接种时需要考虑以下几点:抗原种类,接种动物种类,免疫途径,以及可能产生的免疫副作用【10,11】。
理想的佐剂半衰期长,生物体内可以降解,生产成本低,能诱导产生合适的免疫反应(也就是根据感染病原的不同,产生相应的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12】。
不同的接种途径能明显影响到疫苗佐剂的免疫效果,诸如粘膜免疫和非肠道途径。
因此,新型疫苗载体,抗原递呈系统和佐剂复合物不都必须考虑带疫苗接种的最适途径【13】。
虽然皮内和皮下疫苗接种与肌肉接种更能刺激机体的免疫反应,但由于铝盐佐剂剧烈的局部副作用,使其只能进行肌肉注射途径接种。
疫苗佐剂与抗原的混合使用需要权衡不良反应和免疫效应之间的关系。
局部反应主要包括疼痛,局部炎症,肿胀,溃疡,接种部位细胞坏死,以及无菌性脓肿的形成。
全身反应主要有恶心,发热,佐剂性关节炎,葡萄膜炎,变态反应,器官特异性毒性,以及免疫毒性(如,细胞因子释放,免疫抑制,自身免疫疾病)【16,17】。
但是,通常疫苗佐剂的免疫效应通常与毒性成正相关,其中弗氏完全佐剂就是很明显的例子。
因此,减小疫苗佐剂的毒性依然是佐剂研发道路上的巨大障碍。
3 佐剂发展道路上的规章障碍对人用疫苗佐剂的要求远比兽用疫苗佐剂苛刻。
除了要进行临床前期佐剂本身的研究外,在进入临川一期试验前还需要进行抗原和佐剂混合后的毒物学评估。
前期临床毒物学评估通常使用小动物,如老鼠,小白鼠,兔子。
使用与人类相同的免疫接种途径,相同的接种剂量和接种次数,或者更高的剂量来评估佐剂是否存在潜在的毒性【19,20】。
疫苗佐剂审批中最大的障碍在与需要很大数量的试验对象进行新型疫苗佐剂或疫苗效用以及安全性的评估。
而且今年来所需要试验对象的数量剧烈的增加了,以免因为试验对象数量的不足致使不能对临床药物进行客观公正的评估。
4 疫苗佐剂分类4.1 矿物盐类佐剂铝盐类(主要指氢氧化铝和磷酸铝)至今一直是人类使用最广泛的疫苗佐剂【16】。
然后,铝盐类佐剂在某些情况下不能诱导很强的免疫反应,特别是不能诱导细胞免疫反应【23-25】。
虽然有文献指出铝盐类佐剂的作用机理是在接种位点形成抗原贮存库而发挥佐剂作用,但是其具体的作用机制当前还不明确【26】。
其作用机制也可能包括补体激活,嗜酸性粒细胞或吞噬细胞的激活【27】。
铝盐类佐剂皮下或皮内接种时通常形成肉芽肿,而肌肉注射接种途径则不形成【28-30】。
铝盐佐剂也能增加IgE的产生,变态反应,以及潜在的神经毒性。
4.2 皂苷类佐剂Quil A 是来源于巴拿马皂树皮的提取液中,通过反向色谱层析技术分离的QS-21能诱导机体针对HIV-1以及其他病原抗原产生强烈的细胞免疫反应【16,37,38】。
Quil A是由23中不同的皂角苷组成的天然产物,由于其强烈的毒性作用而不适于人类使用。
不仅能引起剧烈的局部反应和肉芽肿,还能引起红细胞溶解反应【14,39-42】。
与Quil A 相比QS-21毒性相对较小,但是依然不适合人类使用,除非是能接受其毒性的癌症疫苗或者相对小剂量的使用才可以。
4.3 微生物衍生物类佐剂由于细菌和真菌中的一些成分能很好的刺激机体发生免疫反应,所以其能成为潜在的疫苗佐剂。
细菌细胞壁的肽聚糖和LPS能很好的增强免疫反应,但不能对其本身产生免疫反应。
此类佐剂是通过激活的Toll样受体介导的,机体接受到危险信号时Toll样受体激活全身的防御反应。
完整的灭活菌体由于其巨大的毒性作用而不适于作为人用疫苗佐剂,但是研究发现,发挥作用的成分主要是胞壁酰二肽(MDP)【44】。
盐溶液中MDP主要增强体液免疫反应【14,45,46】。
但当与脂质体或甘油共同使用时却能激发很强的细胞免疫反应【47】。
另一种细菌衍生物类佐剂主要是革兰氏阴性菌的LPS。
LPS中具有佐剂活性的结构成分主要是脂质A。
弱酸性条件下,脂质A能水解为单磷酰脂A (MPL),MPL能保持脂质体A的佐剂效应,同时降低其毒性反应【49】。
另一种具有佐剂活性的细胞壁衍生物为海藻糖二霉菌酸酯(TDM),此种佐剂能同时激活细胞和体液免疫反应【50】。
4.4 油乳剂佐剂此类佐剂包括水包油或油包水乳剂,如,弗氏不完全佐剂,Montanide 系列,佐剂65。
通过在接种位点形成抗原贮存库降低抗原的释放速度,以及刺激产生抗体的浆细胞发挥佐剂效应。
通常情况下,由于一些佐剂的毒性使其不适于人预防用疫苗的使用,但在极端情况下却可以使用,例如发生癌症时机体对佐剂的毒性具有很大的耐受性。
通常油乳剂的副作用主要包括在接种位点处形成炎症反应,肉芽肿以及溃疡。
为了筛选出更稳定,毒性更小的油乳剂,已经对不同来源的多种天然油进行了评估。
水包油和油包水疫苗佐剂是继弗氏不完全佐剂发展起来的油乳佐剂,更加稳定,毒副作用也更小,并易于进行质量监控【58,59】。
Montanide系列疫苗佐剂已经进行了HIV,疟疾,以及乳腺癌疫苗的研究【60】。
4.5 微粒抗原递呈系统与抗原的贮存效应协同,在免疫反应中微粒的性质决定抗原递呈系统是否能被成功激活。
如果抗原递呈系统被激活,则疫苗的化学成分决定产生何种免疫反应【61】。
研究透彻的微粒抗原递呈系统主要包括:脂质体,多聚微球体,纳米粒子,免疫刺激复合物,病毒样粒子。
这些是很重要的抗原递呈系统。
此类疫苗佐剂广泛地作为蛋白亚单位疫苗,DNA疫苗的载体。
当前主要的研究热点在于阐述微粒的大小和化学性质与佐剂的相互生物作用和机制之间的关系。
4.6 细胞因子佐剂一般来说,细胞因子划分为现代疫苗佐剂。
例如,粒细胞巨噬细胞刺激因子通过激活和招募抗原递呈细胞来增强初始免疫反应【87】。
然而,由于粒细胞巨噬细胞刺激因子需要多次使用,具有毒性,以及一种细胞因子的免疫反应,使其实际应用是受到很大的限制【11】。
DNA疫苗中,当细胞因子与抗原共表达于同一载体时能发挥很强的佐剂效应【88】。
另外,IL-12以及其他细胞因子可溶性蛋白直接作为粘膜免疫佐剂时也能发挥很大的作用。
4.7 多糖类佐剂来源于菊科植物根部的碳水化合物菊粉形成微粒时,能诱导强烈的体液和细胞免疫反应。
菊粉微粒(MPI)是强有力的替代补体途径的激活剂,因此能激活先天性免疫反应【91】。
与Montanide和QS21相比,MPI在刺激细胞免疫的同时也不会引起毒性反应。
MPI与其他佐剂联合使用时形成了预期的疫苗佐剂,能不同程度的激活Th1和Th2细胞活性。
MPI能很容易的诱导Th1和Th2免疫反应,并且不会产生IgE,没有明显的局部和全身性的毒性反应【94】。
菊粉在体内代谢产物为单糖果糖和葡萄糖,因此不会有铝盐类佐剂那样的副作用。
4.8 佐剂剂型新型疫苗佐剂是两种或多种具有不同作用机制的佐剂混合物。
此种策略的主要目的在于进一步增强或调节针对特定抗原的免疫反应。
已经开发出MPL和铝盐类佐剂的联合佐剂用于乙肝疫苗,用于具有肾病的乙肝患者。
在这些高危群体中,此类佐剂疫苗免疫反应产生的更快,更强烈,更持久,并且局部免疫反应轻微【108】。
AS04佐剂已经评估用于HPV疫苗的研制【109,110】。
4.10 TLRs和佐剂活性前面已经提到,Toll样受体激活剂已经作为疫苗佐剂激发机体的免疫反应。
Toll样受体是哺乳动物免疫系统细胞表达的跨膜信号蛋白,与其结合的配体必须具有高度的特异性【115】。
这些配体都是进化特征明显的病原相关分子模式。
Toll样受体由于其主要分布单核或巨噬细胞、树突状细胞,已经作为疫苗研究的基础策略。
TLRs受到过度刺激时也会产生诸如弗氏完全佐剂之类的毒副作用。
因此,必须考虑佐剂的剂量,作用机制,而不单单是佐剂的免疫效果。
5.未来五年发展趋势尽管近几十年来免疫学方面的知识不断的加深,但是铝盐类佐剂依然是当前人用疫苗的主要佐剂。
并且此种局面在以后几年内也不会有所改变,因为已经研制出的疫苗效果挺好,并且对于儿科预防用疫苗来说,安全性是首要考虑的一点。
然而,HIV,丙肝,疟疾以及其他顽疾的新型重组亚单位抗原,合成抗原则需要引进新型的临床试验用疫苗佐剂。
对佐剂作用机制的研究有助于进一步阐述佐剂活性背后的分子相互作用,同时,生物信息学的发展也进一步增强了致力于新型佐剂研究的科学家的预测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