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政治常考古诗文哲理汇总分享

合集下载

高中政治哲学部分教材中文言诗句体现哲理锦集

高中政治哲学部分教材中文言诗句体现哲理锦集

高中政治哲学部分教材中文言诗句体现哲理锦集哲学习语用典1、志不求易者成,事不避难者进(意为立志不求易成,行事不避艰难, 迎难而上、知难而进①事物发展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统一,树立信念攻坚克难②难与易、 危与机对立统一。

勇于面对正确分析, 可转危为安)2、法者,治之端也(法是治理国家的首要条件。

习总书记引用这句古语,指出要坚持通过制度和规则来调规范各国关系,厉行国际法治,毫不动摇维护以联合国为核心的国际体系、以国际法为基础的国际秩序。

普遍联系观点。

)3、与天下同利者,天下持之;擅天下之利者,天下谋之(与天下同利的,天下人就拥护他,独占天下人利益的,天下人就图谋他。

引用:我们党没有自己特殊的利益,党在任何时候都把群众利益放在第一位。

坚持人民为中心。

)4、起作始也简,其将毕也必巨(具有远大前程的事,在初创之时都微不足道的,等到即将完成之时必定艰巨。

引用:脱贫攻坚越到最后越要一鼓作气、迎难而上①新事物具有远大前程强大生命力,是由简到巨、从弱到强的过程②量变引起质变5.“不惰者,众善之师”(勤奋是一切善行的老师。

引用:弘扬劳模精神, 用实干笃行铸就伟业。

正确价值观、实践。

)6天下之难持者莫如心,天下之易染莫如欲。

(天下最难以把持的就是人的内心,而天下最容易受到沾染的是人的欲望。

要不断增强党自我净化、自我反省、自我革新自我提高能力,类似“破山中贼易,破心中贼难”。

树立正确价值观) 7、力,形之所以奋也(动力是使物体运动的原因。

引用: 认识创新是第一动力, 提供高质量科技供给,着力支撑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

要以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为中心,以支撑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把提高供给体系质量作为主攻方向,推动经济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显著增强我国经济质量优势。

普遍联系。

抓主要矛盾)8、“革,去故也。

鼎,取新也”(去掉旧的,建立新的。

引用:要以智能制造为主攻方向推动产业技术变革和优化升级,推动制造业产业模式和企业形态根本性转变,以“鼎新”带动“革故”,以增量带动存量,促进我国产业迈向全球价值链中高端。

高考政治备考古诗文哲理分析(学生测验版)

高考政治备考古诗文哲理分析(学生测验版)

全国高考政治备考古诗文哲理分析1.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解读:哲理:2.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

解读:哲理:3.有意栽花花不发,无心插柳柳成荫。

解读:哲理:4.乱生于治,怯生于勇,弱生于强。

解读:哲理:5.心病终须心药治,解铃还是系铃人。

解读:哲理:6.贤士徇名,贪夫死利。

解读:哲理:7.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

解读:哲理:8.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解读:哲理:9.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后相随。

解读: 哲理:10.举一纲而万目张,解一卷而众篇明。

解读:哲理:11.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解读:哲理:12.采得百花成蜜后,为谁辛苦为谁甜。

解读:哲理:13.九仞之积,犹亏一篑之功。

解读:哲理:14.君者舟也,民者水也,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解读:哲理:15.始吾于人也,听其言而信其行;今吾于人也,听其言而观其行。

解读:哲理:16.宇之表无极,宙之端无穷。

解读:哲理:17.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哲理:18.桑条无叶土生烟,箫管迎龙水庙前。

朱门几处耽歌舞,犹恐春阴咽管弦。

解读: 哲理:19.“天地合而万物生,阴阳接而变化起”“形存则神存,形谢则神灭”。

解读:哲理:20.“吾日三省吾身”“人贵有自知之明”。

解读:哲理:21.富润屋,德润身。

解读:哲理:22.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解读:哲理:23.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解读:哲理:24.一着不慎,满盘皆输。

解读:哲理:25.不谋全局者,不足谋一域。

解读:26.自古及今,法无不改,势无不积,事例无不变迁,风气无不移易。

解读:哲理:27.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解读:哲理:28.鸿雁出塞北,乃在无人乡。

举翅万里余,行止自成行。

冬节食南稻,春日复北翔。

解读:哲理:29.“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天不为人之恶寒也辍冬,地不为人之恶辽远也辍广”。

解读:哲理:30.思接千载,视通万里。

解读:哲理:31.夫缘道理以从事者,无不能成。

高考作文素材:古诗中的哲理思辨警句

高考作文素材:古诗中的哲理思辨警句

高考作文素材:古诗中的哲理思辨警句古代诗人发现哲理的悟性很强,揭示哲理的艺术性很高。

或以日常小景(描绘山水)隐喻生活哲理,给人以领略不尽的启示;或从切身体验出发,引发人生感悟;或咏怀史事,以阐明哲理。

1.“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朱熹《观书有感》)哲理:清澈的池水像明镜一样映照出天空漂浮的白云,使人心旷神怡:池水为什么会如此清澈?原来源头有潺潺的活水。

写的是眼前的景物,讲的却是学习的道理。

要使知识不陈旧、思想不僵化,就必须勤奋学习,不断更新知识。

由塘而水,见水觉清,由清思源,自然天成,充满了哲理。

2.“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

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

”(陆游《游山西村》)哲理:从全诗来说,这是一首游记般的描写农村风光的诗歌,而其中“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两句,既是实景描绘,又包含着深刻的道理。

诗人在树木蓊郁的山峦间漫步,清澈的流泉在山林间曲折穿行。

草木愈见茂密,崎岖的山径也愈益难辨。

正在茫然之际,忽然眼前一亮,花明柳暗,农家村舍掩映于花草树木之间,诗人顿觉豁然开朗。

这种情景在我们人生的道路上也不少见:面前的困难,扑朔迷离,于是顿生迷惘之惑,但只要不退缩,不畏惧,勇于开拓,发奋前进,就一定能取得成功;遇到困难,前途渺茫时,不丧气,只要坚持不懈,就一定会生出许多希望。

3.“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

”(苏轼《惠崇春江晚景》)哲理:从描写春景来说,此诗也没有什么特别之处,然而“春江水暖鸭先知”一句,则生动地写出了一个很普通的客观真理:由于鸭子喜欢游水觅食,故而能最先体会到春天的来临、水温的上升。

它告诉我们:只有经常和某种事物相接触并熟悉它的人,才能最敏锐地发现其中任何细微的变化。

4.“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

”(南朝梁·王籍《入若邪溪》)哲理:体现了动与静是对立统一的辩证关系,动可以有效地衬静。

高中政治古诗哲学思想总结

高中政治古诗哲学思想总结

高中政治古诗哲学思想总结高中政治古诗哲学思想总结古诗和哲学是人类智慧的结晶,它们在中国古代文化中都有着重要的地位。

高中政治课程中的古诗和哲学思想,不仅可以帮助我们了解古代文化和思想,还可以培养我们的思辨能力和人文素养。

接下来,我将从古诗和哲学思想两个方面对高中政治课程进行总结。

首先,古诗是中国古代文化的珍贵瑰宝,也是中国古代文人士人才华的结晶。

高中政治课程中涵盖了很多李白、杜甫、苏轼等古代诗人的作品。

这些古诗不仅在艺术上有着极高的价值,更重要的是它们承载着丰富的思想内涵。

李白的《静夜思》是一首写景描写的诗歌,通过慢慢的思考,使读者意识到了生活的美好和自然的伟大。

这首诗鼓励人们积极面对困难,珍惜眼前的美好。

同时,古诗也融入了对社会现象和人性的思考。

杜甫的《月夜忆舍弟》既描写了美丽的月夜景色,也表达了杜甫对兄弟之情的思念。

这首诗通过表达深厚亲情的同时,也对兄弟间的感情表达出思索和理解。

古诗中的深刻思想体现了作者的文化素养和人文关怀。

苏轼的《赤壁赋》以三国时期的战争为背景,写出了珍惜和平的情感。

这首诗通过对战争的描写,让读者深刻认识到战争的残酷和和平的宝贵。

其次,哲学思想是高中政治课程中的另一个重要内容。

在课程中,我们学习了儒家、道家、墨家、法家、兵家等不同的哲学思想。

这些哲学思想不仅对古代社会有着深远的影响,而且对我们理解现代社会和世界观也有着重要的启迪。

儒家思想强调人伦道德和社会秩序。

孔子提出的“仁者爱人”和“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等思想,都强调人与人之间的亲和和合作,有利于社会的和谐发展。

道家思想注重反思和超越。

老子的《道德经》中强调了无为而治和真空无物的思想,让人们深思生活的意义和人们的行为。

墨家思想主张兼爱非攻,注重互利互惠的实践。

墨子创立的墨家学派强调了非攻的原则,并倡导互相救助和互利的行为,对当代社会建设有很大的启示。

法家思想讲究法治和利己主义。

韩非子的《韩非子》中提出了严刑峻法和以法治国等观点,强调了法治对于社会治理的重要性。

高中政治《古诗中的哲学道理》

高中政治《古诗中的哲学道理》

高中政治《古诗中的哲学道理》专题1、"人事有代谢,往来成古今。

"唐代诗人孟浩然这句诗体现的哲理是(一切事物都是变化发展的)。

2、"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这首诗包含的哲理是(矛盾具有特殊性,一定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3、"兴亡由人事,山川空地形"反映的哲理是(事物的发展变化是有规律的)。

4、苏轼诗曰:"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这首诗主要说明(人们对客观事物的认识,总要受主观条件和客观条件制约)5、"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这一诗句说明(事物都有一个产生、发展、灭亡的过程)6、"骏马能历险,犁田不如牛;坚车能载重,渡河不如舟。

"其哲学寓意是(矛盾双方在定条件下可以转化)7、"天时人事日相催,冬至阳生春又来"这句诗体现了唯物辩证法(变化发展)的观点8、朱憙《观书有感》:"昨夜江边春水生,蒙冲巨舰一毛轻。

向来枉费推移力,此日中流自在行。

"作者从自然界和社会生活中捕捉形象,说明观书的体会。

此诗中蕴含的哲理是(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受客观因素的制约;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9、"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所包含的哲理是(要在对立中把握统一,在统一中把握对立)10、苏轼的《惠崇春江晓景》脍炙人口:"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萎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

"诗人用拟人手法告诉我们一个人生哲理,就是(实践是认识的来源)11、"家国兴亡自有时,关人何苦怒西施。

西施若解倾关国,城国之来又是谁?"罗隐的《西施》告诉我们,看待一个事物应该(透过现象看本质)12、陆游《冬夜读书示子半》:"古人学问无遗力,少壮功夫老始成。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高中政治卷子-古诗词、俗语、成语蕴含的哲理

高中政治卷子-古诗词、俗语、成语蕴含的哲理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物质决定意识,意识的内容来自客观世界。

望梅止渴;心灵手巧——意识对物质的反作用。

一念之差——错误的意识会把人的实践引入歧途。

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人的知识构成不同,对同一对象的反映和理解也就不同。

先入为主——人对客观事物的反映受其原有知识结构的影响。

因地制宜;因势利导;因材施教;量体裁衣;对症下药;随机应变——一切从实际出发;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掩耳盗铃;画饼充饥——主观感觉决定客观存在,否认事物的客观存在。

画蛇添足——人们应如实反映客观事物,不能主观、任意地加以歪曲。

闭门造车——做事主观,不从实际出发。

听天由命;生死有命,富贵在天——主观决定客观的唯心主义世界观。

好高骛远——不切实际地追求过高、过远的的目标,主客观相脱离。

郑人买履;按图索骥;邯鄣学步;对牛弹琴;生吞活剥;削足适履;照本宣科——做事情死板、教条,不从实际出发,不顾事物矛盾的特殊性,生搬硬套。

抱薪救火;扬汤止沸;饮鸩止渴——不从实际出发,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与对待,必然事与愿违。

知彼知已,百战不殆——深入调查实际,全面分析情况,才能获胜。

户枢不蠹,流水不腐;生命在于运动——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

种瓜得瓜,种豆得豆——物质的运动有其客观规律;内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根据。

杞人忧天——否认物质运动规律的客观性,片面地看问题。

刻舟求剑——否认物质的绝对运动,不懂得绝对静止的事物是没有的。

方生方死;朝令夕改——否认事物的相对稳定和静止。

人变一世,天变一时——事物既是运动发展的,又具有相对稳定性。

高瞻远瞩;高屋建瓴——要善于从整体上看问题。

人无远虑,必有近忧——如果不从整体和长远方面看问题,局部关系也很难处理好。

承先启后,继往开来——事物在时间上的联系。

城门失火,殃及池鱼;天外有天,山外有山;螳螂捕蝉,黄雀在后;唇齿想依;唇亡齿寒——事物联系的普遍性。

无风不起浪;根深叶茂;善有善报,恶有恶报——事物之间存在因果联系。

头痛医头,脚痛医脚;只见树木,不见森林;坐井观天——只见部分,不见整体,用形而上学的观点看问题。

高中政治:古诗文哲理总结

高中政治:古诗文哲理总结

高中政治:古诗文哲理总结1.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政治古诗文解读:竹林外斜横出两三枝艳丽的桃花,春天的江水变暖鸭子最先知晓。

政治古诗文哲理分析:唯物辩证法认为,任何事物都与周围的其他事物相互联系着,孤立存在的事物是没有的。

事物之间的联系形式具有多样性,其中有一种主要的联系形式就是因果联系,即事物之间那种引起和被引起的关系。

“春江水暖”和“鸭先知”之间就是这种联系。

2.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

政治古诗文解读:花落燕归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政治古诗文哲理分析:唯物辩证法认为,事物的运动变化是有规律的,规律具有客观性,它的存在和发生作用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人不能创造规律也不能消灭规律,规律的客观性集中表现在它的不可抗拒性。

“无可奈何花落去”,其寓意为事物的变化具有规律性,人们无法改变。

3.有意栽花花不发,无心插柳柳成荫。

政治古诗文解读:人的主观愿望和客观效果有时并不是一致的。

政治古诗文哲理分析:唯物辩证法认为,人要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就必须以尊重客观规律为基础。

“有意栽花花不发”是指人们违背了客观规律,无法得到预期的效果。

“无心插柳柳成荫”是指人的行为顺应了客观规律,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4.乱生于治,怯生于勇,弱生于强。

政治古诗文解读:混乱和有序,胆怯和勇敢,弱小和强大,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政治古诗文哲理分析:唯物辩证法认为,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乱和治、怯和勇、弱和强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5.心病终须心药治,解铃还是系铃人。

政治古诗文解读:要想治好心头之病,必须用治心病的药;要想把铃铛解掉,还要请来拴铃铛的人。

政治古诗文哲理分析:唯物辩证法认为,每个事物的具体矛盾各不相同,各有其特点,即矛盾具有特殊性。

这要求我们一切从实际出发,具体分析矛盾的特殊性,并找到正确解决矛盾的方法。

该名句体现了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哲学道理。

6.贤士徇名,贪夫死利。

政治古诗文解读:道德高尚的人为名节而牺牲,贪婪的人为私利而亡。

高考政治知识点总结:古诗文哲理总结

高考政治知识点总结:古诗文哲理总结

高考政治知识点总结:古诗文哲理总结古诗文中蕴含的哲理思想是高考政治考试中的重要内容之一,而掌握这些知识点对于高分通过政治考试大有裨益。

本文将对高考政治知识点总结的古诗文哲理进行梳理和总结,希望对考生们有所帮助。

1.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出自《周易》)这句话强调了自我奋斗的重要性,告诫人们要不断地奋斗,才能达到自己的目标。

这种主动的奋斗精神,对于激励人们积极向上,拼搏不息,是至关重要的。

2.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出自《庄子》)这句话告诫人们要保持一种平和的心态,不被外在的物质所诱惑,也不要过分沉迷于自己的个人情绪中。

这种平和的心态,对于做任何事情都是非常重要的,能够让人在逆境中保持冷静,走出困境。

3.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出自《文心雕龙》)这句话强调了勇敢去追求梦想和坚持自己信仰的重要性,告诫人们要用自己的“丹心照亮汗青”,取得自己想要的人生成功之路。

这种追求梦想的坚定信念,是人们在生活中非常重要的精神力量。

4. “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

”(出自《孟子》)这句话意味着天赋的才能并不是人们成功的关键,而是要有过人的毅力和勤奋精神进行锤炼,才能在困难面前不屈不挠地坚持下去。

这种坚韧精神,对于完成人生的各种目标,是至关重要的。

5.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出自《三国演义》)这句话讲的是友情的重要性,朋友之间的情感犹如天涯海角也能够紧密相连。

在学习、生活中,与朋友之间的互动和支持,是极为重要的。

通过与好友的相互帮助和理解,我们可以收获丰厚的精神和情感上的满足,获得深厚的友情。

6. “儒家”(出自《孟子》)“儒家”强调的是人的“诚”、“仁”、“义”、“礼”等的高尚道德思想,弘扬人类的伦理道德,提倡人们要“好好做人”,倡导“中庸之道”,是经典的仁家和文明的根源。

7. “道家”(出自《道德经》)“道家”重视的是人们要顺应自然的规律,努力维护自然的稳定和平衡,走自然、自由、简朴、无为、无欲的道路,意味着要持守节制,拒绝极端和过度,追求自然、内在、耐久的生活方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考政治常考古诗文哲理分析1.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解读:竹林外斜横出两三枝艳丽的桃花,春天的江水变暖鸭子最先知晓。

哲理分析:唯物辩证法认为,任何事物都与周围的其他事物相互联系着,孤立存在的事物是没有的。

事物之间的联系形式具有多样性,其中有一种主要的联系形式就是因果联系,即事物之间那种引起和被引起的关系。

“春江水暖”和“鸭先知”之间就是这种联系。

2.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解读:花落燕归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哲理分析:唯物辩证法认为,事物的运动变化是有规律的,规律具有客观性,它的存在和发生作用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人不能创造规律也不能消灭规律,规律的客观性集中表现在它的不可抗拒性。

“无可奈何花落去”,其寓意为事物的变化具有规律性,人们无法改变。

3.有意栽花花不发,无心插柳柳成荫解读:人的主观愿望和客观效果有时并不是一致的。

哲理分析:唯物辩证法认为,人要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就必须以尊重客观规律为基础。

“有意栽花花不发”是指人们违背了客观规律,无法得到预期的效果。

“无心插柳柳成荫”是指人的行为顺应了客观规律,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4.乱生于治,怯生于勇,弱生于强解读:混乱和有序,胆怯和勇敢,弱小和强大,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哲理分析:唯物辩证法认为,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乱和治、怯和勇、弱和强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5.心病终须心药治,解铃还是系铃人解读:要想治好心头之病,必须用治心病的药;要想把铃铛解掉,还要请来拴铃铛的人。

哲理分析:唯物辩证法认为,每个事物的具体矛盾各不相同,各有其特点,即矛盾具有特殊性。

这要求我们一切从实际出发,具体分析矛盾的特殊性,并找到正确解决矛盾的方法。

该名句体现了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哲学道理。

6.贤士徇名,贪夫死利解读:道德高尚的人为名节而牺牲,贪婪的人为私利而亡。

哲理分析:辩证唯物主义认为,意识对物质具有反作用,正确的意识会促进事物的发展,错误的意识会阻碍事物的发展。

因此,我们要树立正确的意识,反对错误的意识。

7.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解读:国家每一代都有才华出众的人出现,他们都可以凭自己卓越的才能名扬数百年。

哲理分析:唯物辩证法认为,物质世界是运动变化和发展着的,发展是新事物代替旧事物的过程,整个世界就是一个无限变化和永恒发展着的物质世界,我们必须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

“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正是发展观点的体现。

8.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解读:野火烧不绝那些顽强的野草,只要春风一吹,它们便又蓬勃地生长出来。

哲理分析:唯物辩证法认为,新事物是符合客观规律、具有强大生命力和远大发展前途的东西,它的成长是一个由小到大、由弱到强、由不完善到比较完善的发展过程,我们要努力促进旧事物的灭亡和新事物的产生。

9.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后相随解读:有和无相伴相生,难和易相互形成,长和短互相对照,高和低互相依附,音和声互相应和,前和后互相跟随。

哲理分析:唯物辩证法认为,事物自身包含的既对立又统一的关系就是矛盾,矛盾双方既相互排斥、相互斗争,又互为存在的前提,双方共处统一体中,同时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该句中的“有”和“无”、“难”和“易”、“长”和“短”、“高”和“下”、“音”和“声”、“前”和“后”都是矛盾的双方,它们既对立又统一。

10.举一纲而万目张,解一卷而众篇明解读:提起渔网上的总绳一撒,网眼就全部张开;解释清楚一卷的内容,其余篇目的意思也就明白了。

哲理分析:唯物辩证法认为,在事物发展过程中处于支配地位、对事物发展起决定作用的矛盾为主要矛盾,其他矛盾为次要矛盾,它们相互联系、相互依赖、相互影响,并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这要求人们在处理问题时善于抓住重点,集中力量解决主要矛盾。

“举一纲”、“解一卷”就是抓主要矛盾。

21.富润屋,德润身解读:正确的意识对提高自身修养具有重要作用。

我们应当重视精神文明建设,提高自身的思想道德修养,树立社会主义道德观念。

哲理分析:意识不仅对人之外的客观事物具有反作用,也对人自身具有调节作用。

错误的意识不利于人的健康成长,正确的意识有利于人的健康成长。

22.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解读:人贵有自知之明。

一个人能做到“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就表明对自己的认识是正确的,敢于承认自己的不足,也是一种正确的心态,是有智慧的表现。

哲理分析:物质决定意识,要求我们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对人之外的客观事物应当如此,对自己也应如此。

看待自己,同认识周围的人和事一样,都要坚持唯物主义的态度。

23.人无远虑,必有近忧解读:事物的未来是由现在的各种原因引起的,其结果既有好的可能,也有坏的可能,如果没有“远虑”,对坏的可能估计不足,不及时采取防范措施,到时候真的出现了坏的结果,那就变成了“近忧”。

哲理分析:任何事物都处于因果联系之中,这就要求我们将某一事物当做原因来看待,预见它可能产生的结果,尽力争取未来好的结果。

24.一着不慎,满盘皆输解读:在对弈中、战争中都会出现由于局部的失误而造成全局失利的情况。

哲理分析:整体和部分相互联系、不可分割。

这要求我们在强调局部要服从整体的前提下,必须十分重视局部的作用,只有把局部搞好了,才能达到整体功能大于局部功能之和的理想效果。

24.不谋全局者,不足谋一域解读:不会谋划全局的人,也就不会谋划一个部分或单位的发展。

哲理分析:在整体和部分的关系中,整体处于统率地位。

这要求人们从整体出发,在整体和部分的相互关系中综合考察对象,统筹全局,选择最佳方案,以求实现整体或系统的最优目标。

25.自古及今,法无不改,势无不积,事例无不变迁,风气无不移易解读:从国家的法规、时代的趋势,到人伦事理、社会风气,一切都在不断地变化。

哲理分析:唯物主义辩证法认为,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处在运动变化发展的过程之中。

这句话体现了用变化发展的观点看问题。

26.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解读:(时间)像流水一样,日夜不停地流动,一去不复返。

哲理分析:世界上的任何事物都处于永不停息的运动、变化、发展之中,都有其产生、变化、发展的历史。

孔子的这句名言体现了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

27.鸿雁出塞北,乃在无人乡。

举翅万里余,行止自成行。

冬节食南稻,春日复北翔解读:自然界生物的活动与环境之间具有某种确定不移的基本秩序,是有规律的。

哲理分析:规律是事物运动过程中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一切事物的运动、变化和发展都是有规律的。

28.“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天不为人之恶寒也辍冬,地不为人之恶辽远也辍广”解读:自然界的变化是有规律的,这种规律不因为尧是圣人而存在,也不因桀是暴君而灭亡。

天不会因为人们厌恶寒冷而取消冬天,地也不会因为人们厌恶辽远而缩小面积。

哲理分析:辩证唯物主义认为,规律是客观的,它的存在和发生作用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上面两句名言揭示了自然规律不以人们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性质。

29.思接千载,视通万里解读:专心致志地思考,思绪连接古今,心为所动,情为所感,自是动人心弦,于是,感觉上自己仿佛可以看到千里之外的不同风光。

哲理分析:事物是变化发展的,都有其过去、现在和将来。

我们对事物的认识不能仅停留于当前,也要考察过去、预测未来。

30.夫缘道理以从事者,无不能成解读:(人们)只要遵循事物运动变化发展的规律,办任何事情都能成功。

哲理分析:一切事物都是变化发展的,事物的变化发展又都是有规律的,规律是客观的。

按照事物变化发展的客观规律办事,是做事成功的前提。

11.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解读:乘长风破万里浪的时机一定会到来,高挂起云帆,在沧海中勇往直前。

哲理分析:唯物辩证法认为,事物发展的总趋势是前进的,而发展的道路则是曲折的,事物的发展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

因此,我们要正确对待前进中的困难与曲折,不能灰心丧气。

“长风破浪会有时”寓示的就是这个道理。

12.采得百花成蜜后,为谁辛苦为谁甜解读:其寓意在赞扬那种辛勤为民、毫无私心、甘于奉献的高尚情操。

哲理分析:人生的真正价值在于对社会的贡献,该句反映的是一种高尚的人生价值取向。

13.九仞之积,犹亏一篑之功解读:堆积九仞高的土堆,就是差一筐土也不能成功。

哲理分析:唯物辩证法认为,事物的变化从量变开始,没有量的积累就不可能有质变发生;量变是质变的前提和必要准备,质变又是量变的必然结果。

该句寓示人们,量变只有达到一定程度才能引起质变,平时要注意量的积累。

14.君者舟也,民者水也,水能载舟,亦能覆舟解读:君主就像船一样,老百姓就像水一样;水能够承载船,也能够打翻船。

哲理分析: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认为,人民群众是实践的主体,是历史的创造者。

荀子把君王和老百姓的关系比喻成船和水的关系,意在告诫统治者,要想坐稳江山,就要对老百姓施行仁政,轻徭薄赋,减轻刑罚,只有这样,才能得民心,老百姓这片水才能承载君王这只船。

反之,横征暴敛,严刑峻法,鱼肉百姓,老百姓就会打翻君王这只船。

15.始吾于人也,听其言而信其行;今吾于人也,听其言而观其行解读:过去我看人,听了他们的言辞就相信了他们的行动;现在我看人,不仅听他们的言辞,也观察他们的行动。

哲理分析:“听其言而观其行”强调认识应当和实践相结合,也体现了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16.宇之表无极,宙之端无穷解读:宇大得没边没沿,宙长得无始无终。

哲理分析:天与地是统一的物质世界,宇宙间根本不存在什么上帝或神居住的天国。

自然界的存在和发展是客观的。

17.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解读:不同的人,由于他们的知识构成不同,对同一客观事物的反映总会有差别。

哲理分析:意识能够正确地反映客观事物,但不等于说人们的意识都是一样的。

18.桑条无叶土生烟,箫管迎龙水庙前。

朱门几处耽歌舞,犹恐春阴咽管弦解读:面对干旱的天气,种田人焦急万分,吹打着乐器到龙王庙去祈雨。

而那些朱门富户却在家中欣赏歌舞,还害怕真的春阴下起雨来使乐器受潮,发不出清脆的声音。

哲理分析:人们的利益立足点不同,阶级立场不同,对同一客观事物的评价也会不同。

19.“天地合而万物生,阴阳接而变化起”“形存则神存,形谢则神灭”解读:宇宙万物不是神造的,而是天地、阴阳自身矛盾运动的结果;物质实体乃产生精神的基础,气是变化的物质实体,理不能脱离气而存在。

哲理分析:唯物主义认为,世界的本质是物质,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物质的反映。

上述两句话是唯物主义世界观。

20.“吾日三省吾身”“人贵有自知之明”解读:一个人对自己的状况有了正确的认识,就能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活动中作出正确的选择。

哲理分析: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反作用于物质。

坚持唯物主义的态度,就要敢于面对自己的现实状况,反思自己的优势和劣势,用正确的认识指导行动。

31.天下事有难易乎?为之,则难者亦易矣;不为,则易者亦难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