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构设计竞赛赛题

合集下载

第八届结构设计竞赛决赛试题及评分标准

第八届结构设计竞赛决赛试题及评分标准

第八届结构设计竞赛决赛试题及评分标准1、赛题名称体育馆屋盖结构静力荷重比2、竞赛模型竞赛模型为体育馆屋盖结构,采用木头为主要制作材料,具体结构形式不限,但应满足规定的尺寸范围。

参赛选手设计制作模型包括屋盖结构、屋盖与支座连接节点、荷载施加节点三部分,竞赛组织方提供屋盖下部的支撑柱。

图1给出一示意性结构形式(正放四角锥平板网格屋盖结构)。

图1示意性屋盖结构3、模型要求屋盖可以设计为多种形式,如矩形、圆形、多边形以及不规则图形等,力求新颖与创新性。

设计要求:(1)屋盖所覆盖的空间投影面积不小于为1m2,最大跨度不能小于0.8m;(如图2所示)(2)屋盖结构的高度应在0.3m以内,悬索的高度不受限制;(3)允许屋盖向周边外挑(即支撑柱外部分),净外挑长度不应大于0.2m;(4)屋盖支承在周边钢柱上,支承柱共设8根(参赛者可使用少于8根支承柱作为屋盖支承,但不得多于8根),其具体位置可以按照设计的屋盖结构形式进行调整。

支撑柱采用无缝钢管制作,钢管尺寸32mm×3mm,(如图3所示)。

(5)支座节点,即屋盖结构如何固定在支承钢管柱上,请参赛选手自行设计,要求连接节点插入钢管内的长度不得大于100mm。

(提示:支座节点可设计为装配式可拆卸的形式,可现场方便拆卸,有效减轻屋盖自重,不可拆卸的支座须计入屋盖自重)(6)屋盖静载施加点在屋盖中心0.2m×0.2m(或直径D=0.2m)范围内,共4个加载点,要求均匀排列在该区域内,加载点统一设计在在屋盖结构的下表面,具体加载点的位置、加载节点的设计由参赛人员考虑。

(7)参赛选手应在5min内将屋盖结构安装在提供的支承钢柱上。

图2跨度要求示意图(多边形、圆形、矩形柱网布置)注:图2仅给出圆形和矩形柱网布置情况,亦可设置不规则布置形式,但必须满足最大跨度不小于0.8m要求。

图3钢管柱示意图4、加荷方式竞赛组织方提供不锈钢砝码若干,砝码重量分别为1kg/个、2kg/个、5kg/个,由参赛者自己施加荷载,砝码必须挂在预先选定的结构加载点上。

结构设计大赛赛题

结构设计大赛赛题

附件1第十届中国石油大学(华东)结构设计大赛-----竹质单层网壳结构设计一竞赛题目三十多年来,空间结构在中国取得了巨大的发展,从早期的平板网架至网壳,到索穹顶、膜结构、张弦梁结构、弦支穹顶等。

这些结构体系中,网架及网壳最早广泛应用,也是目前量大面广的结构形式。

本次结构设计大赛赛题在第10届全国大学生结构设计大赛赛题(天津大学)基础上适当修改,要求设计能够承受一定竖向荷载的竹质单层网壳结构模型。

二模型要求总体模型由支承结构模型、制作的屋盖模型和作为底座连接用的承台板三部分组成。

图1、图2为总体模型三维透视图和总体模型布置图。

(1)给定的承台板承台板为实木板,总厚度20~30mm,尺寸1800×2400mm,柱底轴网尺寸1200×1800mm,轴线交点处必须设四个角柱,1轴及2轴上两柱间不得设柱。

A轴及B轴上两柱间可由各队另行设柱,数量不限,但其偏轴尺寸不得超过限定边界。

承台板标高为±0.00m,尺寸详见图1。

(2)上部结构上部结构包括多立柱支承结构、屋盖结构、屋面维护结构,柱顶标高不超过1150mm,轴网尺寸范围内屋盖净空不低于850mm。

屋面维护结构覆盖面积(水平投影面积)不小于1300×1900mm。

结构的所有构件、节点及连接部分通过给定竹材与502胶水手工制作完成。

结构模型底部采用502胶水固定于木质承台板上。

三材料及工具1.竹材,竹材规格及数量如表1所示。

竹材参考力学性能指标如表2所示。

2.用于模型制作的502胶水和制作工具(美工刀、卷尺等)需各队自备。

表1 竹材规格及用量图1图2四模型加载及评判模型加载采用静加载的形式完成,加载装置及荷重悬挂于屋盖下方,并通过四个连接点与屋面结构相连接。

在制作过程中,屋盖结构中应留出四个位置以固定竖向加载装置,建议设置在纵向和横向两个方向的三分点处。

荷重为标准加载块,比赛时由参赛队指定一名参赛队员施加荷重。

模型须进行两次加载实验,第一级加载为2kg荷载(包括小车荷重和配重)、第二级加载为4kg荷载(包括小车荷重和配重)。

第七届全国大学生结构设计竞赛赛题精简版

第七届全国大学生结构设计竞赛赛题精简版

一.要求1.模型整体包括竹高跷模型和踏板两个部分2.踏板固定在竹高跷模型顶面上,将来自参赛选手的荷载通过踏板A、B、C 三处实木条传递至模型。

踏板由组委会提供。

二.竹高跷模型竹高跷模型由参赛队使用组委会提供的材料及工具,在规定的时间、地点内制作完成,其具体要求如下:(1)模型采用竹材料制作,具体结构形式不限。

(2)制作完成后的高跷结构模型外围长度为400mm±5mm,宽度为150mm±5mm,高度为265mm±5mm;模型结构物应在图1所示的阴影部分之内。

(3)模型底面尺寸不得超过200mm×150mm的矩形平面。

图1 模型结构区域图三.踏板踏板由组委会提供,其结构及尺寸如图2所示。

踏板结构的面板为中密度板,面板上固定有A、B、C三根实木条,通过热熔胶与竹高跷模型固定。

参赛选手用热熔胶将参赛鞋固定于踏板上,踏板上设有4个直径为15mm通孔供穿绕系带(系带由组委会提供),以进一步固定参赛鞋(参赛鞋由各参赛队自备,建议选用类似轮滑鞋的可以保护踝关节的高帮鞋)。

图2踏板结构图踏板与竹高跷模型固定后的模型整体高度应为300mm±5mm。

如图3所示。

在踏板与模型连接处的外侧(图3中的a、b处)允许增加构造物以进一步提高连结强度,构造物的高度不得超过10mm。

图3模型整体图四.模型材料及工具竞赛期间,组委会为各参赛队提供如下材料及工具用于模型制作。

1.竹材,用于制作结构构件。

竹材规格及数量见表.竹材名称数量表竹材规格及数量竹材规格1250×430×本色侧压双层复压竹5张皮6张1250×430×本色侧压双层复压竹皮5张1250×430×本色侧压单层复压竹皮注:竹材力学性能参考值:弹性模量×104MPa,抗拉强度60MPa。

胶水,10瓶(规格25克),用于模型结构构件之间的连接。

3.制作工具:美工刀(3把),1米钢尺(1把),三角板(2块),砂纸(10张),锉刀(1把)、剪刀(1把)、手套(3付)、签字笔(1支)、铅笔(1支)、橡皮(1块)。

土木工程学院结构设计竞赛赛题

土木工程学院结构设计竞赛赛题

2019 年土木匠程学院构造设计比赛赛题一一、比赛题目纸质多层建筑模型构造设计二、赛题背景三层房子作为现在建筑的一大广泛形式,拥有极大的构造改良空间。

本次院赛以三层房子为模拟对象,成立纸质三层模型,观察模型在静荷载及竖向突加荷载下的承载能力,锻炼学生的着手能力,提高学生的空间构造设计能力和模型制作技巧。

三、比赛要求1.参赛对象中南大学土木安全类2019 级重生(若大一起学与高年级同学组队则不行参加赛题一)。

2.参赛要求(1)每个参赛队由 1 至 3 名在校整日制学生构成,每位参赛选手只同意加入一个参赛队,参加多个参赛队的选手一经发现将撤消其比赛资格。

各队独立设计、制作,每个参赛队提交一份作品。

(2)各参赛队一定在规准时间以内达成构造模型制作。

模型制作达成,风干以后进行现场加载实验。

四、模型设计制作要求1.模型制作资料表 1 模型制作资料及数目资料种类规格数目A3 打印纸100g/m 2 50 张白乳胶300mL/ 瓶 1 瓶美工刀、直尺、剪刀、三角板、铅笔等制作工具参赛者自行准备,主办方不予供给。

2.模型设计要求(1)模型为三层建筑,应有 3 个楼面(二、三层及顶层楼面),各楼面均设置为水平加载面。

每层楼面下方可自行设计构造,且一定能将砝码顺利搁置在楼层上部平面,10Kg 砝码尺寸为165mm( 长高)×度105mm不小于(200mm宽)×,130mm且下方净(空高)100mm,实物如(图如图8。

1第红二色层区楼域层)距,地其面余楼层之间(以上一楼层最高水平点至下一楼层最高水平点计算)高度差不小于250mm ,模型总高需不小于700mm 且不大于800mm 。

图 1 正视图(2)模型在水平投影为 500mm ×500mm 的正方形地区内进行设计制作且模型投影面积须大于300mm × 300mm 。

第二层楼层以下支柱水平投影不同意超出图示四个边长为100mm 的正方形,如图 2。

结构设计大赛赛题

结构设计大赛赛题

2014年第二届湖北省大学生结构设计竞赛赛题大跨结构的施工1 命题背景结构在施工过程中的受力状态与结构在施工完成后正常使用过程中的受力状态是不完全一样的,甚至差异会比较大。

有些情况下,设计人员只针对后者进行相应的设计,前者被一定程度的忽视了,从而造成事故,或者事故隐患。

因此结构在施工过程中的状态及其响应必须得到工程师的重视,要求施工过程安全可控,建成后的结构内力和线型分布满足设计,同时也提倡设计时尽量考虑可能的施工过程影响。

本届结构设计竞赛赛题以体现结构的施工过程为宗旨,希望通过结构模型的设计、制作与荷载试验,了解结构在施工过程的受力特点和破坏特点,探求提高结构施工安全性能的措施。

2 模型要求图1 模型与加载装臵示意图(单位:mm)如图1所示,竞赛模型为允许有中间临时支承的大跨结构模型,采用纸质材料制作,具体结构形式不限。

图1中临时支撑两侧的模型加载区域内放臵铁块施加竖向荷载。

2.1 几何尺寸要求(1)在中间临时支承存在时,模型为双跨,净跨长均为550mm,模型总长度不小于1500mm。

模型与左右支座的搭接长度不小于150mm。

(2)模型的宽度不大于300mm,高度不大于400mm。

(3)模型a、b处铁块的承台或挂篮(计入模型总质量)自行设计,铁块的尺寸为200mm ×50mm×30mm(质量约为2.355kg)。

2.2 安装要求模型可以通过钢压条固定在支座顶板上,选手须自行设计连接方案(仅限于提供的材料),使模型可靠地固定在左右两端支座顶板上。

两端支座顶板尺寸均为400 mm × 300 mm ×7 mm(长×宽×厚),共有7 × 5个带螺纹M5螺栓孔,孔距为50 mm,尺寸详见图2a;钢压条与支座采用M5螺栓(螺栓长度为2~5cm)连接,共提供8根钢压条,尺寸详见图2b。

(a)左支座顶板(右支座与左支座对称,单位:(b)钢压条(单位:mm)mm)图2 左支座顶板及钢压条尺寸3 模型加载(1)模型先安装在结构支架上(不进行固定连接,只保证一定的搭接宽度。

全国大学生结构设计竞赛赛题

全国大学生结构设计竞赛赛题

第十届全国大学生结构设计竞赛赛题大跨度屋盖结构1 赛题背景随着国民经济的高速发展和综合国力的提高,我国大跨度结构的技术水平也得到了长足的进步,正在赶超国际先进水平。

改革开放以来,大跨度结构的社会需求和工程应用逐年增加,在各种大型体育场馆、剧院、会议展览中心、机场候机楼、铁路旅客站及各类工业厂房等建筑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借北京成功举办2008奥运会、申办2022冬奥会等国家重大活动的契机,我国已经或即将建成一大批高标准、高规格的体育场馆、会议展览馆、机场航站楼等社会公共建筑,这给我国大跨度结构的进一步发展带来了良好的契机,同时也对我国大跨度结构技术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2 总体模型总体模型由承台板、支承结构、屋盖三部分组成(图-1)。

图-1 模型三维透视示意简图2.1 承台板承台板采用优质竹集成板材,标准尺寸1200mm×800mm,厚度16mm,柱底平面轴网尺寸为900mm×600mm,板面刻设各限定尺寸的界限:(1)内框线:平面净尺寸界限,850mm×550mm;(2)中框线:柱底平面轴网(屋盖最小边界投影)尺寸,900mm×600mm;(3)外框线:屋盖最大边界投影尺寸,1050mm×750mm。

承台板板面标高定义为±0.00。

图-2 承台板平面尺寸图2.2 支承结构仅允许在4个柱位处设柱(图-2中阴影区域),其余位置不得设柱。

柱的任何部分(包括柱脚、肋等)必须在平面净尺寸(850mm×550mm)之外,且满足空间检测要求。

(即要求柱设置于四角175mm×125mm范围内。

)柱顶标高不超过+0.425(允许误差+5mm),柱轴线间范围内+0.300标高以下不能设置支撑,柱脚与承台板的连接采用胶水粘结。

2.3 屋盖结构屋盖结构的具体形式不限,屋盖结构的总高度不大于125mm(允许误差+5mm),即其最低处标高不得低于0.300m,最高处标高不超过0.425m(允许误差+5mm)。

2024年“构力杯”第十七届全国大学生结构设计竞赛-考虑水平振动的高耸塔式结构设计与模型制作

2024年“构力杯”第十七届全国大学生结构设计竞赛-考虑水平振动的高耸塔式结构设计与模型制作

附件1: 2024年“构力杯”第十七届全国大学生结构竞赛赛题《考虑水平振动的高耸塔式结构设计与模型制作》1.命题背景高耸塔式结构是建筑结构的重要类型,在电视塔、发电塔、观光塔中应用广泛。

由于其高耸入天,独树一帜,往往成为各地的一道亮丽景观。

随着我国经济高速发展,各个城市都兴建了地标性的塔式建筑,一方面满足功能需求,另一方面也丰富了城市面貌,显示了我国高超精湛的建筑技术和大国工匠精神。

广州塔(图1)外形奇特华美,纤细的塔身给人一种独特的视觉观感,是广东乃至华南地区的地标建筑之一。

其位于我国沿海地区,高耸的结构给抗风以及抗震带来极大的挑战。

由于在设计中充分考虑了各种不利工况,采用主被动联合控制阻尼器,控制结构的侧向位移和加速度,广州塔在面对2018年台风“山竹”时,依然能安全矗立。

除了预期荷载外,结构还可有一定的改进考虑突发的偶然荷载。

在2021年发生的深圳赛格大厦振动,更是引起了人们对结构风振控制的重视。

本次赛题以高耸塔式结构为基本单元,要求参赛者针对水平荷载、竖向荷载及水平振动复杂工况对其进行受力分析、结构设计、模型制作及加载试验。

图1 广州塔2.结构要求2.1 结构概述本竞赛需设计并制作一个塔式结构模型,结构形式不限。

如图2所示,加载前需要将指定质量的砝码固定在塔顶,结构底部固定在振动台上。

通过放置不同质量的砝码和施加不同的激励振动来实现不同工况下的结构受力。

参赛队员可在塔身设置附加质量块实现减振效果。

图2 模型及加载装置示意图2.2模型尺寸要求塔身内部给出圆柱体内规避区,外部给出圆柱外规避界限,如图3所示。

具体要求如下:(1)塔顶要求:塔顶需为水平面,平面标高为H,可以通过热熔胶可靠粘贴顶部砝码盘并放置顶部砝码,安装后的顶部砝码盘底面标高须与结构顶面要求高度H一致,以确保位移计能够可靠读数。

模型制作时间内,参赛队员应将顶部砝码盘固定位置外边界及朝向等用红色中性笔标志在模型顶部平面,顶部砝码盘中心点的平面投影须与模型底板中心点重合。

第九届全国大学生结构设计竞赛赛题(昆明理工)

第九届全国大学生结构设计竞赛赛题(昆明理工)

图 1 模型三维示意图
三、山体模型、桥梁模型及承台板连接 山体模型与桥梁模型连接采用搭接方式,即在桥梁与各山体连接处设置搭接平台, 搭接平台均设置在各山体小车通过平面下 10mm 处。 虎口处与 A 段桥搭接平台, 宽 25mm, 长 210mm(如图 3-5 所示);隧洞处与 A 段、B 段桥梁搭接平台,宽 25mm,长 200mm(如 图 6-8 所示);棱台处与 B 段桥梁搭接平台,宽 25mm,长 180mm(如图 9-11 所示)。 山体及各桥段模型通过自攻螺钉(螺钉直径 5mm,钉长 16mm,重量为 1g/颗)与承台
‐ 1 ‐
全国大学生结构设计竞赛委员会
2015·昆明
滇缅公路起始位置
著名的滇缅公路 24 弯道
惠通桥
老人、妇女、儿童参与筑路
惠通桥崖壁虎口(鹰嘴)
筑路时基本采用人挑马驮
滇缅公路筑成通车
2015 年是抗日战争胜利 70 周年, 70 多年前有一个民族正在经受着前所未有的屈辱 和磨难,一个有着 5000 年文明的国度也经历着其凤凰涅槃前的痛苦。曾经在这片土地 上生活的 4 亿同胞无论老幼,不分尊卑,无论信仰,皆是守土人。为弘扬当代大学生的 爱国主义精神,时刻提醒我们勿忘历史,以史为鉴,特选定对中国在抗日战争期间有着 非凡意义的生命线——滇缅公路作为赛题背景。
竹材规格及用量 竹材名称 本色侧压双层复压竹皮 本色侧压双层复压竹皮 本色侧压单层复压竹皮 竹材参考力学指标 0.789g/cm 150 MPa 65 MPa 10GPa
3
数量(张) 4 4 4
2、502 胶水,10 瓶(规格 20 克/瓶),用于规定模型制作; 3、3D 打印机, 比赛采用太尔时代 UP-Plus2 打印机。打印材料为 ABS 塑料(型号: B601),3D 打印材料参考力学特性见表 3 所示; 4、制作工具,美工刀(3 把),1 米钢尺(1 把),三角板(1 套),砂纸(4 张, 粗砂、细砂各 2 张),锉刀(3 把)、剪刀(2 把)、手套(3 副)、签字笔(1 支)、铅笔(2 支)、橡皮(1 块)、带量角功能木制圆规(1 个)。 表3 力学指标 拉伸强度 拉伸模数 弯曲强度 弯曲模数 热变形温度 断裂伸长 五、模型制作时间 模型制作时间为 16 小时。 六、模型加载及评判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结构设计竞赛赛题
超高层结构
1 赛题背景
现代超高层建筑起源于美国,至今已有80余年历史。

超高层建筑是反映国家、城市经济水平和社会现代化程度的一个重要标志。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经济水平的不断提高,我国的超高层建筑建设已经进入了一个蓬勃期,形成了以深圳平安国际金融中心(660 m),武汉绿地中心大厦(636 m)和上海中心大厦(632 m)为代表的一系列600 m级的超高层建筑。

截至2015年底,统计结果表明世界范围内在建和已建成超过300m的超高层共210栋,其中中国有105栋(达50%),远超出排名第2的阿拉伯联合酋长王国(37栋),这表明我国已成为世界上超高层数目最多的国家。

这对我国超高层结构的设计和施工技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2 总体模型
总体模型由承台板、核心筒、外框柱和连接构件四部分组成,各部分均采用竹材,形成如图1所示的超高层结构模型,沿高度方向将结构均匀划分为高度为125mm的8个区段。

竹材(主办方提供)
表2.1 竹材规格及数量
注:竹材力学性能参考值:弹性模量1.0×104MPa,抗拉强度60MPa。

粘着剂明星火速胶502胶水(主办方提供)
砂纸、切割刀、直尺三角、尺量角器、铅笔、橡皮擦(以上物品主板方不提供请自行准备)
3003 0 0
承台板
(a) 平面图
(b) 立面图
图 1 模型示意图 (单位:mm)
2.1 承台板
承台板标准尺寸300mm ×300mm ,厚度5mm 。

承台板板面标高定义为±0.00。

2.2 核心筒
核心筒高度为1000mm (允许误差+5mm ),共8个区段(或层),每个区段(层)高度为125mm ,位于承台板正中央,承台板中央设有高度25mm ,厚度为5mm 的卡槽用以提高核心筒的整体工作性能。

沿高度方向核心筒截面尺寸不发生变化。

核心筒外边缘线尺寸为75mm ×75mm ,厚度不允许超过15mm ,允许开洞。

采用规格九竹材制作。

核心筒底部与承台板连接采用胶水粘结。

2.3 外框柱
沿高度方向柱截面尺寸不发生变化,采用图1所示方式布置8根框架柱,各柱总高均为1000mm (允许误差+5mm ),四跟角部框架柱形心连线尺寸为
130
内边长 75mm 外边长 85mm 厚度 5mm
高度 25mm
下部预设卡槽 增加核心筒整体性
130mm×130mm,柱截面尺寸不限,采用规格一~规格六竹材制作。

柱与承台板连接采用胶水粘结。

2.4 连接构件
连接构件可选用板材和棒材:(1)板材(采用规格七和规格八竹材制作)可用于连接外框柱和内核心筒,且仅能在125mm,250mm,375mm,500mm,625mm,750mm,875mm和1000mm处布置,厚度不限;(2)棒材(采用规格一至规格六竹材制作)可在任意位置布置且尺寸不限。

连接构件与承台板、核心筒、外框柱和连接构件的连接采用胶水粘结。

3 加载量测工具
3.1 加载和测试材料
130×130×45mm的铁质量块,重5.98kg,用于竖向荷载工况测试。

铁块上部粘贴130×130×0.8mm的铝片,以截面形心为原点,往铝片左边缘以1mm为单位标注刻度,如图2所示。

图2 铝片刻度示意图
5g砝码1个,20g砝码1个,50g砝码1个,用力水平荷载工况测试。

木制加载架,高1400mm,宽300mm,厚50mm,在板高500mm和950mm 处板宽中央位置预留直径约为5mm的圆孔。

3.2 测试仪器
激光垂直仪。

4 模型净空检测及称重
模型整体称重后,减去承台板及测试附件的重量,即为参赛模型的重量M i。

5 模型加载及评判
模型加载分为三个阶段,一阶段为竖向荷载工况测试,二阶段为标准水平荷载工况测试,三阶段为挑战水平荷载工况测试(该阶段为可选阶段)。

竖向荷载工况用于检验参赛模型是否能够承受结构自重以及附加重力荷载,水平荷载工况则用于测试水平力作用下结构的抗侧向变形能力。

加载点为结构500mm 和1000mm 高度处,采用套索牵引加载。

铁质量块
(a) 竖向荷载工况
(b) 水平荷载工况
图 3 加载示意图
5.1 加载方式
模型加载采用静加载的形式完成,竖向荷载工况采用质量为5.98kg 的铁质量块施加,水平荷载则采用砝码施加,如图3所示。

6.2 加载准备
模型置于加载台上,调试位置。

使位移计激光投射于铝片中心,完成定位。

5.2 加载过程
第一阶段加载:于模型顶部搁置铁质量块。

第二阶段加载:不去处顶部铁质量块,(1)将两根加载水平拉线一端绑扎于墙体500mm 高度和1000mm 高度处的套索上;(2)水平拉线穿过对应高度加载架的预留孔道;(3)在水平拉线的另一端绑扎上砝码,其中1000mm 标高处绑扎50g
砝码,500mm标高处绑扎20g和5g砝码:(4)量测顶点位移为u i。

第三阶段加载:不去处顶部铁质量块,维持1000mm和500mm套索处悬挂的砝码质量比仍未2:1,参赛选手仅有一次机会(可以不选择挑战)自由选择砝码总质量m i(不得低于150g),量测顶点位移为v i。

5.3 评判标准
第一阶段加载过程中,模型结构发生整体垮塌或局部构件明显破坏,则终止加载。

第二阶段加载过程中,若模型结构发生整体倾覆、垮塌,则终止加载。

第三阶段加载过程中,若模型结构发生整体倾覆、垮塌,则终止加载。

6 评分项及评分标准
6.1 模型评分项及分值
模型评分项共五项,总分100分,其中包括:
(1)计算书以及设计说明——10分
(2)结构选型与制作质量——10分
(3)现场表现——5分
(4)u i×M i——45分
(5)v i×m i——30分
6.2 评分标准
6.2.1 计算书以及设计说明——10分
(1)计算内容的完整性、准确性6分
(2)图文表达的清晰性、规范性4分
6.2.2 结构选型与制作质量——10分
(1)结构合理性与创新性5分
(2)模型制作质量与美观性5分
6.2.3 现场表现——5分
(1)赛前陈述3分
(2)现场答辩2分
6.2.4 u i×M i——45分
计算顺利完成两个工况的各参赛队模型(i)的单位自重承载力u i×M i,并对
各参赛队的u i×M i,按从小到大的顺序进行排序,假定有n个参赛队完成比赛,则第j名的队伍得分为19+26/(n-1)×(n-j)。

6.2.5 u i×M i——30分
若参赛队伍不选择第三阶段加载,则该项得分为0分;若参赛队伍选择参加第三阶段加载而其模型发生整体倾覆、垮塌,则该项得分为-10分;计算顺利完成第三工况的各参赛队模型(i)的单位自重承载力v i×m i,并对各参赛队的v i×m i,按从小到大的顺序进行排序,假定有m个参赛队完成比赛,则第j名的队伍得分为15+15/(m-1)×(m-j)。

7 计算书要求
计算书应包括以下内容:
(1)赛题解读
(2)结构选型分析及结构方案
(3)构件尺寸
(4)计算分析
(5)必要的图纸。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