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最新中考语文文言寓言故事阅读专项训练(含答案)

合集下载

2018中考语文课外文言文专练:齐欲伐魏

2018中考语文课外文言文专练:齐欲伐魏

2018中考语文课外文言文专练:齐欲伐魏
齐欲伐魏齐欲伐魏,淳于髡谓齐王①曰:韩子卢者,天下之疾犬也;东郭逡者,海内之狡兔也。

韩于卢逐东郭逡,环山者三②,腾山者五。

兔极于前,犬废于后;犬兔俱罢,各死其处。

田父见之,无劳倦之苦③,而擅其功。

今齐魏久相持,以顿④其兵、弊⑤其众,臣恐强秦大楚承其后,有田父之功。

齐王惧,谢将休士也。

导读:淳于髡用形象的寓言故事巧谏君王,避免了一场战争,可谓大功一件。

注释:①淳于髡(kn):战国时齐国的上大夫。

齐王:齐宣王,战国时齐国国君,姓田,名辟疆。

②环山者三:相当于三环山,意思是围绕着山追了三圈。

③无劳倦之苦:意思是没有费一点力气。

④顿:困倦,这里是使困倦的意思。

⑤弊:疲劳,这里是使疲劳的意思。

一、解释加点的词1.天下之疾犬也()2.各死其处()3.臣恐强秦大楚承其后()4.谢将休士也()()5.无劳倦之苦,而擅其功()二、翻译:1.东郭逡者,海内之狡兔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环山者三,腾山者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田父见之,无劳倦之苦,而擅其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文中故事与寓言故事_________有异曲同工之处,这则寓言故事告诉我们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寓言故事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专项训练含答案

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专项训练含答案

中考语文-文言文专项训练含答案文言文训练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蒙骜①帅师伐魏,取高都、汲②魏师数.败,魏王患之,乃使人请信陵君于赵。

信陵君畏得罪,不肯还,诚门下曰:“有敢为魏使通者死!”宾客莫敢谏。

毛公、薛公见信陵君曰:“公子所以重于诸侯者,徒.以有魏也。

今魏急而公子不恤,一旦秦人克大梁,夷先王之宗庙,公子当何面目立天下乎!”语未卒.,信陵君色变,趣③驾还魏。

魏王持④信陵君而泣,以为上将军。

信陵君使人求援于诸侯。

诸侯闻信陵君复为魏将,皆遣兵救魏。

信陵君率五国之师败蒙骜于河外,蒙骜遁走.。

(选自《资治通鉴》)【注】①蒙骜:秦国大将。

②高都、汲:地名。

③趣:催促。

④持:握着……的手。

66.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含义。

(1)魏师数.败( )(2)徒.以有魏也( )(3)语未卒.( )(4)蒙骜遁走.( )67.下列句中的“之”与“夷先王之宗庙”中的“之”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当求之.于石上流B.其翼若垂天之.云C.公将鼓之.D.两狼之.并驱如故68.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1)魏王患之,乃使人请信陵君于赵。

(2)诸侯闻信陵君复为魏将,皆遣兵救魏。

69.阅读文章,说说信陵君为什么能成功救魏。

【答案】66.(1)屡次(2)只,仅仅(3)完(4)逃跑。

67.B68.(1)魏王为此而忧虑,便派人到赵请信陵君回国。

(2)各国听说信陵君又担任魏国的大将,都纷纷派兵援救魏国。

69.①信陵君知恩图报,能以国家为重,回国效力:②信陵君得到魏王重用;③信陵君在各诸侯中有较高的威望,得到了各诸侯的支援。

(答出任意两点即可)【解析】66.本题考查重点文言词语在文中的含义。

理解文言词语的含义要注意其特殊用法,如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和古今异义词等。

(1)“魏师数败”的句意是:魏军屡战屡败。

数:多次,屡次。

(2)“徒以有魏也”的句意是:只是因为强大的魏国还存在。

徒:仅仅,只是。

(3)“语未卒”的句意是:话还未说完。

(甘肃专版)2018届中考语文第三部分文言文及古诗词赏析课外文言文专项训练复习练习

(甘肃专版)2018届中考语文第三部分文言文及古诗词赏析课外文言文专项训练复习练习

专题一文言文阅读2018备考集训(二)课外文言文专项训练类型一叙事说理一、[2017临沂]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养鱼记[北宋]欧阳修折檐①之前有隙地,方四五丈,直对非非堂②。

修竹环绕荫映,未尝植物。

因洿③以为池,不方不圆,任其地形;不甃不筑④,全其自然。

纵锸以浚⑤之,汲井以盈之,湛乎汪洋,晶乎清明,微风而波,无波而平。

若星若月,精彩下入。

予偃息⑥其上,潜形于毫芒⑦,循漪沿岸,渺然有江湖千里之想。

斯足以舒忧隘而娱穷独⑧也。

乃求渔者之罟⑨,市数十鱼,童子养之乎其中。

童子以为斗斛之水,不能广其容,盖活其小者而弃其大。

怪而问之,且以是对。

嗟乎!其童子无乃嚚昏而无识乎⑩!予观巨鱼枯涸在旁,不得其所;而群小鱼游戏乎浅狭之间,有若自足焉。

感之而作《养鱼记》。

(选自《居士外集》) 【注释】①折檐:屋檐下的回廊。

②非非堂:作者刚刚出仕,在洛阳做留守推官时所建,在衙厅西侧。

③洿(wū):地势低洼的地方。

④甃(zhòu):砌池壁。

筑:夯底土。

⑤锸(chā):铁锹。

浚:挖沟疏通水路。

⑥偃息:休息。

⑦潜形于毫芒:在毫末之中隐藏了自己的身体。

⑧舒忧隘而娱穷独:释放忧愁郁闷的心情,在困厄孤独中快乐起来。

⑨罟(gǔ):渔网。

⑩无乃……乎:相当于现代汉语的“难道不是……吗”“恐怕……吧”。

嚚(yín)昏:愚蠢糊涂。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

(1)修竹环绕荫映,未尝植.物______________(2)纵锸以浚之,汲井以盈.之______________(3)循.漪沿岸 ______________2.下列句子中加点虚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折檐之.前有隙地怪而问之.B.因洿以.为池童子以.为斗斛之水C.任其.地形不能广其.容D.微风而.波盖活其小者而.弃其大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予观巨鱼枯涸在旁,不得其所;而群小鱼游戏乎浅狭之间,有若自足焉。

4.下列六个句子分为四组,全部描写鱼池的一组是 ( )①修竹环绕荫映,未尝植物。

2018年中考语文真题分类汇编:文言文阅读(Word版,含答案)

2018年中考语文真题分类汇编:文言文阅读(Word版,含答案)

山东省德州市2018年中考惠子相梁惠子相梁,庄子往见之。

或谓惠子曰:“庄子来,欲代子相。

”于是惠子恐,搜于国.中三日三夜。

庄子往见之,曰:“南方有鸟,其名为鹓鶵,子知之乎?夫鹓鶵发于南海,而飞于北海,非梧桐不止,非练实不食,非醴泉不饮。

于是鸱得腐鼠,鹓鶵过之,仰而视之曰:‘吓!’今子欲以子之梁国而吓我邪?”10.下列与“搜于国.中三日三夜”一句中“国”字意义相同的一项是()(3分)A.(荆州)此用武之国.B.等死,死国.可乎C.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D.荆国.有余于地而不足于民11.根据本文,用一个四字词语概括庄子的思想,并从正反两面进行分析。

(3分)(三)陈丞相平者,阳武户牖乡人也。

少时家贫,好读书,有田三十亩,独与兄伯居。

伯常耕田,纵平使游学。

里中社,平为宰,分肉食甚均。

父老曰:“善,陈孺子之为宰!”平曰:“嗟乎,使平得宰天下,亦如是肉矣!”孝文帝立。

居顷之.,朝而问右丞相勃曰:“天下一岁决狱几何?”勃谢曰:“不知。

”问:“天下一岁钱谷出入几何?”勃又谢不知,汗出沾背,愧不能对。

于是上亦问左丞相平。

平曰:“有主者。

”上曰:“主者谓谁?”平曰:“陛下即问决狱,责廷尉;问钱谷,责治粟内史。

”上曰:“苟各有主者,而君所主者何事也?”平谢曰:“宰相者,上佐天子理阴阳,顺四时,下育万物之宜,外镇抚四夷诸侯,内亲附百姓,使卿大夫各得任其职焉。

”孝文帝乃称善。

勃大惭,出而让陈平曰:“君独不素教我对!”陈平笑曰:“君居其位,不知其任邪?且陛下即问长安中盗贼数,君欲强对邪?”于是绛侯自知其能不如平远矣。

居顷之,绛侯谢病请免相,陈平专为一丞相。

(节选自《史记·陈丞相世家》)12.下列句子与例句“居顷之.”中“之”字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A.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B.怅恨久之.C.亲戚畔之.D.送杜少府之.任蜀州13.下列句子与“善,陈孺子之为宰!”句式相同的一项是()(3分)A.何陋之有?B.甚矣,汝之不惠!C.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

中考 语文文言文阅读专题训练专项训练及答案

中考 语文文言文阅读专题训练专项训练及答案

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专题训练专项训练及答案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专题训练专项训练及答案一、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1.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小题。

【甲】王曰:“善。

”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

”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

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选自《邹忌讽齐王纳谏》)【乙】父老苦秦苛法久矣,诽谤者族①,偶语②者弃市③。

吾与诸侯约,先入关者王之。

与父老约,法三章耳:杀人者死,伤人及盗抵罪。

余悉去秦法,诸吏人皆案堵④如故。

凡吾因此来,为父老除害非有所侵暴无恐!且吾因此还军霸上⑤,待诸侯至而定约束耳。

(选自《入关告谕》)【注释】①族;灭族。

②偶语:两个人在一起谈论。

③弃市:死刑。

④案堵:即“安堵”,安居别变、安顿别动的意思。

⑤霸上:地名,在咸阳东。

(1)下列各组句子中划线词意思或用法别同的一项是()A. 上书谏寡人者诽谤者族B. 诸吏人皆案堵如故公咨询其故C. 门庭若市烨然若神人D. 待诸侯至而定约束耳水降而石出者(2)将选文画线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

②吾与诸侯约,先入关者王之。

(3)用“/”给下面的句子断句,断两处。

为父老除害非有所侵暴无恐!(4)概括【甲】文的要紧内容。

(5)【甲】文中齐威王给群臣吏民下达命令,【乙】文中刘邦入关前给百姓写告谕,他们如此做各有啥目的?【答案】(1)B(2)①几个月往后,还间或有人来进谏。

②我和诸侯们约定,先入关的人做这个地方的王。

(3)为父老除害/非有所侵暴/无恐!(4)齐王纳谏及其结果。

(5)齐威王是为了广开言路,使齐国强盛,刘邦是为了安抚百姓,赢得民心。

【解析】【分析】(1)A……的人。

B原来;缘故。

C好似。

D连词,表并列。

(2)翻译文言文句子,首先要是否为特别句式,然后再把关键词语翻译准确,最终再依照现代汉语的规范翻译。

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专项训练含答案

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专项训练含答案

中考语文-文言文专项训练含答案文言文训练1.阅读下面的课内文言文,完成各题。

小石潭记柳宗元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

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

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

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

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同游者:吴武陵,龚古,余弟宗玄。

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曰恕己,曰奉壹。

16.我们已学的“记”这种文体下面分类正确的一项是()“记”是一种古代文体,可以通过记人、记事、记物、记景,来抒发作者感情和主张。

①《岳阳楼记》②《核舟记》③《醉翁亭记》④《小石潭记》A.①③/②/④B.②/①③/④C.①③/②④D.①/②③/④17.下列句子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A.隔篁竹,闻.水声不求闻.达于诸侯B.日.光下澈主人日.再食C.皆若游.无所依似与游.者相乐D.不可知其源.林尽水源.18.下面链接材料也写到了水,试与本文对水的描写作比较,二者有什么异同之处?【链接材料】水皆缥碧,千丈见底。

游鱼细石,直视无碍。

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节选自吴均《与朱元思书》【答案】16.A17.D18.相同:两者都写了水的清澈。

不同:《小石潭记》中通过侧面描写的手法写水的清澈;链接材料中通过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的手法写水的清澈;“急湍甚箭,猛浪若奔”运用夸张、比喻的手法写水的迅猛。

【解析】16.本题考查文学常识。

《岳阳楼记》通过对洞庭湖的侧面描写衬托岳阳楼。

作者借作记之机,含蓄规劝滕子京要“不以物喜,不以己悲”,试图以自己“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济世情怀和乐观精神感染老友。

《核舟记》用生动简洁的语言描绘了“核舟”上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和景物的特点,赞美了刻舟者的精巧技艺也同时也高度赞扬了中国古代汉族劳动人民的勤劳与智慧。

2018年各地中考语文试卷汇编课内文言文阅读专题含解析

2018年各地中考语文试卷汇编课内文言文阅读专题含解析

课内文言文阅读专题一、基础小题1.【2018年中考山东泰安卷】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A.①夸父与日逐走.(跑)。

(《夸父逐日》)②香远益清,亭亭净植.(立)。

(《爱莲说》)B.①虽乘奔.(飞奔的马)御风不以疾也。

(《三峡》)②肉食者鄙.(目光短浅),未能远谋。

(《曹刿论战》)C.①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和)其奇者。

(《答谢中书书》)②余立侍左右,援.(引、提出)疑质理。

(《送东阳马生序》)D.①下车引.(拉)之,元方入门不顾。

(《陈太丘与友期》)②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繁茂)而繁阴。

(《醉翁亭记》)【答案】C2.【2018年中考浙江衢州卷】为下列句中加点词语选择正确的读音。

(1)未复有能与.其寄者(______)(2)公与.之乘,战于长勺(____)A.yūB.yù【答案】(1)(1)B (2)(2)A【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字音的掌握情况,这就要求学生平时的学习中注意字音的识记和积累,特别是形近字、多音字。

要注意平时的积累,可以归纳整理,分别列出不同词语下的不同读音,系统性地复习。

本题注意根据词语在句中的意思选择读音。

“未复有能与其寄者”的“与”意思是:参与,这里指欣赏的意思,因此应读yù。

3.【2018年中考浙江衢州卷】下列句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A.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将军宜枉驾顾.之B.河曲智臾亡.以应今亡.亦死C.陶后鲜.有闻鲜.妍明媚D.邹忌修.八尺有余讲信修.睦【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文言文中的一词多义,要确定它在句子中的意思,就要根据上下文的内容来考虑。

在平时文言文学习中,要特别重视并掌握这类词。

解答时,首先要明确每组题目中这个词的正确解释或用法,再作比较,得出正确选项为A项,意思都是“拜访”。

其他各项的意思分别为:B:通“无”/逃跑。

C:很少/有光彩的。

D:长,这里指身高/培养。

4.【2018年中考浙江绍兴卷】用现代汉语给下列句中的加点词作注释。

2018年中考语文试题分项版解析汇编:(第03期)专题09 名著阅读(含解析)

2018年中考语文试题分项版解析汇编:(第03期)专题09 名著阅读(含解析)

2018年中考语文试题分项版解析汇编:(第03期)专题09 名著阅读1.【2018年中考广西桂林卷】名著阅读回得五庄观,那大仙又让道童抬一大锅油出来,架起干柴,发起烈火。

顷刻间,那油锅热腾腾。

大圣见那台下西边有一个石狮子,便咬破舌尖,把石狮子喷了一口,叫声“变”,变作他本身模样。

油锅滚透后,大仙说:“把孙行者抬下去!”二十个小仙扛将起来,往锅里一掼,“砰”的一声响,溅起些滚油点子,把那小道士们脸上烫了几个燎浆大泡!只听得烧火的小童喊道:“锅漏了!”原来是一个石狮子在锅里。

以上文字出自《西游记》,这位大仙是_______(名字),他惩治唐僧师徒四人是因为___________。

【答案】(1)镇元大仙;(2)孙悟空推倒(毁掉)了人参果树。

2.【2018年中考广西柳州卷】下列有关文学名著的表述,有错误...的一项是A.在《格列佛游记》描述的小人国里,如果重要职位出缺,候补人员就会通过绳上跳舞比赛来决定谁接任这个官职。

B.《水浒传》中智取生辰纲的关键在于下蒙汗药的时间和方式,宋江等好汉诱使杨志上钩而全然不露痕迹,体现了宋江的足智多谋。

C.《汤姆·索亚历险记》中的印第安人乔最后死在山洞里。

汤姆和哈克挖出海盗埋在山洞的金银并分了那一大箱金子,汤姆和哈克都成了富人。

D.“人的一生应当这样度过:当他回首往事的时候,她不会因为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会因为碌碌无为而羞愧……”这是《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主人公保尔一生恪守的人生原则。

【答案】B3.【2018年中考广西梧州卷】下列对名著内容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唐僧师徒四人行至五庄观,孙悟空、猪八戒、沙和尚各自偷吃了一个人参果,猪八戒囫囵吞咽下肚,不知是啥滋味,于是央求悟空再去给他摘。

B.“万千的天使,要起来歌颂小孩子;小孩子!他那细小的身躯里,含着伟大的灵魂。

”此诗出自冰心的《繁星》,歌颂的是一个充满童真的世界。

C.保尔在身体残疾、双目失明的情况下,以文学作为继续战斗的武器,靠顽强的毅力创作《暴风雨所诞生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8年中考文言寓言故事阅读训练1、傅马栈最难桓公观于厩①,问厩吏曰:"厩何事最难?"厩吏未对,管仲对曰:"夷吾②尝为圉人③矣,傅马栈最难:先傅曲木,曲木又求曲木;曲木已傅,直木无所施矣。

先傅直木,直木又求直木;直木已傅,曲木亦无所施矣。

"(《管子·小问篇》)注释:①厩:马房。

②夷吾:管仲的表字。

③圉人:养马的人。

(1)解释下面加点词。

①桓公观于厩()②傅马栈最难()③曲木又求曲木()(2)翻译下面句子。

直木已傅,曲木亦无所施矣。

(3)从某一角度,概括这一篇寓言的寓意。

2、烛邹亡鸟景公好弋,使烛邹主鸟而亡之。

公怒,召吏欲杀之,晏子曰:"烛邹有罪三,请数之以其罪而杀之。

"公曰:"可。

"于是召而数之公前,曰:"烛邹,汝为吾君主鸟而亡之,是罪一也;使吾君以鸟之故杀人,是罪二也;使诸侯闻之,以吾君重鸟以轻士,是罪三也。

数烛邹罪已毕,请杀之。

"王曰:"勿杀,寡人闻命矣。

"(《晏子春秋》)(1)解释下面加点词:①使烛邹主鸟而亡之()②召吏欲杀之()③使吾君以鸟之故杀人()(2)翻译下面句子。

①使烛邹主鸟而亡之②使诸侯闻之,以吾君重鸟以轻士,是罪三也(3)从某一角度,概括这一篇寓言的寓意。

3、东野稷败马东野稷以御见庄公,进退中绳,左右旋中规。

庄公以为文弗过也,使之钩百而反。

颜阖遇之,入见曰:"稷之马将败。

"公密而不应。

少焉,果败而反。

公曰:"子何以知之?"曰:"其马力竭矣,而犹求焉,故曰败。

"(《庄子·外篇·达生》)(1)解释下面加点词语。

①使之钩百而反( )②稷之马将败( )③公密而不应()(2)翻译下面句子。

①东野稷以御见庄公。

②其马力竭矣,而犹求焉,故曰败。

(3)从某一角度,概括这一篇寓言的寓意。

4、济阴贾人济阴之贾人,渡河而亡其舟,栖于浮苴之上,号焉。

有渔者以舟往救之,未至,贾人急号曰:"我济阴之巨室也,能救我,予尔百金!"渔者载而升诸陆,则予十金。

渔者曰:"向许百金,而今予十金,无乃不可乎!"贾人勃然作色曰:"若,渔者也,一日能获几何?而骤得十金,犹为不足乎?"渔者黯然而退。

他日,贾人浮吕梁而下,舟薄于石又覆,而渔者在焉。

人曰:"盍救诸?"渔者曰:"是许金不酬也。

"立而观之,遂没。

(1)对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理解错误的一项是()A、向许百金,而今予十金。

(表示并列关系的连词)B、犹为不足乎?(表示疑问的语气助词)C、渔者黯然而退。

(形容词词尾,表示"……的样子")D、舟薄于石又覆。

(介词,在)(2)解释下面加点词。

①济阴之贾人()②向许百金()③舟薄于石又覆()④盍救诸?()()(3)对下列各句的翻译错误的一项是()A、有渔者以舟往救之。

有个打鱼人划着船前去救他。

B、我济阴之巨室也。

我是济阴的富豪。

C、渔者载而升诸陆。

打鱼人托着他并把他送到岸上。

D、立而观之,遂没。

打鱼人站在岸上看着商人,商人就淹死了。

(4)根据这则小故事,以其中某一人物为对象,写一句评论的话。

富人:渔者:旁人:5、子罕弗受玉宋人或得玉献诸子罕子罕弗受献玉者曰以示玉人玉人以为宝也故敢献之子罕曰我以不贪为宝尔以玉为宝若以与我皆丧宝也不若人有其宝(1)给这段文字加上标点。

(2)解释文中加点的词。

①或()②诸()③弗()④以()⑤丧()⑥不若()(3)子罕为什么说“若以与我,皆丧宝也”?请简析。

6、薛谭学讴薛谭学讴于秦青,未穷青之技,自谓尽之,遂辞归。

秦青弗止,饯于郊衢,抚节悲歌,声振林木,响遏行云。

薛谭乃谢求反,终身不敢言归。

(《列子》)注:讴,唱歌。

(1)翻译下面句子。

①秦青弗止,饯于郊衢。

②薛谭乃谢求反。

(2)从某一角度,概括这则寓言的思想意义。

7、郢人燕说郢人有遗燕相国书者,夜书,火不明,因谓持烛者曰:"举烛。

"云而过书"举烛"。

举烛非书意也。

燕相受书而说之,曰:"举烛者,尚明也;尚明也者,举贤而任之。

"燕相白王,王大说,国以治。

治则治矣,非书意也。

今世学者多似此类。

(《韩非子》) (1)解释下面加点词。

①夜书,火不明( )②尚明也者,举贤而任之( )③郢人有遗燕相国书者( )④尚明也者,举贤而任之( )⑤云而过书"举烛"( )⑥燕相白王( )(2)从某一角度,概括这则寓言的思想意义。

8、工之侨献琴工之侨得良桐焉,斫而为琴,弦而鼓之,金声而玉应。

自以为天下之美也,献之太常①,使国工视之,曰:"弗古。

"还之。

工之侨以归,谋诸漆工,作断纹焉;又谋诸篆工,作古窾(同款)焉②。

匣而埋诸土,期年出之,抱以适市。

贵人过而见之,易之以百。

献诸朝,乐官传视,皆曰:"希世之珍也。

"工之侨闻之,叹曰:"悲哉,世也!岂独一琴哉?莫不然矣!而不早图之,其与亡矣!"遂去,入于宕冥之山,不知其所终。

(《郁离子》)注解:①太常:官名,掌管祭祀。

祭祀需使用乐器。

②窾:同"款",款式。

(1)解释下面加点词。

①工之侨得良桐焉()作断纹焉()不入虎穴,焉得虎子()夫子之言,于我心有戚戚焉()②工之侨以归()抱以适市()赐之以百金()不以物喜()(2)制作精良的琴为什么被退回?(3)同是一把琴,从"还之"到"献诸朝",成为"希世之宝",说明了什么?(4)最后一句感叹,揭示了文章的主题是什么?9、欲食半饼喻譬如有人,因其饥故,食七枚煎饼,食六枚半已,便得饱满。

其人志悔,以手自打,而作是言:"我今饱足,由此半饼,然前六饼,唐自捐弃。

设知半饼能充足者,应先食之。

"(《百喻经·欲食半饼欲》)(1)解释下面加点词。

①唐自捐弃()②设知半饼能充足者,应先食之()(2)从一个角度,概括这则寓言的意义。

10、反裘负刍魏文侯出游,见路人反裘而负刍。

文侯曰:"胡为反裘而负刍?"对曰:"臣爱其毛。

"文侯曰:"若不知其里尽而毛无所恃耶?"刘向《新序·杂事二》注:刍(chú),柴草。

(1)解释下面加点词。

①见路人反裘而负刍( )②若不知其里尽而毛无所恃耶( )(2)从某一角度概括这一则寓言的思想意义。

11、魏文侯期猎魏文侯①与虞人②期猎。

是日,饮酒乐,天雨。

文侯将出,左右曰:"今日饮酒乐,天又雨,公将焉之?"文侯曰:"吾与虞人期猎,虽乐,岂可不一会期哉?"乃往,身自罢之。

(选自《魏文侯书》)注释:①魏文侯:战国时魏国国君,在诸侯中有美誉,曾任西门豹为螂守。

②虞人:掌管山泽的官(1)解释文中加点词的含义。

①魏文侯与虞人期猎()②是日,饮酒乐,天雨()③公将焉之()④乃往,身自罢之()(2)翻译下面的句子。

岂可不一会期哉?(3)从一个角度概括这则寓言的思想意义。

12、齐人有好猎者齐人有好猎者,旷日持久而不得兽,入则愧其家室,出则愧其知友州里。

惟其所以不得,则狗恶也。

欲得良狗,则家贫无以。

于是还疾耕,疾耕则家富,家富则有以求良狗,狗良则数得兽矣。

田猎之获,常过人矣。

非独猎也,百事也尽然。

(1)解释下面加点词。

①惟其所以不得()②则狗恶也③则家贫无以()④于是还疾耕⑤田猎之获()⑥常过人矣(2)翻译下面句子。

①家富则有以求良狗,狗良则数得兽矣。

②非独猎也,百事也尽然。

(3)从一个角度概括这则寓言的思想意义。

13、宋贾买璞宋之富贾有监止子者,与人争买百金之璞玉,因佯失而毁之,负其百金,而理其毁瑕,得千溢焉。

注:溢,同"镒",古时二十两为一镒。

(1)解释下面加点词。

①因佯失而毁()②负其百金()③而理其毁瑕( ) ④而理其毁瑕()(2)从某一个角度概括这则寓言的思想意义。

14、千金求马古之君人,有以千金求千里马者,三年不能得。

涓人言于君曰:"请求之。

"君遣之三月,得千里马,马已死,买其首五百金,反以报君。

君大怒曰:"所求者生马,安事死马而捐五百金?"涓人对曰:"死马且买五百金,况生马乎?天下必以王为能市马,马今至矣。

"于是不能期年,千里之马至者三。

注:①君人,人君,国君。

②涓人:国君的近侍。

(1)解释下面加点词。

①请求之()②君遣之三月()③反以报君()④安事死马而捐五百金()⑤于是不能期年()⑥千里之马至者三()(2)翻译下面句子。

①古之君人,有以千金求千里马者。

②天下必以王为能市马。

(3)从某一角度,概括这则寓言的思想意义。

15、熊渠子射石昔者楚熊渠子夜行,见寝石以为伏虎,关弓射之,灭矢饮羽,下视,知石也。

却复射之,矢摧无迹。

(刘向《新序·杂事四》(1)解释下面加点词。

①见寝石以为伏虎()②关弓射之()③却复射之()④矢摧无迹()(2)翻译下面句子。

关弓射之,灭矢饮羽。

(3)从某一角度概括这则寓言的思想意义。

16、多言何益子禽问曰:"多言有益乎?"墨子曰:"虾蟆、蛙、蝇,日夜恒鸣,口干舌檘,然而不听。

今观晨鸡,时夜而鸣,天下振动。

多言何益?唯其言之时也。

" (《墨子·附录》)注:檘(pì),同"敝",困,疲劳。

(1)解释下面加点词语。

①日夜恒鸣()②然而不听()(2)翻译下面句子。

唯其言之时也。

(3)从某一个角度概括这则寓言的思想意义。

17、校人欺子产昔者有馈生鱼于郑子产①,子产使校人畜之池。

校人②烹之,反命曰:"始舍之,圉圉③焉,少则洋洋焉,悠然而逝。

"子产曰:"得其所哉!得其所哉!" 校人出曰:"孰谓子产智,予既烹而食之,曰:'得其所哉!得其所哉!'"故君子可欺之以方,难罔以非其道。

(《孟子·万章上》)注:①子产,春秋时期郑国著名的政治家。

②校人,管理池沼的小吏。

③圉圉(yǔ),疲乏的样子。

④罔,欺骗。

(1)解释下面加点词。

①反命曰()②始舍之()③少则洋洋焉()④悠然而逝()⑤孰谓子产智()⑥得其所哉()(2)翻译下面句子。

①少则洋洋焉。

②故君子可欺之以方,难罔以非其道。

(3)从某一角度概括这则寓言的思想意义。

18、晏子逐高缭高缭仕于晏子,晏子逐之。

左右谏曰:"高缭之事夫子,三年曾无以爵位,而逐之,其义可乎?"晏子曰:"婴仄陋之人也,四维之然后能直,今此子事吾三年,未尝弼吾过,是以逐之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