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欧洲三大建筑风格

合集下载

世界园林三大体系

世界园林三大体系
• 在该教堂伫立的地点曾经存在过两座被暴乱摧毁的教堂, 公元532年拜占庭皇帝查士丁尼一世下令建造第三所教 堂。在拜占庭雄厚的国力支持之下,由物理学家米利都 的伊西多尔及数学家特拉勒斯的安提莫斯设计的这所教 堂在公元537年便完成了其建造。刚竣工时的圣索菲亚 大教堂是正教会牧首巴西利卡形制的大教堂,在1519年 被塞维利亚主教座堂取代之前圣索菲亚大教堂一直是世 界上最大的教堂。
前言
中国园林体系
西亚园想林体系
欧洲园林体系 三大体系比较
总结
目录
中国园林体系
过渡页
中国园林体系表现的是自然美,布局形式以自由、变化、曲折为特点,要求景物 源于自然,又高于自然,使人工美和自然美融为一体,做到“虽由人作,宛自天 开”,因而形成了自然式山水风景园林的独特风格。
世界历史上较主要的园林形式,大致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是中国古典园林,一 类是西欧的古典主义园林。它们的形式中不国同体,系风格迥异,然而它们各自都有自己 的“诗情画意”,各自寓有自己的“意境”。
三大体系的比较
1、中国体系:自然山水情景交融 2、欧洲体系:规整而有序 3、西亚体系:植物和水法
一、东方园林:典雅且精致 1、中式园林的风格,写意的造景手法。讲究在依山傍水之地,修建 亭台楼阁、水榭、藤架,石凳石桌,红砖碧瓦、小桥人家,或高山流 水、或曲径通幽。园中山石嶙峋,清流萦绕,古木参天,竹影婆裟, 水波粼粼,林木森森,以小中见大的格调,塑造富有“咫尺山林”的
伊拉克——新巴比仑城
• 巴比伦城是巴比伦王国的都城。在今伊拉克巴格 达以南约90千米处。巴比伦的阿卡德语意为神之 门。公元前18世纪前半期,古巴比伦王国汉穆拉 比王统一两河流域,即以此为国都,同时这里成 为祭祀马尔杜克神的中心。后成为加喜特诸王的 都城。公元前689年为亚述王西拿基立所毁,不久 又经新巴比伦王国重建。新巴比伦国王尼布甲尼 撒二世在位时(前 605~前562),该城达到极盛, 约于公元前539年成为波斯帝国的都城。公元前 331年马其顿军队入侵,巴比伦成为马其顿在东方 的首都。马其顿亚历山大大帝死后,巴比伦城逐 渐衰落

建筑是凝固的历史

建筑是凝固的历史

罗马建筑是古罗马继承古希腊建筑的成就,在建筑形制、技术和艺术方面广泛创新而形成的一种建筑风格。

后来发展为石结构的希腊建筑造就了后来古罗马的“砖块艺术”。

拜占庭帝国(又称东罗马帝国)以古罗马的贵族生活方式和文化为基础,由于贸易往来紧密,使之融入了东方阿拉伯、伊斯兰的文化特点,形成了独有的拜占庭艺术。

最初是沿袭巴西利卡式的形制,巴西利卡式教堂形制源于基督教早期教堂,正立面简朴,其柱式、坡顶与希腊有关,拱门又与罗马有关,这种形式的极端发展就是后来的哥特式教堂。

古罗马风建筑在法国延续了200多年后,发展出了哥特式建筑,进而扩散到整个欧洲。

换而言之,哥特式建筑是11世纪下半叶起源于法国的一种建筑风格。

哥特式建筑以其高超的技术和艺术成就,在建筑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其特点是尖塔高耸,在设计中利用十字架、飞券、修长的立柱以及新的框架结构来增加支撑顶部的力量,将罗马式建筑的厚重、结实风格转变为垂直向上、轻盈修长的风格,原本用大量石头堆砌的墙壁,都由彩色玻璃代替,玻璃所代表的轻灵与透明,使人的心灵更加空灵,继而能更深切地感悟到浩瀚的苍穹和无垠的宇宙,体现了基督教神圣而忘我的宗教精神。

哥特式建筑已经具有同罗马式建筑完全不同的审美趣味和视觉效果。

其显著特征表现为回归罗马传统,有时也用简化的古典柱式和细部装饰。

应该说,哥特式是罗马式的继承与发展,无论是在建筑风格还是建筑结构上,哥特式都是一种进步。

正如有人所说的:“罗马建筑是地上的宫殿,哥特式建筑则是天堂里的神宫。

”法国早期哥特式教堂的代表作是由巴黎主教莫里斯·德·苏利设计的巴黎圣母院。

历时180年建造而成,该教堂以哥特式的建筑风格,祭坛、回廊等处的雕刻和绘画艺术,以及堂内收藏的13-17世纪的大量艺术珍品而闻名于世,是欧洲建筑史上一个划时代的标志。

还有以设计协调和比例均衡著称于世的布尔日大教堂,它是典型法国哥特式建筑的范例。

到15世纪,法国在经历了战争之后,对于哥特式建筑有所发展,这就是火焰式哥特式风格,其中最著名的就是St.Maclou’s Church.在英国,较为著名的哥特式教堂是:坎特伯雷大教堂(Canterbury Cathedral)、索尔兹伯里主教堂(Salisbury Cathedral)、格洛斯特大教堂(Gloucester Cathedral:发展出以细格子组成的垂直式彩色玻璃,以及具有装饰性的扇状拱顶的哥特式教堂)。

世界三大园林体系的风格特征

世界三大园林体系的风格特征

世界三大园林体系的风格特征 世界古典园林三大体系18世纪以前,世界各国几乎都有自己的园林,各种不同风格的园林,形成了中国、西亚和古希腊三大体系。

西亚的造园活动是从古波斯(今伊朗)开始的,影响到叙利亚、伊拉克、埃及、西班牙以及阿拉伯等所有伊斯兰教地区。

西亚与北非气候干燥,干旱和沙漠的环境使人们只能在自己的庭园里经营一小块绿洲。

在他们的心目中,水和绿荫显得特别珍贵,认为“天国乐园”(伊甸园)就是一个大花园,里面有潺潺流水,绿树鲜花,美妙的乐声在庙堂里回荡。

因此阿拉伯人习惯用篱或墙围成方直平面的庭园,便于把自然和人为的界限划清。

园内布置成“田”字形,用纵横轴线分作四区,并将轴线建为十字林荫路,交叉处设中心水池,以象征天堂。

后来水的作用又得到不断的发挥,由单一的中心水池,演变为各种明渠暗沟与喷泉,并相互联系。

这种水法的运用,后来又深刻地影响了欧洲各国的园林。

古希腊于公元前5世纪逐渐学仿波斯的造园艺术,在原有的果树蔬菜园里引种栽培了许多波斯的名花异卉,终于发展成为四周为住宅围绕,中央为绿地,布局规则方整的柱廊园。

随后希腊的园林艺术被罗马所继承,他们将希腊的柱廊园发展成大规模的山庄园林,不仅继承了以建筑为主体的规则式轴线布局方式,而且出现了整形修剪的树木与绿篱,几何形的花坛,以及由整形绿篱形成的迷宫。

文艺复兴时期,欧洲的园林出现新的飞跃。

以往的蔬菜园及城堡里的小块绿地变成了大规模的别墅庄园。

园内一切都突出表现人工安排,布局方整端正,与园外疏落自如的天然环境判若两个世界,充分显示人类征服自然的成就。

重台叠馆的建筑和中轴线是全园的主体和轴心,结合山势,从山上引水下山,用于纳凉。

而且还建有雕像装饰的喷泉池沼,随阶降泻的叠瀑等。

巴黎凡尔赛宫苑是举世公认的欧洲古典园林杰作 。

园林总面积广达1500公顷.相当于当时巴黎市区面积的四分之一。

园的中轴线长达3千米,与地处高坡长达400米的宫殿主楼垂直相交。

中轴的前半段为十字形水渠,两侧是星罗棋布的花坛、喷泉、池沼、雕像。

浅析古希腊和古罗马的建筑风格

浅析古希腊和古罗马的建筑风格

浅析古希腊和古罗马的建筑风格10历教1班肖芳 26摘要:古希腊是欧洲文明的源头,是西方文明的摇篮,而罗马则展现着欧罗巴文明的辉煌。

古希腊的建筑开欧洲建筑的先河,从兴起到成就的顶峰,发展成自己的建筑风格—和谐、完美、崇高。

而古罗马在继承古希腊建筑成就的同时,在建筑形制、技术和艺术方面广泛创新出一种新的建筑风格。

因此,两者既有相同点,又有自己独特的风格。

关键字:古希腊古罗马建筑柱式一、古希腊的建筑古风时期,古希腊的建筑逐步形成相对稳定的形式:爱奥尼亚人城邦形成了爱奥尼亚式建筑,风格秀雅;多立安人城邦形成了多立克式建筑,风格雄健有力。

到公元前6世纪,这两种建筑都有了系统的做法,称为“柱式”,柱式体系是古希腊人在建筑艺术上的创造。

①古希腊最典型、最辉煌,也是最意味深长的柱式主要有三种,即多立亚柱式、爱奥尼亚柱式和科林斯柱式。

它不仅仅是一种建筑部件的形式,而且更准确的说,是一种建筑规的风格。

古希腊的神庙建筑则是这些风格特点的集中体现者,也是古希腊,乃至整个欧洲最伟大、最辉煌、影响最深远的的建筑。

这些风格特点,在古希腊神庙的各个方面都有鲜明的表现。

古希腊人的生活受控于,所以理所当然的,古希腊的建筑最大的最漂亮的都非神殿莫属。

古希腊人认为,神也是人,只是神比人更加完美,他们认为供给神居住的地方也不过是比普通人更加高级的住宅。

所以,希腊最早的神殿建筑只是贵族居住的长方形有门廊的建筑。

后来加入柱式,即神殿前面门廊是由四根圆柱组成,以后又发展到“前后廊式”,到公元前6世纪,前后廊式又演变称希腊神殿建筑的标准形式—“围柱式”,即长方形神殿四周均用柱廊环绕起来,并且正立面和侧立面的柱子的关系为N和2N+1。

建筑作为一门有原理、有规则,有计算的科学,是在希腊人手中建立的。

古希腊人又是一个追求美得民族,建筑的艺术性和实用性在他们这里得到了令人瞠目结舌的统一。

在地中海的下,他们的神庙熠熠生辉,他们就在这样的广场、剧场、城市中谈论哲学、欣赏悲剧、实现留给人类历史的一段传奇。

古希腊三大柱式

古希腊三大柱式

多利克柱式 Doric order
直接置于阶座上,由一系列鼓形石料一个挨一 个垒起来的,较粗壮宏伟.圆柱身表面从上到下 都刻有连续的沟槽,沟槽数目的变化范围在16 条到24条之间.它来自于古埃及,有名的法国埃 及学者所命名的先陶立克柱式,是这种希腊柱 式的先驱.多立克柱又被称为男性柱.著名的雅 典卫城Athen Acropolis的帕提农神庙 Parthenon即采用的是多立克柱式.
古希腊建筑基本上是三种主要柱式:
古希腊柱式
古希腊的建筑从公元前7世纪末,除屋架之外,均采用石 材建造.神庙是古希腊城市最主要的大型建筑,其典型 型制是围廊式.由于石材的力学特性是抗压不抗拉,造 成其结构特点是密柱短跨,柱子、额枋和檐部的艺术 处理基本上决定了神庙的外立面形式.古希腊建筑艺 术的种种改进,也都集中在这些构件的形式、比例和 相互组合上.公元前6世纪,这些形式已经相当稳定,有 了成套定型的做法,即以后古罗马人所称的柱式.典型 的古典柱式包括希腊时期的3种,共有5种:多立克式 、爱奥尼克式、科林斯式、罗马式塔司干式、复合式 .
古希腊三种主要柱式图
3.科林斯柱式Corinthian Order 科林斯柱式是公元前五世纪由建筑师卡利漫裘斯Callimachus
发明于科林斯Corinth,此亦为其名称之由来.它实际上是爱奥尼克柱 式的一个变体,两者各个部位都很相似,比例比爱奥尼克柱更为纤细, 只是柱头以毛茛gen叶纹装饰,而不用爱奥尼亚式的涡卷纹.毛茛gen 叶层叠交错环绕,并以卷须花蕾夹杂其间,看起来像是一个花枝招展 的花篮被置于圆柱顶端,其风格也由爱奥尼亚式的秀美转为豪华富 丽,装饰性很强,但是在古希腊的应用并不广泛,雅典的宙斯神庙 Temple of Zeus采用的就是科林斯柱式.
古希腊三大柱式

世界三大园林体系的特点及代表作

世界三大园林体系的特点及代表作

世界三大园林体系的特点及代表作世界三园林体系,主要分为东方园林、欧洲园林、阿拉伯园林。

在这三大园林中由于受到各个方面因素的影响,其所要表达的思想文化也各异,风格特点也有所不同.一、东方园林:典雅且精致1.中式园林的风格,写意的造景手法.讲究在依山傍水之地,修建亭台楼阁、水榭、藤架,石凳石桌,红砖碧瓦、小桥人家,或高山流水、或曲径通幽.园中山石嶙峋,清流萦绕,古木参天,竹影婆娑,水波粼粼,林木森森,以小中见大的格调,塑造着富有“咫尺山林”的意境。

“一步亦景”、“移步易景"、“隔窗望景”.●皇家园林:气势宏伟的总体规划,复杂多样的象征寓意。

代表作:圆明园(图1—1)、承德避暑山庄(图1—2、1—3)、颐和园(图1-4)、北海公园(图1-5)。

●私家园林:明秀典雅(江南)、稳重雄伟(北方)、畅朗轻盈(岭南)代表作:苏州园林(图1—6)、沧浪亭(图1—7)、狮子林(图1—8)、拙政园(图1—9)、留园(图1—10).●寺观园林:置于郊外择于山水胜地,宫殿形式与庭园结合,宏伟壮丽富有神圣感。

代表作:武当山古建筑群(图1—11)、寒山寺(图1—12)、武侯祠(图1—13)灵隐寺(图1—14)、涌泉寺(图1—15)2、日式风格的园林,源自中国秦汉文化,至今中国古典园林的痕迹仍依稀可辩。

善于用质朴的素材、抽象的手法,风格淡雅,表达玄妙深邃的儒、释、道法理,体现出禅宗的意境.用园林语言来解释“长者诸子,出三界之火宅,坐清凉之露地"的境界.代表作:枯山水庭院(图1-16~1-17)、龙安寺(图1—18)、日本横滨三溪园(图1-19)、姫路城(图1—20)二、欧洲园林:规整而有序欧式园林主要均依地势而建,以占地绿化和宏大建筑为主体。

着意在讲究人与自然的融合,以起伏开阔的草地、自然曲折的湖岸、成片成丛自然生长的树木为要素构成了一种新的园林,其中水、常绿植物和柱廊都是重要的造园要素。

就是纯粹的走进自然,享受自然中的风,光,空气与阳光.典型代表是意大利台地园和英国式的风景园。

欧洲各国的建筑风格(1)

欧洲各国的建筑风格(1)
欧洲各国的建筑风格(1)
2024/2/8
欧洲各国的建筑风格(1)
法国古典主义建筑
巴洛克建筑风格 哥特式建筑 洛可可风格 文艺复兴建筑 浪漫主义建筑
古罗马建筑 古典复兴建筑
罗曼建筑
折衷主义建筑
欧洲各国的建筑风格(1)
法国古典主义建筑
法国在十七世纪到十八世纪初竭力崇尚古 典主义建筑风格。古典主义建筑造型严谨,普 遍应用古典柱式,内部装饰丰富多彩。 法国古 典主义建筑的代表作是规模巨大、造型雄伟的 宫廷建筑和纪念性的广场建筑群。
意大利米兰大教堂
米兰大教堂是世界上最大的哥特式教堂,也是规模仅次于梵蒂冈圣彼得大教堂的世界 第二大教堂。教堂长158米,最宽处93米。塔尖最高处达108.5米。总面积11700平方米, 可容纳35000人。教堂内外共有人物雕像3159尊,其中2245尊是外侧雕刻;有96个巨大的 妖魔和怪兽形的排水口;顶上有135个大理石精雕细刻而成的尖塔,英国小说家劳伦斯称 大教堂“活像一只刺猬”,中央塔顶圣母玛丽亚镀金雕像,高欧4洲.2各米国,的重建筑70风0格多(1公) 斤,由 3900多片黄金包成。
欧洲各国的建筑风格(1)
美国国会大厦
欧洲各国的建筑风格(1)
罗曼建筑
v
罗曼建筑是10~12世纪,欧洲基督教流行地区的
一种建筑风格。罗曼建筑承袭初期基督教建筑,采用
古罗马建筑的一些传统做法如半圆拱、十字拱等,有
时也用简化的古典柱式和细部装饰。
v
罗曼建筑的典型特征是:墙体巨大而厚实,墙面
用连列小券,门宙洞口用同心多层小圆券,以减少沉
是巴黎苏俾士府邸公主沙龙和凡尔赛宫的王后居室。 。
v
洛可可风格的特点是:室内应用明快的色彩和纤巧的装饰,

欧洲古典建筑赏析

欧洲古典建筑赏析

欧洲古典建筑赏析XXXXXXXX系XXXXXXXX班学号XXXXXXXX 姓名XXXXXXX欧洲古典建筑赏析欧洲古建筑风格专门,个性专门。

哥特式特点:髙,尖,直代表作科隆大教堂(德国),西敏寺(英国),巴黎圣母院(法国)等;巴洛克特点:着重于色彩,雕刻,给人一种奢华大气的感受。

代表作:特里尔的选帝侯宫(德国),圣苏撒娜教堂,圣保罗教堂(英国);洛可可特点:浮华,大气专门是在室内设计上,洛可可风格的装潢设计加以更多的的小雕刻。

例如,贝壳,植物,草的图纹等等。

代表建筑:加特契纳(俄国);拜占庭特点:圆顶,多见于伊斯兰建筑,有些欧洲建筑也借鉴了拜占庭风格。

下面就这几个作品进行赏析:一、哥特式特点:要紧有三:第一,确实是尖拱,哥特式教堂中使用侧推力较小的尖拱,减轻了结构的重量。

由于尖拱不像圆拱,其半径一旦固定就不可改变,而是能够任意改变弧拱的高度,也使正厅与侧厅的高度更加和谐。

第二,确实是高大的玻璃窗,这是由于使用了独立的飞券结构,把券脚落在侧廊之外的横向墙垛之上。

侧廊因不必再承担中厅拱的侧推力而使的中厅的侧高窗得以开大,而外墙上也因此有可能大面积的开窗。

在飞券和墙垛之间还能够建筑各种功能的小房间,因而使教堂的横厅越来越短。

从别处看教堂确实是由细长的石头与庞大的玻璃组成,其组成类似于现代建筑的框架式结构。

第三,确实是由于骨架券成为拱顶的要紧结构,十字拱也成了框架式的,因此拱顶的结构性更强,就使得总体的厚度减小,整个拱顶的重量大大减轻,减小了对各部分施加的力度,也使得拱顶能够使用于各种平面。

简单有用的拱顶技术的普及,也大大推动了哥特式建筑的进展。

哥特式建筑还有一个重要的特点,那确实是各式各样精美的装饰,雕刻、壁画、圆窗,以及宗教题材的玻璃彩画差不多上不可少的,也成为各个教堂最吸引人的特色之一。

哥特式建筑侧面的墩柱、肋架券和飞扶壁结构:肋架券除了是最好的建筑结构外,其相互交叉的形式也是屋顶的最好装饰,许多哥特式建筑中都直截了当暴露着肋架券。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罗马建筑风格
斗场、浴场以及广场和
巴西利卡(长方形会堂) 等公共建筑。居住建筑 有内庭式住宅、内庭式 与围柱式院相结合的住 宅,还有四、五层公寓 式住宅。
建筑结构特点
• 古罗马建筑能满足各种复杂的功 能要求,主要依靠水平很高的拱 券结构,获得宽阔的内部空间。 巴拉丁山上的弗莱维王朝宫殿主 厅的筒形拱,跨度达29.3米。万 神庙穹顶的直径是43.3米。公元 1世纪中叶,出现了十字拱,它覆盖 方形的建筑空间,把拱顶的重量 集中到四角的墩子上,无需连续 的承重墙,空间因此更为开敞。 把几个十字拱同筒形拱、穹窿组 合起来,能够覆盖复杂的内部空 间。罗马帝国的皇家浴场就是这 种组合的代表作。古罗马城中心 广场东边的君士坦丁巴西利卡 (310~313)中央用三间十字拱, 跨度25.3米,高40米,左右各有 三个跨度为23.5米的筒形拱抵抗 水平推力,结构水平很高。剧场 和角斗场的庞大的观众席,也架 在复杂的拱券体系上。
罗马风
罗马风
1510
径的穹顶,仿佛一个完整的穹顶
在四边被发券切割而成,它的重 量完全由四个券承担,从而使内 部空间获得了极大的自由。 第四个特点在色彩的使用上,既 注意变化,又注意统一,使建筑 内部空间与外部立面显得灿烂夺
二、哥特式建筑
哥特式建筑(英语:Gothic architecture),或译作歌德式建筑,是一种兴 盛于中世纪高峰与末期的建筑风格。它由罗曼式建筑发展而来,为文艺复 兴建筑所继承。发源于十二世纪的法国,持续至十六世纪,哥德式建筑在 当代普遍被称作“法国式”(Opus Francigenum),“哥德式”一词则于 文艺复兴后期出现,带有贬意。哥德式建筑的特色包括尖形拱门、肋状拱 顶与飞拱。
目 录
制作人:
室内1510
陈思龙 07151005
CONTENTS
01 02 03
拜占庭建筑风格
哥特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建筑风格
罗马建筑风格
欧洲三大风格
拜占庭风格 哥特式风格
罗马风格
一、拜占庭式建筑风格
兴盛时期(4-6世纪),主要是按古罗马城的样子来建设君士坦丁 堡。在6世纪出现了规模宏大的以一个穹隆为中心圣索菲亚大教堂。 中期:(7-12世纪),由于外敌相继入侵,国土缩小,建筑减少, 规模也大不如前。其特点是占地少而向高发展,中央大穹隆没有 了,改为几个小穹隆群,并着重于装饰,如威尼斯的圣马可教堂。 后期:(13-15世纪),十字军的数次东征使拜年占庭帝国大受损 失。这时建筑既不多,也没有什么新创造,后来在土耳其入主后 大多破损无存。
主要有四个方面:第一个方面是 屋顶造型,普遍使用“穹窿顶”。 拜占庭式建筑的典型 拜占庭式建筑的典型
拜占庭建筑的风格特点
第二个特征是整体造型中心突出。 那体量既高又大的圆穹顶,往往 成为整座建筑的构图中心。 第三个特点是它创造了把穹顶支
承在独立方柱上的结构方法和与
之相应的集中式建筑体制。其典 型作法是在方形平面的四边发券, 在四个券之间砌筑以对角线为直
英国威斯敏斯特大教堂、法国巴黎圣母院等。
哥特式
哥特式建筑的特点是尖塔高 耸、尖形拱门、大窗户及绘 有圣经故事的花窗玻璃。在 设计中利用尖肋拱顶、飞扶 壁、修长的束柱,营造出轻 盈修长的飞天感。新的框架
结构以增加支撑顶部的力量,
使整个建筑以直升线条、雄
特点
伟的外观和教堂内空阔空间,
常结合镶着彩色玻璃的长窗,
哥特式建筑是11世纪下半叶起源于法国,13~15世 纪流行于欧洲的一种建筑风格。主要见于天主教堂, 也影响到世俗建筑。哥特式建筑以其高超的技术和 艺术成就,在建筑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哥特式建筑 最明显的建筑风格就是高耸入云的尖顶及窗户上巨 大斑斓的玻璃画。最富盛名的哥特式建筑有俄罗斯
圣母大教堂、意大利米兰大教堂、德国科隆大教堂、
使教堂内产生一种浓厚的宗 教气氛。
古罗马建筑是古罗马人 沿习亚平宁半岛上伊特 鲁里亚人的建筑技术, 继承古希腊建筑成就, 在建筑形制、技术和艺 术方面广泛创新 的一 种建筑风格。 古罗马建筑在公元一~ 三世纪为极盛时期,达 到西方古代建筑的高峰。 古罗马建筑的类型很多。
有罗马万神庙、维纳斯
和罗马庙 ,以及巴尔 贝克太阳神庙等宗教建 筑,也有皇宫、剧场角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